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市场经济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精选

企业市场经济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备受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建设和塑造企业文化,将备受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方面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一种全面、动态、历史和全球的经济战略眼光,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目前,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对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赋予现代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意义。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现代企业文化的研究

从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应该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使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直接指导企业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应侧重于以下方面:(1)在中国五千年文明背景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适合中国基本国情、民情、社情的企业文化理论;(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估.首先企业凝聚力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把企业的利益和广大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其次是导向方面;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再次是激励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能够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起来,能够将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有制度来约束,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完成的作品,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对企业文化追踪研究的价值不可低估。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又是当今社会新经济时代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融合时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很好体现,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企业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开放的、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文化。

三、注重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活品味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当今时代人们的社会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仅仅对数量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意质量方面的提高。这些方面对企业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的良好体现。对企业信誉不仅看企业的技术环保、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些固然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环境因素在21世纪呈现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第2篇

1.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

位煤炭企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点。纵观我国煤炭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大多存在着人员数量偏多、整体素质偏低等弊端。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开放,煤炭企业内部各种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使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职工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煤炭企业长远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煤炭企业由于受职工人员数量偏多、职工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部分职工在实践工作中仍无法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出现消极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故意疏远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不良现象,片面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写写文章、拍拍马屁,从而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此外,还有一些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又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在工作中出现不支持、不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片面的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忽视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职工思想意识不高、理想信念不牢固,从而制约了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2.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

很多煤炭企业领导虽然在思想上已经开始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却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其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首先,部分领导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往往向职工宣传的是一套理论,自己做的却又是另一套理论,不能和职工一样遵守相同的企业制度,经常搞特殊主义,这不仅会严重削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而且会引起企业职工的不满、反感情绪,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适得其反。其次,企业相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去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更不注重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只是照本宣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说服力,从而在抑制企业职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变成一纸空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新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向

1.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坚持“五个相结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增多,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导致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煤炭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及时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采取开放式、讨论式的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应当坚持“五个相结合”,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在充分考虑企业职工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从企业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抓住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以说服教育为主、疏通他们思想的同时,能够及时向他们灌输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思想理论知识。

第二,坚持模范和警戒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学会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鼓舞企业职工精神,而且要能够对反面教材进行深刻剖析,给企业职工以教训,使职工明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以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但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批评得当、一视同仁等原则,提高批评的艺术性。

第三,坚持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的结合。对于有思想问题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但是对于部分屡教不改的职工,应当用严格的制度、条例等规章制度来约束其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既要要求企业职工严格遵循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又要注重情感教育,主动关心企业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尽可能的帮他们排忧解难,真心真意为他们谋利益。

第五,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从而在企业职工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企业职工的肯定和认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突出其服务功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市场经济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逐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突出其服务功能,从而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具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应当从如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应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向企业职工灌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的思想理念,使企业职工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以先进思想理念为方向,做到有章可循,自觉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第二,在工作中应做到少唱高调,多做与企业职工密切相关的实事,让企业职工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并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的方式,帮助企业职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鼓励他们通过自学考试、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第三,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建立明确的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等方式,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消除企业职工在思想上的顾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效只有依据客观实际才具有说服力,尤其,在新市场经济时代,煤炭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双重的竞争压力,因此,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能够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将思想政治共组的影响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结合。一般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到人事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煤炭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不仅会涉及到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职工,而且需要处理各个职工在升迁、请假、辞职、退休以及薪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所遇到的问题,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因此,充分利用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工作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恰当处理各个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切实保障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仅有助于企业职工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而且能够有效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其次,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煤炭企业工作的重心,是煤炭企业需要常抓不懈的第一要务,而将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定期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意识,并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能够使企业职工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要求进行生产,自觉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从而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率,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利益。

三、结束语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第3篇

近年来,由于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金融部门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同样巨大和广阔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扩大农村和城市人口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据统计,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城乡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总数的90%,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县级以下经济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更高,已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支柱;流通领域里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近几年,在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到60%,目前全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5亿左右,其中在小型企业就业的有1.1亿,占73%,改革开放以来,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2亿多劳动力绝大多数在小型企业就业。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困难,最突出的表现在融资困难,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扶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中坚力量,是一个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由于经济体制的一些问题,民间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活力以及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都不强,从而引起投资传导机制梗阻,政府投资乘数效应下降,最终形成民营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的局面。从金融角度分析,在投资方面形成诸多矛盾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投资领域限制太多。我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国家工商局规定13个行业(如金融、电信、航空、卷烟等)、36种国家计划商品的批发业务和41种重要工业品生产资料的零售业务等均不允许民营企业经营。投资渠道的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抑制了民间对民营企业投资需求的增长。

(二)资本市场难以进入。民营企业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方面约束较多。一方面是“成分论”问题。民营的法律地位亟待加强,尽管当前有很大改善,但正所谓处于“瓶颈”阶段,故而需要实质性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入市门槛”问题。“二板市场”之后,这一问题将有很大改观,但如何拓展民间投资的金融衍生品种,是融合民间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关键。

(三)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错位。当前大规模进行的工业技术改建、城市化进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正趋向饱和,从而形成了“错位”。再加上政府在部分竞争领域及行业的垄断,进一步挤压了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

(四)信息传导的扭曲和失真。全面、精确、快捷的信息是民间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各方面信息服务正日益完善,但信息的畅通渠道和信息的法律效应仍需加强。一方面是政府机构的法律指导问题。政府公开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还未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另一方面是民营自身信息问题。非规范和非正当行为还很多,财务报表赢利真实性仍面临考验,信用观念需要严格加强,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抓好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拓宽融资渠道。第一,创建民间金融,丰富融资层次。建立政府出资的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银行、或由社会出资的地方性民营企业内部银行,以“自家人”的角度为民营企业提供“贴身”金融支持;试办民营投资资金互助会,将民间借贷法制化,满足民营企业小额流动性资金需求:发展民营实物融资租赁机构。解决民营企业相关设备更新问题;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并提供多种形式的配套金融咨询与服务。第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制定法律,规范整个信用担保流程,深化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担保监管会、银行、政府部门等相关机构的改革,将其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提高担保融资效率。二是政府优惠扶持。一种途径是贷款担保,即政府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提高其获贷机会;另一种途径就是贷款贴息,即政府对民营企业贷款提供利息补贴,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带动较大量的商业投资投向民营企业。第三,优化直接融资条件,融入资本市场。一是发展民间创业投资基金,发行直接面向民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鼓励并创造条件为民间投资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对有一定规定、有技术、有盈利前景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降低入市门槛,进入现有股票市场或即将建立的“二板市场”,还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加速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经济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

第二个环节:拓展投资方式与领域。第一,运用信贷杠杆,积极促进推行新型投资方式。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策投资方向,间接调节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可以联合参股的形式由政府及民间资本共同投资,也可以采取“特许权经营”。可主要以两种方式来运行,一是对新建项目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二是对建成项目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即将建成项目的经营权转让给民营企业经营,在规定的经营期满后再转让给政府。这种方式很适合应用在基础设施领域中的一些基础项目,如地铁、供水等,从而也有利于将社会的投资行为引导至政府的目标上来。第二,推进“新农村运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民营投资。“十一五计划建议”将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到了极其重要的高度,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绝佳切入点,扩大民营投资,更有利于改善城乡结构。投资农村道路电网电信自来水建设在我国当前形式下是最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经济效果的。这些建设除了能把农村地区蓄势待发的巨大需求潜力释放出来,而且还因其项目不是太大,使用的物质投入一般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刺激作用不是太大,使用的物质投入一般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刺激作用也就比较大。同时,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劳动高度密集,以使用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为主,正好符合民营企业投资,能够创造许多就业机会,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减轻城市压力,促进结构调整。第三,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目前中国劳动力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不到5%,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新形势的发展,这样的总体劳动力素质显然不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加速推进教育产业化,特别是发展民办教育产业,对改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基础、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尽管当前对物质产品的有效需求表现为不足,但中国居民最舍得投资消费的领域便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换句话说,如果说当前在很多领域的供求关系都是供大于求的话,只有中高等教育是供不应求的,成千上万人希望缴纳学费来购买接受教育的机会,这种需求是巨大的,而且处于长期的供不应求状态。近年来,较大幅度地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令这一局面有所改观,民办教育的发展也正逞蓬勃之势,但无论是教育资本结构,还是教育体系本身结构,都需要民营企业加入进来极大地进行完善与优化。各种职业学校,技术培训学校、进修学校、甚至高等院校,都可以放宽限制,允许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的介入。民营企业可以以独资的形式,也可与政府投资联合控股,在制定完善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力求将民办教育正规化,学历、学位均受法律保障。特别可以尝试并大力培育民办教育创业基金,重点发展与高新技术,“小、精、尖”产品等初、中级技术人才需要的配套教育,比如专门性技术中等学校;也可与现行高等院校共同着力投资发展某一特殊专业,提高教育发展基金,为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提供人才基础保障。金融部门应抓住这一机遇,把信贷服务的触角延伸至联合投资、新兴产业和民办教育等新的领域,获得共同发展。

第三个环节:促进完善民营投资信息服务体系。第一,完善管理与服务机构。发挥信贷智能,促进建设具有较强针对性、专业性的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培育多种形式的企业孵化器和高科技工业园等,致力于为民营等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促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第二,促进社会中介机构强化服务民营企业意识。特别是培育一些重点面向民营企业的会计、审计、法律事务所,以及资信评估机构等,强化其桥梁作用,行使相关监督职能。逐步协助提高民营企业自身财务报表规范程度、企业信用观念、管理水平即企业竞争力。第三,建立民营投资服务网站。金融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部门与银行信息进行集中,形成一个公开、公平、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平台。政府部门在经过多方综合分析后,制定动态式的《民营投资产业投资目录》,引导民营企业改进组织机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银行部门获取企业经营信息,参考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相关评估,确认企业信用等级,并推介金融服务产品;民营企业更要“敞开胸怀”,将自身信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致力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第四个环节:政府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一是制定民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台民营企业信贷、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建立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的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三是建立民营企业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民营企业权利义务,实现民营企业依法健康发展。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食粮塑造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守的企业道德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它的主要要素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尚和企业的市场形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时,企业员工的文化底蕴的发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主动、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功能、融合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但可以在本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还会通过不同的社会渠道对社会产生良好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员工看起来活动在本企业,但是他还可以通过同学、朋友、家庭成员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交流,他们在社会的交流中就会反应出所在企业良好的精神面貌,这种良好的精神风貌将带动其它企业竞相效仿,甚至提高整个宏观管理水平和改变企业的微观世界,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改变人们头脑中的等级观念,使他们协调地融合于企业文化之中;使全体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我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就开始形成,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经营理念就在于尽可能地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因此在评价这个企业的实力时,就要看它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的总量。这一条件在工业革命时期确实得到了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率,快速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企业发展的个性。在工业革命时期从企业文化的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占有和支配为中心,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要尽可能地独占自然资源,因而企业就会从社会掠夺更多的自然资源。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源分配实施的是平均主义,这就促使企业产生膨胀的资源占有意识,因而抢计划、增项目、要资金、拼资源,这就是当时企业争取发展的现状。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步入市场经济时发现企业这样得经营模式得到的结果是亏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思维定式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沿袭,反应在企业文化上,一方面没有从计划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向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转变,另一方面,也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适应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转变的规律。仍然沿袭着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它必然与当今市场条件下的管理制度发生碰撞,不能较好地进行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整合与发展,使企业文化得以重新塑造成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和深入考察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行为准则,在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企业文化都有异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企业文化模式。这会使企业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商战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

企业的速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信息网络相关,现代信息网络可以用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与其相关的信息,它可以使企业的经济节奏加快,也可以使企业的产品老化加快,因而创新周期的缩短是必然的,它使传统的竞争因素得以减弱,企业相互间的竞争成为一种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这就使企业认识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需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所遵循的不再是大吃小的传统规律,而是快吃慢的新型模式。

企业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创新来自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创造性发挥。企业的创新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文化已经得到发展和加强,创新文化的发展将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泉,那时候,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的创新意识。

企业的学习和文化。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革新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得以高速发展,现代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成本——市场学派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企业的融合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时期,还有一个时代的特征,那就是要讲文化和企业融合在一起。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世界,打破了国家的界限,是世界经济贸易走向全球化,这使经济贸易的竞争更加复杂,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这在全球的许多企业内所进行的兼并或行业间的联盟都有过鲜明的例证,只要把握好企业与文化的关系,更好地获得各种信息,使企业中的人才和资源共享。就可以使企业形成跨文化的优秀群体组织,它会使企业不断融合多种文化,同时,全球新经济的到来为企业文化铺平了道路。近年来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兼并,就是通过全球性的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的。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

l、企业文化要突出中国特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新经济的春天,经济全球化,经济无国界使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理性对待和吸取世界各民族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与我国现有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以创新为主,要有独创的精神,不要沿着别人的老路走,要形成自主独创的产品、创造名牌企业效应,才能占领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2、企业发展依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无论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更要注重企业文化要为经济的发展服务,要注重培养从事本行业的研究开发与企业管理的中、高级人员,为他们提供竞争力的机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要加强企业员工可塑性的发展空间,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协调的工作环境,这样企业员工就可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业务知识,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使企业的发展得到全面的提升。

3、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依靠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是管理制度、人事干部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度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制定和谐的制度,可以保障员工的权利,也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制度文化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措施和手段。它可以成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员工的活动合理进行,同时也是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一个优秀的制度文化必然是人性、科学、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文化发展得到大的发展,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中,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必须摆脱狭隘的闭关意识、地方主义,主动参与全球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进程,在发展中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使我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企业文化的魅力,迎接新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企业市场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也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产业调整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面对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强化经济管理能力,构建新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现行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然而在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企业自身通常很难避免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建设企业经济管理模型也存在一定难度,实际可操作性相对较弱,需要不断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中汲取经验。由于缺乏企业培训和相应的经验,所以企业要规范经济管理模式。

1.1组织结构

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缺乏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确开展,恰当地分配工作职能。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衡量外界的宏观经济情况,以及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有效提升业务的成功率。但是,大多数企业团体组织的结构是根据其他企业模型制定的,并未形成独立的业务规模结构,导致分工与职位职能不一致的问题出现,如果外界产生一些变化,也难以做出及时的应对。

1.2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

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有的企业存在对企业经济管理认识的偏差,没有发挥出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可以确保资产安全,优化资源分配、优化战略决策。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未参与到管理与决策中,也没有使用先进的现代财务管理等方式,所以要加强资源分配,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经济活动。

1.3人力资源管理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深入挖掘人才的潜能,管理工作整体效益不高。员工人数不断增加,人才考核方式也在拓展,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压力与工作量增加。以往的管理模式难以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现状,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不高。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难以保持管理工作的协同性与规范性,整体的管理价值不高。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没有清晰界定企业经济管理的形式与对象,难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真实意义,给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造成了制约。

1.4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的制度与机制可以减少违规行为,通过及时调整内部业务战略实现持续增长和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目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反映在以下事实上:系统的构建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导致管理缺少长期性规划,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综合条件与发展需求做好资源配置,缺少合理性。当前,有的企业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然而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制度体系已不适应当今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模式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执行起来十分费力。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及评价机制,难以发现当前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也未实施相应的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可能会发生问题。

2如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完善

2.1转变企业滞后的发展观念

在新时期,企业必须要及时更新发展观念,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使其具有合理性。科学地实施企业经济管理,必要时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理念。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积极引入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实施改进和完善,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经济管理目标,构建准确的发展规划,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的内部发展,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经济管理模式。同时,在确定经济管理模式时,有必要实施合理的评估,不断提升自身执行力。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出现问题后,企业必须积极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时地作出应对。强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管理层也要更多地融入到下属层级部门中,关注企业基层的具体发展状况,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效能。目前,信息技术也成为了各个企业的一种战略资源,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在经济增长因素结构中,信息技术已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安排好管理系统及资源结构,还要不断加强信息化手段,巧妙地应用信息资源,将其作为技术方面的支撑。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资源,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

2.2企业大力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保证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顺利开展,帮助企业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大力完善企业经济结构。管理体系助力企业焕发新的活力,要构建完整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避免出现各部门权力和责任的混淆问题,确保企业自身的有序发展,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改善经济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专注于整合自身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应用先进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良好发展。发挥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形成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恰当地规划部门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协调发展,使部门的管理机制增强运营效率,同时要加强对经济管理部门运营机制的关注,正确地开展工作。经济管理工作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企业必须在守法的前提下运营,以法律为保障,规范自身的各种行为,持续改进和规范管理计划,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健全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制度

具有实效性的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制度必须要适应市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也在不断完善,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条件在不断变化,企业经济管理方面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构建规范化的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制度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不断优化与规范制度体系,可以促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加强各方面体系建设,从企业经济管理的起点与终点入手,不仅要使企业内部经济控制制度体系更加标准化,还要不断改进、创新。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安全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要从软件设备、硬件设备等方面落实安全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性价值。在加强内部经济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健全各项管理机制,扭转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的效力。寻找并建立有效的管理策略,不断规范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2.4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要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关键是提高自身对风险的反应,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与水平,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处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很容易在企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因此,企业在改进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与水平。企业有必要实现系统和机制的创新,例如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中,必须集中精力,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改善企业的运作方式。通过风险预防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应对各类审计工作的要求,例如,现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审查,跟踪现场或异地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在控制工作过程中,注重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同时促进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审查会计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2.5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企业经济管理可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需要经济人才作为支撑。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与晋升机制,提升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正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必须充分认可人才,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运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将管理部门并入企业的发展计划中,加强各方面的管控。在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要注意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例如,可以对企业的内部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在促进相关管理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企业竞争的新优势,为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注入活力。在企业内部,要合理分工,实施精细化管理,由于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般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高端生产技术。信息资源是以垂直的方式实施流动,但这种金字塔的结构灵活性不足,成效比较缓慢,也会造成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与经营目标偏离、脱节等问题。所以,要构建具有强大应变能力的管理组织,合理地安排与部署组织结构,建立精干化的团队。

3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