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范文精选

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每一所学校都需要不断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尝试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研究,梧州市第七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课堂未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不够,或只存在形式上的互动.(3)课堂效率不高.(4)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指导方案.(5)课堂管理不到位.(6)弱化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因此,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我校开展了“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导学、施教、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学习目标为中心,以群体教学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导学案的任务,并辅以学习方法指导,通过适当训练、反馈矫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与“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相配套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型探究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就不能吸引学生,高效课堂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以生活为基础,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实践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超市式”课型

“超市式”课型是指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学生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例如,笔者执教高一政治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就尝试运用了“超市式”课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课前导学环节要求学生自行到小卖部消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超市式”的实践和学习,并在课堂施教环节进行加工与整合,在课堂上详细复述消费过程,分享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货币的资料,从实践过程中感悟货币(纸币)的本质和职能.该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与自主探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式”课型

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不同小组内相同分工的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成为一个学习任务的合作体.各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换位合作,讨论结束后,每一位组员都要当一次“小老师”,与大家分享自己以及所在组的讨论成果.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式”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笔者在执教高一政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式”课型.它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教学设计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为切入点,围绕学生比较关注的秋装物价变化这一经济事例展开探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生愿意换位分组,并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第二,教学设计注重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笔者用学生课前编排的反映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影响的小短剧,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推导出供求关系和价格相互影响的循环图.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彰显,小组讨论激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本次教学也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并非每个学生都喜欢这种课型,也不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和小组讨论.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课后反思.首先,此次教学设计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状况,但是与预期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综合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课堂信息容量,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高效.但是,此次教学因某些原因多媒体设备无法使用,教学过程中许多预设材料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了遗憾.

(三)“情境再现式”课型

“情境再现式”课型提倡让学生去体验或表演生活情境,学生在各类社团中可以参与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基础出发,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以«感受文化影响»的教学为例:第一步:乡土情怀话梧州投影展示:体现梧州文化的图片(鸳鸯江、龙母像、艇仔粥、炒田螺、宝石节活动),引出梧州介绍.梧州位于珠江上游,在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梧州有人文历史积淀,有独特于世间、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梧州的文化品牌,自然就是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尧舜文化、饮食文化、宝石文化.这些文化既自有特色和范畴,又彼此圆融渗透,互为表里,是梧州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梧州传统文化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梧州人.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学者梁羽生,世界跳水冠军谈舒萍等均系梧州人.教师设问: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以及同学们对这些名人的了解,请你谈谈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教师提示:(1)潜移默化并不是消极等待,我们要自觉主动地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是指在经年累月的作用下,文化的影响已经融入到了人的血液之中、生命之中,成了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第二步:畅所欲言数特色教师设问:如果有外地的朋友慕名而来梧州,来到同学们身边,大家能否向他们推荐一下梧州最具特色的文化?请各小组商量,把梧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推荐出来,不要重复.第一小组推荐骑楼文化;第二小组推荐龙母文化􀆺􀆺(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合作探究:请各小组围绕你们推荐的文化,畅所欲言,进行合作探究,等一下各小组要派一位代表和大家交流分享,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表现最精彩.教师提示:(1)说说这种文化的主要特色.(2)探究这种文化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对于我们身边的文化及其影响,各小组同学都进行了合作探究,并展示各自收获的成果,对各小组的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何看法?请大家对他们的发言作一个点评.第三步:练结将练习穿插在文化讲解中,讲练结合,及时突破知识点.

二、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教改动向,积极通过科学编写导学案吸引学生学科兴趣

为了在校内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选取了本校两个班级进行了“导学—施教—评价”特色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其应用于«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影响价格的因素»«感受文化影响»等课的教学.其中,导学是该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导学案的运用来实现的.导学案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准确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初步掌握学习的脉络主线和知识结构,还可以成为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在运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后,其作用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导学案的实际编写和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过于模式化,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二是在导学案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导学案的实际效果未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受教学内容的限制稍显枯燥乏味,若不能与生活实例或新闻时事结合起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笔者尽量结合学科特色,利用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新闻时事设计和编写导学案,摒除导学案的传统模式,编写出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的导学案,并利用这样的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利用多彩课堂吸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如运用“捆绑式”合作学习、生成性课堂教学问题探析、自主学习创高效课堂等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技能.同时,笔者注重运用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现象,设置情境,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做到动中学、情境中学,逐渐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笔者在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也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很多的问题.首先,“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次,“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炼、充实.因为,该教学模式目前只限于笔者的个人经验,课堂教学实践有限,辐射范围较小.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导学—施教—评价”教学模式灵活性不够,还需要不断地实践,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目标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美〕威廉􀅰威伦,贾尼丝􀅰哈奇森,玛格丽特􀅰伊什勒􀅰博斯.有效教学决策[M].李森,王纬虹,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4]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5]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

[6]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

[7]谢利民.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8]宋晨生,潘华.掌握学习理论与改善课堂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3).

[9]王伟红.以评价促发展———对学生评价的几点认识[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高中思想政治范文第2篇

(一)新课程改革“新瓶装旧酒”

为了推行各学科的素质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学科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到如今,新课改的推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到底成效如何呢?据调查,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始有了一定的改观,很多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都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然而,高中思想政治面临高考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往往迫于高考的压力而采取“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灌教学”的出现。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是最遭人诟病的一个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发展,很多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其中,多媒体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然而,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仅仅把多媒体视为了便捷的电子黑板,并且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大储量功能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电灌教学”。这种披着现代化教育外衣的灌输式教学不但没能发挥新教具、新模式的优势,反而使得灌输教学现象更加严重。

(二)教师角色扮演不恰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作用发挥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传统的讲授式的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往往存在独霸课堂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这种过度强调教师地位的学习模式自然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现象,现如今,很多教师由于受到新课改理念的影响,开始重视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甘当绿叶,然而,由于对自己的角色把握不当,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应当具有的主导性地位也被完全忽视,课堂完全成为了学生的课堂。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往往混乱而缺乏目的性,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地位的两个极端表现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解决思政课堂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开放教学内容

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然而,教材内容比较多的是经过提炼抽象而得来的知识,如果片面地局限于教材,就会令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显得过于抽象和枯燥,这样的内容势必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确立教学内容的时候,除了要以教材为依据,还要敢于突破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化,这样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模式在系统的传授理论知识方面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教师还可以引进一些其它的教学模式,如辩论式教学模式、实践活动模式、主题讨论式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调节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当然,无论是什么模式的教学活动,教师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该引的引,该评的评,该批的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要注意把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一种新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更应该在探研式教学方式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偿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一、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探究的能力。高中政治课探究性教学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突出灵活性

探究课要求教学的内容源于教材、宽于教材,只有学习的内容新颖有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才能够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选择探究课的内容,便于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应用知识,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探究内容,让学生自由思考,从中探究知识、展示才能。

2、突出开放性

探究课设疑的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善于启迪学生思维,避免学生只会完全从书上找答案,发生“不求甚解”等现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接受水平,依照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

3、突出现实性

探究课应该有意设地结合现实热点问题而展开,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意识。如在《政治生活》中的民族问题教学中,恰逢美国挑起南海争端,少数东南亚国家借机向中国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学生反应强烈,通过提出“为什么少数国家要围堵中国的崛起”、“如何为中国崛起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问题,通过课堂探究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高中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实践

探究教学应该注意教学中的团队协作、小组互动交流,强调情感因素的渗透,是一种合作式、愉快式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1)设境引导,诱发参与。

创设探究情境,使学习尽可能发生在现实情境中,寓教于乐,是开展好探究教学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应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唤起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以问题者的“角色”而“卷入”学习之中。情境可以利用社会时事热点题材进行创设,可以利用小品、音乐、漫画等渲染情感,可以拿身边、周围事件等设置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社会调查、访谈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置疑问,开拓思维。

“思起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思索,引发学生探究。由此可见,问题的设置是关键,设置问题应该合情合理,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当恰到好处,如果问题过于太简单,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问题过于难,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动力和乐趣。因此,恰如其分地设置疑问,合理的启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沉迷于问题的探究之中。

3)小组交流,探索研究。

探究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足够的选择空间和学习交流机会,如,开展小组学习讨论、班级辨论等活动。这些都能够从学生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让他们主动观察分析问题,通过共同学习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由现象到理论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4)实践体会,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切合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从中明白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中享受快乐。如在高一《经济常识》教学中,通过设置“如何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探究课题,安排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的知识,深入周边地区调查社会就业情况、年轻人的就业观念,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们通过与社会上不同层面人士交流、收集现实材料、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将体会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进行了有机结合。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探究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增强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1)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高中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关心的问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进行深入分析,收集相关的资料,对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等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给学生予应有的启迪,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变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会学习。

2)营造激励思考的情感氛围。要让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更有意义,营造一个和谐的情感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时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真的很棒”等语言,给学生予以精神鼓励。教师也会偶有疏忽而出错,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巧妙利用各种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辨,培养学生的分析评断能力。在一视同仁的同时,对差生多一些偏爱,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在学习上不掉队。

3)给学生思考交流创造条件。当设置问题情境后,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讨论。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不要贪多,教师要精讲,对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必须精心的指导、示范,千万不要以教师的思维来引领替代学生对问题探究。应该尽量让学生有时间围绕问题去看、想、做、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教无定法,对于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具体特点,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之中,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不可一成不变,唯有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创新,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境地。

作者:刘静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榆林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高中;师生互动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不断发展,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家庭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处于由青少年步入成年的重要人生阶段,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开放性[1],因此其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三观的关键因素,同时在高中这个关键的人生阶段,思想政治课是高中课程中最具思想素质培育功能的课程,故政治教师应该担负起培育学生思想素质的责任,不只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重视助推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分别是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及选修《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换言之,高中三年学生需要学习四本必修教材和四本选修教材。这些教材涵盖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关注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习惯,并使其从中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位一体的教学实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出现了理论知识传授重于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整体课堂实效性不足的状况。

(一)基本状况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目前,应试知识传授重于思想素质培育是高中政治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三年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还要学习除思想政治必修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且学校对于各门课程都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单是必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就可以用完学校安排的课时,即学校和教师都没有额外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思想政治选修课。由于必修教材中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占据主导地位,故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教师在教材知识的传授时间上也有着固定的安排,高一这一年学习《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知识;高二主要学习《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中的知识,同时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伴随着大量做题和应试技巧的传授;高三一年时间则是复习之前两年的所学知识,准备迎战高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主要体现在应试刷题的过程中,并未对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产生很深的影响。教材中的每一课都与生活紧密相连,与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相连,与我国的法律相连。但是高中政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把解读教材内容,提升学生应试能力当作目标,且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其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往往在“灌输”知识点的同时将知识点禁锢在了练习册的试题中,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概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2],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中的知识点都体现在了练习册和试卷上,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

2.教学方法运用较为单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且教师主导地位的突出使得讲授法的运用多于其他教学方法。事实上,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探究法这几类教学方法也是高中政治课堂可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对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课堂目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模式中,讲授法有利于其更好地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成了目前高中政治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讲授法旨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但在学生思想素质培育这方面起到的作用却很小。而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情况两方面来看,案例分析法和情景创设法是两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实际案例来讲解教材知识点,并将社会生活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关注程度;情景创设法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置身特定情境学习教材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根据案例中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概言之,单一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显得枯燥无趣,无法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无法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3.课堂思想升华不足。一堂完整的政治课要包含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时政案例的分析、随堂知识检测,以及思想升华四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且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情感升华主要体现在每一课的结尾部分,这就对教师的时间分配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例,这个框题主要讲解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更与我国宪法紧密结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教师在讲解这堂课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国企、私企、外企等方面的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不同表现形式,但是由于时间问题,教师在讲解企业重要性时会一笔带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是通过不同经济成分创造的经济效益表现出来的,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经济效益的基本情况,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不同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并且展示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从中获得了什么,这样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程度,更能培养学生拥护宪法的责任感。但是由于这个框题内容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多,且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多,故教师在分配时间时,会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选择题的技巧和问答题的模板的传授[3],对学生思想进行升华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

(二)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就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奋斗的目标,而在当代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致力于寻找方法以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高考成绩依旧是考查高中学生能否进入大学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家长都格外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除新高考地区外,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都以750分为满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总分分别为150分,而文科或理科的三门课程满分均为100分。政治作为文科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在整个高考中的占比为约为13%。就政治单个科目来说,经济、政治、文化及哲学四个部分的内容也有不同的占比,目前的高考政治试卷中,经济生活、哲学生活两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政治生活,最后是文化生活,故以高考所占分数比重为基准,教材知识在高考中的占比也会成为教师课堂时间分配的“指挥棒”,导致教师在分配课堂时间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分数多的知识部分,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深浅不一;另一方面则会导致上文中所阐述到的课堂情感升华不足等问题。

2.评估体系不完善。学校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评估体系是以成绩为主导的,对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评估占比不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估囿于学生成绩的好坏,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了“灌输者”和“被灌输者”的关系,久而久之,教师会丧失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培育的积极性,甚至为了得到一个好的评估结果会把教学时间都放在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的“灌输”上,从而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校是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大环境,但是这个大环境在高考的影响下却以成绩为主导,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主体,其兴趣的高低会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整体效果。

3.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当代高中教师群体在日常教学中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成绩的提升,且在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这样的情况不仅是由高考体制、学校评估机制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主观影响因素。师范学生在本科四年会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每位教师在上岗之前都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满腔的工作热情,但在真正进入工作之后,却不得不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因而部分教师在工作久了之后,往往只把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育。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敏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三观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需要通过教师和家长进行干预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概言之,教师对高中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十分重要,但由于高中政治教师自身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心理难以实现健康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思想素质培育不足。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上文分析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和成因,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习阶段在他们的整个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故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学校和教师都要不断努力,以改变现状。

(一)学校层面

1.完善思想政治素质评估体系。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完善思想政治素质评估体系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高考的影响下,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思想素质培育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曾说:“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学校需要转变“唯高考”“唯分数”的原有观念,完善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估体系[4-7]。第一,多方面考查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基本成绩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这样有利于教师在传授应试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培育,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政治课程的实效性;第二,学校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价,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例如,学校可以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设立多元化的奖励机制,使在这五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皆可受到表扬,并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8]。2.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不仅要深化教师的理论基础,还要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意识。学校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入职把关。学校在聘用新教师和考查在职教师的时候,除开过硬的专业理论、师范技能,还需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及思想素质。第二,在岗提升。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培训和针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研讨,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教育本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不断关注时政生活热点,并且将其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帮助他们认可社会、融入社会。

(二)教师层面

1.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从政治教师的角度来说,教育理念是影响一堂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当教师过于关注成绩而轻视思想素质时,在教学中就会忽略思想情感的升华。在传统课堂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主导地位一般远高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难以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一堂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高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判定的,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含知识掌握程度和思想素质提升程度两个方面。因此,为了提升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且转变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知识性因素,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和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联系社会生活,使讲解做到深入浅出。政治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体会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2.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若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教师也不能够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而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逐渐丧失积极性,对此,加强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加强师生互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首先,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这些新渠道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并以此构建更加完整有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快速地让学生获得时事热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探究,以此融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课堂的时效性[10]。其次,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借助情景创设法和探究法两类教学方法,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无形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

自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方式及内容均发生了极大变化,教师教学能力进步明显,学生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方式进行,其中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科特征和内容为依据,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议题,以此为线索设立结构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研究,不仅是为了探究目前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为了丰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手段,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1.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是有异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全新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将课程内容与价值判断相结合,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思考,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促使学生了解知识、萌发情感、产生意志、做出行动。这一教学方法并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开展思辨。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目前,这一教学方式已被纳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议题式教学的起点在教师,核心在于学生,重点是核心素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解读课程标准和内容,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活动规律,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基础,合理利用一切资源设计议题,在教学中构建知识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2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1.2.1推动学科课程发展。议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学习知识并获得经验,这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的“三中心”理论非常相似,即主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在感受中学习。一定程度上说,议题式教学和“三中心”理论都属于活动型课程,即通过活动督促学生学习。议题式教学的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活动阶段都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程,校内校外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都应充分体现应用价值,以此开展的教学活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活动型课程的构建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推进。1.2.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具有职业特殊性,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这可以通过议题式教学实现。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与教育能力进步的重要推力。新课改强调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均在议题式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符合新时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还锻炼了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引导能力与控制能力,全方位提高了专业素养。1.2.3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建设问题情境开展议题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观点冲突时可以进行辩论,以建构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素养。其次,通过议题式教学的各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促进了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新时代青年。

2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混淆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

议题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作用,更是问题情境、课程活动、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已经被纳入教育标准。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研读后发现,其中具有大量议题,例如“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议题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以教材为出发点创设议题情境,但在设置议题时往往变成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以上例子变成“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必要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方法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思考探究转变成回答固定问题,实际上这是在议题式教学的执行上产生了误区。议题式教学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究其原因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因此仅进行了有关教学内容的讲解而缺乏开放性的特征。由此可见,目前部分教师对议题与问题的区分仍较为模糊。

2.2议题选择与设计不当

在明确分辨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议题并进行开发,是开展相关教学的首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若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成绩的目的,那这种选题就是失误的。若选择的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基于生活的议题式教学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仍较为困难,晦涩难懂的议题容易让学生放弃思考,失去合作探究的兴趣;若选择的议题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很容易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很难达到既定目的。因此,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匹配的难度适宜的议题非常重要。此外,议题选择应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在进行议题选择与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关注点与知识盲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3学生参与意识不足

相关统计表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过程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没有参与,仅有约4%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这种教学方式中。在开展议题讨论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沟通能力不足或出于其他心理,并未进行相关活动,甚至拉拢其他同学开小差、谈论无关话题。为了保证活动正常进行,教师要进行充分的互动与引导。相关数据表明,近9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总体来看,在议题式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引导工作,但由于学生参与意识不足,活动效果与既定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2.4议题式教学课堂效果不佳

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方式是相关探究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投入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势必会让短暂的课时更显紧张,极有可能不能按时完成课程,或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对议题式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但这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回到讲授法的教学方式[1]。面对议题式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不仅教师难以很快运作,学生也难以很快适应。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大多时而热烈、时而冷淡,既没有将活动过程形成长期机制,也很难实现教学计划中的目标,甚至接受议题式教学的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对于接受讲授法教学的学生还要低一些。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够突出的教学效果,让广大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持有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班级学生多、课程安排紧、教学内容杂的现状,对于是否应该采取这一教学方式持保留态度。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全流程

3.1选定教学议题

选择议题是教学的首要环节,选定的议题要充分体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以讨论的形式引出对知识的辨析,促进学生对新鲜观点的认知,纠正学生的思想误区。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品德与人格的教育,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政治引领功能,因此议题选择不仅要考虑道德引领,还要考虑政治因素,为后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第二,议题式教学应以思想政治学科的重点与难点为主,把握好学科的目的与特色,明确学科本身对学生素养的要求。第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选定的议题要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展开思考、互相讨论。例如,对“政治与法治”模块中“人民当家作主”部分进行议题选定时,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为议题,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2构建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贴合议题的核心,围绕议题内容开展情境构建,坚持生活化,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生活、社会热点话题等,杜绝千篇一律的情境构建,突破艺术与教学环境的限制,做到丰富且有趣。设计的探究问题应以情境为基础,关注知识本身,多角度、多维度进行问题内容的设计,始终铭记学生是议题式教学的主体这一重要原则,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有效运用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2]。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议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居民守则、社区规范、村规民约等,讨论其与国家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怎样的作用。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国外的相似内容进行对比,讨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深究其内涵,并对周边社区展开调查,搜集人民直接参与选举、管理、监督的案例,讨论人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消极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后果。

3.3丰富活动形式,评价升华议题

任何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议题式教学也是如此。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走访调查、辩论赛、实地参观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活动方式。教师要将知识摆在首要位置,牢记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因过度设计活动内容而弱化活动目的。议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活动参与程度不同的学生予以激励性的差异化评价,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对课堂考查成绩不够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教师要发挥思想引导的作用,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4结论

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以教材与课标为依据,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以活动探究的方式提升核心素养。全面推广这一教学方式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将其与现行的考核制度相结合,还要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其应有价值。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如何提高议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郑爱玲.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究[J].高考,2021(7):119-1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