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问题分析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问题分析

1解决临床实践“学什么”的问题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学什么?虽然国外许多研究者都强调护理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提高临床能力,但教师在临床环境中应以何种“角色”去提高临床能力尚无定论J。按理说,对于“学什么”的问题,答案绝非众口一词,各人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殊异,即使同一实践者,不同时期的实践也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何况临床护理实践,领域宽广、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譬如,护理专业除基础和临床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外,还有护理管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和护士礼仪等诸多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再譬如,教师通过参加护理查房、医生查房、病案讨论、整体护理、新药物疗效观察、新仪器设备操作,以及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之问的人际沟通,等等,均可将临床案例灵活地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得生动精彩。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们通常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就是从事护士工作,而没有站在教育教学的角度,考虑护理教师临床实践究竟需求的是什么。一些实践医院往往将实践教师安排到病房当顶班护士使用,只是干一些发药、打针、输液之类的操作性工作。

诚然,作为护理专业教师,此类基础护理操作不是不能干,且应当熟练掌握,但殊不知,所谓专职教师,“教书育人”乃是天职,教师下临床理应围绕一个“教”字,为全面提高护理教学质量而实践,为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零距离而求索,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成为创新型、专家型的护理教育名师和护理专家(CNS)。为此,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对于年轻教师,他们一般毕业于医学院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临床专科护理实践经验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执教方面的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年轻教师的实践目标应当是,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实践方式可适当安排较长或连贯时间,实践中安排一定的时间从事护理工作,与临床护士共同完成护理任务,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应尽可能多安排一些例如参与护理查房、医疗查房等工作,使其集中精力收集案例,获得临床第一手资料,以丰富课堂授课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讲师及以上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多年的教学和I临床经验,只是某些临床知识、操作技能或护理理念不再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或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现代临床实践发展现状。因此,他们应以更新临床知识或吸纳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提高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能力为目标;实践时间可灵活机动,以“双师型”教育者角色开展工作,包括协助高年资护士指导实习生、见习生,与临床护士共同分析病例,组织护理查房和护理讲座等,或参与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通过不断的临床教学实践,充实知识、丰富经验,使之成为护理专家、教学名师。

2解决“如何学”的问题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应着力处理好“学什么”与“如何学”、“专业性”与“学术性”的辨证统一关系,通过临床实践和学习,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科学素养都得到新的提升。

2.1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运用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J,即教师带着课堂上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到临床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横向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和新的实践认识,探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距,拓宽教师视野,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和临床经验解决护理教学问题的创新能力。譬如教师带着“教改”的问题,与临床护理教师合作,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开展调研,找准切人点,从护理实践中捕捉护理教材改革的灵感,整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开发和完善各临床专科实用型护理教材;或在临床发现新的护理问题,通过“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纵向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以往经验,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设疑、释疑和解惑,进而提高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实践所得“反哺”教育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积累新的经验。

2.2小组学习法(smallgrouplearning)的运用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也可采用小组学习法J,即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学习,集思广益。这种方法较之个人学习趣味性更强,能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效率,加深对II缶床现象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习方式上,教师可随同本校或参与他校实习生或见习生一起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既作为临床带教小组成员指导学生临床实践,又作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参与临床实践。譬如,实践教师作为带教者与临床护理教师共同备课,选择典型案例,组织临床教学,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等;实践教师又作为学习者,与实习护生共同评估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书写护理病历等。教师的这种“双重”角色,使其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多向互动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方面,实践教师参与临床带教,与临床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动态交互决定关系,既使专职教师临床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也使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实践教师既指导学生实践又参与学习,既使学生学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践状况,感受到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的目的。

2.3研究性学习法(1"esearch—basedlearning)的运用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还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法,即临床实践教师用类似于科研的方法,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或临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课题”,通过“提出问题一设计方案一实施方案一评价和探讨一得出结论一交流推广”的模式,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譬如,专职教师与护士共同研究如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如何开发临床护理资源,进行临床科研,与临床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带教技巧,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护理管理者共同研究如如何加强护理管理,等等。另外,作为高校护理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还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临床。这样,既满足了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使自己收到了完善专业知识、密切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创新精神的良好效果。笔者有过这方面的体验,本人根据所任专业课程到某专科医院“对口”实践,在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探讨护理病例特征表现及护理措施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结合病区开展“创建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研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并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另外,笔者一位同事在某医院实践快结束时,护理部邀请她做一次论文写作讲座。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实例,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受到全场热烈的掌声鼓励。讲座主持人赞许地说,欢迎常来实践,下次再来做这样的讲座,我们将发动全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都来听讲。这位教师感到很有成就感,觉得临床实践很有意义。概括地说,护理临床实践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实践教师以何种“角色”,采取何种方法向实践学习,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使自己在临床实践中像美国教育家Posner所说那样,“经验+反思活动=专业成长”。换言之,即通过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的过程实现教师成长。

3解决怎样保证实践路径畅通的问题

目前,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路径不够畅通,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一是缺乏明确的实践目的目标;二是缺乏实践制度机制;三是缺乏有效可行的实践方式方法;四是主管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重视不够。实现临床实践路径畅通,除了教师主观上的努力之外,至少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是保障临床实践路径畅通的“充分条件”,学校应在与校外实践基地已建立学生实训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师临床实践合作机制,共同制订教师临床实践规章制度,包括实践目标、内容、时间、模式、检查、考评、奖罚以及组织领导等条文在内的专门性规定,对临床实践教师实施全程管理,使这项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还应建立包括政治、经济、知识、精神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以满足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在潜能,提高临床实践积极性及其效果。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应高度重视教师临床实践活动,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做好指导、疏导和协调工作,为教师临床实践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保障临床实践路径畅通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多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而且社会支持力度比个体努力的力度更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对于那些因教学需要而要求去本校实践基地以外的医院实践锻炼的教师,建议有关方面包括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医疗卫生机构等为之大开“绿灯”,主动热情地协助学校联系有特色的、医疗护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接纳教师临床实践,使实践者“去得了、干得上、学得到”。总之,只要学校和教师不懈努力、实践医院积极配合、社会环境大力支持,教师临床实践这条绿色通道一定会愈走愈平坦,愈走愈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