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基本知识

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护理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护理基本知识

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1.对象

选择我校2012年5月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年龄为年龄19~21岁,平均(19.2±1.3);观察组年龄为19~21岁,平均(19.5±1.1)岁。学生在校上课的讲师、辅导员相同,年龄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评定方法:对两组学生在实习前教育培训前、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包括动手能力、沟通技巧、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及适应能力;对实习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

(2)培训方法:本届学生将于2012年5月下旬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于2012年4月下旬(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实习前教育,由我校招生实习就业处组成团队指导。实习前教育课程共30学时,分5个模块,在3周内完成。模块一:实习基地介绍,增强组织纪律性。首先了解学生面对实习有何想法,再宣传实习医院环境,做好实习基地介绍,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和家庭、社会关系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医院,目前我校有60多家实习医院,分布在省内、长沙、广东、深圳一带。实习后期学生因面临找工作等问题不能安心实习,出现自由散漫、迟到、早退、随意请假等现象,针对实习中这些可能出现的违纪现象,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实习生管理规定》中相关条例,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服从医院和带教老师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临床实习任务。共3学时。模块二:医德医风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法律安全教育。通过对医德医风实例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实习初期,学生刚进入医院,带教老师主要让学生送化验单、铺床等简单工作,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针对这种现象教育学生要做到“三心”、“六勤”。“三心”,一是虚心: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向老师求教,这样才能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二是细心:医疗操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三是要热心:待人要热心,与医院带教老师、患者和睦相处,便于开展实习。“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口勤、手勤、腿勤。实习中期,学生进行护理操作机会增多,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请带教老师指导。实习后期,学生初步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可能会进行单独操作,强调学生要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不单独进行护理操作,未经带教老师许可,不得对病人及家属发表任何意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培养法律意识,对实际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讲评,积极预防各种医疗风险的发生。共4学时。模块三:护理礼仪训练。包括着装礼仪、形体训练、文明礼貌用语。要求做到言行举止端庄大方,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形象,不在病房开玩笑,不与病人或家属外出。共3学时。模块四:护患沟通与人际关系,树立服务意识。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完成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并让学生亲自体验病人的真实感受,能够从病人的语言、表情、形态等方面了解她们的需求,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实习期间,护生不但要注重护患关系还要学会处理与带教老师、其他护理人员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听从老师们的工作指导与安排,取得带教老师的信任,增加动手机会。共8学时。模块五: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老师按人体各个系统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进行归纳、整理,强化基本知识复习,使学生理论上进入临床实习状态。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铺床、女病人留置导尿管、口腔护理等等。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时,指导学生在操作前、中、后自然融入护患沟通、人文关怀、同步语言告知和指导。共12学时。

二、讨论

近年来,医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普遍显示满意度下降,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实习生引起的,实习生的素质也使带教老师感到不满。护生通过实习前教育后立即进入临床实习,从技能操作考核比较和实习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显示实习前教育非常必要。

1.组织纪律性增强,明确学习目的。通过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学校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一般情况不请假,特殊情况书面请假并联系家长,便于学校和医院掌握学生动态,保障人身安全。实习过程中积极面对护理工作,学习主动性增强。

2.树立主人翁思想、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实习生在医院的作用,并体现出自我价值,学生对工作积极性增加;转变了学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主动服务意识。

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心理状态;护理对策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简称为慢性心衰,常见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往往会伴随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1,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CH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4]。老年CHF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或者终生服药,由于病情的反复迁延折磨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可直接导致病情的加重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升高[5,6]。为此,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CHF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探讨分析适宜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CHF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CHF患者,均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7]的相关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49±4.25)岁;原发疾病:冠心病35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所有患者皆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调查,且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沟通交流障碍等,可以顺利完成调查问卷。

1.2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原发疾病、心功能评级、住院次数、CHF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8]评估其心理状态。根据评分结果与标准分界值判断,SAS与SDS中有一个或一个指标以上得分≥50分,则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心理,SAS与SDS两个得分均<50分则表示患者心理状态正常,据此将患者分为心理焦虑/抑郁组与心理状态正常组,比较两组上述各调查指标之间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经Epidata3.0双向核查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本组调查的60例患者,SAS平均得分(55.42±6.47)分,SDS平均得分(52.34±7.28);其中心理焦虑/抑郁组38例(63.33%),心理状态正常组22例(36.67%)。

2.2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老年CHF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关因素中,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心功能评级、CHF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本组调查的60例老年CHF患者中心理焦虑/抑郁组38例(63.33%),心理状态正常组22例(36.67%),反映了在老年CHF患者群体中有超过60%的患者,存在或轻或重的不良心理问题,与冯华等[9]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提示医疗护理工作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护理干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患者为中心”。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心功能评级、CHF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是影响老年CHF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自身疾病特点,具有更加充分地医疗信心,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减压;CHF是一种病程较长、医疗负担较重的疾病,老年CHF患者如果经济收入较低,容易因为经济压力产生挫败感和对家庭的负疚感,进而容易出现自卑、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心功能评级较高的患者,提示其病情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容易出现CHF的反复发作与进行性加重,患者在面临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的威胁下,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CHF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的患者,在长期反复发作的病情变化下,更容易丧失治疗的信心,甚至出现消极配合、拒绝治疗,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程度也更为严重。在老年CHF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针对常见的影响因素,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入院宣教、查房交流、举办讲座、组织病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CHF的发病诱因、病情进展方向、治疗措施、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等,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治疗信心[10];同时对于不良心理状态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主动巡视、积极沟通、耐心倾听、经常鼓励,协调患者家庭亲友和社会关系予以心理支持,必要时还可以请心理护理师进行专业护理,或适当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以调整患者心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蕊,卜丽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59-6061.

[2]赵菁,赵兴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648-649.

[3]罗永丽,郑智敏,王洪雄,等.心脏康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性的临床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81-83.

[4]李秋红.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29-30.

[5]余辉.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92-493.

[6]佟翠艳,何瑞,李春辉,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57-61.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8]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9]冯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251-1252.

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2011年1~6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6—76岁;病程7个月~11年;文化程度:小学l5例,中学27例,高中25例。

2护理评估

2.1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史资料、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尤其是尿糖、血糖值,询问患者病程时间、伴随症状等,并进行体格检查。

2.2知识水平的评估运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是首诊还是复诊、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2.3心理状况的评估与患者交谈过程中,观察患者情绪,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住院后的心理反应,思想负担,能否正常工作及生活,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

2.4列出护理目标认识糖尿病;维持理想体质量;能摄取适合病情的饮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进自我照顾的能力;保持愉快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5制定教育计划依据临床资料和患者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采取单独指导、具体操作演示、回答提问、学习相关书籍的方法,采用个体教育、集体教育和随时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因人施教,列出重点。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控制饮食的意义、体育锻炼的好处、心态的调整、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及自我保护措施等,健康教育贯穿患者治疗的始终,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

3教育计划的实施

3.1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耐心讲解,由浅入深,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内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目的,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降糖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降糖仪的使用及胰岛素的贮存、注射部位、时间、方法、注意事项,低血糖症状及其预防和治疗。

3.2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正确指导患者用药是护理工作者的责任,针对不规律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患者分别指导,讲解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使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预防措施:1型糖尿病患者在活动前须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以1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最好随身携带些甜点心及糖尿病卡,卡上写清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3.3饮食治疗与教育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基本的措施J。避免进甜食,如糖果、点心、面包及果品饮料等;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多选用富含高纤维素的谷类、蔬菜;宜多选鸡肉、瘦肉及鱼,推荐采用蒸、煮、焖等烹调方法,减少用油煎炸,可用葱、姜、蒜等增加食物的香味,避免用大量糖来调味;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避免随意增减食物。此外,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酒。正餐之间及睡前备小点心,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4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耐受力、血糖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气功、跳交谊舞等。运动宜在饭后30min进行。总体运动原则:持之以恒、量力而行(避免剧烈的竞争运动)、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有节奏的全身运动)。3.5自我监测向患者及家属示范血糖监测仪的操作方法,把握监测血糖的时间,使其知晓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正常值3.8—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尿糖的监测方法是饭前30min留取尿液2ml,将试纸浸入尿液中,1s后取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置2s,与标准色板对照来判断尿糖含量。

4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及效果

知识:采取提问方式。技能:采取让患者或家属实际操作的方式。监测血糖、尿糖、皮下注射胰岛素。态度和行为方面:可通过了解血、尿糖控制水平来评价效果。根据患者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经过反复的健康宣教,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本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63例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自我护理完全掌握,能够合理地饮食、运动、正确用药、自我监测,血糖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