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大高校招生,不同程度上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并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文章试从高校入手,讨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合格人才的基地,而自1999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大高校招生,不同程度上使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面临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现仅就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及对策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家庭环境和教育改革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

伴随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学生素质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1.多数大学生受到家庭呵护、别人照顾比较多,社会生活阅历浅,普遍缺乏艰苦的生活磨练,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差、感情脆弱,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现出来,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甚至步入歧途,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3.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收费标准的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高校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多,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4.其他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如: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的问题;针对大龄学生的身体条件的体育考核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等等。

(二)高校自身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带来的问题

1.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人心不稳定。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每150~200名学生一位专职辅导员,而且以前各高校能达到此比例的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学生扩招后的需要。而辅导员多数又采用本科的留校生,以解决短缺问题,但是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待遇问题不能得以解决,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达不到应有的管理质量,且年龄比较轻,缺乏管理经验,甚至根本没有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而是考虑如何变动工作,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不稳定性。

2.缺乏整套系统的学生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手段及规章制度。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校园建设、重教学质量,而忽视学生管理的现象。学生管理体制单一化:学生——辅导员——系或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校学生处——校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生管理权责不明确,甚至满足于不出事。加之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积极性不高,辅导员工作量大、难度大。而在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又显得十分琐碎,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学生管理目标不明确、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指导思想和内容的简单化、经验化现象突出。

3.部分高校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能力和德育问题的培养能力。由于社会的、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缺乏心理的承受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引导,学校专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场所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学生心理及自身修养暴露的问题突出,由此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教育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问题

高等学校是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对构筑大学生良好的精神世界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1.通过课堂灌输、校园文化和环境熏陶,以浓厚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性,避免学生生活的单调、枯燥和乏味,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6页)占领学生思想、心理教育阵地。通过网络平台、心理咨询、思想引导增加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学业、生活交往、恋爱婚姻及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关心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疏导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二)突出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管理工作的法制化、人性化

高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者和学生的同时,解决学生管理工作者思想、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体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把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希望你们把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及培养的目标。同时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设立专门处理部门或专门处理人员,使管理工作贴近学生。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者

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者,责任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在保持教师教导学生模式的同时,还要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和引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和“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还要广泛的涉猎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做出整体规划,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明确岗位职责与目标,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培训和教育,鼓励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不断创新、实践,成为学生管理的专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存在的各种问题,富于创新的采取相应对策,为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桂富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1).

[2]时长江.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证[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3]谭德凡.试论建构“以人为本”德高校管理体系[J].商业经济,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