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专项行动

高校专项行动

高校专项行动

高校专项行动范文第1篇

探索篇:找准方向,深入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学校始终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纲要》精神,结合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大中小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体系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科研活动,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潜力,拓展体育教育的空间和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

初中体育“多样化”是小学体育“兴趣化”的导引,也是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前提。另外,初中是学生进入高中体育学习的准备,没有初中体育“多样化”的选择学习,高中体育“专项化”的选项就可能出现集中在篮球、羽毛球等少量比较熟悉的项目或者仅是按照体育兴趣选取没有实践基础的一些项目的情况,以致个别项目选项人数过多或学生之间专项运动技能差异过大。在高中体育“专项化”试点实践中,各试点校组织了对各个专项的“体验教学”,就是针对现状采取的一种临时弥补措施。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启示初中学校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正视实际问题,破解具体难题,进行体育教育系统化改革。例如,初中的体育课与体育考试更多关注于学生“跑”“跳”“投”等基础动作技能,而对于具体的、更丰富的体育项目的了解、体验并不多,因此“多样化”改革设想将提出解决课程、评价的新建构诉求。又如,“多样化”设想的具体实施,势必涉及师资、场地与设施设备新配置、组织管理模式调整的保障问题。再如,初中“多样化”设想的重大改革,必将涉及学校与社会方面的关联,相应的政策跟进十分必要与重要。以下是在实践层面上先行开展的具体实施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设想的几点实践探索。

实践篇:深化改革,特色领跑

加强高中体育“专项化”实践试点,首推项目进课堂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中,首推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健美操、武术等9个项目。然而,在现行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课程中,仅有篮球和武术纳入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Ⅰ,其他项目设置在基础型基本内容Ⅱ。由于Ⅰ与Ⅱ教学要求不同、教学课时比例不同、考试与评价及教师实际教学安排不同等综合因素,现行初中体育教学情况与“多样化”“专项化”的丰富内涵及内在关联的要求存在很大脱节。因此,要让“9个项目”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学校体育课程的重新建构势在必行。学校在足球项目布点学校基础上,积极挖掘潜在资源,已先行确定“足球”项目为六、七年级必修体育项目,进行了体育课课程内容的校本化重构。在引入专业足球教练进课堂的创新探索下,在上学期试点的基础上,本学期隔周两节连上的课程设置基本稳定,并尝试编制足球课程校本教材,为学校有效落实国家近期提出的“足球”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借助体育活动课平台开展丰富的“阳光体育大联赛”项目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采取市政府主导,下属各级政府、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具体运作的形式,大力推广包括智力运动在内的“26个大联赛项目”,呈现出体育项目“多样化”的内涵。然而,现实情况下学校不可能同时将“26个项目”完全纳入活动课程内容,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校本化课程设置。学校在阳光体育活动课“多样化”实践探索中,首先,采取错时、集中、穿插等方法,科学、合理、有机地选取“26个项目”,开展了“长课程”与“短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设置,以解决学生多元选择的课程分类管理问题。其次,借鉴高中“专项化”改革试点经验,采用了“走班制”阳光体育活动课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根据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每一学期进行一次体育项目的重选,为学生创设了尝试体验不同运动项目的机会,也为学生在今后专项化选择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解决了学生选项过于集中造成个别项目场地、设施与器材不足等问题。另外,学校还开发了“两阶段四区域”的阳光体育活动课实施办法,学校在每周一、三、四、五下午最后两节课,让当天没有体育课班级务必安排1节体育活动课,每节体育活动课分两段进行,前段为体能训练活动(10分钟),后段为专项运动活动(25分钟),剩余的5分钟为机动时间,并将同时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课分成四大管理责任区,由体育教师总指导、非体育教师志愿者协助管理,并组织学生中专项运动的骨干自主管理,在保障运动安全前提下,合理分配了运动场地与专业化资源,积极解决了活动课程一些关键问题。如今,学校的阳光体育课外活动课的开展态势令人欣喜,开启了落实“多样化”体育活动课的新格局。

引导一些体育项目的实践延伸到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围绕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制定适应其自身的校内外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发展的个性化计划,将一些实施便捷、场地要求不高、器材获取容易等多样体育项目纳入学生的家庭体育锻炼中,并通过积极的家校体育共建手段,有效指导和督促学生积极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学校将“开展一项经常性体育运动”纳入到家校合作教育创新的“三个一”课程中,提倡学生选择室外跑步、棋类、室内有氧运动、羽毛球等一项或者两项体育专项,基本保障每天在家运动或活动30分钟,寒暑假每天延长至1小时,以进一步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养成爱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并且,通过家、校签署《课程共建共管合作意向书》等形式,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约束学校履行指导和评价职责,家长履行校外指导与监管职责等。同时,探索一些专业性高的运动项目,通过与专业性体育俱乐部相结合的社会化途径,利用社会服务购买的形式,让专业资源服务于学生专项运动的专业化教育。

拓展篇:沟通内外,拓展平台

定期开展各年级班级间体育友谊赛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竞争能力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选择并组织各年级班级间开展团队体育项目友谊赛,从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合作竞争精神,充实学校体育运动队的力量。学校在每年举办两次的校园运动会上,引进促进“多样化”运动的激励机制,设置了如“两人三足”“长木板鞋(6人)”“绑腿跑(10人)”等班级间的“多样化”集体竞赛项目,使学生获得科学与全面的体育运动技能发展。

适时开发校际合作体育联赛 开展相关的体育布点项目的校际间交流“互动”是一个强有力的学校体育“多样化”发展引擎,这既是对学校体育传统布点项目积极主动发展的激励机制,也是布点项目建设特色的经验交流与辐射的很好途径与形式,更是对学生热爱体育的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近年来,学校先行尝试了与区域内的一所足球以及一所篮球布点学校开展校际间的足球联赛和篮球联赛,丰富了学校体育运动队的实践比赛经历和展示交流平台。

努力拓展体育人才发展平台 大力开展“体教结合”,在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的引领下积极创建内、外制约机制,建设好专业的运动队,搭建和拓展高水平发展平台,并给予积极的发展政策与坚实的经费保障;通过参与部级、世界级的赛事,甚至准职业联赛等,为体育人才的发展提供稳定、持续、专业的支持,同时间接为市、乃至我国的体育专业队伍源源不断提供新生力量。“女子足球”是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曾先后获得国际、国家和市级等比赛佳绩百余项,为国家和上海培养了大批女足专业队员。学校长期坚持参与并积极推进跨学段校际间女足教育共建,共同完善了区域内女足小学、中学、大学体育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形成了大、中、小学校体育专项“一体化”贯通经验。

师资篇:队伍建设,夯实发展

保障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专业化发展培训 初中体育“多样化”对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现有初中各校不仅将共同面临体育师资整体不足问题,还将共同面对许多体育专项,体育教师专业或能力“不对口”的难题。因此,学校就要建立起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培训机制,进行体育教师的体育专项项目合理分解,保障相关教师及时去“体育教师培训中心”“体育俱乐部”等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专项技术,逐步扩展体育项目数量,并共同担当起“多样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与责任。近年来,学校已结合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派遣一些体育教师进行跳绳、健身操、网球等体育专项的专业培训,以提前消化“多样化”实践启动后带来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对口”的压力。

邀请非体育教师参与安全、大众的体育项目志愿者助教 初中体育“多样化”一旦启动,现有初中学校也还将面临师资短缺问题,要解决初中体育“多样化”师资问题,学校在一些安全比较有保障、专业技能教授比较简单的大众体育项目上,可以适当尝试邀请学校的非体育教师志愿者,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技能培训基础上,配合体育教师承担一些基础教学、训练的助理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校非体育教师的体育特长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任务,缓解体育教师普遍过重的教学工作负担,使体育教师有效发挥专业和技能特长,开展更专业的体育项目指导。

聘任专业人士进行特色、品牌的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 在以往的专项化体育培养模式下,部分体育专长学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学校特色、品牌传统体育项目中尤其如此。初中体育“多样化”实践还要关注学校普通学生对这些项目的专业体验,进行特色、品牌体育项目的全员文化渗透和基本运动技能传授,并不断挖掘潜在的专项特长学生,充实学生人才储备。学校结合女足特色品牌,积极与普陀足校合作,聘任了6位专业足球教练进入体育课堂与体育教师一起合作教学,专业教练主要就运动技能、足球文化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内体育教师则配合专业教练在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开展工作,使得足球课程活动有序,学生积极投入。在足球合作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后,学校又聘任了2位篮球专业教练进行合作教学,以充实学校作为篮球布点学校的师资力量。专业教练参与学校体育项目的合作教学,不仅普遍提高了学生对该运动的兴趣,还促进了体育教师该项目训练技能的专业化发展。另外,通过聘任专业人士还可以保障一些现有师资力量比较欠缺的体育项目的正常开展,如,学校为了能开出棋类和街舞项目的教学,特意聘任了2位棋类、1位街舞专业教练。

高校专项行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高校;音乐教育;实施

现阶段的教育行业所包含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艺术类的教育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高校的音乐教学实践内容是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来更好的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在艺术类专业教育中,艺术实践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习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课程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因此在高校的必修课程中,实践环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水平快速的发展,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高校的专业课教育中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行业的人员探索下,项目驱动教学已经成为日常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个环节已经被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且提高的重视程度,正在采取积极的态度对项目驱动教学进行实施。本文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经验,对项目驱动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

1.项目教学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

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就是要以已经确定好的项目大纲为中心来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好了教学任务后再进行落实。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就是应用该方式的教学内容目标导向性很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效果应用性。大部分的音乐教育专业只是照搬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特色性不明显,如果高校想要改变这一现况,就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探究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大部分院校的音乐专业,大都采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来找出符合院校情况的教学方式。

2.项目驱动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项目驱动教学有利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来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以及演绎感染力,还可以在一定的范畴中得到社会对自己专业水平的认可,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自己音乐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及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项目驱动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项目驱动教学实施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舞台进行完善,在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是评定该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项目驱动教学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经过参加这些舞台演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舞台演出技巧,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舞台形象进行更加完善的塑造。项目驱动教学对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项目驱动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宣传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领导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出来更多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的环境,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并且还可以积累一定的表演经验,这样可以为以后离开校园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项目驱动教学在培养学生个人品质方面还有一定的作用。项目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进取心理,在实际项目中,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社会,通过深入实际音乐表演中来对社会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了解社会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学生的心理会出现紧迫感,这样的心态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用心的去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会有竞争力。项目驱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教师可以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向学生传输爱国主义的理念,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性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有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加强,可以有效的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项目驱动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校内以及校外两种,在校内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时,由院校举办的各种专业赛事以及各种音乐会、专业汇报演出、艺术节等。除了由学校组织的项目,学生还可以自发组织综艺形式的音乐晚会,通过参加这些校内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的技能展现出来,还可以得到技能锻炼。而校外项目驱动教学为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进行演出,演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义务演出或者公益演出,可以组织学生去乡下的小学进行扶贫教育活动,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除了下乡演出活动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寒假以及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去各个中小学、艺术馆、少年宫这样的教育文化单位来参与相关的文艺演出活动、教学辅导或者音乐培训活动。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到民间采风,对民间音乐进行观摩也是很有帮助的,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学习。项目驱动教学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来分开组织学生。将院校里的非毕业年级学生和毕业年级学生进行区分式的教学,毕业生的项目驱动教学以毕业实习以及毕业汇报表演为主,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应届毕业生将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而非毕业年级的项目驱动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种赛事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增强教学活动的能动性。项目驱动教学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环节,想要使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把握好这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驱动教学计划。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与实际接轨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好专业理论课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要建立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项目驱动教学不可以喧宾夺主。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要注意结合培养学生的目标,这样建立出来的项目驱动教学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以及基础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来组织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的具体内容因地制宜,但是种类形式多样。项目驱动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可以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专业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第二个环节是要对教师的管理作用以及指导作用进行强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应用教育贯穿了整个大学生活,对于不同的年级来说,其项目驱动教育的内容以及要求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团队要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以及启发,并且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延伸。在项目驱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要保证参与项目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发生意外,因此在一次项目驱动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对此次教学的进行状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重点的总结,并且建立完善的评估原则,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第三个环节是在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时要提前给学生们做好思想工作,这样可以保证项目驱动教学顺利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有不良的思想趋势,因为在项目进行中,社会里的实用思想以及拜金主义会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错误的引导,因此在开始项目驱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学生树立好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社会观念,这样会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4.总结

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也日益提升,人们对音乐专业的认识也更加的全面。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音乐艺术的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音乐文化多层次、全方面的发展状况,这种社会现状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音乐教育创建了新课题。通过对项目驱动教学实施情况的分析,发现音乐专业的教育应当与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并且要注意完善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使教育体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在今后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讲项目驱动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更好的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实施,由此来提升学生研究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来将理论与实际表演相结合,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合理的应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从而推动我国音乐艺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2]徐晨阳.关于项目驱动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5(07)

高校专项行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57-03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Outline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WU Wen-qiang,XIE Hui-so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By now,track and field group curriculum has been replaced by self-chosen curriculum under the ideology of ‘happy sports’ and ‘life sports’. However,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ar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how 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 is important for graduates major.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um,arrangement and program train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practice with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comparative analysis,and case analysis,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um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sports training major;track and field;special training;special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调查,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大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7所体育院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训练周期研究的文献资料;阅读了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征询了我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1.2.3对比分析法

从纵向时间纬度,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对田径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从横向方面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课程设置。

1.2.5个案分析法以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个案分析,便于由点及面,发现共同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田径教学大纲释义

田径教学大纲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层次,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大纲包括田径课程大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三部分。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是根据体育系学生进入大学专选田径、运动系学生单独考试时所报考的田径项目作为选项依据,入学后进行分项训练。通过课程的教学训练,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专项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专项成绩体育系达到二级、运动系达到一级标准。

2.2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分析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设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表1反映了这三所学校的田径专项训练的学时和学分安排,专项训练学时排列首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时960,学分60分;其次是广州体育学院学时是952;处于第三位是天津体育学院训练学时888,学分45分。经过研究发现这三所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大纲只有北京体育大学最完善,田径必修课程大纲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是田径教学。

除上述三所院校外,其余4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没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一个大纲,在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中,包含了理论课、技术教学和专项训练课。理论课授课学时处于前三位的是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院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在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中,北京、天津和广州三所体育院校由于有独立的专项训练大纲,因而只表现在技术实践教学和身体训练方面,学分最多只有分。从表1可以看出:另四所院校的专项训练课学时所代表的是除理论课学时外田径技术实践训练的学时情况,即教学和专项训练的学时情况,他们把教学和训练课放在一起进行专项训练,考试就按照理论、技术和考勤各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学生的专项成绩,其结果混淆了教学和训练课的不同之处,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学生既没有掌握体育教学和教法,也没有在专项训练能力上得到提高。

2.3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目的任务比较分析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的任务,大多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而设定的,虽然在文字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所涉及主要内容几乎差不多。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的目的任务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

田径限选课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几个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和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大纲包含的内容不同,目的任务也有所区别。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由于是专项训练大纲,大纲的目的任务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要求学生通过至少6-7学期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田径运动技、战术水平,运动等级接近或达到一级。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面向体育第一战线从事教练训练工作,因此在技术水平上要求专项水平突出达到或接近一级水平,体现了专化特点。

2.4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为田径专项训练内容、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内容、田径限选课教学内容。各大纲教学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由于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训练方面,包括各专项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各专项训练中的专门练习及辅助练习;各专项训练中的分解及完整技术训练;各专项的专项素质训练;各专项训练中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手段;各专项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各项目训练计划的制定(多年、年度、周、日、课)。其中天津体育学院在专项训练中,还包括了14学时的理论科(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员选材、儿童少年与女子田径教学训练特点)。

田径限选课大纲有理论和技术教学两部分。理论课是田径发展概况和发展史、跑跳投技术原理;技术课则是跑(短跑)、跳(跳远)、投(铅球)技术教学。

2.5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考核情况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专项训练成绩主要是以学生的专项比赛水平高低和平时训练态度来决定,重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天津体育学院由于在专项训练大纲中开设了1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故考核方法除了学生的比赛成绩外,还要进行理论考核。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及田径限选课大纲中的考核是采用理论、达标、技评、平时成绩四个方面的不同比例分值来决定专项成绩。按专项技能占总分的比例高低对体育院校进行排序:北京体育大学(总分的90%)、广州体育学院(80%)、天津体育学院(70%)、西安体育学院(60%)、武汉体育学院(55%)、上海体育学院(50%)、成都体育学院(40%)。从专项技能排序的高低分中,说明北京体育大学非常重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2.6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改对策的个案研究

2.6.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设置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大纲田径专业包括专业必修课大纲和限制选修课大纲。必修大纲有田径理论与实践课和田径训练两类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只有田径课程。各大纲具体学时数和教学安排见表3。

2.6.2.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教改对策

由于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限选64学时,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96学时。本文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即把选田径专项学生的田径限选课学时62学时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的96学时合并一起共160学时进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通过各项目的学习,使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在掌握了本专项教学的基础上,对田径其它项目的技术和教学法能基本了解,为专项训练和就业做好铺垫基础。

2.6.2.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的教改对策

通过对全国七所体育院校训练专业田径大纲和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学田径大纲的分析,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实施情况的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专项训练现状,本文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图1、图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大纲主要是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该大纲由三部分组成:田径技术教学、理论教学、专项训练。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三所学校。2)专项训练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的运动成绩,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要求达一级水平。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培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3)田径专项训练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决定;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考核按理论、技术、平时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田径专项成绩。4)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课程大纲分析,全国只有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业大纲最全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必修课有田径专项理论与方法、田径专项训练,限选课是田径课程。

3.2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田径专业必修课大纲分为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田径专项训练;在校大学生限选课为田径。根据实际需要,对大纲教学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在运动专业田径必修课技术项目中增加了标枪、铁饼、链球、跨栏、跳高、撑竿跳高的学习。2)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专项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引进了激励原则。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符合当前社会对“一专多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77.

高校专项行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专项资金 管理 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逐步建设国际性一流高等院校,国家不断增加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在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金额有限的阶段只能长期阶段性投入专项资金来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教育突出、专研技术等高等教育学院。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专项研究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专款专用、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对于专项建设项目应该讲求建设效益,然而据统计我国85%的高等院校普遍只注重申请到国家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投入,却无法保障专项资金管理的实用效益和效率,最终会导致无法实现高等教育学校发展战略。可见,优化高等院校专项资金管理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专项资金的特点与类别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教育局)和高校根据国际和我国教育、国际教育实际情况探讨得出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国家资金拨款投入,这资金具有专定项目和用途的性质,一般包括高校修购和购置、科研研究、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我国专项资金一般具有特点是:来源广,国家财政拨款是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捐款;专项申报和专用,对需要资金进行专门申报和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实际专用;时效性强,专项资金普遍是当前的高等院校急需迫切的建设项目,资金也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或财政收回;政策性强,专项资金审批必须按照项目范围、内容、性质等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我国高等院校专项资金按同一性质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大类: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拨款、自筹资金、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款等专项资金;根据科研项目可分为国家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同一类专项资金又可分为不同的项目如,实验室专项资金建设中有金融实验室、财政实验室、会计实验室;根据国家政策可分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科研项目、“211”工程专项、“985”工程专项等等。

二、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资金投入数量持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到现今教育资金持续投入过程中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人才引进、高校设施更新和添设、学科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专项资金支出占高校总体预算资金比重巨大,且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专项资金效益的发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界人士对教育投资的热忱。目前,我国财政教育专项资金本身存在管理和申报机制不完善、专项项目使用混乱、资金匮乏等诸多问题,假如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其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将大大折扣。我国高等院校执行完专项任务后有结余,但由于高校项目繁多和相关部门无时间进行管理,造成了专项资金沉淀现象严重,有的高校有时候竟然挪用专项资金结余数,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专项资金的使用目标也占用了国家财政资金。我国专项资金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未受到高等院校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重视,使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够合理、完善、有效。我国专项资金下达直至执行期间存在很多变化,比如购置实验室设备专项资金为了采购更加先进设备但有可能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导致设备已过时或不投产,又或者价格发生差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院校专项项目建设的成效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国家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不健全使得专项资金才会出现后续变化。

三、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一)高校专项资金监管控制职能缺陷

据统计,我国79%的高等院校并不积极地研究、分析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仅仅没有采取措施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而且消极被动的应付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只是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要求简单停留在基本使用程序上不出问题,也不科学合理地支配专项资金资源。专项资金的专项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不属于正常高校资金,专项资金金额的来源特点,使得其不能算高校正常资金,高校为了更好建设校园需要资金量是远远不足,这样容易形成高校管理者缺乏建设专项资金监管职能,即使有监管职能,也没有真正使用其控制职能。高校管理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心存其他顾虑、故意缺乏监管的认识,使得我国高校在专项资金监管控制上的职能缺失日渐严重。我国专项资金项目的批复、执行程序和绩效考评等决定权属于上级教育部门或财政部门,那么高校就由对专项资金“全能”管理者转变为“旁观者”,加之高校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对专项资金管理职责缺乏明确认识,那么高校就会对专项资金在监管控制环节上采取“旁观者”的态度,致使高校组织层面上的监管控制职位缺陷问题不断出现。

(二)一、二级职能分离,不利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健全化

如今,我们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没有过多的关注使用和执行情况,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建立,仅仅重视是否申请成功、投入规模和制定分配等。由于专项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多面性,使得高校对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得不到统一的标准,评价指标也缺乏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这样一来不容易科学合理的评估专项资金对社会效益和长远有利的影响。

(三)注重专项资金取得,轻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日益激烈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办学资金不够用,这样以来专项资金成为高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宁可不惜动用所有高校资源来成功申报专项资金就不足为奇了。在专项资金申报申请、预期使用计划和预算报告等方面往往虚化,这些申报资料看起来都是很漂亮,致使专项项目资金申报成功。当专项资金一旦进入高校账户,高校往往对专项资金的执行与申请时承诺的不一致,高校也对不一致给予了认为合理的解释,但是这种不一致却无从判断也无人过问,这样情况下纵容了高校占用专项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持续发生,资金效益受到影响,会加剧高校资金紧张的不良结果。

(四)高校内审机制未形成,专项资金管理缺乏审计监督

我国高校是专项资金管理的主体之一,其从专项项目申报到执行完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管理作用,其中作为重要环节的审计机制却得不到重视,即使有重视,也只是仅限于对财务票据表面的合规、合法、合理性进行审计,内审人员也不能参加专项项目前期申报和专项资金运用、耗费等整个运作过程缺乏甚少了解,可见,根本没有形成内审机制。内审机制未形成,使得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偏离前期预算、甚至背离前期预算的情况屡屡发生,经常出现专项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无法达到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效益型进行全过程深层次内审监督。各高校内审水平差,内审人员数量少、不专业、能力不强且都是身兼数职,难以满足高校专项资金迅速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许多事项发生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根据传统审计方法和手段是难以发现问题。

四、优化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一、二级整体化管理

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种目标管理也是责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使用情况,进而提供合理科学的专项资金使用决策的依据。政府上级单位或机构和高校都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进行整体有效的建立,实现一、二级整体化管理,有利于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建立健全高校绩效评价和预算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原则、目标、审批程序、评价指标、组织管理、奖惩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构建完整的专项资金绩效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适时的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工程的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时时进行评价能够督促专项资金更好的、有效、科学、合理的运作。建立一套能够反映不同类别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达到绩、效与预算相统一的管理目标,使得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对于没办法量化评价考核的项目,应该参考咨询专家意见,从而不断更新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与改良科学循环机制。在专项资金运作过程中,对每个阶段收集校内专项资金使用信息进行绩效评价反馈,建立专项资金绩效信息资料库并对反馈内容进行调整改善,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长期效益的机制。

(二)健全高校组织结构系统,承担更多财务管理与监控职能

随着高校专项资金量越来越大,高校财务部门不能只作为 “出纳”来负责费用收取、日常票据报销等简单工作,高校其他部门应该进行全面调整,健全内审部门、专项管理人员等,特别是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系统化,才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与监控职能的健全。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申报、执行到结束、审计、绩效反馈都应该提供全过程的财务监控职能服务,具有操作者、管理者和协调者。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对高校内外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招聘高素质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使得高校专项资金得到很好的管理;二是由上级政府部门或者机构派人员对专项资金的运行进行考察和指导,这些人员不仅要综合考虑高校实际和规划情况等因素对有争议的事件做出妥当的解决,而且要尽量依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和预算报告进行衡量考核;三是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较高管理水平、较高工作效率、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财务、公关等能力的职员),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能节约专项资金,还能对专项资金的预算、运作使用、反馈等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控制。

(三)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支出和全过程管理

从项目管理角度讲,高校应该对支出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并增强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控制,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各级部门应该各司其职,保证专项资金支出的必要性,而不是随意性,并做到开支范围、负责人签字、决算编报等流程严格控制。设立系统的监督内容,依法确保专项资金的支出合理化、合规化,使得高校能够把监督和管理有机结合,进而建立管理与监督工作相适应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四)开展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审计

我国专项资金投入渠道和方式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来源投入对专项资金提出不同审计目标、方向、控制。高校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是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经济效益、规范管理及风险预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对高校专项资金开展内部跟踪审计能够使得高校规模发展和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杠杆效果。首先,应该明确不同类别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内容,确保审计管理覆盖到整个专项项目资金过程。其次,对专项资金管理每个阶段的审计重点,申报预算材料是否真实、合理、可行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要求,支出程序是否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有无超支(超支是否合理)及挪用情况等。最后,使用审阅测评法协助检查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利用跟踪审计法查清专项资金各明细的来龙去脉及重点支出项目的跟踪,采用审计调查法调查专项资金使用部门的帐外线索,核查有无挪用、截留等问题。还可以采用专项资金银行存款核对法原则,从专项资金银行账户入手,查明资金收支的合法性、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和金额记录的正确性,这些是基本内部审计进一步核查。

总之,解决并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不但要重视专项资金申请,更要注重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投资、使用、产出达标更有效益,也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素质质量的培养,发货高校的社会服务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学校实现全面、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洪,言文.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财会通信,2009(17)

[2]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6)

[3]陈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02)

[4]宋海红,张晓玲.高校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刍探[J].管理科学文摘,2008(3)

[5]黄贤东.论加强商校内部审计[N],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2)

[6]谢保盛.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1)

高校专项行动范文第5篇

在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专项资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

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专项资金按其形成来源主要可分为专用基金、专用拨款和专项借款三类。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项资金不但具备一般专项资金的共性,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意义。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推动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其来源、事项、核算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管理好、使用好专项资金,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的新课题。

中职学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技巧

完善中职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财务控制意识。中职学校单位普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高,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多数中职学校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不多,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应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要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确保中职学校财务人员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细化中职学校预算编制,拓宽专项资金管理方法。中职学校专项资金在财政预算分配上大多是进行“切块”分配,使得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一方面一些中职学校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中职学校专项事业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学校职能的实现。资金使用单位没有专项资金使用的正式详细的费用预算,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在审计中发现一些中职学校单位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在不同项目的专项资金支出中,除专项支出外都列支有较大量的办公设备购置、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等,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也无形中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因此,应尽可能的细化预算编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在项目完成后对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实施中职学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促进专项资金规范核算。中职学校专项资金由于它的专一性,不太便于同类项目的对比比较。在可能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结果,比较项目之间的社会成本效益,比较不同支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单一项目实现效益情况,考核部门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进行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以此促进专项资金进行规范核算,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通过建立中职学校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管理。

中职学校专项资金使用的技巧

提高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水平。

通过整合项目资源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中等职业学校预算支出考核制度,对执行率低的项目在来年的预算安排中相应减少。中等职业学校预算支出应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范围内,针对部分学校在资金预算中出现的利用率比较低的情况,应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考核制度,保证资金预算支出的效率。

健全中等职业学校预算指标流动机制,对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采用支出总额预算控制,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进度拨款,谁进度快谁先拨,总额指标拨完为止,这样既有利于预算指标充分流动,发挥专项资金效益,又有利于调动项目学校加快工作进度的积极性。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结余清理制度,对无法实施的项目或已完成的项目的结余资金由各级财政收回重新安排,有利于“沉睡资金”的盘活和再利用。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补助力度,免除或减少这些地区的配套资金要求。中西部地区属于国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自身的财政收入本就不足,而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就更加捉襟见肘。因此,专项资金对于这些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就成为“及时雨”,但如果要求地方的配套资金过多,则会将这些资金变成“鸡肋”,地方财政负担加重,学校就得不到真正的实惠,专项资金的使用就会出现“瓶颈”,这就与国家的初衷不一致了。

各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应加快中等职业学校专款拨付进度,尽可能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和资金拨付天数,缩短链条,逐步建立“直通卡”的支付网络。专项资金的拨付进度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项目建设的进度,一般项目建设时间都是有规定的,资金拨付环节的复杂度也是导致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主要因素,中职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学校,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信息传播速率较慢,导致这些学校建设进度就比较慢,如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就会形成项目期内不花钱,项目期满使劲花的现象出现。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有效协调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对专项资金统筹考虑,调整结构,形成合力,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学校和项目。一方面,要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建立项目库制度并实行分级管理。另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应深入调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按照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操作程序,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实现资金和项目步调的协调,需多年完成的项目分年度安排资金。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责任追究体系。

建立健全使用绩效评估制,推行问效制。按照“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评价”的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把专项资金的审批分配、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逐步建立和推行绩效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资金使用学校的节约和绩效意识,强化资金使用学校被监督意识,促进其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监督体制,明确责任主体,推行问责制。实施问责制是中等职业学校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管理,建设责任学校的本质要求。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财政专项资金相关主体的责任,分清决策者应负什么责任,资金的分配者应负什么责任,资金的使用者应负什么责任,监管者应负什么责任。使得项目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结果报告制度,接受上级部门和审计的监督。把资金使用绩效与领导的升迁、业绩联系起来,促使每个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对策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是规范预算部门和学校的会计核算,各预算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拨入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专用账户管理;

二是下达项目资金时预算部门可以核拨一定的工作经费给项目学校,以免其他费用再挤占专项资金;

三是进一步改进中等职业学校预算安排方法,使项目安排更加合理和科学,集中财力,每年选定几个有代表性、能启动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按规定程序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的监督工作,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效益性问题,促进资金分配的进一步合理和优化;

五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六是建立和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约束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的内部审计监督,督促项目学校抓紧项目建设,如期完成项目计划,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