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精选

高校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实验室管理;对策

实验室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高职院校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实验室安全风险及隐患也越来越突出。2016年上海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2018年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2019年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这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据报道,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大致可分为火灾、爆炸、生化危害、毒害、仪器设备损坏、机电伤人、设备或技术被盗等七类。有学者分析了10年来的100起安全事故,数据表明:火灾、爆炸、中毒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共占到统计数据的92%。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有序开展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尚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有的高职院校是教务处负责统筹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的学校是保卫处与国资处负责实验室安全,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实验室安全又涉及到多个方面,在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遇到具体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难以推动。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关于实验室安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但存在操作性不强、直接照搬他人缺乏地气等问题。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1.2安全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实验室安全管理未受到充分重视,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教育缺失,师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或科研项目时,很少专门向学生灌输安全理念,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应急逃生技能。在迎接各类安全检查时,有的实验老师没有积极配合甚至带有抵触情绪,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缺乏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开展结合专业特点的应急演练,师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急救和逃生技能匮乏,有的学生甚至都不会使用灭火器。

1.3安全管理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增,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不足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短板。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直接面对实验室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操作维护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风险高,压力大,加上薪资待遇不是很乐观,职称晋级等方面的上升渠道不畅通,导致有的高职院校里实验室安全管理岗位边缘化,成为冷门职位。在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人员较为匮乏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实验指导老师或实验员身兼数职,随着近几年实训教学比重的增加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在繁忙的工作任务之下,还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4安全设施配备不到位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费都投入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中,但与之配套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投入却十分有限。常见有消防设施不完善,火灾警报、消防喷淋系统、各类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设施未按标准配置;通风系统配备不到位或运转不良,排风能力下降或失效;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未按照标准配置PP酸碱柜、钢制防爆柜等危化品储存设施,同时未按照标准配备紧急喷淋洗眼器及个人防护用具;使用高压气瓶及易爆品的场所未安装气体报警监控系统,爆炸风险高。

1.5危化品管理隐患多

高职院校有不少实验室会使用到危化品,特别是化学、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危化品品种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隐患也比较突出。在危化品申购环节,有的老师没有根据实验项目书仔细核算用量,随意加大申报数量,导致没有用完的危化品随意丢弃在实验室内或私自留存;在危化品采购环节,有的学校没有进行统一采购,各实验室自行采购,特别是违法购买易制毒、易制爆、剧毒化学品;在危化品领用环节,危化品管理及使用人员未仔细清点数量并及时记录台账,账本无法清晰反映危化品领用情况;在危化品存储环节,未根据化学品的性质科学合理存放,易制毒、易制爆、剧毒类管控化学品存放柜未上锁,有的试剂存放年代久远标识不清未进行处理,实验内存放大量酒精等易燃易爆品;在危化品使用环节,试剂配制后试剂瓶上未及时贴上标签或标签脱落,未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实验产生的各种危险废弃物随意倾倒和丢弃,未及时进行回收。危化品管理各环节的缺失,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6特种设备管理风险大

部分高职院校会使用锅炉、气瓶、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由于特种设备本身的危险性高,需配备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和管理,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维修保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并建立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而大多数具有特种设备的高职院校由于专业人员匮乏、经费支出等问题,往往出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人员兼任操作人员,未定期按照要求进行维修保养校验,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过期等问题,由此带来的隐患和风险不容忽视。

2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人员四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和落实每一级的责任人,上至校长、分管校长、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下至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由上至下逐级分层构成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级权责,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从学校到实验人员齐抓共管的模式。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后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和预案,让安全管理有章可循,以各项制度推动实验室安全运行的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和高效管理,实现对教学实验室安全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或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检查,在检查实验室安全的过程中发现隐患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2.2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学校安全文化。学校应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保障实验室内各项活动能够安全有序开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设置实验室安全管相关理课程,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在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应充分融入安全理念,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的师生,都必须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准入证书后方可进入,严格禁止未获得准入证书的人员进入实验室。高职院校必须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提高师生的急救和逃生技能。学校还应定期举办安全教育培训,编印符合本校特点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形成校园安全文化。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参考7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通过激发实验室使用人员安全意识及自觉行动,形成“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实验室安全我担责”的安全责任氛围,继而使实验室全体使用人员成为“管理者”,形成安全管理文化。

2.3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措施打造一只技能过硬的专业化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招聘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并提高其薪资待遇,按照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文件对特殊岗位给予有毒补贴,完善高校实验岗职称评定办法,让实验岗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树立奋斗目标,提升自我,同时更好地服务实验教学,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只有配备了一支数量充足的专业化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才能切实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4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体系

高职院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防护体系。按照场所面积标准配齐火灾警报、自动喷淋系统、消防栓、各种类灭火器、灭火毯、灭火沙、防火卷帘、防火门、逃生通道指示、应急照明、疏散设施等,保障消防安全;在使用有毒物质及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应根据实验室功能建设和配备万向吸风罩、原子吸收罩、通风柜、排风扇等不同种类的排风设施,防止发生中毒及爆炸事故;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使用PP酸碱柜、钢制防爆柜等专用设备存放危化品,保障存储安全;在相关场所还要安装紧急喷淋洗眼器等应急设施,可在发生泼溅沾染事故时及时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同时还应配齐手套、护目镜、防毒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具;在使用高压气瓶及易爆品的场所安装气体自动监测报警系统,有效降低风险。

2.5加强危化品管理

危化品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关系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完善和加强危化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在危化品申购环节,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审批人员要严格审核,落实“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对超量申报危化品的行为进行惩戒,避免出现大量危化品剩余浪费流失的现象;在危化品采购环节,应对易制毒、易制爆、剧毒化学品集中统一采购,严禁私自从不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在危化品领用环节,应建立专门台账,详细记录领用的危化品名称、规格、数量、领用人等信息,避免糊涂账,对管控类化学品,还应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及双人使用;在危化品存储环节,应根据危化品的性质分类存放在对应的带锁专用储存柜中,氧化剂与还原剂、易燃易爆品应分室分柜存放,实验内不得临时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品;在危化品使用环节,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使用危化品,未用完的要及时返还仓库,使用后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对实验产生的各种危废及各种过期或标识不清的药品试剂,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应分类回收存放,及时转移到危废暂存间,并定期交给有资质的环保公司处置。

2.6规范特种设备管理

使用特种设备的高职院校应加强特种设备的规范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配备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具备证书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按照规范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并定期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进行校验,及时办理特种设备相关证件,通过采购服务等方式聘请有资质的维保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转。

3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牵扯到方方面面,十分复杂又极端重要。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经常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把危化品管理和特种设备管理作为重点来抓,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促进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简介:徐锐(1984-),男,籍贯:湖北武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实验实训室管理、生物发酵等方面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B2020434)。

参考文献:

[1]尹梦云.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广州化工,2020,48(14):194-196.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张严,楚晓丽,梁山,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及文化建设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9):327-330.

[4]冯涛,杨韬.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2):293-296.

[5]崔凯,杨梅.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6):273-277.

[6]吕瑨.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措施对策[J].化工管理,2020(11):37-38.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2篇

关重要。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不少的伤亡事故。笔者针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提出了以“以人为本、预防在先”为核心的的安全思想,制定了改进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1前言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必备场所。在理工科高等院校设置的众多实验室内,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或条件下进行,有的实验会排放有毒物质,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上述情况表明,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的管理都产生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实验室里的事故也不断发生,例如:近年来常发生的就有火灾事故、中毒事故、伤人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等。这些事故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笔者认为,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新情况,深入剖析其事故形成的原因,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2高校实验室事故的类型及形式

2.1事故的类型

从大安全系统的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事故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6种类型:①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②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③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④因心理失常者的恶作剧而引发的侵害事故(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因犯罪分子的行为而引发的设备被盗事故;⑥因敌对分子的阴谋而引发的破坏事故和失密事故。

2.2事故的表现形式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的事故主要是人为责任事故、设备设施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高校实验室里,这些事故表现为: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及设备损坏等。

2.2.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②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③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2.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②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2.2.3毒害性事故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例如:南京某大学一工作人员盛夏时误将冰箱中的含苯胺的中间产品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就是因为该冰箱中曾存放过供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2.2.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2.2.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例如:不久前在湖南某高校两次发生的约20根汞电管报废事故(损失约1.5万元),就是因为突然停电而造成的。

3高校实验室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需要改进,目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3.1硬件方面

3.1.1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防火能力低、火灾隐患多在我国高校内尚有一大批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砖木结构房屋设施,而这些房屋设施多采用木质材料,加之供电线路老化而用电负荷大量增加,私拉乱接线路严重,造成不少火灾隐患。不少高校的一些旧建筑的走廓和室内吊顶多采用易燃的泡沫塑料板,此种材料遇火即燃,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易使人窒息死亡。

3.1.2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

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计算机、投影仪及精密仪器等的盗窃更是防不胜防。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或失窃案件的发生而被学校追究责任,实验室、计算机房普遍加装钢筋护窗,增设全封闭的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封闭一头,改为单向通道走廊,致使交通严重受阻;一旦发生意外,没有逃生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3.1.3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

高校对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

(1)消防设施不仅配备不足,而且现有设施中不少因陈旧而不能使用。许多实验室按规定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因资金缺乏未配备。已配备的又因资金不够而缺少维护,致使其功能丧失;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一些处于高层的实验室无水消防。

(2)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危房仍在使用,一些简陋房内仍存有贵重设备,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还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够。

(3)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之,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而只好放任自流。

(4)缺乏应急动力供应系统。一些实验室设备使用中不能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但因资金缺乏而未设置应急供电系统,更无法进行技术改造。

3.2软件方面

3.2.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在高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是有投人没产出的糊涂观念和安全工作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了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意识。

3.2.2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

高校实验室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院校长分管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难以建立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②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员,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往往成了校园治安管理,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③没有落实学校内务单位,特别是各实验室习作人员工对本单位安全的全面负责的安全职责。

3.2.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随着学校对外开放,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情况很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也没有落实。这些都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隐患。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着重在校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4.1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

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文化不仅让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也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以提高安全素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内容上要以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为中心,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安全理念、“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实施上要以突出全员安全教育为重点,上至书记校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接受安全教育。不仅要有定期教育更要有经常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新学生的安全教育,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的安全教育。

4.2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首先,要按着公安部颁发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和高校安全实际状况,成立以法定代表人为首的、分管实验室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机关职能处室和校内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其次,高校要建立以法定代表人(校长、院长)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全面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安全全面负责这样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连锁互保安全责任制。第三,要在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规模大的高校可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科),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

4.3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大力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可以借鉴ISO质量保证体系模式,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1)实验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要制订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2)实验室安全条件标准化。主要是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现场布置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全事故抢救设施齐全、性能良好,并要依此制订相应的各项标准,以作建设和检查的依据。

(3)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主要针对各实验室的每个实验制订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实现标准化操作。

5结束语

(1)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并存有大量贵重设备、易燃、易爆、毒害性物质和成果资料,其安全至关重要。

(2)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现在仍存有不少隐患,其原因既有硬件投入不足也有软件运行欠佳。

(3)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着重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突出全员安全教育,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职责,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参考文献

1王登文等.谈企业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7(6):49—52

2顾明文.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3):118~119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3篇

1.1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明

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多头管理,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缺少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学校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许多管理盲区、责权不清晰等问题。

1.2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在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淡化,部分师生员工缺乏安全环保意识,思想麻痹大意,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强,没有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1.3实验室建设规划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许多高校实验室用房紧张,部分实验室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成,水、电路、环保设施均不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有的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一些贵重设备放在简陋房间内,压力容器、气体钢瓶安置存放位置不当、未固定、易燃气体和助燃气体放在一起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专业实验室没有防毒、防辐射、洗眼、喷淋等设施,在实验室安全投入上严重不足。

1.4实验室环保设施、危废处置不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到位,如废水、废弃物的处置是自成系统的,单独处置,排放和处置的标准规定得很仔细,执行得很有力。而国内高校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或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根本达不到排放和处置标准,日积月累,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高校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领导体系,制订、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条例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学校、主管部门、院系单位、各实验室负责人,应实行层层负责制,安全责任到人。

2.2加大安全建设投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种仪器设备有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特点,以及事故易发环节,应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我校对各实验楼、重点实验室都安装了实验室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实行实验室安全分类准入,给具有特定类型的安全风险的实验室如同位素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等贴上专门的警示标志等。同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喷淋、洗眼设施

2.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

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制度,从实验室用电用水、危险品情况、废弃物处理、消防安全、工作环境、设备安置六方面进行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重在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

2.4规范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保证环境安全

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每年拨出专款,做好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液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每个实验室配备专用的贴上警示标签废弃物桶,并规范放置地点,避免实验室源的污染。建立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库,将暂时不能处理废弃物入库存放,并为暂存库配置了通风、喷淋、报警、视频监控等装置等,有效地防止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5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上至下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实验室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易产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我校要求各实验(中心)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前都要进行实验室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也规定了必须经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3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4篇

1注意实验损耗

化学实验终归是要计算成本的,何况其中有些药品的价格还不低。所以化学老师要教育学生们在每一次的化学实验之前,都要对实验中有可能造成药品损耗问题的事项罗列出来,在做实验中避免造成药品损耗过大。实验器材损耗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些实验中,由于学生对于教师讲的实验步骤没有认真听讲,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操作不当而打碎实验器材。举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回流装置,虽然老师一再强调夹好冷凝管,但是在操作中总有学生不夹夹子导致冷凝管掉落摔碎。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很多这类造成实验损耗的问题都是学生对于实验药品和器材的不负责造成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们在管理中没有做到更好。

2.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2.1管理人员与教学实验员应分工明确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员是教学实验员兼职的,要求实验员准备实验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而化学老师只负责对实验理论进行讲解,不参与实验的准备。这种情况的最大弊端就是指导教师因为不参与实际操作而对实验情况不熟悉,造成讲练分离,而实验员只充当了工人的角色,会有严重的抵触心理。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实验室的管理。

2.2缺乏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岗位上,由于待遇低,所以一般都是一些有点技术但学历不是很高的人员,没有专职的实验技术老师。而大多数做兼职的化学老师在能力和精力上都不能达到专职实验员的效果,这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不规范。而部分少数实验员因为缺乏应有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得心应手。从这个行业的整体现状来看,大多数实验室专员都是学历比较低的人从事,有的甚至在接手工作时候不能很好操作实验设备和仪器。

3.大型设备使用率低下

据统计,高校的实验设备大约有20%处于常年闲置,这从侧面反映出很多高校实验室盲目采购实验设备,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实验室中实验设备由于卖家不规范,导致维修困难而损坏闲置在实验室中,久而久之无人问津。大型设备一般都使用在比较专业的化学实验中,而高职院校实验室主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化学实验,很难用到大型的化学设备仪器,而学校购置时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

4.废液处理

化学实验室中还有一个重要管理问题就是废液的处理。在做化学实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如果废液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后,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生会自行将废液倒入水池或者下水道造成污染。而规范的操作是将废液集中起来分类回收来处理。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推动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心之一是安全工作,这既关系到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又涉及人、财、物、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生命收到了威胁。教育部门把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作为工作重点,如最新下发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检查要点(2019版)》中,分层分类逐项列出了高校教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安全宣传教育、危险源管理等方面的关注要点。因此,如何保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探究安全管理的对策,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我们值得经常思考的问题。

1实验室安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实验室软件和硬件都得到了加强。然而,在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实验室安全工作始终存在一些痼疾。

1.1缺乏安全意识,防范思想松懈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常发文要求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其中重要一项是实验室安全,在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形势下,学校各职能部门也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的应对实验室安全的各个方面。但还是有一些负责人或教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总认为小题大做,日常思想松懈麻痹,遇到检查走走过场,缺乏安全责任感和紧迫感,存在侥幸心理[2]。有些实验室存在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供电线路负荷过大或布局不合理、易爆易制毒化学品监管不力、安全防护设备准备不足等问题,导致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有的师生长时间在实验室工作学习后,思想开始麻痹,安全意识逐渐淡薄,违规操作、违反安全制度的情况开始发生。有的学生设备使用不熟悉,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有的导师只指导思路,不管仪器使用,学生未完全掌握操作要点就冒然上手。这些不重视细节、漠视安全的做法日积月累,隐患亦越积越多。

1.2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宣传不够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部分高校安全教育仅以消防安全知识为主,且安全教育学习时断时续,不具有延续性,缺乏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尤其缺少具有时效性和影响力的的案例剖析及解读,实验室安全教育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不够强[4]。不少高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教育形式单一、受众面窄、照本宣科、教育时数缺乏,这些都无助于师生建立安全至上的思维和理念。很多实验室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隐患置若罔闻,甚至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学校在注重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往往疏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造成安全教育走形式,发现问题流于表面,极易留下安全隐患。

1.3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教育部门安全检查中,关于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情况是一个要点也是重点。有调研发现,高校普遍能够结合这些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实验室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和修订。但是,各高校在管理制度的数量和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5],虽然所有高校都建立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的操作性。许多高校建立了诸多安全管理制度,但有些不够完善,或缺乏系统性,也未从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深层次角度去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6]。有些制度只是为应付检查,没有从本校实际出发,操作性差,落实困难。

2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2.1预防为主,落实到人,建立安全评价考核体系

组织机构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工作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在职责明确、无缝链接的校、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7]基础上,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形成校、院、实验室未雨绸缪齐抓共管的常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导师、任课老师、实验人员对学生实验项目的安全责任。高校应根据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特点,拟定安全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制度建设、安全防范措施等指标,对各部门和学院对安全工作进行考评,以评促建,考评结合,促使所有人时刻想着安全,时刻正确对待安全问题。

2.2加强安全教育,多方面广泛宣传

高校要形成每一位职工,每一位学生全员参与的安全教育体系,教师、学生、实验室人员都要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新生入校、新教工入职都必须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新实验项目开始和新实验室投入运行,更需要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安全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时令节点和安全宣传日等,加强安全宣传普及工作,持续营造良好的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让校内广大师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安全意识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形成融入到血液中的的安全理念,让进入实验室的每个人有安全从我做起的理念和思考。

2.3加强制度建设,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广泛征求学院、职能处室和教职员工的意见,再经过充分讨论论证,建立切合实际、具实际操作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各学院可以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再辅以监督检查、教育培训、责任追究、奖惩等规章制度,全面细致的规范实验室安全工作和流程,形成一整套坚实的制度体系。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要重视日常检查,包括检查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水电气管路是否正常、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报警装置是否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形成全校定期检查,学院安全自查,工作人员每天上班检查实验室安全情况的日常流程,做到实验人员日日查、院系部门周周查,学校部门月月查,通过规范有序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形成全年安全无死角,安全时刻记心中的良性态势,及时消除隐患,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无论怎样重视和强调实验室安全工作都不为过,所有从事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时刻将安全至上的意识放在首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部门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起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桂兰,刘景全,刘石磊,等.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301-304.

[2]宋志军,王天舒,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280-283.

[3]秦锋,黄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原因浅析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302-306.

[4]付裕贵,杨兵,王运,等.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1-15.

[5]张敏,刘俊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0):234-236.

[6]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8(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