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缺省翻译策略在翻译影片中的应用

文化缺省翻译策略在翻译影片中的应用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受到了很多国人的青睐。影视作品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但是由于中西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而且大多数观众不理解影视作品的原语言,因此,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影视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新兴领域,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试图探讨影视作品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2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

影视字幕作为观众理解原语影视作品的有效手段,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影视字幕翻译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或其他书面语翻译,其特点有:

2.1瞬时性影视作品中的字幕需要与图像、声音同步,它一瞬而过,其他文字作品不懂还可以重复阅读,但影视作品中的字幕出现的时间只有几秒钟,因此,影视字幕的翻译必须简洁明了、清晰易懂。

2.2大众性、通俗性影视作品是一种大众的艺术,不同于诗歌散文,其读者对象是普通的观众,因此影视作品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多用非正式用语、俗语和俚语等。基于这些特点,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也就不同于其他文学翻译,它更具通俗性和广泛性。

2.3信息量大西方的影视产业非常发达,各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影视作品的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其内容涉及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典故、时事政治等各个方面。影视语言不同程度地折射出这些文化信息,而影视字幕的翻译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些信息。

2.4服务性影视作品针对的目标群各异,字幕阅读的对象文化高低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字幕翻译者也需要根据字幕翻译的服务对象来确定合适的策略。此外,跟其它形式的翻译一样,影视字幕的翻译也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原文和译文无法完全对等,是保持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原汁原味,还是要尽量使用口语化的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所达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3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缺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际的效率。在本族语交际过程中,读者与作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读者在遇到文化缺省信息时,这个被缺省的成分会被特定的语境激活于话语接受者的记忆之中,于是话语中因缺省而留下的语义真空就会因接受者记忆中的文化知识参与而填充,从而不影响接受者连贯的语义理解。然而,日常交际中这种普通得让人难以察觉的交际策略,在翻译中却变得非常棘手。在跨文化交际中,读者与作者没有共享的文化背景及认知语境,很难填充缺省的文化信息,建立阅读的连贯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目的语中不包含源语文化意象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因此不能激活目的语读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读者无法联想更无法与源语作者产生共鸣,使交际顺利进行。二是相同的文化意象负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冲突的存在也给异语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文化的差异使原作者与原文读者之间天然的默契不可能存在于原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这种缺省如果不经译者补偿,译文读者会难解原文语义疑团;只有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为译语读者接受[1]308-309。

4《生活大爆炸》字幕中文化缺省的具体翻译策略

《生活大爆炸》是美国CBS电视台于2007年推出的情景喜剧,如今第五季正在热播中。在美国,《生活大爆炸》吸引了无数年轻好学的青年人,该剧引进中国之后,也得到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青睐。该剧是一部以科学天才为背景的情景喜剧,讲述了四个科学宅男谢尔顿、莱纳德、霍华德、拉杰和一个美女佩妮之间的故事。科学家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的,其离奇的剧情、诙谐的语言、复杂的科学理论、不同文化的冲撞等等,让大家捧腹的同时,也对科学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生活大爆炸》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缺省现象,源语观众依靠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意识能理解这种文化缺省,但目标语观众由于不了解原语的文化内涵,所以存在理解障碍。字幕翻译者的对象是目标文化的观众,要让目标语观众理解源语,译者就要能洞悉源语中存在的文化缺省,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一些辅助性的翻译手段,在尽量忠实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的同时,又让读者清楚地理解源语表达的内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解决影视字幕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的翻译策略有:

4.1文化替代/文化替换(culturalsubstitution)文化替代是1974年Beekman&Callow在其所著的Trans-latingtheWordofGod一书中所用的术语,是圣经翻译中处理源语有、译语无的事物的一种方法。其定义为:“用译入语文化中的所指事物来替代源语中不为译入语所知的事物。两项所指具有相同功能。”他们认为,当某事物或某物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时,就要采用“文化替代”的方式。但需慎用:1.不要用说教性的言词来替代历史;2.选择最适切的、而不仅仅是功能最明显的;3.避免源语和译语在功能上的冲突。[1]309例如:(1)IfoundanothertweeterfromastudentatSheldon’slec-ture.我又看到了一条谢尔顿课上的学生的微博。(2)SomeofmyFacebookfriendsaren’tgeniuses.我的某些校内网上的朋友不是天才。Tweeter和Facebook分别是美国的微博客服务和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由于Tweeter不限制人们上传中国法律所不允许的暴力、色情、恶意诽谤、造谣,以及反动内容,所以中国大陆地区将永久性无法访问Twitter官方网站,而Facebook至今也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的微博与tweeter有着相似的功能,校内网(现已改名为人人网)则为大多数中国人所了解,所以将其译为中文的时候,用“微博”来替代tweeter,“校内网”来替代Facebook,既没有曲解源语的意思,又让目标语读者准确了解了原文的含义。(3)Bythatstandard,Pennyiscuckooforcocoapuffs.按那个标准,佩妮亲你的次数就跟脑白金广告一样多。Cocoapuffs如果按源语的意思翻译为“可可粉的广告”,那么中国观众会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广告,但是如果将其进行一种文化替换,用“脑白金广告”替换“可可粉广告”,那不需要多解释就一目了然地让中国观众了解了源语所表达的意思。以上这些例子表明,文化替代的翻译策略是弥补文化缺省的一个重要策略。

4.2文化置换(culturaltransposition)文化置换是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采用的意义宽泛的术语,指“译者在把源文本内容转移到目标文化语境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的对字面翻译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偏离”。赫维与希金斯指出,所有类型的文化置换都是字面翻译的替代方法,任何程度的文化置换都在于选择目标语言与目标文化特征,而不在于选择源语言与源文化特征。其总体效果是,目标文本只包含有限的源语特征,因而看上去不那么像外国作品,而更接近目标语文化。[2]49文化置换有五种形式:交际翻译、文化借用、文化移植、异国情调、仿造。这里以文化借用和文化移植为例来分析文化置换的翻译策略。

4.2.1文化借用(culturalborrowing)文化借用是Hervey和Higgins在ThinkingTranslation:ACourseinTranslationMethod:FrenchtoEnglish(1992)一文中运用的术语。据他们认为,在文化移植过程中,源语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恰当的对应语,只能按字面意义逐词地移入译入语。借用的词语可能不做任何改变,也可能稍做改动,但其意义在译语文本中必须明白无误。[1]309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来界定的话,这种翻译方法可归为直译或异化的翻译范畴。例如:(4)Hey,Leonard,isyourWi-Fidown?莱纳德,你家Wi-Fi坏了吗?Wi-Fi全称WirelessFidelity,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俗称无线宽带,已得到普遍应用。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将这个词直接借用过来,拼音读为“waifai”。因此,这里,把Wi-Fi直接借用过来不做任何改变,就是一种文化借用。(5)SellitoneBayas“slightlyused”.贴个“九成新”的标签上eBay卖了。eBay创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网络购物网站,人们也可以在eBay上通过网络出售商品。在中国,这个网站很难找到相对应的网站,因此直接借用过来是一种最好的处理方法。

4.2.2文化移植(culturaltransplantation)文化移植是赫维(Hervey)与希金斯(Higgins)(1992)用来指最高程度的文化置换的术语,在这种文化置换中,源文本所包含的源文化成分被目标文化成分替换,结果所产生的文本是在目标文化语境里经过部分改写的文本。这种技巧可能十分成功,但赫维与希金斯认为不能把它算作正常的翻译,有时它更接近于改编,而非翻译。[2]48例如:(6)Goodgrief.It’sliketryingtotalktoadolphin.天哪,简直就是对牛弹琴!(7)It’sliketalkingtoawall.怎么像对牛弹琴。(8)It’sliketalkingtoachimp.对牛弹琴。talktoadolphin是“对海豚说话”,talkingtoawall是“对墙说话”,talkingtoachimp是“对大猩猩说话”,如果就这么直译过来,中国人可能会感到茫然,不得其解,但是对其用“对牛弹琴”进行一种替换,中国人就能完全理解其意义了。用译语中功能相同的语言文字来代替原文中对译语文化感到陌生的事物,这样的译文首先由于同化了原文的文化元素,所以对译文读者来说显然可以减少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障碍;而对原文则只能说大概的意义得到了传递,但是其中的文化含义及审美意义有可能因此而流失。这种翻译手段的选择对于译者来说,能够明显地反映其文化立场:站在译语文化的角度,为译文读者着想,尽力拉近读者与译文的距离,却因此而加大了原文与译文的距离。

4.3文化注解(culturalnote)文化注解指把要解释的内容(通常以加注的形式)溶合到译文中去,使译文更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内容与风格。作为提供必要或相关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文化注解是重要的翻译方法之一,是提供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许多无法在正文中提供的信息,都是以注解形式出现的。例如:(9)therocketscientist火箭科学家(美国人对天才科学家的习惯称呼)(10)That’sright.GobacktoBabylon,yourwhore!这就对了,回巴比伦(那里盛产妓女)去吧,你个妓女!上述例子是采用括号加注的形式。如果不用括号加以注解,观众难以理解其意义,在翻译中,这种方法也能最有效地提供源语的文化信息。(11)I’mstillnotadjustedtohowtheSyFychannelspellstheirnamenow.我还是不明白幻想频道怎么会是这样的拼写。屏幕上方注解:“原名SciFi频道专门播放科幻奇幻惊悚超自然等电视剧集”。SyFy或SciFi频道是美国的一个电视频道,如果翻译成字幕直接说幻想频道,观众可能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一种频道,但是译文中解释出来又显得冗长,以注解的方式解释出来是一种较好的翻译策略的选择。虽然文化注解是重要的翻译方法之一,但译者或出于文本空间有限的考虑,或出于衔接连贯的考虑,或出于保证读者阅读通畅的考虑,很多时候无法在正文中使用注解,至少不能过多地使用注解。

5结语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要扮演双重的角色。首先,译者要以读者的身份与原文作者交际,洞察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缺省,对原文进行充分的理解;其次,译者又要以作者的身份与读者交际,全面了解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并选择适当的策略以成功传递信息。字幕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把源语中文化的完整意图准确地传达给译语观众,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