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该文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分析了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从学生兴趣引导、课程内容建设、理论联系实践、语言能力锻炼和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对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同时以相关专业课程达成度情况为实例,进行了课程分析与评价,以期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高新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

随着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教育改革,我国于2016年6月2日,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幕由此拉开。依据《华盛顿协议》的“实质等效”原则,我国认证合格的专业所培养学生同样能得到其他《华盛顿协议》所有成员国的认可。此举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促进国内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国际互认具有重大意义[1]。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按照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该专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过程全程跟踪、学业预警与帮扶并进、目标导向与持续改进协同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同时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类专业,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6月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食品高新技术课程作为笔者所在院校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工程教育培养过程中主要支撑毕业要求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沟通方面等的内容。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如何有效开展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本文主要从学生兴趣引导、课程内容建设、理论联系实践、语言能力锻炼和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对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同时以食品1161班级学生的食品高新技术课程的达成度情况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导向清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指导下,能够有效达成学生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以兴趣为导向,突出学生中心

食品高新技术课程知识具有理论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其主动参与课程知识的学习是该课程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启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作为课程知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客体,通过翻转课堂,开展发散式课堂讨论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综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知识补充。将对教学评价的重点由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熟记情况转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例如,在课程开始时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认为的在生活中哪些食品产品类型利用了高新技术进行生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接触的事例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进而减少相关概念知识的枯燥感,提高课程知识的形象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充实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近年来,食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加工技术与理论也在迅速更新,单一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的衔接当前产业的发展现状。所以应及时扩充国内外的教材资源和相关产业近况知识,同时在教授完主干课程内容之后,给学生们推荐关于食品行业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和产业信息动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通过拓展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动态。除了教学环节的知识讲授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交流分享教材之外的相关食品加工技术的最新技术与理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相关技术专题的综合整理,以专题课的形式,由学习小组向班级同学进行课堂讲授。在扩充课程内容的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培养学生问题分析、研究、团队合作、沟通以及自我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践能力

食品高新技术这一课程具有时效性强,课程内容更新快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产业和相关工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但所有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最终落脚点依然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把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关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引导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意识。比如在讲解冷冻干燥章节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回顾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到相关的食品产品类型,通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顾和日常行为的留心观察,发现在生活中接触的一部分果蔬脆片、奶酪溶豆等食品形式均为该技术加工制成。同时为相关知识的理解提供了更为形象生动的途径。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工程意识,同时将生活方面的需求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关联,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促进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语言能力锻炼,培养沟通能力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中关于语言沟通能力部分,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科技文献翻译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够使用外语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所以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选定了双语教学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和知识考察过程中侧重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锻炼与考察。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除了关键专业知识的双语讲解外,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运用中英文双语阅读和回答。同时,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做到由浅入深,中英文兼顾的教学模式。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语言沟通能力,这也和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诉求相吻合。

五、问题分析锻炼,培养探究能力

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锻炼科研分析能力是促进产业长远发展与提升学生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教师自身的科研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讯息,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且能使学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吸收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形成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风气,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课程达成度分析实例

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食品工程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要求学生具备食品工程原理、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食品高新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具备食品高新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课程目标达成途径方面,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讨论与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系统讲授食品工业中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装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介绍上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及其对食品的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安全的影响,对其原理和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了分类表述。课外通过预习、复习、作业、专题讨论等教学环节,巩固相关知识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食品高新技术课程主要支撑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中的第1条,第2条与第10条及其相关二级指标点,其课程指标点矩阵关系,如表1所示。

2.课程达成度指标点的计算方式。(1)指标点1-4。本课程对指标点1-4达成的权重(即目标值)为0.20,其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题总分为23分×70%;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平时成绩总分为9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总分为25.1分。样本学生对应于指标点1-4相关考题的“期末卷面平均得分+平时成绩平均得分”为20.08分,即该指标点平均分为20.08分。则本课程对应于指标点1-4的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目标值×指标点平均分/与该毕业要求对应的试题总分=0.2×20.08/25.1=0.160(2)指标点2-4。本课程对指标点2-4达成的权重(即目标值)为0.40,其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题总分为44分×70%;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4的平时成绩总分为11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总分为41.8分。样本学生对应于指标点2-4相关考题的“期末卷面平均得分+平时成绩平均得分”为34.29分,即该指标点平均分为34.29分。则本课程对应于指标点1-4的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目标值×指标点平均分/与该毕业要求对应的试题总分=0.4×34.29/41.8=0.328(3)指标点10-2。本课程对指标点10-2达成的权重(即目标值)为0.20,其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0-2的试题总分为33分×70%;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平时成绩总分为10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总分为33.1分。样本学生对应于指标点1-4相关考题的“期末卷面平均得分+平时成绩平均得分”为24.06分,即该指标点平均分为20.46分。则本课程对应于指标点1-4的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目标值×指标点平均分/与该毕业要求对应的试题总分=0.2×20.46/25.8=0.145

七、结论

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指导下,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坚持以面向产出的成果导向和以学生主体持续开展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的理念[4]。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不是单纯的对课程知识的识记效果的考察。通过学习兴趣引导、充实课程内容、实践能力锻炼、国际化视野与沟通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反哺教学等方面的探究,旨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食品工程人才奠定基础,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5]。

参考文献

[1]王周利,岳田利,袁亚宏,等.基于工程认证教育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建设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7(09):86-88.

[2]赵文红,卫敏,谢岩黎,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02):105-107.

[3]姜瞻梅.“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50-51.

[4]陈林,廖彦飞.基于OBE理念的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持续改进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0):99-101.

[5]郑吉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卢河东 赵立 王晓莉 白青云 赵希荣 赵玉萍 单位: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