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范文精选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范文第1篇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检验食品安全。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在食品检验当中,能起到积极作用,食品安全检验的效率比较高,技术应用也较方便。本文主要阐述了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技术应用重要性和主要生物技术,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详细探究。希望能借此理论研究,对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应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检验;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检验的方法较多,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下,为食品检验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大方便了食品检验。从理论上深化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能为实际的食品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食品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1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技术应用重要性和主要技术

1.1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技术应用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话题,尤其在近些年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比较突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强食品检验就成为重点工作,传统食品检验主要技术就是通过物理化学仪器,对食品检验的整体效率较低,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而在当前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下,将生物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就能发挥积极作用[1]。现代生物食品检验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动植物自身对某化学物质特异性识别检验食品性质,能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各种成分,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食品安全检测的不足,提高了食品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能应用,对食品的品质以及安全性和精密性的检验比较有利[2]。对食品的品质评价以及质量控制有着良好作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比较广阔。

1.2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关键技术

1.2.1生物传感器食品检验技术

食品检验中运用的现代生物技术类型较多,其中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应用比较广泛。在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验食品时,是把生物相关特性作为依据,把信息输入到传感器识别系统当中,对输入的信息识别分析,转化成有效数据,这样就能方便食品检验工作人员了解食品安全[3]。在对生物传感器检验技术应用的优势比较突出,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比较迅速,检验的结果准确度较高,提高了食品检验的效率。

1.2.2生物酶食品检验技术

在食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技术中,生物酶技术应用比较广泛,这是对食品当中的农药残留以及微生物污染安全问题检验的技术,特异性比较强。生物酶技术是结合了免疫学以及酶学,检验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对食品的检验范围在ng及pg,有着高精度的检验优势,在实际的技术应用方面比较简单[4]。对食品样品当中所存在的有害成本,能够准确识别,有助于保障食品检验工作过的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1.2.3PCR生物食品检验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中的PCR是重要技术类型,这一技术是从遗传学角度对食品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分析。通过对指定基因的分析,能有效判断食品当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能对转基因以及基因克隆成分有效控制。这一技术在食品样品微生物形状和遗传背景分析有着积极作用,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积极作用[5]。在对食品样品病原菌检查后,能分辨食品当中致病菌种类和数量,为食品检验的工作质量提高打下了基础。

1.2.4生物芯片食品检验技术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中对生物芯片检验技术的应用起到积极作用,这一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光导原位合成以及微量点样,对食品样品当中生物分子实施标记,对大量生物分子排序,固化在指定载体,从而形成二维分子排列,然后和已经标记的生物分子杂交,根据相应仪器的应用就能对生物分子信号强度分析,对食源性疾病临界值加以判断。这一新型检验技术,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有积极作用。在这方面由夏俊芳等撰写的《生物芯片应用概述》一文可知,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检测肉类中兽药残留的生物芯片系统在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该芯片能够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快速准确地完成肉类中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6]。而唐晓明等利用基因芯片对从水中分离的20株细菌杂交检测,用传统方法对这些菌株鉴定,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达95%。还有,陈广全等研制了一种高通量检测食品中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结果表明该芯片的特异性良好,在所检测的菌株之间无交叉反应,与同属其他菌株之间也不存在交叉反应。生物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安全检验中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安顺。

2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1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的各个环节都能应用,对食品当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检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食品质量安全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微生物威胁,对食品当中存在的微生物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和控制,必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通过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对微生物生存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判断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按照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法律和行业的标准,对微生物的含量是不是存在超标的情况的判断,能最大化把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微生物威胁降低[7]。在生物技术中的PCR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达到检验目标。食品检验中对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检测食品的成分,以及检测食品当中存在的添加剂。在技术应用的时候用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添加剂,对甜味剂以及发色剂的有效检测[8]。在对食品的成分检验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食品成分也决定着食品的营养价值。通过生物传感器技术对食品的成分检验有着显著实用性。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食品当中存在的农药残留检验,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食品当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必然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下,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精确分析,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所应用的技术中通过生物酶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对食品农药残留准确检验。食品质量检验中生物技术应用在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方面比较重要,当前食品当中出现的转基因食品种类比较多,转基因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验,就能保障食品安全[9]。通过相应生物技术的应用,对转基因食品检验,主要是对食品中酸检测以及蛋白质和酶活性检验。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能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2.2食品检验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2.2.1高效性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当中的应用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会向着高效性方向迈进。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施,要在时间上节约,这就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效率要求有所提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食品检验的任务,所以保障生物技术的应用高效性就显得比较重要。结合我国的法规和行业标准,对食品的检验科通过PCR生物技术对食品微生物检测,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2.2.2多样化发展趋势

食品检验工作实施过程中,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就要充分重视技术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的准确性。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下,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而食品受到污染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各种污染源的影响下,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比较多,采用单一的检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食品检验工作的需求,所以采用多样化的生物检验技术应用就比较重要[10]。保障生物检验技术对多种有害物质检测,要加强抗干扰能力,从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2.3灵敏性发展趋势

在食品检验工作实施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在灵敏性的要求上愈来愈严格。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食品检验领域中,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提高技术应用的灵敏性就显得比较重要。有的食品污染是受到农药残留的因素影响,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威胁,而保障生物技术的应用灵敏性,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食品安全检验已经成为保障人们食品安全食用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加强食品的检验效率提高,通过生物技术的科学性应用就显得比较重要。从理论上对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就能进一步深化生物技术的应用认识,从而为实际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的实施打下理论基础,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苏静.试论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18):128.

[2]陈兆波,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子生物检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4):444-450.

[3]顾成鹏,余花,徐霞,等.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6(12):121.

[4]程敏,徐丽萍.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5(7X):285.

[5]罗鹏程.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界,2016(12):78.

[6]胡宗才.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食品界,2017(4):90.

[7]李曦,骆佳岚,王翌晨.探讨食品检验中乳酸菌的鉴定方法[J].食品界,2017(4):101.

[8]刘鑫.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探析[J].食品界,2017(4):108.

[9]路鑫.浅议食品检验结果及质量管理[J].食品界,2017(4):113.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范文第2篇

一、建设原则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20*〕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范文第3篇

一、建设原则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20*〕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范文第4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直强调食品安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而言,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氛围还有待提高,食品行业或监管部门创新理念及思维格局不够开阔,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这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分析为例,对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与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观点、建议值得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因素;安全文化建设;监管机制

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1.1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整治监管食品安全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难以管控,隐患和问题不断发生。从“孔雀石绿”事件到苏丹红鸭蛋;从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到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注水肉事件;假烟、假酒事件;过期月饼、过期药物事件。直到2016年、2017年的网络平台违法销售餐饮事件、冒充知名品牌奶粉被查事件、亿元工业明胶用于制作食品进行销售事件。还有滥施违禁农药、滥用药物和环境严重污染的有毒农产品事件;传染病毒事件;三大环境污染等等。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品种之多,造假方式方法之广,违法违规手段之恶劣,真是无奇不有,屡禁不止。这一现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新时代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2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食品安全领域的三大环境影响因素:一是空气污染。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特别是石化工业行业,原材料及燃料的大量运用,使燃料的燃烧会向空气中经常不断地散发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如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污染性粉尘等等。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对食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造成危害:第一种途径是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污染物通过植物呼吸作用等进入植物内部,并积累在食物组织内形成污染危害。第二种途径是在雨雪降水(包括地下水变质等)的作用下,空气中的粉尘、重金属等会降落到土壤中,而后导致污染物质积累超标,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二是水质污染。与空气环境一样,水质中的污染物质也是各种各样的。如,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等各种各样的有毒物质;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工原料及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质等有毒物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这些污染物质通过企业生产行为传输到水质中,造成水质污染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三是土壤污染:尤其在粮食、蔬菜生产及运营中,对化肥、农药等使用不当,甚至滥用;工业生产企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旧物资的积存堆放;空气和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流转运行等,都会造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断增多。因此,土壤退化对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所以说土壤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食品安全环境因素。客观原因:一是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方向滞后,小作坊、小工厂比重较大;种植养殖业松散,难以形成规模。食品产业不具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监管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二是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职权职责不清晰,这是监管不力、问题不断的重要原因,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社会原因所致。国家处于初级阶段,生产技术落后,科技信息落后,小工厂、小企业、小作坊、小餐厅占比较大。有的只顾自身利益,不顾社会责任,忽视可持续发展。加上不正当的恶性竞争,造成水源、生物、环境污染。从源头上严重危害了食品安全。主观原因: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媒体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公德、经营理念、诚实守信等思想意识引导方面出现了偏差。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的力度不够,存在缺陷,而且有时甚至受到负能量的严重冲击或淡化。资本无限运作、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恶意竞争,利欲熏心,污染环境;勤劳难以致富;科学家的地位比不上艺人;明星作秀大行其道;说假话乱忽悠、封建迷信盛行;假广告等不良现象对我国社会的正能量形成了严重冲击。有的食品生产企业一味逐利,丧失起码的道德良心,毫无诚信可言。欺骗公众、欺骗消费者,制假造假贩假。很多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和不良现象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因此,中华民族必须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提升道德力量。共同推动食品安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1.3食品安全领域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害人类健康、人身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常发生。随着高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影响食品品质,导致环境恶化,造成农牧渔林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到我国食品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早已成为国民和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我国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运营,先后修订颁发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新的法律法规。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多次提出:推动环保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确保粮食安全,造福全国人民。这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已驶入良性循环的正确发展轨道。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乃至世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探讨分析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提出相应监管措施和对策,已成为我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2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密切联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增强认知能力,保安全、促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1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重要前提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面对生命财产安全所自发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和自觉避免发生风险的本能反应。但是,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人们的生活阅历、成长过程、工作经历、教育程度、社会环境等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里成长,经常参加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相反,在安全文化氛围淡薄的环境里,人们的安全意识就会普遍较差,事故风险系数无限增大。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员工规避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2.2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员工安全认知能力的必经途径员工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才能焕发高效的执行能力。安全执行力就是积极主动地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实现安全工作方针目标的能力。过去安全管理习惯采取单纯的惩罚手段,依靠强硬的制度约束员工,结果往往是脚疼医脚,顾此失彼。安全管理人员尽管对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奖罚分明”,但由于企业领导、员工自身安全素养较低,没有形成全员共同的认知能力,导致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积极性不高,认知能力不强,难以具有高效的执行能力。这种用员工被动服从规章制度的做法来实现企业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就显得非常困难。通过强化安全文化教育、不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来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知能力,自觉主动地提升执行能力,让员工由被动服从变成主动执行。2.3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的产业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运行状况、经济效益等;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生产发展的国家政策和社会条件。它包括国际市场行情、游戏规则;国家的相关政策、民众需求、社会责任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就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运行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准工作基准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尽快破解企业安全方面的疑难问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目标,从规范人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突出员工自我激励约束能力,重点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目的在于用高效实用的创新理念解决安全方面的疑难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牢固树立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3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应措施

3.1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理念,全力推动食品安全绿色发展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遵循“创新性与时效性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监管相结合;过程追溯与严把关口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等工作原则。在总结借鉴和先进科学的安全文化理念基础上,不断践行和提炼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优秀的安全思维和可行措施,形成确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安全文化“武器”。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以安为先”为核心,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超前防范”“绿色发展”的优秀创新理念。与此同时,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制度,构建一个完整统一、职权明晰、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从立法层面确立基本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推动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尽快提升,实现食品行业安全绿色风发展。

3.2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行业相关科学标准,在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中,进一步明确有关农药、兽药、添加剂、空气污染、土壤检测、水质变化、渔牧养殖、垃圾堆放、运输拉运及其他各种污染物的标准限值政策要求,完善各项指标的科学检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拨调剂各个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视条件不同灵活变通,并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完善食品行业相关标准。各级各类有关监管部门,要强化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重点是要明确相关材料质量标准,切实做到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健全完善食品卫生标准。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主要监管部门要尽快颁发各项食品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干净、安全,流向市场的食品成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提升科学检测能力,强化食品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实际效能。食品检测机构应及时更新完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卫生要求不断提高,对食品检测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检测部门急需完善以下三方面:一是建设一支理论素质高、专业技术精检测团队。检测团队的工作人员不但理论基础扎实可靠,而且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专业监测能力技术过硬。二是引进配备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时刻关注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始终保持硬件过硬,得心应手,确保食品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三是公正廉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积极主动地了解食品安全行业造假、打假案件情况,公正打假,公正说话,公正执法。

3.3继续健全完善全程监督管理机制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对监管食品安全的工作理念进行了重要调整和改进,国家主管部门逐步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从原材料的使用,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监管网络逐步完善。形成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负责,统筹调控各有关监管部门的关系,并推动保证各级各类部门的监管权力独立行使。各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严格执行产品准出、产品标识、市场准入等各项政策制度规定。同时,各类食品生产企业、运输业、保管者、销售人员等都应为自己的食品质量安全建立跟踪追溯制度,以便全过程严格监测食品安全,切实做到对消费者负责,为民造福。再次,充分发挥消费者和媒体民主监督作用,将污染源、污染物,不卫生、不健康、对人体有害食品及时公布于众,推动公众素质和参与度提升,让公众成为食品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最终监管者、受益者。

3.4强化问责追究机制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职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尽快转变各级各类监管机关、食品安全服务部门及其个人不负责的观念,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企业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大责任追究惩戒力度,而且要追究各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此外,应建立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的监管原则,尤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而构成犯罪的,在《刑法》中应适当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惩戒。以此加大警示食品生产者的自觉安全责任,同时,也应对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一并追查追责。4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日益关注的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食品行业急需面对现实,创新思维,精准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各种原因,自觉配合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国食品企业、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定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作者:赵园 单位: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2

“民以食为天”充分彰显出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群众担忧,比如地沟油、瘦肉精、三鹿奶粉和老坛酸菜等。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生产加工流程中涉及到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借助法律来保障食品安全,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领域方面的立法建设。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保障主要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随着食品产业飞速发展,法律机制应进行及时调整补充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侯宇、谭波和王圭宇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法原理》一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从理论和制度两个方面阐述食品安全的立法背景逻辑和原理。

《食品安全法原理》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出发,论述食品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强调专家应在食品安全立法过程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治理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介绍食品从生产到经营流通的全过程,论述食品准入制度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把控。第六章至第十章引入各种维护食品安全的制度,包括食品安全风控制度、生产经营制度、检验制度、监管及事故处置制度和救济制度。对食品生产者而言是一套确保生产食品安全的标准,对监管而言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同时为社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救济准则。对于缓解我国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增加民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明确食品安全立法原理也能切实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参阅全书可知,食品安全是一定区域内,食品能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必须满足的对消费者生命健康负责的基本营养卫生条件,所有涉及食品进入市场的行为包括生产、采购、营销等都不得超出有害性的合理合法标准。食品进入流通领域涉及多方主体,生产者、消费者、销售者和监管者都对食品安全承担一定责任,各主体在法律赋权下采取合理行动,共同维护食品产业安全有效运转。

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常见风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都应满足国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直接导致消费者发生慢性或急性病。据统计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添加剂是硫酸铝铵和瘦肉精,食品添加剂问题不容忽视。第二,生产者人为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者出于节省成本、维持食品色泽或新鲜度等利益角度考虑,人为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常见的有安定、三聚氰胺、工业甲醛和瘦肉精等,这些添加剂会严重影响食品品质与消费者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以往案件报道中,有火锅店老板为使食客“上瘾”在火锅底料中添加罂粟。第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制。常见的情形有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元素和微生物污染等等。为了维护农产品外观、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基本所有农户都会使用农药,而部分农户使用的量远超出正常规定标准,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第四,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外卖凭借优惠的价格、便捷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而目前外卖平台经营主体的卫生状况、资质情况和管理制度都无法得到保障。网络平台管理疏漏导致入网商户资质不合格,部分商户以次充好,采用不合标准的食品材料,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就,食品安全法律的针对性与精准度逐渐增强,有序统筹了我国食品市场的规范运转。但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也触发了新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食品法律在立法与执法层面都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对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对食品流转各环节步骤作出明确法律规范以保障食品安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现行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的各种行为作出精准的法律规定,包括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进出口、安全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基本涵盖食品经济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已基本构建出完整覆盖整个食品产业链的法律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食品安全监管成果。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在生活中无孔不入,总括性、引领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难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主体,构建基本法与具体法共同作用的法律体系,使食品市场经济的全部行为都能纳入监管,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具体法为详细指导的全面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各具体法在食品流通各个环节保障食品安全,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食品安全的立法思维具有一定局限性。但面对日益复杂的食品产业环境,食品安全事故依旧频发,远未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食品产业链环节众多的特点导致各环节都极易引发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将食品安全问题局限在食品卫生方面,有片面化的倾向,这种片面化极大地影响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食品安全实际上涉及多门学科理论,食品安全法律制定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跟随食品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完善,使监管更加专业化。第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条文的系统性、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清,权责交叉阻碍食品安全法律发挥效用。执法力度不够,对涉嫌违法的食品经济主体处罚力度不足,行为约束不够。因此划分责任主体,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维护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研究3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样化的食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然而,在各类食品行业持续繁荣的背后,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部分食品加工和生产企业存在食品添加剂超标、存储环境不达标、消毒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相应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够对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环境、包装、运输以及销售等进行全方位检测,最大程度地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的重要性

1.1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检测技术,增强检测的规范化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面临着很多威胁,由致病微生物、有毒及有害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此外,还有各种食源性疾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管理工作,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1]。

1.2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稳定地位。目前,很多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存在生产不标准、偷工减料、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例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出现问题的企业只能退出食品市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将商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当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食品安全检验技术不足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较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这说明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漏洞。①在食品有害物质检测方面,我国应用的检测技术存在灵敏度较低等问题,工作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出现漏检等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负责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反复开展检验工作,这会加大食品检验检测的成本[2]。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建立的时间较短,缺乏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处于较低水平,并且缺乏统一化的检验标准,很多食品虽然经过了检验,但依然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食品安全。

2.2食品安全检测效率较低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效率较低,还没有形成快速检验技术,难以应对繁重的食品检验工作。在食品检验检测中,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等会直接影响食品检验效率。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忽视了检验工作人员的选拔问题,基层的食品安全检验机关存在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这会影响食品安全检测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整体检验技术的进步。

2.3食品检验的信息化程度不足对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而言,有关部门可以引入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食品检验的信息化程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食品检验信息网络。然而,我国还没有形成信息化的食品检测网络机构,虽然部分食品加工和生产企业中创建了类似的监测网络,但这种食品检验监测网络属于内部监测,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存在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食品检验工作由多个单位共同开展,不同单位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各有侧重,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不同单位、不同部门难以及时了解食品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些检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食品检验资源的浪费[3]。

2.4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中,我国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检测工作的有效性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检验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不统一、检测环境条件落后、检测仪器维修保养不到位、检测报告不标准以及样品管理不科学等方面,这些都与食品安全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从食品检验质量监督的角度来说,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监督机制,无法将食品检验工作覆盖到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监管。

3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建议

3.1研发新型检验技术,更新检验标准在实践当中,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农药及兽药残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及化学品、重金属、毒素以及包装材料检测等。相关部门需要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更新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对失效的检验标准进行修改。针对不同区域食品检测技术参差不齐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对话交流,加强新技术研发,推动食品安全检验项目的合作,推广先进的检验设备,让欠发达地区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水平。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生物化学分析检测技术、免疫学分析检测技术、纳米技术等。其中,生物化学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大肠菌群的检测;免疫分析技术能够测定有机磷类及其他十几种农药残留;纳米技术可与其他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结合,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研发新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相关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从源头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3.2提升食品检验效率,打造先进团队

3.2.1 应用快速检验技术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通常以随机调查、不定期调查等方式开展,这种食品检验方式难以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控。针对这种情况,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创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检测规范,扩大食品的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效率,融合定量检验和定性检验,让食品安全检验工作朝着常态化的方向发展,确保检验工作科学、有效。在技术层面,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部门需要引入快速检测技术,在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从以往的检验经验来看,理化检验方法可以在2h内出示检验结果,微生物检验方法能够进一步缩短检验时间。当前,一些新型的检验方法能够在现场实现快速检验,在30min内得到食品安全检验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开展效率,检验技术的研究人员需要积极研发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简化实验准备工作,引入简单的检验结果分析方法,从技术层面缩短食品检验的时间,全面提高检验效率[4]。

3.2.2 打造高素质检验团队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知识素养、工作经验等直接影响食品检验水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打造高素质的食品检验团队,严格选拔检验人员,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对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食品检验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安排工作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实施透明化管理

3.3.1 开发信息共享平台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每个部门都需要与其他部门开展沟通交流,积极进行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完成检验检测工作。通过引入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相关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食品检验的信息,其他各个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查询,全面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后台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新食品检验数据,并且还需要对整个平台进行维护,方便其他监督人员进行信息查询。

3.3.2 设计多元化功能为充分发挥食品检验信息平台的作用,各检验单位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开展检验程序审查,要求专门的工作人员及时上传审查信息,推动食品检验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检验与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检验单位需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媒介,构建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检验的要求,掌握消费者的投诉情况,进而从检测技术、检测程序等方面进行优化,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此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创建在线咨询等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监督,确保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创建官方机构

针对食品安全检测而言,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检测体系,科学设置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避免出现重复检测等问题。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作用,使检测结果更加科学、高效。②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加强对食品检测制度的评价和监督,让食品检测覆盖到食品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针对每个阶段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从食品原材料生产,到商品投入市场,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检验,使所有的检验步骤都有明确的标准。③针对食品加工和生产企业,有关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强有力的惩罚措施,一旦发现食品生产厂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就要立即召回市场上的商品,对未出厂的食品进行封禁[5]。通过创建科学的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体系,食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食品生产厂家也能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食品质量问题。

5结语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能够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控制,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食品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力度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食品检验技术,打造高素质的食品检验团队,加强区域间的检验技术交流,推动食品检验信息共享,守好食品安全的红线,确保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宗科.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2(4):120-122.

[2]王灵玺,李丽,周忠云.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策略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1(32):48-50.

[3]韩庆霞,钟琦.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及问题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21):60-61.

[4]白璐.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1(3):49-50.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范文第5篇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富阳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2008〕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