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与生活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与生活美术教学论文

一、教育与生活的理论基础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界的代表作品当属《爱弥儿》,在这本书里面卢梭阐述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儿童的天性。在书里,卢梭提出“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通过这些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坚实了。”卢梭遵循着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念,让儿童的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实际,而不是建立在单纯的知识传授,这样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与时俱进的,甚至是超前的,他对教育的理解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让儿童通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这种教育方式既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又使儿童脱离了书本知识的枯燥无味的单纯讲解,让儿童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这样的教育融入了儿童的生活,贴近了他自己的生活世界。这种教育思维为现代美术与生活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本身不是枯燥无味的,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教育来重新塑造人,充实人的生活。教育与时代也是紧密相联系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调整教育的方式,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生活当中。“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根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他认为生活当中含有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使教育与生活联系的更为紧密,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相信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

二、美术与生活结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内容

联系时代教材作为一线的美术教育老师的第一首资料是他们进行备课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在运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考虑到所教的内容与时代的这种紧密结合性,而不是单纯的教授美术课本上的知识,知识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美术教师也应该在这种变化中把握适度原则来进行美术的教学。当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一些具有影响意义的事情,我们就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与自己的美术教材相结合,这样使美术教学更加的融入生活当中,学生在进行美术课程学习的时候自然会有兴趣,因为所画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对于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的,每堂课结束后只是由老师的点评来结束,在评价手段上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由于美术学科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很难说哪一幅作品好过另外一张,也许它没有很好的表现手段,但是却具有很好的想象力,美术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我们课堂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教师点评为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点评当中,可以说说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哪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小组互动的方式,大家来互相点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单一美术评价的阶段。

(三)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但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还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对美术与生活结合的一种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会美术的乐趣,更好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比如,我们学习了杯子的基本内容后,我们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挑选一个和设计一个更美的杯子,把美的意识带入到生活当中。

三、结语

美术与生活的结合是我们现在美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通过对美术与生活的认知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也是我们美术教学的一个环节,生活与美术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了生活的美术是枯燥无味的,没有了美术的生活是没有趣味的。

作者:解媛媛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