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摘要: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要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关键在于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培养机制。

关键词:后勤管理素质建设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培养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后勤管理队伍无论在整体素质、群体结构上,还是在个人素质上都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思想认识上,有的管理干部急于走向社会,认为社会化改革就是注册、挂牌;有的育人意识不强,认为“既然社会化了,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了”;有的改革意识不强,抱着“再改革也改革不到哪里去”的心态。另外,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存在群众观念淡薄、自律性差等问题。从能力状况和知识水平看,相当一部分后勤管理干部是在改革后由普通后勤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创新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较弱,文化水平也较低。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后,虽有一批正派、勤奋、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人充实到后勤管理队伍中来,但他们缺乏后勤工作的实践经验。现阶段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也差强人意,缺乏相应的管理、培养机制,存在忙事务,疏管理;重使用,轻培养;即使有些管理、培养的举措,也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和效益性等等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要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由于后勤工作具有繁杂性、应急性等特点,具有“三服务、两育人”的功能,既要管人,又要管物,既要确保社会效益,又要争创经济效益,因此,作为后勤管理干部除了必须具备管理干部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能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人正派,团结同事,集体观念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还要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明确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既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更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于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思想,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其次,经营管理能力要强。后勤管理干部既要与其他管理干部一样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实行思想教育、经济手段、行政措施和民主参与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最优的服务,获取最大的效益,又要懂经营,善于在后勤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轨过程中破除陈规陋习,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做出科学决策,对各类问题进行前瞻性地预测。

再次,知识结构要合理。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除了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知识(如,管财务的要懂会计法,搞伙食的要懂营养、卫生知识,管物业的要懂水电、园林等知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掌握教育规律,对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相应的了解,还要掌握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会计法、合同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

基于上述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现状及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管理和培养。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

同志说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成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由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路线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其一,要切实有效地开展政治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材料、有制度、有考核,尽快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要通过宣传、报告、讲座、研讨、参观,通过座谈会、工作例会和个别谈心,使后勤管理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劳动观、群众观,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的关系;其三,领导者不仅要言传身教,而且要多做得人心、暧人心的工作,支持后勤管理干部开展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健康。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了,后勤管理干部在社会化改革中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后盾和长足的动力支持。

二、后勤管理队伍实行规范管理

通过分权、构筑权利下移的运行机制,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家长式、封闭式的管理只能抺杀后勤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的精神,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的才能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同时,要签订责任任务书,明确责、权、利,实行目标管理。为了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平时,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加强沟通交流。另外,还要根据聘任制度,对一些关键岗位进行轮岗。轮岗既是工作纪律的要求,也是培养后勤管理干部的途径。

三、为后勤管理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既指“硬件”,也指“软件”。“硬件”包括经济待遇、办公环境等。“软件”包括沟通机制、激励机制、人际关系氛围等。根据十六大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精神,高校后勤的收益分配要与岗位责任大小、知识技术含量等紧密挂钩,拉开分配差距,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后勤管理干部的经济收入。要改善后勤管理干部的办公环境,因为良好的办公环境可调节心理健康平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相对“硬件”而言,“软件环境”更重要。“相信任何人都会追求完美和创造性,只要给予适合的环境,他们一定会成功”,这就是著名的“惠普之道”。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全可以借鉴上海惠普有限公司的这一信念,加强内部沟通机制,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形成工作例会制度、谈话制度,设立意见箱,使后勤管理干部了解后勤改革形势和整体动态,知道应如何有效地协调配合,并让他们参与一些决策。这样,就容易在各级后勤管理干部之间形成全新的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共同营造“通气”、合作的工作环境和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改善激励机制也是“软件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资、工作环境等属于保健因素,它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因此,加强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留住人才,除了物质激励,给予合理的薪酬,还要进行精神激励和职务晋升激励,为他们提供晋升机会、参与决策的机会,对有突出成绩的进行表彰,满足其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培训,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培训是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后勤管理干部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改进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为后勤实体增加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人力价值。高校后勤管理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更要着重于培养,懂得人力投资。教育、培养跟上了,人才就有了连续性,而且凝聚力大大增强。由于后勤工作繁忙,培训可以不拘一格,采用报告、讲座、参观、专题研讨、半脱产进修等形式,但要力避为培训而培训,要注意培训的战略性、系统性、连续性和效益性,按照“计划——执行——评价——处理”的管理系统进行,既要开展普遍教育如更新观念、变革思维的培训,又要根据个别情况开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的培训。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点就是“相互依赖”。后勤实体不仅要调动管理队伍来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而且要把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与管理干部个人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对管理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他们的素质状况、需求和愿望,帮助他们设定未来发展目标,并不断为他们创造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使他们感到后勤工作有“奔头”,有价值,在为后勤社会化改革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

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任重而道远,为尽早突破“瓶颈”,减轻学校压力,高校后勤实体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把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成为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真正坚实的中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