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本科教学与科研的关联性

高校本科教学与科研的关联性

一、本科教育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办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学和科研的社会评价及社会影响的重大差异,在本科教育中,基层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三个误区:误区一,认为本科教育中,教学是中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多的偏向研究生培养,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主要精力是上好课,科研只是“游击战”,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每当教学和科研在高校教师的时间、精力和人员安排问题上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人就提出“科研冲击教学”的说法,认为只有抑制科研才能保证本科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误区二,由于科研工作相对本科教学而言,对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社会地位有着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从事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任务,认为“职称评定和个人利益更多的是依靠项目和文章”,再加上时间和精力的有限,特别是科研工作面临一些硬性关键时刻(如申报、结题或鉴定等),部分教师在科研与教学间的注意力失去平衡,精力和时间向科研倾斜,挤压教学必要劳动时间,甚至暂时放弃教学工作,具体表现为不重视本科课程教学,出现突然的调课、缺课,难保正常的教学秩序。误区三,简单的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基层教学部门为改善师资水平,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培养,部分科研能力虽强的博士由于教学经验和表达训练的不足,以致在本科学生的课堂上不受欢迎,让人感慨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矛盾。

二、本科教育中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的统一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斗争性,又存在同一性[1]。它们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1.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在现有人事编制条件下,高校的科研人员往往来自教学人员,特别是一线从事本科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具体表现在各研究室和教研室往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教学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高校科研课题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教学活动中各门课程逻辑系统的发展,如笔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很强,常常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新见解、新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或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一所学校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与规模和教师的基本收入都是由教学工作所给予的,也体现在相当多的教学环节中,如本科学生的实践科目、毕业设计(论文),与科研工作的难分彼此,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高素质的生力军,更体现在学生在参与科研工作当中,是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此外,高校的科学研究必须以培养优秀人才的要求为动力,以众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特别是有源源不断的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进行补充,这些特点往往是其他专门研究机构所不及的。

2.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科研工作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教学经费长期以来,尽管我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拿出巨额经费兴办教育。但是,我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对多数大学而言(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办学经费依然相当紧张,而且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经费短缺、教学实验条件简陋、缺乏稳定的实习实训手段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注重经济效益和回报的,没有回报的捐资助学行为往往难以持久。如果高等学校能对投资者的生产经营作出贡献,把无回报的捐赠变为有回报的互助互利,那么企业将乐于向高校再投资。笔者所在的轻化工程专业通过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和优秀本科学生参与广西柳江造纸厂、广西贺达纸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横向科技合作,协同攻关,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环保科技水平。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也慷慨的设立相应的扶贫助困奖学助学金,主动投入与学校共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在双方互利互惠的情况下,广西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已分别在广西柳江造纸厂、湖南岳阳造纸集团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大型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科研活动获得的经费,可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部分困难,教研室利用部分经费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手段,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此外,通过争取企业的支持和投入,再加上利用教师科研经费添置的实验设备,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开放性的实验室或技术开发中心,不仅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研发条件,实验教学条件和学生动手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首先体现在科研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在本科教育中,教材的内容与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时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科研,是获得最新知识的最直接、有效、迅速的途径。教师必须通过科研,不断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应用于教学,才能真正把教学工作搞好。只有通过科研,才能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了解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了解到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只有以科研作为坚强后盾,在教学上才会觉得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得心应手。就笔者所在的单位看,历年的教学评估,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大都是肯在科研上下功夫、科研成果比较突出,而且善于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中的教师。

(3)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科研工作可带动教学工作进入到学术前沿地带,使学生了解到以这门课为代表的学科的发展和走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毕业环节的教学工作,一个有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既是一个好的科研课题,又能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从而做到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科研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专业,学生的就业往往也比较乐观,笔者所在的轻化工程专业,虽然属于面窄线长的工科专业,由于活跃的科研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关系,轻化工程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列,企业甚至主动在学校设置招聘专场。此外,近几年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勇于创新。当然,科研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是唯一的条件。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如果不将之应用于教学,单纯地为科研而科研,也不能达到为教学服务的效果。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而且应该将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学研究及时转化为教学工作内容,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科研有特长,教学有特色,而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有助于吸引生源,保证学校的长久发展。只有这样,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才真正是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3.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很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会学习新知识,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这也是高等教育区别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根本标志。无法设想,一个自己都不懂得科研方法的老师,怎么能教学生进行科研呢?只有通过科研,才能从本质上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教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科学规范的科研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起着直接的教育作用。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仅会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而且也能为学生起到表率与示范作用。此外,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良好转化,可以带动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学术讲座(报告),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外部氛围。近年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从前,主要注意学生在课程上对所学的教材的掌握程度。而现在所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而是有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等。这些都成为本科教学是否优秀的评价内容,作为基层教师必须紧紧把握这个方向,通过教学和科研的良好结合,培养出真正“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三、在本科教育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好,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相互影响产生矛盾。许多优秀的高校教师,既是教学的骨干,又是科研的能手,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未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容易产生片面理解,不可避免地引起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矛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结合自身的体会,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教师自我的道德调节

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大都与切身利益有关,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外,相当部分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所以应加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道德调节。通过道德调节,把广大教师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强烈道德感情集中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上,处理好教师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引导教师正确对待竞争和协作,进一步加强教师内部和有关部门的协作,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矛盾,把教学科研工作搞得更好。要调整好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矛盾,就必须具有明确可行的道德调节原则,这条原则要既能体现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高尚道德,又表现出教学科研中的内在要求,把教学和科研各自的道德要求辩证地结合在一起[3]。高校教师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益矛盾,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本科教育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的综合调节作用

高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学与科研的评价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和教师的行为。教学与科研应有各自的衡量标准,用科研的指标来代替对教学的评价是不对的。在不同学校、不同目的、不同学科的科研与教学的评价中采取统一的方式与标准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因而,探讨如何在保证教学和科研合理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促进教学和科研有效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要综合运用道德、市场、行政的调节作用,尤其是行政调节要到位,通过强有力的引导、规范、保障、激励、评价等措施使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更紧密些,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的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促进本科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持久的提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