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家庭教育与幼儿自私行为研讨

家庭教育与幼儿自私行为研讨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些家长认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要从小教育孩子,万事都要抢在前头,大亏、小亏最好一样都不吃。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一些家长甚至教孩子打人、骂人。这种变质的道德标准,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自私的种子,结出无情的果子。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不可偏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家庭成员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别急,我来帮你”等,在长辈面前多一份尊重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等。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贴、尊重和互相关爱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在外面,父母更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二、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

家长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应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他熟悉的环境中受到启迪。比如: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你可以这么说:“呦!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帮她揉揉。”有时还可以对孩子说“:你说话的声音要小一点,别把娃娃吵醒了。”还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引导他们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儿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么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然,更为有效。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的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爱心。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长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生活;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让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回报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今天在家人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于是也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教孩子懂得回报,让孩子感受到亲人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让他们了解在他们的成长中,爸爸妈妈付出了多少心血,周围人们给予了多少关爱。只有孩子了解了家人的辛苦与不易,才会热爱家人,回报家人。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养的。正如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贝多芬所讲:把“德行”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孩子不仅仅属于家庭,而且属于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就掌握在家长手中。因此,各位家长们应跳出个人狭窄的天地,用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塑造自己,用“爱”去培养孩子,为我们的民族创造美好的明天。

作者:向璇单位:陕西省南郑县城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