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转型中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

经济转型中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

摘要:2015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形势及美联储加息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加。为牢牢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本文基于经济转型视角,从资本市场动荡、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债务过大以及人民币贬值等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源及危害,并依据风险分析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转型;资产泡沫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减缓。国内传统的煤炭、钢铁、水泥、房地产等行业产能出现过剩,市场日益饱和,其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上开始乏力。如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经济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必然加大我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与困难。因此,分析转型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事先做出积极的防范措施,这对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并以此保障经济的顺利转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背景下我国可能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

系统性金融风险通常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变动。识别与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及其危害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可能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有:

(一)股市暴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日,国际经济金融动荡,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经历了两轮大而快速的暴跌。一是2015年6月15日-7月9日的暴跌,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暴跌1805点,跌幅34.8%,整个下跌过程A股市值蒸发24万多亿。二是2015年8月18日-8月26日的暴跌,短短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再跌1156点,跌幅28.8%。总市值蒸发11.8万亿。两轮下跌跌速之快,时间之短,世所罕见。如此短而快速的下跌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A股5000多万有效持股账户户均损失达到40多万元。股市暴跌导致大量股民损失的同时又势必会引起基金的大量赎回、保险资金亏损以及证券公司的业绩下滑,进而导致基金行业萎缩,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亏损,严重发展下去则可能波及银行业,使银行业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导致整个国内金融领域的动荡,从而极大的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

(二)房地产低迷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产业基本就是一个靠银行信贷支撑起来的行业。大量的房地产公司从土地购买、到楼盘建设、直至房屋销售,基本所有环节都是通过信贷资金完成。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显示,近五十多年来的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时,70%多的国家的房价是由涨转跌的,其中最明显的案例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趋于饱和,房屋销售开始减缓,房屋价格稳中有降。据统计,2014年以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环比下降,房屋空置率增加,房屋销售困难。与此相应,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必然导致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资金回收难度增大,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从而可能引起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动荡。同时,地产的低迷又势必引起钢铁、水泥、建材等与地产有关的传统性行业以及依附于地产的房屋中介服务型行业的衰退,进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地方政府债务过大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各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达到15.4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5%,债务规模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其中大约有近3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将会在短期内到期。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务债务率已经超过85%,且不少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已经超过警戒线100%。大规模的政府债务必须依靠稳定的财政收入作为偿还保证。但众所周知,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土地收入,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交易价格下降,已经开始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一方面是高额的地方债务规模,一方面是不断减少的财政收入,收支之间的不平衡已经开始给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造成极大压力。还款压力大,债务负担重,债务比率高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一旦土地交易价格大幅下滑,那么势必引起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还款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增加,进一步恶化则可能波及整个金融业,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人民币升值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中国,而外资流入的增加又进一步推高了我国的房产、土地、资源、股票等实物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可以说,近年来国内各类资产升值,资产泡沫增大,与升值预期下的大量外资流入密切相关。然而,2015年以来,在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下,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2015年8月11日至13日,中国人民银行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短短三天时间人民币中间价下调4.66%,创近二十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最大幅度。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的兑换比率的一度贬值达2.8%。人民币升值过程就此结束,人民贬值预期开始增加;那么,与此相应,国际游资处于保值增值的目的必然会大幅流出中国;近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几个月持续下降就是明证。大量资金流出,货币供给减少,又势必会刺破已经膨胀的资产泡沫,进而引起房地产、土地、资源、股票等资产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市场低迷、经济下行,进而波及银行等整个金融业,导致其不良资产增加,坏账增多,最终极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有效遏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避免国内金融领域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金融稳定、经济稳定乃至整个经济转型都与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其成败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

(一)建立平准基金,多方面稳定资本市场

2015年6月15日和8月18日,两轮断崖式的暴跌是在证券市场去杠杆、去泡沫的背景下发生的。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试点推出;2011年11月21日,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为全面铺开。杠杆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升,然而,对于刚刚建立20多年的资本市场,无论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未真正理解杠杆投资的本质与危害。当监管层意识到杠杆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大力去杠杆时,杠杆的危害全面爆发。短短2个月的时间,五万多亿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股价迅速下跌引发恐慌的羊群效应,沪深两市连续多天无量跌停,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这次股市暴跌中无一幸免。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本市场形势,当务之急就是要先牢牢遏制住股市暴跌所形成的的恐慌性抛售潮,防止股价进一步暴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因此,面对去杠杆导致的大量资金流出,证券市场流动性不足,政府及相应监管部门应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防止风险和恐慌进一步蔓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平准基金,真金白银入市弥补市场流动性不足;面对流动性不足,监管部门应多方面筹措资金,建立平准基金,号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等资本市场主体积极入市购买股票,稳定市场,防止恐慌蔓延;二是监管部门应立即暂停新股发行审核,严格控制ipo所引发的抽血行为,对已过会的IPO申请暂停其发行融资;三是大幅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降低证券投资收益所得税,培养价值投资理念,鼓励广大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有效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四是严查恶意做空,对股市暴跌中的活跃做空账户进行严密监控,并在交易保证金、佣金、交易数量等方面做出严格管制,防止恶意做空引发的股市再次暴跌;五是严查证券市场中的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察和处罚力度,还证券市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环境。

(二)稳定房价,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消化房地产泡沫

经过多年的政策倾斜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瓶颈期,房屋价格开始下滑,房屋销售日渐低迷,这已经成为引发我国经济转型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导火索。面对这种情况,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房价,拓宽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防止其经营状况恶化,引发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引起金融市场动荡。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牢牢控制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防止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引发的房地产公司亏损和银行不良信贷增加;二是拓宽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鼓励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缓解房地产公司资金链压力,提高地产公司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完善房产税收制度,减少不合理的重复征税现象,减轻购房者和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压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刺激房地产销售,另一方面也能减轻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压力。四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通过稳步的经济增长来逐渐消化房地产供给的过剩和房屋价格泡沫,让房地产业的去泡沫过程变成稳定可控。五是合理控制房地产信贷资金比例,优化银行资金投放结构,鼓励银行积极开展房地产信贷资金证券化业务,努力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

(三)加强监管,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规模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成为引起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各地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大肆举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债务率上升。有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已经超过了100%,达到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如此严峻的地方政府债务形势,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防范我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具体措施有:一是加强财政监管,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引起的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二是加强政府举债资金管理,提高地方政府举债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良好的资金利用考评机制,多角度对地方政府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绩效考评,提高政府债务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和回报率,保证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偿还。三是加大对债务资金使用的审计力度,对于地方政府举债资金进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防止挪用、滥用和损失浪费等情况发生。四是摸清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规模,逐步排查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风险,在弄清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风险的真实情况下,针对不同的资金使用情况,制定出适宜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五是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要求各地地方政府及时、准确、真实的披露地方债的筹措和使用情况,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社会监督。

(四)推进汇率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15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加大,各新兴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增加。与此相应,人民币升值进程结束,贬值压力加大。一旦人民贬值预期形成,那么由此形成的大量外资流出,国内资金不足,必将引起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股市下跌、资产价格下滑,进而经济金融波动加大。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控制住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防范因人民币贬值而引发的金融风险发生。具体措施有:一是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科学合理均衡下的长期稳定。二是加强资本流动监测,密切关注外资流出与流入,对由此导致的国内资金供给不足或过剩,通过及时的货币政策调控进行调节,防止国内资金问题导致的经济金融动荡。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使用范围,通过进一步的国际合作,推动人民币在新兴市场国家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尹中立,《股市缘何暴涨暴跌》[J].《中国金融》,2015年06期.

[2]沈悦、郭培利、李巍军,《房价冲击如何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J].《财贸研究》,2015年05期.

[3]张泉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和防范:金融与财政联动视角》[J].《改革》,2014年10期.

作者:张茜 单位: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