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文化教育

经济文化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经济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经济文化教育

经济文化教育范文第1篇

一、“十五”以来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十五”以来我县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开放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完善。20*年以来,我县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国际化、市场关联度和外向依存度逐年提高。到20*年底,全县已拥有12家专业外贸公司,130家自营生产企业和48家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全县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8家,合同利用外资4.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全县累计批准境外机构9家,外派劳务1600余人。从20*年到20*年,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稳步提高(不计核电厂因素,下同),外贸依存度分别为22.2%、31.2%和39.8%,出口依存度分别为15.4%、23.1%和29.7%。20*年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1%。

2、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出口退税质押封闭贷款办法、率先建立外贸出口企业贷款担保机制、率先组织实施国家出口信用保险试点,不断优化外贸经营环境,促进了全县外贸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幅超过50%。在巩固和发展日本、欧美、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得到开拓,目前我县的贸易伙伴已发展到1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达到14大类250多个品种,出口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提高,初步实现了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以粗加工为主向以精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

3、利用外资稳步发展。20*年以来,我县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110家,合同利用外资4.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20*年我县利用外资综合排名列全省第12名。20*年已开工的74家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85亿元,增长45.3%,占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3%;销售收入21.96亿元,增长50.8%;上交税收6433万元,增长22.6%。企业吸纳劳动力达12463人,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外商投资企业20*年实现出口1.5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量的52%。外资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县发展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县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上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为主,未形成出口拳头产品,出口商品竞争力弱,出口发展缺乏支撑。在主要出口商品中,以纺织服装、贱金属及制品(紧固件)、机械及电器设备为主导产品,20*年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2.1%、18%、10.7%,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这些商品与周边地的出口结构类同,需求弹性低,要扩大出口边际阻力较大。随着外贸竞争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向“以质取胜”,深加工、高附加值及高科技的优质产品在我县极其匮乏,无疑限制了出口商品非价格竞争力的提高。

(2)、出口市场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过度集中于美国(占25.1%)、日本(占20%)、欧盟(占17.7%)、香港(占5.5%),对俄罗斯、中东、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这样易受地区因素制约,对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

(3)、缺乏出口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进入嘉兴市出口企业50强的企业有6家,但总体规模小,20*年这6家企业出口总额(16735万美元)还不及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1家企业(18260万美元);20*年入围全市出口企业50强数量虽保持6家,但1家替换、2家下降。20*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13家重点出口企业,今年1-8月出口同比增长仅16%,大大低于全县平均增幅,出口占全县比例也由去年同期的80%下滑至67%。

2、我县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用外资总量较小,且外资到位率偏低。来盐投资的国家(地区)偏少,仅为19个;投资的规模小,平均合同利用外资221万美元,已开工的企业合同外资最高只有1000多万美元。外资到帐进展缓慢。至今年8月底止,20*年度项目还有4家企业共356万美元没到帐;20*年度有8家企业共1463万美元没到帐;20*年度有12家企业共2238万美元没到帐;今年新批项目,合同利用外资7871万美元,但至8月底只到帐886万美元。

(2)、各行业总体引资规模较小,且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历年引资效果来看,行业总投资最多的是纺织服装行业,合同利用外资6662万美元,占21%,实际利用外资4258万美元,占25%;其次为金属制品主要是紧固件行业,合同利用外资5819万美元,占18%,实际利用外资2981万美元,占18%。服务业、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有待进一步扩大,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化纤、饲料等行业利用外资还是空白。受较小的引资规模的制约,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的积极作用在我县得不到充分发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县的主导产业的促进效应还不强,引进新产业、提升产业结构不明显。

(3)、土地电力等要素制约日益严重。去年以来,由于用地指标紧张,使一些跟踪多时的外商投资项目另投他处,外商来盐投资考察的热情受到影响。今后我县的引资工作,将主要受土地因素制约,并与土地供应总量成正比。

3、我县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与问题。

1993年*针织厂的9名技术人员受香港富春有限公司聘用,赴马达加斯加纺织有限公司工作,迈出了我县对外劳务合作的第一步。到今年8月底,我县对外劳务输出共1600余人,在境外劳务总人数900余人,主要颁布在美国塞班、日本、约旦、西班牙等国,*太阳海制衣厂已成为我省规模较大的对外服装劳务合作培训基地。至20*年底,我县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9个。但由于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大多没有赴境外开展业务,只有卡秋莎服装有限公司驻俄罗斯布拉戈维申克市办事处有人员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每年带动出口200多万美元。

(三)、制约我县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偏低。20*年,化纤、机械、建材、食品加工、服装等几大传统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较快,而医药化工、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业却有幅度较大下降,产业结构依然以“轻、小、集、加”为特征,产业层次低。且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小,尚未形成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和企业龙头的缺乏决定了出口贸易整体创汇水平低下,结构竞争优势贫乏和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导致了在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和合作上缺乏足够的产业和企业的匹配能力,已有外商投资企业也很难在我县形成较长的前后连锁的产业链,影响其整体效应的发挥。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环境尚欠完善。虽然杭州湾大桥新区已于20*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批规划面积达12.5平方公里,新区平台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国家银根紧缩,资金缺乏使原计划的大规模拆迁和区内道路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全面展开,今年新区内计划农房拆迁数为零,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级开发状态。这种现状与新区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与日趋红火的招商引资需求极不配套,与对岸慈溪开发区杭州湾新区比较落差巨大。

3、企业家素质不高,开放型人才缺乏。发展开放型经济需要一大批具有冒险、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外向型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我县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区域性块状经济发展较为活跃,但企业家素质较低,大多以家庭制经营为主,业主文化素质不高,小农意识浓厚,风险意识缺乏,从心理上排斥外来资本。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偏低,难以吸引国际知名公司来我县投资,也难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外智)来我县创业。

4、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出口微不足道。总体上缺少上规模、有区域特色和富于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对出口创汇的贡献不大;我县拥有以南北源为代表的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对外知名度仍不高,尤其在吸引外资的潜在比较优势尚有待挖掘。

5、核电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核电一方面成为我县财政的重要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应该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核电低价的优势和产业带动效应不甚明显,其特殊的风险性对外商形成一定威慑。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形势

(一)、WTO过渡期过后我国外贸政策取向

1、我国将更积极推进区域性经贸合作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势逐步加强,各地区经济和行业的恢复都好于早先的预期,由于亚洲和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推动,世界贸易强劲复苏,规模进一步扩张,但由于WTO决策机制是“每一成员一票,全体一致通过才能生效”,要达成一致相当困难,因此多边贸易谈判受阻。这也是为何WTO成立后反而出现了更多的区域化多边贸易协议的原因。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取向也顺应了这种变化趋势,在积极地参与WTO事务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性的金融、贸易与经济合作。一是积极参与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的合作机制,在这之后又加强了与东盟的合作,形成了“10+1”的合作机制,与东盟签订了10年内建立一个包括17亿消费者、约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3万亿美元贸易大自由贸易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二是内地先后与香港和澳门特区签订了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协议。三是表示了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组成东北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意向。四是努力在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推进经济和贸易合作。

2、内外贸一体化将加速推进

全球经济一体化正不断走深,市场竞争日趋加剧,我国三年的入世过渡期也即将结束,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内外贸如果不能尽快有效整合,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世贸体制要求,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也无法通过统筹管理形成最佳市场效果,这将直接阻碍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要真正实现内外贸一体化,体制建设首当其冲。着力统一内外贸管理机构,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从理论、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进程,这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根据WTO的要求,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本国国情的外经贸体制,加强依法治商,加快流通业相关法制建设,制定出台内外贸内外资统一的公平竞争的规章与法规政策;同时,通过市场力量,促进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内外贸市场相互补充,实现协调发展;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产业;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推进内外贸业务的融合与渗透。

(二)、CEPA的实施对我县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1、CEPA的基本内容

CEPA文本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方面内容。基本目标是:逐步取消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以提高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CEPA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内地和港澳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也给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2、CEPA对我县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1)、“零关税”将使我县从港澳进口商品获益较多。CEPA对我县进口的影响将大于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我县市场购买力相对较强,零关税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港澳产品进入内地,一般会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价格下降空间,会刺激消费者对港澳产品的消费热情。另一方面,我县纺织服装、机械等行业,可以通过进口香港(澳门)先进的生产设备,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更新发展。

(2)、贸易便利化将促进我县企业通过香港(澳门)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CEPA的实施从长远看可以增多贸易机会,增加人流、物流、资本流,外贸企业可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发展。我县企业去港澳发展,或通过港澳进军国际市场都会更加便捷。可以借机加大在香港(澳门)的投资,先在港澳这个国际竞争的舞台上练兵,而后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大市场冲击。此外,我县出口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客户有很多在香港,这种减少交易成本的变化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对我县产生重大影响。

(3)、我县的旅游业将从中获益。CEPA将使香港、澳门的客商进入内地进行商务活动更为便捷,对我县的旅游业产生影响。根据有关经济学的研究数据,27.5-28%的游客是商务游客,一般游客对经济的乘数效应大约在1.5到2之间,而商务游客的乘数效应却高达7。因此,在CEPA生效以后,我县的旅游业应当是大有可为的。

(4)、对我县通过香港(澳门)招商引资提供巨大机遇。CEPA将刺激香港、澳门高档消费品制造业的复兴,拉动两地经济增长和利用外资。有关部门要关注这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尽早安排在香港(澳门)举办各类招商活动计划,并提高其效益。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要有先进的技术和相应的服务业的支撑。CEPA的实施,会使我县更好地利用港澳地区先进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业的优势,以提升我县制造业。

(三)、“十一五”期间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趋势

“十五”以来,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外经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外经贸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我县开放型经济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我县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拓展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我县外贸依存度虽不断攀升,20*年达到39.8%,但与全国的60%、与全球平均45%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县列全国经济百强县第35位的地位也不相称。从嘉兴市来说,20*年平湖、海宁出口分别达9亿多美元和8亿多美元,列全省第6、7位,从几年来的发展轨迹看,我县与平湖、海宁相比大致落后两年左右,如能继续保持相对的发展速度,今后数年我县的外贸出口依然可保持较高增幅。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对各国招商引资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均GDP4500美元是个拐点,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后,引进外资将明显下降,而对外投资将直线上升。从我国来看,20*年人均GDP刚到1000美元,我县包括核电厂因素才达到3600美元,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最近商务部有关人士强调,我国将坚持吸引外资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发展性。我们认为,虽然招商引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县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良好的现实和潜在比较优势,只要能发挥好这些优势,我县的引资工作还是能稳步推进。这些优势突出体现在:1、区位优势。我县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可以充分接受上海的辐射;2、开发区扩容优势。我县杭州湾大桥新区规划总面积25.7平方公里,从全市范围来看,扩容优势明显;3、交通地理优势。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极大提升;4、旅游资源优势。省级风景区*南北湖,地处杭州湾畔的黄金海岸,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西湖的姊妹湖”,提升了*的投资环境。

目标预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提升和凸现开放经济的地位,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根据“十五”前几年来我县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依据对未来五年县内外发展环境的分析与判断,“十一五”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设置,至少要满足“两个高于”的要求,即一是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二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

1、进出口贸易。至2*0年底,全县自营出口总值达到1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左右。

2、利用外资。“十一五”期间,合同利用外资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

3、外经工作。“十一五”期间,兴办境外企业20家左右,劳务输出人员1000人左右。

三、“十一五”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县开放型经济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保持外贸出口政策基本稳定为导向,坚定信心,调整结构,抢占市场,扩大出口,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以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为重点,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1+3”产业带建设为载体,着力构筑高标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大平台;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开创扩大开放新局面。

(一)、培养和引进开放型人才,是实现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首要问题。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县在现有条件下,要实现开放型经济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快做好培养和引进开放型人才工作。要根据现实条件,采取“两条腿”走路方针,即在开发本地人力资源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给予更宽松的发展环境,以吸引外地人才来我县参与经济建设。要引进急需和适用的人才,尤其是有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开发区、各类园区的领导、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让人才用得上,留得住,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二是培养好现有在职人员。要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一在批素质好、懂外语、精业务的外经贸专业人才。一方面,通过在职定期培训、送国内大专院校专业培养、到相应单位进行对流、远程教育、函授等多种形式,强化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定期邀请经济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座,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家分析讲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型管理理念,开拓思路,更新观念。

(二)、以加快出口优势产业构建为基础,培育外贸经营主体为载体,推动进出口的加速发展。

1、利用产业倾斜政策,加快出口优势产业培育步伐,为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打好物质基础。支柱产业具有较高的带动度、较高的收入弹性、较高的成长性,它的倾斜发展,将会产生一轮又一轮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强有力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县要在支柱产业中确定一批出口产业和出口产品,落实到主管部门和具体企业,从长计议,早动手,力争出口增长,并保证出口增长的后劲。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值,使资源优势确实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产品优势。同时,以贸工农一体化为路子,积极增加农副产品出口,推动创汇农业发展。

2、加快培育外贸经营主体,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打好队伍基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扩大出口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在继续发挥现有专业外贸公司、自营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三路出口大军积极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供货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进出口公司,不断扩大出口主体数量。综合运用出国参展补贴、培训等各种政策手段,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和新获权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开好头,起好步,切实提高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比重。抓好外贸中介机构建设,发挥中介机构对外贸出口的促进作用。建立重点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扩大出口。继续办好*诚信对外贸易服务有限公司,为出口企业资金需求排忧解难。

3、坚持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对外贸易市场。深入研究现有出口市场战略,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继续巩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加大市场横向发展和深度开发的力度;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重点加强对阿联酋、印度等市场的开拓。抓住CEPA实施的机遇,加强与香港、澳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出易会和展销会。

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外经工作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营销网点,努力建立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需求有效接轨的机制。还可以到国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通过生产基地的转移,享受当地企业同等待遇,减少贸易壁垒,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协调发展。

1、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要加强开放型经济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开放意识,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良好氛围;深入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外商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发挥政策的最佳效能;重视外商投拆,改善投资软环境;建立和完善各级项目库,实行项目筛选、包装、、跟踪、签约、审批、建设和投产开业的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专项招商经费;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复合型招商人才。

2、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发展极为龙头”。我县招商引资要以开发区为龙头,各类园区为配套,做好引进外资的载体建设工作。要继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征用土地,加快平台建设,力争在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方面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把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科技进步的新高地和城市建设的新形象;要以经营理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盘活资金和土地资源;要加快镇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征迁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镇工业区的环境面貌,明确功能定位,加快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形成和发展。

3、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制造业领域、突破点放在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推出一批上规模、上水平、高质量的工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争取在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农业和旅游业方面的招商引资有所突破;对现有的项目库进行整理分析,精心编制并推出一批符合投资者需要的重点项目;瞄准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大财团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对口招商;正确评估和引导重点镇的引资工作。

4、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把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加大招商力度。要继续抓好“以贸引外”、“以特引外”和“以外引外”;要加快“以民引外”步伐,排出一批有意向的企业对外招商,鼓励外商对内资企业进行股权并购;要做深做细外商工作,鼓励外商利润增资,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的对外交往能力,开展委托招商、商业招商。

(四)、应对CEPA实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是开放型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1、打造有限政府,实现政府管理行业化。适应CEPA,必须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把传统的全能政府的大量职能进行分化,把大部分职能转向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和广大非营利组织组成第三部门,从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政府管理行业化,使其主要职能从事宏观的调研、预测、制定规则、政策协调、人才培训、环境治理,主要扮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帮助企业创立品牌、通过认证、获得信息、维护权益,从而真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经济文化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礼”文化;教学模式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论语》中的“不学礼,无以立”。《礼记》中的“忠信,礼之本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的概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社会组织方式中最为理想的形式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礼”文化的缺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物欲横流、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等。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市场经济下“礼”文化教育的价值,以及加强“礼”文化教育的迫切性,并针对当前社会问题,探索了推进“礼”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礼”文化的教学价值

1.维护社会秩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一直被认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如《礼记》中的“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荀子曰:“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行为规范,对于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为人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物质享受,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恶化了群体利益关系,影响了社会普世价值观。贪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钱权交易问题等日益凸显。这些负面问题不利于国家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礼”文化能够使社会通过教育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化解道德失范。同时,“礼”文化还能够解决市场经济中信仰缺失和诚信缺失等问题,对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2.调节社会利益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规范个体行为的角度表述“礼”文化的意义。《礼记》中的“礼,不妄说人,不辞费”“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则是从调节社会利益的角度表述“礼”文化的价值。“礼”文化不仅能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能够调节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是基于利益原则和市场机制的逻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至上、功利主义成为社会基本原则,由此产生了物欲泛滥、行为失范、金钱至上等问题,最终恶化了社会风气,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通过“礼”文化教育能够协调人的欲望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限制社会成员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对于化解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有很大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礼”文化教育的现状

1.教育内容不充实

从教育内容来看,“礼”文化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及的相应内容外,还应包含礼学经典、传统礼仪、伦理道德等更为广泛的教育内容。当下,我国高校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礼”文化基础教育,“礼”文化的精神内涵建设工作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学生在不了解“礼”文化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无法明“礼”,也无法识“礼”,必然无法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礼”文化精神。

2.教育载体不丰富

在学校阶段对学生进行“礼”文化教育本身具有极强的优势,然而我国高校对“礼”文化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礼”文化教育通常只作为课外教学工作的一项补充,没有多样的教学平台进行“礼”文化教育,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或技术为学生营造“礼”文化教育氛围,学生缺少“礼”文化体验,知礼、行礼意识也会逐渐淡化。

3.缺少家庭环境支持

塑造“气质脱俗、风度优雅”的人是“礼”文化教育的目标,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生原生家庭知礼、行礼的环境氛围较弱。一部分学生家长不守礼、不知礼,乱扔垃圾,满口粗话;一部分家长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金钱至上”的思想,负面作用极强。在这种环境下,即便学校进行了非常完善和科学的“礼”文化教育,也很难对学生知礼、行礼等习惯的养成产生影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礼”文化教育的路径

1.传承与创新传统“礼”文化

高校“礼”文化教育要以“礼”文化基本内涵为出发点,传承其精髓,构建符合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时代需求的“礼”文化。对于传统“礼”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如仁爱观、和谐观等要充分吸纳,将其中优秀的为人处世原则如温、良、恭、俭、让,人生准则如中庸、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等融入现代“礼”文化教育中。同时,要去其糟粕。对类似于“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父为子纲”等落后思想进行剔除,摒弃所有与自由、平等、法治相背离的封建糟粕。此外,在融合传统“礼”文化优秀思想内涵的同时,高校要将民主、独立、平等等现代意识与之相融合,打造以谦让、和谐、平等为基础的现代“礼”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礼”文化。

2.开展多元化的“礼”文化教育活动

“礼”文化教育活动应考虑更广泛的受众,教育活动本身应该以广大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开展,高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社区等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礼”文化交流和互动,营造轻松、健康的舆论氛围。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将“礼”文化教育融入各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科学的手段,将“礼”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堂,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3.重视家庭“礼”文化熏陶

自古以来,家庭都是开展“礼”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古代先贤对青少年礼仪教育均非常重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古代先贤的礼仪教育经验,教会孩子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使孩子养成进退有礼的个人素质,从而提高孩子在“礼”文化方面的修养。

4.建立立体化、制度化的“礼”文化教育体系

相对于当前程式化、理想化的德育方式,生活化、日常化、立体化的“礼”文化教育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以丰富、凝练、奋进的校训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以师资队伍、学科门类、课程设置、校园布置为学校物质文化的主体,发动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礼”文化教育,全方位地提升教职员工的学识能力、个人魅力和服务能力。

四、结语

中国的“礼”文化以平和、中正的特征,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多地在文化领域展开。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古往今来,真正灭绝于种族屠杀的民族并不多,而灭亡于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却是不胜枚举。未来,中华文明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进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势的本位文化,这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礼”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能否将它发扬光大,对于本位文化的兴衰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俊修、姚伟钧:《“礼仪之邦”:中国礼文化与社会和谐的诉求》,《学术论坛》2016年第6期,第18-23页。

[2]陈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第44-49页。

[3]冯石岗:《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第138-139页。

[4]李聪亮:《大学生不可无“礼”》,《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第10页。

[5]张睿:《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期,第91-93页。

经济文化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使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获得了一些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教学环境的语文教学改革,确实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的教学形式;第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则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第三,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第四,学生由过去只读课文、看图片、看投影等被动的阅读转变为现在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第五,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由过去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第六,教学方法也从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以上六个方面的变化,标志着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更贴近学习者认知规律的一门学习哲学。其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影响的主要观点有:

1.学生中心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意义”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更重要的是培养认知主体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2.教学过程互动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学。

3.情境建构观: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4.协作学习观:建构主义专家指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观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我们认为,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有如下变化:

(1)教学思想的转变:变重“教”为重“学”,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全人发展”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促进和保证学生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

(2)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参与操练,学会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激励和鼓励。

(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三、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实践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作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春景图。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在网站中我将描写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一年之际在于春等做成闪烁的文字。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资料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急着打听网址、书名,争取早日收集到相关资料。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3.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如,许多同学利用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资料制作了中国石拱桥的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技术研究》,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

[2]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4]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

经济文化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经济交融;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当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发展先进的文化产业是社会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举措。

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客观趋势越来越明显。日益紧迫和严峻地凸现了文化的竞争和文化的力量,使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竞争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财富中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地区聚集越来越明显,文化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以吃饱、穿暖等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而今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减少,而更多的资金开始向文化消费方向转移。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在1980—198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等年贸易额从950亿元增到3880亿元。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收入已经占其外贸总收入的38%。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1990年到199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12.1亿元增加到83.7亿元。2005—2006年间,我国潜在文化消费能力达到5500—6000亿元左右。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竞争的格局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己越来越引人注目,它将成为中国经济“从现实经济增长率向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的一个新热点”。

社会消费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要求生产出更多的文化精神产品,去满足人们在文化上、精神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要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愈高,经济附加值就愈高。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使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运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影视、音像、出版等文化产品已成为最大的换汇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像美国和英国这样一些经济大国文化产业的GDP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以麦当劳为例,1968年仅有1000家麦当劳连锁店,而今天在世界120个国家遍布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富的商业效益,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国到处推销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迪斯尼等文化生活形象,组成为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典型。可见,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人文资源甚至比原材料、能源的作用更大。在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没有资源可以创造资源,正可谓“一遇雨露就发芽,一得阳光就灿烂”。

二、把握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趋势,以经济理念促进、发展文化产业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趋势,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目标,充分体现了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庞大的涉及面广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先进文化产业必须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必须在遵循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同时,借鉴经济领域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将文化的商品属性解放出来,才能转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依靠市场经济观念拓展、促进先进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实践要求我们加快确立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善于挖掘、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如通过保护、挖掘、利用人文资源,打好“名人牌”、“名品牌”、“名节牌”、“民俗牌”等,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增强资源意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运用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整合效应。

二是增强商品和市场意识。对相当一部分文化产品,在注意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因此要重视文化产品的流通环节,遵循价值规律、市场法则,善于实现“惊险的一跃”。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注重研究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来组织生产,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占领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通过市场运作,拓宽投入和经营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先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增强效益意识。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同时又必须讲经济效益。如果不讲成本,不讲经济效益,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竞争力,社会效益也就无法实现。创作一大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文化成果,并以市场经营使其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注重发展提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吃有食文化,穿有服装文化,喝有茶文化,住有建筑文化,行有车文化,休闲有旅游文化等,着力提高这些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注入历史、艺术和情感的内涵,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这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庸俗文化的约束管理,对黄、赌、毒、迷信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予以专项整治,坚决打击,使文化产业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其次,依靠经济手段壮大、推动先进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艺术为生产资料的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进入市场流通的系统行业,知识经济时代,文化需求已形成巨大的市场,在发展先进文化产业时,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兴建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绿色网络、教育培训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会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文化产业内涵,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社会文化品位,促进先进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和先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让更多的文化单位与市场接轨,走社会化运作之路,将先进的文艺产品、文艺节目、文化活动推向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先进的文化传播网络,实现文化事业的社会化,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支撑社会效益。同时要在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激活民间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注重运用社会化的手段推动和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做到不仅要善于建设文化设施,更要善于经营文化设施,形成“建成一个设施,培育一个主体,发展一门产业”的良性发展势头。依靠经济杠杆、调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社会文化,塑造社会新形象必须打牢先进文化建设基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适时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探索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拓宽渠道,逐步形成财政性投入、政策性投入、社会性投入和自身性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全国各地都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就发展文化产业而言,上海的思路是“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北京的思路是“民营国营同台竞争,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广州的思路是“坚持市场导向,凸现产业特性”,深圳的思路是“文化资源和企业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互动”,云南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等。

经济文化教育范文第5篇

掌媒时代语境下插画设计教学区别于传统插画教学,根据上文对掌媒时代语境下插图设计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出一条明确的教学思路以应对掌媒时代对传统插画教学的影响。

(一)与时俱进:设立电子媒体插画设计课题与时俱进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将电子媒体特别是掌上媒介的相关特性融合进教学内容中。在插画设计课程中,在讲授传统插画的概念定义、各类插画风格、绘画制作技巧以外,还可以在实践课时中设计基于掌上媒体传播的插画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接触插画设计之初就能够意识到在当下掌上媒体流行的时代,插画设计如何在传统媒介与各类数码媒介以及掌上媒介间相互融合与转化。然而,对于掌上媒体插画设计的课题设置可以有两种考虑,一种是独立设计专门的掌上媒体课题,从插画设计源头开始考虑,从设计之初就将各种掌上媒体的特性考虑到位。另一种是在前期传统媒介插画设计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掌上媒体的数字化改编。至于在教学中具体使用哪一种课题设计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而定。

(二)变静为动:为插画课程增加动画基础学习内容由上文可知,在当下掌上媒体上传播的部分插画作品结合了多种技术表现手段,在原有纯静态视觉的形式上,加上了丰富的动态画面及声音元素,使读者的阅读过程更加具有趣味。特别是针对儿童读者群体的图画故事书类型中,这种特征显得尤为突出。为了使插画教学更好地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可以在插画专业的课程中适当添加动画基础课程训练。如果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学习过相关课程则需要引导他们将诸如动画运动规律、flash软件应用等课程所学知识适当运用进插画设计课程中来。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抓住课题设计的中心思想,切不可喧宾夺主将“插画课程”变为了“动画课程”,那样就偏离了我们的教学初衷。

(三)读者参与:为插画设计添加互动项目“传统媒体是单向的,信息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而互动媒体的信息流动是双向的。”掌上媒体是互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掌媒时代中的插画设计教学中建立学生的双向信息流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掌上媒体中阅读的插画很可能改变了读者原有的阅读模式,从单一的线性阅读习惯变为非线性阅读或者跳跃式阅读。甚至可以在叙事性的插画绘本中,让读者根据情节的发展做出选择,来参与决定故事的结局。这样,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参与到插画“创作”中,与作者及作品产生互动。这要求,在插画设计之初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既严格又不失巧妙的逻辑设定。这一点在传统的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较为少见的。例如学生作品《被雨讨厌的男孩和喜欢上男孩的云》结合下雨时的情境,在插画首页设置了一个“玻璃起雾”的效果并配以下雨的音乐,读者需要用手指在掌上设备上滑动把水雾擦掉,音画元素与读者互动配置合理,可谓十分巧妙。

(四)本质坚守:坚持插画设计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创作时,过分依赖电脑。不出方案,不画草图,直接上机操作,往往得到的是僵硬的线条和生硬的画面,根本谈不上艺术审美。正所谓,“科技也是双刃剑,一些纯粹由电脑绘图技术完成的作品往往显得缺乏人性味,机械、生硬、冷漠而千篇一律,即使有好的创意,也经常被牵强的图片堆积所淹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掌媒时代下的插画设计呈现出的科技性是其结果的展现,但并不代表插画设计的整个创作活动。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