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包装专业;陶艺教学;课程设计

包装专业陶艺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提高器型设计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包装专业中的容器设计要求学生充分调研调查企业和市场等相关信息,当然学生对各种容器的造型和成型方法,材料的前期研究也必不可少。此外,陶艺课程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包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一、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部分高校的包装专业开设了陶艺课程,这一以泥和水为基本材料的造型艺术,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方便在课堂上以简易的工具材料展开创作,其材料可塑性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也可以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包装产品设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酒类包装就有不少是以陶泥为主要材料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湖南湘西的酒鬼酒,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结合产品的品牌及营销诉求,其包装迅速被广大消费者认知,成功跻身一流酒企品牌行列。可见包装在产品的营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包装材料、成型方法,为今后的包装项目策划与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高校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想象力,满足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建立在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感知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意。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效果。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是强调实践还是强调基础设计,教师可以在其中只起调节和管理的作用,将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交由学生,由学生决定教学的进度和方向。从我校前两届的学生授课情况看,陶艺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手段趋于单一,存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通过技法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些常规器型的制作,器型也多是模仿和借鉴,主要解决技术问题,大部分时间用于了解材料性能和成型技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短期内完成一个或一组完整的作品,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不能促进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二)课程设计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64个课时的教学被零散地分割成几个小单元,学生盲目地跟随课程的进度完成相关阶段的课程作业。这一模式来源于陶艺专业的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陶艺基本技能技法的掌握和对材料的了解,由于课程时间所限,学生难以在短期内进入创作的状态,包装专业的学生难以实现设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基础训练为目标的陶艺课程教学,大部分时间会消耗在作品的成型、烧制上。陶艺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相对复杂,揉泥、成型、晒坯、上釉、烧窑等工作比较细致,且相当耗费时间,这就造成创作过程需要占用许多课余时间,而且效果不明显。

二、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策略设计,首先应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参与整个设计制作的流程,而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意创新设计。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创意思想,举一个具体的实例,在刚刚结束的毕业创作指导过程中,由于联谊的需要,临时增加了乐烧的环节,当时没有现成的乐烧窑,只能购买相关的材料自己动手组装,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乐烧的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并没有为难,而是根据指导一步步实现了。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完成乐烧后,其中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由柴烧改为乐烧,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更有主动性。其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包装专业的陶艺课课程设置,应根据包装设计的需要,突出包装专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包装专业开设陶艺课程,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专业认识。在此基础上,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包装容器的器型设计展开,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单形元素的设计和复形元素的设计;(2)组合形的设计和主题性的设计;(3)艺术化的处理及相关装饰性的设计。其中主题性设计即项目化教学,以结果为导向,强调设计的有序性,设计的内在逻辑性。如需要设计一组黑茶包装容器,黑茶的相关要素及其文化特点都将渗透到这组设计中,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造型表达。

三、结语

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设计应从社会大趋势着眼,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同时应于小处着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课程教学的设计,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至于是培养综合能力还是专业技能,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课程一起实现和权衡。要建立进行包装专业的陶艺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需要从本专业的整个培养体系入手。当然,可以首先通过项目化改革促进课程的设计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逐步完善,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春平.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陶艺教学实践[J].装饰,2010(10).

[2]杨珩.论陶艺介入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J].中国陶瓷,2008(05).

[3]郭志锋,周子强.陶艺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艺海,2009(05).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量功能展开;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实训;经济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能够利用各种新技术更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实训课程有组织、有次序、有意义、有内涵的进行。能够有效解决某些学校因实训时间、空间、设备和资金不足[1]等原因造成的学生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问题。同时,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不但具有完备的教学功能,同时还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安全性等特点[2],还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的需求。QFD(QualityFunctionDevelopment)中文称质量功能展开,不断满足顾客需求是QFD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QFD发挥有效作用的无限动力[3],QFD理论让管理者真正地认识到顾客的真实需求,指导管理者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顾客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生产经营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明显地减少了产品从规划阶段到生产阶段再到消费阶段的盲目性,这极大地减少了成本和资源浪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QFD最开始适用于制造业,随着社会的发展QFD理论近年来也开始运用到教育领域,并且QFD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4]等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其发展会更加宽广全面,也会逐渐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建设一流的本科专业、一流的课程体系和出色的课程内容都离不开实践教学,运用QFD理论对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对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修订提供了理论基础[5]。用QFD模型对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进行改进,可以改善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1.基于QFD理论的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1.1课程教学需求调查与分析

Wisconsin-Madison大学的机械工程系的老师较早运用QFD方法从顾客需求出发,把教师当成内部顾客,将企业和学生作为外部顾客,设计本科生的课程。因此,应用QFD设计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可以使之反映顾客的声音。用QFD方法调查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调查具有经济学人才需求的企业的想法和参考经济学专业的教师以及有就业需求的学生们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参考各高校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计划以及经济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安排以此来获取课程需求信息[6]。对获取的课程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后,将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需求分解为一级需求、二级需求和三级需求三个水平[7]。采用专家打分法,通过企业和任课教师的打分可以将教学需求的重要度分为1、3、5、7、9五个等级,1表示最低等级,9表示最高等级[8]。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程教学需求的重点,它们的相对重要度分别为8.42%、8.42%、8.42%、7.37%。

1.2课程教学需求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的转换

经过实验教学需求分析,了解到课程教学需求的重点,对将实验课程教学需求转化为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提供了指导,将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分为几大模块,分析各个课程模块对实验教学需求的影响程度和贡献,从而建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的质量屋模型。首先,将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7个课程模块:组建团队、模拟管理、模拟微观经济运营、模拟宏观经济调控、经济数据统计分析、教师点评、经济学知识分享。

1.2.1组建团队

团队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功能,组建团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同学之间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第一步就是组建团队,组建团队不仅简化了交流方式,而且让虚拟仿真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接受度与兴趣。

1.2.2模拟管理

团队组建完成后,抽取一个团队模拟对经济运营的管理。参与模拟管理的团队成员要做关于经济运营管理的演讲,报告所在团队的预测的经济运行目标,由授课教师根据各参与团队的预测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度选出模拟管理的团队。模拟管理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各个团队的分工合作能力,同时也锻炼团队成员的口才和随机应变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合作精神。

1.2.3模拟微观经济运营

模拟微观经济运营主要利用虚拟空间、虚拟要素、模型仿真、过程仿真等虚拟仿真手段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培养微观经济思想,区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本质,同时对微观经济数据进行演算,高度还原微观经济运行环境,激发了学生对于微观经济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1.2.4模拟宏观经济调控

模拟宏观经济调控主要利用“虚拟要素+虚拟空间+模型仿真+过程仿真+O20操练”[9]的虚拟仿真手段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思想,提高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从而利用虚拟仿真手段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运算和验证,学生能够详细了解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以便于更加熟练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高度真实的场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1.2.5经济数据统计分析

将虚拟仿真实训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每个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协作完成,需要运用统计软件、统计模型和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将团队成果以分析报告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利用统计软件、统计模型和经济学专业知识剖析经济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模型建立与检验能力、经济模型估计与预测能力[10],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1.2.6教师点评

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初次进行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学生来说,还会面临心理不自信以及实训步骤模糊和程序不清晰等问题。进行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老师不仅要提前熟悉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基本流程,还要熟练运用实验设备,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和难题,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1.2.7经济学知识分享

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利用现代科技及虚拟技术模拟经济的运行,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经济学知识共享,而且在进行知识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掌握经济学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增加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对上述各课程模块的重要度以及相关度进行评判,计算得出各项的重要度,课程模块的重要度=iji∑wp。其中:iw表示每一项课程需求所代表的重要度;ijp表示课程教学过程各模块与课程需求之间的相关联度。由表2可以看出,组建团队和教师点评这两个教学环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18.76%和17.35%,经济数据统计分析环节所占比重为14.05%,其余教学环节所占比重相差不多。由此可以得出组建团队、教师点评和经济数据统计分析这三个环节是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及教师分配上都需要精心安排,同时教学过程设计的转换为教师提供了授课方向和授课重点,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3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到就业指导的转换

经济学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结合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思路。进行经济学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经济预测与分析、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行业、对外贸易、管理类、市场营销、公务员等几个行业。表3描述了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到学生就业指导方向的转换过程。在上述提供的六个就业方向中,相对重要度最大的是对外贸易,所占比重为18.93%,其次是金融行业,所占比重为18.87%,经济预测与分析和市场营销比重相当,分别为18.12%和17.56%,最后为管理类和公务员,相对重要度为14.33%和12.19%。将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与就业指导方向进行连接有利于专业教师和学生有依据地了解到经济学虚拟仿真课程对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同时为高校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参考。

2.课程教学设计改进

2.1理论融入实践

通过巧妙设计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节和内容,把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融汇到实践技能的训练过程,为学生打造一个专门的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满足学生对经济学专业技能的迫切需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2.2学生充当主体

通过设计虚拟场景、筹码推演、角色扮演、过程仿真等多种训练模式,提升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革新实训教学过程设计,利用筹码推演和角色扮演模拟宏观和微观经济经营过程,通过营造真实的经济环境[11],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消费者之间经济行为,通过体验、分享、提升和应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参与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堂的主动性。

2.3培养学生“双创”热情与技能

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训让学生亲自参与从组建团队、模拟宏微观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及知识共享等各个阶段,学生熟知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流程并能有意识地搜集和分析各项经济运行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经济模型和经济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最终,学生在分组对抗竞争环境下体会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组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宏观和微观经济经营过程,营造真实的经济环境,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厂商、经济管理组织、消费者之间经济行为。整个教学过程集实战性、操作性、体验性于一体,通过情景模拟、角色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微观经济的运行与宏观经济调控,让每个参与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收获。通过对现实经济环境的模拟仿真,学生深刻体会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12],激发学生对经济预测和分析的才能与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商业洞察力,让学生成为创新创业者和经济预测分析员。

3.结语

新时代,社会对经济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实际工作,都需要具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具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各类方法、软件的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13]。利用QFD理论研究经济学综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通过对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改进,明确了课程需求与教学设计的联系,以及教学设计对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为经济学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学生就业和创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强,黄文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5):62-64.

[2]刘琼,何洁凝,关冠恒,等.虚拟仿真实验室对教学的作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18-319.

[3]孙军华,陈龙.质量机能展开在高等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0,32(04):111-113.

[4]丁志高.新课标下基于QFD的师范院校本科生培养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9.

[5]薛永基,陈建成,王明天.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0):283-286.

[6]胡剑波,梁工谦,刘伟.质量功能展开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3):99-102.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0引言

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在于围绕土木工程建设活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德育人才并举的市场需要,将德育元素融入职业教育,打造工程造价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培养工程设计、施工预算、工程造价咨询以及招投标等相关工作中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为一体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工程造价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工程造价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以及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报价、工程结算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工程造价咨询、招标、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中介机构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欠缺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理论和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课程本身具有良好的教学资源基础和教学团队支撑,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不适用等问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过程不明确,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团队的资源开发不足,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不充分,校企资源建设不到位等,这些都会影响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与目标体系。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特殊认识过程。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人的思维创造,这种教学过程更加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和成长。教师要积累教学素材,完善教学过程。

1.2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标准模糊

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目标任务是“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将立德树人积极融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然而在教育理念灌输的同时,思政教育靠的是个人修养和个人境界,并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专业建设的“课程思政”依然缺少一套行之有效、可持续、标准化的教学模式,缺少能够将“课程思政”贯彻到底、将思政理念融入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标准。目前,职业教育的思政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和指导意见有待学校层面进一步指导和引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思政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1.3打造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常新

促使“课程思政”教学落地实施,就要在原有的教学团队基础上更新和完善,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适应课程框架,探索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多样化使用教育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线上线下基础教学为发力点,从实际需求出发,挖掘生活、工作中的思政素材,强调“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落实课堂就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发挥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完善教学设计,以最新时事、最新资讯落实教学工作,线上线下同步更新、同步实施,课内、课外实时开展“关注榜样人、梳理感人事、传播正能量”的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价值观为主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思政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团队,体现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地位,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思政建设团队,定期研讨交流,学习指导,发挥团队教学的力量,做好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与改进工作,将众人力量使用到课程建设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完美统一。

2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任务

以“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充分调动和凸显教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蕴含德育思想、凸显工匠精神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率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专业示范课,通过课程拓展,优化课堂教学安排,秉承“常学常新”的教学要求,形成师生共识、思政教育效果突出、育人质量凸显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率先培养一批具有思政影响力、教学效果显著的的个人和团队,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形成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工程造价专业服务于工程建设领域,围绕“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价值体系,打造专属职业的工程目标,行业发展趋势正在倡导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高质量、高素质发展的起点,必须完善本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才能促进建筑市场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3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3.1打造工程造价专业

“思政教学案例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学设计完整规范,能够体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高阶性、素质目标的价值引领性;通过课程案例良好呈现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载价值观,将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将国家意识、政治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纳入日常课程教学。例如,工程造价因预算问题导致的偷工减料,招投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暗箱操作,都与造价人员对生命、环境、自然和公平正义的意识紧密相关。思政案例要求能够多维度、多角度反映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将各个工程案例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精神的认知能力。

3.2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课程思政教学强调的新方法不只是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凸显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不要求做到“新颖”,明确适合教学对象即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信息化手段的融入会多样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信息化手段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用新的视角开拓学生的天地,体现教与学的融合性、同步性以及实时性。比如,目前多数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反映文化基础课太枯燥,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教学没有积极性,这不是说教师教学的方法除了问题,而是教学方法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不够有新意,教学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传达给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通过表面现象去寻找答案,没有利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或思考深层次的答案。如果在教师能力提升中,站在学生的角度选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加之在教学内容中教会学生追根溯源的探寻问题本质,赋予教学内容发展源头和时代价值,善于借助方法或手段,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打造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上课程教育理念:第一,针对疫情特殊时期,开展线上招投标工作,引导学生进入电子招投标的学习与实践;第二,交流互动,探讨“利益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失信被执行人能参与招投标吗?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完成学生对“诚实守信”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3.3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考核方式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课程考核涉及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课程的目标责任制,细化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实时更新研究解决课程重点问题,建立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4结语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可以更好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对应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可以极大地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培养德与智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一定的探索,率先采取了建设专业的课程建设案例库,将思政教育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充分的融合,旨在为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等职业教育德、智、体、美、劳为一体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各专业要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到各学科、各课程,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在职业教育中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请教,一定做到严谨贴切,不能模棱两可。

参考文献

[1]张天航,张鹏,郑元勋,张晓田,雷延峰.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0(19):172-174.

[2]杨友涛.浅析课程思政视阈下专业教程教学改革的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6):54-55.

[3]胡丽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路径优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3):110-113.

[4]何源.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表现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9(11):80-84.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1、微型课的内涵

微型课本质上还是一堂课,在这堂课里没有学生,只有评委和同行。教师需要假想面对学生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从新课的导入到知识点的讲授,从技能传授到素质拓展,完全按照正常的课堂教学环节展开,在授课过程中,因为没有学生,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微型课的是一堂教学环节齐全而规模较小的课,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

2、微型课的优势

微型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具有了相应的优势:(1)微型课是一种高效的教科研形式。微型课时间短,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人次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核或者交流,大大节约了教师教科研活动的时间;(2)微型课比赛一般采用现场抽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备课工作,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并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预设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微型课的教学设计———以课题《电子相册———PPT图片动画的制作》为例

微型课因为省略了学生活动环节,是正常课堂时间的一半。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具体而微者”,教师在课题选取上宜“小而精”忌“大而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炼教学语言,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点、量、度、序、法、情、时、效等教学要素。

1、微型课课题选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的技巧

(1)课题的选定

在课题的选材决定了这堂课的方向,选材应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选题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案例中的微型课题选自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六小节的“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在这个知识点的选题上要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电子相册”为主题,选材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的照片制作动画效果,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学完这门课后可以有用武之地。(2)教学目标的制定微型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抓住课题的核心知识点,要从小处下手,一堂微型课不可能解决大而泛的问题,要具体化到1~2个问题上,其次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目标层层递进,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逐渐加深。在制定教学目前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进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已经学习了PPT的相关操作,并在课前自主学习了PPT动画制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制作比较简单的幻灯片切换、文字和图片的动画。因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本课题从“电子相册”这一主题入手本节课主要从电子相册的制作入手,利用自定义动画制作具有跑马灯效果的电子相册,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PPT动画制作的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升华。

2、新课的引入

新课的引入是整堂课的关键,设定合适、新颖、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探知问题,产生目标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抓住课堂导入的“三分钟效应”,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业余生活中都喜欢拍照、收集各种有趣的图片,根据这个特点,在课堂导入中,利用教师从小到大的照片制作的跑马灯效果的电子相册能够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抓住学生眼球后,引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完成跑马灯效果的电子相册的制作。

3、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任务分解梯度化和师生互动自然化。任务分解梯度化是指将课题的任务分解为层层递进的多个子任务,即在完成任务1后,自然的过渡到任务2,知识点形成串联,从点到面,从而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后,将课题的内容分解为两个任务:1.单张照片动画效果的实现:单击照片时,从左侧进入屏幕中心,进入的同时照片放大;再次单击照片后从屏幕中心向右侧退出,退出的同时照片缩小。2.实现多张照片的滚动播放(跑马灯效果)。跑马灯效果的制作比较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初步接触动画制作,一下子完成这个任务比较困难。因此,首先让学生尝试较为简单的单张照片的制作。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项目引领,分组完成的方式。学生首先根据预习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动画分解的关键步骤,并尝试动手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并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总结归纳,并详细演示操作步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解决了任务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张照片的滚动播放如何实现?同样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播放动画时分解动画,用语言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在任务二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多张图片的动画效果如何实现?2.复制完成多张图片的动画效果跟跑马灯效果还有什么细微差别,如何修改?在层层深入剖析,并逐步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本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时,教师要最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点连贯起来。

4、小结反思

小结是对本堂课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反思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因此小结与反思在微型课中有重要作用,知识点的梳理要短而精,并进行必要的素质拓展。(1)梳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归纳知识要点。课堂小结一般都是由教师总结陈词,快速的归纳知识点,以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其实,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总结收获,反思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教师对本节课的效果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本课题的小结反思部分,第一个环节就设计为学生归纳PPT动画制作的要点,并谈谈收获体会。(2)知识点拓展。这是小结反思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归纳,为下次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工作。在课堂小结环节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一段话和一个动画引入的:“有人会问:做出一流的动画是否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来通过一个精彩的动画作品来说明。在这个动画作品中只用到了擦除和出现两种最基本的动画,因此,对于动画作品,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观察力和模仿力。需要亲身体验、动手反复摸索,才能成为自己的经验。”(3)素质拓展:为学生介绍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完后还能够有欲望去研究、去学习。因此,设置第三个内容:推荐网络PPT达人:秋叶,展示一些更加精彩的PPT制作的动画,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5、作业和拓展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往往容易忽视,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指导学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本课题中,作业和拓展的设计为:(1)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组长完成任务记载卡的记录;(2)为家人制作一个电子相册;(3)以组为单位构思一个集文字、图片、音乐等综合元素于一体的动画作品,并收集好相关素材。

三、结束语

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OBE理念;细胞工程;课程设计

1OBE理念概述

OBE理念是一种基于目标导向的反向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反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环节。截至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同认证了全国高校812个工科专业,同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国际教育认证体系实质等效,对于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人才跨境流动和执业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工科专业,亟需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2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

2.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细胞工程中动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干细胞、细胞融合、细胞重组等核心章节理论知识。第一,掌握细胞工程领域相关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细胞分化与全能性,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基础理论,细胞融合与细胞重组概念及相关应用,克隆动物的制备技术(包括一般细胞克隆及体细胞克隆),了解转基因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第二,理解细胞工程各类技术(包括细胞融合、染色体工程、胚胎工程、克隆技术及转基因动物等)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并掌握这些技术的实现工艺,能根据相关课题进行简单的工艺路线设计,培养学生具备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第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查阅细胞工程各类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等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2毕业要求

第一,工程知识。能够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生物工程问题,能够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生物工程应用问题。第二,问题分析。能够通过数据研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分析复杂生物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第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生物工程专业基本技能,可针对实际生物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四,实验研究。能够结合生物工程相关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够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制订技术优化方案。第五,使用现代工具。理解文献资料检索对于工程研究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并利用图书馆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3课程理论部分内容设计

A.绪论。教学内容:细胞工程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发展史及其在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任务。学习要求:掌握细胞工程相关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掌握细胞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B.细胞工程基础。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染色体与染色质;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基因及转基因技术基础。学习要求:掌握细胞分化及全能性,了解转基因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知识。C.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教学内容:植物组织与细胞的培养发展历史;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基本流程及重要应用;植物组织与器官的生物反应器培养;植物细胞实验室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同步化培养的方法;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应用;两相培养技术及固定化培养技术。学习要求:掌握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基础理论,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及小组讨论,学会简单设计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方案。D.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教学内容:动物细胞的特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特点、培养工具及培养条件;动物细胞实验室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生物反应器的选择及应用;组织工程的定义、生物材料的选择应用、组织培养及器官培养案例;干细胞的有关特性、种类、鉴定及制备。学习要求:掌握动物细胞的特点与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实现工艺路线;学会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E.细胞融合。教学内容:细胞融合的概念、意义、基本过程;细胞融合技术及应用。学习要求:学会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设计一些生物制品的工艺方案,如单克隆抗体制备。F.染色体工程。教学内容:染色体工程相关概念,包括染色体的变异、单倍体与多倍体;染色体工程技术及相关应用。学习要求:能够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设计一些生物产品的工艺路线,如无籽西瓜。G.胚胎工程。教学内容:胚胎工程概念、胚胎工程9大技术方法;胚胎工程的重要应用———试管动物。学习要求:掌握胚胎工程技术及应用,根据胚胎工程技术了解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H.细胞重组与克隆技术。教学内容:细胞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方式;细胞重组的实现方式;克隆的概念;克隆动物的制备技术,包括一般细胞克隆及体细胞克隆。学习要求:掌握细胞重组技术,了解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I.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细胞工程实际案例研究进展。学习要求:了解实际案例的设计过程。

4教学过程改革与实施

第一,教学情境创设。以日常生活中秃发患者治疗为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自体移植、异体移植、组织代用品的优缺点。第二,设计任务提出。通过上述三种传统的组织器官移植方案的优缺点,提炼出理想的组织器官移植方案需满足的条件,如来源广泛、无排异反应、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可降解等,并引出组织工程的概念及其三要素。第三,技术路线探讨。以骨组织为例分析组织工程三要素,详细分析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生物因子的种类与功能。介绍组织工程技术路线三种方式,学生根据技术路线图,查阅资料与文献,确定组织工程技术路线中三要素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能及合成制备方法。第四,设计结果验收。通过“情境创设—任务提出—设计思路—设计验收”教学环节的实施,结合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提高学生对组织工程技术路线的分析与设计能力,提高利用组织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结语

在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OBE理念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踊跃开展相关课题调研与研究,多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奖,专利多篇,学生利用假期在细胞工程相关公司实习,参与公司产品研发和生产,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明洁,付春华,刘亚丰,等.基于OBE理念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03):12-16.

[2]邹琼.工程教育中推行OBE模式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04):72-76.

[3]余龙江,鲁明波.信息化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01):8-12.

[4]杨英,鲁明波,李为,等.基于国家资源共享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03):12-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