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自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在《哈佛管理评论》中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之后,有关企业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就迅速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较多,但就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的、深层次的因素――企业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在这方面作出探索。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直未能给出明确的界定。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 and Hamd,1990)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蒂斯、皮萨诺和舒恩(Teece、Pisano and Shuen,199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ton,200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包括员工的技能、物理体系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价值观四种形式的技术竞争力。

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且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特色与优势的能力或特征。它可以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众多能力要素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指一个企业所有能力要素构成的综合竞争能力或整体能力,它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表现出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所拥有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品牌与信誉、客户、营销网络等核心资源和资本及风险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构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体系,其中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要素。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优化出来的群体意识。二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对企业价值观的讨论,不仅是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企业的发展最终是受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三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成员对企业、企业行为与企业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承认程度,体现了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企业形象包括人员素质、企业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组织外貌等内容。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最广泛的因素。它一方面影响企业员工、品牌与信誉等企业核心资源;另一方面对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形成、提升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根植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2、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1)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的发展依靠三方面的积累:第一是人才积累,第二是知识积累,第三是经济积累。其中经济积累靠人才积累和知识积累,人才是知识的载体,而企业文化是影响人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和欲望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企业文化培养员工服务社会、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并辅助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管理模式,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持续和长久的。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员的加盟并留住自己的人才。

(2)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根植于文化,企业文化应用于管理。”一方面企业文化的产生受到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理论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内涵。如果说从传统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从科学管理阶段到文化管理阶段则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思想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企业文化变革能够推动管理创新,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文化变革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就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打造优质团队。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何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互相协作、同心同德,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并肩作战,就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中倡导集体主义观与协作精神,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强化企业的凝聚力,使其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共同奉献。美国学者哈里斯和莫兰认为“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风格正在被逐渐取代和重新定义,因为它们在新的工作文化中变得不合时宜和效益不佳”。

(4)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灵魂,简单的模仿、接受、记忆、重复只能导致落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很多,如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创新人才、技术能力、设备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创新意识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没有创新愿望,一切创新活动都不会发生。为了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个公平竞争、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创新氛围,给员工充分信任和更多的锻炼机会并允许其犯错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对创新的影响还表现在: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会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从而对企业创新方式和思维模式产生较大影响。

(5)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它通过“文化”传播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宗旨和企业目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许多“大众消费品”来说,由于技术已成熟,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基本质量上已经大同小异,质量、价格差别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影响顾客购买商品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形象和服务,因此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是企业形象与服务的竞争。企业形象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特别是走向国际市场的新“护照”。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纷纷导入CI(CorporationIdentity)设计,希望通过企业识别系统(CIS, CorporationIdentitySystem)来提高和展示企业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持续、独特、良好的印象。企业识别系统由企业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三个系统构成。其中MI是CIS的基础和基本精神所在,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资产,是企业不断成长的根本驱动力。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以人为本,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理念,更新观念,努力构建现代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营造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将“以人为本”贯穿于企业求才、用才、激才、育才的系统工程。贯彻人性化原则,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本质和个性发展,其内涵是:注重员工的存在,鼓励员工的参与,尊重员工的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员工的价值实现。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创建学习型组织,切实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从过去注重物质基础建设,向注重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转变。

2、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将现代企业文化具体化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没有制度文化,就没有严谨的秩序、有效的管理;没有精神文化,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信念;没有物质文化,就没有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后劲。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生机勃勃,永葆企业生命力。建构现代企业文化,关键是构建制度文化,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作为制度文化,不能单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必须从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求方面来构思、设计和建立。

3、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吸引一流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将企业文化构建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相结合,形成有利于选拔素质高、懂管理、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浓厚创业氛围。二是将企业文化构建与组织企业经营相结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壮大现代企业品牌形象,探索企业管理制度变革,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企业文化构建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企业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 范喜贵:无形・有形:企业文化:管理的第四阶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郭国庆、成栋: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竞争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构建

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特征

1.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 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 也是公司最擅长的。

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购物的环境等比较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百年企业。比如说海尔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并长期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状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企业仅通过产品科技含量高、性能优、价位低廉,企业制度完善、拥有充足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它只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技术、流程、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人员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点培育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流不掉、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极为稀缺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经济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位员工,任何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增高,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企业整体的优势和卓越良好的集体感受,把激励的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着力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因此必然有益于消解企业职工个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向同一目标迈进,从而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4)约束作用。整洁有序的企业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企业文化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的统一。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的信念时,其心理会有一种内疚感,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5)塑造形象作用。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有持续的竞争力。不但是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能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附图模型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指出模型的外层组成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模型内因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其中,企业文化功能分别为指导力、推动力、改善力、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润滑力、开发力与感应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因素组成,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要素,它们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包含: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等着力点。

(2)第二层面为载体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等着力点。

(3)第三层面为转换层,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营销、技术和能力等着力点。

综上分析,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它和核心能力是一种互补关系。国内大部分学者重视技术、流程等核心能力的硬件部分的培养,企业文化等软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维持企业核心能力持久性因素,它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行业间与企业间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使其企业处于久胜不衰的状态,成为百年企业。

参考文献

1 侯贵松,王璐璐.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 孙玉娟.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原有的垄断优势正逐步丧失,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正在进入外贸经营领域,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这种新形势,研究国有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表现

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技能和技术”,“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扩展。如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一理论进行充实和完善。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要素和能力而获得的,独特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能力。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可以根据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来判断。首先,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的独特专长,它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积累和培育而形成的,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是企业特有的技能、知识、管理和文化的整合,它强化企业竞争差异性,因而较长时间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够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价值或实惠,其产品或服务有被用户看重的价值,可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最后,核心竞争力可使企业拥有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力,延伸出多方面的市场需求,它能应用到新的领域,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务,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实现多元化战略提供支持。

二、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国有外贸企业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但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企业经营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此后,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经营权全方位放开,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给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国有外贸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管理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由于经营雷同化,只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缺失。而且许多企业存在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倾向,国有外贸企业难以控制内部经营和服务质量。尽管国有外贸企业中有不少大集团,但却是管理松散,集团总体经营战略实施不畅,此外,集团内部管理粗放,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大而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2.经营模式和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多数从事的是进出口业务,并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使国有外贸企业的货源日益紧张,传统的“收购制”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在经营方式上,国有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等其他灵活贸易方式很少涉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

3.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国有外贸企业体制僵化,缺乏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才机制,压制了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人才纷纷跳槽到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外贸企业和管理先进、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甚至一些掌握大批订单资源的业务人员自行创办外贸公司。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使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

4.整体竞争力偏弱

尽管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有着较长的经营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外贸经营经验,但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之自身适应能力不强,导致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多数国有外贸企业还未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能给用户带来超额价值,支撑其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使很多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不稳定甚至亏损。究其原因,则在于公司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经验缺乏,许多公司发展战略不明晰,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些都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三、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充分认识核心竞争力对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范围遍及全球的新环境下,企业很难再依靠规模、价格等传统竞争方式取胜,特别是依靠传统竞争手段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竞争力的竞争,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国有外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从建立持续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制定和实施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国有外贸企业要在研究市场成长趋势和竞争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把握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行业的发展动向,选择符合市场现实和未来需求且自己又具有经营优势的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以此来制定和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要立足挖掘并充分发挥国有外贸企业在多年经营基础上形成的销售渠道和信息网络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核心主业,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与努力,因此必须由公司高层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领导,在使公司上下统一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通过公司内部积累和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司制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产品、营销、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国有外贸企业可以依托多年外贸经营形成的营销渠道、信息网络和品牌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给用户带来特殊效用的技能、方法和能力,积累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通过跨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实现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优势互补和整合,进而构建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创新是关键。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要求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要倡导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环境和企业文化,鼓励管理制度、经营模式、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

4.通过外部联盟和购并获取与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外贸企业可通过与自己优势互补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来获得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可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结盟,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可通过购并获得核心竞争力。购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购并,企业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借助公司间资源与能力的相互作用和整合,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形成和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有外贸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购并,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andGary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s[J].May-June,1990,pp.79~91

[2]钟祖昌谭秋梅: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国际经贸探索[J].2007.01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第4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经营、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沉淀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三点,第一,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内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文化标识等;第二,企业行为文化,包括企业的目标、制度、文化活动等;第三,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及企业道德等。作为一个大型企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规划,包括其核心价值体系、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品牌标识等。

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与其它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将很难做大,员工只看重薪资待遇,一旦遇到困难企业内部就会缺乏凝聚力,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双管齐下,提高企业在顾客中的认可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它在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南针,企业经营战略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与信念的基础之上。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具体功能决定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企业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沟通、协调功能可以积极地、有效地防止减弱企业组织行为僵化,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可使松散的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其在庞大的机构和快速反应能力之间平衡。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特的组织能力,不仅反应出静态的制度,更能体现组织过程和功能,从而与竞争力产生一种更为直接和动态的联系,这种不具有模仿性的联系,正是独特的企业文化整合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对策———以三峡集团为例

(一)塑造个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激励作用发挥如何,很大程度在于企业个性发掘是否成功。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将企业精神定为“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拼搏”,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一种格式化的组合,不能表达企业文化的特征和个性。企业文化个性的塑造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突出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三峡集团选择“我们是三峡”作为文化宣言,发扬“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三峡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为“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奉献清洁能源、共建美好家园”,其发展愿景是“建设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此外,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应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既要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三峡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奉献、担当、创新、和谐。首先,三峡集团的伟大使命和宏伟目标要求员工必须弘扬甘于奉献的精神,无论外部环境和社会价值如何多变,员工都应无怨无悔的选择这份事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务实低调、公正廉洁的三峡品质;其次,勇于担当是三峡员工的集体性格,三峡集团担负着落实国家能源战略的历史责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政治责任,促进地方经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责任,肩负着实现企业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愿景目标,唯有担当,才能成就;再次,开拓创新是三峡企业的发展动力,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动力,要以开放而自信的心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最后,幸福和谐是三峡人的一致追求,三峡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发展保障员工能够体面工作、幸福生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畅通员工职业成长通道,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内部公平正义,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二)树立企业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形象是把企业的精神传递给社会和公众,从而塑造企业的个性,显示企业的精神,使社会及公众产生认同感,在市场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和有效空间,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以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国际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三峡集团推行的视觉识别系统(VisualIdentity)是以集团标识、公司名称、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要素为核心,通过平面设计的手法,将企业理念视觉化、形象化后形成的对外传播系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当前国际化、集团化发展的新趋势,2013年版《VI手册》对集团公司的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等作了适当调整,并对其使用原则、组合规范作出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三峡集团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统一集团形象标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VI手册》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按照《VI手册》确定的使用原则、设计标准和制作风格,规范使用集团标识及其各种组合,重点突出“中国三峡”品牌的宣传。塑造和维护“中国三峡”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工作

1.采用宣讲和培训的方式

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企业文化规划》后,为加强集团文化的宣传,促进文化理念落地,集团公司特别组织相关企业文化讲师进行培训,学习集团文化理念,针对集团企业文化、三峡精神、集团VI管理和中粮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组织了学习,促使员工对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和集团VI系统有更加系统的理解,领会三峡企业精神内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开展多种活动进行宣传贯彻

公司组织学习《员工行为规范》,以“三峡文化大家谈”为主题开展企业文化座谈活动,请员工以自身对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员工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忠诚、敬业、勤勉、廉洁”的职业操守落实到工作岗位和员工行为中去,提高员工职业化素养。公司还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答卷活动和“三峡文化大家谈”征文等系列活动,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中潜移默化。

3.运用多种宣传载体

在文化理念宣传贯彻过程中,以网络为渠道,通过电子邮件、通讯软件等形式,开展自主开放式的学习,拓宽学习渠道,及时快速地传递共享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宣传贯彻学习资料。结合公司实际,企业内部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公司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展示公司员工传承三峡精神、践行集团文化理念的实际行动;以张贴画、电子显示屏等多种途径,在办公楼显著位置广泛传播和展示集团文化理念,营造出浓厚的学习宣传贯彻氛围。

四、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第5篇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核心竞争力是不可缺少的必备能力之一,所指是企业在发展运作的过程中对于资源获得以及资源配置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要保持企业的市场地位,从而体现出企业所具备的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实力获取社会资源,并通过内在运作将资源转化为企业经营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指企业嫩巩固通过高效的管理实现企业运作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统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基于企业整体科学技术与知识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文化软实力,主要通过企业提供的服务或者经营的产品来体现。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够打下坚实的长远发展的根基。根据相关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用于产品研发的总经费以及占企业运转资金的比例、企业中科技人员的数量、比例以及整体水平、企业服务或产品在同类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及顾客满意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等。基于这些指标,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意义

1.通过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增加效益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也就加速了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就企业内部而言,在进行工作安排时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有效缩短了决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为内部员工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交流沟通渠道的通畅能够给发生的问题提供一个及时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危机应变能力。其次,网络经济所具有的特点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网络经济业务的开展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销售成本,例如中间环节的减少、店面租用等费用的节省等。其次是企业成产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建立在网络经济规模化的基础上,网络商品的低价格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客户,间接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2.为企业之间的联合双赢提供可能网络作为一个企业发展强有力的平台,能够为企业的联合双赢提供可能。笔者认为,网络经济所带来的联合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首先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稳定联动机制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保障高效运转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以及交互分享来避免工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借鉴国际基于网络经济的同类企业的发展模式,他们的一个显著的创新点就是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换,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存在隔阂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运作的全面了解及其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更多的可能。其次为企业之间的联合提供机遇和可能。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企业之间的联合更加深入,从基本的资源共享上升到了信息技术层面,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树立起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双赢。最后则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跨国发展的机遇,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的隔阂与差异。

三、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良好的内部管理是中哟啊保障也是必要前提。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应该是完善的、健全的、科学的、制度化的。但是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企业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治色彩浓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这就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模式等都受制于人,松散且随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很难应对网络经济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就难以体现其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管理体制僵化,不能随机应变、整体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等,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网络经济之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2.企业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所带给企业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且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与技术人员比例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当前,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企业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产品的技术投入和升级换代。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企业很难从中得到长远发展的动力以及网络经济下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技术已经严重落后于同类企业,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必然阻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企业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就是经营管理,而企业经营能力的塑造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体现出对战略的重视,反而过多的关注于战术问题。这就造成了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难以摆脱传统的定式思维,也就难以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此外,多数企业将盈利放在了核心地位,没有制定出明确的长远的经营战略,最终一定会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偏离目标目标,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经营迷失。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及投机性等都严重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升。

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1.从整体上制定出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资源整合和战略制定入手,这两方面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奠基。具体的应对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综合考量网络经济之下的企业发展现状,并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产品、管理以及技术等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体现出继承与改革交融的企业文化。其次是要重视基于网络经济的企业发展前景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制定出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合时代背景和企业状况的发展战略。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的。第三是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一个积极向上的、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致力于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最后则是缩短企业发展战略与时代背景的融合进程,只有企业不断通过内部的完善才能抓组网络经济的发展机遇。2.重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在网络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的效用越来越大,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科研与创新开发出属于本企业的核心科技,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发展除需要具备完善的坚实的资金基础之外,网络经济之下的企业发展中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地位也逐渐提升。基于强大的网络资源,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并通过吸收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使企业不断拓展和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除此之外,企业可还以通过与技术性较强的其他企业进行联合或者并购,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并通过不断地整合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着重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网络经济时代,文化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管理、技术、资源等都是外在表现,真正能够体现企业内核的一定是企业文化。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的时代背景,企业的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且独具特色。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文化的塑造必须基于多方面的措施,如企业内部的奖惩机制、学习创新与改革发展机制以及民主和谐的机制等,都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落实,才能构建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另外,企业文化的塑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得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的高效发挥,必然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4.重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也是潜力最大的资源之一,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人才机制的建立和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技术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体现出人才的核心价值。就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言,科技创新型人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也是其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以及完善的激励体制等来体现进行培养。而作为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要明晰自己身上肩负的企业发展使命,通过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以及创新能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