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中国*”城市品牌、建设“儒释圣地,花园水城”的城市定位,按照“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1、北二环四角绿地工程(105国道与北二环交叉路口)

该工程建设面积约80000平方米,拟建设成为绿树环抱、绿荫环绕、四季常青、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2009年12月31日前竣工。

2、圣泽商务综合广场景观工程

该工程建设面积约20000平方米,拟建设成为具有游玩娱乐、休闲健身、怡情养于一体的活动场所。2009年6月30日前竣工。

3、*公园工程

该工程位于西一环东侧,南一环北侧,新兴路西侧,广场路南侧,占地约300亩,拟将该区域建设为综合性现代公园。2009年12月31日前竣工。

4、广场路西段道路及*大桥工程

该工程全长1400米,建设主路面22米、双侧绿化隔离带各2米、双侧自行车道各5米、双侧人行道各3米、双侧路灯70盏、双侧雨污管网2800米、弱电管网1400米、钢筋混凝土拱桥结构*大桥一座;拆除织布厂部分厂房和1栋宿舍楼。2009年10月31日前竣工。

5、兖梁公路(东二环至一中东校区)道路扩建工程

该工程全长750米,原有路面为9米,拟在原有路面的基础上扩建为主路面15米、双侧人行道各4米、单侧路灯19盏、单侧雨水管道750米、单侧污水管道750米。2009年6月30日前竣工。

6、光荣路南段(*丽景小区至广场路西段)道路景观工程

该工程全长650米,建设主路面22米、双侧绿化隔离带各2米、双侧自行车道各5米、双侧人行道各3米、双侧路灯32盏、双侧雨污管网2600米、弱电管网650米。2009年9月30日前竣工。

7、吉市口仿古桥工程

为使吉市口桥与*治理和长乐湖小区建设相衔接、协调,拟结合*两岸治理,在*上*市口桥处建设钢架结构或预制结构的具有通航能力的仿古桥一座。2009年6月30日前竣工。

8、中都提水站工程

为解决城区防汛问题,彻底消除长乐湖小区及宝相寺景区等城区重点片区的汛期安全隐患,拟在长乐湖防洪通道与*接点处建设提水站一座。2009年6月30日前竣工。

9、城区排水规划

为整合统一全县雨水、污水管网标高问题,使雨水顺利排出城区,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解决各自为战、资源分散、标高不统一的问题,拟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城区排水规划,为今后城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2009年3月31日前完成。

10、环卫、污水管网工程

在城区范围内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新延长排污管网10公里。2009年10月31日前完成。

三、时间安排及任务分工

1、2009年2月底前,县规划局完成新建工程的定点放线工作。

2、2009年2月底前,县物价局会同有关乡镇完成新建工程规划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面附属物的拆迁补偿工作。

3、2009年3月底前,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完成新建工程规划区域内原有管、线、杆的迁移及场地清理工作。

四、实施方式

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县纪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招投标活动的通知》(汶纪办发〔2007〕12号)文件要求,2009年所有城区基础设施工程均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工程款依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经审计决算后按时拨付。

五、补偿政策

1、建筑物、构筑物拆迁补偿按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2、需要拆除的规划线以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需要采伐的树木,属县直部门(包括集体单位)及中央、省、市驻汶单位的,自行拆除或采伐,县政府不予补偿。

3、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单位负责完成本单位所有的各种杆、线、管的迁移改建工程,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自行解决,县政府一律不予补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开拓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91-01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中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基础设施维护的问题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的推进,相应的也带来着大量的问题。我国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中,由于基础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却缺少相应的维护,导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上存在着漏洞,没有加强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良好维护管理,造成大量的经济上的损失,无法将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融为一体,影响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进程。

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资金管理的问题

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而这些贷款最后都是要省财政以及市财政直接对国家发展银行的进行扣款和偿债的,对于财政来说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导致这个风险出现的原因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太过单一,造成资金管理存在风险问题,影响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1.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出现的项目管理问题

对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力度不够,导致现在的费力建设放松了管理、投入较多而得到的却少之又少等现象;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没有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如有些项目在审批程序中,就开始施工,还有些工程在基础建设前没有做好前期的空间布局,就一边实施一边策划方案,还有些项目在建设前只有个笼统的想象,并没有用现代的科学来论证该项目是否科学,就开始实施。现有的思路等等诸多的项目管理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步伐缓慢。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管理措施

2.1加强现代城市化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

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方面,考虑到存在的管理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快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的管理方面,应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制度,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的行为给予经济上的惩罚,定期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施的维护等等。只有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上管理好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才能延长,有利于节约资金,更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2.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资金管理力度

鉴于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预估计每年大约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大概是5400亿元左右,单单指财政作为这笔资金的开销是绝对不够的,现今为止,国家财政每年的总收入大概是8500亿元左右,所以现在主要是针对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调动,资金单一做出最好的决策,有关管理部门应推行出一些强化资金管理的对策,并且解决资金单一的问题。如可以使用BOT的方式招纳现社会资金和外在资金等。要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进程,还应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城市交通枢纽站的管理、城市废水和垃圾处理的管理、连接城市间电网线路改造的管理、城市公路轨道的管理进一步的加强,相应的解决各方面的资金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有效的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2.3严格制定基础设施管理的制度

针对在基础设施管理上的力度不足,我们可以针对某些环节制定某些严格的制度,而且要找专人负责要把这个制度严抓起来;在没有下发合格的项目策划前开展项目的,要给予严格的惩罚;对于一边策划一边实施的项目,这种只会空想没有科学考研的浪费国家资源者,要给予严重的惩罚,更严重着可以在国家律法上加上类似的条款来制约这种人;只有把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种种小环节都严抓起来才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的提高,也相应的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水平。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且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中,只要依靠有效的管理,不仅是桥梁的管理,公路的管理,城市间电网电路的改造管理等等,还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应实施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林秀珠.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现实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05).

[2]王秀云.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变迁及改革路径[J].中国城市经济,2008,(10).

[3]吴道文.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式改革初探[J].江东论坛,2006,(0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城市正在日益快速地建设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增加提高中。然而随着我国城市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的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日渐增加,同样的,电、用地、和燃料等一些方面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负荷方面也在日渐增加。

但是,由于我国在对于这方面资源的利用是有一点限度的,因而,城市基础设施的资源运用与负荷运转之间存在的矛盾就变得尤为突出。同时,对于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与规划也是处于分散的状态,也缺乏了综合协调与统一的考虑因素。因此,需要以合理的应对措施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以规划。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概括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包括的范围一般可划分为水资源,环境资源,能源,邮电通信,交通,以及防灾等为主要的系统资源。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作为相对于比较独立的一个系统存在,因此它又具备几种特征,即效益的综合性和间接性、运转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服务的两重性和公共性,以及建设的同步性和超前性等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需要,所需要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相对应的系统、机构和组织。而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作为主要构建以及社会和谐的支撑体系,不论是它的完善程度还是完备体质都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基本的公共服务,甚至对各项活动的展开都有一定的益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体现就是在于它是城市综合服务的功能载体,也是社会各项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很多方面,如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同时它也会牵涉到很多需要进一步协调的利益发展,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

⒈处于新形势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做到坚持保护水资源,开源节流并重,以作为主要的方针。而且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城市供水的安全。同时要合理的安排配置水资源,以科学的管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的方针。

⒉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安全、节约、高效、环保等方面,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以高起点,高标准等为主要的原则,建设和谐,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以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转,从而达到相对于较为完善,较为全面的城市基础设施,以此来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

⒊对于能源的开发,需要同节约相结合,从而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原则,需要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理论,并且合理地,科学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从而达到全面,充分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与建议

城市在各个时期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时,必须要根据城市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指标,再来确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模式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从而促使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⒈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体现在支持和引导城市的增长,而在城市的增长中包括了文化,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在数量,结构和形态等方面已经逐渐的延伸为城市的功能性的导向因素。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于城市的发展达到协调一致。

在目前的阶段来看,我国城市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环境。环境的问题体现在于空气的污染、交通的拥挤、排放的垃圾、水资源的污染等一系列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其中大多数的问题都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缺少良好的环保基础设施,同时也缺乏协调性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如果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就必须要提高供给力的水平,并且,在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应当要注意要必须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其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

⒉在近几年来,对于在我国城市的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等一些方面的具体情况来观察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的关键点就在于城市的交通的建设。然而提高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那就是城市的交通建设的问题。作为交通建设,它不仅仅是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最重要的,它更是确保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的基础条件。

因此,为了能够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在各个城市中,就必须要以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建设综合的交通信息的系统,发展建设地铁、轻轨等一系列轨道交通,从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这一重要问题。轨道交通所具有速度较快、环保、运量较大、节约用地等一些优势,并且还能够通过对于城市的合理布局,来降低交通需求的模式,从而改善交通管理的措施,大力地发展公共交通,以建立完善交通信息系统,以及提高交通安全等,以此来全面的改善城市的交通系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情况。

3.对于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主要的基础,因而需要应用对其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来全面地建立起一套包括城市的审批数据、基本地形图的数据、道路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为一体的规划基础设施的数据库。并且利用这个数据库来达到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地,有效的管理规划,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并加强审批的科学效率。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人员,可以运用这个系统来对城市基础设施做出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同时,也可以应用系统所提供的工具,来把设计的内容,以及和原有的内容来做出叠加显示,从而可以提供到辅助的分析决策。

四、结语

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应用功能可以正常地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公共安全。因此,需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功能,来加强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整体规划来塑造一个蓬勃发展的美好城市。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由于当前的设施规划不够完善,还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规划策略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功能,从而打造一个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美丽和谐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戴慎志.行业发展与公平享有目标下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规制研究[J].规划师.2012(10)

[2]刘婷婷,戴慎志.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中的矛盾分析与规划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0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城市基础设施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及其投资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内容可从两类来理解:一类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或半公共服务,并由政府定价或限价,通过其自身经营收回投资,并获取回报的基础设施,我们可称之为经营性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它包括城市供电、供水、邮电通信,以及收费的公路、桥梁等。此类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后,其短缺状况已经得到初步缓解。另一类基础设施则是向全社会提供免费的公益,它无法通过其自身经营收回投资、获取回报,我们可称之为非经营城市基础设施(下简称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开放的公共绿地等。对于这类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其自身特点,很难用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透过其表象,从其自身属性出发,剖析其内容,究其本质,找到其建设的正确模式。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是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其建设的最终产出效益很难量化到单独个体,而往往表现为城市总体面貌的改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及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它对城市的影响通常是结构性的、全局性的。所以,理所当然地必须由政府投资建设。一旦建成之后,城市基础设施就形成新的国有资产。

一旦达成上述共识后,那么只需讨论政府投资来源,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如何进行管理。

二、资金来源

城市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怎样多渠道地筹措资金,摆脱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窘境。下面就一些基本思路逐一探讨。

1.财政投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职能之一,企业在向政府缴纳税款时,实际上隐含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不强,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政府财力匮乏,而在短时间内,这种状况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鉴于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

2.利用政府控制的资源作为投入

政府控制的资源形式多样,但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物质的无形资源,例如特许专营业务,或者政府允许的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等等。另一类则是有形的物质资源,由于政府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加之土地资源普遍存在、价值较容易具体量化等特点,许多城市已经在利用。当然,土地资源开发是需要花费成本的,事实上,政府是将土地资源开发的地值部分交给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以补偿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我县县城肖国排小区与双桥小区就是以这种形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大家便于理解,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对其需求的无限性,使得政府不可能掌握大量的土地储备,所以不可能将这种方式长期延续下去。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了部分城市城区无地可划局面。第二,由于考虑到企业的投资回报,不得不加大作为政府投入的土地资源的增值幅度,往往使得城市规划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这就有可能对城市总体规划产生不良影响。第三,采用这种方法将大量土地集中于同一时间上市,将会导致要么因资金短缺而市场无法承受,要么过分吸引资金投向房地产,引得房地产过热。所以,这种方式,短期内少量采用可以筹集部分资金,但长期、大量运用将会带来较大的消极作用。

3.通过出让、出售其它国有资产筹资

国有资产形式有很多种,例如,企业中的国有股份、政府物业等。而出让、出售这些国有资产,将其收入投放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去,主要基于两点理由:第一,由于政府在过去的财政收入中没有向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应有的份额,而将其用到其它国有资产的购置上,所以,现在出售部分国有资产,将收回的资金作为政府本应该投入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只是弥补过去的欠帐。第二,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其它国有资产都是国有资产,那么我们可以在保持资产价值连续的基础上进行资产形式的转移。此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使整个经济的运行环境优化,从而提高整个经济包括国有资产增值。如果我们能在通过出让、出售其它国有资产获取资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保证了总体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那就是无可非议的。

4.利用信贷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逐渐向民间倾斜,民间已经沉淀了大量的资金。但这笔资金不可能无偿地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只能由政府利用资本市场,以国有资产或政府税收做担保,向社会融资,包括贷款、发行中长期建设债券等等,负债建设。采用这种方式,一来可以使民间资金流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二来政府可以通过城市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及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获取更多的税收,再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从而使城市基础设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此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使政府有较充裕的建设环境,避免因大量出让土地、出售国有资产而导致的负面作用。

三、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管理的主体

在探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的筹措方式后,我们就必须研究如何对投资进行管理,控制投资成本。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前提下的资产经营,只不过由于其特点,使得这种资产经营稍稍不同于其它国有资产的经营,但这并不影响其资产运作方式必须符合资产经营的一般规律。从道理上来说+,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和所有人,享有对其投资进行管理的一切权限,但是怎样将这种权利转变为高效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则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一方面接受政府的宏观间接调控,另一方面接受市场的微观直接调节。从理论上讲,这种双机制调控方式是一个理想模式,但事实上政府和市场都有失灵的时候。首先,在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是彼此独立的,他们依靠市场价格信号决定其生产和消费,在存在外部效应的重要条件下,市场价格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成本或收益,市场不能准确地发出信号,市场调节就会失灵。政府部门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缺少认真核算,还有在做出经济决策的时候,政府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即使政府能够掌握充分的信息,也不一定都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即使做出准确的决策,也难以掌握决策实施的程度。更何况,在城市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如果所有的资金、物质、信息都掌握在政府人员手中,由于他们不可能完全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在宏观上能够把握得较好,而在微观运作中往往缺乏经验。

所以,必须需要一个能够上承政府下对企业的中观调控组织,迅速做出反应,使其目标企业化,这个组织就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而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的行政机构,代表政府对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还是政府行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就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

1、克服政府因远离市场而依靠计划指令盲目调控的弊端。

事实上,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也迫使我们反思过去的建设模式。前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建设的摊子铺得很大,所以政府主要侧重于利用行政手段,加上通过政策优惠、出让部分资源等经济手段,调动基层经济组织的投资积极性,在操作上多采用政府直接面对企业。这的确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活力,城市面貌在短时间内大为改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操作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由于强调政府对资源的分配,忽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而企业由于其自身目标的局限,过分追求其自身利益,政府又无法准确地评价所付成本,使得

政府付出的代价过大,而且造成多个具体实施项目的苦乐不均,无法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也无法正确评价具体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所以,虽然在短期内有较高的效率,但所付成本太大,不利于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建设模式。

目前,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由过去的供给不足变成有效需求不足,由投资过热变成投资偏冷,在这个阶段经济以比较平稳的态势增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由于过去的应急工程、还帐工程的建设已经基本结束,这就需要我们彻底转变观念。

2、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要求逐步提高,促使管理投资的政府与企业间的中介性的公司的建设。

集中力量建设对城市具有结构型影响的大型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经济性。由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工程复杂、涉及面广、系统性强,过去那种分散建设的建设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迫切需要组建大型国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使其在总体规划、项目决策、资金来源上接受政府的指令、指导,而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充分运用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有利可图,能够吸引社会经济组织参与建设,又使其回报控制在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水平上。

3、有利于政府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实现高效的宏观调控。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公司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许多人会有疑问,这样做是不是又回到过去政府通盘管制的老路上去了,是不是会造成人为垄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会不会又陷入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怪圈子中去?

事实上,市场经济从来都是垄断和竞争的结合体,竞争必然形成垄断,垄断又会在更高层次上竞争。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受政府委托管理政府的投资,的确是一种垄断,但这是一个必要的、合理的垄断,因为只有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才能够真正与政府保持利益上的一致,而又将政府利益通过市场表达出来,其它的基层经济组织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但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投资管理公司必须通过市场,利用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公平竞争机制,利用经济手段吸引社会经济组织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另外,在资金信贷方面,也需要这样一个经济组织来具体操作和实施。

过去,政府由于缺乏宏观调控机构,只能在较大程度上利用行政手段、以优惠政策作为激励企业参与建设的手段。但是政策一旦形成了,就具有较强的刚性和较长的延续性,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具体不同的情况,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有可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引导、约束社会经济组织的建设行为,使政府投资管理到实处,这实际上是强化了竞争,而不是强化了垄断。

另外,那种认为国有独资企业一定造成效益低下的观念是失之偏颇的。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分离、投资者与公司法人之间的委托——关系的普遍化是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特征,公司作为法人,实际上是资产所有者的者,只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并有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至于资产所有者是谁,对于者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国有企业与效率低下没有必然的联系。

四、应处理好政府与投资管理公司的关系

政府和投资管理公司在二者关系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组建公司;

二是强调委托——制,明确双方各自权责;

三是按德才兼备原则选定合格的企业经营者;

四是加强考核,严格考核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5篇

__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建设加速时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城市对本市的条件、需求和节奏还没有正确认识,就盲目兴建各种工程,造成投资过热,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效率低下。

一、建设效率低下的具体表现

(一)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一个城市的全部资源不仅包括土地、能源等自然要素,还涵盖了资金、人才、丰富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不少城市大兴土木,盲目求新。一些城市更是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造就了大量的"半拉子"工程,资源浪费现象极其严重。每建设一个工程,都是"先搭台、后唱戏",组建一个项目管理班子,这种"谁使用、谁建设"的方式违反了经济规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建设过程申,有些城市为了眼前利益,对历史文化遗产未进行有效的保护,致使这种不可再生资源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重复建设。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对同一工程进行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出现,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一些以旅游为发展方向的古城为了美化城市形象,对街道进行大面积翻修,并安装了漂亮的霓虹灯,但不久却发现这些现代气息浓郁的路灯似乎破坏了古城的古朴气氛,与城市整体形象不符,于是只好进行二次改造。城市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明,也造成了不同单位对于同一基础设施的重复提供。另外,沉淀成本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政府做出一项决策时,必然会考虑到沉淀成本,即以前投资的货币、努力、时间等,这些都会对当期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假若不考虑这些投资成本,它们就将成为一种资源浪费,而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愿意浪费资源的――这也正导致了一批无实际用途或用途不大的公共产品的出现,造成了重复建设的问题。另外,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也是重复项目出现的原因之一。由于地方政府是多层级的,决定了市场分割亦是多重嵌套的,每层级"行政区经济"中都包含着一系列的小"行政区经济"。这些层层分割的政府之间往往出于政绩竞争或其他原因的考虑,对同一地区或项目同时投资建设,从而导致了不少"城中城"的产生。

(三)项目建设周期过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项目投资建设周期过长的问题。许多城市在项目资金预算和时间规划都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建设。预算花光后,就闲置在一边等待下次拨款,甚至留给下届政府。还有一些城市纯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大肆重修街道等基础设施,以造成建设繁荣的假象。这种不顾后果的人为拉长建设战线和周期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使资金低效率周转,严重影响了其他建设项目的开展。

(四)部分项目功能缺失。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贪大求异"问题十分突出。有些城市假借"打造城市品牌,重塑城市形象"之名,热衷于搞"美化工程"、"亮化工程"、"形象工程",忽视了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街道、供水、排水和燃气等基本服务,造成大量城市设施无法发挥效用或效用低下,功能缺失甚为严重。或者在公共物品经营战略选择上倒行逆施,甚至脱离居民生活实际,大力修建一些耗费巨资却功用甚微的工程。比如,在旧有的设施场所、居民小区还没有用足、盘活的情况下,就忙着添置新设备、建造新场所、开发新小区,形成了新的闲置及浪费。

(五)安全问题广泛存在。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数量多,却普遍存在着过分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毛病,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如有的城市桥梁尚未投入使用就发生水毁事件,有的城市新修的防洪堤没用多久就出现严重塌方,道路塌陷现象更是常有耳闻,建筑工地高空坠物伤人、工人摔伤致残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这些隐患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六)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环境功能要求,是城市环境审美观念的一大原则。可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许多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湖泊被填充、侵占,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建设重大建筑物导致地面沉降等等。同时,更有不少城市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名,乱伐山林,大肆开山取石,使得城市的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居民的生存环境,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七)隐性效率低下。目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鼎力为市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成了不少城市高呼的口号。在此形势下,有的城市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和规律性,出现了大拆大迁、强行拆迁和大搞宽马路、高尔夫球场等现象。一方面,忽视旧城改造问题,造成城市景观的极不协调。而这在城市边缘区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建设"摊大饼"般盲目向外扩展,人造景观的碎裂混乱特征显著。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往往是不顾后果地见缝插针,无视其与周围景观的配合,以致功能分布极其紊乱。

城市基础设施构建的不合理,也是整体建设效率低下的表现之一。以立交桥和地铁为例,不少城市如武汉选择了立交桥来缓解交通的拥堵,试图不开拓地铁而在地面上采用立体交通体系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这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突飞猛进的机动车倍增所带来的交通问题,还导致了影响城市街道空间完整性和产生新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脆弱性等问题。再如城市夜间照明问题,有的城市不顾自己的财力物力,大上夜景亮化工程,在如今电力紧张的情况下,自然会引起市民的反感。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的弊端,机构重叠、业务交叉,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够明晰,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政令不一、互相推诿,以致某些项目被不同部门重复施工多次,另一些项目却始终无人间津。同时,庞大的政府机构也使信息失灵,公众的需求、工程的建设情

况无法及时到达决策层,而政府部门下达的命令或提供的信息也无法迅速施行。而且由于反复传递,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另外,由于政府主管机构和业务经办权责不清,在部门内形成了"政事合一"的局面,难以有效监督管理基金,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不能专款专用,挪用、挤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二)浮夸风、腐败风盛行。我国目前仍处于一种赶超式的压力型体制状态,许多官员从个人前途着想,都会优先考虑能够彰显个人功绩的项目,而对关系到人民生活长期利益的基础设施如教育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政府大力建设"形象工程",大搞"政绩项目",以牺牲公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晋升的阶梯。如安徽省原副省长不仅在阜阳投资3.2亿元修建“国际机场”,还投资建设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龙潭虎穴",留下了20多亿元的财政"窟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制定、投资都由政府决定,缺乏监督机构,不少有权的官员往往抵不住承包商、原料供应商的诱惑,造成许多工程项目承包不当,不仅增加了财政支出,还延缓了竣工时间,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政府采购中也常常因为某些官员贪污受贿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所购物品质量差、采买过量、库存严重等问题,导致大量资金、资源、时间的浪费。

(三)整体规划效率低下。首先表现为城市整体规划过程中的"政府失灵",即政府的无效干预(包括干预行为的低效率)和过度干预,其结果是使一些编制得不错的规划因不符合领导的意志而成为废纸一张。更有甚者,某些领导为谋求个人私利,盲目干预开发过程及城市布局,使得"长官意志"高于"公众意志"、"形象工程"先于"民心工程"。城市政府为追求政治业绩,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建筑商、开发商的影响,城市规划部门面对的是一盘棋子会自己走动的棋,规划就像是一块橡皮泥,经常处于被任意揉捏的状态。规划师的素质不高、经验和人才的缺乏,是设计规划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段手法的贫乏、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指导思想的偏差都会造成规划设计的不成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规划师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为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隐藏在规划背后干预或迫使规划师让步的"无形力量"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四)城市政府其他目标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地方政府除了积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硬件功能这一基本职能之外,还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如大力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水平等等。城市政府这些目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机制作用的发挥,导致建设无序,低效行为屡屡发生。为保护本地企业利益、保护地方资源,地方政府可随时通过行政干预直接或间接地实行市场封锁;为了提高本地市民的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安抚失业工人,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选择提供低效服务的国营大企业,而将建设水平较高的私营企业排除在外[!]。

(五)长期忽视环境保护而引发的恶性循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但许多城市政府一味追求"短、平、快"项目,将一切可控资金用在各项近期建设上,漠视污染的治理。任期政府往往将本届政府所做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转嫁给下届政府,以致上届政府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留下来的"烂摊子"可能需要下一届或几届政府来治理。这种只顾眼前利益、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助长了重复建设的倾向,导致大量外部负效应行为的产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单纯依靠政府运用计划政策来引导和推动环保工作的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它既调动不了企业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可能形成环保工作发展的内在机制。而地方政府同建设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关系,也是环保工作不能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逐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重组。积极推进政府机构调整,精简机构,使政府内部设置趋于扁平化,形成以一个部门为主体、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同时,相应部门的管理责任必须划分清楚。市容环境管理涉及各级政府的责任分配问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应进一步完善,权力需进一步下放,达到责随事定。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盲点和死角。另外,还要加快政府内部设施升级,以促进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二)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公众监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长期有效的执行有赖于合理的长期总体规划,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率。同时,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要改变单一的由部门编制的方式,实现公共决策从封闭和半封闭向公开透明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决策权归城市政府,因为决策是否科学从根木上影响其供给效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比较合适。即先广泛听取城市居民意见,通过投票或召开听证会的形式了解民意,并向有关专家咨询,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方式。对规划修编的有关专题研究,要在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资源专家担任专题负责人。同时,还应建立公示制度,使项目的实施接受多方面的监督,保证工程实施过程的廉洁与公正。

(三)大力吸收民间资本。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着经费短缺、基础设施配置水平低下和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随着恩格尔系数的迅速下降,基尼系数的不断扩大,我国相当多的居民,已具备了独立投资的欲望和能力,使得在城市建设中引人民间资本的设想成为可能。大力引入和使用私人资金,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公共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吸收私营部门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方法,降低产出成本,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而且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目标,有利于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建设服务效率。当然,政府也应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加强立法和监督职能,把握好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产品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选择恰当的融资模式,发挥好舵手的作用。

(四)合理引入竞争机

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建设效率的关键。政府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能获取最低成本和更好质量的竞争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同时,为了防止中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过分偏离公共利益,政府还需对其进行协调、管理。这种协调管理必须建立在法制化和公众监督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权力与利益发生交易的情况,使行政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三位一体,内外监督机制相互作用、相互促迸,以更好地保证建设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五)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首先,应将产出的最大化和宜居的最优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两大目标,坚持从源头治理污染,保护、治理、建设三管齐下,着重把好三关:引进关――严禁引进污染性建设生产项目;补救关――对污染项目关停并转,治理整顿,重新改造;建设关――加大建设优良生态环境的投入,加大环保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次,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高效有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