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活动总结

保险活动总结

保险活动总结

保险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社会保险法》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庄严政治承诺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我局及局属有关单位按照省人社厅部署和要求,把《社会保险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作为关心民生、服务民生的一切重要举措,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务求实效。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许东岭为组长,班子成员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保险法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宣传周活动的筹划、部署和实施工作,确保了宣传周活动顺利开展。

二、统筹规划,落实责任。

局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和局属有关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制定了具体、细致的计划和方案,明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做到宣传的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做好了政策解读、法律宣传、宣传品发放、现场咨询、入户宣传等各项工作。

三、举行启动仪式。

7月4日(星期一)上午9:00时在县影剧院广场举行了宣传周启动仪式,邀请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县社保局、医保中心、失业管理中心、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及局机关相关科室在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组织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现场接受了群众咨询,在活动现场设立咨询台6个,悬挂标语10幅,摆放展板8块,发放宣传材料3500份,现场接受咨询200多人(次)。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知了10家企业一同参加了宣传周活动的宣传启动仪式。

四、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宣传周期间,我局采取开辟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刊播公益广告、发送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扩大了宣传效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利用各类服务窗口开展宣传活动。

我局根据省厅、市局通知统一提供的标语、口号,自制了宣传条幅,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行政服务大厅等服务窗口及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悬挂。并通过设立咨询台、免费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群众开展面对面的政策宣传,将宣传海报张贴到宣传橱窗、社区等地,扩大了宣传受众面。

六、组织开展好“法律六进活动”。

保险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一.思想统一准备充分

在接到市公司文件后,**支公司党支部立即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和全体员工大会,对文件精神进行层层贯彻落实,作好活动前的思想发动工作,让全体员工了解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在活动开展之前,支公司周密部署、精心策划,在活动形式选择、时间安排、宣传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支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双休日在中心路和正阳大街等繁华地段举办以“规范经营、诚信服务”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日活动,采取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条幅、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市民集中宣传中国人寿“规范经营、诚信服务”的各项内容。在**市西河公园与**市文体局联合举办“**放歌中国人寿专场文艺演出”,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对中国人寿诚信服务的宗旨和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在演出过程中,百名中国人寿员工还举行了诚信签名、诚信宣誓仪式,向广大市民表明了中国人寿信守承诺、诚信服务的决心。在这同时,**支公司还采取召开征求意见会、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形式,广泛征求各阶层人士意见,并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认真归纳梳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改。

三.主题鲜明注重实效

**支公司在活动中牢牢把握“规范经营、诚信服务”的主题,向广大市民宣传:“什么是保险?为什么要购买保险?怎样填写投单等等”。集中宣传日的咨询台前不时有行人或附近居民驻足观看,并有不少群众上前咨询各种保险产品;了解自己的保险权益;咨询如何进行理赔和更改保险受益人、地址等,现场气氛非常热闹。很多市民称赞“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宣传活动搞得好,搞得及时。有一位市民高兴地说:“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宣传活动,使我明白了怎样选择险种,自己有什么保障,让我心里有了底,打消了我想买保险,又怕上当的疑虑,我决定近期就购买保险,而且就买你们中国人寿的。”

同时,这项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教育员工、锻炼团队的作用。现在,诚信营销,在**支公司已深入人心,成为每位业务员的实际行动。通过这项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起了中国人寿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每位员工诚信服务的观念,提高了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宣传到位效果显著

在活动过程中,**支公司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加大在媒体上宣传的力度。在与**市电视合开办的综合性版块节目《中国人寿保险社区》中。通过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大篇幅地对“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实践宣传活动进展情况和每个阶段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广大市民更直观地了解到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诚信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加深了他们对我公司保险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认知程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保险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一、组织成立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

上海租界成为“孤岛”以后,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抽调程恩树、林震峰两位党员组成保险业党支部,筹备建立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简称“保联”),开展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广泛发动群众的工作。

1938年7月1日,“保联”成立大会在宁波同乡会召开。在胡咏骐(保险同业公会主席、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谢寿天(天一保险公司经理)等中上层人士的号召下,参加的会员有三百余人。通过章程,并选举胡咏骐、谢寿天、朱懋仁、郭雨东、李言苓、关可贵、程恩树、林震峰等为保联会第一届理监事。下设会员部、总务部、娱乐部、学术部,另外组成出版、图书、福利等委员会。会址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60号保险业同业公会隔壁。历届保联会,虽经历了不同时期保险公司有增有减的变化,会员一直保持在一千人左右,最高时曾达一千五六百人,占保险界全部职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保联会历届的理监事均由上中下各阶层人士担任,理事会的主多由各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的胡咏骐、陈巳生、龚渭沅,中国保险公司的过福云、孙广志,永安保险公司的容受之,宁绍保险公司的方椒伯、李言苓,太平保险公司的王伯衡、朱懋仁,天一保险公司的谢志方、谢寿天,外商保险公司的朱孔嘉、邱菊夫、过杰庆、曹骏白、胡树白、林绳佑等,均担任过征求委员、征求队长或理事会主席、常务理事等职务,这样在开展会务活动的同时,也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

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是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的团结保险职工和中上层人士的群众团体,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调剂业余生活,促进保险业之发展”为宗旨。它的成立标志着上海保险业的职工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保联”在抗日战争时期,利用公开合法团体的地位,根据不同形势和保险业的特点开展工作。通过政治经济时事形势的宣传教育,激发保险业职工的爱国热情,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有的转入大后方,有的进入解放区,奔赴抗日前线。同时,通过保险讲座和学术研究班的形式,培训了一批保险业务技术人员,不但满足了广大青年职工学习保险技术的需求,而且还适应了保险公司大量发展业务的需要。通过各项活动,广泛而又密切地联系保险业职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保联”日益发展壮大,在上海保险业职工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二、创办《保联月刊》(后改为《保险月刊》)

“保联”成立后,为扩大影响,加强与会员和广大职工的联系,1938年11月创办出版了关可贵、林振峰主编的《保联月刊》。1940年1月改为《保险月刊》,成为纯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有关保险学术及保险实务方面的论文,辟有“保险论坛”、“保险浅说”、“保险杂谈”、“保险信箱”、“保险问题研究”、“保险判例”等专栏。发表保险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文章,为广大保险职工提供学术研究和实务方面的学习资料。同时结合形势,宣传抗战的意义,报道演唱救亡歌曲、排演抗日内容的进步话剧和举办青年知识讲座等活动情况,刊载动员保险业资金转移到大后方,宣扬坚持长期抗战的舆论。其中《保联月刊》共出版了14期,《保险月刊》共出版了12期。

《保联月刊》和《保险月刊》作为我党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下办起来的刊物,虽仅出版了2卷26期,但对于宣传党的政策,团结教育保险业广大职员群众,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保险理论水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成立大安产物保险公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原控制上海保险市场的英美商保险公司被迫停业,在沪的日商保险公司因实力薄弱,一时难以取代英美各公司的地位。这是一个发展民族保险事业的大好时机。当时谢寿天向上海地下党职员运动委员会(简称“职委”)书记陆志仁提出创办保险公司的建议,经过地下党领导同意,由谢寿天出面,邀请郭雨东、陈巳生、关可贵、董国盾、龚渭清、全家瑜等为发起人,定名为大安产物保险公司。自1941年10月19日开始筹备,分头负责,筹集股金,注册资金50万元,实收25万元,于1941年11月28日举行创立会,选举董监事,孙瑞璜(新华银行副总经理)当选为董事长。公司地址设在广东路51号大莱大楼内(后迁至北京路356号四楼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原址)。1942年5月正式开业,经理郭雨东,副经理董国清、李晴斋,总稽核谢寿天。开业后,在天津、南京、广州、青岛、烟台、北平设有分公司,并在武汉、无锡、苏州等地设有处。

大安产物保险公司是一个不满30人的企业,它的高中级职员,多属中共各系统的地下党员,如谢寿天、陈巳生、蒋学杰、赵帛、孙文敏、蔡同华、吴福荣、施月珍等。他们都在大安保险公司的职业掩护下,从事革命工作,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谢寿天、陈巳生经常参加上海金融界、工商界和知名人士组织的座谈会、聚餐会,开展统战工作,联系和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大安保险公司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遵照上海地下党的意图,为掩护地下党员从事革命活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支持上海保险界群众团体――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的各项活动,做出了显著贡献。

四、发起、推动建立大上海分保集团

上海沦陷时期,英、美、法等国的保险公司已被迫关闭,华商保险公司的分保关系中断,因此,唯一解决分保问题的就是华商联合起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经保险业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完全由华资保险公司组织的分保集团相继成立了六个。

保险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险从业人员 体育生活方式 徐州市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感不断加快,国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使人们心理健康出现各种问题。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发现保险从业人员经常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生活满意度差、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相关研究表示,体育运动对改善人体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及时了解保险从业人员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体育生活方式;操作对象是对徐州市440名保险从业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百度文库等为平台,查阅近几年发表的关于体育生活方式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充分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沿动态以及研究现状,并为本文问卷撰写提供了良好借鉴。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分层选取的440名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40份,共收回430份答卷,问卷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平均为90.9%。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问卷的统计数据,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对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体育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保险从业人员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体育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总结出体育生活方式所包含的结构范畴主要有四项:体育活动的主体(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目的、兴趣、体育活动过程评价等);体育活动的基础或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自身条件);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包括体育活动形式和体育消费等)、体育活动的行为效益(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

2.2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

2.2.1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参加体育活动目的

统计结果显示:保险从业人员参加体育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增进健康,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42%,学习技术的人有18%,健美形体的人有14%,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人有14%,交流交际的人有12%。通过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体育活动的目的与体育活动的价值是相一致的,体育价值是一个驱动器,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达到人们的体育目的,体育目的的达成又使人们的体育价值感不断增强,以此循环往复使体育生活方式不断形成和完善。

2.2.2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体育活动项目

统计结果显示,保险从业人员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分散,相对集中的项目主要有健身操和跑步,分别占22%和24%,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些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通过器械锻炼的人有14%,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有14%,参加羽毛球运动的人有12%,参加散步的人有14%。徐州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城市,当地应该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文化带动体育的发展,如三门球在现在的徐州非常热门当地应该予以发展,利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促进体育的发展,使体育活动热起来、动起来。

2.2.3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单次体育活动锻炼时长

统计结果显示,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人有14%,在20-30分钟的人有6%,而在31-60分钟的人只有42%,61分钟以上的人有38%。根据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对每次锻炼时间的判断标准,每次活动在30分钟以上的人有80%,说明保险从业人员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较长,这有利于体验运动中的乐趣,对体育锻炼产生良好的评价,对于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

2.2.4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体育锻炼频率

统计结果表明,每周的活动频率在1-2次的人有30%,活动频率在3次的人有20%,活动频率在4次的人有30%,活动频率在5次及以上的人有20%。上述已经总结,我国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频率每周至少要3次,分析此表得知,保险从业人员体育锻炼的频率在3次及以上的人只有70%,还有30%的人活动频率达不到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锻炼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培养保险从业人员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加每周锻炼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2.2.5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体育活动锻炼强度

通过对保险从业人员体育活动强度进行统计,保险从业人员每次运动后不出汗的人有10%,运动后稍出汗的人有24%,出汗但不疲劳即中等强度的人有34%,出汗并稍感身体疲劳的人有12%,出汗并感觉非常疲劳的人有20%。根据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判断标准,体育锻炼的强度要达到中等强度,保险从业人员达到中等强度的人占参加锻炼人数的66%。保险人员应应该合理的保持体育锻炼的强度,要想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不仅要达到一定的时间和频率更要达到一定的锻炼强度,总之,只有有规律的、合理的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徐州市保险从业人员的体育生活方式不乐观,大多数人对体育活动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而体育行为的实践性较低,参加体育锻炼并达到良好体育生活方式锻炼标准的人较少。

3.2 尽早制定保险从业人员的运动指南,根据保险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科学的健身方法,改变“经验型”的健身方法,使之向科学化发展,更好的促进保险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3.3 要搭建适合于保险从业人员的体育运动平台,加强制度建设,丰富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扩大体育运动场所的建立,使国家的发展“职工体育”的口号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国语歌.长春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7.

[2]李德周.政治学院讨论生活方式问题[J].国内哲学动态,1985,(11):23.

[3]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6-8.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l993.

保险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效率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应该考虑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分析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对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进行研究。

一、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困境

财政作为社会保险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承担着维护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财政投入社会保险资金能否高效运用,关系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前途。然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使现行的社会保险体制陷入了难以克服的财政困境之中。

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理论界对财政资金的社会保险投入理论思考不足

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由无数独立的私人资本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展开的;作为无数私人资本集中代表的西方政府,其活动必须符合私人资本的要求,反映私人资本的愿望。这就直接决定了西方财政收支的具体内容表现为:财政收支这种社会性的活动是直接以个人为对象和基础进行的。政府收入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和财产税等为主,而政府支出中的相当份额则直接用于个人的社会保险。正是因为用于个人社会保险的基金在财政收支中占据了重要份额,所以,西方财政理论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社会保险理论的研究,并致力于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探索。与西方不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存在的几乎只是资金不属于个人而属于国家的国营经济,而且国营企业不具有独立性,仅仅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几乎都集中到政府手中,国家的财政收支活动本身就具有了生产资料所有者运用自身权利的性质;其活动的对象也几乎都表现为直接对企业及事业单位,对个人直接发生的分配行为很少。因而,国内学术界所关注的主要是如何使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收支与分配行为更加合理,而很少对与个人联系密切的社会保险理论进行思考与关注。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的对象虽然有所变化,并开始注重于对个人的收支活动;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要求个人直接参与、影响并监督决策的思想,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财政理论界,对社会保险理论的思考以及对其体制改革的探讨,仍然显得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需要。

2.现有的财政收入结构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险体制财政失衡的关键因素

要分析中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应主要分析税收收入结构。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虽然税负更为公平,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税制存在的一些缺陷仍十分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西方各国的税收收入主要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遗产税等组成。大多数国家中的社会保险税在税收总收入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社会保险税至今仍未开征,且税种多为税负易于转嫁的间接税;直接税和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收收入,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

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国税收中,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收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例,虽然逐年上升,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特别是,作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主要资金来源的社会保险税,至今仍未开征,使得我国财政难以“专款专用”。而且在其他支出项目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政很难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个人社会保险,从而制约了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

3.社会保险缴费率的不合理与不统一,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险体制财政失衡的又一重要原因

以养老保险为例,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的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可见,我国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仍是以“费”而不是以“税”的形式进行;其征缴、管理、使用由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险部门负责,而未纳入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规划,因而存在费率不统一、缴费率偏高,但实际缴费偏低、负担不公的现象。据统计,我国2004年平均缴费率已达27.8%,有的地方高达30%。如此高昂的费率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20%),显然已处在费率以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企业的避费行为。用拉弗曲线表示(见图1),在费率区间(0.20%)时,缴费额随费率的上升而上升;若费率超过限额20%就进入了费率,费率的上升反而导致缴费额下降。

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老职工的个人账户是空的,而且新职工个人账户资金也被挪用,新老个人账户普遍成为空账,从而使得社会对已退休者和在职职工的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加了社会保险风险。

4.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利于弥补严重的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失衡

由于社会保险税的开征尚处于酝酿阶段,而社会保险费又由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险部门负责,因而财政部门没有专款用于社会保险。目前,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支出仅局限于“抚恤与社会救济”。这种支出结构与国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表2、表3)。

从表2和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和英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巨大差异。英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险、健康和教育的转移性公共支出占到总支出的58.46%;而我国用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9.38%。这说明,英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履行着较强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因为政府公共支出中所发生的资金转移主要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英国政府的这种公共支出结构既有利于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又有利于保持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平衡。

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则履行着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政府实际上直接以产品或劳务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其所掌握的资金与其他经济主体所提供的物品或劳务相交换。因而,一方面这种支出结构对于生产、就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总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支出结构虽然也会影响到国民收入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因此,中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2003年,在大量体制外收入无法在基尼系数中得到反映的情况下,中国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6,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相当明显。同时,因为这种支出结构所具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相对较弱,所以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平衡。

二、社会保险缴费率的优化设计——以天津市为例

(一)社会保险缴费能力分析

社会保险对职工而言是一种权益,对企业而言则是一种负担。如果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缴费过多,将使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下面以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为例,考察企业承受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能力。

根据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一般财务状况,在企业产品的出厂价中,约有39.4%左右为新增价值。这意味着,在100元的产品出厂价中,增加值为39.40元。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回归出新增加值中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贡献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ALαKβ其中,Y为产量,L为劳动要素投入,K为资本要素投入,α和β分别代表产出相对于劳动投入的弹性和资本投入的弹性。对上式作对数变换,可得:

LnY=LnAαLnLβLnK

运用表4中1991~2003年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工资和资本支出以及工业总产值的数据,可以分别回归出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贡献率。

LnY=7.42690.7709LnL0.0896LnK

(6.9881)(5.5064)(0.4522)

R2=0.9844F=315.2639P=0.0001

上述分析表明,产品新增加值的77%用于支付职工工资,8.96%用于资本报酬。这意味着,在39.40元的新增加值中,有30.30元用于支付职工工资,而资本报酬为3.50元。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借贷资本的成本)大约占资本报酬的40%。因此,3.50元的资本报酬中就有1.40元的资本成本,剩下的2.10元为企业利润。国有企业仅有2.10元利润,若全部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只能约占工资总额的7%左右,这是企业缴费的上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能够承受的社会保险统筹缴费的最高限度为7%。但现实中,企业须缴纳占工资总额20%的养老保险费、8%的医疗保险费、2%的失业保险费、1%的生育保险费和1%的工伤保险费。因此,企业总共须承担占工资总额32%的社会保险费。这一比率比企业所能承受的最高缴费限度高出4倍多,企业难以承受这一负担。

(二)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能力分析

在确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时,应该考虑职工个人的承受能力。职工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现期消费,一部分用于远期消费形成储蓄。社会保险强制职工缴费在一定意义上执行了储蓄的功能。

假设社会保险制度中个人缴费为B,个人现期消费为C,c为个人边际消费倾向,C0为不随收入变化的、稳定的消费,个人工资收入为Y,则远期消费为Y-C。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消费公式为:

C=C0cY

假设职工的全部储蓄都用来缴纳社会保险费,其费率为:

B/Y=(Y-C)/Y=(Y-C0-cY)/Y=I-C0/Y-c

如果求出c、C0和Y,就可以确定职工缴费率(B/Y)的最上限。下面根据表5中1991~2003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对C=C0cY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C=295.25170.7353Y

(5.0090)(83.6617)

R2=0.9984F=6999.28P=O.0001

由于不同年份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是变动的,因此个人承受社会保险缴费的最大限度在不同年份是不同的。将回归方程的结果代入B/Y=(Y-C)/Y=(Y-C0-cY)/y式,可得职工个人1991~2003年间对于社会保险缴费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1991年为11%,2003年达到24%。而据天津市规定,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为工资总额的8%;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中个人2%的缴费比例和失业保险中个人1%的缴费比例,职工个人缴费率总计为11%。这一比例与1991年持平,但远远低于2003年的24%,说明职工完全能够承受11%的社会保险缴费率。

(三)天津市财政能力增长趋势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5%~50%,因而在雄厚的财政实力支撑下,发达国家用于社会保险的支出占到政府财政支出的20%~30%与此相比,天津市的财政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天津市2003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8%。

由于支持社会保险资金财政能力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因此,以下选用GDP增长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值作为对时间的函数,预测2005至2010年两者比值的变化趋势。

假设Y为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t为时间序号。根据表6的数据,可得如下方程式:

Y=1.38440.0249t

根据上述方程可以计算出2005~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的变化趋势为:1.68、1.73、1.78、1.83、1.88、1.93。如果2005~2010年天津市GDP保持12%的增长速度(近10年天津市GDP增速的平均值),则可以测算出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进而可以测算出2005~2010年天津市财政收入的规模。如果保持财政对社会保险补助的增长与GDP增长相同的速度,即每年用财政收入的12%进行社会保险补助,则可最终计算出2005~2010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险补助的财力(测算结果见表7)。也就是说,天津市财政用于支持社会保险的财力可以保持18%的年均增长速度。

三、简短的结论

1.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严重偏重

从具体测算结果看,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远远超出了企业最高承受限度。从长期来看,企业是无力承受这一缴费水平的,这也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逃避缴费从而造成收缴率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降低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以达到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

2.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相对较低

目前个人缴费率相对于职工个人的缴费承受能力来说是一个较低的水平,实际上缴费率再提高几个百分点,个人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因此,可以在保持个人缴费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并将该增加的缴费全部用于社会统筹。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降低企业缴费率后形成的空白;另一方面还体现了社会保险的社会性和互济性的本质。

3.从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来看,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这一模式意味着政府是社会保险金给付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所以在采取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和提高职工个人缴费水平之后,对此产生的社会统筹资金收支缺口,政府必须以财政资金予以弥补。然而,从近年天津市各类财政资金支出增长速度来看,用于地方建设、科教文卫、行政事业等费用的增长速度过快,对社会保险的补贴水平较低(见表8)。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从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中划出专门资金用于社会保险支出,同时更重要的是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压缩过度投资及减缓事业费过快增长的势头,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险补贴。

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