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普查整治工作目标

通过普查整治,摸清我县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规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将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纳入金质特种设备进行动态监管,提高使用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促进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防范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普查整治工作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省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转发号文件加快工业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隐患治理的通知》。

三、普查整治工作范围

(一)危化品企业使用的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适用范围的工业压力管道及附属设施。

(二)对已经办理使用登记的工业压力管道进行现场核查。

(三)对未办理使用登记、未进行检验的进行普查整治。

四、普查整治工作安排

全县危化品工业压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摸底(4月6日-6月1日)。各监管科室、队宣传发动危化品企业对本单位使用的工业压力管道进行自查摸底,填写《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普查登记表》,同时对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第五章对工业管道使用的安全管理要求,填写《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基本信息登记表》报各监管科室、队;各监管科室、队进行现场核查,核查一致后有关信息输入《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普查登记表》电子版,经打印盖章后,由监管科室、队填写检查人员和检查时间,整理汇总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特监科,由特监科汇总后报市局。

(二)隐患整治(6月1日-8月15日)。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各监管科室、队要督促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使用单位按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体系,对未办理使用登记、未进行检验的压力管道进行整治,建立隐患压力管道台帐,制定整治方案和整改计划,分解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承诺整改期限,落实工业压力管道安全主体责任。各监管科室、队填写《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普查汇总表》、《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安全隐患汇总表》。

(三)总结验收(8月16日-9月30日)。按照隐患整治方案,各监管科室、队要督促企业抓好落实。对整改到位,符合要求的及时办理使用登记;对达不到要求未办理使用登记及未按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进行工业管道安全管理的,要及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对存在重大隐患的,除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外,要及时报特监科,由特监科汇总后经分管领导同意后上报当地政府。各监管科室、队于10月1日前将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普查整治报告报特监科,由特监科汇总后报市局。市局将对普查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并在10月底前进行全面验收。

五、普查整治工作要求

(一)依法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主体责任。要依照《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对工业管道的使用管理要求,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管道安全技术档案,完善管道设计文件(包括平面布置图、轴测图等图纸),在用工业压力管道依法办理使用登记、依法申报定期检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章作业,及时排查和整改隐患,制定工业压力管道专项应急预案并适时演练,提高危化品企业对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确保工业压力管道的使用安全。

(二)对普查整治中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超设计年限使用,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整改的工业压力管道,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安委会办公室。

(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业压力管道,要责令使用单位企业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期限限期进行整治;使用单位拒不整改、仍在使用的,要依法严查,凡不能限期整改完毕的,要报告当地政府和安委会办公室,采取措施强制使用单位进行隐患整改。

(四)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压力管道,要严格监督检验和使用登记。未经监督检验和未办理使用登记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普查整治工作开展中,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关于当前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排查整治集中行动的几项要求>的通知》要求进行。

六、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普查整治工作对摸清全县危化品工业压力管道底数,掌握安全状况,预防工业压力管道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各监管科室、队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到集中力量,认真组织,抓好普查整治各项工作要求的落实。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监管科室、队要根据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做好统筹安排,突出落实企业隐患治理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保质保量,务求实效。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业;竞争;技术;深圳市福田区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95-02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福田区建筑业在规模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项绝对量指标快速增长。

一、主要特点

1.资质建筑业企业是行业的主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二普”)数据显示,福田区共有建筑业企业725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415家(一普311家),劳务分包企业17家,以上两类都是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59.6%;资质外企业293家(一普123家),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40.4%。从企业数量上看,资质企业是建筑业的主力军。福田区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88 006人,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69 950人(一普109 541人),劳务分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3 722人,资质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占建筑业全部年末从业人员数的92.4%;资质外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4 334人(一普4 556人),占全部年末从业人员数的7.6%。从从业人员数量上看,资质企业是建筑业的主力军。福田区建筑业总产值568.53亿元,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总产值531.54亿元(一普219.26亿元),占总量的93.5%;资质外企业总产值36.99亿元(一普7.07亿元),占总量的6.5%。

2.民营建筑业表现活跃,各项指标占近半比重。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中,内资建筑业企业396家,从业人员数164 620人,建筑业总产值516.15亿元(一普235.03亿元);港澳台商投资建筑业企业15家,从业人员数3 350人,建筑业总产值7.09亿元(一普4.03亿元);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4家,从业人员数1 873人,建筑业总产值8.3亿元(一普4.96亿元)。民营建筑业企业298家,从业人员数81 885人,建筑业总产值254.21亿元(一普98.06亿元),以上指标分别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的71.8%、48.2%和47.8%,民营建筑业表现突出,各项指标均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近半的比重。

3.建筑业各行业发展平稳。二普数据显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31.54亿元,比一普增加312.28亿元,增长142.4%,年均增长24.8%。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279.41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52.6%,较一普年均增长11.7%;建筑装饰业完成产值192.34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36.2%,较一普年均增长31.3%,是建筑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建筑安装业完成产值55.21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10.4%,较一普年均增长11.1%;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4.58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0.8%,较一普年均增长7.5%。

二、发展的动力

1.宏观环境利好拓展发展空间。2004―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加之近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爆发式的房价上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在宏观环境的有力支撑下,随着政府在招投标、工程验收、资质评定等行业管理方面日趋规范。

2.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促使企业迈向新台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福田区的建筑业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建筑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吸纳、培养,从提高人员素质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32 436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数的19.1%;工程技术人员34 228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数20.1%,高学历和较高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了企业施工技术和生产效益的明显提高。建筑业企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严把质量、安全关,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制度,促使建筑业企业迈向新台阶。

3.行业内不断延伸,发展格局多元化。福田区建筑业企业不断拓展行业领域,从单一的房屋工程建筑向铁路、道路、隧道、桥梁、水利、港口、工矿、架线和管道等多行业并进。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从事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的企业1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15亿元;一普为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15亿元。二普中,从事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的企业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7亿元;一普为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5亿元。二普中,从事其他土木工程的企业3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53亿元;一普为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71亿元。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竞争加剧,“蛋糕”被优势企业瓜分。建筑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不断强化以及国家对建筑业节能、环保技术的大力倡导,行业内呈现资源向优势企业继续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上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平均建筑业产值为1.28亿元/家,一普为0.71亿元/家,企业平均产值增长较快。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前三十位企业的产值总额为312.47亿元,占总量的58.8%,前三十位企业的企业平均产值为10.42亿元/家,其他企业的平均产值仅为0.57亿元,其他企业的平均产值较低。

2.行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偏低。虽然近几年福田区建筑行业取得长足发展,总产值连年增长,工程结算收入也节节攀升,但利润收益情况总是不尽人意,二普的产值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一普均有下降。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54亿元,产值利润率2.7%,低于一普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合计513.73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2.8%,低于一普0.8个百分点。近几年福田区建筑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采取优化劳动组合、控制建筑队伍规模等措施,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二普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94 762元/人,比一普增长67.3%,但比上年仅增长0.3%,增幅较小。 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387.07亿元,负债合计为256.24亿元,资产负债率66.2%,较一普高9.8个百分点。

3.资源制约、成本上升加重企业负担。近年来由于国内建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二普期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工程成本488.67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89.8%,比一普增长1.4个百分点,处于高位区间。由于钢材、木材、水泥、柴油等价格上涨较快,导致原材料的消耗成本上升。经营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项合计为25.06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4.6%,较一普小幅降低。工程结算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四、发展建议

1.完善监管与扶持,促进有序竞争。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等建筑业法规,坚持工程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监管、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严密监管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等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各级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市场各方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组织开展对业主、建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加快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并逐步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等有关部门链接,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具有约束力的社会信用管理新体系。提高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各级建筑主管部门要根据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要求,重新确定建筑业新的技术要求和素质要求,明确市场准入原则,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从事建筑业。

2.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建筑科技进步,加大建筑科技推广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引导企业更新技术装备,加快技术改造,全面进行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使福田区建筑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和信息技术应用率有较快的提升。努力构筑建筑业人才高地,牢固树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引进人才,全面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项目经理队伍、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和技术精湛的一线操作技工队伍。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几点意见,各企业科协负责同志交流了2011年的工作体会和2012年的工作打算,并对沈阳市科协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1年沈阳市企业科协工作,安排部署了2012年企业科协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已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企业科协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中央书记处明确要求科协组织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加注重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增强做好企业科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工作者成长提高;加强企业科协专兼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团队。2012年全市企业科协工作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服务。抓好已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提档升级,加强跟踪指导,动态掌握工作站进展情况,提供有效服务。同时,紧密围绕沈阳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中小微型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征集工作,分门别类建好项目需求库,筛选重点项目,搞好项目与院士专家团队的对接工作,为企业发展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推动群众性“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水平服务。2012年“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科学发展求创新、转变方式促发展”。各企业科协要围绕主题,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在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不断扩大“讲、比”活动覆盖面,进一步完善“讲、比”活动内容,研究探索新形势下适合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企业领导欢迎、科技工作者认可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注重工作经验总结,选树先进典型,加大舆论宣传和激励表彰力度,年底将表彰一批在“讲、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推动“讲、比”活动纵深发展。

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促进企业科技进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保护,会同沈阳市科技局适时开展知识产权巡讲活动,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按照沈阳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要求,围绕沈阳市中小微型企业的技术难题,动员组织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高校院所的科技专家,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百名科技专家服务百家企业”活动,帮助中小微型企业解决技术瓶颈问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其竞争力。

四是积极开展企业科普和学术交流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各企业科协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企业科普活动作为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和有力依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倡导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同时,加强科普资源、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科普书屋、开发科普挂图和科普图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企业学术交流工作,围绕企业科研、生产的发展需求,精心策划举办小型、高端、前沿、跨学科的学术论坛、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以及学术论文评选等活动,为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求,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工作进程。上半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5只(部级2只),预计可实

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

一、完善条件,增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制订了《*区科技创新“10+1”工程项目20*年创建指南》和《20*年

*区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发了《国家、省、市科技进步政策汇编》,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联合

*区财政局对*区有关新产品奖励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政策进行了明确,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另一方面

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兑现了20*年度科技创新“10+1”工程、新产品奖励、专利授权资助、科技进步奖等,总计兑现科技专项资金

531.35万元。

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新一轮创新计划全面启动。20*年科技创新“10+1”工程项目正处于调研申报阶段,已经初步确

定了部分培育对象。*区2家企业进入市专利示范企业创建阶段,2家企业开展创建市级工程中心。二是科技项目层次明显提高。上

半年列入部级项目2只,海达塑机和汇众机械分别有1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新产品计划;组织申报了57项市级新产品试制

项目,目前已经有33只新产品列入市级计划,组织申报7项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市科技攻关项目、4项科技合作项目、1项农业项

目,目前各项目已经进入市项目数据库,部分项目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分别为8项和12项,为镇

海区历年之最。组织实施区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共35只项目,资助金额达101.5万元。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区高

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可实现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有4家科技型企业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建工作。

二、搭建平台,推进科技创业

*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市级创业中心验收;创新载体建设有新突破,部分大院大所的合作窗口进驻*区;科技创业

中心将为创业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上半年一家归国留学生企业顺利开业,新引进2家IT产业和机电一体化科技型企业企业。中科院

材料所入驻*区,成立了工作机构,并开展工作,为*区抢占新的技术高点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为今后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并形

成主导产业提供了依托。产学研合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出现了一批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三、拓展渠道,深化科技合作

“一府二中心三校四所”科技合作深入开展。紧密合作关系,巩固合作成果,拓宽合作渠道,成功召开“一府两校”第三次工作

会议,为今后工作理清了思路;下达了第二批合作专项资助项目7项,资助额31万元,科技合作第一批项目陆续进入验收总结阶段;与

哈工大材料学院共建创新载体已经签约。

探索科技合作新形式。为使科技合作更具针对性,确保效果,对社会力量参与组织科技合作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达成了由园区

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组织活动的新形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7月份将组织以骆驼机电工业园区为重点,辐射区内企业的

科技合作洽谈会。组织企业参加科技合作活动,如上半年组织区内40家企业120余人,参加由省、市科技部门举办的浙科会,摩士集团

与哈工大“超静音轴承工艺研究”等2个项目在会上签约。

四、创新载体,加强科技普及

*区科协胜利召开。6月17日—18日,*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金志浩代表*区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向大

会作了题为《发挥科协作用,强化服务功能,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区作出新贡献》的报告,报告重点提出了今后五年*区科协

的主要工作和具体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区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的决

议和《*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

士翁史烈、倪维斗和倪光南为*区科协名誉主席。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180名科技界代表参加了会议。

科技宣传亮点纷呈。一是举办科普宣传周和科技活动周。分别在4月份和5月份开展了以“科学、健康、绿色、环抱”为主题的科

普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共安排科技科普文艺演出、百名科技

人员上街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发明图板展览、青少年航模、电脑展演示、少儿大地科幻画展演示、科普知识有奖竞猜、科技培训

、科技讲座等近50项活动。区级各学会协会组织了近百名科技(科普)人员进行上街科技咨询服务,设立咨询服务摊位30余处,群众

受咨询人数达3500余人。赠送农业技术和科普常识等科技科普资料20余种,计16000余册。由于内容丰富、气氛活跃,营造了宏大的科

普宣传声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组织科技下乡。在抓好城区科普的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宣传。在骆驼街道集市中心进行了

科普文艺演出,科普资料发送,近40名科技人员上街咨询,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除科普集市外,我们根据各社区和各镇、街道的

特点,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绿化环保讲座”、“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等科普讲座达21次,参加听讲人员达4000余人

。三是农函大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上半年共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38期,有8000多农民从中受益,培养了农村实用人才,无偿向农

民赠送科技图书和各类科普丛书*多册。

社区科普得到加强。科普工作面向城市社区,创建科普社区,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招宝山街道开展了创建科普社区活动

,城东社区、总浦桥社区、胜利路社区都相应成立了科普志愿者服务站。胜利路社区还启动了“科普进社区、科技进家庭”系列活动

。围绕科普社区创建工作,开拓特色阵地,以“七个一”为工作的切入点,即:成立了一个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组建一支由科普志愿

者队伍,建立一个科普苑,建设一个科技吧,规范社区的科学普及工作。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文艺宣传组的作用

,举办科学健身活动、科普纳凉晚会、科普知识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

开展学术交流,做好“建家”工作。区级各学会协会积极开展了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学术考察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如区土木

建筑学会、税务协会、财税协会召开会员大会,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增强学会活力。*区档案学会组织了地籍档案、婚姻档

案现行文件等档案文件查询、咨询活动。区珠算学会举办了《海峡两岸珠算通讯赛》。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努力做好“科技工作者之

家”工作,经常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及时倾听科技人员的呼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开展软课题研究,上半年有9个软课题列入科

技计划项目。

五、提升效能,优化科技服务

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作思路与重点,对20*年科技工作作出部署,并对20*年各

项科技进步先进进行了奖励,陈召华副区长代表党委政府对下步科技工作提出了意见。会议期间《*科技信息》连续刊出两期,把

近年来国家、市、区有关科技进步的政策进行了梳理摘录,并发给与会代表和有关企业,获得好评。

加强企业科技服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共收集需求35项,认真抓好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及时做好

*科技信息网的信息更新工作,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调研开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招标建设工作,初步确定了加快科技中

介机构建设的办法,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技术市场工作稳步推进,技术经纪队伍进一步壮大。

推进“科技民心工程”。一是把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与推进“民心工程”工作相结合。在农业示范基地的筛选时,积极开展结对帮

扶的民心工程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镇、街道上报的农业科技项目中,也与实施民心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上半年共下达农业科技项

目12项,共下拨资金29万元。二是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对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发挥科协组织人

才荟萃的独特优势,整合全社会科普资源,组建科技培训体系,以镇、街道科协的培训基地为基础,建立辖区、社区、街道三位一体

的培训网络,培训经费采取政府部门争一点,科技部门补一点,科普经费出一点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失地农民培训科技知识和技

能,尽快为失地农民找到新的就业岗位。

加强科技绩效管理。初步拟定了区科技决策咨询委员会及其下属4个专业行业组的组建方式与规模,正在进行具体专家的调查与落

企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专业化人力资本创新

一、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状况概述

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从1982年起步发展至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磨砺,依然保持着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国之首。民营科技企业的数量由2000年有3569家、2001年4303家、2002年4740家,发展到2003年的6253家、2004年7191家,短短5年时间,企业数量整整翻了一倍。其技工贸收入也由2000年的850.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018.3亿元,每年几乎以35%~40%的速度递增。

如今,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广东省部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80%以上,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经济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也高于同期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产值是一般民营企业人均产值的100倍。而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省创新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广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指标均居于全国前列。并且民营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为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新战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达到3000多个,其中7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此可以看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能量。

民营科技企业能有如此高的发展速度,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是与民科企业常年来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分不开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区分出普通人力资本与专业化人力资本,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存量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专业化人力资本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二、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专业化人力资本情况分析

随着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发展和效益的贡献率的不断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化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本质量和数量的竞争。然而由于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其载体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谁拥有高层次、强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谁就具有竞争力。根据卢卡斯(Robert Lucas)的观点,普通人拥有的一般化的人力资本并不能构成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只有特殊劳动者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具体到民营科技企业中,可以认为普通的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并不能够使企业获得和具有真正竞争能力,只有企业中专门从事于研发的人员,才能使企业产出高的创新能力,并获得强有力的竞争力。这里所指的研发人员,可以认为由以下三种人员构成:企业成立的研究机构中的所有技术人员;企业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其他外聘的管理或技术人员等。

假设:民营科技企业中,专业化人力资本拥有者,由上述三种人员构成。

下图为专业化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贡献模型。其中普通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来源于一般培训和生产时间中累积的经验,特殊劳动者拥有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来源于较广,包括一般培训、特殊培训和实践积累。民营科技企业全部人力资本可以表述为企业中普通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与特殊劳动者人力资本之和。两种类型的人力资本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企业中普通劳动者在经过特殊的培训后,或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可以转化为专业化人力资本拥有者。如上所述,专业化人力资本拥有者又由三种人员构成,当一定强度的R&D经费作用在此人力资本之上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与转化,再通过相应使用到的技术仪器、设备,专业化人力资本便能够产生资本回报,也即使得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加强了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让企业在残酷的现代竞争中屹立不倒。

下面以广东省民营科技示范企业为例,运用以上分析作为基础,对民科企业中专业化人力资本进行实证研究。2004年广东省民营科技示范企业共有137家,分布在广东省各个地级市中。企业平均人数789人,专业从事研究的人员达到平均每个企业109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3.8%。其中,研发人员比重(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百分比)超过50%的有7家,大多数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在10%~20%之间;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企业共有20家,占企业总数的14.6%;平均每个企业中级职称拥有者达到32人,高级职称拥有者7人,共占企业总人数的4.94%;企业平均R&D强度(R&D经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

对比国外,德国西门子公司研究开发机构拥有研究开发人员41000余人,占其员工总人数(430000人)的十分之一左右;作为全球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美国IBM公司,其全球员工人数已经达到32.2万人,研发人员也占到了公司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数据与广东省民科企业中拥有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员工数量比例基本一致,因此,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绩,是有其内在科学依据的。

三、关于假设的探讨

本文提出的民营科技企业中专业化人力资本拥有者主要由前述三种人员组成的假设,主要基于对实证分析中137家民科企业的研发人员构成进行的总结分析。根据分析表明,本科以下人员或初级技术职称以下人员很少参与系统式的研发工作,因此他们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一个可能的问题是无法区分本科学历拥有者在生产活动中是否有参与了研发工作,或者仅仅参与了产品生产工作,这一问题本文并未涉及。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