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品牌专业建设 内涵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42-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过了两个重要阶段,即“规模发展”“跨越转型”,正处于“提升质量、强化特色”重要时期,高职教育正处于“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满足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阻碍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客观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品牌专业建设内涵与基本特征,遵循专业建设内在规律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与专业群,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1 课题概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超常规”发展趋势,大学规模与数量日渐增加,高校已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在择校方面,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各种问题,更加注重名校,而用人单位也在择校选择学生,高职院校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必须加强专业品牌建设,这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1.2 相关研究概述与课题研究意义

(1)相关研究概述。

下,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来说,学校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多,但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并不多,尤其是研究著作特别少。因此,该文作者根据已有的参考资料提炼相关信息,客观分析了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研究现状与措施,在打造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研究高职教育品牌专业重要性等方面,相关学者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在打造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方面,潘国强、杨金龙在《试论高职院校品牌的营造》中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专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2)课题研究意义。

就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这一课题研究来说,具有深远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教育受到深远影响,高职教育市场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高职院校如何打造品牌效应,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特别少,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是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在实践意义方面,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整体形象,实现各方面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内涵

品牌是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更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产品和同类产品的本质区别,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一种无形资产。就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是其设置的学科门类组成要素,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特点、性质,具有其特殊性,品牌专业是教育品牌形式之一,也是教育市场细化后的重要产物。就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来说,就是具有特色与优势,专业条件、专业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其影响力的专业。

3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3.1 打造品牌效应,提升自身价值

在生存发展道路上,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入手巧妙引入企业的品牌概念,借助知名教师、特色专业等不断开拓市场,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变化,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与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知名度,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打造品牌效应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应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市场。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内涵建设,而不是规模扩张,要注重专业建设,以此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资源、教学环境与队伍建设等,提高办学整体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价值。

3.2 创建办学特色,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职业教育为中心,更加注重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有利于创建办学特色、有利于合理安排专业教学内容,优化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就高职院校来说,品牌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入学率、就业率,降低各方面宣传成本的同时,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有利于处于良性循环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4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现实途径

4.1 专业准确定位,明确服务理念

在品牌专业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必须注重专业定位,必须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科学化的预测,以市场价值为基点,全方位分析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具体状况发展趋势,多层次优化利用专业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整体水平,根据外部环境,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制定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市场客观需求,以就业需求导向、行业发展情况等为媒介,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避免流于形式。同时,高职院校必须准确定位其服务理念,要将学生作为服务的核心对象,充分显现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等特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初次对口就业率做好铺垫。高职院校要立足于服务行业与企业,必须客观分析对接行业以及企业在各类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需求,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有效解决其生存发展道路上的技术难题,提高其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经济利润,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确保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打造品牌专业,提高品牌专业的影响力、知名度。

4.2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优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在品牌专业建设中,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专业学生已有水平,根据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调整专业课程,实现课程组合,充分显现专业特色,课程呈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职业性”等特点。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已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以产业发展、行业企业岗位客观要求为媒介,优化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提高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必须优化完善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比如:竞赛考核、创新考核、作品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客观考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实行分层教学,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4.3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这方面投入,优化完善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企业合作,大力建设各专业学生定岗实习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从不同角度入手构建模拟仿真或者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日常学习的客观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将所学的R抵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营造一种良好职业氛围,具备产学一体化功能,要注重教学设施的优化完善,更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建设“校中厂”,要投资建设“厂中校”,建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客观需求,注重生产性实训,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促使专业教学过程更具实践性、职业性。此外,高职院校要多和相关企业合作,构建产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生产、服务以及管理中,提高自身实操动手能力,更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毕业后更好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企业也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实现双赢。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注重实训方面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专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其建立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之上,提高教学管理整体水平。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专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核心位置,要准确把握专业品牌建设内涵、基本特征等,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注重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将专业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促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多角度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有效填补社会空缺。以此,改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打造品牌效应,具有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晓,石伟平.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课程建设到专业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89-92.

[2] 韩军荣,严小红.试论高职院校专业品牌建设之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1-86.

[3] 瞿新南.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道路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4):33-34.

[4] 周祈燕,黄博文.高职院校专业品牌建设路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29-30.

[5] 谭银元.基于行业评价的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9-11.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专业频率 品牌建设

“报时中国经济”

一、类型化是广播频率发展的总体趋势,品牌化战略是专业频率应对竞争、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目前,竞争已经成为媒体生存的常态。对广播媒体而言,竞争尤为激烈。除了应对互联网、手机、电视、报纸杂志等新老媒体对广播市场份额的分流,广播媒体更要直接面对同业间的竞争。仅北京地区,就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近20个普通话或双语频率形成的广播市场竞争态势。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各电台以新闻、经济、交通、音乐等专业频率细分广播市场,寻找各自的生存空间。在全国范围内,频率类型化区隔、专业化细分已经成为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类型化、专业化发展,把单纯节目的竞争升级为频率整体实力的竞争。由此,广播媒体的品牌战略也从节目品牌主导演进为频率整体品牌主导。

对广播而言,品牌可以理解为频率名称和定位、节目风格、主持人声誉和包装、受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长时间在受众心目中形成的一个全方位概念。区别于传统的综合频率的“泛传播”,专业频率突出的是“内容的专”。这种内在的“专”,对于听众的外在直观感受就是由专业频率的品质、风格、节奏、内容等所组成的特异化听觉形象。这种听觉形象就是广播媒体品牌特质的外在体现。频率专业化程度越高,听觉形象特异性、持续性越强,听觉辨识度也就越高,这个专业频率的品牌特征就越明确。因此,频率的专业化程度与品牌形象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向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频率品牌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化程度;而频率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同样会带来品牌形象的提升。《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大媒体潮》一书中指出: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媒介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品牌的较量。品牌不仅是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更是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保证。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性频率的品牌建设是其生存的必然选择,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专业频率品牌建设需要理念、策略和执行三大要素统一协调,缺一不可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品牌建设需要从明确核心理念、遴选有效策略、统一规划执行三个关键环节着手。专业频率之所以称为“专”,就是因为品牌外在表现的差异化和特异性。因此,专业频率的品牌建设,其理念、策略、执行都要突出体现专业特色,围绕“专业化”特质,凸显专业频率差异化竞争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专业频率品牌战略必须与频率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无论节目层面还是节目外的品牌推广,都必须紧密围绕专业频率的内在特质。节目层面的品牌推广中,各专业频率通常通过贯穿全天节目时段的线性专栏、公益广告、宣传片花实现品牌信息传播。如中央电台中国之声通过央广新闻、公益广告凸显新闻综合频率的时效性和社会责任,经济之声通过财经评论、企业领袖报时彰显评论立台的财经特质,音乐之声则以活跃在流行乐坛的明星展示频率的时尚品质,而各地交通广播无一例外都以实时路况作为专业性标志。这些节目的设置从内容到播出形式都很好地诠释了专业频率的品牌特色,帮助听众牢固地树立并有效强化品牌形象。除此之外,专业频率还经常通过节目外的社会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力求使品牌形象拓展到更大的群体。总之,无论节目中还是现场活动,品牌推广首要考虑的要素是活动所传递的品牌信息是否与频率本身专业化特征相吻合,是否能通过这些信息强调专业特质与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强化专业频率品牌形象的目的。

其次,专业频率品牌建设在传播策略上必须遵循现代传播规律,主动设置议题,确定品牌推广活动与专业媒体特征的切入点,形成社会关注热点。如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携手中国交响乐团,连续两年举办“中国之声新年音乐会”。巧妙地通过中国交响乐团高水准的演奏,在新年前夕向社会发出“中国之声”,有效地传递了中国之声作为国家电台所特有的“高雅品质、深厚底蕴、权威声音、旗舰风范”的品牌信息。

第三,专业频率品牌建设在执行层面必须采取整合营销策略,通过多渠道有效信息的传递,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整合营销理论从广告心理学出发,强调与目标受众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目标人群传播一致的清晰的组织形象,即“传达同一个声音,树立鲜明的形象”。通过每一次与目标受众的接触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达到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并进一步加强目标受众与传播的品牌概念的关联, 最终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具体到操作执行层面,需要形成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和传播渠道的多元性,即通过一致的文字、音视频形象,通过广播节目、互联网、手机、平面广告等复合渠道,最大限度地传递相关品牌信息。在执行层面,经济之声2011年推出的“报时中国经济”项目进行了成功的品牌推广尝试。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品牌专业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一个专业同时有很多所学校在办,就像一个产品同时有很多厂家生产一样,产品要受到消费者青睐,必须以其优质的内涵形成品牌效应,这是厂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筹码。如今,学校办学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能力、促进学校办出特色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学校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要使品牌专业建设掷地有声,前提是要明确品牌专业的建设内涵、构建合理可行的建设原则与目标、确定品牌专业的建设内容、掌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

一、品牌专业的内涵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是高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高校与社会的接口[1]。专业建设是集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教学改革等方面建设为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发展[2]。

对于品牌专业,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笔者认为,品牌专业由深厚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在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中有序规范兼具特色,教学育人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教学资源优质丰富、社会声誉好、学生就业质量高,能够让社会、家长、学生信赖[3]。

二、品牌专业的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品牌专业的建设原则

1.突出优势。遴选的品牌专业首先要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领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示范引领优势和社会声誉优势的专业,打造一批办学声誉卓著、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

2.服务学生。品牌专业建设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流的人才,一切建设工作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开展。学生既是建设项目参与者,又是受益人。

3.贴近教学。品牌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回归教育教学的主要职能。建设方案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要求,全面论证,突出重点和建设效益。

4.分类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要推动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根据各学院的定位和特点,探索适应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评议,择优遴选,合理布局。

5.示范引领。品牌专业建设应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探索形成较完善的专业建设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成果,并积极总结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提升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

(二)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

1.建设全国领先,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专业群。通过持续建设,形成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世界同领域有影响和竞争力的专业,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业,成为代表学校教育质量水平的标志和名片。

2.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品牌专业要充分体现在招生就业方面的竞争优势,生源质量要处于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竞争力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国际标准认证或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的专业,高标准通过认证;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相关证书获取率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优质的资源。形成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批省级以上优质的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能开放共享;建成条件一流、管理顺畅、开放共享的实验室(中心);培养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所有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形成一批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

三、品牌专业的建设内容

品牌专业应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一)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

一流的师资是建设品牌专业的前提,品牌专业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和学院要采取切实措施激励教学,鼓励所有高水平教师和全体教授走上教学一线,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注重教师国际化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引进国外一流大学博士(后)或师资,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国际交流访问,对海外进修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论文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结合学校教改课题评选立项、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基础课程评选立项等工作,培育青年骨干教师,引领各品牌专业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与实践;注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借助学校校企合作平台,实验示范中心等实验平台,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养,引导青年教师赴知名企事业单位或乡镇进行合作研究或培训,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牌建设 本土企业 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市场竞争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竞争的焦点已逐步由原来局部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上升为综合性、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品牌已经超越了管理、人力资源、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品牌建设能力也成为实现和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能力。西北市场和企业对品牌及其建设问题的关注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如何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品牌构建理论与建设模型设计

品牌建设的各个相关环境中之间总是通过各种品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着复杂和密切的物质、资金和信息等各种资源的互换和交流。因此,有必要把关注的视线深入到互换和交流过程的各种品牌建设经营活动,特别是在各个环境之间起沟通和媒介作用能够的各种活动方式的组合,并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组合对环境的利用效率是否存在重要影响。

品牌建设通过四个方面来形成构建理论。即:第一:围绕品牌环境的影响要素评测品牌建设。品牌环境的影响要素有企业、顾客、竞争对手、中间商以及宏观环境。其品牌理论更多是直接借用了战略管理理论成果及消费者品牌购买决策的理论成果。第二:结合品牌构成要素论证品牌建设。卡普费雷尔的品牌本体模型把品牌以一个棱柱的6个方面来表示:外形、个性、文化、自我形象、反映、关系;而品牌金字塔模型则把品牌建设从塔底到塔尖的次序排列为:特性——利益——感情回报——价值观——个性品质,以此使人们迅速理解品牌的核心本质,同时也得到了品牌核心特征的形象化表达。 第三:站在管理与策划的范畴看品牌建设。以品牌策划决策过程及品牌管理的价值链(环节) 入手。如厄普舍的品牌特性模型确定了品牌本质与品牌特性之间的关系,品牌本质是品牌各特性(包括品牌名称、商标/ 图示体系、市场交流、推广/ 商品化、产品/ 服务表现、销售策略) 的核心。第四:从品牌经营过程中的静态策略模式观测品牌建设。根据品牌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的性质(或者说是品牌参与竞争的产业性质) 2 个因素,并指出它们的风险所在,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资源配置计划。

围绕上述品牌建设理论,基于品牌构建三个阶段(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划分,将品牌推广、品牌稳固与品牌发展纳入在模型中,即推广品牌的显著性定义上升为通过产品表现与品牌个性塑造;通过情感诉求与利益驱动明确品牌定位与目标顾客的关系;最终将顾客与企业及产品品牌建立相互关联,形成独有个性化品牌忠诚。(见下图)

二、西北本土企业品牌现状及问题归纳

1、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报告显示,西部品牌中的发明专利仅达1.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西部品牌中缺少技术含量大的优势,导致产品的附加值极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只能通过大量的初级产品或价格战等形式搏击,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另外,较低的技术门槛也给假冒商品以可乘之机,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西部甘肃品牌备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西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企业和品牌信誉受损。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制约西部甘肃品牌发展的一个瓶颈,没有独占性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弱是西部甘肃品牌与世界品牌差距的最主要表现。其原因一是科技投入少,研发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企业科技开发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2、品质形象差,品牌价格低。品质形象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总体质量感受,反映了企业在品质方面对消费者所作的承诺及企业为兑现承诺而作的各种努力。与以往相比,近年出现的新品牌质量已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一流品质、二流价格、三流形象的现象依然很普遍。

3、品牌塑造偏重于形式,且异化严重。与驰名品牌相比,西部地区品牌的年龄较短,缺少历史积累。相当多的西部企业在品牌经营实践中惯用轰炸式广告宣传产品的形象和用途,专注于造势,抄袭模仿赶时髦,品牌形象严重趋同。甚至一些曾经比较知名的产品在经过短期的名声大噪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竟悄然无声地迅速退出,寿命短、昙花一现似乎已成为多数西部企业跳不出去的怪圈。特别是近年来在外来品牌的强烈冲击下,西部甘肃品牌还出现了一种品牌异化现象,那就是有的放弃自己原来的品牌,采取“实存名亡”、“实内名外”的经营策略,将自己的产品改成“联营”或“”外来品牌甚至国外名牌。有的企业或品牌还采取先在外地注册,然后以外来品牌杀回本地经营的迂回策略,如此等等。

4、品牌意识淡漠,经营理念滞后。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地方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许多企业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生产管理而忽视战略谋划,重视产品销售而忽视品牌打造。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下,缺乏危机意识,致使苦心打造的品牌轻易丢掉,导致许多本土品牌包括企业名牌、老字号、知名商标等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而不能自拔。品牌的背后是企业,企业的根本在理念。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确立先进的、科学的经营理念,不能在战略与策略的层面做出高人一筹的谋划,而是处于低层次的传统经营,固步自封,抱残守缺,那就必然难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也就不可能打造出全国或全球的名牌来。

5、企业经营规模小、运行机制不健全。经营规模作为企业实力与管理能力的体现,代表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企业规模的竞争中,而西部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个人利益等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的限制使产业集中度小、生产能力低,无法提高规模效益,导致品牌的竞争力很弱。另外,同行业内众多西部企业为各自的生存而相互恶性拼杀更使企业雪上加霜,成本高、费用大、销售难、经营亏损使企业步履维艰,不仅无力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就是与国内品牌竞争也常常处于劣势。从外部看,目前我国公开公正的竞争制度、明晰有效的产权制度及灵活多样的融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及社会的监督作用等未能有效地发挥,这从外部严重束缚了西部甘肃品牌的创新与发展。从内部看,一方面,西部优秀的企业家和品牌经营人员数量少,人员梯队建设不足,人力资源缺乏;另一方面,西部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不到位、国外企业大举进入西部市场高薪聘请能人的情况下,西部企业必将面临着品牌人员大量流失的严峻考验。

三、西北本土企业品牌构建的发展战略建议及措施

结合品牌构建理论与模型,针对上述西北本土企业品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归纳,特提出以下战略建议及措施:

1、培养品牌建设环境,注重品牌与品质的统一;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有了明确的品牌核心价值就等于推动了西部地区品牌竞争的坚实基础;突出西部地区特色,像蒙古王酒、鄂尔多斯羊毛衫、伊利乳业、奇正藏药、岷山当归、莫高香烟等,至少在品牌名称策划上容易在省外或国外叫响,具有特色,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全方位展现西部地区品牌,展现品牌就是把西部地区品牌的内在核心价值以品牌名称为焦点,系统地展示给社会公众并与市场进行连接的过程。西部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传达其经营品牌的核心价值,期望市场对品牌产生特定的区别认识。同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塑造名副其实的名牌战略。

2、强化品牌意识与科技创新能力,防止品牌老化;只有使地方品牌适应时展的潮流并不断赋予其新意,才能赢得市场的支持。在数字化和网络经济时代,迅速发展西部自己的电子商务,适应电子商务在产品生产、产品更新、信息传递、品牌保护等方面对品牌经营提出的更高要求,将为西部甘肃品牌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空间;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及跨国家的重组联合,立足于科学的战略分析;在做强的基础上再考虑做大,在做强的过程中识别和抵御各种可能诱惑,在“行业专业化、专业多元化”的框架下完成做大的使命,避免西部甘肃品牌陷入经营误区,真正巩固西部甘肃品牌在竞争中的地位。建立和充实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形成对科技成果的吸纳和开发机制及研究、引进、开发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对西部甘肃品牌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可以增强地方品牌的发展后劲。

3、突出地方特色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切入点,凸显品牌形象独有个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孤芳自赏、自我封闭只能使品牌逐渐萎缩直至消失。西部甘肃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必须超越狭隘的地方观念,把品牌融入世界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去培养。这样才能扩大西部甘肃品牌的影响,加快西部甘肃品牌的国际化进程。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利用他人技术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之前要取得许可;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和法律手段,切实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遇到侵权时懂得如何有效地抗辩和合理维权。

4、以专业化品牌为方向,建立明显区分,增强顾客认知与喜好度;西北企业结合本土特色化经营,打造本土品牌专业化建设,一方面营造个性化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与国内同行业企业建立较强的差异性优势,逐步形成明显的偏好度与参与度增强顾客美誉与喜好。

5、积极打造品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人为本规范本土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由于市场经济需求的发展变化,自然要求企业必须扶持和发展多种投资的经营机制,打破自我封闭的体系,对相关品牌专业人才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深入学习锻炼。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这些机制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中的基础作用,努力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多层次、多方面消费需求,以科技为动力提升企业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静.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 [J] 商业现代化,2007 (9)

【2】、蔡清毅.品牌建设理论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12)

【3】、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马莉侯,侯文娟.我国企业品牌创建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 广西社会科学,2005

【5】、胡成中.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 [M]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6】、秋水.品牌是剑:主导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及原因、对策。

当今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成功的品牌在一定程度意味着高利润率、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在我国,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1000万户,贡献了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意义尤为重大。随着竞争的加强,更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建立品牌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小企业想要壮大自己的实力就必须建立品牌意识并付诸行动。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本身资本实力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管理、营销人才缺乏的缘故,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荆棘的,本文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三株”“红桃K”“天下乐”“健力宝”等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来看,虽然广大中小企业不断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仍然不断上演,品牌无法深入人心,经过对其问题及原因的研究,有以下发现。

(一)品牌观念误区。

研究发现,广大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误区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将品牌建设等同于销量的增加。大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品牌价值及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在于销量的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有一部分企业采取了扩大生产,提高销量的方式来宣传品牌,但是在提高销量的同时却忽略了质量保证,或忽略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由于对品牌认识的不足,大部分的厂家人为的扩大了销量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销量的确是衡量品牌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不是全部,品牌建设的根本还是在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和消费者利益的相关性,核心在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质量造就口碑,口碑成就品牌[1]。

第二,认为品牌建设必需巨额的资金。在市场上,具有高知名度的企业往往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品牌建设,这就导致一部分企业产生了品牌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错误观念。再加上中小企业资金融资渠道狭小,资金链脆弱,而生产又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他们对品牌建设望而却步,无法坚持,这也是为何中小企业品牌只能“各领风骚两三年”,短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分清并明晰自身品牌建设的目的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品牌建设的方式,量力而行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其实品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品牌要获得大众的认可主要还是要与大众的利益点相通,资金不够,但可以从好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入手。

(二)传播途径单一。

企业要想将品牌广而告之,就必须对品牌进行宣传,但不少的中小企业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潜意识的将广告传播当成了唯一途径。调查显示,80。88%的企业认为广告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并认为它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广告传播中,受众往往过于广泛,未有效的针对目标群体,收效不尽如人意。过于依靠广告,更会增加大量的品牌建设成本,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三)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品牌保护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品牌意识不强。有的中小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却未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忽然发现自己的品牌被别人抢先注册或者被别人大量仿冒,努力付诸东流,让别人捡了便宜。这样的例子在珠三角的小企业中层出不穷,这就启示我们一定要注意品牌的注册。另外,有的港台的中小企业由于对进入大陆市场持有观望态度,并未在大陆注册其品牌,当它们准备进入大陆市场时,却面对自己的品牌已经被注册的尴尬局面,所以在品牌建设中要有长远的目光,进行长期规划。

第二,缺乏专业团队。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对品牌管理团队方面很忽视,认为只有大企业才需要或者才有实力建立品牌管理的团队或者认为培养专业人才会大幅度增加开销。

因而不愿意去创建专门的品牌建设团队或者招揽专业人才。

这种对人才和团队培养的懈怠所造成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它会导致了企业品牌建设的不断滞后,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并可能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产生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

二、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建议。

针对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品牌定位”、“品牌营销”、“质量建设”、“品牌承诺”、“品牌内涵”以及“品牌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定位品牌特质,进行特色品牌建设。

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品牌建设的基石。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应该秉持科学的态度,抓住企业自身的优势,从自己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角度进行定位。另外,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还应该采用“避强”和“查缺”的策略。所谓“避强”和“查缺”,即避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行正面对抗,选择新的品牌定位点,开创自己的特色,比如,“采乐”在定位其洗发水时是采用的药物去屑,开创药物去屑的新局面,不仅避开了与“海飞丝”等大品牌的直接对抗,而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求产品的特色之处,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定位,将其开发为品牌的代表性元素并进行特色建设。比如“好嫂子”这个品牌,由于它的主要产品为腐竹、粉条,而这些产品都属于家常食品,家庭主妇一般都很擅长这些食品,于是,它将其品牌命名为“好嫂子”,不仅突出了企业的特点,而且非诚有亲切感,让人想到家常菜[2]。

(二)开展品牌营销,走多元化传播之路。

要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必须进行品牌的营销。

品牌营销并非只有广告这一种方式,其实,除了广告之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选择赞助活动的方式,比如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基本上不在电视等大众媒体上做广告传播,但是它抓住了客户经常会参加一些专业展览会和酒店系统高级培训班的特点,它会对这些活动加以赞助或者到活动的举办地去宣传产品,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除此以外,蒙牛赞助“快乐女生”,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不仅是加强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反映了品牌的价值和文化,使得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虽然中小企业资金不如那些大企业,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合本品牌的活动,将品牌与活动结合,实现双赢。除此以外,还有两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值得借鉴:

(1)网络营销: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网络的兴起也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品牌营销带来了福利。中小企业应该借网络的东风,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企业品牌,创建品牌文化。例如:在淘宝网的十大网商评选中,深大玉妹、卿颜黛堂等品牌脱颖而出。这些品牌的脱颖而出与网络营销是分不开的,是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学习的。

(2)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从需求到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都以“绿色”为主题,构建绿色的消费链,中小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创建绿色品牌建设之路,进行绿色品牌创建、绿色品牌传播,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环境利益联系起来,并着重突出环境与消费者消费品质的关系,引发消费者对环境的关注,突出自身品牌“绿色”的特点,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绿色消费市场,使自身品牌脱颖而出[3]。

(三)重视质量建设,力求产品服务创新。

品牌建设的目的是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而顾客对于企业的直接感官就在于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只有好的质量才会让消费者产生这个品牌值得我追随,值得我信任的信念。其实质量建设毋需很多资金,主要是要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控制不合格产品,拒绝劣质产品,让消费者对产品放心,可以安心使用。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从良好的服务入手,提高售中、售后服务质量,于细微之处感动顾客,进而留住顾客。

(四)强化品牌承诺,增强用户购买信心。

小企业品牌做不起来,走不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品牌没有给消费者承诺,没有品牌承诺就无法给消费者认同感,换言之就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要想让消费者认同你的品牌,就必须给消费者一种承诺,而这种承诺应该是长远的,对企业产品有指导性的。“谭木匠”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例子,“谭木匠”的品牌承诺是“对女性的关爱”,在使用该品牌的时候,消费者从心理上会有一种受到关爱的感觉,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浪漫、精致。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梳子的时候就对“谭木匠”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对该品牌的产品也将更具有信心。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品牌承诺的建设,加强品牌与消费者心理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使得消费者认可本品牌,更加信任本品牌[4]。

(五)打造品牌内涵,丰富企业品牌文化。

品牌要长久的生存必须要有内涵。所谓“品牌内涵”是指企业品牌给消费者的一种价值观。品牌的内涵是品牌传达给消费者的一种品牌价值观,如只有当消费者在品牌价值观上与企业产生了共鸣,品牌建设才达到了完满。品牌内涵是建立在丰富的企业文化之上的,品牌是展现给消费者的,而文化是企业自身的,由此可见,“品牌内涵”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建设过程。首先,中小企业要注重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打造企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其次,才是将这种价值观嵌入到品牌当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内涵。

(六)强化品牌保护,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品牌保护是品牌建设的保障,做好了品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品牌的作用。首先,中小企业自身应该主动学习了解有关品牌保护的知识,并且要在品牌建设的过程当中进行落实,其次,中小企业要重视人才和专业团队的培养,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是需要专业团队的,而且它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有了品牌建设的专业人才和团队,就可以建立起企业的品牌建设规划,也才能充分保证品牌建设的执行力[5]。

三、结语。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品牌建设的影响,品牌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品牌建设的有效实施,要能够同质量标准体系相互结合,保证产品的高质。同时,亦能促进中小企业的不断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段淳林,刘晓英。中小企业品牌创建中的五大误区[J]。企业研究,2005(12)。

[2]高金城。关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8)4。

[3]张庆卫。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制胜之道[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