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企业资源企业理论

【本文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1月

【本文作者】:王开明万君康

1.企业战略理论的演变

“二战”以来,物质产品空前丰富,世界范围内的市场逐步转化为多样化的买方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大量涌现,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正确把握、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已成了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战略理论就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目前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1经典战略理论阶段

企业战略理论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市场营销理论混杂在一起,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如何占领、开拓市场等问题。随着战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建立在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之上的经典理论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SWOT分析框架逐渐流行。概括地讲,经典战略理论主要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首先,分析企业相对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弱点,做到知己知彼;其次,分析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会及可能带来的威胁;再次,结合前面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确保既要抓住可利用的发展机会,又要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后是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架起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正如前面所述,经典战略理论仅仅提供了一套方法和程序,掌握了该理论的人可能根本不会制定战略,因为分析企业的实力、弱点、机会及威胁还需要其他非常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等。此外,经典战略理论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一切功夫都在诗外。

1.2产业分析法

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产业分析的范式引入了战略理论。在这些努力中,波特贡献卓著,他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范式,指出企业赢利能力取决于其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又一定程度地取决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即由五方面竞争力量———潜在竞争对手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胁、现在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以及客户和供应商讨还价的能力———所形成的竞争结构。这1种竞争力的综合作用随产业不同而不同,随产业发展变化而变化,结果就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其战略对5种竞争力发生影响,甚至改变某些规则,进而赢得竞争优势。

产业分析法提供了制定战略的具体分析方法,指明了获得优势的具体途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比经典战略理论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产业分析法的缺陷是明显的,它忽略了企业的内部差异,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率很高但与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

1.3资源基础理论

尽管资源基础理论的很多思想可以在马歇尔的著作中找到,学术界还是把潘罗斯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论》看作资源基础理论的源头。在潘罗斯看来,企业的成长就是逐渐积累知识以拓展其生产领域的过程。1982年,Lippman和Rumelt发表了“不确定模仿力: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一文,他们认为如果企业无法仿制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持续下去。这篇论文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指向企业独特的难于被模仿的资源,开创了把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固有的可以产生“理查德租金”的资源进行精确经济分析的先河。1984年,Wemtefelt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标志看资源基础理论的正式诞生,此后,Barney,Petelaf,Amit,Grant等人也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时间上看,资源基础理论出现得并不比波特的产业分析法晚,但早期的资源基础理论化,与工商实践相距太远,因此影响相对较小。1990年,Prahalad和GaryHan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将资源基础理论向工商实践方向推进了一大步,从而使得资源基础理论逐渐红火。同时,产业分析的弊端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了资源基础理论。

2.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

2.1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特殊的异质资源

资源基础论认为,各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又以货币资金为最。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指定各种资源的特定用途,且决策一旦实施就不可还原。因此,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都会拥有基于先前资源配置基础上进行决策后带来的资源储备,这种资源储备将限制、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决策,即资源的开发过程倾向于降低企业灵活性。例如,拥有1亿元货币金的企业几乎可能涉足任何产业,但它一旦将这1亿元资金用来购买了化工设备及化工原料,它就只可能从事特定的化工生产。尽管如此,企业仍然热衷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资源的开发增加了资源的专用性,有可能提高产出效率及资源的价值。如果决策得当,上面那家只能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也许会从化工生产中赚回2个亿。

一般说来,企业决策具有以下特点:①不确定性,即决策者对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外部环境不可能完全清楚,对竞争者的竞争行为、消费者的偏好把握不可能绝对准确;②复杂性,即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性,竞争者之间基于对外部环境的不同感受而发生的互相作用具有复杂性;③组织内部冲突,即决策制定者、执行者、相关利益者在目标上并不一致,各人都将从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出发影响决策行为。这些特点决定了任何决策都具有较大范围的自由裁量,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企业拥有的资源将会因为企业复杂的经历及难于计数的小决策的作用表现出巨大差异,企业一旦陷入偏差,就可能走入越来越难于纠正的境地。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企业获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经济租金的原因。自潘罗斯以来,资源基础论的研究者们几乎都将企业独特的异质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Barney(1991)则认为作为竞争优势源泉的资源应当具备以下5个条件:①有价值;②稀缺;③不能完全被仿制;④其他资源无法替代;⑤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取得。

2.2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企业的特殊资源,这种特殊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租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获得经济租金的企业肯定会模仿优势企业,其结果则是企业趋同,租金消散。因此,企业竞争优势及经济租金的存在说明优势企业的特殊资源肯定能被其他企业模仿。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他们认为至少有3大因素阻碍了企业之间的互相模仿:

(1)因果关系含糊。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日常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企业的租金是企业所有活动的综合结果,即使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很难说出各项活动与企业租金的关系,劣势企业更是不知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什么。并且,劣势企业对优势企业的观察是有成本的,劣势企业观察得越全面、越仔细,观察成本就越高,劣势企业即使能够通过模仿获得少量租金,也可能被观察成本所抵消。

(2)路径依赖性。企业可能因为远见或者偶然拥有某种资源,占据某种优势,但这种资源或优势的价值在事前或当时并不被大家所认识,也没有人去模仿。后来环境发生变化,形势日渐明朗,资源或优势的价值日渐显露出来,成为企业追逐的对象。然而,由于时过境迁,其他企业再也不可能获得那种资源或优势,或者再也不可能以那么低的成本获得那种资源或优势,拥有那种资源或优势的企业则可稳定地获得租金。

(3)模仿成本。企业的模仿行为存在成本,模仿成本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如果企业的模仿行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

标,在这段时间内完全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使优势资源丧失价值,使企业的模仿行为毫无意义。在这样一种威慑下,很多企业选择放弃模仿。即使模仿时间较短,优势资源不会丧失价值,企业的模仿行为也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且资金的消耗量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模仿行为带来的收益不足于补偿成本,企业也不会选择模仿行为。

2.3特殊资源的获取与管理

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育、获取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由于资源基础理论还处于发展之中,企业决策总是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资源基础理论不可能给企业提供一套获取特殊资源的具体操作方法,仅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具体来说,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展企业独特的优势资源。

(1)组织学习。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几乎毫不例外地把企业特殊的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由于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每一个员工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加总,而是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

(2)知识管理。知识只有被特定工作岗位上的人掌握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企业的知识最终只有通过员工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知识,需要不断地对员工创造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需要将特定的知识传递给特定工作岗位的人,企业处置知识的效率和速度将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对知识微观活动过程进行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取特殊的资源,增强竞争优势。

(3)建立外部网络。对于弱势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他们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是一件花费大、效果差的事情,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知识联盟来学习优势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则要便捷得多。来自不同公司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学习还可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创造和能力的培养。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第2篇

建立在现代战略思想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上的企业财务战略,通过制定正确有效的财务战略,充分发挥财务战略的功能和作用,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总之,建立健全财务战略管理机制,加强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使中小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可以使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企业提高竞争力。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战略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们才逐渐接受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并有选择地应用于实践。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对象已经从单纯的筹资、投资、营运以及股利分配等转向企业的资金流动。财务战略最先是在战略管理的职能层次中被提出并随后在战略管理的战略实施阶段被加以研究的。如:哈利森(E.FHarrison)和约翰(C·HJohn)认为:财务职能因其控制着企业经营战略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之一—资金—而在组织中具有战略地位,并在其著的《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财务战略”一词,并且把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财务决策,如合适的负债杠杆、资金来源、资金计划、资金与费用预算、各利益相关集团的财务利息以及股利政策等。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纽曼(W.H.Newman)指出:在制定关于资本运用和来源的战略时,最需要关注的是现金流量。英国学者卢斯·班德(R·Bender)在其《公司财务战略》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其总体竞争战略而募集所需资本,并使这些资本在组织内有效地运用和管理,是企业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卢斯·班德还在该书中探讨了企业所处的阶段特点,阐述了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最优财务战略,建立了财务战略分析模型,强调了财务战略的实际作用。DavidAllen(1991)在《财务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战略财务管理是“管理者为寻求实现其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套战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状况长期、稳定、健康发展。”JohnEllis(1993)在《公司战略与财务分析》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分析作为全书一个重要部分,从会计角度对公司战略进行了分析。TonyGrounds(2002)所著的《公司财务战略》从价值的角度对财务战略进行了分析论证。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对财务战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侯龙文(1993)在《企业财务战略研究》,首次分析了财务战略的内容和性质,归纳了12个方面的财务战略。刘志远教授(1997)在《企业财务战略》一书中给出了财务战略的定义---“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转和实现企业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陆正飞教授(1999)在《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一书中认为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魏明海(2001)在《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一文中采用的财务战略概念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使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的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贾旭东(2003)在《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一文中认为,财务战略应定义为:财务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指导,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保证企业未来长时间的资金均衡,有效流转和配置为标准,以维持和提高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而制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性方针和原则。刘安(2004)在《成长型企业财务战略》中把财务战略定义为:在企业总体合作与竞争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以实现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转和合理配置为基础,以维持和提高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出发点,为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而从全局角度做出的一种战略性财务决策。

三、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的意义

中小企业财务战略是以企业长期发展为目标,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制定出用于指导企业资金均衡有效运动的战略管理规划,也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中小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灵活地将企业财务战略的相关思想和理论应用到我国中小企业上,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的意义如下: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使得中小企业更加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和实力弱,内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中小企业没有制定长远的财务战略,那在遇到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不利。财务战略的制定能让中小企业在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而制订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与方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财务战略的制定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财务战略的制定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挥企业财务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财务方面的竞争能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比较匮乏,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在财务战略的指导下,中小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好企业有限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慢慢在市场中让企业提升竞争优势,使中小企业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财务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素质,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系统能得到更好地完善。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第3篇

strategicmanagementofenterprisesandcompetitiveintelligence

abstract:strategicmanagementisderivedfrommarketcompetition,petitiveintelligenceisoneofthemostimportantcompetitiontool,isfoundationofstrategicmanagement.basedontheconceptsandtraitsofstrategyandtactic,discussestheproblemsdealingwiththestrategicmanagementand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detail.

keywords:competitivestrategystrategicmanagementcompetitiveintelligence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较量的成败,所以,关于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现代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受到现代企业的关注。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核心问题,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

1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及其特点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军事术语的战略一词逐渐用于经济领域。70年代,以哈佛商学院为渊源的一股战略研究热潮风行美国,80年代,michaele.porter等学者的开拓性工作不仅推进了战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而且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迄今,战略及战略管理在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厚,在实践界的认同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受到企业界的热烈反映。

在军事上,战争的胜利既有赖于战略又有赖于战术,良好的战略和高超的战术都是必要条件,仅有其中之一是不行的。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战略和战术同样是互不可缺的。但战略与战术是有区别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内容,我们将首先讨论两者的概念、区别和特点。

1.1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概念和区别

在经济界关于战略和战术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战略表示重要决策,战术表示次要决策;战略是长期的,战术是短期的。这些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两者的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难于鉴别,因此,我们采用将军事上的概念移植到商业中的作法来界定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概念。在军事上竞争战略是关于战役的地点、时间和条件的决策,而竞争战术是在战役过程中有关兵力的分组、行动的决策;或者说竞争战略指明的是在哪里(where)与敌人作战(竞争),竞争战术指明如何(how)去实施。那么,用在经济活动中,竞争战略就是关于企业在何处的选择,包括地域、产业和部门的选择的决策;竞争战术就是关于企业战略实施如何具体执行的决策,包括有关职能部门的各种事情:管理、科研、生产、营销、会计等等。例如:tcl欲进入新的产业——it产业的决策就是竞争战略决策。而进入后,在广告宣传上,是通过电视还是通过报纸进行产品推销的决策就是竞争战术决策。

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凭借实力进入某地、某产业和某个部门并在其中确定自己的竞争目标与方针,以指导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竞争战术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在战略性竞争策略指引下,制定出能够捕获市场机会的能够发挥其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措施与计划,最终赢得竞争市场。

1.2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特点

竞争战略的特点是:战略不仅受环境力量和资源可得性影响而且受战略的决策者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作为企业的关键管理资源要素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战术的选择或制定。

竞争战术的特点是:战术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通过战术的创新,不仅可以很好地使企业的竞争目标得以实现,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企业的动态管理资源要素,连接着企业的竞争目标与竞争市场,影响着战略实施的结果,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2战略管理

2.1战略管理的含义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深入,出现了战略管理的概念,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着手重视战略管理,学术界也积极探索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战略管理的提出和运用,不仅使战略研究更加科学、全面、系统,而且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于来讲,战略管理则是研究企业高层管理者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竞争战略和战术,以使企业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和避开外部威胁,达到企业竞争目标的动态过程。

2.2战略管理的阶段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任务,分析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战略制定过程所要决定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进入何种新产业?放弃何种产业?如何配置资源?是否进入新的地域?是否扩大市场范围?是否扩大经营或进行多元经营?是否进行合并或建立合资公司?如何防止被敌意接管?由于没有任何企业拥有无限的资源,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在可选择的战略中,哪一种能够使公司获得最大收益。战略决策将使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特定的产品、市场、资源和技术相联系。

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公司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雇员和配置资源,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战术,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也就是战略实施阶段。战术运用活动包括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制定预算,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种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措施。战术运用往往被称做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实施意味着动员雇员和管理者将已制定的战略付诸行动。已经制定的战略无论多么好,但如未能实施,便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战术运用活动受企业中的所有雇员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的直接影响,往往被看作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环节。为激励整个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以自豪感和热情为实现已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要求每个分公司或部门在战术运用阶段都必须回答诸如这样的问题:“为实施企业战略中属于我们责任的部分,我们必须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将工作做得多好?”

战略评价——这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有战略都将面临不断地调整与修改,所以管理者需要及时地了解哪一特定的战略管理阶段出了问题,而战略评价便是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法。战略评价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战略评价是必要的,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的成功,成功总是和新的、不同的问题并存,自满的公司必然失败。

3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3.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图1是竞争情报的过程和竞争战略管理的关系。

3.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有:

(1)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

(2)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

(3)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

(4)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

(5)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从改革开放走市场化道路以来,应运而生了成千上万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走国际化,持续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按不同方式划分的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经营品种单一,技术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和特点,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并进行高效的战略管理,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在战略管理方面面临的困惑更多,要求也更具体,更需要通过战略管理来积累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充分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竞争者规模、技术经济情况、销售网络等。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财务状况、产品线及竞争地位、设备情况、市场营销能力、研究和开发能力、人员的数量及质量、组织结构、企业过去确定的目标和曾经采用过的战略等。

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优势,以及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中小企业可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利用竞争者的劣势,不断发展壮大。

2.坚持不断创新和发展特色

中小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尤其是发现强者弱点的同时,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有特色,仅靠提供与别人一样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够的,仅仅是用较低的价格或较好的服务去和已经占据领先地位者竞争是不够的。只有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战略选择包括抢占先入为主的战略、集中优势战略、客户至上战略、缔结联盟战略。

1.先入为主的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规模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进入那些目标市场狭小,市场容量小,大企业不便或不屑进入的行业或领域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可瞄准市场契机,抢先开发产品或者服务,捷足先登,率先进入有空隙的市场,努力取得成功,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战略。

2.集中优势战略

集中优势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

选择这种战略的中小企业经营相对集中,管理也比较方便,有利于提高技术,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但是,取这种战略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们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集中战略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选准目标市场并做好市场营销。企业应该充分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尽量选择优势最多劣势最少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最大化的避免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在选择好目标市场后迅速开展市场营销,寻求目标顾客,建设合理的销售渠道,并制定出适当的价格策略。

(2)提高企业的产品、服务研发能力。创新是任何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更应该不断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敏锐地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3.客户至上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容易接近客户而制定的一种竞争战略。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灵活性大,易于更好的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也只有奉行客户至上的战略,中小企业才能最快的提供客户真正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4.缔结联盟战略

在如今合作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单打独斗闯出一条成功大道来,是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缔结联盟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积累资源,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开辟市场,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去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体现出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要加快、加强自身的创新发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挣脱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展新空间,就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发现行业战略的空缺点,在不同于大企业的战略定位之外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这样中小企业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龚炳铮.积极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专家论坛,2001,(9).

[2]李桂萍.论全球化时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革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

[3]金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科技咨询,2006,(34).

[4]陈世远.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经济师,2007,(4).

[5]黄远新.以管理革新打造持久竞争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明月.当前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第5篇

战略情报,即指对解决全局或某一特定领域中一些带有根本性、方向性、政策性、总体性并提供科学依据的情报。战略情报的形成要经过高度的逻辑思维活动,并且具有明显的预测性质,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很多决策的失误缘于“非对称信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存在。《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是对情报重要性的经典概括。在战略方面运用情报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以全争于天下”。“不战”和“全”的追求,充分体现了情报的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制约中小企业提高战略情报搜集与分析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约束以及人力资源匮乏,企业无系统收集情报的平台以及专业情报人员,这影响了企业对战略决策的抉择。中小企业的情报研究仍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短板”,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本文将重点对中小企业战略情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

二、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情报研究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联盟中小企业最贴近市场,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可以迅速调整策略,但单纯依靠决策者的本能和直觉进行生产的粗放式管理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因而需要专门的一个监测和分析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情报系统。目前,在我国各地,中小企业已呈现一定的集聚规模,包括温州模式(以私有民营的家族企业为主体)、苏南模式(以集体乡镇企业为主体)、东北模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和珠江模式(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等。这些集聚模式不仅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集聚效应构建信息化战略联盟,缓解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分散单个中小企业承担的风险,而且可以优势互补,是有效的竞争形式。因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联盟,完善其战略情报系统,就成为中小企业战略情报研究的必然选择。

(二)中小企业战略情报联盟的构建流程1.确定信息化战略联盟主体及形式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联盟的第一阶段是要确定参与信息联盟的主体。参与信息联盟的主体应是集聚区域内的关联企业(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销售商)、政府以及周边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能力,如情报专业人才、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和网络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构建信息化战略联盟。横向战略联盟是相对松散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通常没有统一的竞争情报战略联盟机构,各企业会选派一些相关人员,通过设立分散的竞争情报采集、分析小组来共享竞争情报。垂直战略联盟是一种紧密型的战略联盟形式,通常设有专门的、固定的竞争情报战略联盟机构,对联盟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全方位整合联盟企业的竞争情报业务工作。中小企业究竟应实行哪种形式的战略联盟组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创建集群情报中心企业联盟的情报收集工作主要由中小企业战略联盟信息情报中心负责。企业外部政策、竞争对手与外界的交流、公开出版物、数据库等都是情报中心收集的主要数据。尽管构建了信息联盟,但依然要注意信息的成本收益分析,战略联盟的竞争情报工作应以特定项目、特定需求为重点,围绕特定项目开展,收集的数据应是有针对性的,中小企业不适合搞大规模的地毯式情报搜索。3.收集并分析情报(见图1)情报中心应进行环境监测、市场调查(包括国内外)、对手分析,同时,所收集的情报应有一定的战略预警功能。在信息收集时,要采用并行收集的方法,由于集群各个主体利益不同,对情报的需求不同,各个企业应选择性地筛选自己需要的情报。信息的存储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集成技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竞争情报战略联盟成员存储信息的格式,以确保不同来源的信息皆能转化成相应的格式。在信息收集与存储的过程中应注意弱信号的收集与整理,有预见性、模糊零碎、形式和来源多样是弱信号的主要特征,从竞争情报角度看,弱信号由于其信号含量不大,涵义不明确,通常被企业所忽视。信息分析应有专门的有较高能力和素质的专业情报人员来从事,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4.战略决策与预测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和预测提供依据是情报分析最关键的目的,也是战略情报研究的最终目的。战略决策是在对企业进行内外部环境的系统化分析基础上,根据大量的竞争情报而制定的。战略情报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在预测时可运用的方法有属于文献计量法范畴的技术路线图法(预测未来市场所需的技术和产品需求)与属于非文献计量方法范畴的德尔菲法和情景分析法。5.反情报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联盟收集并分析情报的同时,要积极进行战略情报的防御。在获取外部情报的同时,也应确保企业自己的核心情报不外泄,提高企业的独立防御能力。各个企业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核心信息不被联盟内其他企业获知,也应协助联盟企业做好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提高企业的防御能力。

(三)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联盟建设的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建设的模型分析。用a表示企业进行信息化联盟建设:a=0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自建,a=1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联盟建设。C(0)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自建设成本,U(0)为其收益。P为企业信息化联盟建设成功的概率,U(1)为企业获得的收益,成本设为C(λ)(协调成本、妥协成本、整合成本以及维护成本),λ表示企业联盟规模,通常λ越大,成本就越高。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