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成长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 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2、 内部通讯编辑工作: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 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

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

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 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lenovo thinkpad 7675h4c 笔记本)。

5、培训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 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 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 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 本次培训,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每一个员工必须参加课程表安排应该参加的课程。

(2) 每一次培训,课前10分钟为员工签到时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设计;收集;决策;规划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来制定出一套几年计划,一般为两年以上。但同时还要注意其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国家及地方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

这包括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人才的各种措施,如国家各种经济法规的实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以及地方对于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各种政策规定等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定影响企业内部的整体经营环境,从而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应该随着有所变动。

2、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必须遵从企业的管理状况,组织状况,经营状况变化和经营目标的变化,由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依据以下原则,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1安定原则

安定原则要求在企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积累经营成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应该以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2成长原则

经营成长原则是指企业在资本积累增加,销售额增加,企业规模和市场扩大的情况下,人员必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为了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2.3持续原则

人力资源应该以企业的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增长,并保持企业的永远发展潜力为目的。必须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与后继者培植工作,现实中,企业的一时顺境并不代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劳资关系,做好企业的人才再造和培植接班人的工作。

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战略就是联系企业整体战略和具体人力资源活动的一座桥梁。

3、人力资源的预测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为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避免制定人力资源战术计划的盲目性,应该对企业的所需人才作适当预测,在估算人才时应该考虑一下因素:

(1)因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紧缩而所需增减的人才;

(2)因现有人才的离职和退休而所需补充的人才;

因管理体系的变更,技术的革新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所虚的人才。

4、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国外一些大公司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松下的“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人”的企业文化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体现。

总之,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充分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充分协调,并揉进企业文化特色。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

战术计划则是根据企业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而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招聘,辞退,晋升,培训,工资福利政策和组织变革等。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后,就要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术计划,人才的战术计划一般包括四部分:

1、招聘计划

针对人力资源所需要增加的人才,应制定出该项人才的招聘计划,一般为一个年度为一个段落,其内容包括:

计算各年度所需人才,并计算考察出可有内部晋升调配的人数;确定各年度必须向外招聘的人才数量;定招聘方式;寻找招聘来源。

对所聘人才如何安排工作职位,并防止人才流失。

2、人才培训计划

人才培训计划是人力计划的重要内容,人才培训计划应按照公司的业务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下列培训计划:

(1)新进人才培训计划;

(2)专业人才培训计划;

(3)部门主管培训计划;

(4)一般人员培训计划;

(5)人才选送进修计划;

(6)考核计划;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对于人才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一般企业应该根据员工对于企业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这就是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制定。譬如市场营销人员和公司财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就不一样,因此其在制定考核计划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绩销考核计划。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环境的变动性大小;工作内容的程序性大小;员工工作的独立性大小。

(2)绩效考核计划做出来以后,要相应制定有关考核办法,一般有以下主要方法:员工比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对照法;等级鉴定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

3、激励计划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经营计划;管理体系

一、缘何企业要建立经营计划管理体系?

(一)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1.要成为一家能够参与市场竞争、并希望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须具备规范、完善的重要管理制度文件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管理机制;

2.随着企业与日俱增的资产规模,需大力推动企业整体的制度流程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与竞争对手相比,需完善企业不可复制的管理优势和资源;

3.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应能够及时整理、汇总,并协调内外部的可利用资源,为管理层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下一阶段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同时可在完成重点项目分析的基础上,为管理层提供更加系统的、数量化的技术支持;

4.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企业绩效考核评价提供强有力的、量化的考核依据;

5.为应对上级主管单位和机构的业绩考核,以及相关报表的报送,企业须以一套成熟的经营计划管理体系为基础,能够及时协调并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报送,与此同时,能够更好的为应对上级单位的期间检查做准备。

(二)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建立的实用性

1.加强企业的全局性和系统化管理,在总结和调研的基础上,可协调企业和市场的可利用资源,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考虑企业某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可向企业管理层提供一定的决策建议和管理预警,可系统的跟企业整体或某项业务的具体进度,及时向管理层报备;

2.能够依照“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目标——经营计划——业务工作完成后评估——业绩考核”的主线,为企业的考核工作提供更加真实、合理、数字化的考核依据,同时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企业自身的绩效考核工作;

3.能够及时、按需的向上级主管单位和机构提供更加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企业计划和统计报表,同时可更及时、有利的完成上级主管单位和机构对企业的业绩考核工作。

二、解读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

(一)什么是企业经营计划

依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以市场化因素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为指导,将企业抽象的阶段性目标按照各业务模块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的现实具有可量化的、可操作性的,以及可及时调整的具体的行动指导目标。

(二)什么是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

以健全的经营计划制度为主线,以完善的企业各关键业务流程为基础,可利用信息化现代管理手段搭建的、可及时跟踪和总结企业某一特定阶段的经营现状,并能够及时协调各关键可利用资源,同时能够依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在经过系统性的总结和预测、或是对某一类特定项目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的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建议,供管理层决策参考的管理执行平台。

(三)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的定位和优势

企业经营计划作为能够有的放矢的具体跟踪、实现并及时反馈企业发展战略进程的可操作性手段,作为承接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和开展各具体业务的“中间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经营计划管理体系作为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做出的管理经验总结和沉淀,其毫无疑问的具备了企业管理当中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同时,企业经营计划有助于企业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把握正确的市场机会,并有助于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

三、构建经营计划管理体系的关键执行模式

(一)完善体系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制度流程的建设

为保证企业有效的开展并执行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同时为把经过反复论证的管理经验和沉淀下来的管理优势引入到实际工作中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持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流程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通过对自身管理工作的总结,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如果要想切实在通盘统一管理并协调企业各业务资源的基础上,做到有重点、有方向对各业务的经营和管理,需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其相应制度流程,并严格保证制度流程执行的时效性是举足轻重的。

因此,我们可以在设立企业“计划与预算管理委员”,并明确其在企业计划和预算实行统筹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企业各业务计划、统计报表(或报告)的报送时间和质量的相关要求;另外,应根据制度流程严格按照专门的管理机构下发的计划来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

(二)按不同业务、不同层次管理体系内的各业务计划

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各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要求,企业在不同周期下的计划管理工作,应当采取“统一管理、区别对待”的方式。

所谓“统一管理”,是指企业的各业务经营计划都应当遵从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在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建议时要进行通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而“区别对待”是指企业应根据各业务的特性(比如操作周期、资金额度等)进行“不同时期有重点”的考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此,我们可以将经营计划按业务模块区分,并按照管理需要和业务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别管理和统一协调。

(三)提升统计分析质量,提高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

为切实加强企业应用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结果控制和反馈的能力,同时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效力,企业计划部门应大力加强信息的统计及分析工作,能够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为加强说明性及说明力度,可进行概率统计分析、(非)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同时,也可根据相关分析需求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以便更能强化经营计划的导向性和管理结果的真实性。

(四)强化体系的决策建议机制,重点打造管理预警机制

为保证企业战略规划有方向、有重点、有步骤的实现,同时为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首先应当在加强计划管理效力、日常业务工作交流、强化业务信息数理化处理等手段的基础上,强化经营计划体系的决策建议机制,这不仅要求企业计划管理部门运用相对严密的测算方法和科学的统计分析“由下向上”提高分析报告质量,为管理层提供更为可行的决策建议,同时也要求“由上而下”的加强执行计划管理体系的管理效力;另外,计划管理部门可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积极发挥其中的相关职责,在了解外部市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内部的经营管理现状,对相关业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统筹分析,如若出现“紧急”或“危机”问题,将适时根据情况启动管理预警机制,并通过报告的形式向管理层重点介绍问题,同时出具相关的决策建议供管理层参考。

(五)结合“大计划”概念,充分发挥集团经营计划管理的作用

如果企业正在进行集团化发展,为配合企业全面展开集团化管理的需求,为进一步加强母子公司经营与资源的管理,并为力争达到集团母子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和战略发展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可依据集团化发展的需求,结合多区域、多业务的特点,将有重点、有层次的逐步搭建并优化子企业相关计划统计的报送工作,同时将逐步形成更加有利于全面了解问题、统筹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沟通管理机制,从而为形成集团范围内的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构筑核心环节,这将最终有利于集团公司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的指导子公司的关键工作。

四、整合并完善经营计划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的相关性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目标考核工作

在持续建立并基本完善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后,企业可依照“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目标——经营计划——业务工作完成后评估——业绩考核”的主线,强化和优化每年目标设置的依据和程序,进一步提升考核工作科学性;同时,针对业界普遍存在的考核目标难量化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计划执行的反馈结果,来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可以为目标责任人提供更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成果的预期,并进一步提升目标责任人的工作认同感和积极性,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

(二)集中建立企业统一的对外报送机制

为便于企业统一口径集中对外报送计划统计资料,并为更好的完成上级单位和机构的期间考核工作和年度业绩考核工作,企业可借助体系基本完备后,计划部门作为企业“数据库”的优势,在对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规范、有效的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三)进行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铸造核心竞争力

在经营计划管理体系运作相对成熟的时期,可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契机,开发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系统,这样将会在进一步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做到及时统计分析上期工作、并及时计划指导下期工作;另外,我们在也可在持续完善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和其他相关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的和已经成熟的业务管理模式在系统上进行统筹,以便我们在固化和沉淀个性化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经验的同时,逐步铸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蒂法尼,史蒂文彼得森.如何制定企业经营计划[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6.

[2]代宏坤.经营计划与预算[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

[3]王忠宗.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6.

[4]王璞.母子公司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3,8.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文化;构建;制度

企业的会计文化,是企业会计管理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涵盖了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物质形式、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一种文化体系。企业的会计文化,可将其分为制度、精神、行为、物质文化四个层面,而企业构建会计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企业会计管理内部的动力机制,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能、职责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计划目标等,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为企业会计管理服务。在新时期下,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是建立在传统会计优点的基础上,通过会计工作的改进而满足企业与时俱进的要求,而随着企业会计队伍建设的加强,还需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标准、要求,倡导先进文化,最终实现和谐会计的要求。

一.顺应市场环境,构建企业的会计文化

企业的会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在依法理财的前提下为企业的经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应建立在保证会计各项工作、活动的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未来规划及发展。企业在构建会计文化时,首先需要明确会计文化建设的主体思想与定位,以深化会计的改革、依法理财、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为任务的主要核心,不断丰富内涵、切实加以推进,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从业人员的职能作用。作为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通过对会计文化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将企业作为核心基础

不同行业、各个企业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构成、管理模式、运作流程、经济环境均有所区别,此种文化的差异是各个企业特点的重要标志。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经济环境并无高低、好坏之分,适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才是最佳配置。因此,企业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未来的规划、发展的方向等具体信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划的行为与措施,针对企业已有的会计文化进行优化配置、提炼更新、总结改进,使会计部门的从业人员更加了解、明确其职责与职能,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

优秀的会计文化,不仅能够充分展示一个企业会计队伍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会计理念,同时对外可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对内能够加强、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挖掘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以人员的管理、发展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历史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全面调动、激发会计职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此,企业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合理配置文化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强调的是对企业职员的认同、激励,而制度管理主要是强调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工作严谨、秩序井然。相较而言,文化管理是一种更高的管理形态,也可将其视为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即在企业制度管理无法触及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而有关制度的编制应考虑到会计文化的要求,透过管理体现文化。会计文化能够帮助企业会计部门的从业人员形成一种稳定的企业归属感,提高会计人员对其从事的工作、任务的使命感,从而培养、指导会计人员成长,使之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与健康的工作观。

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推进

企业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与交流,通过针对会计人员长期的教育培训,才能进一步稳固、拓展会计文化的深度与作用,从而为企业会计部门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效的智慧基础与精神动力。企业应立足于传统会计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实践效果、未来经营发展的方向与计划,制定符合企业特点与运营情况、切合实际、操作简便、合理、科学的阶段性、长期性建设目标,将其与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计划相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革、更新、完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应根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规划与编制,深入进行分析、调查,与实际相结合,寻找、识别出精确的工作重点与切入点,构建、明确企业构建会计文化的实际项目,通过全面的宣传、系统的教育培训,以及对建设效果与成果的分析总结、评估,保证会计文化建设的稳步实施。此外,企业还需构建完善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体制与长效机制,制定具备合理性、可行性的具体保障措施,以此确保会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五.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约束功能

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制度也是会计文化约束功能的重要保障。制度是企业的各个部门、系统运作的主要规则,是在法律框架内有效、有序运行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均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企业在构建会计文化的同时,应同步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目前,由我国政府、地方政府、企业自身所制定的制度较多,而此些制度的内容、范围、标准、格式并未统一,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各行其是。此种现象不仅有碍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企业会计文化的品牌制度建设。因此,企业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应在国家法制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并严格执行,而针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并作详细的责任划分,以此保证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此外,企业还可建立监控、督查、考评、反馈机制,以此维护会计制度的权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企业在构建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各项工作与措施来进一步深化企业会计文化的程度,同时还需不断的改革、创新,以保证企业会计文化能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其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计划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有效开展该工作,才能确保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人员应针对企业计划统计工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标准化管理实践策略,以推动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企业;计划统计工作;标准化管理实践

在企业发展中,有效开展管理活动尤为重要。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工作效率直接对企业整体管理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计划管理能够为企业更好开展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统计工作是对计划管理工作的检验,对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大,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加强管理。对此,企业有必要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有效开展计划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积极开展计划统计工作。所谓的计划管理,能够使企业相关人员明确工作目标,为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发挥着统筹兼顾全局的重要作用。所谓统计管理,使企业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管理、监督等活动而采取的重要手段,能够反映生产经营指标,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决策。由此可见,计划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企业有效开展计划统计工作,具有必要性。首先,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编制合理的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等,是企业相关人员对企业阶段性发展状况的有效检验,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进而对相关计划或目标作出合理调整,使之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企业需要有效开展计划统计工作。其次,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例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经济成本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计划统计管理,则难以使建筑施工企业达到目标,降低经济效益,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对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

二、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多数企业能够意识到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纷纷开展,但是其管理工作相对不够标准,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进程。首先,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其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往往更加重视其它工作,忽视计划统计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管理效率。其次,部分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时,往往只凭借相关经验对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降低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效率。再次,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最后,企业未能针对计划统计管理工作而进行有效监督。然而,仍然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重视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企业领导者认为计划统计管理工作仅仅是填表、数据汇总,是对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统计,不具备实际意义,因而未能重视该项工作。

三、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践

1.加强人员管理

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时,应加强人员管理,为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践奠定良好条件。首先,企业针对自身发展实际而合理设置计划统计工作的部门,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确保计划统计工作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充分发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其次,指派专人全权负责计划统计工作,确保计划统计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开展,并未该项工作设定稳定的工作队伍,有助于提升计划统计工作效率。再次,针对计划统计工作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不仅对工作人员加以规范,能够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企业应针对计划统计工作人员而开展培训活动,以培养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开展管理工作。

2.加强资料或台账的统计管理

在企业实现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践中,有必要加强资料和台账的统计管理。首先,计划统计工作中的资料类型相对较多,包括综合性资料、专业性资料等,如企业各项报表,不仅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阶段性发展实际状况,而且能够为决策者更好开展下一时期的决策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所以,要求工作人员加强资料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制度,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相关台账信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然而,在台账编制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以报表内容相适应,满足经营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在企业发展中,能够产生大量的资料信息,通过台账统计形式,可以使企业计划统计工作更具有效性。

3.注重协调计划和统计工作

计划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系列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阶段性发展战略目标的预测,统计工作是企业对阶段性发展详情的如实反映,也是对计划管理工作效率的检验。所以,企业人员有必要协调计划和统计工作。首先,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计划工作的控制作用,以推动计划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测,因而具有可调整性,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对计划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变更,使之能够更好推动企业的发展。其次,定期召开计划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系列计划变更情况加以公示,使领导干部人员能够针对具体计划变更问题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

4.建立和完善统计制度

统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制度,以达到强化企业管理的目的。在完善统计制度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坚持公司管理人员的领导,进而更好开展统计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另外,企业领导人员需要为统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创设良好的环境,确保该制度的实施,以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性。如若相关人员未能严格落实统计管理制度,对相关数据信息内容擅自篡改、虚报等,则企业需要对其采取严肃处理。基于此,不仅能够对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加以规范,而且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企业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5.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国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有力的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纵观我国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现状,多数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开展工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未能对企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企业有必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对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规范。基于信息网络建设的计划统计工作,可以及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自动更新与统计,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开展决策活动奠定良好条件,同时能够进一步规范该项工作。

四、结论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发展进程,并促进社会进步。然而,企业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隐患问题,对企业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计划工作,能够使企业有条不紊的发展,合理进行统计管理,既是对计划工作效率的验证,又能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由于计划统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企业有必要开展标准化管理实践,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周文莹 单位: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李劲.浅谈质量管理体系下企业培训工作的标准化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3,21:89.

[2]张小华.浅议煤炭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0:7-8.

[3]黄万琪.管理体系标准化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7:78-79.

[4]赵岗.石油装备制造型企业项目化管理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