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范文第1篇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高校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学生的进行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排解疑惑,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当中创造有利条件。

(二)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还应该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座谈会、课外实践活动、撰写调研报告、观看影片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排解困惑,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妥善解决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处理,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素质,在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修、培训等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以更好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往往会面临很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他们只有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理论修养,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二)重视管理培训,提高自身修养

为提高工作水平,对高校辅导员进修管理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对现有的辅导员队伍,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培训机制,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整个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现场授课、专家讲座、进修、观看视频、撰写调研报告等等,都可以作为培训方式,以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内容、形式等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妥善处理和应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实践锻炼

高校辅导员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拥有一颗奉献的心,他们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服务学生,服务高校的意识。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服务学生和学校的过程中,应该有一颗热诚的心,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在制定工作方针,采取工作策略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得人心,具有奉献精神,并落实各项措施,以达到应有的工作效果。同时,应该掌握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了解,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做好分析工作,为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提供依据。其次,在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应该区别对待。学生在年龄、知识文化、心理特征、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策略,合理运用相应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困难,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四)反思自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重视吸纳别人的意见,以改进自身的工作,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反思,高校辅导员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与预期效果存在的差距,还能够知道在日常工作中自身的工作方法、自身素养等方面应该采取的改进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素养,还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会不断出现,因此创新工作方式是必要的。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加强学习来完善自己,在开展日常工作时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推动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以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根据以前的工作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与应对。此外,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科研,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完善工作对策,更好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范文第2篇

一、设立辅导员队伍的目的不同

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对心理、学习和职业等方面的辅导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运而生。而我国辅导员队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设立的,最初被称为“政治辅导员”。

美国的辅导员制度约有100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的教学、课程、硬件、管理等高等教育环节越来越完善,一些的学生辅导工作却跟不上,这些的工作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等,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出现了。可见,美国的辅导员是随着高校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辅导顾问工作诉求的时候才产生的。美国的辅导员制度主要承载着社会性要求,他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类似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般认为,我国的辅导员制度发端于1953年的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翔提出了设立“政治辅导员”的设想,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并管理学生事务。可见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是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设计出来的,辅导员制度除了社会性、服务性要求,主要是一种政治性要求。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也是必需和必要的。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可以看出,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还将进一步强化。

二、对辅导员的准入要求不同

由于中美两国辅导员队伍设立的目的不同,为了实现各自的制度目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自然也不相同。

美国辅导员需要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具体而专业的问题,如心理、学业、就业等问题,从事辅导员工作就必须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美国高校专门设立了学生行政等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来培养辅导员,此外还有辅导员协会举行辅导员从业资格考试及业务培训。目前,美国高校辅导员大都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学生事务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部分岗位的辅导员还具有心理学、营养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辅导员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学生具体而专业的问题,因此对从业人员有具体专业要求是理性的。

我国在设立辅导员制度时,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要特别过硬,对所学具体专业则不作具体要求,这就不难理解我国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必须是中共党员这一标准。既然不需要辅导员具有特定的专业背景,只要品学兼优、又红又专就行,那么选择品学兼优的高年级本科生做辅导员是最经济、最理性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高校没有设立辅导员相关的本科专业,是容易理解的。虽然我国的大学在政治学学科领域中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这个专业和学生事务管理相关性不强。目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来源复杂,原来以本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干部、干部为主要来源,近年来主要选自高校的硕士毕业生,专业来源多样。

最近有人对中美两国各14所高校的辅导员招聘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要求应聘者为中共党员,注重单一的学历证书和学生管理经验,有地域、性别和年龄等要求;美国高校辅导员招聘更注重能力,强调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经验,显示出更大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可见,两国最初的辅导员制度设置对现今从业人员的准入要求有很大的影响。

三、辅导员内部的分工不同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使其内部分工很细,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各司其职。我国高校的辅导员由于没有专业背景,内部分工也没有实际意义,所有辅导员的工作大同小异。中美两国辅导员的组织结构也不同:美国辅导员只接受分管副校长的领导,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作;我国辅导员接受学校和院系两级领导,面向班级、年级的学生开展工作。

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而设立的。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很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才能解决。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高校已经将学生服务工作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分离开来,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类似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奖学金评定、宿舍管理、困难学生资助等,辅导员不承担这些工作。学生服务相当于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这些工作由辅导员承担。每个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明晰,从业人员有明确的专业背景,专人专责,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以及部分兼职人员。

从业人员有各自的专业背景,是美国高校辅导员进行内部分工的前提。这种分工的细化,有助于从专业角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辅导员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就业等问题。比如,美国的心理辅导员有时要对学生实施“催眠术”,若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办到的。

如上所述,由于我国的辅导员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也就无法像美国那样在辅导员之间进行细化分工。辅导员只能大事小事全都管,所有的辅导员职责基本没有差异。辅导员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这必然会导致角色冲突。

当然,美国高校辅导员分工很细也有不利的一面。美国高校完全实行学分制,没有班级设置,辅导员面向全校开展工作。学生需要帮助时,先和辅导员预约,然后见面谈具体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只对提出预约申请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主动积极寻求帮助的学生也就无法受益。

虽然我国辅导员内部几乎没有分工,但也因此带来了有利的一面。我国辅导员面向班级、年级开展工作,这有利于主动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这种结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分工也开始细化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安排不同的辅导员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

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同

中美两国辅导员制度设立的目的不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辅导员内部的分工也不同,这些不同造成了中美两国辅导员从业年限的不同。

美国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必须获得咨询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中层管理职务还须具备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高校也认为,学生辅导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长期性工作之一,根据设定的岗位,辅导员可被聘为教授、副教授等职位。辅导员个人则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和自己的终身职业对待,具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因而辅导员队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辅导员工作虽然承载了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却未能像专业教师一样成为一种能够长期从事的职业。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方向确定为两个方面:党政管理干部和业务教师。也就是说,辅导员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放弃所学专业,专心于学校党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设计明确将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很难培养辅导员较强的职业归属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五、美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从上文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改进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两点启示。

一是辅导员除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在学生的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辅导员发展的动力来自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增多。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是美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最大特点。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设立辅导员制度时主要是为了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但是大学生的其他需求,如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方面也应得到满足。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严重影响校园稳定,这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因此,围绕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推动和引领辅导员工作,应当成为我国辅导员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是应该对辅导员的专业有具体要求,使辅导员成为一种终身职业。美国不仅有专门培养辅导员的硕士、博士专业,也有辅导员从业资格考试,这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而我国辅导员选聘重政治素养,轻专业素养。辅导员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一方面限制了辅导员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很多人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跳板,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可见,高校应设立相关专业专门培养辅导员,细化辅导员队伍的内部分工,使辅导员成为一种终身职业,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专业化;辅导员 ; 培训;研究;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以专业化的视野开展高校辅导员培训研究是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一)现实要求。

所谓“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应当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培养,掌握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培训不仅要使辅导员了解一些学生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而且要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二)个体发展的要求。

一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由于受到自身学科领域的局限,辅导员大多无法系统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岗位的基础性要求;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学生学生构成的层次性、复杂性日益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凸现,学生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专门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中。因此,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成长、满足辅导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必然。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缺乏针对性、目标相对较低。

目前辅导员培训多停留在以辅导员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的工作方法总结以及政策、规定的诠释上,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为主,缺乏对培训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培训内容较狭窄,在对辅导员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个性化发展以及辅导员工作所需掌握的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着力较少,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理论培训、工作讨论等,缺乏交流的氛围和一对一的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培训经费,难以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培训活动,无法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信息,致使培训缺乏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缺乏专业化培训的机构和师资队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基本上都由学生工作部(处)组织,没有设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专门机构。而学生工作部(处)由于忙于大量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培训技巧尚待提高。这些都给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培训体制仍不够完善。许多高校虽然加大了培训的力度,但是对于辅导员的培训仍然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在制度保障、经费支持、考核制度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客观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三、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开展。

(一)统筹安排,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作队伍。建立系统、高效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注意吸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结合学生工作进行专题教学和课程项目开发研究,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师资队伍,为有效开展和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辅导员培训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系统安排培训内容,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

1.以基础性为原则的岗前基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和从业技能培训,使新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性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基本从业技能。

2.以提升性为原则的职业能力培训。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要求辅导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辅导员科研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也必不可少。

3.以拓展性为原则的专业知识拓展培训。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应设置系统的专门培训,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补充,包括有德育、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专业人员队伍,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

4.以发展性为原则的个性化发展培训。针对辅导员职位需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性,以满足辅导员不同的需求为目的设置培训内容,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内化需求,构建培训新平台。高校应积极构建平台,为辅导员发展提供空间,把培训内化为辅导员自身的需求。

1.构建课堂教学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主渠道中的作用。辅导员应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对辅导员提出的理论水平要求转化为辅导员对培训的自觉追求。

2.构建理论研究平台,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专业研究方向,朝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学校在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在课题申报、研究经费上对辅导员有所支持;在辅导员考核上对于科研项目也应有所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要求,使得辅导员自觉追求提高自身能力的培训。

3.构建实践平台。根据目前培训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可操作性的培训的现状,积极构建辅导员实践平台,以团体辅导、拓展训练、挂职锻炼、学术活动、外出调研、沙龙等形式开展辅导员培训交流,多层次多方位的拓宽辅导员视野,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

4.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开设微博、论坛、QQ群、飞信等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开展辅导员间的网上学习与交流。

(四)完善体系,构建专业化培训长效机制。辅导员的培训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切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高校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构建起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长效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范文第4篇

岳文静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度更是不断更新,造成现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的局面,这也造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困境。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问

题,因此本文为大家介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对策

我国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

的追求,人们对文化的重要度正在逐步提高。伴随着人们对文化

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学习的殿堂,但是现如今也由此衍生

了一些问题,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高校的辅导员人

数的激增,也使得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变得没有保证,使得高

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着困境,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

改进是我们现如今关注的重点。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1.1 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差

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高校辅导员的

要求不严格,导致其方向就出现问题变得非专业化,其的水平也

并不专业。各大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的要求也导致这种现象的出

现,使得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有着高学历的毕业生,即使

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经验上缺乏是不争

的事实。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不仅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通过实

取得经验。虽然可能他们在不断的摸索中,了解了学生的主要问

题,找到了工作的套路,但是他们这个摸索的时间往往都需要几

年。虽然这时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不能否认与专业化的

辅导员之间的差距。辅导员这个职业的限制、要求并不多,这就

使得我们在定位上的认知就发生错误,让这个职业朝着非专业化

的方向进行,让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差出现。

1.2 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不充足

辅导员这个职业是与学生息息相关,并且其有管理的内容也

包罗万象,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必须充足。有很多高

学历的人担任辅导员这个职业,但是有时我们不仅要求其有着高

学历,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要求的辅导员相近。但是有些辅导员

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储备不充足,使得其在与

学生的接触时无法进行指引作用。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

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我国的辅导员无法胜

任这项工作,完全不能符合当代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期望,对大

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害,更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受到大家

的质疑。

1.3 高校辅导员的体制不完善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也陆续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诠释,

但是往往到了实际的实践时,就会有很多问题涌现出来。在当今

时代的背景下,对辅导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辅导员的目的已经

变成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成

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高校辅导员的体制不完善在导致辅导

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的同时,导致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也影响

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中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不明确是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困境的对策

2.1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性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性,是解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

困境的主要对策。高校中辅导员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我们在对辅导员进行选聘时需要严格的选择。一方面这是保证队

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讲,高标准严要

求也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被认同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经验是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是否具有与从事辅导员工作

相近、相类似的既往经验作为准入资格之一,既为以后顺利开展

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又可以扩大选才的范围。我们可以根据针对

辅导员工作需要的品质进行选择,能够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

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具备从事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

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才能够能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这样

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保证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

2.2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建设,是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的

有效方法。教育教学在不断推陈出新,对于高校辅导员有着更高

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进行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在建立培

训制度后,我们可以使得辅导员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的情况下,

让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养用结合,

使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

指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家和权威。为了能更好的实

施培训,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在进行具体实践时我们有些注

意事项。培训前,需针对培训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认

真听取一线辅导员的需求, 合理的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法。 培训时,

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培训,以保证高校辅

导员能学以致用。培训后,应加强培训监督,对培训结果进行认

定与考评,按照培训效果的好坏对培训人员进行必要的奖惩,以

保障培训工作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2.3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评价机制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辅导员专业化重要的内涵之一,也是

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的难点所在。评价制度的好坏关系到辅

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发展,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

性的发挥。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

化,必须依据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特点和性质,设计建立一套辅

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规范管

理与科学考核。 总之, 完善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估制度的同时,

必须要明确,考评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考评的各

个环节,巩固成果,不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取得成效。

结语

高校辅导员对很多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重要性可想而知,由

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更是关系到我国未

来的发展。在 21 世纪这个大背景下,教育已然成为了时代的主

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更应该成为国家未来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梅香等.浅议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建设教

育,2007,(10).

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的内涵与意义,深入探讨构建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的方法措施,继而重点解析培训在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中的意义,以及辅导员准入机制建设对实现辅导员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为当前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工作准入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高职院校

0引言

辅导员工作是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辅导员的工作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行政岗位一样,有明确的职业要求。我们一直在大力提倡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这也是人才培养的需求。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其职业生涯建设应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努力做到“术业有专攻”。这也是辅导员扮演好学生“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的必然要求,是建立职业认同、稳定骨干队伍、积累经验和传承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辅导员队伍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目标,必须要规范职业准入机制,帮助辅导员在业内成就事业。

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职业准入机制指的是求职者必须经过各种形式的考核,然后被确定为已经达到了该行业的从业资格,并获得了进入该行业工作的机会。职业准入机制的核心就是先培训后上岗。目前在我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人们择业的必备条件。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就是要把职业准入机制引进到辅导员行业中,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利于队伍规范化建设,同时还增强了辅导员职业机制的开放性,也便于今后的统一管理。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职业规划和一些其他事务,这些都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通过准入机制可以有竞争有选拔,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了保障,另外选拔制度面向了社会,拓宽了选拔范围,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的行业当中。统一了行业标准后,对于今后的集中管理和规划有长远的意义。相较十多年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正在逐步发展中。现在我们国家很多行业都建立了职业准入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利于选拔和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极大的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辅导员行业也在为此做着努力。通过实行职业准入机制,推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为辅导员创造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二是可以实现并促进辅导员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三是可以实现辅导员稳定就业的目的。

从前在许多人眼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不高,层次不高,涉及琐碎事务,谁都可以干。导致了辅导员自身难以达到业内发展高度,自我认可度也难以提高。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时刻在奉献,如果不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必然会出现心理失衡。那么准入机制的引入就起到了很重要的意义,维系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提升了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实行辅导员职业职业准入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入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可以有效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实行职业准入机制,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首先可以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就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其次是可以实现辅导员的良性发展,为促进业内发展提供保障;最后是可以帮助促进辅导员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职业素养,达到稳定就业的目的。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辅导员工作是一种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应为专职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通道,使他们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有动力,发展有前景;二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该经过专业的动力,发展有前景,三是规范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能力和素质,四是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以保证在后续的发展空间中有良好的前景。在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是专职辅导员,鲜有或没有兼职辅导员。从整体来看,这些人没有经过国家统一的准入考试,并且所学专业不尽相同,所以无法在源头上保证从事学生工作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完善辅导员的准入机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学校统一思想,建立严格的选聘制度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采取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经组织考察,以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行端正、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关怀热爱学生、擅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决条件,选聘了一些素质高、能力强且具备一定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优秀人才来进入辅导员队伍。这些人的加入为辅导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展的一些工作也比较有公信力。

2.2按照学校实际情况,明确岗位标准

辅导员除去应为中共党员以及学历上的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一些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还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当中去,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近几年来,新聘辅导员有较为严格的准入标准,并且进行了系统的岗前培训,同事新聘辅导员都具备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2.3完善新辅导员的上岗制度为了更好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行职业准入制度,目前入行的辅导员都会被要求去参加省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培训学习,这些设有辅导员培训基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学科特色鲜明,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帮助新辅导员掌握工作技能,了解岗位要求,更好地适应岗位。省辅导员培训基地每年也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吸引较为优秀的新辅导员参加,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3培训在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中的意义

在辅导员的入职过程中,培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培训能够对辅导员进行再教育,满足辅导员的工作需求;其次培训能够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素养,以此不断满足社会教育发展的变化;最后教育部也对辅导员的培训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都有关于辅导员培训的相关要求。想要做好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就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培训指标和管理要求提前规划,编制一套科学的辅导员培养计划,按照规划和相关指标逐步形成一套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骨干培训以及工作技能提升等多维度、多次元的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力求扩充辅导员的知识面,提升辅导员的能力,为后续做铺垫打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有其特点和规律,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凭过往经验、凭自身感觉进行,否则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需要。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复杂性,更加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更新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培训体系。比如加大政治理论培训,使得辅导员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素养,加强国情和形式政策教育,使得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进一步得到加强,真正实现辅导员高水准的思想素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将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基础性工作中去,并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辅导员分批次直至全部完成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高职院校要把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到全校教师培训的整体计划中去,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力争培训覆盖辅导员工作的各个领域。同时,学校也要把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到年底考核中去,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估,以此作为辅导员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也为培训效果做出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训中也要特别关注整体性和实用性原则,目前省内的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都是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关注辅导员整体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培训中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技能。

4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对辅导员业内发展产生的影响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业内发展是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系统工程。首要就是要通过职业准入机制的建立,根据职业标准来选聘合适的辅导员。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规范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合理的职业发展阶梯、科学有效的工作规范和严谨的学术支撑,让辅导员变成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以此来推进辅导员在业内成就事业,实现自我发展,获得合理评价,使得辅导员工作能够职业化终身化。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成熟对辅导员业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确立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责和工作规范,引导辅导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遵守行业要求,提高职业素养,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②能够帮助辅导员增加职业认同感并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将来辅导员在业内发展进行合理的指导,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稳定的发展。③提升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建立完善的辅导员业内发展机制是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如果从开始的准入就出现问题,那么后续也很难对辅导员的发展进行系统合理的设计,达到辅导员职业高峰也是问题重重。只有通过规范的选聘,统筹规划发展序列,畅通业内发展机制,明确相关的聘任制,为辅导员搭建发展平台,才能帮助他们达到事业高峰,并确保骨干队伍相对稳定,使辅导员队伍得以良好的运行。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不仅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任务,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虽然有经验可借鉴,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状况是不可预见的,不需结合实际情况逐一解决,比如所需的从业标准、资格认证、专业培训等,不仅要保证相关政策顺利落地,更需要高校的大胆探索。我们可以将“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视为一个目标,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拓展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过程。如果将它视为目标,就必须着眼局未来,根据建设目标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如果将其视为一个过程,就必须立足当下,结合现实条件采取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这个过程稳步向前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政府的支持和各级教育部门、高校的配合,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桂明.普通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