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企业创新 企业制度

0 引言

企业管理技术受信息技术的带动及冲击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环境也日新月异。理论、事物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一定要转变管理创新的思路及理念,具体转变措施如下:

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属一关键点,企业若要追求管理创新,首先应创新管理观念。管理者应该多学习目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多观察新事物,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思想融入全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中。因此,应在思想上树立以下观念。

1.1 树立“信息第一位”思想。全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唯有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正确的把握。

1.2 树立“能力为本”思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一定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为本。

1.3 树立“企业伦理”思想。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首要目的,忽视了企业伦理。企业利润的增长多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为前提,造成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就与企业管理的原则及根本相背离,若要创新企业的管理,一定要树立伦理思想,重视道德建设和信誉形象,以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2 方式创新

2.1 促进企业从传统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此,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力度,优化企业资源,以更好的获取经济利益。

2.2 注重企业弹性柔性和谐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不只是简单的采取强制的办法“管”,而是必须用创新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而且企业属一有组织的大家庭,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一定要秉承和谐的思想,各成员团结协作,以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2.3 注重转变企业组织运营的方式。目前,企业内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方式、业务交流等应该摒弃地域环境的限制,注重团队及外部力量的协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赢取企业竞争的主动权,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应该充分把握及利用,有效的整合这两方面的资源,使其互相补充,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外,若要创新企业管理,还需打破组织上的局限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和外界保持沟通及交流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时代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就是打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

2.4 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思想。进行企业管理运营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属企业营销。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就是营销。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中,过长的分销渠道导致信息反馈的速度太慢,企业网络化营销模式一定要建立起来,以打破这种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提升企业的营销及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转变企业的营销模式。过去一般均采用的一对一营销模式,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网络化营销的渠道,企业产品消化也加快了,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节省了企业营销的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在网络平台上,企业还能与消费者近距离的交流,生产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还可进行个性化营销。利用网络平台,企业能够更广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收集信息资源及客户资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创新。

3 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管理

企业的规范准则就是企业制度,它包括企业的领导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模式制度及经济管理制度等。若要使企业保持活力,企业制度建设力度一定要加强,努力创新企业制度和完成制度的改革。企业制度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要面临的考验很多,信息的变化属于瞬时性的,企业制度唯有与信息发展相适应,改革、创新才能与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相适应,如果企业要创新制度管理,必须对好企业定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企业一定要调整传统的分工,从而和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适应,通过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更为规范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因为知识体系会随信息的变更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地调整,企业需及时组织学习及培训,完善企业制度,唯有创新了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及支持。同时,分配制度合理可行也是创新企业其他制度的保证及基础,所以对于制度的创新,企业需强化改进分配制度。

总而言之,创新我国企业管理的必须要转变思路,创造条件,以和信息社会的变化相适应,从而真正转变企业管理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使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真正服务于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的道路很长,它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要求企业的必须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结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平台及网络平台,真正做到创新企业的制度,最后走出一条崭新的企业创新之路,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之路就是企业的成功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动力,有了创新企业就会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创新才能让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拥有未来和发展。一个企业把握了创新之路的方向盘,就等于拥有开创未来的指南针,创新就等于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找到自己的航标,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航线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未来之路,企业的明天才能会在创新方略的指引下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28-29页.

[2]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7-69页.

[3]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广东科技,2007,(11). 85-86页.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制造业; 信息化;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100-03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已不再单纯的是一项管理软件,而是一套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已被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地位,为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扬帆掌舵。因此,信息化道路的有效选择对企业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却存在许多误区:很多企业仅仅把信息化当做一种处理工具,一种技术手段,与企业的管理基础完全相脱节。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往往从财务环节而不是从经营环节开始,这种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信息化建设当做一项工程,追求的是技术实现成果,也就是如何获得一个漂亮的软件或系统,从而忽略信息化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制造业由于涉及到供、产、销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多且复杂;同时原材料、设备、物料需求多而杂,管理困难等,使得信息化在其管理中不仅表现为操作方便的一种软件,更需要借助其用于复杂的业务管理。针对目前企业实施信息化存在的一系列乱象,文章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的三阶段模型:即基础核算阶段、业务集成与控制阶段以及集团管控和综合应用阶段。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充分发挥集团管控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从总体上部署整个集团信息化的建设,建立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各部门到集团,统一、高度业务集成的集团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实施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外主要有两种主流的观点:一是“信息化生产率悖论”由Solow(1987)最早明确提出,即一定时期内信息化投资与企业绩效并不成正比关系。Loveman(1994)收集了1978—1984年60 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信息化投资能够提高生产率;Strassmann P A(1990)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发现信息技术和投资回报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指出IT投资和生产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另一个是“信息化增值论”:Brynjolfsson Erik(2001)通过美国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得出IT投资对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Namchul Shin(1997)研究表明信息化可以显著地降低企业的协作成本,提高企业产出。国内学者主流观点是信息技术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杨定泉(2011)通过对2003—2008年284家实施信息化的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信息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赵泉午(2008)通过研究发现少数公司实施ERP存在短期绩效下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ERP的实施成功率较低,而不是ERP本身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吴邦国(2003)认为企业信息化能够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财务账目不实、采购销售等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而关于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选择的研究,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是Richard.L.Nolan的六阶段诺兰模型,该模型根据企业各个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信息质量的要求程度以及对信息化的需求程度不同把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以及成熟阶段①。Kumar(2000)认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演变进化过程,即从标准库存控制包,材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规划,进一步扩大到包括其他企业的流程,如销售和订单管理、市场营销、采购、仓库管理、财务和管理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Gattiker (2007)研究认为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是非常适合提供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也就是说制造和营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大,ERP所带来的利益越大,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企业从ERP投资中获取利润程度大小的一个影响因素。Boban(2007)认为细心的业务流程分析和建模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个先决条件,目前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已从业务支持转换为业务基础,因此必须有效地支持企业的业务流程以满足复杂的业务领域的要求。王凡林(2010)强调会计信息化从“辅人”、“拟人”向“共生”与集成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现有的关于信息化实施路径选择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很多学者仅把注意力放在信息化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上,而很少关注具体的信息化实施路径如何影响企业的绩效。因此,本文立足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路径,提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三阶段理论,从而为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化路径选择时提供借鉴。

三、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的三阶段理论

(一)基础核算阶段

传统制造业涉及到销各个环节,每个环节涉及大量的物料以及人工,各个环节的核算都非常复杂且易出错,就拿存货来说,从最初的原材料购入,到产成品的生产以及出库,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记录及相关的核算,此时如果采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特别容易出错。会计电算化就在这种强烈的需求环境中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就是把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以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从而实现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会计电算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仿真性,即对手工会计系统记账、算账、报账全过程的模仿;第二,集中性,原来需要许多人共同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通过几台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集中完成;第三,傻瓜性,也就是说,计算机处理会计更简单、更不费时,只需点击就能达到在手工记账系统下同等的效果②。因此这个阶段企业主要注重对基本业务的处理,如工资系统、应收账款系统等。由于该阶段大量劳动力解放,使得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大大降低了财务数据的计量错误,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但该阶段人们处理数据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来说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实现企业的基本业务核算工作。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业务集成与控制阶段

制造业由于涉及的业务流程很多,且每个业务流程都涉及到大量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因此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前提与基础。Boban(2007)认为细心的业务流程分析和建模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在该阶段制造业企业首先应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一个详细的规划,针对企业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从MRP—MRPⅡ—ERP—ERPⅡ的应用变化。ERP作为流程管理中的典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90年代,Gartner公司发表了以《ERP:下一代MRP II的远景设想(ERP: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 II)》为题,由L. Wylie署名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了ERP的核心概念,即两个“资源集成”:一是内部集成(internalintegration),实现产品研发、核心业务和数据采集的集成;二是外部集成(external integration),实现企业与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集成。ERP代表着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它把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与业务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了企业的供、产、销一体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最终实现整个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Gattiker(2007)研究认为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是非常适合提供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也就是说制造和营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大,ERP所带来的利益越大。

另外该阶段还强调对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数据的正确处理以及系统的规范操作上面。Morris(2011)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实施ERP的公司来说,实施ERP的公司不太可能报告内部控制的弱点,也就是说,ERP能够有效地改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制度③。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是整个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石,只有把握每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处理过程,完善流程控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整个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三)集团管控与综合应用阶段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发展成为拥有许多下属公司的集团企业时,各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已不能满足整个集团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就会出现以下问题,如集团资金信息难以查询,缺乏有效手段集中资金和控制风险;母子公司之间预算管理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反馈、监控与管理手段以及集团财务报表系统单机单用户,无法共享数据,管理信息集成瓶颈有待突破等。因此,该阶段就需要一种能够覆盖整个集团的信息化系统以及综合应用平台,从而实现集团对下属公司业务数据的集中管控。此时,集团管控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新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但是这一阶段并不仅仅实现集团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控,还需要兼顾其他像人力资源系统、组织结构系统等的集中化建设,实现集团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同时这一阶段还需要建立集团统一管理报告体系及基于实时数据源的综合分析体系。这不仅仅包括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还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体系、内部审计报告体系以及质量安全报告体系等。这些管理报告体系都应该在统一的集团信息系统中完成,这一方面能保证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以及合法性;另一方面使集团决策者能随时调用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决策速度。最后通过集团各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合作与发展,使得集团财务、采购、仓存、销售等业务在同一系统平台中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各个系统的无缝连接,形成整个集团企业一个完整的数据流,最终实现集团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选择三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它是针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提炼出来的,虽然并不适合每个企业,但是其信息化实施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即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基本处理到业务集成、从部门整合到集团建设的整个过程,并且每个过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路径选择时,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根据企业具体业务以及复杂程度选择相适应的信息化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而全,这样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管理的效果。

四、案例分析与结论

企业走什么样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基本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虽然说企业的绩效并不一定取决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好的信息化选择方式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以中国南车集团的信息化实施路径为例,中国南车集团从成立至今,信息化的发展和实施一直是行业中的典范,根据国资厅〔2011〕481号文件,中国南车2010年度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总分91.42分的成绩,进入了国资委A级行列。中国南车集团自从2003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集团的业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其中资本积累率一度增长了98.11%。尽管中国南车集团在信息化实施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但通过不断摸索与前进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中国南车集团早期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对会计软件的应用上,重点放在对一些基础业务的核算方面。然而随着集团的发展,原有的信息化软件已不能适应集团的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集团急需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一体化管理,此时ERP开始大范围在集团内部推广,并且随着集团对资金与业务的集中管控需要,在集团内形成了统一的集团管控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从而实现了整个集团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因此中国南车集团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同样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基本处理到业务集成、从部门整合到集团建设一体化的思路,且其信息化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基础核算阶段、业务集成与控制阶段以及集团管控和综合应用阶段。

虽然信息化建设的这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由于个别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发展水平不同,有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都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大体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是一样的,即从简单到复杂、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从基本处理到业务集成、从部门整合到集团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同时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三个阶段信息化建设都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绩效,尤其是第二阶段,通过业务集成与控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以及资本积累率。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实现信息化建设从管理到控制、到分析进而逐步升级这样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锴,汪家常.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贡献与趋势[J].财政研究,2010(2).

[2] 刘新华.关于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管理世界,1997(2).

[3] 王世定,徐玉德.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一种融合理论及模型构建[J].会计研究,2004(9).

[4] 杨周南,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6).

[5] 熊焰韧,徐潮进,杨靖,等.企业 IT 治理现状与思考:基于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的调查[J].会计研究,2011(5).

[6] 李捷,杨周南.如何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J].会计研究,2004(4).

[7] 蔡立新,崔也光.挑战与变革:基于信息社会环境的会计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7(2).

[8] Grabski S, Leech S, Schmidt P. A Review of ERP Research: A Future Agenda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pring,2011 2011,25(1):37-78.

[9] O'Leary D.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Assurance for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Unique Risk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rch 2,2002,16(1):115-126.

[10] Gattiker T.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systems and the manufacturing-marketing interface: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July 2007,45(13):2895-2917.

[11] Brynjolfsson Erik,Lorin Hitt.Beyond Comput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Business Practices.Journal,2001.

[12] Strassmann P A. The BusinessValue ofComputers: An Executives' Perspective[M]. New Canaan: Information EconomicsPress, 1990.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22

[中图分类号] F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37- 01

社会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式由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因此,中国企业为适应时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办公系统、软件等信息化工具融入办公过程。信息化企业建设有利于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但在如今信息化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快速建成信息化企业。

1 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完善

若要更好地建设信息化企业,则需要掌握信息化企业的建设方法,以及充分、全满地了解信息化企业。一部分企业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完全明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在不了解信息化企业的情况进行建设,该种情况下建成的“信息化企业”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阻碍企业的发展。在信息化企业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是对于信息化企业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很多企业只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信息化,并不认为信息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企业中强大的网络设备成为装饰品,企业并不重视收集而来的信息,众所周知,凡客品牌是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从而在一夜之间成为闻名的服饰网站,如果凡客不重视信息化企业的建设,也会和众多的网店一样,淹没在茫茫网海里;②信息化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信息是连接企业的一条无形的纽带,主要功能是体现企业的整体情况,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信息部门或者技术部门的工作,常常会导致信息化建设在某些过程中出现问题,使信息化无法全面实行,增加企业的损失;③认为信息化建设是购置信息化设备,很多企业认为购置电脑、安装系统与软件是完成信息化企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设备终究需要技术人员建设,没有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设备也只是摆设而已,因此也浪费了企业资源。

1.2 思路存在误区

信息化企业建设能够将OA、ERP等系统集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数据被不同系统共享,达到信息数据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化企业过程中,所遵照的思路是分布进行、逐步实现。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也就各不相同,比如销售部与财务部的系统,两个部分都需要掌握收入数据,因此会出现重复录入情况,另外有些财务部需要的信息,财务部自身系统中并没有,比如销售单价等,这些只在销售部的系统中,由于系统之间分布进行从而无法共享,此时财务部就会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需要去销售部进行信息采集工作,无形中减慢工作效率。最后,相关的部门为节约系统空间,将可能在其他部门系统中出现的数据自行删除,从而出现数据丢失或者存储混乱的状况。

1.3 方法不正确

一般企业建设信息化企业的方法是首先决策,然后选择部门人员,之后购买并安装设备与系统,基本工作之后就是培训员工并在数据录入等工作中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正直到系统完善为止。由于按照工作方法建设信息化企业,使培训出来的操作人员只会某种软件的操作过程,比如很多非专业的财务人员在使用用友软件时只会培训时教的那一部分,对于其他部分则不会,一旦在自己负责输入的部分出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只能向专业人员进行求救,长此以往会加大企业工作量浪费资源,降低工作效率,阻碍了信息化企业的建设进程。

2 相应对策

2.1 提高认识

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实践信息化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信息化企业,提高信息化工作的效率,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信息化企业,加强对信息化企业建设的重要性,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比如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山东海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重视信息化建设而及时收集到相关信息进行原料储备等工作,从而在经济危机中安全、平稳地过渡;然后要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上下员工的共同责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在信息化企业中的任务与职责,避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出现空白和无法衔接的部分;最后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买设备装系统的过程,其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员工的操作才能真正实现。只有认识足够充分,足够正确才能更好地指导信息化企业的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

2.2 加强人员培训

信息化企业主要是依靠企业员工的操作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关于信息化的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培训,让员工不仅知道如何处理相关业务,以及熟练掌握该业务的处理方法,进而充分了解的信息化知识。比如360公司会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活动,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使其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沉着应对。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在操作中应遵守的相关规范等培训,避免员工胡乱操作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整体操作的规范性,从这两方面培训员工可以推动信息化企业的建设,加快企业的发展。

2.3 改进思路与方法

信息化企业建设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思路与方法,而不是通过购买先进的硬件设施。首先,信息化企业的建设要重视企业的基础管理,做到数据规范、资料齐全、控制合理;其次,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安装的系统与软件;然后根据员工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不断完善系统,建立相应档案管理,在进行员工培训时用作案例分析;最后,保证信息化企业建设方案全面推行。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第4篇

——《信息技术发展及创新应用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按照总部的统一要求,在本次专题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博士结合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阐述了阿里集团如何利用互联网、数据、计算来创新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实践和发展经历。王坚博士用清晰的思路和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阐明了信息工业必将带动和促进传统工业创新发展的潮流和基本做法,讲座非常精彩、启发性极强,是不可多的讲座。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刻的感觉到总部组织的这次学习是顺应时展、推进两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公司转化,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化的先锋号角。深刻理解这些新观念和新潜力,通过广泛的学习、深入的讨论,必将在范围掀起新一轮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实践,必将为尽早成为国际一流的能源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几乎所有网民都知道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知道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并是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这几年的“双十一”光棍节每年都成为了中国全民的购物狂欢节,创造了阿里时刻。然而,阿里巴巴如何成功的秘诀大多数人并不知晓。王坚博士的本次讲座通过大量实际案例,阐述了阿里巴巴集团如何从2008年的“一家相信互联网的公司”、“阿里巴巴为消费者负责设计;阿里巴巴是个数据公司;计算会成为一种公共服务”的战略认知,落实到利用互联网(移动网)、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商业模式、传统信用体系的企业战略实践的过程。王坚博士用三句话说明了现代企业战略思路的出发点和重点:互联网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企业要象利用电厂、公路一样发挥它的作用;数据会成为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每个企业要积极积累和挖掘数据的功用,用数据驱动业务管理;计算会成为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计算能力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挖掘企业的潜力。这些战略和实践对的信息部门了解全球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重要作用。

会议上,傅总说领导干部“看不到未来就不知道把企业往那里带,干部要把握大势发展未来。”,“要借鉴阿里公司的发展历程,争创一流能源公司不仅要考虑目前石油化工的传统能源主营业务,还要结合能源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清洁能源,要从大宗商品公司变成服务公司、技术公司,成为综合服务商,这些都需要观念转变。要研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如何应用,提升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制作,如何把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如何变成价值,如何利用信息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对今后的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们信息部门和胜利油田信息化目前开展的工作,有如下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经济观念的宣传,改变广大职工的传统思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把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来落实已经有多年了,但感觉上信息化一直作为企业工具建设,和传统工业一直两张皮,似乎一直是锦上添花,根本上是大多数人没有建立互联网络思维,互联网络思维不仅是对信息人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员工的要求,只有建立了互联网络思维才能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思考创新变革,群策群力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信息部门要组织相关单位利用媒体扩大宣传,推介全球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烘托氛围,为改变传统观念创造外部环境。进行企业信息的顶层设计,加强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的建设。

二、目前全国政府和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基本处于发展的整合阶段。系统应用多、杂、散是企业的普遍特征。六统一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已有多年,然而原来百花齐放阶段形成的专业应用系统虽然还在发挥着作用,但部分应用已经成为信息资源整合统一发展的障碍。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为信息平台整合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部门应把握时机从企业战略层面上深入研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进行信息企业的顶层设计,统一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配置。

三、开展大数据的技术攻关,利用大数据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挖掘信息、使数据变成价值、盘活数据资产。

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在总部的领导下,胜利油田率先建立了企业级的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实现了勘探开发新数据的源头采集和历史数据的集中,并补录了常用的历史数据,数据在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管理中广泛应用,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对比大数据的内容,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数据中心的数据仍然不足,目前经营管理的数据集中在专业系统中、共享程度不高;数据中心流程节点类数据共享程度不足、尚不足以支撑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信息挖掘需要攻关。企业的计算能力不强,表现为企业管理的量价匹配程度不够、流程优化能力不足,生产经营难以做到真正一体化,数据挖掘的能力不足、不够,数据停在仓库里睡觉的现象依然严重,应用停留在展现信息查询层次和初级的统计层次,智能决策分析和信息挖掘层级的应用较少,缺少大数据技术队伍和相关技术积累。这些不足,需要我们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更广业务和更多企业数据的集中,只有更加丰富的数据才能提供数据变成信息的可能。需要我们积极学习、组织,寻找大数据与我们企业的切合点,开展相关的攻关,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才会把数据变成信息、变成价值,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 竞争 管理创新

过去公路系统实行的是“养路费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资金拨付渠道稳定,干部职工普遍存在“家大业大”的思想。此外,公路施工企业基本还处于无竞争状态,缺乏危机感,在这种“悠闲”而“舒适”的环境下,在某些管理环节上存在管理粗放,不太注重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管理。因此,要大力在公路施工企业内部倡导管理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是任何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在此,笔者就施工企业创新方面略作阐述,因阅历颇浅、知识欠缺、思想稚嫩,权作抛砖引玉,望能引起众家思考、探讨,进而提出更多科学高效的创新理论与思路,从而指导各方面工作。

一、 积极推进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创新

公路施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设计管理组织,改变传统的单一行政式职能型组织结构,按照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构架新的内部组织结构。在传统的公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十分繁多,而且也不合理,非生产性组织(如党工团和后勤服务部门)占了企业相当多的编制和人员,同时,真正的一线施工人员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编制限制也很紧;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就需要精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市场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引入如矩阵制、事业部制等新的组织设计模式,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

二、 积极推进公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由于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科学控制,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全面的规范化管理已越来越重要,使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公路施工企业,开发功能齐全、能适应各级管理部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的管理系统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目前公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 到 33% 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杜绝工程项目管理中上报数据的随意性,实现信息共享,使各职能部门都能及时掌握项目的详细信息,合理调配资源,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使公路施工企业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 积极推进公路施工企业人才管理创新

过去,我们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作为企业应把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路施工企业的特殊属性,我国现阶段不少公路施工企业经营者仍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不但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训练,也缺少管理实践,因此,这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路施工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素质的高低不一。面对公路施工企业全面走向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逐步改革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使得一大批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的人才走上管理岗位,把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新的高度,促进公路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 积极推进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是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制度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它是促进企业提高监督管理的效能、提高员工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提升员工工作的执行力、约束力和工作效率的必然保障。审视我们一些公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其效益低下、亏损的根源,管理落后是重要原因。尤其是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了项目管理的失控,“泡、冒、滴、漏”现象严重。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人工费超支、工资含量居高不下;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使施工企业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制约。所以通过管理制度创新,着力解决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如用“开工报告制度”确保工程节点计划,实行“首件认可制度”确保质量,“问题销号制度” 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等,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随着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加大,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到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现状,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切实搞好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在根本上解除束缚企业发展的重重阻碍,最终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