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 自然 性以及文化的 现代 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如何进行文化定位与发展,有效地融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 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

地域文化是以 历史 地 理学 为中心展开的一门文化学科…。体育具有地域性,是体育不同项目与文化产生的基础。正 因为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才有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项目技术对地域具有较大的依赖。可以说,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如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运动。赛马是藏族人民尤为喜爱的地方体育项目。在我国许多藏族聚居地,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赛马运动。如藏北赛马会、康定赛马会、甘肃华锐藏区的赛马会等。藏族的赛马项目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藏区草原居多,马作为藏族人民重要的 交通 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以赛马作为当地藏族人民欢庆娱乐的方式,方便可行。当然,赛马并非藏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来讲,凡是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赛马的运动。如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这种项目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这一点从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 目特点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 目的地域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当前地域体育文化理论认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体育项 目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构成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1.2 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相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也表明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我国大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具有原生态性和 自然性。如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相传来源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嘉庆年间,部分水族同胞为了躲避官府、恶霸的压迫而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居住,附近山上盛产油桐,每年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到山上采收桐子。劳作之余,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村头竖起一张篾笆,画上圆圈当作“靶子”,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后经民间老艺人的整合加工,与水族丧葬仪式中的“过火海”结合起来,演绎成为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这种类似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如的“古朵”、土家族的“安昭舞”、畲族 的“打枪担”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尤其是在一些聚居地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夹杂了较少的现代化因素,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和自然性,使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展现。

1.3 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管由于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带有更多的传统化意义。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带有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发展。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

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必然产生文化的整合,增加新的内容和形成新的文化结构。当然,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革命力是传统性的,外来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自身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化”,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在此方面尤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明显。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 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这些项 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 ,同时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

2.1 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

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一个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往往通过传统体育来实现。在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中,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国广大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 由于 经济 水平的限制 ,大众文化 教育 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中所隐含的该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该民族的节庆习俗和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月的初一,土族人民常常相聚跳安昭舞。正月初三,则跳为祭祀驱魔的舞蹈。二月初二,则举办跳神会,会前一般举行赛马活动。而在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初九,在西宁的佑宁寺要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大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舞蹈表演和赛马、射箭等活动。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来源于该民族的宗教文化起源和节庆丰收,因此,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枯、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将会举行盛大的多种传统体育活动。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在庄稼地转悠 ,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彝族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因此,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远古生活与文化起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已有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的种种所谓的“化石努力”,即非常忠实的保留一个濒危民族文化的样本,尽量排除一些现代人给予的观念,或者是现代人给予的偏见。

2.2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功能

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 科学 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不同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多个民族文化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灿烂的华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 发展 多元化成为文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们愈加发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保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反对民族霸权文化已经成为 历史 发展的不争事实。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 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则是构建我国文化多元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 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前提。就 现代 形式而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无论是从后备人才、设备条件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绝非是一种被动的文化保护,而是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的常态。应主动树立和加强 自己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从意义论层次的现代化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可以在有可能作个性化选择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境界的范围内,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 参考 性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项目;重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367.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13-0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具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性。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成为民族节日的重要内容,给节日增添了色彩,给群众带来了欢乐,被看作是民族兴旺、幸福和吉祥的象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淳朴的民族精神,还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和健身性。如果农村学校能结合本地区特点,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为学校体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系统传承与规范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体育课程标准》都强调学校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这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众多传统体育项目简单易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好的娱乐、健身和教育功能。因此,把部分优秀的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能为学校体育教育增添民族特色和风格,从而打破以西方竞技体育为模式的学校体育教学,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在参与运动项目的同时了解到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受到较好的素质教育,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价值与功能。

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锻炼价值较高的民族体育项目被列入全国和地方的学校体育教材,如武术、八段锦、五禽戏等被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赛马、摔跤、射箭、龙舟、秋千等被一些地区列为学校课外锻炼项目。目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和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具有较多少数民族的省份,其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与本地区民族接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内蒙古、贵州部分学校开展的“角力运动”和开展的“民族舞蹈”等。二是在汉民族地区和汉民族较多的省份,其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流行较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北方、中原等部分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健身和娱乐为主,强调人与群体及自然的和谐,注重完善人品,发展身心健康。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对于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体育教学中的功能

1、娱乐身心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这种活动中以娱乐为主,没有或很少有功利成分。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功能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到其他时候难以体验到的快乐,可以松弛紧张的学习压力,激发积极的心态。

2、民族传统体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每一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各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情感的反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能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的突破点

1、树立体育意识。

树立体育意识,是农村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要积极引起全社会对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通过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引导人们逐渐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人们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中华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更加深刻地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释放更大的能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是在农村学校这一传播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高学历、强能力的高层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

3、跨区域教学形式。

尽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体育教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与实践,但是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逐渐消除由于地理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的大多数地方达到互通和协调发展,这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领域内的一个飞跃。对于具有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逐渐跨区域进行教学,这对其他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颖的体育项目,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比较显著。跨区域传授其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有效传播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进一步交流,使文明成果得到共享。地域的物理距离随着技术的进步正逐步缩小,跨区域民族文化的交流更能使人们的心理距离缩短。

4、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适应范围较大,教学中可选择的余地也较大。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和技能等特点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就某一项目而言,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该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战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在组织形式上不应局限于常规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项目加以传播,这种效果可能会产生更为积极的效应。诸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制成教学光盘,使用多媒体方式加以演播,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西瑶族村寨;传统社会组织;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1-003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documentary research and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 oil pan" organization of Baiku Yao (Yao people wearing white pants) in Nanda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analyses their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villag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tradi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are patriarchal clan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blood relationships. Its special social functions construc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rue in villages. In today’s cultural change, the functions such as organizaiton management, inhabiting in a region and offering sacrifice to ancestors still play their roles in preserving and spre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minorities groups.

Key words: Yao village in Guangxi; tradi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 traditional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 sport anthropology

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是以农耕经济、宗法制度血缘伦理及求神拜祖的祭祀仪式或活动等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1],并由此而形成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社会组织,是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的发展载体,作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潜力,值得学界研究和挖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是以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为核心而形成的村寨内生型“自组织”,它利用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心理信仰(即习俗)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即使在当代,也是反映村民利益诉求和精神依托的重要载体。村寨传统体育,源于村寨生活,是村民对信仰和习俗的身体活动展示,也是长期浸入原住民心灵的生活内容,因此,必然受着传统社会组织的影响和约束。

在2009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上,白裤瑶的打陀螺、打铜鼓等传统体育活动作为民族文化及民俗旅游文化的代表而被传扬,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和查阅,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瑶族的“石牌”和“油锅”、侗族的“款”、苗族的“鼓社”以及仫佬族 的“冬” 等传统社会组织的相关资料;然后,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期间进行田野调查,在南丹白裤瑶的丧葬、白裤瑶小年、春节三个活动期间,对南丹县文体局负责人、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馆长、“油锅”头人及村民进行深度访谈,尤其是对“油锅”组织的运作进行参与性观察和记录,最后,分析和确认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发展村寨传统体育及其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概况

传统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具有宗法性的村寨组织。广西少数民族有苗族“鼓社”、侗族“款”、瑶族“石牌”、“油锅”以及仫佬族“冬”等传统社会组织,因其宗法性和权威性,即使在文化变迁的当代,仍约束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信仰,因此对于保护与传承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研究原生态体育萌芽的活化石。广西至今仍存在的少数民族及传统社会组织见下表:

鼓社,苗语为“江略”,“江”是一片地方的意思(也有一届之意),“略”是鼓,汉译“鼓社”。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于一个男性祖先而结合起来的集团,是一个祭祀、亲属、政治、经济与教育的氏族外婚制团体,形成于原始社会而沿袭下来[2]。每一个鼓社都是以血缘为纽带而成的宗族组织,血缘关系是鼓社形成的核心。鼓社组织紧密,设鼓头,主管全宗族事务。鼓社中有由鼓头与全社成员讨论通过的社规。鼓社共同财产的最普遍形式是“社鼓山”、“社鼓田”和共同的墓地及其它财产。鼓社有严格的财产族内转移的规定,禁止财产外流。在鼓社中,成员的利益与全体成员的利益结合起来,具有利益相关的整体感[3]。

“款”为侗语记汉字,按侗语的含义一是指交谈或座谈,二是指村寨自治订立的约法。是侗族建立在宗族组织基础上的地域组织,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村与村、寨与寨的联盟组织”[4]。它大体上由小款、中款、大款和联合大款四个层次构成。侗族主要以村寨聚族而居,具有建立在宗族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组织。款有款首, 款首平时跟村民一样参加生产劳动,没有特殊权力与待遇,遇到案件需要公断或发生战事需要指挥时才出面召开款会或聚众起款。一般说来,款首秉公办事,品行端正,熟悉款约,有一定组织能力,多由最有威望的寨老或乡老担任;“款”有规范全体款众行为的款约,其最古老的形式是无字的“法石”(也称埋岩、栽岩、立岩),后演变为“碑记”,这是一种类似于族规的成文的习惯法规,内容涉及婚姻家庭、行为规范、违规处罚等,具有明显的宗法遗存。

石牌主要分布在大瑶山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内,目前已发现的属于“民族习惯法”的瑶族石牌共74块(含纸写),其中金秀石牌律和料话为45块,占全部习惯法的61%[5]。石牌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包括石牌头人、石牌会议、石牌法律、石牌兵等。石牌组织中有头人,但他不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拥有最高权力的是石牌会议,这与封建血缘宗族组织中族长的族权是完全不同的,其头人的产生既不是世袭的,也不是选举的,而是自然形成的。石牌内部存在着维护父系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血亲情感强。其内部有规范全体民众行为和维护宗法关系的石牌律,律中有保护买卖婚姻形态和族内婚、明显保留宗法血缘裙带因素、男尊女卑、严格禁止财产外流、违律惩处等内容。[3]

白裤瑶主要居住在南丹县的里湖乡,每个村寨都有“油锅”组织,瑶语为“威要”。“油锅”是汉壮民族的他称,是同一祖宗同锅、同桌吃饭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油锅”就是同一祖宗的后裔在同一“油锅”里,凡有婚丧大事,大家互相帮助的意思。“油锅”基本上是由血缘亲属组成,它以同一姓氏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油锅都有一个称谓,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油锅外婚,不能和汉壮等其它民族通婚。成员有互相继承财产的权力,财产依然保留在“油锅”内,“油锅”成员若是无子,经“油锅”同意可以接养继子。“油锅”成员有互相帮助的义务。有公共墓地。[6]

仫佬族人主要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聚“冬”而居,即同一姓氏的人们聚居于同一地域之内,“冬”是仫佬族同姓人之间用于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社会组织。 [7]“冬”设有冬头或首事,由族众选出年长有资历而能干的人担任,以管理“冬”内各种事务。“冬”设有宗祠,是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其它宗族活动的场所。“冬”的习惯法,在实施中更重于自觉遵循,如有违背侧重于社会谴责。

广西的其它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如壮族的峒、瑶族的瑶老制、京族的翁村、仡佬族的族老制等,对本宗族成员集体参与仪式性身体娱乐活动均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2 南丹白裤瑶的一般情况

白裤瑶分布在广西西北一带,总人口约三万人。据历史资料记载,白裤瑶在宋前就已从湖南、贵州两省迁徙而来。主要聚居在河池市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散居于与之毗邻的金城江区拔贡乡及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白裤瑶以男人穿白色紧膝五指裤,包白头巾,裹里白外黑绑带而得名。最早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到“其男子着白裤衫,无中裤,女子青布衫斑布裙,皆无鞋履”。白裤瑶主要聚居区里湖瑶族乡总人口约 2万人,其中白裤瑶人口占 67%, 有着“中国白裤瑶之乡”的美称。怀里村是里湖瑶族乡的一个村民委员会,全村有 11 个自然屯,19个村民小组,共 442户2166人,仅有汉 、壮族各一户,其余全是白裤瑶,且距里湖乡只有一公里,处在白裤瑶分布范围的腹地,我们田野调查的主要区域就确定在这里。此处也是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展示中心及中心周边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村寨的原生态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由此可观察到白裤瑶最本真的民族传统文化及传统体育文化。

3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与村寨传统体育

所谓传统就是储存,储存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过去世世代代的知识传到这一代,经过某种程度的修改再传给后代[8]。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对村寨传统体育即是这种储存。村寨体育活动构筑的是一种村寨特有的熟人社会网络,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既是民众生活的内容,也必然有着生活上的传承与延续。传统社会组织是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和传递者,其特有的社会功能,构筑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寨体育文化。

3.1 组织管理功能使村寨传统体育具有习俗性和传承性

随着田野调查的展开,笔者发现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因其血缘关系和宗法性,不仅在生产劳作、婚丧嫁娶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组织和管理的社会功能,还表现于联络和安排村寨的传统赛事、节庆的身体娱乐活动及聚众狩猎等村寨体育活动。白裤瑶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相对闭塞,与外界交往少,至今仍保持着原生态的传统生活样式。白裤瑶“油锅”在圩日、春节、瑶年都会组织打陀螺、斗鸟等传统体育活动。而类似经常在村寨举办的体育活动,组织比赛的方式也已经约定俗成。笔者在调查中当问及参与者进行村寨体育活动的原因时,人们并不认为斗鸟、打陀螺就是体育活动,而是他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圩日或节日时,他们就会带上心爱的画眉鸟和精心制作的陀螺和族众较量一番。而此也是白裤瑶“油锅”成员之间交往和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已成为民族习俗。调查材料表明,村寨体育活动的习俗性和传承性,是传统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具有权威性的真实体现。尤其在当前国家行政权力从基层农村相对收缩,民间自组织权力系统逐渐受到重视后,人们的精神依赖更多归属族群,具有民族特色并根植于村寨文化的村寨传统体育活动,越来越多获得传统的生命活力。因而,在广西少数民族的村寨生活中,传统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已内化为村寨的传统文化,使得村寨体育具有民族习俗性和传承性而得以代代传递。

3.2 聚居功能确定了村寨传统体育成为传承文化的向心力

聚居功能是传统社会组织最显著的功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信仰和宗教观念等,因其聚族而居,而得以长久保持。而对于村落文化,聚居就是群体模式,即是古代血缘宗法关系的长期遗存,它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各村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就是一个自足的社区,相对稳定的环境、绵长的历史、外在的威胁,这些都使得村落和族群显得格外重要[9]。村落者乃氏族部落之延伸,并以其为单位而形成封闭型和内聚性的村落文化。而村落传统体育来源于民间传统,是村落文化的一部分[10]。社会组织的聚居功能将村寨传统文化形成为一个“生活场”,约束、展示、辐射而使其民间传统身体活动可以获得更多族众的认同。从形式上看,各种村寨体育活动均在这个“生活场”内,尤其是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向心力。笔者对白裤瑶深入的调查中发现,怀里村现在仍存有21个“油锅”组织,其中除了同宗同祖的意识及父系家族的血缘联系是油锅组织维持其凝聚力的主要手段外,还因铜鼓在白裤瑶族众心理权力的维系。白裤瑶铜鼓一般由油锅头保管,平时埋于土里或家里,没有征得他的同意,谁也不准动,据此油锅头的权威性与铜鼓亦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村寨传统体育促成了村寨文化向心力、凝聚力的形成。白裤瑶丧葬仪式的“打铜鼓”作为民族原生态文化一直保留至今,并多次参加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传统社会组织的聚居功能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3.3 祭祀功能承载着村寨传统体育的“文化场”

各少数民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族群活动,这是农耕民族祖先崇拜的最直观表现。有学者认为:“祭祀礼仪能够使属于个人的宗教体验变成群体成员的共同体验,产生群体化的宗教情感,是为了要显示进一步加强它们彼此认同与凝聚的意识。”[11]村寨传统体育本身就带有原始宗教成分,所以一些祭祀活动中的各种身体活动,也成为村寨体育的一部分。田野调查材料表明,竞技游戏的出现远早于成熟的体育活动,不少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是借助于巫术活动及宗教仪式流传下来的[12]。白裤瑶凡是有人去世(三岁至一百岁)都可举行葬礼,届时都会为死者砍牛、送葬、打铜鼓 、跳铜鼓舞“勤泽格辣 ”(即猴鼓舞)。打铜鼓的方式较简单,而跳猴鼓舞则犹如一幅灵动、活现的顽猴嬉戏图,由此可窥知,在白裤瑶心目中,先祖之灵只不过隐蔽在莽原丛林中,一旦听到祖鼓的叩击声,先祖们便会像猴子一样,穿林越壑,蜂拥而至。“砍牛祭丧”仪式也是白裤瑶跨越村寨的主要社会交往方式,千人甚至千人以上的壮观场面经常是会有的。铜鼓也是白裤瑶族群崇拜的“神器”,清人李文淡《庆远府志》卷十《杂类志•琐言》说:“瑶壮俱尚铜鼓,而所用之时不同,有用之于吉礼,有用之于凶礼。南丹惟丧事用之,犹须吉日,可击则击,不可击则止。”[13] 据调查,里湖瑶族乡怀里村的21个“油锅”,就有铜鼓40多面,有3/4都是祖先留下来的传世铜鼓。族众在祭祖、葬礼时,仍会去找“油锅”头人,由他组织整个祭祀仪式。据此确定,没有传统社会组织的作用,白裤瑶的“砍牛祭丧”仪式中的打铜鼓,不可能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而白裤瑶油锅组织的正常运转与铜鼓也密切相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铜鼓起到了增进白裤瑶内部联系,增强了“油锅”成员的认同感及内聚力的作用。当参加者置身于这一特定的气氛中就会主动去体验和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从而收到“行不言之教”的效果[14]。白裤瑶“牛肉换人肉”的传说和老猴舞、铜鼓舞等,皆是借助砍牛祭丧的仪式和习俗,才得以代代相承,沿袭至今的[15]。因此,传统社会组织的祭祀功能传递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村寨体育“文化场”。

4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发展村寨传统体育的当代价值

4.1 传统社会组织聚居形式的村寨使传统体育活动成为族众的重要生活内容

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文化变迁。调查表明,当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虽已由血缘组织扩大为血缘和地缘共同组织,但仍以社会组织为单位聚族而居。只要这种聚居方式存在,社会组织的权威性仍会依然存在,而源自民间传统生活样式的村寨传统体育也将会保持其民族性和传承性,作为族众的重要生活内容,传承原生态的村寨文化。白裤瑶由于居住地相对闭塞,与外界的接触很少,且由于民族教育比较落后,“油锅”虽然已没有固定的活动地域,也不再定期召开会议,其政治权利逐渐削弱,但“油锅”基本上是由血缘亲属组成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因此,“油锅”组织的聚居功能仍是其维护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职能。同时,在组织公共活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也凸显其权威性和认同性。族众的生活内容也将保持其传统性,打陀螺、斗画眉、打鸟铳及打铜鼓等传统体育活动也将会继续存在。笔者于2011年春节期间在里湖乡白裤瑶聚居区的调查,看着满街的人遵照约定俗成的时间从山中的村寨结伴而来,穿着五彩斑斓民族服饰的白裤瑶族众参与和观看各种比赛,证实了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在聚居山寨的村落生活习俗中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特殊价值。

4.2 传统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对传播村寨传统体育文化有重要作用

组织管理职能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中具有传统文化共性,是其基本职能。包括婚丧嫁娶、田地买卖、伦理道德教育、社会组织之间及与外界的交往等大小事务,都必须得到社会组织头人或寨老的认可,他们的威信往往比当地政府还要高[16]。调查发现,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传统的社会组织发挥组织管理功能,至今仍是村寨传统体育的主要组织方式,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在成员婚、丧、建房等社会生活中互相帮助的传统习俗也仍然存在。从形式上看,尽管一些较大规模的活动大多是由乡镇政府牵头挂名,但执行和具体运作的大多是传统社会组织领导者或传统体育带头人。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因为当地村寨的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就是民族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自组织在行使管理职能方面则更趋自然。无论是集体狩猎、斗鸟,还是打陀螺、打鸟铳比赛,人们觉得一切顺理成章,从久远的年代到现在,生生不息,和谐传承。

4.3 传统社会组织通过祭祀仪式维系村寨体育的“文化场”,以传递民族文化

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仪式中仍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祭祀仪式。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传统,至今仍是传递村寨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而祭祀功能所承载的文化场,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展示台,也成为村寨体育文化的集聚地。在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的丧葬仪式中,打铜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铜鼓是白裤瑶崇拜的“神器”,诚如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所言:“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17] 白裤瑶的每个铜鼓不仅有自己的名字,打铜鼓时必须先祭鼓,因为铜鼓是向祖先传递哀思的器物。祭祀后,要在铜鼓上贴上一张小红纸挂上一剑糯谷,表示给它挂“红”,藏在家里最黑暗的地方,不能随便给人看、动[18]。丧葬仪式至今仍是白裤瑶“打铜鼓”、跳猴鼓舞最主要的适用场合,由此而来的一整套身体动作也历经千百年而传承和发展。祭祀功能使村寨传统体育得以保存和传承,并以此为民族文化场传递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5 结 语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受族众认同和有精神归属感的,拥有一套悠久的、自发的习俗秩序规范的村寨内生型自组织,至今仍然存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其特有的社会功能构筑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寨体育文化。通过个案研究,可以起到解剖麻雀以小见大的观察效果。

白裤瑶的“油锅”组织,在管理白裤瑶社会的传统仪式中发挥主要作用,即使在文化变迁的当代,仍然具有其组织管理功能、聚居功能以及祭祀功能,特别在保存、传递和传播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具有难以取代的独特性。通过广西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的体育人类学考察,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发展村寨传统体育的关系密切。在广大农村尤其是特殊地域和少数民族村寨,传统的社会组织至今仍然是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全民健身条例和计划颁布实施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传统社会组织在开展村寨体育活动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11.

[2] 杨柳.苗族古老的社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J].丝绸之路,2006,6:54-55.

[3] 唐仁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共性成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3:151-156.

[4] 《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19:20-21.

[5] 莫金山,潘远益.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28):26-30.

[6] 玉时阶.白裤瑶社会[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1-36.

[7] 王溯,张萍.试析仫佬族传统社会组织“冬”与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变迁[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51-54.

[8] 朱炳祥等.宗族在村治中的地位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观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3(25)3:5-9.

[9] 杨国.民族村落文化:一个“自组织”的综合系统[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69-72.

[10]

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以一个自然村落为个案[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4.

[11]雷文彪.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10,(3):110-114.

[12]胡小明等.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一)[J].体育学刊,2009,(12):1-8;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J].体育学刊,2010,(1):1-8.

[13]玉时阶.广西南丹县白裤瑶丧葬制度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66-72.

[14]刘莉.白裤瑶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为例[D]. 2006:25.

[15]韦丽春.南丹白裤瑶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08,5(30):101-106.

[16]崔昆仑.浅议仫佬族的传统社会组织与社会稳定[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2002:211-214.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内容 性质 价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25-02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是党和国家在体育工作中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个民族的群众对强身健体的需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青睐。因此,探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性质、价值以及推广对策等,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民族传统体育的诠释

截止目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出现了很多版本。比如,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也有研究者认为,民族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有学者把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并流传至今的且有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等等。这些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诠释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此同时,从这些定义中可以挖掘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历史性。体育进化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消失,而一些具有生命活力的项目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如武术、摔跤、龙舟、舞龙舞狮等。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总是有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而这些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随着历史进程而逐渐地被升华为代表这个本民族的标志,即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已经成为民族的特殊标志。比如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再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秋千、苗族的上刀梯、羌族的推杆等都具有代表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

再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革性。即文化知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是文化的积累性;而文化又会随着经济、政治的变革而变革是文化的变革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保留着传统的特点,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所在。

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承性,即历史的延续性。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从根本上适应民族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对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很大的效应。

2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2.1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在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决定其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内容:第一,技击类项目,如射箭、射柳、骑射、射弩、举重、投壶、骑戏、赛马、投彩球等;第二,养生健身类项目,如太极拳、剑、扇、球、棒、拳舞等;第三,休闲娱乐类项目,如划龙舟、龙舟竞渡、赛独木舟、象棋、围棋、军棋、三角棋、跳棋、拔河、秋千、风筝、打陀螺、跳绳等。

2.2 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和参与,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众基础。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许多群众自然地去接受它。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争中有礼让,富于观赏而精神气质追求高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如“以舞观其礼”、“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等正是东方文明之伦理观在民族传统体育上的反映。同时,“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始终贯穿于民族传统体育之中,这与西方文明突出的惊险、刺激的审美观有很大区别。再次,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对人精神的锤炼。比如,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之一的武术,既是武技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锻炼习武者意志品质的过程。习武者在练习或比赛期间,会遇到许多困扰,这就习武者要有异乎寻常的品质要求,即神专志一。同时,习武过程中的酸筋痛骨非常人所能忍受,这就需要习武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自我的毅力。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和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并为了维系本民族的精神和意识而代代相传,表现出了明显的传统性。同时,民族体育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环境和地域差异,这种不同地域内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形式是相对固定的,这种特定的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形式世代相传,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3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3.1 观赏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集合。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和民族音乐,赋予了动作的艺术生命力。其中,动作美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结构的设计和艺术体现,如蒙古族的摔跤,展现出力量,豪放粗犷的动作以及手势和脚步内容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和舞蹈的关系十分紧密,两者都是身体运动动作,都要遵循运动规律。其差异体现在,后者是为了表达艺术情感,而前者则是为了增强体质。人体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也是体型美、姿势美和动作美的结合。而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体美以体传情,形神兼备,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运动方式体现了人体美。如“摔跤”在既能表现人的身体素质,也能显示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能力,充分地显示人体的动态美。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道具等,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服饰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价值。服饰美主要体现在服装的设计、色彩和体育项目的协调统一。而服饰美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锦上添花,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2 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人健身意识自觉的产物,如蒙古族经常在狩猎活动中练就了高超的骑术。而这些产物或多或少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健身价值是人们在从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提出健身目标时就从中被开发出来了。在宋代以前,武术被用来防身或作为谋生手段,很少有人认为练习武术是为了健身。而当整个社会的健身意识被唤醒时,武术的健身价值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是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健身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相反,只有当民族传统体育在满足人类健身需求时,其健身价值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3.3 教育价值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武德”。而武德是道德的一个独特领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容易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发展大众体育的过程中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对进行广泛的传统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意义。

3.4 经济价值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能增强了人的体质,从而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育活动能改善和提高人的心血管功能,增强人的体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显著的健身功能,使人达到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又能提减轻国家负担。其次,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兴起,有利于满足了人的需求。我国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自娱娱人的独特功能。如太极拳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符合全民健身的需要。再如,舞龙舞狮开始走向了国际化赛场,它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身,是人们增进情感、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运行项目,受到世界的青睐。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时刻告诫当代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在娱乐、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发挥,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时机。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国际交流,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通过对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开发,把我国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国际舞台,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也能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反,经济的发展又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4 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继承和发展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

首先,加强领导和规划。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因地制宜,推广群众容易操作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从而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其次,坚持改革与创新。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这导致我国民族部分传统体育仍然伴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因此,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过程中,必须扬弃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处理统一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在活动形式、内容、竞赛制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走上更加科学的轨道,使其在全民健身领域里发扬更大功效。再次,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发掘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项目。

4.2 加强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首先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承。在民族体育自身作用的发挥中,不能有妄自菲薄心理,也不妄自尊大,排斥先进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只要民族体育的项目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就自然地发挥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同时,要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体育文化的交融,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使全民健身活动得以水到渠成。民族传统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增强全民族身体质量的基本点。要采取必要的方法,使民族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从而发挥其的重要作用。

4.3 加强国际间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越来越注重彼此间的文化交流,而交流过程中体育文化正在冲破地域限制开始走向世界文化的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如武术、象棋、龙舟赛等已逐渐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对此,要拓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就必须对外界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光,张秀萍.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探索明[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2] 易建取.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发展契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 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困境;发展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明确规定要“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在不断地被遗忘和萎缩,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深刻地改变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面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其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下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基本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衰退的过程,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体育历史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数民族体育转化研究”已逐步深入,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已逐步形成。但是大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以经验性的、定性的方法为主,概括性和抽象性、实验的方法较少,并且我们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没有连续性,在概念、特征、内容上的研究只有简单的概括,对研究意义方面所涉及的学术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不够新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学的的研究中所提到的项目和教学方法不具有广泛性,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应用价值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等到有效的解决。

二、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研究

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社会拥有崇高的权威,国家和地方运动会也不得不围绕奥运会项目设项比赛。一方面,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方面面临被排斥和忽略的危机,西方体育以竞技性为特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模式,这种竞技模式不符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讲究“文雅’,强调技巧性,强调完美的特点,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全部吸取西方体育的模式来发展,否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将逐渐丧失民族文化汁味,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现代社会极力提倡的“竞争”意识,从而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局面,如在学校体育中,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设置较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置较少,教学大纲没有有效执行鼓励开展区域性和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的政策[2]。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至今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原来的原始祈福、武力保家转变成为人们丰富节日、喜庆的活动;(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些项目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其民族性逐渐削弱,如传统武术演变成竞技武术、赛龙舟、射击等已逐渐淡化其民族特征,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逐渐减少,如传统武术、舞龙(舞狮)等通过口传身授的承继方法流传,从“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外姓人不传”的武术传授戒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被限制[3]。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继承沿袭,是在长期的共处和交往中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不断融合,它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特征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迅速,从民族传统体育中通过挖掘、整理、分析,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具有健身性、普及性、传统性、民族性、群众性、对抗性和趣味性这些具有实际功效的传统健身项目向全民健身推广[4]。尽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发展困境,如研究的各学者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团队的整体规划,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发展的观点比较单一,没有整体性,其所站的高度不够,只是简单的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没有创新地提出实质性的价值理念,研究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到有效开发,对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较少。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寻求发展,既要考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又要分析在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的现实,努力寻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效的发展空间,只有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借鉴吸收西方体育共同发展,相互补充,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丰富现代体育的科学内涵[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在于其民族性,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在健身、娱乐、养生等方面的价值,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由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化,实现多元民族文化共同构建、相互融合。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价值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发展群众体育,增强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的统一,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练习起来会更加放松、舒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和身心兼练,其项目很多都以自娱自乐的逍遣性与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迎合大众,使民众在这些娱乐活动中,直接得到令人愉快的情感挥发,符合全民健身需求且易于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就有必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造、加以创新,适应全民健身的融合性,重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回归。我国民族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乐气氛,使人们在参与或观赏的过程中感受了愉悦,不仅拓宽了社会的交往,增进相互间情感交流,而且使人们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获得了健身健心的效果,它强调身体锻炼过程中,既要突出身体参与的运动性,又要重视健身活动中的养生保健作用,使身体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在健身思想和健身的理论方面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重、养练结合的健身思想,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以修身养生为主,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目的,向表演性、技击性方向发展[6]。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拓展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摇篮,把学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各类学校,将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民族精神,可以解决学校因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相对较少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选择合适的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堂,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改造,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和能力,这将对终身进行健身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7]。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养生、娱乐等本质功能和衍生的非本质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得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愈来愈密切,文化之间的互补性和渗透性比较普遍,对各国的文化的认同性得到增强,各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一个民族文化从外来文化的入侵,到磨合,到接受,到融合与创新,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选择、取舍和创造的历史过程,08年北京奥运会,赋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以新的体育形式出现,作为闲暇娱乐和交往方式的功能将有所扩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处于经济和文化优势地位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将强制让经济和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接受,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强势地位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的观念、价值观得以推行,如果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只停留在保护与继承的层面上,没有与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统一思想,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进行创新与发展,那我们民族的传统体育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挫折,所以我们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力争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必须让它们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发展过程中,免不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精华与糟粕共存,必然存在着某些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地方而使其发展滞缓[8]。民族性较强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相适应,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向全球化方向传播,并与世界文化相融合,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要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形式多样,其中开发和利用民族性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形式,要走出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陷阱,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9]。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步入全球化的道路过程中,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真正与“全球性”获得整合,将有继承和发展价值的传统体育经过创新与改造,才能顺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江夏学院校级课题(2011C035)。

参考文献

[1]陈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2(5)42.

[2]〔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4]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95-296.

[5]陈丽珠,黄建文.21世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1(2)19-20.

[6]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4)73-76.

[7]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和普及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