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专项规划

交通专项规划

交通专项规划

交通专项规划范文第1篇

1、与住建部就总体规划修改进行了对接,成立总规修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听取了总规修改的规模、空间、交通、生态四个专题研究的工作汇报,并征求了市级有关部门意见;

2、围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委托中规院上海分院承担总规修改《大都市经济圈城市间关系研究》和《市域空间结构规划研究》两个专题的研究任务,并赴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3、开展《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组织项目组赴高新区管委会、区政府、大学等单位调研,做好项目经费落实、基础资料征集等工作;

4、向市政府汇报《新区启动区控规》、《城新区控规》、《中心城西部地区概念规划》、《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市中心城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等项目;

5、组织《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组团概念规划》、《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技术审查;开展绿地中心项目专家评审暨技术审查;

6、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批前公示准备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委托并形成初稿,一期方案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

7、开展市历史文化街区调查及数字重建技术研究和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讨论;

8、组织对综合交通规划中发展战略、快速路网等专题进行讨论,深化研究通途路BRT方案;完成中心城电力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会审;

9、开展停车配建指标调研,配合做好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有关工作;

10、做好第二批市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相关准备,组织风景名胜区古道规划建设现场会暨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

二、九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推进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总规强制性内容修改论证报告》,做好规模、空间、交通、生态、大都市经济圈和市域空间结构6个专题研究;

2、完成《市近三年规划建设策略建议》、《市重大项目规划空间保障报告》,与市发改委对接《城市功能区研究》和《市域重点产业区块研究》;

3、组织第一批指令性项目审查,开展《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等项目编制工作;

4、深化通途路BRT设计,组织综合交通规划中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枢纽等相关专题讨论;

5、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稿审查,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批前公示;

6、基本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报告,起草市名城委工作章程、名城保护工作思路等相关文件;组织(西区)一期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伏跗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审查;

7、实施第一批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评估,做好第二批市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的宣传、准备等工作;

8、完成户外广告设置导则修订,开展《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统稿工作;

交通专项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内容;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30-02

一、交通规划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解决的是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思路、程序、步骤与模型方法等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交通规划的步骤及重要的规划理论模型,并具备一定的交通建模学术视野和理性分析技能,该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从业能力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交通规划进入我国,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决策方面交通规划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然而,新形势下特大、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建设之后已逐渐趋于缓和,交通规划工作已由建设之初注重建设规划转向了建设与管理并重,即由粗放型转向了精细型,更加注重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目前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现代交通科学的本质在于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交通行为,用数学模型刻画交通现象,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提供计算实验,从而揭示交通流的演变规律和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解决出现的交通问题。因此,为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型交通规划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研究对于新形势下交通规划的要求,必须注重传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更新,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运用新的手段去亲身实践的创新平台。

针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模型—计算实验—应用”为教学改革主线,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梳理和调整。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具有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及区域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项目设计,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践实习等研究成果,梳理了前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编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调查与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营造了相互衔接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环境。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时保证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如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学中一个章节,则不单独开设此课,将该部分内容放入交通工程学中,结合现场实验课详细讲授;将系统工程与交通工程学教学时间进行了调整。另外加强了计算机技术内容,在原有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基础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专业方向(规划与管理)交通仿真技术课程,加强本科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2.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与节能、环保的目的[2]。本次教学内容改革中引入交通网络建模、空间区位理论,增加城市物流规划内容,改变以往描述性的交通规划教学内容,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形成以交通建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三、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在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即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知识的实际应用。软件的许多应用模块全部是基于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生成的,如在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时,软件提供了交叉分类法、回归法、离散选择法等基本方法,只要具备了原始数据、设置好各项参数,就可以得到预测结果。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交通仿真软件、数值计算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注重培养学生对交通流和交通网络流的分析模拟计算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规划软件进行实际项目操作的目标。2012年我院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项目购置了供实验教学使用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如雷达测距仪、视频采集仪、微波交通调查仪,同时利用实际交通科研项目将采集到的现场观测数据接入到实验室,同时利用数据库、信息融合等基础理论技术,建立了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评价系统实验平台。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利用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交通方案改善及修正理想条件下的研究成果的平台。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项规划案例教学。结合各种规划案例,包括公路网规划案例、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公共交通规划案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案例、交通项目评价影响案例及停车场规划案例等等,使学生熟悉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流程及规划原理;二是重点培养学生交通建模能力和交通规划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进行交通软件操作学习,包括交通仿真软件TransCAD、VISSUM、EMME-3、CUBE等,交通制图软件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r、ArcGi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EXCEL等。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软件学习则是实验室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四、《交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应用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改革采用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并和理论教学相互穿插,建立从表象认知到提高交通现象洞察能力的实践环节框架。

1.交通调查实习改革。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整个规划的成败,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做法是教师扶着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交通运输工程系与基层有关部门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学生实习,在当地开展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把学校教学与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尤其是交通大调查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作中,将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是教师真正站到指导实践位置上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放手让他们进行方案设计、人员组织及协调工作,并进行及时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深化,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各种方法、内容、步骤、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调查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学时一般为两周,题目选择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课题,可以以4~5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展开,指导教师给出规划要求、规划年限、路网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等原始数据,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交通需求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给出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方案设计、软件应用、编程计算等能够全面提高自己。

3.软件应用实习。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掌握一定的本行业专业软件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交通规划由于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更是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学生通过软件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交通规划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有利于纠正学生认为学完交通规划课程以后没有用处的错误观点。利用交通规划软件提供的众多模型和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完成交通分配、路径选择、物流规划、公交规划等实际应用过程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利用软件进行交通规划基本方法。

软件应用实习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规划软件实习课上可向学生展示各大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图、交通组织图,调动学习积极性。案例选择得当,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操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有虚拟案例和实际项目案例,各有优缺点。通常在教学案例中,根据需要,将两种案例形式结合使用。先通过虚拟案例,从简单开始,再从实际项目中抽取复杂一点的案例,进行实践性训练。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学习团队式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课程作业和案例调研,组织各团队的成果交流;改变侧重个人考试成绩的考评方式,在学生个人理论考核成绩、小组调研报告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六、结束语

在新的交通形势下,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模型-计算实验-应用”视角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模式创新,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和调整,实践、实习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陈学武.“理论、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交通规划》教学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03).

[2]王炜,陈学武.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韩风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1).

[4]秦焕美.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

交通专项规划范文第3篇

一、*6年全市规划王作主要情况回顾

*6年,是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规划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深入组织开展各层次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努力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好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

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完善城市规划审批制度。组织完成规划委员会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推选工作,拟定《*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制度》,并成功召开*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建立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率。组织建立我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机构,结合实际制订分阶段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并对各区开展效能监察进行指导,及时进行检查和交流活动,得到省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的好评。

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分别向省建设厅、建设部报告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工作计划。建设部同意我市开展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市政府成立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进行部署的基础上,按工作方案推进编制工作。

完善《*市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市近期建设规划(*6—2010)》的审议意见,对《规划》作了修改完善。组织编制住房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37号文和省建设厅意见,会同市国土部门组织完成《*市住房建设规划(*6—2010)》,经市政府会议审查通过,上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推进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工作,加大控规覆盖率,组织区规划部门编制控规年度编制计划,推进重点地区控规编制。做好控制性规划导则(*5版)的修订,完成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动态更新工作。确定“一网三层”动态更新制度。

积极推进交通规划。抓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一期)的编制工作。完成*市“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市城区道路规划深化、亚运交通战略规划、居民出行调查等交通规划。开展地铁4、5号线的交通衔接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设施、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等研究。

组织开展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咨询竞赛。组织*电视台(新址工程)建筑设计国际邀请竞赛、金沙洲新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萝岗区战略规划咨询等国内外咨询、竞赛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推进危破房改造及旧城更新规划工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终审。

抓好中心镇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好中心镇总体规划编制和规模核定工作。*市前三批15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已经我局审查,其中12个中心镇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并通告实施;对新增的2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已进行审查。推进太平镇、新塘镇等9个中心镇上报省建设厅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工作,其中8个镇规模已获核准。组织开展中心镇发展启动区及重点中心村控规编制。

开展“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市、区规划部门党支部送规划进文明村活动,各责任单位积极开展现场调研并组织编制规划。完成14条示范村试点的整治规划,市文明办对该项工作给予很高评价。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为城市建设做好协调、指导和服务

抓好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勘测信息管理。认真办理珠江新城、金沙洲居住新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交会三期规划等重点工程规划审批案件。组织编制并审批700多个三类市场的升级改造规划。贯彻37号文精神,对已批各种居住类型户数和面积进行统计,在修规批复中对人口和户型提出相应要求。制定《成片危破房改造规划技术指引》,编制成片危破房改造试点地块规划。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垃圾压缩站及公厕布局等专项规划。加强与市国土局的协调,完成“一图双坐标”技术工作,建立精度符合管理要求的坐标转换关系;开展“一图划”工作,推进工作方案实施。推进勘测*5年度任务检查验收,完成*市1:500、1:*0、1:5000地形图测量、修测、编绘及数据入库等17个项目验收。组织实施*6年度勘测项目,完成408件勘测成果验审,编制勘测工作“十一五”规划。推进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制订信息共享管理规定。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污水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水系规划、雨水管网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信息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分区规划、控规导则调整与局控路网矛盾问题。配合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抓紧办理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有力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和审批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铁路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协调论证广明、平南、广深沿江、广河、东新高速公路及华南路三期等工程规划,协调和审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珠江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推进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施;协调和审批城市污水治理、河涌水系工程的规划,落实10条重点整治河涌的整治线规划;解决500千伏广南变电站等一批变电站、高压线规划选址、选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电网建设;协调和审批天然气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规划。共核发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件。

抓好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进行了危破旧房试点改造规划、番禺区大岗镇村民住宅规划等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指导区规划分局进行用地初审业务的有关工作。推进番禺、花都区历史审批用地清理工作,完成三批共2598宗番禺区历史用地核查清理工作,委托番禺区规划分局对其中符合政策的用地重新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发展用地,包括*新城、大学城二期、白云新城、地铁沿线政府储备用地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落实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和拆迁安置用地,保证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办理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安库等17个项目验收。组织实施*6年度勘测项目,完成408件勘测成果验审,编制勘测工作“十一五”规划。推进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制订信息共享管理规定。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污水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水系规划、雨水管网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信息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分区规划、控规导则调整与局控路网矛盾问题。配合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抓紧办理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有力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和审批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铁路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协调论证广明、平南、广深沿江、广河、东新高速公路及华南路三期等工程规划,协调和审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珠江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推进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施;协调和审批城市污水治理、河涌水系工程的规划,落实10条重点整治河涌的整治线规划;解决500千伏广南变电站等一批变电站、高压线规划选址、选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电网建设;协调和审批天然气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规划。共核发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件。

抓好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进行了危破旧房试点改造规划、番禺区大岗镇村民住宅规划等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指导区规划分局进行用地初审业务的有关工作。推进番禺、花都区历史审批用地清理工作,完成三批共2598宗番禺区历史用地核查清理工作,委托番禺区规划分局对其中符合政策的用地重新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发展用地,包括*新城、大学城二期、白云新城、地铁沿线政府储备用地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落实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和拆迁安置用地,保证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办理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安湖周边等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积极开展“三创”相关工作,为我市通过国家创模考核验收作出贡献,我局被市文明委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配合开展出租屋整治、城市环境整治、户外广告招牌整治、农村“集资房”案件审批复查等工作。组织审查荔湾区陆居路等8个环境整治规划。完成大学城二期工程、华南理工大学住宅楼等规划验收工作;建立电子磁盘报验收制度;完成规划验收案件852件。

抓好业务协调,推进实施“三统一”工作。组织召开28次局业务会,21次局技术协调会。加强窗口服务建设,抓监察督办,建立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做好与市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对接工作;加强业务督办,每周汇总各业务处办理的案件情况,减少超期现象。开展“三统一”第二阶段工作,在理顺市、区规划部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于9月份进行南沙、萝岗“三统一”工作,*7年1月1日将两个新区纳入全市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建立局业务案件统计系统,完成建成区面积统计、住宅结构比例等统计。推进政务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做好咨询与查询服务;制定《规划管理公示办法》及工作指引。及时答复网上“咨询服务台”的咨询、投诉;与电信部门合作建设“信息服务热线”,配合市建委完善配套建设费的收缴。全年业务综合窗口共受理业务案件9580件,办结案件10784件,会办2398件,备案637件。接待各类咨询近5000人次。

(三)局属单位为规划管理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编研中心立足于规划实施,提高规划编制的效能,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推进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完成“十一五”规划之城市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参与新总规的筹备和启动工作,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市原中心八区控制性规划导则*6版修订工作。认真开展规划项目的组织编制工作,完成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等一批规划项目,完成工业用地专项规划、南华西街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等终审。积极组织重大项目的咨询竞赛工作。南沙凤凰一、二、三桥设计国际邀请竞赛等项目已完成评审;组织金沙洲A区、B区、F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编制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成《拓展与提升一面向2010年亚运会建设生态*行动计划》;组织亚运规划设计相关工作。草拟《技术标准与准则一一用地篇》。参与战略规划回顾总结——城市交通论坛工作。加强规划交流与技术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联谊会。出版规划编制管理系列丛书;做好局刊建设、规划年报、规划成果汇编等工作。

规划院围绕局中心工作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支持,并深化内部改革工作,全年完成总产值2.789亿元,同比增长40.5%。全年大力推进66项指令性任务并完成42项,包括参与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前期研究、亚运规划建设纲要、*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大学城二期规划策划、南沙192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萝岗区160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综合服务系统等重点项目。协助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参与韶关地区灾后重建规划和“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工作。开展各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拓展市场,加强生产联动,完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承接和推进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二期)控制性规划、南沙万顷沙镇总体规划、广交会琶洲展馆三期建筑设计、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市地下管线普查、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岩土工程详勘等多个重大项目。以推进院“管理与发展年”为主题,进行人力资源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等多项工作,试行聘用制并成立职代会,实施测量面向服务的内外业一体化整合,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

交研所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持。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的编制;继续抓好道路交通和轨道网络规划深化工作,推进新区路网、轨道线网、地铁五号线交通衔接等规划的落实;加强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完善重点地区和新区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及亚运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2010年*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地铁四号线交通衔接规划等项目;推进北部地区干道网深化方案、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等;加强交通调研、动态跟踪,配合局规划管理,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咨询、报建预审等工作。

自动化中心推进规划系统信息化工作。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市局、10个规划分局、6个事业单位投入应用。配合局“一网三层”建设、规划控制导则的修订与数据更新工作。利用卫星影像技术提供城市现状与发展基础资料。参与“一图划”工作;启动新一轮GIS应用平台开发工作。完成建成区面积统计等多项数据库建设,实现规划信息动态更新。开展对外信息服务、建筑工程面积核算;出版《*市现状与规划地图集》。开展建设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开发基于报建通的三维电子报批系统;配合市电子监察系统的实施,完成电子监察系统的开发;推进GPS移动办公项目开发。做好系统维护、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加强“规划在线”网站建设,及时报道城市规划工作情况。

档案馆抓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承办“*6年*城市公共艺术一城市雕塑论坛”,举办“千年名城*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并以雕塑论坛和规划建设成就展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成果。第二库区(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城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起草《*市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推进档案编研、专题研究、专题片制作及声像档案制作。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综合服务工作,推广“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萝岗中心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亚运建设等提供服务。推进规划分局规划档案数字化工作。接收入库档案3.6万卷,标准化整理2.9万卷;数字化扫描2.2万卷,提供利用3.5万卷。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案件791件。

机关服务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日常保障工作。加大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抓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局规划信息中心库及主控室楼工程施工,办公大楼配电房报批、预算评审以及招投标等有关工作,新建食堂招标等。完善办公大楼消防设施,加强大楼安全保卫工作。加强车辆管理、水电、通讯设备管理;做好会议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物业规范管理;制定住房维修基金管理规定,推进宿舍社会化管理。

咨询中心做好规划咨询与服务工作。全年接待市民并提供规划咨询服务约4500人次,制作“建筑工程公示和批前公示”牌424个,受理各类业务代办案件1669件,经济效益比去年同期增长17%。

(四)区规划部门围绕规划管理任务开展工作

区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区发展规划、工业、物流等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整治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越秀区分局组织完成越秀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编制,开展矿泉街改造规划等;海珠区分局推进海珠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抓好城中村改造规划、果树保护区相关规划;荔湾区分局组织完成荔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龙溪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天河区分局组织开展濂泉路整治规划、高唐软件园(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天河区商业网点规划等;白云区分局推进中心镇各规划管理单元的控规编制;协调华南三期、沙河涌、白云区北部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征地涉及村安置用地和经济发展留用地问题;花都区分局组织花都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花都区综合交通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编制工作;黄埔区分局推进深井湾地区城市设计、横沙书香街保护规划、黄埔化工园区规划的编制等;番禺区分局组织丰田汽车配件产业园控规等项目编制;推进番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南沙区分局完成万顷沙分区控制性规划、南沙地区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南沙石化产业基地控规划等工作;萝岗区分局编制了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九龙镇总体规划等。

(五)加强技术交流,促进规划研究

举办*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9月下旬在*召开“*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市政府和广东省建设厅为协办单位,我局为承办单位。会议主题是“规划50年”,在回顾与总结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五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前沿理论问题,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推动城市规划事业和规划学科发展。会议举办征文活动、“规划50年”主题展览,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宣言》。会议对推动*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发展,提升*市城市形象和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召开“*6年*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一一城市交通论坛”。论坛于9月下旬召开,由*市政府主办、市规划局承办。建设部领导、*市领导和周干峙、邹德慈等国内外30多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资深专家学者出席,是一次专业化、国际化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议对近三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十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草案)进行评议,审视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先导作用和承载能力,评估2010年亚运会近期交通改善实施计划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完善*未来交通发展战略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框架。通过总体规划咨询和交通论坛等学术交流,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召开“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会”。会议回顾总结战略规划及总体规划实施,展望2020年*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来自国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对*市动态检讨城市规划及其实施的做法表示认同和赞许,并就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等进行深入研讨,对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生态环境、旧城更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举办“*6年*城市公共艺术一城市雕塑论坛”。通过专家评议,从106件设计方案中评出获奖的28个作品,并评出“人民公园南广场”优秀方案和“珠江新城金穗路节点”优秀方案各3个。推出论坛的《学术论文集》。《*优秀城市雕塑图集》、《珠江全景图》、《1955年*市航空影像地图册》等编辑出版成果。雕塑论坛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肯定和赞誉,有利于塑造*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时尚风情兼具的都市魅力新形象。

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来自泛珠区域内11家城市规划院的院长以及区域内规划界管理与技术人员共150余人参加,就规划工作经验、技术心得及管理方法进行广泛交流。

规划协会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行业的作用。规划协会抓好行业管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组织开展*6年*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将参评项目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两大类,评选结果进行了网上公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4名国内外专家来*讲学,举办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和发展政策思考、国内外区域规划新动向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会。组织会员参加英国历史文化保护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等培训班。组织召开市环境艺术委员会专家会议,对滨江西临江建筑外立面建筑设计方案、*地面高程规划等16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议。加强对建筑报建特许人的管理。做好《*市城市规划发展回顾》的出版发行。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文选》。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学习新活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的有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做好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街)和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局领导多次带队到增城中新镇、天河区凤凰街开展工作。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在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市委的《实施意见》后,大家表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要落实好两个“适宜”,协调好各种矛盾和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把城市发展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展创建“百佳党支部”活动,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开展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好处室”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养成学习先进、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有意义的活动,参加市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85周年文艺汇演”并取得三等奖。对局机关共产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党风廉政工作。学习贯彻省、市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实施惩防并举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局和处级领导干部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加强规划效能建设,在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形成依法办事、高效行政的良好风气。落实规划系统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8月份与市纪委监察局联网运行。配合市监察局开展对金满家园等案件行政执法监察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经市纪委和市编办批准,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组组长和监察室主任,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程序选拔干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按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行聘用制意见》,从8月份起,局属事业单位按照部署稳步推进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工作。协助规划院开展人力资源改革工作。做好干部调配、公务员登记工作。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活动,每月组织召开离退休支部委员会议。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共青团工作、培训、工资福利管理、安全维稳、职改、外事等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加强重点项目的督办和协调,做好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做好文件办理、信息报送、政务办公系统调整等工作。妥善处理规划工作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问题排查,对永福变电站、祈福新村市政道路工程、华南路三期工程等群众投诉热点项目制订应急预案,以公正、务实的态度接待人员,及时答复事项。抓好经费预算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统计等工作,加强对局属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加强宣传教育。承办*6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规划行业分会年会。我局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把对外宣传作为树立局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媒体报道市规划委员会成立、交通规划国际论坛、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重大活动,在媒体和局网站公示*电视台新址、金沙洲居住新社区的建筑设计方案,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年新闻媒体采用规划类稿件约150篇。向省建设厅报送先进工作者事迹。制定干部培训管理规定,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公务员业务知识更新和规划岗位资格证年审培训,以及规划专题讲座等。制定局“五五”普法规划和*6年度普法计划,推进普法工作。

二、*6年度工作体会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较好地开展规划和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与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在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和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在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努力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坚持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健全城市规划体制,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效能。构建由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控规法规机制、城乡效能监察实施监督机制以及“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相结合的规划管理框架。

二是十分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围绕省市的重点工作,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组织住房建设规划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规划工作。住房建设规划是落实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宏观政策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活动,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重要规划过程中开展公示、咨询、听证等,促进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参与,确保推出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进行高标准的规划管理。

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协调、指导与服务。*6年,地铁、铁路、高快速路、电网、河涌水系等省、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度大,工程复杂,时间紧迫,对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时效要求很高。将协调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在规划编制、方案比选等环节进行规划沟通和协调,明确规划要求和指导意见;二是在重点项目规划案件报审前的相关单位联席预审会议的做法,召集相关单位对规划方案进行研讨,提出需要协调和完善的意见。三是对项目实施过程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快了道路工程、污水治理工程、河涌水系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规划审批,有力推进各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是十分注重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强与城建系统各单位的配合,确保在用地管理、重点项目规划和市政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规划实施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市、区规划部门互相配合,积极推进重点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建项目,为各项整治及建设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导。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服务。在控规编制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各区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对各区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加强与各专业系统的统筹协调,与市发改委、经贸局分别联合组织编制物流园区规划、三类市场规划等专项规划;在中心镇总体规划、户外广告规划等规划审查中建立部门联审机制。

五是坚持勤奋务实和开拓进取。通过改善内部管理和服务,树立我局良好形象。通过优化“窗口”服务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邀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各处室和分局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加强案件督办和清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困难,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类案件能按时、按质进行审批。各事业单位也进一步改善内部管理和服务,促进局的整体建设。

*6年,全市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规划系统干部职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规划工作实践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矛盾问题。如规划中远期控制与现状发展建设需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矛盾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市政设施规划脱节问题;市政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查环节力度不够等。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的建立,研究探讨规划与建设、规划与用地、控规和详规中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效率。二是村镇规划的工作力度尚需加大。目前,我市村镇规划体系虽已初步搭建,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原因还存在较多棘手问题,例如农村住房建设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等,应予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是重点项目案件多,对办理时限有影响。如开通“绿色通道”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案件只有5个工作日,扣除头尾、办案人员不足3个工作日,以致出现一定的超期问题。四是业务审批工作量巨大。近年来市局每年要办理1万多件业务案件,工作任务繁重。而各业务处的一线经办人约为33人,去年从局属事业单位交流工作人员共26人到各处室协助工作,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五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调查研究仍需要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7年主要工作任务

*7年是全面启动亚运建设工程的关键一年,城市发展“中调”等战略给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规划系统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努力将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7年我市城市规划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发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作用,抓好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各项工作,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一)进一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抓好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协调、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研究工作,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专项规划的关系,力争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总规”的探索与实践,将以数字化为表现形式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紧密结合,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数字化建库与管理,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技术方法、项目管理和成果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

抓好亚运规划的推进工作。*7年是实施亚运规划的关键一年,要将亚运工程规划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深化《亚运建设纲要》,制定亚运行动计划。重点包括场馆改建和建设、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专项内容。

做好市规划委员会运作的相关工作。完善规委会及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的职能、议事制度,组织对有关规划成果进行审议。推进实施省控规管理条例办法的出台。抓好控规编制,番禺、花都等区按照中心区的标准完善分区规划及控规导则,并尽快纳入“一张图”统一平台管理。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探索强化控规编制的可操作性。完善和巩固“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的建设。推进城乡效能监察工作,按效能监察工作重点,定期检查、交流效能监察工作。推进实施“中调”工作,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中心城区危破房改造及旧城更新等规划工作。

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实施,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审查以及报市政府审批,推进中心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核定工作。推进中心镇控规编制和审查工作。配合开展村庄规划,做好从化、增城市的20个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下半年全面铺开村庄规划工作。

开展*市重大的规划建设项目的咨询、竞赛组织工作。推进亚运场馆、亚运村规划设计咨询、竞赛;开展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

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进一步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提升综合交通体系供给能力。注重交通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先导作用,建设一个高效便捷、环保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推进*市亚运场馆周边地区交通规划、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轨道六号线交通衔接规划等一系列交通规划设计,精心组织交通规划研究,有效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

(二)抓好各专业的城市规划管理

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勘测信息管理。建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审批决策系统》。建立公共服务设施自动化检索、分析系统和审批决策平台。制定地下空间规划管理规定。对危破房改造规划试点区域进行改造规划试点,总结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全市范围的危破房改造规划编制与审查中。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设置规划、垃圾压缩站及公厕布局规划。推行完善修规批前和批后公示制度。推进“一图划”工作,加强与国土局的沟通。制定信息共享规定,加快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完成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整合。加强基础勘测工作,完善城市基本地形图,抓好各项勘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与国土部门协调勘测管理权限。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审批工作。加大市政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查力度,确保市政专项规划的可操作性。推进市政工程规划管理部分权限下放分局的工作,加强与各分局协调,以荔湾区规划分局为试点,协助各分局落实相关的市政规划管理职能,担负起下放权限范围内的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轨道交通二、四、五、六、八号线、高快速路、河涌水系工程、电力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协调与审批业务,在规划管理上支持和配合重点工程建设。

建设用地管理。加强市、区两级用地联审制度;认真组织市用地会及用地协调会议;建立基础信息库;对旧城的更新改造开展研究。按计划继续开展和完成番禺区、花都区历史用地的清理工作;完善规划设计条件的模板。继续推进规划引导的*市建设用地管理政策等研究课题;开展*7年度建设用地计划、*6年建设用地审批年报等组织编制工作。定期检查案件办理进度,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建筑工程管理。对《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管篇)进行全面修订。规范办案程序和操作方式,完成《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手册》的修订。加强对报建特许人管理的研究。对城市色彩控制实施地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制定珠江新城二层步行系统建设指引。继续推进建筑工程审批的三维电子报批计划和建筑三维模型数据库计划。对建管批前公示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批前公示制度。加强对城市重要地区建筑工程的批后管理工作。开展面向建筑审批的*整体城市设计研究,进行城市界面与建筑退缩研究、地下空间管理研究,指导建筑审批。加强对分局建筑管理的指导。

政策法规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程序规定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规定》、《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的制定;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实施后与《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衔接;开展《*市城市规划条例》(修订)的前期准备。继续研究贯彻实施[*6]37号的意见,进行公示程序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推进农民建房的立法研究。做好有关法规和规章实施的预告制度。加强对分局政策法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重大案件通报制度和沟通渠道。

结合“亚运*”、实现城市管理“到2010年一大变”的要求,开展环境整治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查工作,以规划指导、配合城市管理整治工作。加强、规范违法建设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工作。跟进城启系列案件的执行情况。规范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的条件和程序,推进电子验收制度,并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数据库的建设。完善批前公示。

业务协调和“三统一”深化工作。严抓窗口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争创文明窗口。抓好政务公开,推进《*市城市规划管理公示办法》的实施,规范局政务主动公开工作,改进依申请公开,继续完善业务咨询工作。抓好监察系统建设工作,落实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重点工程案件监察的定期汇报制度。细化、深化“三统一”工作要求,规范市、区规划部门的业务管理。抓好建成区面积统计和基础信息统计。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以应对窗口突发事件。

(三)局属单位围绕局中心工作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编研中心:开展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参与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善规划管理图则的定期检讨、动态更新机制,图则调整的技术规范与程序。跟踪花都、番禺、萝岗、南沙、增城、从化六区(市)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编制工作。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以白云区同德街为试点,推进控规工作创新。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推进金沙洲A区、B区、F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新城启动区、亚运村与亚运会新建场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开展新城规划与建设研究、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订与实施机制研究。加强规划审批与技术审查工作的衔接。开展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指引、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体系等课题研究。推进有关规划项目的评审。做好城市规划年报、成果汇编、局刊等工作。

规划院:以院面向服务的“管理与发展年”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提升服务”为主调,深化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规划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协助推进新一轮总规编制、亚运规划建设工作,做好*7年全国规划院院长论坛组织工作,开展“加入GPA对中国规划服务领域的影响和对策”等课题研究,做好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定期动态更新工作。在内部管理上重点推进绩效管理、下属公司深化改革、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市场研究和拓展工作,完善生产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生产联动,提高代建和规划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建设和宣传,做好客户维育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交研所:继续抓好道路交通和轨道网络规划深化工作。参与*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大力推进道路网络和轨道网络深化调整规划,抓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研究,开展前瞻通研究及交通规范和交通准则的制定。新一轮*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开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征询和公众咨询活动,形成《*市城市交通发展纲要》。*市轨道交通线网深化规划。*市(十区)道路系统深化。配合日常规划管理工作做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规划道路红线调整、局控路网调整、提供技术咨询意见。

自动化中心:完善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新版规划GIS系统,加快“一图划”信息整理与建库。编制《*市城市现况与规划图集》*7版。按新规程开展建成区面积统计、数字化*市总体规划的策划与实施。做好局网络维护、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数据库系统建设等工作。抓好“规划在线”网站建设。完善地下管线、规划成果等数据建库。加强信息服务,协助建筑工程电子报批面积核算等工作。开展城市规划实施监测系统等项目开发,为规划信息化工作提供稳定、有力的保障。

档案馆:加大档案研究和利用的工作力度。修订《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加大全市城建档案行业的管理力度,开展全市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和验收工作。继续推进第二库区(*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该项目建筑设计竞赛。围绕“*城市记忆工程”,进一步优化馆藏。开展城建历史档案的征集及研究,推出《图说城市文脉—*古今地图集》。

机关服务中心: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抓好安全生产。对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加强管理。对办公楼的电力、给排水、消防、中央空调等系统进行认真检测和分析,制订出合理的维护方案,消除安全隐患。落实交通安全教育,规范车辆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调度、办公用品领用、会议室申请等情况在网络上。抓好规划信息中心数据库和主控室机房工程的其它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推进存量公房处理和部分宿舍安装电梯工作。

咨询中心:继续抓好咨询服务工作,协助规划公示工作。

(四)进一步开展规划研究

开展实施“中调”等战略的规划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积极融入珠江三角洲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总结近年来*城市规划实践,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新模式、实施运作新机制和城市规划编制新体系。落实对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回顾和检讨的内容,以“拓展”和“提升”为主题,深化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紧紧抓住2010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建设生态*。以推进亚运规划为重点,加强规划实施的研究,依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带动城市新区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面向规划实施的专项研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一是协调规划中远期控制与现状发展建设需求问题。研究在保证长远规划控制用地性质的同时兼顾现状使用单位的近期发展建设需要,使规划的长远控制实施和近期用地单位的发展建设有效地衔接。二是协调城市各区快速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与总体规模控制问题,以花都区为试点,探索在区内建立中远期总体规模控制和分步实施的关系。三是协调规划实施相关问题。对当前突出的城市基础设施控制(如变电站等)、旧城更新和危破房改造、住房建设与供给政策等问题适时开展研究,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协会加强行业管理。拓展为政府和规划行业服务的思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开好换届大会,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组织相关课题的考察学习交流。组织召开技术论证会和城市规划咨询活动。完成《*市志·城市规划志》(*1—*5年)的编写工作。组织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做好建筑报建特许人的管理工作。结合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有关问题,举办多种类型的座谈会,建立和完善规划部门与社会相互沟通对话的平台。

(五)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学习市委九届会议精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工作任务。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我们要组织学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联系实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等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促进*市社会经济发展上下工夫,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前瞻性、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进一步落实“固本强基”工程,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工作。贯彻落实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规划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纠正和惩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建立和健全对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重点抓好促进规划科学编制、规范规划行政许可、推进规划政务公开等工作,提高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和电子政务监察专项工作,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开展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改革工作。实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改革工作,开展医疗改革工作,落实组织人事工作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工作。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落实离退休人员待遇。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完善政务办公系统,做好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统筹抓好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抓好项目经费预、决算管理,逐步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推进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加强宣传力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管新闻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局新闻管理规定,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采访线工程建设,做好境外记者来局采访的服务工作;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预案。加强对“规划在线”网站新闻报道的管理,完善网上新闻制度。健全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健全新闻信息网络,发挥新闻信息员的作用。制定互联网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做好网络评论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组织城市规划理论讲座。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强化干部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组织社会咨询活动、城市规划巡回宣传活动。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交通专项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 交通规划 实验教学 多层次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through the analysis about domestic traffic planning cours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field experiment class, produc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design, open experiment and graduation design combination of multi-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 each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link means furth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words: engineering applied traffic planning multi-level experi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4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解决的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思路、程序、步骤以及模型方法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充分掌握交通规划的全过程以及交通规划的步骤与重要的规划理论模型。这门课程既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讲授交通规划类课程时应该充分掌握课程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模型与计算机规划软件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效果与学生知识吸收的最大化,。

我国很多高校针对交通规划类课程均开设了实验教学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达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通规划专业人才,有必要对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发各层次实验教学项目。

国内交通规划类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各高校的交通规划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实验课,但在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东南大学本着培养交通规划、物流系统规划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以工程项目为依托教授理论知识,并开设了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同济大学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课堂操作实验(20学时上机)和交通规划课程设计(2周)。长安大学交通规划课程依托教师所承担的国际合作规划项目讲授理论知识,并以西安市长安路公交走廊优化分析作为课程设计内容。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讲授交通规划原理的基础上,侧重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模型的软件开发。吉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规划与管理方向开设了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展开。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规划课程实验环节侧重软件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学习CUBE、TRANCAD、EMME/2、VISSUM等交通规划软件,开展城市和公路交通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以及大型活动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规划。北京交通大学编写了交通规划实

践指导手册,针对交通规划所涉及的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的相关实验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

此外,交通工程专业教师也对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梅振宇、黄志义、项贻强、王福建等人[1]在分析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分4个层面,即专业感性认识、课程模块模拟操作、业务实习和综合训练层面,构建了交通规划专业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框架。东南大学的陆建、王炜[2]在总结10多年来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突破实验课程建设的单一模式,面向工程实践,拓展实验教学的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多种实验手段,对交通规划类课程要求的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于景飞[3]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方式、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了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应用实习和课程设计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北京工业大学秦焕美【4】总结了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其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交通规划软件实验室教学思路、教学形式和方法。长沙理工大学况爱武【5】从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的特点出发,探讨了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

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开设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明晰交通规划类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实验体系框架,是做好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关键。交通规划类实验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系统性。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通规划课程针对城市道路网规划,讲授了从交通与土地利用分析、道路网络拓扑建模、交通需求预测到交通方案评价的整个规划流程,每一个环节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体系应当体现规划的系统性,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交通规划对象是交通系统,交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第二,复杂性。交通规划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了: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公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场站枢纽规划与设计、停车场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等,应用面广。

第三,学科交叉性。交通规划实验教学涉及运输经济学、数理统计、预测学、最优化理论、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计算机基础。

第四,发展速度快。交通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跟踪学科发展新动态。

第五,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性。交通规划工程中既有大量的定量计算,也有很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只有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对交通规划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工程概念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2 实验教学体系框架构建

对于本科生这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主要是立足于认识交通规划工程的特点、培养工程概念以及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系统学习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模拟、创造工程实践环境,开展认识实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规划的流程,掌握交通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需求预测、影响评价以及软件仿真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以上考虑,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外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开放型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六个模块、四个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规划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图

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3.1 课堂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流程及规划原理,重点培养交通规划中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交通建模能力和交通规划软件操作能力。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是,专项规划案例教学,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案例、公路网规划设计案例、道路网通行能力分析案例、交通项目影响评价案例、慢行交通规划案例、停车场规划案例等;二是,与交通规划密切相关的软件操作学习,包括: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EXCEL,交通需求预测软件TransCAD、VISSUM、EMME-3、CUBE等,交通制图软件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r等。两条主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软件学习则是实验室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3.2 外业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外业实验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交通信息的采集能力,结合实际规划课题或者模拟开展居民出行调查、交通流特征调查、交通基础设施调查等基本调查内容。从调查人员调配、调查表格设计以及调查实施等多个环节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3.3 课程设计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整体流程的把握,加深对交通规划基础理论和原理的理解,是对学生知识综合性的锻炼。课程设计学时一般为两周,题目选择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课题,任课教师给出规划要求、规划年限、路网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等原始数据,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交通需求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给出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

3.4 生产实习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工程的感性认识,强化对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培养初步的交通规划经验。生产实习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开展:第一个渠道,本校教师承担的交通规划课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第二个渠道,学校与规划院、科研所合作,提供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岗位。

3.5 开放型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分析

开放型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理论的深入理解,扩宽学生知识面,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放型实验并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必修型实验,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兴趣主动申请参与。开放型实验形式灵活,内容可以涵盖数据挖掘、交通规划建模、以及交通仿真软件二次开发等。这些实验可以结合实际课题,要求学生根据需求设计、组织实验,需要学生掌握交通规划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分析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6 毕业设计内容分析

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交通规划理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性地在交通规划的某一领域展开较为深入地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学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深造或者就业打下基础。

结论

本论文在借鉴国内诸多高校开展交通规划实验教学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由6个模块、4个层次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后,对体系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论文是对我校交通规划实验教学工作的总结,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我校学生对交通规划基础理论理解深刻,学生能够较为熟练掌握交通规划软件完成简单的交通规划工程,具有较好的工程素养,符合我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梅振宇, 黄志义, 项贻强, 王福建. 交通规划课程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框架设计[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8):125-127,133.

[2] 陆建,王炜. 交通规划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0-12,25.

[3] 于景飞. 基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43-44.

[4] 秦焕美. 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50-53.

[5] 况爱武. 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63-64.

交通专项规划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规范港口规划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港口资源,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港口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订与调整、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交通部负责全国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港口所在地的市(指设区的市,下同)、县(包括县级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负责特定港口管理的部门具体实施该港口的规划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包括承担港口行政管理职能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与交通主管部门分设的港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港口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港口资源条件、综合运输网状况等因素制定,体现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

第五条港口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水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第二章港口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是指港口的分布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包括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对港口资源丰富、港口分布密集的区域,可以根据需要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是指一个港口在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

第七条港口布局规划主要确定港口的总体发展方向,明确各港口的地位、作用、主要功能与布局等,合理规划港口岸线资源,促进区域内港口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并指导区域内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确定港口性质、功能和港区划分,根据港口资源条件、吞吐量预测和到港船型分析,重点对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置、港界、港口建设用地配置等进行规划。

第八条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可不编制港口布局规划,仅编制港口总体规划。

第九条编制和修订、调整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时,应当根据需要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分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规划、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港区总体规划、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和港口仓储、保税、物流等园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组织编制港口总体规划的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港口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有关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对港口总体规划中的港区规划的深化方案。

第十一条全国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组织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组织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编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编制。

第十二条主要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直辖市、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具体实施港口行政管理的部门编制。

主要港口以外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编制。

第十三条编制港口规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港口资源,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产业合理布局的要求;

(三)促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发挥港口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枢纽作用;

(四)统筹不同层次港口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工,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高港口群体的综合竞争力;

(五)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国际国内航运、现代物流等发展的要求,提高港口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第十四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应当符合全国港口布局规划。

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应当符合省、自治区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应当符合相应的港口布局规划。

第十五条编制和修订、调整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时,涉及新港区开发或者对现有港区功能有重大调整的,应当进行新港区选址论证或者有关专题论证。其口总体规划论证完成后应当编制港区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港区、作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优化港区水陆域总体布局,统筹安排港区内集疏运、给排水、供电、通信信息、安全监督、口岸管理、环境保护等配套设施的布置,并与城市规划的相关设施协调、衔接。

第十七条港口规划的编制部门在编制港口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发展和改革、城市规划、国土、铁路、水利、海洋等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以及海事、航道等管理机构的意见。港口管理部门与交通主管部门分设的,还应当征求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港口规划应当按照交通部统一制定的港口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的要求编制。

第十九条编制港口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及深度要求。

第二十条编制港口规划应当符合港口工程相关规范及有关技术要求,并统筹考虑航道、通航安全与港口规划布置的关系。

第二十一条港口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港口布局规划、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包括相应的专项规划和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同),应当委托持有港口河海工程专业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或者水运行业甲级工程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其他港口的总体规划,应当委托持有港口河海工程专业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或者水运行业乙级以上工程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

前款所称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港口法》的规定确定的本地区的重要港口。

第三章港口规划的审批与公布

第二十二条全国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三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征求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批准并公布实施。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书面征求交通部意见。交通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的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交通部同意或者提出的修改意见被采纳或者在上述规定期限内未提出意见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依法公布实施。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交通部提出的修改意见有异议的,报国务院决定。

第二十五条主要港口所在城市是直辖市的,其港口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交通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主要港口所在城市不是直辖市的,其港口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市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由市人民政府报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港口总体规划范围因特殊原因涉及跨行政区域的,港口总体规划上报前,相关人民政府应当就规划内容协调一致。

交通部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港口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经审查予以批准的,由交通部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第二十六条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地的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对上报的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书面征求交通部意见。经审查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布实施的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报交通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外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市、县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港口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书面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经审查予以批准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的港口总体规划在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前,应当先征得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二十八条主要港口所在城市是直辖市的,其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书面征得交通部同意后,报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布实施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交通部备案。

主要港口所在城市不是直辖市的,其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港口所在市人民政府书面征得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批准并公布实施,同时报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九条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书面征求交通部意见并征得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批准并公布实施,同时报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的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征求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意见前,应当先征得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三十条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外港口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书面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批准并公布实施,同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前,应当先征求市人民政府意见。

第三十一条审批部门在审查港口规划时,应当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

第三十二条审批部门对送审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审单位应当按照审查意见的要求进行修改。审查部门对修改后的送审材料可以重新组织审查。

第三十三条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收到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征求意见文件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视为同意。

第三十四条报批港口规划,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批的文件;

(二)报批的规划报告和规划文本;

(三)征求意见的情况;

(四)其他相关材料。

规划文本应当基于规划报告编制,是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三十五条港口规划经批准后,审批部门应当在其政府信息网站或者其他便于公众知悉的政府信息渠道上公布规划文本。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四章港口规划的修订与调整

第三十六条港口规划经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十七条组织编制港口规划的单位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和港口发展的需要修订或者调整港口规划。

港口规划的修订是指对规划范围、港口性质及功能、岸线利用、港口布局及水陆域布置等进行重大变更。

港口规划的调整是指对港口规划进行局部修改。

第三十八条修订或者调整港口规划,应当通过编制相应专项规划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九条对港口规划进行修订的专项规划,按照相应港口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公布的程序办理。

对港口布局规划进行调整的专项规划,按照相应港口布局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公布的程序办理。

对港口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专项规划,由原组织编制单位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同级人民政府征得原审批部门同意后批准并公布实施。

第五章港口规划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建设港口设施应当符合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在港口总体规划确定的港区范围内进行。不得违反港口规划建设任何港口设施和其他设施。

需要在尚未纳入港口总体规划的区域建设港口设施或者在港口总体规划中新开发的港区建设港口设施的,应当首先按港口总体规划修订程序编制新港区总体规划,经批准后作为建设港口设施的规划依据。

第四十一条拟建设港口项目的功能及选址与港口总体规划有较大差异,经专题论证认为确需改变港口总体规划按所选方案建设的,应当按规定程序修订或者调整港口总体规划后,方可办理港口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手续。

第四十二条建设港口设施使用港口岸线的,必须符合港口规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港口岸线使用审批手续,取得港口岸线使用权。

第四十三条建设码头(包括单点系泊及水上过驳设施)、船坞、船台、滑道等设施的港口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时,应当提交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出具的港口建设项目审批文件和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出具的港口岸线审批文件。海事管理机构在审批上述港口建设项目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时,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依法办理了港口建设项目审批和港口岸线审批的相关手续。未依法办理的,海事管理机构不得批准其施工许可。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的土地和水域,或者建设任何跨越、穿越港口总体规划区水陆域及其上下部相关空间的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审批时应当征求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出具其是否符合港口规划及是否影响港口规划实施的审查意见。

第四十五条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周边建设工程项目,可能引起港口岸线及港区水陆域、通航水域、航道、锚地等水文、地形、地貌变化,从而影响港口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四十六条交通部和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核查港口建设项目是否依法办理了项目审批和港口岸线审批手续,并公布检查结果。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未按规定程序取得批准,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及其他设施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依法查处,并通报相关部门。主要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上述违法情况及处理意见书面报告交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其他港口书面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交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书面报告后,对处理意见无异议的,应当检查、督促有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落实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认为处理意见不当的,应当回复书面意见,并予以督促、落实。

第四十七条任何企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经营港口、码头及相关设施的行为涉及港口规划的,应当接受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相关的文件、资料;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有关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港口规划审批部门违反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批准规划,或者在审批中、或者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建设项目的审批或核准部门对违反港口规划的建设项目予以批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未经依法批准,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及其他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限期改正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违法建设的设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未经依法批准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及其他设施的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滥用规划职权导致破坏港口规划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部门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违反港口规划擅自批准使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土地和水域的;

(二)未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违反港口规划擅自批准建设跨越、穿越港口总体规划区水陆域及其上下部相关空间的设施的;

(三)对违反项目审批、岸线使用审批规定的建设项目批准其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的;

(四)对港口总体规划区周边可能影响港口自然条件变化的工程项目,负责审批该项目的部门在审批前不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