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创建调研

品牌创建调研

品牌创建调研

品牌创建调研范文第1篇

豪华购物场涉及多个领域研究,包括品牌的战略性目标、个人的人际交往体验等。而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品牌旗舰店的结构和外观,包括建筑、装饰、空间布局、象征性元素、地点,以及研究品牌旗舰店作为一种功能性建筑,如何通过展示美好的购物环境,让品牌旗舰店成为实现品牌传播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从而让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店有更好的消费认知。本文具体探讨了品牌旗舰店设定的消费者体验目标,以及影响购物体验的一些决定性因素。

作者采访了一些主要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旗舰店经理及其客户,重点探讨品牌旗舰店的品牌战略,了解品牌旗舰店的客户体验情况。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不同的奢侈品品牌旗舰店各有特点,其不同之处包括品牌建设战略差异、零售做法差异和消费者体验差异。了解品牌旗舰店的差异,可以让管理者更明确地了解打造奢侈品品牌旗舰店的目的和意义,有针对性地制定品牌旗舰店建设战略,改善客户体验。

作者主张从审美的角度建设品牌旗舰店,让品牌旗舰店更好地发挥功能性的作用,最终的目的则是提升客户体验。作者重点探讨了奢侈品品牌旗舰店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从品牌旗舰店管理者的角度—以品牌建设为目标运作品牌旗舰店;另一个是从客户的角度—客户的决策深受品牌旗舰店体验的影响。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领养父母群体的购买意向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准父母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层面看,社会对传统家庭予以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却忽视了非传统家庭。虽然此前的消费者调查文献探讨过传统家庭的消费情况,但是却缺少对收养家庭消费情况的研究。而本文作者则希望研究收养家庭中影响收养父母购买意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作者重点探讨造成收养家庭消费不确定性的心理因素,因为它和当事人的购买决策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文献调研和定性研究,以及建立焦点小组的方式,搜集收养家庭的相关数据,建立分析模型。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养父母作为消费者而言,因为缺乏参照对象,在为孩子购买物品时很大程度上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呈现出一种不满的模式。就收养父母而言,他们对那些有助于改变生活现状的商品、服务往往缺乏兴趣。而在购买意愿的形成上,他们受其他家庭、朋友和营销者的影响较小。收养父母把更多的兴趣放在媒体传播渠道上,希望以此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形成对自己更有利的购买决策。

此项调研为营销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收养父母消费群体的独特视角。调研结果表明,有意向锁定收养父母消费群体的企业,可以将营销重点放在影响收养父母购买意愿的决定因素上,从而锁定这个富裕的收养父母群体。了解收养父母购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助于营销者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进而与收养父母群体互动。

消费者共同创造及其产品开发

客户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流程。而网络和社交媒体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与客户互动,并进行知识分享,进而调动客户的积极性共同开发新产品。此项调研的目的在于研究企业如何通过客户参与最终实现产品创新,衡量客户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起到的作用。

由于难以找到相似的调研案例,作者采用了个案分析法,重点研究一家国际食品企业。这家企业在新产品创意期和创意筛选期,就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客户参与。

研究结果表明,调动客户主动提供有价值、原创性、可行性的创意,能够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有可能带动新产品开发流程创新。

品牌创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费者;品牌社群;品牌忠诚度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创新的主体,创新型企业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研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品牌,如何建设好创新型企业品牌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品牌的忠诚度是尤为重要的。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1.品牌社群

时至今日,“品牌社群”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仍不算太长,正因如此,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总体上来看,当下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广义的观点和狭义的观点。

狭义观以Muniz和O' Guinn为代表。他们不仅对FordBronco等品牌进行了充分的考察和研究,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品牌社群的定义。他们认为,品牌社群就是使用同一品牌的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专门化社群,它建立在一整套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同时具备了一定的非地理意义。从中不难看出,品牌才是这一社群的真正联结点,而不是所谓的“非地域”,而对这一社群而言,它仍然具备了以上三个特征。在品牌社群成员的表现方面,Bagozzi(2006)等曾选择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社群就是一个独特的消费者群体,这一群体会对某种良好的社会认知,或是某一品牌产生共同的热情。而作为群体的成员,无论是在实现集体目标,还是表达共同的情感和承诺时,都会采取共同行动的方式。对这一观点而言,它与Muniz和O'Guinn的定义之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二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消费者群体为自身所钟爱的品牌所付出的情感和所表现出的行为。

2.创新型企业品牌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的首要任务在于: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实现生产要素、生产条件之间的有机结合,然后将其融入到生产体系之中,进而通过市场的推广来获取潜在的利益。并且特别强调,创新的概念与发明的概念相去甚远,发明是指一种新工具、新方法的发现和应用的过程,而创新则强调新工具、新方法实施和推广的过程。因此,创新不仅是创立新的科学理论或者发明新技术和新材料,而且也是这些新的科学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过程。而创新型企业因此创新型企业不仅指的是那些研发费用极高、专利保有量极大的“巨无霸”企业,也指那些在技术上、制度上、营销方法、品牌建设方法、销售渠道或者那些将原有技术进行组合等一切形式的具有创新性的企业。

3.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和心理活动。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基本构成了体系相对严谨和完整的二维品牌忠诚度理论,并在学术领域获得了广泛共识。二维品牌忠诚理论,包括行为忠诚和情感忠诚两个方面,行为忠诚指的是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而情感忠诚是指是指消费者在选择某品牌的产品时,不仅可以从产品的功能中得到正效应,还可以获得深层次的心理满足。。因此,在本研究也同样沿袭之前学者的研究方法,后半部分的实证中,问券的设计就兼顾了品牌忠诚包括的两个维度,即情感忠诚和行为忠诚。

二、创新型企业和品牌忠诚度的关系

创新型企业自身属性与其品牌忠诚度也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同一性是指,创新型企业的自身属性中有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创新型企业品牌较易在青年消费者中建立品牌忠诚度。因为青年性格特点不仅包括思想活跃、热情奔放,还表现在富于幻想和喜欢冒险上。他们在心理上追求时尚,追求新颖,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而创新型企业品牌大多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的产品在性能上优与同类产品,在功能上更能满足消费者者的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容易吸引青年消费者的关注,并引起重复购买行为。

对立性是指,创新型企业品牌的自身属性不利于消费者建立品牌忠诚度的特性。首先,创新型企业品牌经营历史很短,缺乏品牌忠诚度积累。消费者对创新型企业品牌产生忠诚、建立口碑至少要经过选择-购买-体验的过程,由于产品性质的不同,这个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十年。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创新型企业品牌存在时间不超过二十年,无发让相当数量级的消费者通过对产品的体验产生重复购买行为和情感上的依赖。其次,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创新型企业的品牌所生产的产品对于我国消费者来说都是新事物,比如小米手环、3D打印或者虚拟现实技术。绝大多数消费者完全没有使用过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而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收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难以通过视频或平面宣传完成。只有消费者亲身体验过的这些产品,感受到这新产品功能上的优越或者某种全新的体验,才会相信并选择这类产品。所以通过建立品牌社群,让消费者和消费者围绕产品进行互动体验,进而对品牌产生忠诚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品牌宣传手段。

三、实证检验

本节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品牌社群成员体验在品牌忠诚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二,品牌社群成员体验过程中所形成的机理。其中,后者所体现出的是品牌社群成员与社群互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研究内容的概念模型,可参考图。

本文变量一共有七个,分别是消费者之间互动、消费者产品互动、感官愉悦、生活意义、重构体验、感情忠诚和行为忠诚。本文假设,在社群中,消费者通过消费者之间互动和消费者产品互动,进而产生感官愉悦、生活意义以及重构体验等社群体验。而品牌忠诚是通过消费者产生正面体验产生的。

本文在变量选择上借鉴了《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机理及对品牌忠诚的作用研究》(王新新,万文海2012)。但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创新型企业做了合理修正,主要体现在,本文认为创新型企业消费者的社群体验主要是通过感官愉悦,生活意义和重构体验实现的,这一点区别原文。

为了弄清楚创新型企业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品牌社群中,消费者如何通过社群活动形成体验以及品牌体验和品牌忠诚的关系。为此,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中既要满足属于创新型企业品怕社群的要求,又要包括消费之间的互动,消费者的体验价值,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等方面的内容。根据上述要求,本文选取了华为品牌社群--华为花粉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以问券调查的结果作为切入点,对品牌社群活动体验以及品牌社群和品牌忠诚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问券调查的量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品牌社群互动、品牌社群体验和品牌忠诚。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学者的研究当中对只做过品牌忠诚度量表,并且被实践证有效,本文在对忠诚度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是之前学者所使用的量表。而品牌社群互动和品牌社群体验量表,则是根据本文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领域的成果制作完成的,步骤依次是:首先,要充分借鉴相关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来明确量表的范围,进而制定出一定的范围性量表;其次,及时征询学科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由其提供具有可参考性的量表,将其作为自身量表修正的依据;然后,对品牌社群成员进行访谈,以明确各模块所应包含的内容,并及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切实利用现实活动来实现对相关量表的制定;再然后,在完成以上步骤的基础上,制定初步量表,并以重要程度为依据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与方差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得出量表的删减操作;最后通过预调研,对第四步得出的量表进行分析,并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见表1,最终形成正式的调研量表。

表1 量表的因子负载及Cronbach's Alpha值

在得到统计结果之后,本文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见表2、表3。

分析结果证明,除了无法验证品牌社群互动与情感愉悦正相关外,消费互动与消费者审美价值的关系假设关系均能得到验证,并且消费者自我互动与重构体验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可以证明品牌社群互动能让消费者获得正面的社群体验,即品牌社群互动与品牌社群体验正相关。我们无法证明感官愉悦与行为忠诚正相关,除此之外精神愉悦、重构体验等变量均与品牌忠诚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了,以往品牌社群的研究结果。即:品牌社群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各种体验,与没有参与品牌社群的消费者相比,加入品牌社群并获得非凡体验的消费者与产品、品牌、公司以及其他同类消费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产生强烈的社群认同和社群意识,进而会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

四、启示与建议

首先,创新型企业品牌的经营者有必要建立品牌社群、组织社群活动以及线上线下互动,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社群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再次,对成员之间的互动性而言,良好的激励机制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要实现成员间互动频率和社群高忠诚会员数量的有效增加,则应分别采取有形物质奖励和无形物质奖励(如:无形荣誉激励)的方式。其次:感官愉悦属于社群体验的较低层次,它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忠诚,但对于消费者的行为忠诚影响不大。因此创新型企业品牌再组织社群活动时,仅仅让消费者体验到感官愉悦是不够的,应该采取丰富的手段提高体验层次。

参考文献:

[1]Muniz A M, O'Guinn T C. Brand Community[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1, 27(4):412-32.

[2]Bagozzi R P, Dholakia U M. Antecedents and purchase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small group brand commun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006, 23(1):45-61.

[3]Mcalexander J H, Schouten J W, Koenig H F. Building Brand Commun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A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2002, 66(1):págs. 38-54.

[4]Holton R J, Turner B S. Max Weber on economy and society[M]. Routledge, 2011.

[5]王新新,薛海波.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的内在动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0):63-69.

[6]周志民,李蜜.西方品牌社群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1):46-51.

品牌创建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化网络;品牌治理;治理规范;治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6802

1引言

随着品牌价值内涵及来源的探讨逐步深入,学科间理论的融合,品牌价值研究从消费者视角及利益相关者视角共同肯定了品牌消费者及更为广泛的品牌利益相关者在品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社会化网络环境凸显品牌利益相关者在品牌建设中的影响力。然而由于品牌治理相关理论研究开展时间尚短,企业品牌建设实践中的品牌治理行为也未提炼成为系统的品牌治理理论,因此,根据社会化网络的特征,从现有零散的研究中进一步解构品牌治理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对于品牌治理的研究与实践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主要概念内涵确定

2.1社会化网络

伴随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渗透,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社会化网络、社会网络、社交网络、社交媒体等概念及内涵进行解读,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社会化网络界定为借助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搭建起网络虚拟社会,同时由此实现真实社交联系的扩大化与虚拟社交关系的真实化后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集合。即社会化网络是强联结与弱联结、虚拟社交与真实人际关系共同融合所呈现的社交关系形态。

2.2品牌治理

目前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治理定义分别是“品牌治理是对品牌及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以及“品牌治理是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品牌共创的机制和制度进行设计,保障品牌控制权共享基础上各方的权、责、利对等”。王彦勇融合以上两种观点,认为品牌治理是在利益相关者参与品牌共建条件下,通过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保障合作过程有效、公正与合理运行的制度安排。本文结合社会化网络的特征,将品牌治理视为对品牌、利益相关者及网络关系而进行的多层面、全过程的品牌价值共创管理。

3品牌治理构成要素分析

从品牌所有者企业的视角出发,本文将品牌治理概念的结构按思想基础、制度规范、治理对象及范围,以及关系处理方式这四个层面,将品牌治理划分为:品牌治理文化、品牌治理规范、网络关系、治理方式。

3.1品牌治理文化

品牌治理中的治理文化是指企业具有品牌共创的意识,以及企业具有促进和维护内外部品牌合作的理念和行为导向。品牌治理文化代表着企业具备品牌价值共创所需的素质和基础。

企业的品牌共创意识,意味着企业认可内外部合作者在本品牌价值创造中的贡献作用,将合作者作为品牌价值的重要来源,将品牌合作作为品牌价值创造的重要方式。企业具有促进和维护内外部品牌合作的传统,意味着企业以开放的心态开展合作,倡导构建品牌共建合作网络,在品牌共建的合作中吸收不同观点进行合作创新,并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处理分歧,降低合作成本。因而合作的文化是品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品牌治理开展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3.2品牌治理规范

治理规范是围绕品牌开展的,对品牌共建网络及其他品牌利益相关者进行关系处理所依据的准则。关系治理理论研究认为,得到明确规定的制度和无形规则均能有效协调成员关系。品牌治理规范中,明确的制度主要作用于在品牌价值共创过程中联系紧密、合作关系相对稳固以及范围相对明确的品牌共建网络成员及组织间,本文以品牌治理中的关系处理内容为依据,结合网络治理机制的划分,将已被制度化的品牌治理规范归纳为:品牌共建合作者遴选规范、激励约束规范、决策协调规范和利益分配规范。而根据关系治理理论研究成果,处于隐性状态的无形规则以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为主,它们在品牌价值共创依赖的多边网络和相对松散的关系网络中作用明显。

3.3网络关系

依据“网络特征优势”理论的思想,将品牌共建网络结构称为网络关系,综合Granovetter提出的节点间交互频率标准和Yang提出的社会关系亲疏远近标准,将品牌共建网络成员的网络关系分为强网络关系和弱网络关系。社会网络理论表明,强关系依存于联系紧密但范围较狭窄、涉及节点较少的关系网络,而弱关系则形成松散的社会网络,在参与者数量和网络所涉及的信息量范围方面具有优势。

品牌共建网络成员间通过互动积累关系资本形成强关系,使得节点之间相互了解程度、合作方式和节点状态都相对稳定。这种情感契约有助于形成成员间高度的内聚性与行动协调性。而弱网络关系成员各自所在主要领域存在差异,彼此间交互频率较低、品牌合作基础均较弱,与强网络关系成员相比,在未经干预的自然状态下难以集中于品牌建设。但从弱网络关系的整体结构角度出发,根据Granovetter的阐述,弱网络关系具有网络规模、网络范围和网络异质性方面的优势,因此经有效引导能为品牌价值共创提供数量、类型和途径丰富的资源及信息传递,能够通过提供不同于源自强网络关系的异质性资源和信息,从而贡献于品牌价值共创。

3.4治理方式

品牌创建调研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做响品牌、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为目标,以创建品牌、经营品牌、提升品牌和延伸品牌为核心,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驰)名商标和品牌示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一批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

(二)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拥有名牌产品260个,名牌产品220个;知名商标500件,著名商标350件,中国驰名商标30件;并形成20个展示城市形象的大品牌,其中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3-5个。创建50家左右对全市产业发展有影响力、区域发展有带动力、市场发展有扩张力的品牌示范企业,并使这批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二、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实施品牌建设主体在企业。品牌是企业形象、文化、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的综合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切实增强品牌经营意识,充分认识争创品牌产品对于拓展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乃至城市形象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制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品牌示范企业发展规划,全面夯实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力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际品牌

各企业要广泛开展学习、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能力,积极开展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各县区要加强对辖区内的优势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有竞争潜力企业等,进行梳理排队,择优列入辖区品牌发展规划,依据企业发展和争创情况,适时调整争创梯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培育引导措施,建立起衔接紧、后劲足、实力强的品牌创建梯队,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评定一批、升级一批”,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鼓励企业通过商标境外注册、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销售公司、研发机构等途径,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扩大企业国际竞争力。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力争年增长10%,省级及以上驰(著)名商标力争年增长20%。

(三)组织开展“品牌示范企业”活动,提高品牌示范效益

从名牌产品到品牌企业是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提升企业行业位次和创新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扩张能力,实现品牌企业龙头链式拉动作用,将在全市组织开展“品牌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对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且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主导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且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空间,“十二五”期间年递增20%以上;市场占有率目前不低于30%,产品出口目前不低于5000万美元且5年内年递增10%;同时,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社会满意度高的企业,授予“品牌示范企业”称号。通过评选“品牌示范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示范效益。

(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培育自主品牌

积极开展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新产品升级,鼓励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并积极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指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盟战略,引导企业主动和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行业内国际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培育出更多的自主品牌产品。已认定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二五”期间,开发的新产品应达到10项以上,其中国内领先水平新产品要达到50%以上;申报专利不少于15项,其中发明专利要达到20%以上;参与和主持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3项以上,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

(五)全面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促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强化企业全员质量观念,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定积极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继续引导企业通过ISO9001、ISO14001、GB/T28001三标一体认证,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动企业申报省质量奖。认真贯彻六西格玛、质量改进、5S、QC小组等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实行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实现“零缺陷”,倡导终身免费售后服务,督促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和扩张。通过严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并具有较强发展空间和优势。

(六)建立品牌信任机制,加大对品牌企业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和品牌示范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在信贷上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各类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以商标等无形资产实施抵押担保,对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方面申报的项目优先给予财政贴息或资金补助;支持实施品牌战略企业经过合法评估将其驰(著)名商标、名牌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将无形资产提供信贷担保,以及品牌许可经营和转让,促进企业品牌资产的合理利用,实现品牌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支持商标机构开展商标的转让、许可、交易等业务,组织闲置商标的交易和品牌许可经营活动,盘活我市企业商标资产。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品牌企业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假冒知名品牌和侵犯品牌生产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对名牌标志、商标标识、质量标志、产品标准标志等的印制管理,有效遏制冒用名牌标志、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等现象,加快建立品牌产品和企业数据库。加强与省内外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执法联动保护机制和维权网络体系。坚持创牌与保牌并举,鼓励企业成立品牌保护组织,加大品牌宣传和维护费用,企业品牌维护费用每年应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1%。

三、组织领导

1、设立“市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城乡建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指导全市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作。

品牌创建调研范文第5篇

人民论坛杂志社举办中国自主品牌100佳课题调研活动是推动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此,笔者通过四个词来谈谈关于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一点认识。

第一个词是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有识之士推动,中国的品牌建设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品牌越来越多,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明确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与此同时,国务院专门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文件,制定了中国制造的行动纲领,其中对品牌战略、品牌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进一步推动、实施品牌建设战略不仅重要而且紧迫。

第二个词是需要。一是满足民生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良好的品牌意味着能够给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在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不能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不能创造更好的品牌,对企业自身发展至关紧要。三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需要。品牌是一个焦点,加强品牌建设意味着要在整个社会,包括企业、政府、其他各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和创新能力。四是文化复兴的需要。品牌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水准的表现,品牌建设是国家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五是增强中国发展和安全能力、在世界搏弈中占据主动地位的需要。自主品牌建设好了,我们的民族经济将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安全也就有更好、更可靠的保障。

第三个词是建设。品牌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一是进一步提升对自主品牌的认识水准;二是提升创新驱动力,运用科技力量走在市场变革的最前沿;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更好产品;四是统筹规划各方系统,建设良好机制,创造更好环境;五是提高生产者、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使品牌文化建设带动整个社会文明水准提高;六是吸取国外品牌建设的经验教训,处理好与竞争者的关系,努力做好合作共赢。

第四个词是推动。人民论坛杂志社通过开展中国自主品牌100佳课题调研可以营造舆论声势,扩大品牌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品牌建设。而在评选调研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总结各个企业、各种品牌的经验、教训、成功原因等,并加以推广、宣传,使全社会对品牌建设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使中国自主品牌建设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