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如何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运输经济收入最大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为提高综合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推进我国和谐铁路建设进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铁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其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施监督和控制,有效地保证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质量,进而提高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体制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铁路货运、客运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三个方面的问题。

1.铁路货运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货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有部分车站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小集体利益的牟取,通过谎报货物品名、换票运输、无票运输以及少计货物重量等违纪行为来对铁路运输收入进行非法侵占,尽管铁路运输企业加大对这种违法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还是不能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其次,当前铁路运输企业为了将其市场竞争力提高,让其市场份额能够不断扩大,对一部分比较大的货主实施运价下浮政策,以便能够争取更多的货源,有效地增加其铁路运输收入,但是一些车站和货主违规采用这项运价下浮政策,匿名上报一些货品名称,并且放松了运量考核标准;最后,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收取专用线的货车使用费、取送车费等货运杂费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少收、漏收情况。

2.铁路客运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客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收入管理方面的基础相对较薄弱,一些单位对客运车站的出口和入口的检查确认工作不到位,使得车站出入口的管理上出现了“盲区”,导致了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其次,在铁路客运中由于乘务员利用身份的便利私自携带无票旅客、货物上车,发生了铁路运输收入少收问题,给铁路运输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最后,旅客行李包裹的运输中也常常会出现物品、重量与实际不相符以及违规使用运价下浮政策的现象,同样造成铁路运输收费减少的情况。

3.专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收入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相关的专业知识结构不牢固,使得他们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铁路深入改革之后发生的新变化,不能准确地对相关的财务报表或列报项目进行理解和掌握,常常将一些会计科目混淆起来,造成了铁路运输收入统计和报送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

三、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的原则

对铁路运输企业中存在的影响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实现的高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首先,铁路运输企业要在财务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夯实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铁路运输会计核算规则》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促进铁路运输企业收入风险管控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要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进行强化,对收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充分有效地对企业资金进行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地降低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风险。

2.完善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系统

对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系统进行完善,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深入贯彻实施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将收入管理内部控制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内部员工的工作行为;其次,要加强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考核,保证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地落实,使得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3.强化收入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考核评价

监督、考核评价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内审监察部门对其收入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再考核评价的重要手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强化收入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考核评价能够保证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使得铁路运输企业的财经纪律更具严肃性,使其经营管理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1.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控制

铁路运输企业根据企业运输收入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将彼此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开来控制,科学合理地对铁路运输收入业务进行分工,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权限和工作责任,使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部控制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对铁路运输企业与其相关的运输收入的授权批准范围、程序、权限以及责任等内容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得越过自己的权限范围办理相关的运输收入业务。

3.全面预算管理控制

明确铁路运输企业的预算目标,对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基本要求,铁路运输企业还要及时分析有可能影响预算完成情况的因素,并且积极提出增加铁路运输收入水平的对策,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的顺利有效执行。

4.内部报告控制

建立健全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报告控制制度,使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情况得到全面准确的反映,及时给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与铁路运输有关联的重要信息,使铁路运输企业收入内部控制管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这样才能保证铁路运输企业为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而及时提出和制定针对性的方案。

5.强化铁路运输收入票据的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对铁路运输相关收入票据的管理,对各种与资金相关的票据进行登记记录,有效地避免铁路运输企业的空白票据被非法盗用或者遗失的现象。无论是铁路货运票据还是铁路客运票据,都是国家批准的专业发票,能够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提供原始凭证,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从印制、申领、保管、使用以及缴销等各个环节对铁路运输票据进行管理和控制。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强劲的资金需求与偿债力不强导致的融资风险

非运输企业经营范围由创立时期的运输加买卖(交通+商业)发展到除铁路客货核心业务以外的全能业务,涵盖了制造、建筑、商贸、房地产等12个行业。一方面业务拓展需要筹集大量资金,但目前非运输企业一般通过内部积累、信用欠款和少量贷款筹集资金,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另一方面非运输企业创效弱、家底簿、积累少,偿债能力不强,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融资难和偿债力不强增加了融资风险。

(二)风险评估缺失与经验决策导致的投资风险

从近10年铁路投资失败的案例看,在对外投资和内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运输企业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缺乏科学的分析。没有对投资方案的实施时机、潜在风险、预期收益等指标进行评估,在决策时凭借主观经验,造成投资损失,多元化战略下涉及的行业和项目多、规模大,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企业整体创效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非运输企业经历了创立与站段脱钩和多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小企业发展到大集团,但国有铁路非运输业仍未摆脱“多杂粗”(企业多、业务杂、粗放经营)的困局,企业整体创效力不强,年收入超10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比例小,盈利能力差,抗财务风险能力弱。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铁路行业长期处于财政统收统支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铁路非运输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铁路企业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较大,财务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这是由铁路非运输企业的特点决定的。铁路非运输企业受到铁路企业的影响较大,而铁路企业长期以来属于国家,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财务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发展。由于铁路非运输企业的业务组成较为复杂,与单一业务的运输企业相比,管理难度较大。虽然近年来在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引入了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如电算化等,但是这种做法只是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模式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业务是铁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受到铁路企业的高度重视。与此相对的是铁路非运输企业,由于其收入有限,且未能受到铁路企业的有效重视而缺少外部资金的投入,造成了铁路非运输企业自身资金的不足。同时,其利润还要为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更加加剧了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资金短缺。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抗风险力弱

铁路非运输企业涉及业务繁多,包括旅游、商贸、建筑施工、物流服务等,这些业务一般会交由不同的下属企业或者部门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铁路非运输企业对下属企业或者部门的控制力度就相对较弱。如果是下属企业的管理受到铁路非运输企业的控制较差的话,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就很难被发觉,或者是下属企业认为这些风险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不大而不予汇报。但实际上,如果将这些分散的风险进行汇集,则整个企业的风险就会扩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经营。因此,铁路非运输企业自身抵抗财务风险能力较低,一旦下属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就会威胁整个企业的财务安全,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运作。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策略

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部分企业中,也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具体风险管理中,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管理状态,没有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的相互关系,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要强化经营主体意识,引导企业上下深刻领会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益是保障运输安全和职工利益的基础,营造“保安全、保稳定、重效益、重发展”的经营管理氛围,提升铁路非运输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一是建立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铁路企业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决策责任制,一旦决策出现问题,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经济、法律责任。二是规范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项目评估方法已普遍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不少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目的只是为了使项目获得批准,存在不科学性。三是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通过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可以通过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决策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投资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因此,铁路非运输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投资后评价管理体系,将评价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基于风险意识的内控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度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包括发展战略、投资和筹资等18项企业内控制度,将风险防控措施嵌入内控系统中,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以应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有让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足够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三是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强化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督。四是加强诚信建设,塑造财务品牌,建立信用褒扬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五是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

(四)实施全面预算治理,构造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夯实预算管理基础,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业务流程为导向、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二是要将预算进行分解下达。预算有年度、季度和月度预算之分。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抓好主要产品板块的测算分析,确定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修正目标利润预算。三是完善量化指标体系。侧重对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指标的考核,使指标导向有利于提高企业增长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四是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分析。重点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审慎对待预算管理的调整控制。五是及时落实预算结果考评。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道运输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管道运输以其特有的优势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形成了我国五大运输体系,对我国能源的开发与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管道运输已成为陆上油、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作为提供特殊运输服务的管道运输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其运输量和运输价格往往受政府严格管控,其利润空间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因此管道运输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成本管理问题就成为管道运输企业的核心问题,企业要获得更多利润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一、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管道运输的特点包括技术经济特点和成本特点。所谓技术经济特点是指运输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或不足,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表现在:在优势方面,管道运输建设速度快、占地面积小、运输成本低且效益高以及运输过程不产生噪音等;在劣势方面,无法提供“门到门”运输、合理运输量范围较窄、服务缺乏弹性(仅限于液体或气体的单向运输)以及需要面临油田干枯管道报废的风险等。另一方面,相对于工农业生产行业,管道运输的成本特点包括:管道运输提供的是运输服务,其不会像工农业生产部门那样消耗原材料,而是消耗燃料、能源和动力等;管道运输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成本大;相对于一般企业生产成本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管道运输企业成本主要取决于运输的距离而非运输量;管道运输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

管道运输的总成本主要由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组成,其中建设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由于管道基础建设投资额大,其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也很大。目前,影响管道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运输量、运输距离、单位能耗和折旧等,同时人员工资、管道使用年限等对管道运输成本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我国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

(一)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管道运输是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手段,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环保等特点。管道运输的主营业务成本包括燃料费、动力费、管道维修费、输油气损耗和人工费等,它是管道运输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着力点。由于管道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其产品的运输价格和输油量往往由国家决定,因此管道运输企业更多的是进行成本控制以求增加利润。调查研究显示,与国外管道运输企业相比,我国管道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控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从运输成本构成来看,由于我国人工成本较低,我国管道运输企业除了人工费用和管道维修费低于国外管道运输企业外,其他各项费用均要高于国外企业。因此,可以知道,我国管道运输行业的成本控制仍不够成熟,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管道运输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管道运输的成本控制。

(二)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意识存在偏差

虽然我国大多管道运输企业都重视成本管理,但在成本管理的观念、范围和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部分管道运输企业更多的认为成本控制就是降低成本,较少从油气输送的市场效益角度分析成本问题;其次,成本管理范畴过于狭隘,成本管理范围仅限于管道运输企业内部,不重视对上下游企业等相关领域的成本管理;再次,成本控制手段更多的是依赖节约的方式,未能有效发挥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实现更大的收益,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2、管道运输企业预算方法问题

我国管道运输企业大多时候采用增量预算方法,它是以上一年度的预算为基数,根据下一年度的预计情况对之进行加减调整,以形成计划年度的预算指标。在这种预算法下,有时有些主管为了保持现有的预算水平或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会想尽办法用完所有资源,这就使得很多浪费和无效的行为被长期保持下来,增加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管道运输企业为加强成本控制,通常会有硬性的成本消减要求,使得很多管理者将目光集中在管道维修费用这一弹性较大的可控成本上,导致管道维修费用被大大消减,管道质量没有充分的保障,管道使用年限降低,日积月累形成安全隐患,一旦事故发生,最终也将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成本巨增。

3、成本效益纵深活动的深化大大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管道运输企业的一些部门的职工出现潜力枯竭、指标到顶的畏难情绪,同时部分员工认为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直属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受到阻碍,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推行。

4、冗员过多带来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我国有些管道运输企业存在冗员问题,冗员过多造成企业负担过大,增加了企业进一步推行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难度。管道运输企业有时存在“三个人做两个人的事”的“隐性失业”现象,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当前管道运输企业正在大力实施现代化和信息化战略,其目的是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但实际情况却是钱花了但人工成本却减降得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往往也是企业的冗员问题。

三、加强对管道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管道运输企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问题和薄弱点也会迅速暴露出来。因此,各管道运输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在逐渐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控制,通过尽可能降低各环节成本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中心,结合先进 的管理方法,对生产经营产生的成本与费用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为企业进行成本预测与计划下达、成本控制与考核提供重要依据和手段。管道运输企业作为新兴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都应与时俱进,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调整规划企业的微观活动,适度进行管道运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转变事后控制传统,形成健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管理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保证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的最优化选择,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将各种损失减小到最低,为管道运输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做好节能减耗工作

管道运输行业不生产有形产品,而是提供运输劳务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能源和动力,因此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而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是其输油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每发生1元钱的运输收入需要消耗燃料原油0.07千克,电量0.23千瓦/时。因此减少能源消耗是管道运输企业控制运输成本的关键。首先,做好事前预测、科学规划,选择最优运行方案。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明确各备选方案的经济预算和实施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最优方案,尽量减少点炉数,控制输油泵的启动量。同时做到试验阶段的严谨与规范,为后期实施提供有力依据。其次,管道运输企业应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更新节能减耗的新设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燃料与能源的损耗。同时,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节能减耗意识,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加入对节能减耗工作指标的考核,将员工个人利益与节能减耗效率相结合,保障全员参与节能减耗工作。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实现成本控制的有力手段,因此,管道运输企业应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管道运输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的管理机构,通常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和各责任中心构成,该机构主要负责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同时,在实际中也应让管道运输企业其他部门参与预算的编制过程;其次,采用科学预算方法,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可将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方法相结合,将预算涉及的主要生产任务、设备运用效率与收入、支出有机联系起来,保证工作量变动与预算费用的联动,切实维护预算的科学性;再次,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管道运输企业应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纳入企业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合理程序进行考评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此,需要确立相应的预算考评指标以及预算考评的结果和用途等,考评指标的制定应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一致。通过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长效的考核机制,将管道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督。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监督环节必不可少的。管道运输企业内审部门应根据需要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全面预算过程实行动态监督,防止监管不力,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

4、加强人工成本的控制

人工成本在输油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因此,管道运输企业要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企业应结合管道长度、输油量、自动化程度来确定项目所需员工数,并根据津贴、补贴和非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编制工资计划。人事部门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不达标的员工要有明确记录,并给予一定惩罚。在一定条件下,管道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减员、分流来提高组织绩效。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工资、奖金发放的监督工作,防止津贴和奖金的多发重发,严格控制加班费的审批环节。

5、加强管道建设成本的控制

管道建设成本是在管道建设或更新改造时形成,管道运行后它将是管道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输油成本的折旧项下,加强管道建设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控制目前的资本性支出,进而也有限控制了未来的管道运行成本,具有双重意义。对于管道建设的成本控制主要从材料成本与现场管理费用两方面来实现。首先,在施工阶段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有高达70%的比例,具有较大的控制空间。施工材料分为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成本控制重点是对主要材料的控制,如管材、水泥,应实行限量发料,将用料效率与施工队利益挂钩,在结算中扣除超额部分成本。其次,是节约现场管理费用。施工项目要根据工程周期、工程规模适度精简施工人员队伍,同时对于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合理调整,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将现场管理费控制到预期计划内。

总之,成本控制是管道运输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节能:请记住我站域名减耗工作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管道运输的成本控制,提高管道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爱华.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9(12).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成本控制管理是确保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手段成本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控制与考核体系,同时通过降低耗费、合理融资、优化资金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控制管理是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运营发展的新要求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形势以及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就必须做好内控,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重点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达到节支增效的目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一)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作为公益性与基础性较强的国营企业,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未能体现经济效益原则,因此还没有建立完善适应现代市场形势的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成本控制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成为企业管理的“软肋”。

(二)成本预算控制管理效果较差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成本控制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成本分析不完善、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度较差,因此造成了成本预算管理无法取得实际效果。

(三)成本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当前在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内部各职能部门未能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由于未能建立一套与铁路运输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考核机制,导致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性较差。

三、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机制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指标控制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合理的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方式进行规划。其次,应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管理特点,综合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影响因素,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完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

(二)强化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首先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按照成本分析报表编制完善的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计划。其次,应按照成本预算管理计划制定成本预算指标,将成本预算控制管理工作细化、量化并将预算管理任务分解到企业的不同管理部门。第三,应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预算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与信息反馈,通过增强预算的执行力,确保成本预算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实施。通过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手段,确保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按照相应的规划有序实施。

(三)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的全员参与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任务,成本控制效果的实现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的全员参与。铁路运输企业应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理念,并强化对成本控制工作的宣传,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导,以采购、运输、维护以及管理部门作为关键参与部门,通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确保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完善财务分析,做好成本控制管理的监督考核在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通过财务分析数据及时、动态的掌握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效果,按照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成本控制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其次,将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与工作岗位绩效考核的指标,并适当的增加权重,通过强化监督考核,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的各项成本控制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四、结束语

企业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资产 内部控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鉴于江苏省经济总量大,人口多的现状,江苏省陆续建立了县乡“村村通”工程,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为江苏省运输业拓宽了市场,为江苏省内部地市间经济往来与外省经济互通提供了便捷。从交通运输业自有特征看,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入比重偏高,道路的铺设、交通工具的购买占交通运输企业大部分投资支出,固定资产管理是交通运输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重点。

一、交通运输业资产管理的意义

按资产性质分,资产分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更大,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根基。

1、利于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和运输市场的开放,逐渐形成经济成分多元化的结构。交通运输市场已具备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能力。在交通运输企业运营过程中,道路运输机制是同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在市场中由于运输经营者数量较多,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国家对道路干预的减少,交通运输企业暴露在市场竞争中。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可以结合市场变化对现有资产进行及时更换,如一些老化的车辆若不及时更换,不仅在运输时间上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而且维修成本高,安全性差,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通过对现有资产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利于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加运输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利于交通运输业提高效益

资产管理在交通运输企业经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交通运输业的资产管理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具有多面性,不仅包括资产的增值,而且也包括资产监管及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是对资产状况的全面管理。通过资产管理,可以使交通运输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盘活一些闲置的资产,同时可以减少资产不必要的流失,不仅可以提高资产运营带来的收益,而且可以减少因资产流失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资产收支两个方面提高了交通运输企业的效益,利于交通运输企业健康发展。

二、交通运输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交通运输企业性质看,其主要形式仍以国有企业为主,交通运输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资产规模大的特点,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自身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资产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如下就针对交通运输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率偏高

从一些大的交通运输企业看,其股权主要为国家持有,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所需的资金应由国家拨付,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交通运输基建投入较大,道路的建设上国家投入不足,国家财政拨款金额有限,形成巨大资金缺口,难以满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的需要。此外,从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看,交通运输业处于商业化运营模式中,在现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与其它国有企业采取相互担保的方式向银行筹借资金,形成大量的负债,有些交通运输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资产结构严重失衡,不仅使交通运输企业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而且在财务费用支出上金额较大,财务风险问题突出。

2、运输设备老化,效率低

虽然江苏省在交通运输业基建方面发展迅速,但部分交通运输业在运输设备上仍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需要,部分营运设备性能较差、老化问题严重,从运输对象类型看,以路运交通为例,货物运输的车辆多以普通敞篷货车为主,甚至存在农田机动车或拖拉机运输,这类车油耗高、速度慢,严重影响了货运效率,提高了货运成本,而低耗速度快的重型货车、集装箱等专业类型的汽车较少;从客运车辆看,中高档客车所占比重低,老化车辆较多,客运车辆性能较差、舒适度不高,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3、资产管理产权不明

受交通运输业国有化行政管理的影响,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上过于僵化,无法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需要,经营管理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工作不到位,一些交通运输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没有将资产管理产权落实到个人,出现资本分配超限的问题,造成企业资产受到侵蚀,损害了国家利益。此外,在资本运营中,管理者不能对资产有效运用,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存在高工资率与低增长率相矛盾的问题,导致企业后劲发展不足,从而造成资产管理上的缺陷。

4、交通运输企业私有化管理不足

随着国家放开对交通运输业管辖权,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涌入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国有类型的交通运输企业民间资本比重不断上升,民间资本的进入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和发展的活力,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制度管理的不完善,民营资本进入交通运输业后会始终把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容易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社会责任,可能会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秩序带来破坏。此外,随着租赁式经营的兴起,交通运输企业部分资产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民间资本,由于租赁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个人在承租过程中会对国有资产进行“掠夺式”经营,容易使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交通运输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交通运输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措施。

1、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优化资产结构

交通运输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向导和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同类别的交通运输业要依托当地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支持与引导,如江苏省政府在铁路方面同意提供50亿元注入江苏交通控股公司,并明确提出了从2011年起每年投资不少于10个亿,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后盾,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企业应积极推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合理处置残留资产,同时应成立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提高资产决策的科学性,加强资产结构管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借助于国家放开交通运输管辖权的契机,吸引民间资本流入企业,降低对外借款比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从而利于企业更快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2、加强内部资产管理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在具体操作上,交通运输企业应落实责任,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固定资产应有合法的权属证书,并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投保,同时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与企业实际情况,编制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在目录中列明固定资产的名称、使用部门、责任人、使用年限、账面价值、损耗等;在固定资产维护上,应使固定资产维护程序化、标准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在资产更新改造上,应结合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改进方案,对已超过报废年限的交通设备应及时更换;另外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并编制清查清单上报给相关领导,对账实不符的资产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处理完毕后上报备案。此外,在固定资产处置上,操作人员必须得到上级批准后对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而对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应列明原因,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后方可报废处理。通过内部控制实施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不仅可以达到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而且利于实现资产的增值。

3、加强资产管理监管,建立考核机制

交通运输企业应在加强内部控制基础上,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控中关于资产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与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要求责任方提出整改方案,另外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职务晋升、薪酬、调岗的依据,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中资产管理提供了保障。

4、明晰资产管理产权,规范资产使用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应结合《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有关规定,实现“两权分离”,落实企业产权,实现市场化操作,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扩大自身规模,同时引进专业人才,辅之资产预算管理,高层领导应及时转变观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内部控制基础上实现对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如以外包的方式租赁给他人,不仅盘活了资产,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效益,要充分吸纳企业内部意见,从而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此外,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企业过程中,企业应本着社会责任的原则,协调好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应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在承包租赁过程中,要在签订租赁合同中规定资产的使用范围及用途,加强资产使用的监督,禁止租赁中对资产“掠夺式”经营情况的发生,在加强内部控制基础上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5、加强资产采购管理

资产的采购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政府集中采购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资产的管理。由于政府采购的对象为工程、服务等,交通运输企业应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开展资产采购活动,通过采购可以将购置的物质变为国有资产,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另外政府采购可以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投标、施工进行有效监督,政府采购要求采购活动合法并且透明化,便于社会监督,杜绝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结语

交通运输业在资产管理中问题较多,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交通运输业在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多为自身因素造成。因此,交通运输业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加强资产管理,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采购管理,明晰产权,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盘活闲置资产,从而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资产的增值,最终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浅谈如何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13(15).

[2] 侯艳红:如何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J].金融经济,2011(4).

[3] 邵瑞庆: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会计的若干问题[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