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交通体系

低碳交通体系

低碳交通体系

低碳交通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交通体系;城市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on the problems of Tianjin low-carbon transport system, on this basis, explore coping strategies to build low-carbon transport system in Tianjin, Tianjin city of gold in order to compete, to build richthe force of the new Tianjin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blocks.Keywords: carb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交通设施,衡量现代化城市的成熟度应该以其完善程度作为重要标志。天津城市空间结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呈现“摊大饼”的发展趋势,但天津公交出行分担率却与城市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资源随着私人用车的不断增长却日显不足,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也尤为突出。由此可见,建立一个低碳环保的、服务于经济、能合理控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从天津实际情况出发,在对天津碳排放和交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天津低碳交通体系的措施。

天津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与公共交通利用率比较低

目前天津地铁交通系统还未能实现联网,只有1号线投入运营,与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天津地铁利用率比较低,乘坐地铁的空间范围小出行距离有限,地铁的承载量也非常有限,未来随着2,3,9号线的贯通,地铁线交叉效应、客流输送能力和交通承载力将会有明显提升。此外,对城市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进行细化管理是必须的。例如:天津近年来对于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主干道路仍然是主要的公交线路,支干路的站点较少,再加上票价不合理、重复系数高、线网结构单一、覆盖率低一级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小客车更多得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工具。目前小客车占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比例已经明显高于公共交通比例。

天津市非机动车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天津市非机动车保有量与10年前相比减少了500万辆,现存600万辆。虽然非机动车出行比例已经降到目前的36%,但仍然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总体来看,目前机动车与公交车、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方式并存,由于快速与慢速交通工具混合行驶,互相干扰的情况尤为严重,道路的通行效率也受到一些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影响,导致城市交通资源浪费,制造交通拥堵,在增加排放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交通效率。

不仅是车的问题,路的问题同样是造成天津交通拥堵的原因。堵车的根源在于路网条件不好,交通压力集中于主干道上。只有通过两手抓软件管理和硬件建设,如拓宽道路、修建立交桥、迂回路和环形路等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功能分区单一,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同步

天津市在交通体系的整体规划上存在问题,主要在于未能充分考虑整体交通通达性,人口流动出现潮汐式摇摆特点,区域功能性过于明显。

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建设的井然有序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都离不开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但单一用地性质的功能区设定又会带来一个显著问题,那就是造成巨大的出行需求。随着城市在近年来的不断扩展,改造更新城市中心区的市场机制以及成熟,虽然许多职工依然生活在城中,但许多工业企业陆续外迁到郊区的工业园区内,这给职工上下班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必须依靠通勤车来解决,交通流量也因此大大增加了。

购买车辆门槛较低,车辆数量缺乏控制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大城市大都采取通过出台政策措施提高购车门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机动车的保有量。而天津相对这些城市来说却并没有出台任何政策限制私人小汽车的购买,再加上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造成私人小汽车价格不断下降,购买小汽车的门槛也不断降低。历史经验表明,减少小汽车保有量,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是对小汽车使用成本进行调整,而小汽车的过度使用是由于其使用成本低造成的。以停车为例,相对于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来说,天津的停车设施管理建设水平比较低。

天津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措施

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的城市结构

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结构,鼓励集中大型城市公共设施的城市中心区结合公共交通枢纽。为了避免城市中心商务区出现过度拥挤,应该构建多个城市公共中心,集中大多数城市功能,并通过公共交通廊道连接各个城市公共中心。同时,对城市单位人口的用地指标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城市的紧凑型发展,构建有效的适宜行走的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的出行里程,构建紧凑的方便人们相互交往的城市空间规模和空间形态。

合理发展出行方式,确立公共交通主体地位

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机动化时代,目前天津已经进入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型阶段,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交通将逐步取代自行车出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在特大城市中一般达到6成以上,才能支持减少小汽车使用和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国外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占据通勤出行的比例超过80%。虽然天津近年来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大幅提升服务水平,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依然不高,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的转化依然困难重重。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出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方案。构建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在于要在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整个区域或城市的交通情况,对交通枢纽进行合理布局,有效衔接各种交通方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在形成轨道交通网络的同时也应该对地面公交系统进行规划和完善,以快速路为依托,合理布局公交线网,建设快速的大容量公交系统,最终建成符合天津实际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

统筹交通布局和城市规划,实现与城市布局的良性互动

交通的生成和分布直接受到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决定性影响,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这其中以城市功能布局对交通的影响最为明显,各功能区的定位和区域的开发都会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大型医疗、教育和商业设施在建成之后会产生极大的交通吸引力,从而造成周边路网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许多交通问题也由此产生。各区域较少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路网建设问题,过多关注自身的内部路网建设。例如:津汉公路两侧的滨海高新区、东丽湖、空港经济区和华明镇等多个功能组团吸引了大量交通流,因此造成严重的公路交通拥堵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下列措施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功能布局的良性互动:一是协调交通运行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关注组团之间、双城与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考虑区域自身的建设,从大区域角度对路网配套建设进行研究;二是确立土地开发模式必须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优先建设与组团建设相配套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促进公交竞争力和比例的提高,使其成为组团出现的首选方式,从而减少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总量;三是健全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协调土地承载能力与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天津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构建交通体系与实现交通低碳化是天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肩负的双重任务。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实际上是多途径、长时间、全方位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富有竞争力的环境友好型的新天津。

参考文献

[1] 卫蓝,包路林,王建宙. 北京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措施建议[J]. 公路, 2011,(05) .

[2] 宿凤鸣. 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J]. 综合运输, 2010,(05) .

低碳交通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碳排放会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低碳节能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构建低碳经济模式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环境污染轻、能源消耗少、碳排放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技术、制度、产业等方面的创新来减少碳的排放,从而缓解当代的能源危机,降低经济发展对于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从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低排放、低消耗以及低污染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同时,为了确保低碳技术的实施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进行支撑。此外,低碳经济的实现还涉及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最终使低碳的理念深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低碳经济的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完整体系,无论采取的是何种发展模式,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完整的低碳经济模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作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要在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减少碳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只有研发出了低碳技术,并推广运用于经济发展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是低碳经济体系当中的基础。低碳经济体系当中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能源、建筑、信息化以及交通等多个方面。首先,由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的优化,构建低碳的能源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发展。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一是要开发新能源,通过以更为清洁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新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能源,从而在源头上减少碳的排放;二是要在能源利用上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提高利用效率来减少能源使用的总量,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目的。其次,建筑也是当前碳排放较高的一个领域,在我国建筑领域具有很高的能耗,而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建设绿色建筑才能有效减少建筑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低碳施工工艺的发展等。再次,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与通信技术深刻改变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面貌,许多经济生产部门都实现或者正在实现信息化的转变。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其在全球碳排放量中的占比在逐年提升,成为了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通过对于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创新,来建设信息化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此外,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创新还可以使其他领域的碳排放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如可以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来实现这些领域中能源利用的优化。最后,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相关研究显示,城市交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当中仅低于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等,是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低碳交通,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二)作为发展手段的碳交易。在《京都议定书》当中,建立市场机制,将二氧化碳排放权当中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一个新途径,这就是碳交易。碳交易无疑是以经济的手段来发展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为节能减排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碳交易的发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交易市场,通过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各种类型的碳交易产品可以在市场进行规范的交易与有序地流通。同时,还必须加强碳交易产品的开发,如将其与金融衍生品结合起来,开发出碳金融衍生品。此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碳交易市场模式,通过环境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来推动各类碳交易产品的交易。(三)作为核心的低碳城市。城市无疑是当代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城市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的巨大,在碳排放上也要远远大于农村地区。建设低碳城市是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所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涉及到社会、资源、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低碳能源、绿色能源的支撑,从而在满足城市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同时解决减少碳排放的问题;需要对于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淘汰高能耗、高排放,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化严重的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减少碳排放;在城市当中,还需要通过倡导和推行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方式来改变城市中人的行为,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四)作为保障的政策体系。低碳经济必然会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损失,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冲破的重要阻碍。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从而对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惩处,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保护和激励。通过科学的政策导向,为各个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手段的作用,对于在节能减排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从而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同时,还需要通过科学地设置碳税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运输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交通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对交通运输进行科学的规划,构建起合适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交通运输中的低碳目标得到实现。(一)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结构。由于综合运输系统当中,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在众多交通运输方式当中,航空运输以及公路运输的能耗较高,而且其发展迅速,客货运量大,而耗能低的铁路以及管道运输的占比在下降。这表明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结构并没有很好地与低碳经济适配。为此,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必须改变公路、水运、铁路以及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缺少合作的局面,推动各种交通运输之间的合作。从而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整合,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构建起低碳的综合运输体系。在完成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实现对于各种的运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客货运市场信息和交通运输资源信息的准确对接,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以免由信息不对称导致交通工具空载,增加无效排放与能耗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低碳化发展。(二)推动新能源运输工具的研发和使用。燃油型汽车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动力来源,其在发挥运输功能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碳。因此,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无疑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相较之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压缩天然气汽车等新型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也具有更低的能耗,可以大幅度削减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所以,在交通运输行业推行低碳经济就必须加强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并做好其市场化应用的工作。从而将交通运输行业当中传统燃油型汽车的数量逐渐减少,提高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比重,并逐渐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三)以低碳经济的理念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城市发展当中,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交通的规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构建起以地面公交与地下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来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一方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此外,还应该推动城市交通当中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等为补充,满足部分城市居民差异化的出行需要。(四)通过约束及激励机制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为了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将能耗和排放检测仪器设置于通运输通道密的地方,通过智能化的仪器来收集机动车辆的排放以及耗能数据。同时制定排放与能耗标准,对于超标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可以对其所有企业或个人征收碳累计税,从而推动超标排放交通运输工具的淘汰。而对于积极配合低碳交通发展的个人与企业,可以适当给予节能减排碳补贴,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当中。同时,为了激励市民选择低碳的交通工具出行,还可以通过交通一卡通来记录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对于经常使用低碳交通工具的市民给予补贴。

低碳交通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社区;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城市的建设背景

新世纪以来,全球变暖和能源消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降低人类活动中碳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工业化中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迅速,带来了严峻的能源问题和环境压力。

在此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哥本哈根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50%,促进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

二、低碳城市的内涵

2.1.概念界定

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随后日本学者提出低碳社会的理念,即人们消耗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致力于生产建设,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领域控制和减少碳排放。

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概念的结合。

2.2.碳排放的来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业、能源、建筑、交通是碳排放的四大主要来源。WWF在今年5月的报告《把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策略与方法》中,交通和建筑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原因是发达国家城市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是交通领域(大量小汽车交通)和建筑领域(建筑采暖与制冷),占到整个城市排放的70%~80%。在美国,建筑物、交通工具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约占总量的39%、33%和 28%,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达到了72%。

三、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2008年1月WWF在京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将上海、保定选为首批试点城市,标志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开始。到2011年年底,中国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可见,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潮。从实际出发,本文介绍国家层面关于低碳的政策或计划,以及在城市层面怎样去落实国家政策建设低碳城市。

3.1.国家层面

2010年8月发改委将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划为低碳试点城市。明确提出了5项具体任务:1、编制低碳发展规划。2、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3、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4、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5、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条是“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折射出低碳城市建筑中,国家和地方发改委经验的缺失。

低碳发展规划是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但当前中国尚没有成熟的、系统的低碳城市规划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

3.2.城市层面

应对国家政策,各省市已开展相应的工作减少碳排放(如表1:我国部分城市低碳建设的重点领域),目前省市一级的碳排放清单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试点中的五省八市,只有少数城市提交低碳发展规划。

省市 重点领域

上海 对建筑能耗的调查,提高大型建筑能效、低碳经济实践区、上海世博园建设

广东 调整产业经济结构

深圳 完善政策法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立碳基会鼓励低碳技术发展、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生态汇碳等

保定 “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等

天津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低碳能源、低碳产业、编制了生态城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标准等

杭州 “3+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绿色建筑、垃圾清洁直运的“杭州模式”、低碳出行

南昌 规划了四大低碳经济示范区

厦门 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从交通、建筑、生产三大领域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吉林 首先,依靠技术升级改造现有重工业生产设备;其次,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另外,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农林业。

3.3.总结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国内低碳城市的建设重点集中在低碳能源、低碳经济方面,对建筑、交通也有考虑。总体侧重于从宏观领域入手,缺乏对公众行为的引导,缺少公众参与。

四、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

在对国内主要省市低碳建设分析之后,对国外比较成功的低碳城市建设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4.1.国外低碳城市建设介绍

国家 发展模式

丹麦 低碳社区: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绿色能源的领袖者,积极的公众参与。

哥本哈根 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绿色交通、节能建筑、公众意识、城市规划、指状发展紧凑城市形态

英国 低碳社区规划,低碳城市建设: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限制与引导、低碳技术与服务

伦敦 分散式、可持续的能源供应、鼓励低碳交通、倡导绿色建筑

瑞典 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建筑和交通三个部门使用可再生能源

马尔默 工业城市转型为知识生态城市,城市改造(用水、垃圾回收、利用太阳能)

4.2.总结

在丹麦、瑞典、英国低碳发展及其主要城市的低碳建设中,综合多个方面,从城市布局到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方面倡导低碳。低碳生活更是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如太阳能的利用、垃圾回收、低碳出行等等。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启示:

1.规划:城市总体的空间形态影响着低碳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城市的交通系统、绿地系统规划等。如哥本哈根通过“指状规划”形成了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市内36%的人口骑自行车上班,另外增加绿地面积、袖珍公园也增强了城市的碳汇能力。

2.能源:倡导低碳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3.建筑:不仅是新建建筑采用节能环保的方式,对城市中的旧建筑进行更新改造,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4.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系统,并支持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5.公众意识:居民的日常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是低碳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五、我国实现低碳城市的挑战与建议

低碳城市的建设应该涵盖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而目前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少微观层面目标的行动落实。低碳城市建设应该是战略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体,既有总体的目标策略,同时应该有具体的落实行动,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编制低碳城市规划,规划的编制不应只针对新城建设区域,应该包括已建城市地区。逐渐改善城市环境、改变交通方式、调整城市结构、加强建筑节能改造、转变经济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城市的低碳化。

2.建筑节能。不仅对新建建筑要求绿色建设标准,应该加强对已建建筑的。在新建建筑的建设施工中,要尽可能的减少碳的排放。

3.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在城市碳排放量中,交通排放占有很多的比重,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倡导步行、自行车为主的慢通,限制小汽车交通的发展。

4.价值导向影响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公众对浪费能源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思。特别在出行方面,鼓励步行、骑自行车、公共交通,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5.提倡公众参与,与国外成熟的公众参与体系相比,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不论是在组织的形式上,还是参与的深度上都处在初级阶段,目前的公众参与还是在局部的范围内,在特定的层次上有一些零星尝试,在制度和实践整体上则尚未全面推行。

参考文献:

1、 张泉, 叶兴平, 陈国伟. 低碳城市规划[J]. 城市规划, 2010, 2: 13-18.

低碳交通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21-03

1 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1.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在所有碳排放中,作为生产和生活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区,城市的碳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6%(从终端需求角度计算)。可以看出,减少城市碳排放是减少整体碳排放的关键。城市碳排放根据其源头可以分为建筑、交通和生产三个部分。因此,为创建低碳城市也应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以上三个类别中的碳排放比例因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工业结构和社会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

1.2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发展方向。适当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依据。规划部门可以通过所在城市自身优势与缺陷确定城市可以加以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争取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低碳城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操作层次的指标,有利于公众对其加深了解和执行部门贯彻实施。指标体系对抽象的概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避免了定性或定序区分的模糊性造成的评价的困难。公众可以通过具体化的指标体系深入理解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它与自身行为模式的联系;规划的执行者也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准确判断规划的执行效果。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评价依据。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情况下,对各城市低碳发展的实现程度的评价将变得有据可依。

2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低碳城市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产生途径、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协调程度、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的力度。从以上三个角度制定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成果、途径和措施实施力度三个方面反映一个城市在低碳方面的环境友好程度。在考虑碳排放量应当减少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低碳作为总的发展方向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低碳城市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而不是为了遏制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而限制经济的发展。

2.1 有关减少碳排放指标

有关减少碳排放的指标包括建筑、交通和生产三个方面,主要反映的是在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低碳城市的实现程度。建筑碳排放指标包括住宅生活和公共建筑碳排放两大类。交通方面碳排放可通过城市车辆总量、城市节能汽车比例、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程度、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四个指标来反映。城市注册的正在使用的汽车总量能反映城市总体的交通碳排放量,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的压力;节能汽车比例可以反映交通节能化的实现程度,说明在固定汽车总量的条件下,一个城市的交通低碳程度;城市生产用能源消耗总量反映一个城市总体生产规模和其相应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大小;城市生产用非化石燃料能源比例反映一个城市生产过程中燃料投入方面的低碳实现程度;城市产业结构反映城市的成熟化程度,进而间接说明一个城市在生产方面实现低碳的难易程度和未来所需时间。

2.2 反映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指标

这类指标有城市总体人均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含碳能源消费系数三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是碳排放总量/人口总量,反映不同消费模式导致的城市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是从消费角度考虑的指标。碳生产率是城市GDP与城市碳排放总量的比值,说明整个城市的能源生产效率,具体说明一个城市的低碳技术水平对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程度。碳能源消费系数为整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

2.3 反映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力度的指标

这类指标包括政府组织机构符合低碳城市要求程度、低碳城市宣传教育覆盖程度、低碳城市研究工作科研资金占科研总投资比例、研究基金在规定期限内到位比例和城市绿化面积比例五项指标。以上五项均为衡量政府部门为实现低碳城市而采取措施力度的指标。

低碳交通体系范文第5篇

大庆应通过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完善公交体系、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等措施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不断降低交通能耗。1.要完善公交体系。大庆交通体系应由私家车出行占优模式逐步过渡到私家车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发展的模式,最终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以私家车交通为辅的交通体系。2.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庆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依托沃尔沃项目,积极谋划“十城千辆”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庆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鼓励大庆市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和换电设施,为新能源汽车使用创造条件。

二、提升能源效率,构建低碳服务体系

1.要推广和普及节能产品。大庆市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大力推广LED节能灯在厂房的使用。在办公楼和宾馆促进智能家居系统和产品示范应用,新建公共建筑应选用节能环保空调。2.要开展企业节能培训。大庆应积极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参加节能培训,提高企业节能意识,推广低碳经营理念和节能技术,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碳标识制度,实施低碳管理。3.要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大庆应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优先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开展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服务和审计,引导用能单位不断改进用能方式,提高终端能源的使用效率。

三、开展低碳技术研究,构建低碳创新体系

大庆应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各种形式的低碳技术战略联盟。有效发挥大庆现有科研院所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关低碳技术研发机构、人才和部级技术中心以及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低碳创新系统,积极发展低碳咨询评估、研发设计、职业培训、创意策划等低碳技术服务业,为低碳科技创新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加快低碳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发挥低碳技术平台的作用,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应用;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提高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及其产业化水平。

四、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三大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