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环境分析

城市环境分析

城市环境分析

城市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城市规划 城市环境 影响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and city construction work is not synchronous,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varying degrees of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environment, city environment can not enter the path of benign development. In the planning stage, the need for plan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make the planning more in line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Key Words:City Planning; City Environment; Influence; Analysis.

1引言

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报道比比皆是,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在实践中的重要性,环境规划问题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工作不到位, 导致城市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城市环境恶化严重。 因此,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分析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2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受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陆续出现。

2.1城市大气质量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层中的大量粉尘、硫(氮、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严重影响大气质量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多为煤烟型,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曾因烟雾浓度过大,我国有些城市在卫星上都是看不到的,并且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酸雨现象严重。酸雨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损坏,造成工农业的巨大损失。同时,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也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2.2水体污染问题严重

因为城市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不断上升趋势,统计中各大城市河段的多数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多处水源污染,导致全国范围内适宜作饮用水水源严重缩水,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出现供水危机。据不完全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2.3固体废物问题严重

人类生活和生产产生的大量的固体废物数量速度增长。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造成了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所包围。固体废物乱堆乱放不仅侵占土地、有碍市容,而且其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2.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以及文娱事业的高速发展,扰乱正常生活的噪声现象日益显著,据国家网络监测,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的城市居民超过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由于以上所述的环境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克服了过去城市发展的无规则且随意性,给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出技术支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特性、规模、发展朝向,并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调查来制定出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降低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系统。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工作

作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工作,前期需要包括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比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如地理位置、气象、生态环境、水文等;环境状况的调查情况,如大气、水体、噪声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史数值,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

3.2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从城市大气质量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功能区划,然后按拟定的环境目标算出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而制定合理的污染治理方案。从能源角度要考虑无污染或少污染,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杜绝单门独户的小烟囱,通过提高污染源治理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来创建无烟控制区。

3.3水污染整治规划

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水污染整治规划,按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而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急速加剧,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状况,水污染整治规划通过改革生产方式,利用少废或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合理化利用资源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创新污水处理设施从而减少污水排放量,强化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治理,进而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4城市固体废物整治规划

对于固体废物整治规划,需要根据环境目标落实不同种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并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固体废弃物问题,解决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固体废物整治规划要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综合利用措施,尽量重新利用可利用的废弃物,对有毒害要采取消灭措施,如焚烧、生物处理、填埋等方法。

4实施规划后环境影响分析

4.1实施规划后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地下水的补、径、排来看,以大气降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为主,以大气蒸发及向低处渗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渗透性比较强。所以,浅层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地表的废污水污染。所以,伴随整个规划区的建设,建立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提高环境管理力度,合理治理已污染水体已不容懈怠。

4.2实施规划后的声环境影响分析

实施规划后,伴随不断涌进的企业、不断增大的交通量以及不断建成的高速公路整体区域噪声水平大幅提高了,加大了同时受噪声影响的人口数量。规划的实施加大高陂地区的人流、物流量,造成规划区周边的乡村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居民受噪声的影响加剧。

4.3规划实施后的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从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在农业用地上建起居住区、工业厂房和道路用地等建筑设施,将在所难免且不可恢复。这是在所难免的。实施规划后,只有部分交通用地和大部分居民用地类型没有改变,其余大部分用地类型都会转换,农田转型为居民用地、工业产业用地、交通用地、公共建设用地等,以上对农业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将不可逆转。但是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是必须的,在维持区域土地资源的平衡的基础上,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对周围土地造成破坏和污染。

工业用地、建筑用地或者道路未建设期间内,植被已遭破坏,土地完露在外,水土流失的影响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量除了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地面径流系数有关之外,还受到土地面积的影响。所以,在土地征用后,需要做到平整一块用一块,最大限度避免土地长时间,进而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此外,规划中需留意防排涝和排洪沟的建设,避免因土地被长期浸泡而造成土壤的退化现象。

4.4规划实施后的固废处置影响分析

规划区中对生活垃圾处理场地、一般工业固废焚埋场地和危险固废安全处置措施的规划欠缺。规划区的建设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固废问题也将越来越显著。固体废弃物临时存放及其运输过程都会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医疗、光电子行业等许多行业会牵涉到具有毒性、放射性、腐蚀性及其他行业的易燃易爆物质。总之,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的处置应该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4.5累积性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区域的排污条件,逐渐减弱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从而降低了水环境累积性影响程度;规划区采用集中供暖、供热工程规划将改变能源结构,减弱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累积

效应,同时规划的产业大部分是无大气污染的企业,大气环境累积性影响较小;规划对农田生态和农村生态系统改变大,因为对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大。但是区域的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的根本改善还需要规划区内和区外各类企业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质的累积效应。总的来说,良好的规划区累积的环境影响程度较小。

5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与环境影响中的体现

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政府利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手段对城市发展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引导行为;作为一种政府职能,城市规划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和发展,也是领导、专家及群众一致思想的体现。城市规划及其指导的城市建设发展应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a.城市规划与建设应保护支持城市生命的自然系统,决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要注意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b.城市规划中应准确分析和预测环境承载力;C.当城市发展受到不可抗力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发展节能工业十分必要,创造可再次利用能源以提高城市的防灾及减灾能力。所以,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能是整合城市各种可利用资源,进而保证城市建设和发展来应对城市危机。

5.1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这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要解决城市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污染、城市建设造成城市资源的破坏、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带给城市环境承载压力、城市交通带来的城市污染等问题,需要有适宜的环境政策,并加强城市规划对环境、经济等活动的规划指导。

5.2结束语

优良的人文环境帮助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规划所成就良好的城市环境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而且优良的人文环境有益于聚集人才、创新城市、发展知识经济,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武娟,吴仁海.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74-78.

[2]沈清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J].城市规划汇刊,2001(5):19-24;79.

[3]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J].重庆大学出版社.

[4]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福建省;因子分析;环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119-02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竞争力衡量模式,重视并提升环境竞争力,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国家不可动摇的现实路径。福建省作为一个拥有3 800多万人口的省份,其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及全国第一的森林覆盖率使其环境条件一直位于我国的首列,但当前福建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化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的挑战。

二、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城市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根据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从城市环境硬件指标(建成区面积X1、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X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X3、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从业人数X4、人均绿地面积X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6)、城市环境管理与协调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X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9、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X10、工业烟尘去除率X11)两方面,构建了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4年福建省统计年鉴。

(二)城市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在对指标数据进行运用之前,为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各个指标数据予以标准化处理。本文将指标数据标准化的方式是Z-score法。

2.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的基本目的就是在使信息损失量尽可能少的情况下,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指标之间的联系。

(1)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和变量共同度。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了11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及变量共同度表。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较大,即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进行因子分析。变量共同度说明了全部公因子反映的原始变量信息的百分比,描述了全部公因子对变量的总方差所做的贡献。本文所选的变量共同度的值都较高,所以都保留下来。

(2)提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由下页表1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四大特征值,即:4.664、2.503、1.682、0.914。前4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大于为88.759%,即其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8.759%,因此可以认为前4个因子已基本包括了所有评价指标要反映的内容,足以反映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状况。

(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公因子。对提取的4个公因子F1、F2、F3、F4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得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并根据因子正交旋转矩阵,将4个公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个公因子F1在X1、X2、X4、X5、X8上有较大的载荷,可称为城市环境硬件因子;第二个公因子F2在X7、X10、X11上有较大的载荷,称为城市工业污染管理因子;第三个公因子F3在X3、X6上有较大的载荷,命名其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因子;第四个公因子F4在X9上有最大载荷,可命名其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因子。

(4)计算各因子得分与综合评价得分并排序。运用回归法得出了福建省各城市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用F1、F2、F3、F4分别记为福建省各城市在4个因子上的得分,则有: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福建省各城市环境因子得分和排名以及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名情况(见表2)。此处应注意的是,在表2中有些城市的竞争力得分为负值,这种结果是因为在整个实证分析过程中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而导致的。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排名结果总体分析

从综合排名来看,厦门、福州、泉州、莆田、漳州分别是福建省城市环境竞争力较强的前五位,而龙岩、宁德、三明、南平分别排名后四位,但不同城市最后的综合排名与对应的各因子排名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城市在各因子代表的因素上发展较不平衡,从而影响了综合竞争力排名。

(二)从因子排名分析各城市环境竞争力的优劣情况

福州、厦门在城市环境硬件因子上的得分远远高于福建省其他城市,并借此提高了整体的竞争力排名,说明福州与厦门在城市环境保护的总体布置与规划上的表现较其他城市出色。在城市工业污染管理方面,莆田和泉州得分最高,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漳州与三明表现出众,而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厦门和龙岩则得分最高。

参考文献:

[1] 郭翠荣,刘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2,(1).

城市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设计;美学功能

一、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分析

(一)自然美

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自然美主要是指城市中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美感,而这种自然的美感正式城市环境设计的基础,也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最主要美学功能。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应该尽可能保留自然环境的因素,即纯天然的环境因素,这种自然美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的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观,二是自然产生的土壤、植物等,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产生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氧气,为人类净化空气,增加绿色的植被面积。同时,这种自然美还存在着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十分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注重自然美的设计与应用,对当代居民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社会美

社会美主要是指整个城市中的环境,包含着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多数都是人为进行建造的,比如交通、公园、景观设计等方面。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中对道路进行合理的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方式,并且这种道路不能只是简单的能够出行就可以,而是应该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同时存在;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公园建设与绿地建设、人工湖泊的建设增加整个城市的绿地面积,增加整个城市的生活气息与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社会美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舒适且方便的社会生活,增加整个城市的魅力。

(三)建筑美

在城市的整体设计中,建筑作为其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必然也逃脱不了对美学功能的展示,因此,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主要还展现在建筑美方面。在我国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该将城市中的所有建筑进行群体化的分化与归类,将统一类型的建筑进行相似的设计,体现一定的美观感,同时也应该加强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使整个城市的面貌具备良好的美观性。在此种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将建筑物的个性特点展现出来,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来城市的特色与特点,体现整个城市发展中创新程度与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对城市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进行修改与完善,以体现出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四)文化美

一个城市的发展涉及到生活c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就包括着文化的因素,一个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与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因素应该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有所体现。当城市环境设计中可以将文化因素在其中很好的展现出来的时候,就是其美学功能中的文化美,这就需要将文化发展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比如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物与景观花园等,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贴上了明显的标签,并为可以为城市居民带来一定的文化自豪感,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反思

(一)权利审美问题

在当代城市的环境设计中,从主要的地基位置选择,到详细的图纸规划设计再到最终的完工装饰,都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或是公司进行设计完成的,这其中完全不存在民意,不对人民的意愿进行借鉴与参考,这就导致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缺少了权利的审美,建造出的城市环境显得奢华与浮华,人们在其中并不能体会到真正的实用与美观。在今后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该积极的收取与借鉴广大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将公众极大的参与到城市环境的设计之中,使得最终的城市环境设计能够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体现出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对城市居民权益的良好保障。

(二)伪生态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追求生态发展与绿色环保理念,是体现出事物是真正为人们的利益所考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环境建设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多数的城市都只是利用了生态发展这一理念,其城市建设的实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生态发展与绿色环保。比如城市建设中将原有的自然景观拆除,转为建设为更多的人造景观,以实现各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尝试建设中应该积极的将生态环境设计落实到实处,尽量的保留城市的自然景观,不能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从而破坏原有的自然文化景观与生态景观,应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真正的生态环保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著.城市发展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段静.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以人为本[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

城市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河南; 城市; 投资; 环境; 现状; 因子分析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59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04- 02

投资环境又称投资气候,泛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本文拟构建一套完善的投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对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将有助于各地区把握自身现状,了解优点和不足,明确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指标体系的选择主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尽可能兼顾影响投资环境的所有要素。以基础设施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为4条主线,将评价指标分为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与成本、社会生活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6大类因素,共计55个评价指标。第一层次包括6大类因素,主要考虑全面原则;第二层次是将上述6大类因素分解为23个评估项目;第三层次是针对不同的评价项目,选取55个具体指标。具体指标在选择时要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尽可能进行量化,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相对指标,并能反映河南各地市之间的差异。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吸收了国内外现行评估体系的优点,考虑中观分析的特点,体现了“软硬环境兼顾”的指导思想,基本上客观地反映出各地市投资环境状况。整个指标体系构架如下:

第一层次有人口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与成本、社会生活发展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6个指标。其下又分别设置若干二级、三级指标。

(1) 人口与自然资源下设人力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3个二级指标。其中人力资源中又细分为年末总人口、单位从业人员等三级指标;水资源指标则从蕴藏量方面来衡量;矿产资源主要考虑煤、铁、铝、盐、石油等资源的储藏量。

(2) 基础设施环境指标下设交通运输及服务质量、电力供应及服务质量、信息化及服务质量、供水及服务质量、城市规模5个二级指标。又进一步细分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铁路里程、距航空港里程、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出租车数、运输部门服务质量、工业用电量、电力部门服务质量、电话普及率、国际互联网普及率、电信部门服务质量、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供水部门服务质量、建成区面积15个三级指标。

(3) 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下设经济综合实力、金融环境、市场环境、投资效益、经济开放度5个二级指标。又进一步细分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均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融资环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企业百元资金利润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进出口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个三级指标。

(4) 劳动力素质与成本指标划分为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成本2个指标,并进一步细分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每万名职工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在岗职工人均工资4个三级指标。

(5) 社会生活发展环境指标中有社会设施及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状况、城市生活、环境质量4个二级指标,以及文化设施和服务、万人拥有医生数、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治安指数、人均居住面积、居民的综合素质、城市的形象、城市环境保护状况、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个三级指标。

(6) 政府部门管理效率指标下设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执法部门态度及效率、对外宣传4个二级指标。又进一步划分为政府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政府部门服务承诺落实情况、政府部门的廉洁情况、对企业的各种收费、执法部门的服务态度与效率、对企业投诉的处理、政府招商引资宣传力度8个三级指标。

2 评价指标数据的搜集和量化处理

河南投资环境定量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自2012年政府统计的各类资料、各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以及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这些指标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直接定量指标,如:年末总人口、单位从业人员、水资源、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这类指标共34项,占总指标的62%,这些指标数据直接取自统计资料,并可直接用于投资环境评估;二是合成定量指标,有3项,如通过煤、铁、铝、盐、石油、黄金的储量合成反映矿产资源状况,通过万人拥有犯罪人数和交通死亡人数合成反映社会治安指数,通过养老、医疗和失业覆盖率合成基本社会生活覆盖率等,这些指标主要是通过统计资料中一些相关指标合成得到;三是定性指标,在体系中有18项,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和“社会生活环境”两方面。此类指标数据难以直接取得,而在评估体系中又不可缺少,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了问卷调查,在全省18个省辖城市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省外投资企业200家,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当地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项目进行书面评估,然后综合各家之言,对各项指标汇总结果进行量化评定。

3 河南省18个地市投资环境总体评价结果

运用以上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模型处理后,总体结果累计方差达到91.109,也就是说评价结果提取了基础数据91.109%的信息量,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我们将全省各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予以排序。结果如下:1.郑州,得分1.333;2.洛阳,得分0.807;3.安阳,得分0.194;4.南阳,得分0.165;5.新乡,得分0.037;6.焦作,得分0.029;7.许昌,得分0.004;8.济源,得分-0.056;9.漯河,得分-0.112;10.濮阳,得分-0.118;11.商丘,得分-0.149;12.鹤壁,得分-0.156;13.开封,得分-0.171;14.平顶山,得分-0.214;15.三门峡,得分-0.306;16.驻马店,得分-0.328;17.周口,得分-0.387;18.信阳,得分-0.548。

从数据来看,郑州的综合得分最高,为1.333,是洛阳的1.65倍,是安阳的6.87倍。这说明在18个地市中郑州的投资环境最优。如果归类的话,可将郑州作为第一类;洛阳为第二类;得分比较接近的安阳、南阳、新乡、焦作、许昌可以作为第三类;济源、漯河、濮阳、商丘、鹤壁、开封为第四类;其余5个城市为第五类。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郑州、洛阳在投资环境改进方面成绩突出;其余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二是位居前列的城市都是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劳动力素质高,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对于外来投资更具有吸引力。三是改革开放力度大、行动早的城市位次比较靠前。四是排名靠后的城市大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欠发达,科技教育相对落后,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4 河南省18个地市投资环境分类评价结果

通过对指标体系中人口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与成本、社会生活和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6个因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城市投资环境的状况,从而促进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 人口与自然资源因子。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统计、水资源储量和主要矿产品储量等内容来综合衡量。通过分析,我们得出排名在前的5个城市分别是郑州、南阳、信阳、洛阳和平顶山。这些城市不仅人口规模较大,而且水资源储量、矿产品储量都比较丰富。

(2) 基础设施因子。基础设施作为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投资环境中的硬件部分,也是营造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完善与发达的基础设施条件。我们在分析时主要是通过电力、信息、交通(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市内道路)、供水状况以及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来反映各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就排名第一的郑州来说,城市铁路、公路方便快捷,更兼具航空港优势,市内道路宽阔,通讯、供水能力较强,客商满意度也最高。

(3) 经济发展因子。是对投资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高低,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通过经济水平、市场环境、投资效益和经济开放度等方面反映整个经济发展环境状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反映经济发展环境指标选择时,以人均指标为主,更加突出质量,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都采用了人均指标。依照得分多少,居于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郑州、洛阳、濮阳、济源和漯河,排在后三位的城市分别是信阳、开封和周口。

(4) 劳动力素质和成本因子。由于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对外来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我们在测算指标时主要是以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人数、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数以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4项指标,结合问卷调查中的投资者对当地劳动力素质的评价,从而综合评出各地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状况。依照得分多少,居于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郑州、洛阳、新乡、开封和许昌,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商丘、周口和信阳。由排序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相对集中的城市,位次都居前列。

(5) 社会生活环境因子。包括社会安全状况、文化卫生设施及服务、居民居住条件、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和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部分大城市因治安状况较差、居民居住条件紧张、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较低等原因,位次居后。依照得分多少,居于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许昌、濮阳、鹤壁、三门峡和济源,后三位的分别是开封、平顶山和信阳。

(6) 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因子。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作为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环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其进行评价最具发言权的是投资者。该方面评价的主要依据来自于18个城市200家外商投资和省外投资企业的问卷测评结果。按得分多少的先后次序,居于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鹤壁、驻马店、许昌、商丘和周口,后3位分别是新乡、平顶山和信阳。其中对“政府的投资政策”评价,得分居前三位的是鹤壁、驻马店和周口,居后三位的是信阳、新乡和平顶山;“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得分居前三位的是鹤壁、驻马店和许昌,居后三位的是新乡、信阳和平顶山;“政府部门服务承诺落实情况”,得分居前三位的是鹤壁、许昌和驻马店,居后三位的是郑州、平顶山和信阳;“执法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效率”,得分居前三位的是鹤壁、驻马店和漯河,居后三位的是开封、信阳和南阳;“政府部门的廉洁情况”,得分居前三位的是鹤壁、许昌和周口,居后三位的是新乡、信阳和南阳;“政府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得分居前三位的是鹤壁、许昌和商丘,居后三位的是信阳、平顶山和新乡。

总之,通过归纳18个省辖城市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对外来投资者的调查,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各个城市无论硬件设施建设、还是软环境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个投资环境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外来投资者进一步增强了投资的愿望和信心。但各地市之间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动向,加快制定和完善全省的改革开放战略,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从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伯强. 将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方法与运用[J]. 金融研究,2005(2).

[2] 张松滨,宋静. 环境项目投资优化选择的密切值法[J]. 贵州环保科技,2003(1).

[3] 赵建军. 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探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6).

城市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绿色生态

环境影响是一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是人们依据自我目的进行自然开发,从而引起环境系统失衡或新环境形成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由两方面原因构成,一是环境影响源,二是受影响的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活动,都是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如:各种建设工程项目,这些人为的开发活动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源泉。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开发,会对众多自然因素受到影响,如:水、植物、动物、空气,等。因此,人类在进行人为活动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评估各种参数变化。人类对环境造成人为破坏之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后果。这些环境后果包括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两种,生态环境是指我们熟知的自然环境,而人文环境指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经济、文化及生活环境也不同,而面对环境后果,由于不同人受影响程度不同,做出的措施也差别较大,如:温饱问题未解决地区,对环境关心程度较小,往往是利用牺牲环境来满足经济,污染相对较严重;而发达地区,人们讲究生活质量的提升,往往以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为主,环保理念要大于盈利。因此,环境影响根据不同情况具有相对性。

1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包含建前、建中、建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影响,另一类是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指城市建设致力于改善及修复周围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协调统一;而负面影响指城市建设运行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造成破坏的行为。目前,负面影响是城市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城市建设前期规划好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在其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需考虑“三废”问题(废水、废气、废渣),除此之外还需考虑生态资源问题,如: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因此,城市建设需考虑的影响因子较多,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多考虑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才能把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城市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在工程建设前期,往往由于人类认知能力局限性,只看到表面影响,致使某些影响因素考虑不到位,最终引起环境破坏,而这种潜性的破坏往往最难治理,如:三峡工程造成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较大,严重影响了延边的生态环境。因此,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且难恢复的。

2城市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其每个阶段都会引起不同环境问题,产生不同负面影响。

2.1准备阶段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时,需进行一系列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含预测生态环境造成的最大影响,以防止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在进行施工预测时需注意从源头进行环境影响控制,分析出各影响因子的各阶段状态,以便将施工工程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很多资源影响因素无法用量化的考核标准去衡量,如:水、森林、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而环境评价体系中制度过于原则化,从而导致施工对环境影响预测不足,造成了严重环境负面影响。如:土地资源的不合理评估,引起有较高生态环境价值的土地被占用,最后导致水木流失问题的出现。

2.2施工阶段

城市建设施工过程是导致城市生态破坏的第一现场,也是最直接现场。城市建设施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交通便利,等。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破坏了人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如城市交通重要枢纽的道路及地铁的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给土壤、空气、水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

2.3运行阶段

城市建设工程的运行阶段指城市建设完工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地铁的使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噪声、震动、辐射),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城市建设运行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正面影响,如:城市建设提供的污水处理厂,给城市提供纯净饮用水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改善土壤及处理垃圾的功效。

3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市政工程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包括的方面也总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不断地更新。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需求具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经历了从最初的追求温饱即生理需求的满足,而逐渐增加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度、安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经济成果的同时,也期待着拥有田园般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部门,面对着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急切需求,其组织的市政工程中开始加入并加大对提高城市环境舒适度的工程投资。这些致力于治理、改善环境的市政工程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正的环境影响,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基于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类致力于增加环境利益的市政工程是我们所急需的。但是,在现下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这类市政工程仍存在一些滞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盛琳.浅谈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J].科技信息,2010(27):331.

[2]田伟娜.以环保理论指导市政工程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62.

[3]吴小芳.论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现代装饰理论,201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