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sight, directly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city and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light slightly urban road landscape zone the design process of common, and combining the NaL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landscape design case of "valley language apartments" urban garden road que part of some of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Keywords: the city botanical garden, the road landscape zon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中的园林道路景观带,它是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方面重点强调交通功能外,另外关注的一个重点,它要求路面设计以及周围的环境景观能够融入自然景观中,营造一个人文景观一体化的道路景观带,是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的整体建设,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尚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城市发展的问题,诸如道路景观雷同,特色不明显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性化道路景观空间不足。在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景观效应,而忽视了居民的感受,而且,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园林道路景观的设计根本。

1.2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不能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等统一协调的现象,导致缺乏统一而又有序的道路绿地景观群落,使整个道路绿地景观缺乏系统性。

1.3绿化带数量不足。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扩建速度剧增,交通压力骤增,原有的接到扩建困难巨大,因此,对道路绿地进行拓宽,改造,进行绿化的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在绿化上也存在绿化设计方法简单,绿化树种单调,生物多样性不足,趋同性比较严重。

1.4功能设施不健全,环境质量度不合格。在道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一味的注重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两侧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完善,建设道路绿化系统也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随意乱贴等等,城市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车点,以致停车挤占人行道等。

2.项目现状:

项目位于安徽南陵县,是我国的 “青铜之源、米市之仓” 。“谷语春晖”案例方案共有六条景观路,其中包括龙池路1km,涌珠泉路1.1km,花山路1.6 km,大屋路1.7 km,黄盖路0.6 km,丫山路0.6 km,绿化总面积16.9公顷。

项目位于新发展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道路、绿化区域完整,但道路绿化区电线密布,现场土壤基本为粉质粘土,植物品种过于单一,无生态效应更景观性、系统性。

【图01现场照片】

二、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理念

1.规划设计原则

1.1注重生态优先原则

由于城市道路景观带是狭长的线型空间,自然环境复杂,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湿地、植被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维护良好生态功能的同时,再灵活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展现强烈的景观性,使道路景观带不仅具备观赏的功能,还兼具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功能。这就要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条件、生态植被、市政设施、建筑等因素,选择合宜的道路形式、方向,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道路沿线的原生态景观的破坏,以保持城市景观道路环境效应的完整性,保证本地区的物种生态平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1.2坚持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道路设计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以构建绿化生态廊道,从而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学原则,自然植被具有丰富的组合,复杂的结构和循序渐进的动态演替等特征。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配置方式建立起来的复层群落结构为设计理念,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自然体系及乡土特性物种的空间生存和延续,同时还能抵御外来危险物种的入侵。

1.3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景观功能外,更要注重城市道路的生态环境功能设计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能量,绿色建材,保持生态平衡,通过生态环保与节能来设计。首先是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人行道结构、竖向与朝向等,应有利于采光、通风、透气和排水;然后植物绿化,选用冠大叶密、抗性强、吸尘滞尘能力强的树种,有利于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最后道路边坡由硬化防护改为绿化防护等,以增强道路舒适性和环保效果。

2.项目规划目标、理念与框架:

2.1规划目标——遵守以上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打造南陵门户形象、感受南陵文化景观风貌与展现园区工业特征成为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

2.2规划理念——

2.2.1规划目标结合理念:以生态空间、绿色道路景观理念为主,营造南陵经济开发区重要的道路景观中心,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主要载体。

【图02规划理念概念图】

2.2.2规划框架结合理念

【图03道路框架景观分析】

【图04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三、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景观;线形控制;横断面;纵断面;协调

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路网规划更需体现城市建设风格。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理解它的功能和作用,充分考虑路网在城市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等影响因素,在满足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要求的前提下,重视道路网规划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1 道路景观的组成

构成道路的景观主要有道路本身、沿街、远景、人的活动、地下部分、变动因素等。

道路本身包括:路面、行道树、标志、标线、地上杆线、公交站台等。沿街包括:道路两侧建筑物、广告牌、公园、河流等。

远景包括自然要素(山、海、湖、森林等)、人工要素(塔、城墙、纪念碑等)。人的活动包括自行车、汽车、行人等。地下部分包括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各种市政管线设施等。变动因素包括季节、气候、时间等。

2 线形控制与道路景观关系

2.1 我市路网规划不论是主干路、次于路均以直线线形居多,且距离较长。这样的线形,道路顺直,视线好、方向感强,但对道路两侧建筑物的规划建设要求较高,顺直的道路两侧,若是建筑物密度过高(居住为主)、缺少绿化用地空间的话,街道便会感觉到硬直、单调,沿街无景观可言。在直线形道路两侧若配置大型公建、公园、广场、中心绿地、写字楼等,虽然道路单调。但移步换景,也不失为良好的线形选择。

像我市的胜利路、朝阳路、涂山路这些主干路,道路线形顺直。直线距离很长。经过多年建设,胜利路两侧进行了办公楼、公园等开放空间型建筑改造、建筑密度在减小,街景略有改观。但反观朝阳路、涂山路道路两侧,居民楼林立、外立面陈旧、沿线单位围墙耸立,给人一种重复复制的感觉,更无街景可言。

2.2 路网转折点控制在交叉路口,且均没有设置平曲线,线形生硬。我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时,因道路红线控制所限,均没有设置有利于行车的平面曲线,线形变化突兀、生硬,道路不能起到视线诱导的作用。这种现象在道路交角小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2.3 线形曲线半径偏小,且道路红线控制没有预留出设置缓和曲线设置的空间。直线路段与小半径圆曲直接相接,一是行车不舒适,乘客能感受到明显的离心作用;二是在视觉上有突变感觉。而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以改善行车舒适性,使道路线形连续圆滑,增加道路美感。

我市现有路网控制中的平曲线半径普遍偏小。一般为200~500m,道路网规划红线时只考虑半径的设置,没有考虑相应的缓和曲线设置要求,后期实施后均没有设置缓和曲线。对道路线形影响较大,影响道路景观。

2.4 对城市道路网规划中平面线形的控制设想:

2.4.1 对快速路、主干路这样城的主要道路,承担城市快速、远距离交通的干道,在选线控制时,应加大线形指标控制;充分利用地形、河流、湖泊、山体等设置平曲线,预控制缓和曲线范围;在道路直线段偏长的路段,人为设置平曲线,改变道路线形,营造变化的沿街街景;在道路交叉路口尽量控制交角,使其接近正交,把道路转折点设置在路段上。使人的视线聚焦于道路曲线位置处的建筑物。

2.4.2 支路的设置要利于行人容易识别道路方向。增强方向感。线形宜采用直线布置,同时也有利于两侧地块的开发利用。

2.4.3 滨湖傍水的道路,应顺应湖岸线、自然沟河设置道路平面线形,以道路线形溶入自然岸线为宜,不宜生硬的选取长直线或简单的圆曲线相连,与自然景观冲突较大。

2.4.4 对城市山体、塔、重要的建筑物、纪念碑等在路网规划中应作为重要控制点,选线时应以直线线形正对为宜。为了突出道路景观,表现一种气势和远景的需要,把当地的主要山体、塔等重要建筑物作为焦点,道路线形在接近建筑物视力范围内应以直线为主,在接近建筑物后绕道避开建筑物。在该直线路段上不应设置立叉、天桥等地上设施,以免破坏远景的效果。

3 道路横断面设置与道路景观的关系

道路横断面控制也是路网规划中主要控制指标,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不能千遍一律,应结合道路功能、道路所处区域等统筹考虑。

我市主干路道路横断面多为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断面,次干路多为单幅路断面。在设置过程中突出问题是:

3.1 中间分隔带密植高大乔木林,影响道路沿街景观

在中间分隔带密植高大的乔木林,人的视线受到影响,看不到两侧街景,且不能体现道路的宽敞效果,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3.2 旧路改造时,片面追求车行道宽度,断面统一而毁损行道树等,对道路景观破坏较大。

3.3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议:

3.3.1 对中间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时,应以低矮灌木造型为主.营造通透的街景和宽敞的道路,特别是直通控制性建筑物的道路更应严禁采用高大乔木。

3.3.2 旧路改造时,应综合考虑,合理设置道路断面,可以把现状行道树设置成绿化分隔带,在外侧空间再布置其它车道或人行道。

3.3.3 在城市中心区,绿化尽可布置在道路内侧,利于沿街景观的显现及店铺门面的利用。可采用二幅路、四幅路形式。

4 道路纵断面与道路景观的关系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道路绿化施工;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无数的园林绿化工作者正是为营造舒适、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而努力。园林道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快速发展,,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园林道路的功能作用

道路不仅是园林中分割各个景区、联系不同景点的纽带,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就像人体中的血管,是园林的脉络。其功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空间,构成园景

2.组织交通

3.引导浏览

4.丰富园林景观

二、园林道路规划原则

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则要小一些。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体现文娱、体育活动,甚至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

2.园路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平面成形布局、 立面成形布局、园林路口、转弯曲折、坡度等因素。

3.注重生态优先原则

4.坚持植物多样性原则

5.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

三、施工管理的特点

1.把握施工对象的生物性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将不同季节、形态特征,不同色泽的花卉、草皮、乔灌木等进行搭配栽植,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有功能来实现净化空气、滞尘调温、美化环境的作用。另外,苗木的种植讲究季节性和土壤条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管理。

2.创造工程建设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植物配植、建筑设计、小品点缀等艺术手段,以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施工管理中,作业人员需要对工程设计意图有较深的领悟,在建设过程中以创造性的劳动,实现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效果。

3.对施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占地面积大,有足够的工作面,利于赶工。但是,施工作业点较分散,涉及专业多。因而,在施工的组织管理上,要求协调好各专业的互相搭接,保证所涉及不同专业施工团队能流水作业,连续施工,减少窝工、误工等情况。

四、施工管理的要点

1.施工前准备包括熟悉工程概况、 现场踏勘、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交底等。

2.严格监控工程建设质量:组织监管、材料把关、分项质检。

3.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和生物特征,掌握苗木的适宜栽植及移植时间

不同苗木有其不同的最佳栽植时间,在最适宜的时间内栽植苗木,可确保苗木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有利于苗木更好地生长。根据栽植成活的原理,植树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蒸腾量最小和有利根系及时恢复,保证水分代谢平衡的时期。一般最好的季节是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

(1)春季种植:从树木生理活动来讲,春季是树木开始生长的大好时期,且土壤水分充足,是主要的种植季节,树木根系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开始活动。因此春季种植是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于水分代谢的平衡。

(2)夏季种植:春旱地区,特别是冬旱连接春旱的地区,春季土壤水分严重不足,蒸发量又大,不是适宜种植季节,而以夏季移植为宜,夏季移植必须掌握恰当的时机,以种植后能有相当一段时间处于连阴雨天气为最佳,看好天气预报,掌握好当地降雨规律和当年的降雨情况,合理安排好种植时间。

(3)秋季种植:秋季气温逐渐下降,蒸腾量较低,土壤水分状态较稳定。从苗木生理来说,此时树木体内储藏营养较丰富。因此根系无自然休眠期,只要冬季冻土层不厚,下层根系仍有一定生长活动,且第二年春节萌动也早。秋植的时间较长,子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都可以进行。秋植选择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树木一落叶就开始种植较好。

(4)冬季种植:华南地区只要没有严重的干旱,冬季植树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南方地区温度平均在0度以上,冬季移植只要掌握好根系灌溉水量,整个冬季都可以进行;北方由于土壤已经冻结,一般冬季种植是在秋季就把种植穴挖好,树木带冻土移植,种植后,浇透封冻水,待第二年春季来临时需要加固树木。

4.做好施工期间质量控制

(1)绿化种植土必须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等基本条件,严禁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混入,盐碱土、粘土、砂土等土质必须按要求进行改良后方可施工。

(2)定点放线

(3)种植穴的质量,对植株以后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除按设计确定位置外,应按根系或土球大小、土质情况来确定穴径大小,并根据树种根系类别,确定穴的深浅。挖穴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和机械操作。

(4)起苗:起苗的质量,直接影响树木栽植的成活和后期绿化效果,起苗质量还与土壤干湿、工具锋利程度有关。

(5)种植前的修剪,目的是保持水分代谢平衡,培养树形,减少运输伤害,修剪原则一般应遵循原树木品种的基本特点,不可违反及自然生长的规律。

(6)种植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保持苗木的平面位置和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行列式种植必须保持横平竖直,左右相差最多不超过树杆的一半;根据不同树木品种来确定埋深深度,过深过浅都不宜。浇水培堰后,将捆绑枝条的草绳解开,使枝条舒展。树木种植时,最忌根部失水,最好能随挖、随运、随栽;如挖苗后一时无施工条件的,则应妥善假植保护,保证树根潮湿才能种植成活。

(7)栽植后的养护管理:绑扎树杆支撑,防止风吹倒伏,中耕浇水,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种植后要经常巡查工地,做好病虫害防治,清理现场,做到文明施工。苗木栽植的管护绿化施工除了前期的种植,确保苗木成活之外,更重要的是栽植后期管理和养护的过程,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管理和养护主要可以从灌溉、防寒、抗旱、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等全方面进行防护。只有进行长期精心的管护,才能防止初步成活的苗木出现夭折,确保绿化施工质量和保障施工的长期效果。

五、结束语

在园林道路的整个规划中,要时刻考虑园林道路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应该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园路的功用,在规划与施工过程中,就应避免某些不恰当的现象的出现,结合地形和园林的自然条件,适当运用园路的铺装类型,使园路在园林绿地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合理分配软硬景在景观设计中的比例,满足园路功能要求。加强自身艺术素质及业务素质,避免矫揉造作,使城市风景带整体建设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主编.《园林工程景观设计》.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8):927~956.

[2] 袁海龙《园林工程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3] 谭光营.浅谈园林中的道路设计[J].基建优化,2003,(4).

[4] 毛培琳.园林铺地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秦羽, 张皓宁.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工程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0).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设计;解决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道路交通设计的传统观念中都是按照“以车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的,道路只是人和车进行移动的一个通道,所以道路设计人员大多都是思考车辆的快速通过这一方面。这种设计观念没有有效的结合道路的地形地貌特征,都是按照相同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导致道路单调乏味,并且道路设计主要是以车辆作为整体,没有正视自动车和人群的权利。面对这一问题,现如今采用的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也被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1规划的随意性

一个城市的道路就是城市的血脉,道路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来说有着极其重要长远的意义,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①事物都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计划永远不能满足变化的要求,因此规划显得没有意义;②地方政府或者是个体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进行土地出让,影响了规划的正常进行。

1.2忽略“以民为本”

城市规划中对于“以民为本”的原则都贯彻的不够彻底,主要是因为:①城市道路规划中人们对于这一过程的参与度还不够;②城市道路规划中大多都是直接根据领导者们的意志判断规划的好坏,违反了规划的公开性和独立性的原则;③城市道路规划的约束力还不足,人们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关注和重视等降低。

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忽略了对于一个城市文化的保护,一个城市不管是大是小,不管如何发展和壮大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所以在这一进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文化遗产,但是在许多城市道路规划中都普遍存在破坏城市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的问题;②忽略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道路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一个崭新的面貌,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③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城市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城市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等。

1.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介绍:①城市道路规划中出现盲目的加宽道路。我国城市道路中红线宽度都相对比较窄,主干机动车道都比较少,但是最近几年城市道路因为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的堵车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多城市都不经过相应的规划设计就盲目的将一些道路进行拓宽,增加机动车辆的车道,导致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对于一些大交叉口是城市车辆进行交替、转换的重要地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出现。因此对于交叉口的设计如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那么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如果交叉口的排水设施排放不顺畅也会导致雨水出现堆积,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②城市道路相较于公路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同。城市道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建筑的密集度比较高、组织比较复杂、布线比较多、建设的施工工期比较短等,并且因为城市道路属于政府工程,所以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不但要按照工期完成,还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有些城市道路的干道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设,基础不牢固,导致在使用不久就出现断裂、下沉的现象,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③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结合我国人口的密集度进行设计,我国人口较多,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量也是非常大的。

2解决措施

2.1系统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于区域城市环境建设的规划,结合系统理论的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要超过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的总和。设计人员要结合系统理论原理确定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改变过去的只重视局部,不重视整体的观念,将道路融入整个系统中进行分析和探讨。

2.2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2.3寻找与发现地域特点

设计城市道路规划时要先对规划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道路周围的景观特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尤其是周围的的山林、田野、湖泊等要进行重点的观察和分析,设计道路规划时要注意将景观和道路规划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景观网络或者是景观走廊。

2.4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的道路是形成城市交通和节点的关键和桥梁,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不但有以车为主的车道,还有以人为主的步行街等,所以设计城市道路的人员要注意结合人和车的相应规划原则,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种植适当的树木等,从而最大的发挥出地块的作用和性能,从而创造出最有效的景观效果。

2.5城郊道路景观的设计

城郊的道路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功能主要是方便人们利用机动车往返在城市和城郊之间,城郊道路的主要特点是需要穿过许多的自然湖泊、农庄、村镇等,所以设计城郊道路需要结合平:曲线、纵曲线等,这样可以保证行驶人员的心情的愉悦。

2.6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结合现代新型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经验进行设计,结合城市的发展和具有的影响力和作用确定城市所处的地位,从而确定相应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保证一定的威严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从基础设计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从而逐渐确定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完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体系,确定相对比较完善的系统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2.7加强规划实施和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制定好相应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后要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并认真监督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个方面。其中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等工作.并认真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则要立即进行上报纠正或者是处理。要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监督规划的实施,保证城市道路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进行。

3结语

综上,城市道路规划和城郊道路规划设计等都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线性空间设计等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设计城郊道路景观时要结合自然群落形态和自然景观资源等设计形成相应的道路景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在保证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人文条件等的基础上加强对于道路景观效果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做到“以人为本”,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道路,从而不断加强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20(4):42~48.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设计导则;规划实施与管理;实效

Abstract: based on the road in urban design cas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raised the urban design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actual effect and function and recognition and thin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design guidance of design el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urban design; Design specific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ctual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国内诸多城市对城市重要区域如城市中央商务区、广场周边、滨水区等地区都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但在后期的实施建设中,出现了最终形成的物质空间形态与原初的设计构想走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让人们对城市设计描绘的美好蓝图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也对城市设计工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提出疑问。这些疑问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城市设计成果方面的认识较为不足,将城市设计的成果与传统终端式的规划成果混为一谈,认为城市设计成果就是一些绚丽的城市景观效果图。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现行城市设计实践在技术手段上的匾乏和失效。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中北路城市设计”项目的编制,对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实效和作用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探讨指导开发建设的城市设计的设计要素和实施策略。

2、中北路沿线城市设计项目编制的背景

为提升和强化城市空间活力和空间特色,优化景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衔接,武汉市以新一轮总体规划为契机,结合分区规划和控规导则编制工作的开展,将城市设计作为法定规划体系的深化和补充,建立了与法定规划相衔接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完成了整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并且在整体城市设计的指导下,针对二环线以内城市功能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地区,开展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工作。

中北路是武昌区重要的核心发展轴线及交通要道,全长约4.1公里,南、北连接中南、徐东两大商圈,两大商圈的繁荣经济对中北路有良好的积极牵引作用。东、西依临东湖、沙湖两大生态湖泊景区,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湖泊景观资源。武昌经济总部区对中北路的建设需求为打造江南现代服务业中心,用地功能以商务办公、商业金融、酒店、居住、文化休闲为主,并严格控制中北路与沙湖的视线通道。但从用地建设情况来看,现状用地功能不符合区域发展要求,区域内现状建筑以多层、高层混杂为主,建筑后退参差不齐,建筑体量差异较大,缺乏整体的界面控制。沿街绿化系统不完善,缺乏高品质开敞空间。由于部分道路未按规划形成,缺乏与两湖之间的联系,与水的可看性与可达性较差。人行过街方式相对单一,多为地面过街方式,缺乏人行交通的规划和引导,结合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利用不明确。

为了树立武昌总部区门户形象,展示城市更新风貌,通过城市设计引导城市道路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将设计意图落实到各建设地块中,合理引导中北路沿线建设项目,使中北路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复合多元、空间疏密有致、交通高效便捷、设施配套完善,独具滨湖特色的高新商务大道。

3、中北路城市设计的目标取向

3.1、基于公共利益的街道空间形态的塑造

⑴ 确保街道的环境品质

通过对建筑空间形态的推敲和设计,将抽象的容积率等数字要点与好的建筑体量相对接,进行整合地块和建筑形态有序化的工作。道路沿线的建筑风格、建筑体量和建筑材质等建筑形式协调统一,对道路各段的建筑后退根据车行和人行的视觉美学要求做严格的限定,结合街头绿地、小型街头广场的设置形成统一而有变化的街道连续性界面。既提升城市空间景观品质, 改善了道路空间的车行、步行、散步的环境,又营造出舒适的环境感受。

⑵ 有效利用并保护滨水资源

建设总部广场和亲水广场,形成与沙湖视线景观的渗透,体现中北路两湖环抱的滨水城市特色。沿岸建设滨水绿化、散步道、亲水广场和游艇码头等绿化休闲设施,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滨水绿化采取硬质、软质景观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让植物群落、水体、硬质景观等元素相融合,形成滨湖生态绿化,突出可达性和可视性。并结合驳岸设计配置绿化植物,运用多种植物种植类型,结合水位变化选择适应不同水位条件的植物,注重固定沙壤,保护湖岸。

⑶ 形成积极的城市活动,增加道路沿线的公共开放空间

街道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小型活动场所和行人驻足点, 强化街道景观的连续性。从空间高度、平面形式、植物种类等增添不同的绿化方式, 创造层次丰富、富有连续节奏的景观界面,并与街道家具、小品相结合,形成意义丰富的空间。合理地设置绿地开敞空间并配置必要的设施,满足行人休闲、游憩等需要,使人们的多种活动成为可能。

3.2、协助规范土地经营开发的重要规划管理手段

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城市设计已渐渐发展成为协助规范土地经营开发的重要规划管理手段。通过城市设计对上位规划提出的强度分区、绿线控制等进行细化和优化,利用数字三维模型分析、重要视点景观模拟等分析手段,在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街坊内部用地的空间形态及使用强度,将抽象的容积率等数字和设计要点提前转化成建筑体量,对法定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加强城市设计要点的可预见性,达到对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的真正引导和控制,为下一步用地管理阶段中建设强度的指标控制的确定和建管阶段的方案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4、探索与规划管理相结合的城市设计管理要素

4.1、形成良好空间形态的城市景观道路的设计要素

城市道路景观空间构成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⑴ 道路的本体:是形成道路空间景观的基本性要素,道路的特征、方向性、连续性、韵律与节奏、道路线型的配合及断面形式特点构成了这一要素的基本内涵。

⑵ 道路的边界:指一个空间得以界定、区别于另一空间的视觉形态要素,道路两侧的边界可以是水面、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元素的组合体。

⑶ 道路的区域:道路的区域特征可以由地形、建筑、路面特征、边界要素等特征形成,主要表现在色彩、质感、规模、建筑物风格、植物、边界轮廓线的连续性等具体方面。

⑷ 道路的结点:道路的结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公园、广场、雕塑等),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同时也形成了区域的分界点。

4.2、设计要素向规划管理要素的转换

通过城市设计将这些要素具体到规划管理中来,对未来项目的空间形态和使用情况进行明确的指导和控制,演变成为城市设计的规划管理要素,从空间景观结构、开敞空间、建筑高度分区、建筑形态及道路界面五个体系进行分析,形成可服务于规划管理的技术文件―城市设计导则,对中北路沿线提出整体设计准则、分地块导则两个部分,其中在整体设计准则中,对中北路沿线提出整体设计的要求,为各地块制定设计导则提供标准;在分地块导则中,对沿线存量地块提出设计指导和建议。

5、城市设计成果与规划管理程序的结合

5.1、城市设计导则与法定规划的结合

结合上层次规划的城市设计要求和区域功能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北路沿线内的空间景观特征和空间结构。将中北路沿线用地按功能结构分段,提出各区段功能类型、景观特征及区段主导用地性质,划分出规划景观结构和重要景观节点。

在优化控规和法定规划的控制要求的同时,重点为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主要通过控制建筑的风格形式、后退红线、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具体手段来实现,重点地段还可控制主体建筑控制线、建筑基地线、裙房控制线等,采用城市设计附图形式明确表达控制意图,提出不同深度的控制性要求和指导性建议。

5.2、城市设计成果与规划设计条件的结合

城市设计中分地块导则里提出对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界面控制、地下空间等指导性的控制要求,可作为规划设计条件里建筑设计要求的补充说明,为重点地区项目从用地条件阶段开始提供技术支撑,对新建项目的建筑方案设计提出建议和指导,加强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5.3、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管审批的结合

城市设计控制要素在建管审批中应针对城市空间秩序的影响划分不同控制要求,从而增加设计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如城市空间轴线、主要界面、交通出入口及建筑退让等影响力较强的要素予以严格控制,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和抽查依据。对于影响力较弱的要素,如建筑立面、屋顶形式等,局部变化后不会损害公共价值,反而增加其品质,在管理中不宜控制过于严格,应以引导为主要管理手段。

对于特殊类型的城市设计必须对特定要素进行补充控制,如中北路城市设计中存在滨水的特征,因此结合用地结构划分的开放空间控制可作为影响设计整体性的关键内容纳入严格控制要素,但在其他新建地区可作为一般要素进行引导。这样在保证基本城市空间品质的同时,利于多样性城市景观的形成。

结语

目前城市设计在编制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设计成果与现行法定规划的转化没有得到制度化的保障,导则编制方法和管理实施手段之间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在导则的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加强与管理部门的沟通,将技术层面的内容转化为管理要素的控制内容和控制形式,将城市设计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规范、标准来体现,并且通过规划管理来实现对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的真正引导和控制,使城市设计的构想成为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共同的城市空间价值观,从根本上强化城市设计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⑴皱德慈 城市设计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⑵陈亚斌 城市设计管理要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