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认清发展形势,增强改革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着眼于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协调好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进行。事业单位要加大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事业向前发展。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发展面向生活和生产的服务业;要转变观念,突破体制,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人,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要加快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进程,逐步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要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纲要》关于后勤改革与发展服务业的论述,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机关后勤改革的方向,第一次将机关后勤改革列入国家的总体计划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准确把握机关后勤发展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决定》和《纲要》精神,并与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并以此指导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是机关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机关后勤部门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破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思维定势,用创新的精神探索后勤改革的途径,找准后勤发展的定位,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实践后勤事业新的发展,真正把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从整体上思考,从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服务运行机制上推进后勤的各项改革,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的切入点

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后勤改革的继续深化。既有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碰撞带来的矛盾,又有财政、国资、工商、税务、劳动人事、医疗社保等相关配套政策滞后带来的困难,还有机关后勤自身发展不平衡产生的问题,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必须认真地探讨和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后勤的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现代后勤理念碰撞带来的矛盾。一是部门领导对后勤体制改革的认识不足,往往把后勤改革看成是机构改革的附属品,缺乏对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使后勤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二是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整体、系统的思考,在改革操作上简单化,造成后勤管理和服务分家后,关系不顺,影响了改革的积极性;三是后勤服务部门“等、靠、要”的观念依然存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对未来的发展思考得不够,缺乏改革的信心。

第二,在政策配套上,改革的超前性和政策制订的滞后性带来的矛盾。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一次全新意义上的变革,无论是管理的体制、管理的思维、管理的职能,还是服务的机制、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手段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后勤部门在推进各项改革中面临着诸如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与机关建立结算制度、国有资产的划拨等一系列相关政策问题,而现有的政策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都没有涉及,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产权划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等政策的不明确,都影响了服务单位法人主体的落实,已成为制约后勤改革深化的政策瓶颈。

第三,在后勤队伍上,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服务型后勤,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对后勤工作的影响,在后勤队伍上,长期以来忽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历次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部门还承担了分流机关人员的任务,相对而言,人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达不到后勤科学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这些人员分流到后勤服务单位后,占据了服务单位的编制,使得服务单位无法引进所需人才,给服务单位走向市场和后勤自身的发展带来阻碍。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构筑后勤新体制的几

研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破解难题的前提条件,也是探讨改革切人点的关键所在。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要进一步提高对机关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真正把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建设,同步发展;要牢牢树立知识后勤、法制后勤、市场后勤、资源后勤、技能后勤、信息后勤的新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要加强对后勤理论的研究、开发和储备,为后勤事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在政策配套上,要针对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实际,加快配套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订,解决后勤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经费管理、资产划拨、结算标准、市场准人、社会保障等问题,推进机关后勤保障法制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改革。三是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既要着眼当前,注重职工的专业培训工作,又要着眼未来,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事管理机制,更要着眼产业发展,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针对后勤队伍结构上的现实,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年龄大的应保障其利益,努力发挥老同志的经验,对年龄轻的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

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按兵不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改革的进程,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一)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分离。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的后勤部门仍然是服务和管理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很难使机关服务真正走向社会化,因此,将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分离,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职能要求来构筑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运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管理上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后勤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研究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在服务上要求各级机关和机关后勤服务部门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确保机关后勤服务单位法人主体地位确立,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法则组织机关后勤的服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发挥市场对机关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二)加大机关后勤管理职能的创新,加速后勤服务部门的机制转换。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服务部门与职能部门在物资供应、分配方式、经费划拨等方面都采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后勤管理在某些地方一旦进行改革,就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因此,我们建议加大机关后勤管理职能的创新,加速后勤服务部门的机制转换。

一方面要加大机关后勤管理职能的创新,推进机关后勤保障制度改革i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机关物资供给的方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机关公务用车保障方式,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机关行政用房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创新机关行政用房和职工住房的管理体制和供给制度;改革机关职工生活服务保障的实物分配方式,逐步实现货币化分配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快后勤服务部门的机制转换。一是要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的结算制度;二是要改革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用人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三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按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服务经营结构,拓展服务经营领域,推进服务联合,扩大服务的规模效益;四是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后勤服务单位的转制,加快法人治理的步伐,最终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

(三)培育机关后勤服务市场。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内容提要】后勤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内设组织机构,它是检察机关的“基石“,是检察职能发挥的有利保障。检察后勤管理工作搞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检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对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进行调研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检察机关 后勤 管理 检察财务技术装备 科学 创新机制 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是近些年才被认可的,有些检察机关设置了后勤服务中心,其实就是行使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检察后勤管理以前统称为检察行政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检察事务发展的日益成熟和检察机制建制的不断完善,源于军队的“后勤”学便引入检察机关并逐渐形成一种机制。从整体上看,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为检察业务服务,有些本身就有检察业务性质,如检察统计管理、档案管理等。笔者针对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提出几点个人认识。 一、分析检察后勤管理机制,就必须认识后勤管理的深刻内涵 “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它源于军队,是一个军事概念和军事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述:“是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也指机关、团体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①鉴于后勤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深入发展的需要,本着逻辑原则和人们的习惯给后勤下一个定义:后勤是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和技术方面保障军事需要的工作和组织。纵观世界军事后勤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后勤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表现;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后勤”一词的使用已从军队扩展到机关、学校、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此时的检察机关也不例外。为了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完成检察机关的工作任务,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这样,就产生了检察机关后勤工作。 管理(Management)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里,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结合后勤和管理我们可以得出,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不同的。后勤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研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的表现。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有益检察事业发展的运作过程。 二、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其与检察机关内部其他部门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检察后勤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工作。检察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繁杂,归纳起来主要有:统计管理、文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装备管理,生活服务管理等涉及达20余项管理及服务职责。② 2、检察后勤管理的服务性。后勤保障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保障。财务保障又包括检察干警工资福利保障和正常业务装备、办公用品经费保障。检察机关通过编制及其他方式取得政府财政支持,再通过合理发放和报销制度来保障经费正常开支。二是生活服务管理保障。检察机关后勤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检察人员及各单位的生活。三是统计、文秘信息等管理。检察统计是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汇总和综合分析,反映检察工作的真实情况。检察文秘信息是检察工作的社会宣传,是让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可以说后勤管理是检察机关大厦的基石。是检察机关正常运行的保障和服务机构。 3、检察后勤管理复杂而琐碎。检察后勤工作复杂表现在事无头绪,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琐碎表现在其系统性不强,关系到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小到倒茶端杯,大到大件物资采购等。往往会因这些具体工作影响检察形象、检察业务甚至同事关系。 三、我国目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上级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分工较细,系统性较强,管理部门比较明确,而基层检察机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部门设置不合理。2001年基层检察院机构改革后,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政策研究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机构配置,使基层院办公室任务重,压力过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到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二是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有些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人员大多兼职,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一起抓,起不到服务的实质效果,也有些检察机关后勤人员轻松的太轻松,累的太累,不利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领导对后勤管理不重视。有些基层检察院后勤部门编制严重缺额,人员稀少。领导只重业务,不抓后勤等。而后勤工作涉及达20余项单项工作,这不免使很多后勤人员身兼数职,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机制不健全,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动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对检察业务服务就会难上加难。 四、强化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几点认识 管理,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检察后勤管理与企业管理有着类似之处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企业管理的眼光来进行检察后勤机制管理改革,加强检察后勤管理的科学统领。 1、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领导支持,确保后勤保障经费来源。企业内部管理,大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层,上层直接把握着下层的经济命脉,但高明的高层CEO们往往把权利下放,尤其是经济支配权下放,这不仅是一种业务经费保障,更是让下层发挥能动性的有利途径。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制约检察机关工作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编制、经费、装备等方面大力对检察院的支持力度。按照中发[2005]15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把检务保障、提高检察机关的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纳入发展规划。在基础建设同时,要勤俭办事。要积极贯彻落实高检院会同财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制定县级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做好经费保障③,不能让缺乏经费成为制约业务的“瓶颈”。 2、以人为本,完善检察后勤人事制度。多年来的人事制度告诉我们,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很多基层院的做法是把不会办案的干警调入后勤,这种做法较为偏见。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在选拔用人上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使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负责。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其次要加强后勤人员素质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复次我们要注重培养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确保检察干警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取得领导满意、大家满意的好效果。最后,我们要加强感情交流,使干警心理无负担,无跳槽思想而影响工作。 3、加强检察后勤机构科学设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地级检察院和有条件的县级检察院也要设立即划财务装备工作专门机构”。这对检察院设置后勤管理专门机构提供了依据。④因此,笔者认为,检察院应该设立科学、独立性的后勤管理部门。如设立财务装备科或后勤管理部或服务中心等用于后勤服务专项职能机构,同时要列入财政预算,最好是能把办公室文秘、档案、统计等管理进行分离。从而减轻“倒金字塔式”(一人兼有多项工作)的机构设置中一对多的工作压力。附随与检察业务同等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综合工作职业标准,这样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优化检察后勤服务职能。 4、检察后勤干警行使管理职责,要正确处理“管”与“理”。一是要有大胆管的意识。后勤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续,大至钱财 管理、安全保卫,小至一张纸、一个信封的使用等等。因此,后勤部门领导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管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使每位后勤人员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有超前意识,做到自我管理,自觉管理,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二是科室人员要有认真理的意识。全科人员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为目标,克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处置、重使用轻保养,重占有轻管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⑤。 5、跟新服务理念,注重创新管理模式。现在的检察院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应改革服务体制,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做到从管理方法上,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从服务方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从服务范围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从经费来源上,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岗位意识;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工作要紧跟法治理念教育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6、加强后勤保障,注重检察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后勤工作。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并加强管理,结合单位检察工作实际做出一定的规划。二是要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考核标准、惩罚机制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检务保障工作制度。三是要尽量做到财务公开,征求干警意见,尽量满足检察业务要求。 注释与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既担当着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又承担对外接待、联络的重任。事关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事关**县域发展形象,也事关“四型**”建设全局。深化我县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县实际工作的一种需要。

一、深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通过广大机关后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机关后勤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弊端日渐显现,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一)市场经济有需要。我县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封闭式、供给制、福利型为主要特色的传统后勤体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机构臃肿、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弊端。这一管理体制既阻碍着机关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又直接制约着后勤保障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市场开发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就要求我县机关后勤管理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重组和改革现有的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后勤服务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服务。

(二)形势发展有需要。一方面,从知识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和技术拉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机关后勤“粗放式、经验型”的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已很难适应当今“集约化、规划化、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从有利于工作衔接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省、市以及周边县(市、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经济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市场化原则,积极推进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分离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相继组建了机关事务管理局,这就迫切要求加快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步伐,在现有基础上,及时、尽早组建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自身发展有需要。当前,我县机关后勤管理自身发展最大的矛盾集中是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后勤队伍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后勤,服务范围更广、服务项目更多、质量要求更高、工作责任更大,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对后勤工作的影响,在后勤队伍上,长期以来忽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历次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部门还承担了分流机关人员的任务,相对而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较低,达不到后勤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县机关后勤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深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以此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进而推动我县机关后勤队伍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我县现行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一直以行政管理为主,以临时聘用处理各类设施的专业维修任务为辅,在多年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的标准要求。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县级机关综合后勤服务职能由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共同承担。在职责履行方面,主要由县府办下属机构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公室和经警队,具体承担行政大楼物业管理、县级机关财务预算和报表、接待服务、机关车辆管理调配、安全消防保卫、卫生保洁等后勤服务工作职责。在人员编制方面,现有机关后勤工作人员46人,其中后勤服务中心在编12人,编外用工1人,机关车队在编14人,借用2人,编外用工2人,接待办在编1人,经警队在编10人,编外用工3人,借用1人;在资产管理方面,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土地、房产、交通运输工具、电气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和办公用具等七大类,共计约1213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运行机制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务接待、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几大类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

(二)存在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落后。从当前全省机关后勤改革工作实际看,其他县(市、区)机关事务工作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从局部的、单项的、探索性的改革到全面的、系统的改革,使机关事务工作从传统的供给制、封闭型体制中解放出来,向开放式、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转变。而我县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依然施行以行政管理和行政配给为主的运行模式,体制明显滞后。二是运行机制不畅。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市场竞 争机制,原有机关后勤服务部门作为附属单位存在,既无竞争的风险,也无倒闭的压力,在经费上又实行全额补贴,不和服务人员的利益挂钩,致使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甚至出现在具体工作中有选择服务、有区别对待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利益制约机制,缺少严格的经济核算,致使在一些具体工作中陷入只讲服务、不讲成本,只求投入、不讲效益的误区,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仍然是后勤工作发展的桎梏。三是后勤管理欠到位。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工作一直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管理粗放“封闭式”运行,职责职能不清,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弊端。在服务层面上也仅仅局限在县级领导层面和公共服务层面,面向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福利型服务,几乎为空白。另外,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流动速度偏慢等因素,也导致机关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都难以到位,建立“小管理、大服务、多实体”的机关后勤新格局势在必行。

三、全省各地机关后勤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学习调研中得知,全省各地在推进县(市、区)级机关后勤改革中的第一步是先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然后依托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一行政主体参与后勤体制的二次改革和行政管理,依托这一市场主体参与走市场化和社会化道路。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各地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为我们下步实施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近三年来,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省局通过“四个推进、四个强化、四个提高”,即:推进改革建立“个人得小利,国家得大利”公开透明的分配激励机制,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推进服务责任制考核,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后勤保障水平;推进改革促进资产结构调整,强化资源有效配置意识,提高后勤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改革“能者上,庸者下,业绩面前论英雄”的用人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了机关后勤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推进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明确提出和实行“经营单位看效益,不交票子交帽子,交了票子奖票子”,“服务单位看质量,没有质量腾位子”的方针,效益三年翻三番(20xx年实现利润4865万元,20xx年实现利润2.2亿元),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名列首位。

(二)金华机关事务管理局。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转,严格按工作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优质高效地做好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例如,在接待服务工作中,制定《来金内宾接待工作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接待原则、对象和程序等细则内容并严格操作,确保了接待工作的有序;在行政管理中,制订了《节支、创收考核奖励意见》,把节支创收指标进行了目标分解,明确了各科室的支节创收任务与责任、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在对经济实体的管理中,修订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机关商场考核奖励办法》,把经济实体的奖金与量化的经济指标挂钩,树立效益优先观念;在后勤管理中,修订《仓库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物品出入库程序和仓库管理,同时还制订了《电话费管理办法》、《门诊报销补充规定》等制度。另外,坚持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坚持以《服务承诺制》明确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坚持以《首问负责制》优化服务环境,方便干部职工办事。

(三)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体制和运行模式与其他市县大体一致,但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控制和调配上,创新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永康局全局机关的编制都为行政编制(领导3名,工勤人员22名),但创新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下设七部一办(工程部、保安部、财务部、会议部、餐饮部、保洁部、绿化部、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层人员由局机关派任。局机关本级人员在考虑历史遗留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领导层和必要的专业人员进行调整,但其他人员原则上实行“只出不进”原则,所有涉及具体后勤工作的服务人员,全部实行合同聘任制,列入物业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有效控制了人数,防止机构臃肿并节省了行政经费,另一方面是保证了后勤服务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素质。

四、我县县级机关后勤改革的总体框架与思路

参考各地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改革框架: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的实际需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独立运行,建立集中服务新模式;坚持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配置新机制;坚持多元发展,开辟产业发展新渠道,不断提高我县机关后勤服务质量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为谋求争先进位、推进撤县建市、构建“四型**”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主要目标。根据“三个坚持”的总体思路,适时组建并着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有方、经营有道、保障有力、干部有为”的机关事务管理局,逐步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工作职能化。

——管理有序,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组织结构,明确权责主体,推进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管理、有效管理、和谐管理,确保机关后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服务有方,就是要在保证原有后勤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范围全面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形象。

——保障有力,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确保行政管理低成本、高效率,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标准统一、层级分明、资源节约的后勤保障体系。

——经营有道,就是要大力发展后勤产业,注重后勤经济实体建设,依托现有资源,依法投资融资,盘活国有资产,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引入竞争、参与竞争,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创收增收。

——干部有为,就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用工要聘用、岗位靠竞争、分配按贡献”,打造一支“创新创业、节俭节约、任劳任怨、干净干事”的后勤队伍。

(三)建议方案。成立**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挂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接待办公室牌子)。**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县政府办公室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经警队的基础上进行组建。

1、职能调整

①将县政府办公室保卫科、经警队的保卫、消防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②将县政府办公室财务科的资金预算、接待办的接待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③将县政府办公室行政科的车队管理、调配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④将后勤服务中心的服务、维护等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2、主要职责

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机关后勤事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县级机关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行政、后勤事务工作的具体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县委办、县府办解决机关后勤改革和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对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③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经费、基建资金、公用经费、接待经费的管理;负责管辖范围内机关单位预算经费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编制年度机关财务预算计划和年终财务决算。

④负责行政中心房产和附属房产的使用、分配和综合管理;负责干部宿舍等有关房产的产权、产籍和使用管理及修缮维护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县行政中心办公及附属用房等建设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和基建工作。

⑤承担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做好县委、县政府重要内宾的接待工作。

⑥负责县级机关办公大楼内部的安全保卫、庭院绿化、爱国卫生、道路等设施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大楼用电、用水的管理工作。

⑦负责车辆管理工作。负责驾驶员的调配、培训等工作;负责车辆配备计划,建立更新等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障县委、县政府领导公务用车,县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工作用车以及接待用车。

⑧负责局内设机构人员的考核、任免工作;承担局内部后勤服务人员的调配、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做好局机关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青妇和纪检监察工作。

⑨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3、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设定,建议将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设6个职能科室:

①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局机关日常工作,协助处理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工作关系;负责草拟局机关规章制度、有关文件、信息、重要文电等文秘工作;负责局机关来信来访、计划生育和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的人事劳动管理和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和下属机构的党群工作;负责局机关人事、工资、妇女工作和年终各类报表的编制及年度职工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县委、县政府各类会议的会务和县委办、县府办日常文印工作;负责县委办、县府办离退休干部职工、局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后勤行政事务。

②接待科

主要职责:负责县委、县政府重要内宾的接待工作;负责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做好重要来宾接待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负责县委办、县府办来宾的接待工作;建立健全接待网络。

③房产基建科

主要职责:负责行政中心大楼、信访大楼等环境卫生、美化绿化、水电泥木维修的协调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干部宿舍楼的服务管理工作;参与县级机关和局属单位重大基建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负责行政中心房产的使用、分配和调整等综合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办公用房、附属设施用房的建设、投资、分配、调整、维修管理及资产的建档工作;负责制定行政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

④财务科

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核算内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行政经费、公用经费、专项公务活动经费、接待经费;负责局机关基建投资资金、财务、会计事务等工作;负责县级机关固定资产财产的配置、调拨、维护、报废登记管理工作,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材料;负责局下属机构的财务审计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并做好局机关经费的报帐。

⑤车管科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县级机关车辆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县委、县政府领导工作用车;负责县委办、县府办的工作用车;负责县机关车队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⑥保卫科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行政中心和干部宿舍楼的安全保卫、消防等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并监督实施;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行政中心的治安、交通管理和县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的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协助信访、公安等部门做好上访人员的疏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楼内机关的安全保卫、消防、停车秩序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指导局属科室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保卫、消防工作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下属机构保卫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⑦组建不为实体的管理机构后勤物业管理中心

后勤物业管理中心主要职责:协助房产基建科具体实施有关综合服务工作;做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服务工作;做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设备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等工作;做好县会议中心、行政中心大楼所管辖会议室的统一管理及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做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后勤配套服务单位的后勤服务。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型后勤

1、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xx”改革和发展规划、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与完成今年后勤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使思想有新提高、精神有新动力、作风有新境界、能力有新增强、工作有新成效,凝心聚力,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2、示范引领,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后勤党委在后勤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意高、教育意义好的党日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好党员发展、转正工作以及党员评议教育活动,以党建带动团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反对四风,大力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抓好整改方案落实,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全心全意服务师生。班子成员坚持每周、每月、每学期有计划地到校区、学院察看、调研,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制订《后勤保障处工作作风建设若干规定》,落实《后勤党委关于制度建设的工作计划》,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结办制等工作制度,管理、服务人员实行置牌上岗或挂牌上岗,强化管理,培育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4、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后勤工作特点开展岗位廉洁教育,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健络,签订岗位廉洁承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校党委十项规定,打造清廉的后勤队伍。

5、促进和谐,做好宣传统战工会等工作。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和信息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报道深化后勤改革的新举措、重大活动和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大力弘扬先进后勤文化。重视统战工作,通过联系交友、召开情况通报会等形式,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全力支持“建家”和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校四届一次两代会,筹备召开后勤二级教代会一届一次会议。

二、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岗位练兵,着力构建学习型后勤

1、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从后勤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制订后勤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推动员工专业成长,促进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

2、围绕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以“团结和谐、务实清廉、开拓创新、争先进位”为目标,继续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细化领导班子岗位职责,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不断提高班子的集体领导效能,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科级干部培训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管理能力、执行力。

4、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在各中心推行“职工文化学校”,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员工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转换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合理定员定编,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对非编员工的人文关怀,规范用工,和谐用工,提升归属感。

三、深化综合改革,开展“双创”活动,全力打造服务型后勤

1、按照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把改革工作贯穿后勤工作的始终,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加强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拟定后勤发展规划,明确当前及今后一阶段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2、不断深化后勤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根据后勤岗位特点,按照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总体精神,统一原则,制订业绩绩效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作用。参与扬子津校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服务广大师生。

3、开展“双创”建设年活动。在全处开展创后勤十佳优秀服务窗口、创后勤十佳优秀服务员工活动,做到年初有争创计划、年中有争创检查、年末有争创评优表彰。通过开展“双创”活动促进“三提”:一是规范真诚促窗口服务提神、二是多措并举促维修服务提速、三是打造特色促重点服务提质。

4、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通过美食文化节、宿舍文化建设月、物业便民月、节能减排月、医疗服务月、幼教家长开放月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强保障,惠师生,展风貌。

5、加强高校后勤同行间的交流,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使服务标准和行业接轨并努力走在行业前列。

6、大力支持并全力做好教育部职工餐厅的服务工作,精心服务,精细管理,树立扬大新形象。

7、强化督查机制,实施量化考核。聘请一批责任心强、敢于直言的督察员和信息员,对后勤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8、 针对财务人员减少以及核算内容变化的实际,调整岗位分工,加强新版财务软件学习与培训,定期开展财务分析,及时反映财务状况,评价经济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9、饮食服务工作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两个”效益为目标,以实行食堂经理负责制为着力点,探索风味小吃窗口经营管理模式,完善食品安全关键点控制流程,建立工作标准执行反馈机制,切实提高饮食服务中心内涵和综合实力。

10、公寓管理工作建立学生公寓“全时服务”机制,完善公寓育人工作模式。配合学工部积极探索把学生宿舍区建设成类似于“书院制”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阵地。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做好文汇路校区、瘦西湖校区、荷花池校区学生宿舍电路改造、空调、热水器安装等工作。

11、物管工作以楼宇管理为核心,推行分类分级管理,重点强化公共教学楼宇保洁、护卫和多媒体钥匙发放管理。以校园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建立校园环境责任管理网络,立足长远,谋划校园绿化布局,实行长效管理机制。

12、全面实施老校区供配电工程建设,配合做好瘦西湖校区、文汇路校区学生宿舍空调安装水电改造配套工作,满足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宿舍安装空调的用电需求。

13、编制20XX年维修专项计划,加强维修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按照新的《扬州大学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好各项维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14、进一步做好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保调研工作,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教职工、毕业生、新生体检工作,继续做好专家门诊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5、扩大幼教品牌效应,以“文化建设、内涵打造”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和服务质量,促精致和精细化管理。

四、落实节能降耗,加大技改投入,师生共建节约型后勤

1、贯彻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以节能减耗、节约增效为重点,构建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节能降耗、合理使用资源的后勤服务管理新体系。

2、 规范制度管理,建立节约型后勤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奖惩、检查、监督机制。

3、 开展食堂“光盘行动”、杜绝“长流水、长明灯”、加强成本控制,营造校园节能氛围,增强师生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4、根据《扬州大学水电管理办法》,合理编制并监督实施水电指标年度分解方案,推进独立楼宇水电表的安装工作,实施按责任单位分块计量,确保水电指标包干使用的实施。

5、认真做好节能技改和节能监控体系平台的建设工作,建立水电能耗定期通报制度,促进水电管理的科学与规范,加强水电回收环节基础性工作,促进节约,减少浪费。

6、积极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物业管理模式,设立楼宇勤工助学岗,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推进物业管理机械化操作,添置大中型机械化设备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7、加快后勤数字化建设。谋划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师生健康档案体系建设工程,教职工体检信息实行网上查询,医疗收费与校园一卡通对接;饮服完善“高校后勤采供与核算管理系统”软件,加强内部监控力度;建立公寓管理学生信息库;逐步建立水电管网、维修工程数字档案;发挥处网站功能。

五、落实岗位责任,健全安络,合力创建平安型后勤

1、抓好安全生产和校园安全综合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创建平安后勤。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与防火责任书,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和奖惩挂钩制度。制定和完善处内相关安全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制度保障。

3、健全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员天天巡查、分部负责人每周检查、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小组每月检查、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检查的工作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后勤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社会,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果,并且尽力减少开支,积极组织创收,应引起企业后勤管理人员的思考。笔者认为:企业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强化以下五种意识,从管理中要效益,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后勤管理效能。

一、强化创新意识,分析特性,科学管理

在现有企业经济体制下,后勤类似一个小社会,后勤管理人员也仅处于封闭式的调度管理模式,形成了“吃喝拉撒睡,桌椅板凳柜,砖瓦灰沙石,动力水电汽,上下不满意”的被动局面。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适应新的形势,要针对后勤的特点和现状重新认识,认真分析,实行分类管理和科学管理。

1、 充分论证,认识特性。企业后勤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各项工作服务,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是根本宗旨。按其后勤工作内容,通过认真分析,其有多种特性。一是具有服务系统社会性。社会上有的服务项目,企业都相对齐全,机构林立,队伍庞大;二是具有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三是具有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四是服务内容的事务性;五是服务计划的多变性;六是后勤职工文化素质的差异性。

2、区分类型,归类管理。按照后勤服务工作特性,可划分为经营、劳务、技术、供应。在管理上可采取多种责任制形式。即:(1)后勤服务对象既对企业,又面向社会有直接经济收入的项目,可采取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核算方式;(2)主要为企业提供保障服务的班组。参照企业化管理模式,采取计时、计价、计量,实行有偿服务,成本核算,定比分成,劳酬自理的核算方式;(3)企业消耗较大的水、电、燃料,采取定额承包责任制,实行计划包干,超罚节奖的办法;(4)服务对象只是对部室,不能单独核算的班组,实行经费奖惩的综合目标责任制。

3、选择项目,推向社会。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的一种传统模式。因此要解放思想,把能够由社会承接的服务内容,先易后难,选择性地交给社会,并逐步推进,最终实现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

二、增强改革意识,激励竞争,精员高效

对企业后勤原有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庞大队伍和人员过剩,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状况,必须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首先是精减机构,并转职能;其次是深化人事改革,实行定编、定员、定责或以岗定薪。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实行竞争聘用下的待岗、转岗、包岗或内退制度,激励竞争,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危机惜岗意识;三是裁减全部临时工,将大量临时工承担的服务工作交给社会,临时工随转,由所在社区服务单位采取新的用人机制,择优聘用。

三、增强成本意识,控制支出,减低消耗

长期以来,企业职工受旧有观念的影响,工作中客观存在着消耗成本问题被忽略,注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体现于生产经营收入减去各项成本支出后的可利用资金。目前,各企业后勤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由过去的社会福利性、服务性转变为社会化服务经营性,这是管理理念上的更新。由于企业后勤在原计划经济时代,只讲保障供给服务,不注重质量,忽视消耗成本,大手大脚,服务质量低劣,反而消耗成本过大,甚至资源浪费。正如主业人员所经常批评的“前勤挣钱,后勤花钱”,这种评论应该是客观的,不是实际的。作为企业后勤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寻找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增强经营意识,适应市场,搞好创收

搞好服务是企业后勤工作的宗旨。在过去的机制运行中,缺乏经营意识、效益意识,只注重所谓福利,保障供给,而忽视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企业应按照当今市场经济竞争的运行规律,大胆探索转换运行体制,实行经营。一是对企业后勤有经营项目,拟定标书,制定考核细则,实行企业内外公开招标,全部推行民营化承包;二是对企业能够进行创收的房屋,特别是门面房、闲置办公房对外开放,公开招租。这样每年可为企业创收若干万元,而且还节约职工工资、修理修缮支出等若干万元。

五、强化攻关意识,协调关系,节支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