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食品行业与社会责任

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之本,而食品企业的诚信经营主要表现食品的质量安全。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的食品企业,无论再强大,都可能一夕之间破产同时导致整个行业走入寒冬。

民以食为天,2012年2月的《2011年中国家庭消费状况及2012消费预期》报告显示,食品安全以72.4%的比例当选为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正由于经营者急迫的追求短期利益引发的不良行径,食品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企业忽视对社会责任各个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导致人民逐渐对我国食品失去信任。食品饮料业产业链较长、社会带动效应显著,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也社会也无法从国家行政层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规范,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标准,也就无法运用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因此,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现实正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情境,食品行业作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行业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解读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颠覆了“股东至上”论,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著名学者Carroll在1979年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其后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内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他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多元的,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成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框架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其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社会责任履行评价指标完整涵盖了食品行业所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将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区分为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会、环境资源等八个方面,以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独特的背景为依托,构建专门用于评价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评价指标体系。

三、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体系

李立清、李燕凌(2005)所著《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里,构建了一个评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指标体系,从雇员权益、人权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社会公益行为五个方面构建了38个指标并设置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目前理论界较为流行的SA8000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但此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企业对员工的责任,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方面涉及不多。

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尝试性的建立了一套评价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11项。

1.对消费者责任的衡量。(1)销售增长率。食品行业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履行情况可以通过销售额直接体现。指标值越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越高,间接反映了企业已较好地履行了对消费者的责任。(2)媒体曝光率。该指标用于反映企业每年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遭媒体特别爆光的次数,媒体曝光率越高表明企业的食品安全越有可能存在问题,即越有可能存在威胁消费者身心利益的行为。

2.对股东责任的衡量。(1)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指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的比率,该指标越高,企业对股东利益的保障程度越高,即企业对股东责任履行的越好。(2)净资产收益率,指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该指标越高,则股东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越强,企业对股东责任的履行越好。

3.对债权人责任的衡量。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是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风险也就越小,即债权的安全程度越高。

4.对员工责任的衡量。(1)工资支付率。即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员工工资的支付越积极,反映企业对员工责任的履行越好。(2)人均年教育经费。该指标反映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该指标值越大,反映企业对员工教育和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越高,即企业对员工责任的履行越好。

5.对供应商责任的衡量。应付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净额与平均应付账款余额的比值,反映企业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时间长短,食品行业的下游产业一般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对农民,农贸市场等供应商责任的履行通过还款时间体现。

6.对政府责任的衡量。资产纳税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单位资产缴纳的税收比例,可以间接反映企业的纳税水平以及对国家的贡献程度。

7.对社会责任的衡量。捐款支出比率。捐款支出是指企业对社区建设、希望工程、社会灾难以及弱势群体等的捐助,反映企业作为法人公民对社会的关注和贡献,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件的参与程度越高,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就越好。

8.对环境责任的衡量。环保费用占收入比例。环保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反映企业在环保设施运营等方面的费用与其年收入的比值。环保费用主要包括企业在购进和维护环保设施、治理污染和绿化环境等方面的费用以及在环境管理与科技方面的投入,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高,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越强。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假设所有相关的需求信息都可以满足。鉴于企业社会责任包含多方面内容,收集的11项评价指标虽然己经能够比较全面的度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但在社会责任衡量体系建立后,对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具体评判还需要进一步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Carroll A.B.1979: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497-505.

[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战略;制度;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e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欧洲。进入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因日益受到“赚取工人血汗钱”的指责,CSR问题开始在各国被提起,到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CSR运动。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迅速推广开来。我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问题,并实施了一些具体做法,但系统性和主动性仍不强,在实践方面尚不成熟,表现在正规化、组织化方面严重滞后。尤其是去年以来,毒牛奶事件、矿难事件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带给我们震动和反思的同时,也突显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要求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来实施,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中,需设立专门负责部门、拟定明确的计划、安排一定的经费保障、制定可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程序。

(一)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中,首先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需要分析自身的目标中怎样体现社会责任,这不是要求把原来的理念推翻掉,而是重新融入新的东西。如安利的战略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战略,安利的战略有四个核心内容:一是健康效益的长期经营;二是提升企业的声誉;三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四是不断地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就要为达到战略目标而选择需采取的战略措施。重新分配战略资源时,应考虑到社会责任目标的达成,在人、财、物等资源上给予体现。同时,企业在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上给予保证。

没有一个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企业应尽量考虑能否有机会创造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企业的共享价值,企业在社会责任工作中尽力统筹考虑,应结合企业自身优势,选择几个具体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突破。IBM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出,CSR在核心企业战略中的集成度越高,它所带来的回报也就越大。只有通过战略性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对社会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收获最丰厚的商业利益,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企业应建立自我激励和约束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并定期评估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之间的差距,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促进企业自我生存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相互协调。

1 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社会责任不落实到定量评价层面,最后会虚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的不同,经营性质的差异、服务产品的特性,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为社会责任的履行做好理论支持与准备。

基本上考虑三个方面的指标,即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经济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上缴税收和利润等。社会指标,如员工工资保障、员工社会福利、员工安全与健康、福利就业、扶贫支持、顾客满意度、商业伙伴满意度等。自然指标,如环境保护、能源使用等。同时。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殊性选取特定的指标。如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包括:“村村通工程”覆盖行政村数、农村信息网用户到达数、年废弃基站电源数、手机与配件回收数等内容。有了这些指标的规定和限制,企业就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整个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2 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他们在社会、环境、安全、商业道德、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状况。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改进企业管理者之间以及与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方式,建立和谐、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当中。同时,邀请外部社会责任专家、大学教授、环境组织和社会团体代表与企业高管对话,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定期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酿成严重的劳资纠纷,如集体罢工、媒体曝光或法律诉讼等。

3 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细则。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制定各种保障细则,比如:人力资源政策、财务政策、内部沟通政策等,才能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和战略传达到每个部门、岗位和员工,使社会责任管理到位、到人。

(三)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保障建设。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社会责任只能浮在上面,难以有效落实。只有组织保障更加正规化、日常化、专门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才能更为广泛和显著。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正式部门,负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日常工作,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中目标责任的分解和激励措施建设等。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和考核体系。当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部门,比如:雇员小于10人的企业。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应加强工会、职代会的功能,使之真正能够成为工人的代言人,职工意见反映的渠道,有效进行内部改善和监督。

国外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同时具备了以上两个功能,如星巴克公司,该企业社会责任部承担着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是在公司所有公众决策制定之前,他们和全部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将社会责任意识带进各部门的决策制定中,同时,也为CSR进一步的运行提供基础。第二个角色是“保障言行一致”,即跟进相关部门决策的执行和监督其结果,并且将结果公布于众,执行管理职能中的控制职能。

此外,还可以借鉴一些日本企业组织体系的做法。日本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并非具体的社会责任实践部门,而是推动实践的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是提供支持,协助产品质量、环境管理、外部沟通等责任实践部门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高层组织是社会责任推进委员会,一般由总裁负责,成员包括各副总和业务部长。社会责任推进部则是一个日常办事机构,典型的社会责任推进部的内部组织结构是:业务规划室、环境管理室、社会贡献室、责任沟通室。社会责任推进部的正式编制从3-120人不等,平均10个人,另外,还在各业务群组和辅助支持部门配备了社会责任兼任人员,一个部门设置1名社会责任推进负责人、1名社会责任推进联络人。每个月社会责任部都要召集“CSR推进担当者会议”,讨论CSR如何与各业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如何有效地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四)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

1 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努力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社会责任的理念灌输给各个部门以及广大员工,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基本的准则。中国移动就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企业责任观。

2 企业经营者素质建设。企业担负社会责任,企业领导人起着关键作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刚刚起步,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社会责任认识不足。企业家应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提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及理念的领悟,把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始终贯穿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3 加强内部社会责任知识的普及工作。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需要公司全体成员的参与和合作。企业要设立严密的社会责任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在职员工,并及时培训新进的和临时雇佣的员工,保证他们能够履行企业的责任价值观,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并以此规范行为。如西子企业利用社会责任知识竞赛方式来广泛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责任在企业中的推广宣传,企业会逐渐形成社会责任理念和氛围,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色,创建独特的、富有创造力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并使之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一种永久的竞争力。 转贴于

(五)企业外部监督反馈

1 政府。政府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支持,应建立规范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强化执法力度。这是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涵;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2

近几年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极大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整个社会对企业的强烈要求和期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西方国家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它仍然是学术界和商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924年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有关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要与企业内外部各种利益关系或者需要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有关。在随后的时间里,关于对社会责任的研究逐步发展到以企业经理人除了对股东负责之外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方向,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在压力。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同时,能够遵守法律,讲伦理道德,多做对社会有益的公共活动。1953年,企业社会责任之父-伯尔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开启了企业是否需要社会责任现代辩论。1979年美国卡罗尔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特定时期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并构造成一个金字塔模型,在模型中经济责任是最基础的,但占有比例也是最大的,法律的、伦理的以及慈善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

文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重点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社会责任两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CSR) 是指企业对股东、员工、社会公众与环境等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要创造社会财富,向股东负责,还要向主要利益相关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市民机构、压力集团)负责。尊重人权,维护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遵守法律,践行道德伦理,保护自然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二)利益者相关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在逐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影响不断扩大,人们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该理论对当时的企业管理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冲击。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概念,与传统的股东之上主义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先适用于企业股东投资收益分配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定论,在文章中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组织内外部中因组织活动而受到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并根据受到影响程度的不同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政府、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影响受到管理学界的极大关注,很多管理学者将这一理论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当中,这一理论更加明确的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可度量化。该理论也是本文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具有目的性。在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考虑上,我们主要是为了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找出企业的履行缺点和不足,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方法,最终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构建评价指标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评价的主要目的还要兼顾选择指标的数量和针对性,使我们选取的衡量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现状。

2.具有代表性和发展性。构建的评价体系的测量指标不仅要反映当今我国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而且还要符合国际社会责任评价标准。 同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也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选取测量指标,以确保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远见性。

3.具有科学性。评价体系所选取的测量指标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合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科学的衡量。当然,评价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容易获得,且比较容易计算,获取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具有可比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选取评价测量指标的时候要简单明了,易于对比,计算基础统一等,只有统一可在一起对比的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更好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下,结合我国社会责任履行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因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应包括对股东、员工、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社区的评价指标。文章中各项衡量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加全面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同时,文章也考虑到定量数据较难获取,所以文章中评价体系是通过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测量的,旨在更加全面的评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在对企业承担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的衡量中,更加注重股东的资本是否增值保值,是否可以实现长期投资回报,股东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的高低等定量指标,还有就是定性指标,如资本是否安全,是否实现长期盈利能力等。在对员工的评价指标中,比较全面的分析了企业员工福利待遇和安全、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及增长、企业员工培养教育评价指标等定量指标,以及对是否有对用工歧视等方面的定性指标。在对客户的评价指标中,对承诺实现率,消费者投诉率,顾客流失率,产品质量合格率等做了定量分析,对产品虚假宣传,产品服务的方便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分析。对政府的评价指标中,文章重点做出对企业上缴税率、捐赠收入比率和社会贡献率的定量分析,企业通过对政府上缴税收和捐赠以及社会贡献,体现企业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对财政收入的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中,除了对企业交易合同履行率以及能否保证付款的时间等方面的定量指标,也添加了财务方面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如应付账款周转率与现金与应付账款比率。对债权人的评价指标中,主要考虑的定量指标就是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以及已获利息报酬率等,还有关于不良信用记录的定性分析。对社区的评价指标中,考虑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主要表现在社会捐赠率、就业率、环保投资率等定量指标。

当然,本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也有缺陷和不足,例如在对政府的评价指标中,税费比率可能由于企业某些原因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对用工的指标中没有区别企业性质,还有就是企业对于员工就业是否公平,受到歧视的评价中,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由于企业所经营的内容不同,甚至所处的行业也各不相同,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评价的时候,应对不同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企业组织的特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测量指标。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明确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益于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睿.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2(06).

[2]洪旭,杨锡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

[3]王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J].生产力研究,2009(10).

[4]王丽,徐海波,王雅君,王亚坤.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7).

[5]杜剑.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14).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在1924年提出的。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逐步传入中国。从整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情况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此阶段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社会日常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该阶段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目标,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第二阶段是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运动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该阶段主要关注企业在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贸易相挂钩。第三阶段是子20世纪90年代至今,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呼吁世界工商领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关注人文。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全面关爱人权、劳工和环境等三大问题。此阶段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关注。

一、国外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1.SA8000标准。SA8000指标是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ISA)于1997年发起和制定的世界上第一个适用于企业实施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该标准就是SA8000。这个标准的主要内容为:劳工权益,主要包括安全卫生、劳动补偿和工作时间等;人权保障,包括劳动平等、社团组织合法、遵守劳动纪律和反歧视等。

2.GRI指南。GRI指南是由全球报告倡议组织于1997年的,现在已经推出了第三代的指南。该指南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格式。该指标主要包括战略与概况、管理方针和绩效指标三个部分构成。战略与概况,用于描述企业组织的整体发展愿景和社会背景;管理方针,是针对应披露的信息显示中企业组织如何处理一些特定的项目,使公众了解企业组织在特定范围内的业绩;绩效指标,披露的内容包括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可以进行比较的信息。

3.联合国全球协约。在联合国的倡议下,2002年商业界和企业界共同制定了《联合国全球协约》,它是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之一。其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的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构成。在这个协议签订的初期只有47家企业发起并参与了该全球协约的签订,如今这个协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该协议已经由120多个国家4000多个成员参与并支持。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公民组织,其所倡导的九项原则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责任法典,并融入各自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二、我国现有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1.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资委于2007年12月颁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并首先在中央企业中开始先试先行。该指导意见将企业社会责任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

2.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年6月,深圳交易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该《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纪守法、遵守商业道德,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上市公司被要求应当承担起职工权益保护、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社区关系和社会公益保护等多方面的责任。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建议

1.与政府方面的指标体系。企业只有依法纳税,合法经营,才能有效的承担其社会责任。依法纳税的企业通过承担税收的方式向国家转移了利润,这样国家才能有经济实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依法经营的企业能够保证社会的就业稳定,能够保护职工的权益,能够是消费者获得产品质量可靠的商品。这类可以参考的指标有企业全年的纳税额、合法经营收入额等。

2.保护投资者的指标。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拥有者,一个企业只有能够有效的回报股东,才会有积极地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投资者投资于企业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回报,这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投资意愿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才有发展的动力。这类指标中应该包括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和收益率净利润等。

3.员工权益的指标。善待员工的企业,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从消费者角度看来,对待员工友善的企业才能愿意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付出更多。这样的企业才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我们要考核员工权益方面的指标,首先是薪酬方面的指标;其次是福利方面的指标,如“五险一金”方面的指标;最后还有一些员工公平的指标,如员工在升职方面是否获得了公平待遇等。

4.资源与环境友好的指标。企业要发展必定要消耗资源,侵占环境承载力。我们要通过这类指标的计算,来核定企业是否对整体外部环境保持友好。该类指标内容主要包括:(1)环境消耗的成本与费用,这些支出包括排污费支出、环保设备投资和污染超标。由于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事故罚款和赔偿等也应纳入其中。(2)通过环境保护产生的环保经济效益,这里面可以核算由于注意环保设备改造国家拨付的环保专项资金或补贴,利用“废气、废水、废料”进行生产获得的收入。还包括由于企业的由于生产的环保效果而获得的税收优惠,交易排污额而产生的收入。(3)环境治理而带来的社会效果。此类指标应包括,企业生产地的环保部门给企业周围地区的大气污染指数,固态和液态废物的污染指数等,这样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的环境和社会友好度。

5.企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企业和其他利益方的配合。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关心自身的发展,也要关注其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只有大家都取得了发展,企业自身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这类指标主要包括:与消费者的关系;与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企业的社会形象;与社区有关的文明服务和消费者协会的关系;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是否关注小股东的权益,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是否有争得过中小投资者的意见,是否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

6.企业对公益慈善的关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该类指标应包括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救济活动的情况,企业慈善捐款情况等。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基本包括上述内容,在具体统计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的时候可以有政府进行统计,这样方便调用各个职能部门的相关资料。也可以由一定的社会民间组织进行,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相对比较客观,社会大众的认可程度才会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出来后,相关部门或者媒体应该对这个统计数据加以大力宣传,因为只有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获得了正向鼓励,这样才会促进更多的企业去承担社会责任。这样这个社会才会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的发展已经从仅仅关注产品质量到环境质量的关注,再到对人文关怀的关注,这是企业发展的飞跃。要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企业就应该把关注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提高同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标体系[J].财会月刊.2009(9中)

[2]吴金波,胡继连,董雪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当代经济.2009(9上)

[3]马英华.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指标[J].财会通讯.2008(8)

[4]朱正一,王露明.政府职责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J].企业导报.2009(7):121

[5]徐颖,牛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上)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4-0110-04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自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这一概念起,理论界对其有着不同的阐述,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伯文在1953年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美国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针对社会(既包括股东又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守纪律、尊重人以及有利于所在社区和环境的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2]。台湾学者刘连煜将企业社会责任认定为,营利企业的决策机关确认某一事项对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性之后,该企业应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导向不计较营利之义务[3]。国内学者刘俊海博士认为,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的为股东赢利赚钱为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的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4]。卢代富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5]。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不同的界定。但共通之处在于:企业在其营利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企业社会成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旨在追求股东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理解应当把握以下两点:第一,社会责任属于企业治理机制的范畴,有关社会责任的理念应体现在企业治理上。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在于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第二,社会责任理念是对企业绝对营利性的修正,但它与企业的营利性并不矛盾。基于此认识,本人认同前面所述刘俊海博士的观点。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目前,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除了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其他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善待自己的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创造性。①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②在招聘、报酬、培训、升迁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③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的权利,重视员工的意见和要求。

1.2.2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最终需要依赖消费者的认同来实现。因此,企业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①企业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令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②企业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消费者有权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信息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多种商品中做出选择。企业应当通过广告、宣传材料和说明书等,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③以人为本、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应得到强化。这种理念要求企业不仅要以消费者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终点,更重要的是以消费者作为整个进程的起点。

1.2.3 企业对社区的责任。社区就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与社区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企业只有得到社区支持,才能如鱼得水、畅游自如。企业不仅要扮演好“居民”的一般角色,还要力争充当主要角色。通过了解社区的具体需求以及企业自身所具备的资源,选择能够使社区的需求与企业拥有的资源相匹配的社区活动项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活动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2.4 企业对公益活动的责任。企业对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是最为广泛的。作为企业来讲,所谓的公益活动是指对不确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帮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捐赠。如捐赠教育事业、医疗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贫困地区、特殊困难人群等等。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这也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充分体现。

1.2.5 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对企业债权人的保护应该始于企业设立之际,贯穿于企业营运之中,终于企业清算结算之时。①要做到及时披露企业信息,不编造、隐瞒,这是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企业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决定了交易相对方是否与其进行交易,以期防范风险;②诚实信用,不滥用企业人格,积极主动偿还债务;③企业对作为整体的债权人负有谨慎的注意义务从事经营活动并保证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

1.2.6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是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是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为了环境和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①企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必须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②企业要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循环生产模式。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③企业要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严格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检查。

1.2.7 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企业的供应商参与了企业价值链的形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①企业应该恪守信誉,严格执行合同;②企业应当建立对供应商的核查和评估机制。企业可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由专人对供应商的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定期召开供应商会议,定期公布核查结果,以促进供应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确保形成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体化战略。

1.2.8 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 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平竞争是指竞争者之间所进行的公开、平等、公正的竞争。它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最终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当采用合理合法的竞争手段,杜绝腐败和贿赂行为的发生。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状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引入我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得到加快,以跨国企业为载体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或审核守则在我国的推行,对我国外向型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的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在上述背景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企业生产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能源现象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11%,占发展中国家34%;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世界第一;破坏臭氧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荒漠化之湿地破坏严重。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76起突发环境事故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故4起,重大环境事故13起,较大事故18起,一般事故41起,536人中毒(受伤)。按事故起因分类,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环境事故26起(占34.2%),企业违法排污19起(占25%);按污染类型分类,水污染事故41起,大气污染事故24起,土壤污染事故13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4起,分别占总数的53.9%、 31.6%、17.1%、5.3%(有些事故同时造成水、大气、土壤污染)[6]。

能源资源消耗过重。目前我国钢材消费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氧化铝约占四分之一、水泥约占二分之一、煤炭约占三分之一、发电量约占八分之一,而GDP总值却不足全世界的三十分之一。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再生率不高、循环经济比较落后,目前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30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上千亿元[7]。

2.2 企业损害职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2006年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用工情况、贯彻《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活动。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9.9万件,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0万件。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为1 243万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770万劳动者补发工资待遇等58亿元,督促19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56亿元,督促11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9 067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1.6亿元[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损害劳工权益的情况相当严峻。从全国的现实情况看,缺失企业社会责任现象突出的行业包括:出口加工业、采煤业、纺织业、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安全事故依然不断、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超长加班司空见惯、拖欠工资屡禁不止以及工伤与职业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势头,等等。

2.3 企业危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触目惊心

近年来,我国安徽、山东、重庆、山西相继发生的劣质奶粉伤害儿童生命事件,已经造成了数百名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还有广州的假酒案、龙口粉丝案、金华火腿案,等等。一件件产品质量事件,可谓触目惊心。2006年3月15日的《中国工商报》第1版报道了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05年工商机关查处的十大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河北省霸州市工商局查处制售假烟案、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分局查处销售厢体不合格汽车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工商分局查处销售假冒电视机案、福建省龙岩市工商局查处销售伪造进网许可标志手机案、河南省南阳市工商局查处经销不合格柴油案、山东省荣成市工商局查处销售不合格农药案、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工商局查处销售伪劣钢材案、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工商分局查处销售假冒涂料案、重庆市武隆县工商局查处制售掺假煤炭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工商局查处无照销售英语教材案。2005年的十大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只是窥见一斑,折射出部分企业在对待消费者时的急功近利和道德泯灭。

2.4 企业社会信用缺失严重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经济秩序混乱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用关系紊乱造成的。企业信用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业赖逃废债现象屡见不鲜并有扩大趋势,许多企业利用改制之机,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赖逃废债;第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活动猖獗;第三,假广告、假合同、假招标、假统计、假发票、假信息、假验资报告等充斥市场;第四,个人失信现象严重。如恶意贷款、住房不还款、手机欠费、恶意透支等;第五,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作假问题。特别是一些公证机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牟取私利而作伪证、作假账,极大损害了社会信用,等等。

3.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又包括微观的,既包括企业外部的又包括企业内部的,既包括法律范畴的又包括道德范畴的,既包括政府行为的又包括企业行为的,等等。鉴于此,有必要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当然,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结合我国实际,本文以为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

随着2006年1月1日我国新《公司法》的实施,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终于宣告结束。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五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意味着对传统企业的角色或目标定位的突破,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新《公司法》使企业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尚有许多难点。因为新《公司法》第五条毕竟是一个原则性条款,旨在宣示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性质、内容,以及企业不履行其社会责任或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并没有明确地予以规定。因此,如何将新《公司法》第五条的立法精神具体化,赋子其确切的、可操作的内容,如何通过一系列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构建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和落实,仍然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此,必须充分理解、领会和贯彻新《公司法》第五条的精神,挖掘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资源,对现行法律中体现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法律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分散在诸多法律法规之中,包括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自然资源法、税法等等),进行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解释,进而从执法和司法等多个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机制和监督机制;在非常必要的领域继续进行个别法律条款的修改和完善;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决策程序、企业经营者资格、法律责任等方面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纳入具体规范之中,并使规范具有制度设计所必需的统一性;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具体情况,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成果和经验。

3.2 借鉴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

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AI: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企业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由于SA8000重点保护劳工利益,而且把非经营性、非技术性的抽象道德、精神、理念层面的内容标准化,具有标准严格、范围广泛、适用面广的特点,因而受到西方社会各界的欢迎。是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9]我国应借鉴SA8000的合理成分,制定相关标准,与国际接轨。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场浩浩荡荡的社会运动,而且,据悉,国际标准组织(ISO)也将成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正式纳入企业标准化范畴。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SA8000,尤其是借鉴其保护劳工利益的科学标准,通过研究和探索,制定出中国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以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从而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能力,为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3.3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监督和制约功能。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财务指标已经不是衡量企业状况和未来的唯一指标。为了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向社会传达相关信息:如企业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等。通过信息披露机制,使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赞扬和传颂,打响企业及其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地发展壮大。相反,使那些利欲熏心、怠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曝光。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使其降低乃至丧失市场竞争力,逐渐退出市场,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重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方式。传统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以“股东利益本位”为基本理念,其设计模式是以维护股东权益并保证股东的权益得以实现为目标的。[10]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企业治理结构不仅仅要解决成本问题,更要求平衡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要使企业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就需要企业具备有效的治理模式,即,重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重塑,使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治理中来,使企业的经营真正能够体现社会整体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广泛性,一旦企业发生社会责任事故,其受到损害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社会群体。例如:企业污染环境,社区周围的居民健康都受到了影响;商品质量不合格,广大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侵害;生产条件不达标,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得不到保护等等。因此,在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机制设计上,应该设立职工董事、环境董事、消费者董事和债权人董事等,即由利益相关者的代表作为董事成员加入到企业的董事会中,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并维护其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体制设计,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减少诉讼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更有力地保护社会整体的利益;有助于更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5 将道德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观念及行为中

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与销售、创造与交换,是一种社会过程。既然是社会过程,那就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其实质是企业要承担好社会责任。而决定、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的经营观念。要承担好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摒弃以生产为中心、以推销为中心和以过度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经营观念,顺应世界和时展潮流,积极容纳、吸收和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以重视和维护社会长远利益,并保持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的现代经营观念。现代经营观念就是现代经营哲学,它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形成的具有明显特性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战略思想;它规定、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动机,规范着企业经营行为;它可以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塑造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提高企业经营道德水平,对企业很好地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将道德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经营观念中,纳入到企业营销行为中,使企业的4P组合――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从而使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承担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3.6 加大处罚力度

如果一个企业怠于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支出远远低于其所获得的收益,那么,该企业一定不会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将成为维持和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最有效的防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要究。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其相应的法律义务,则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然而我们目前的制度设计往往是在事故发生以后,直接追究企业责任,对企业进行罚款,而造成事故的相关决策者和责任人却往往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企业受到处罚,损害的是股东的利益,而真正的肇事者却依然逍遥法外,损害企业利益、怠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依然没有得到制约,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依然难以建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怠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法律制约,使真正损害企业和社会利益的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基金项目:本文属2006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0607-07)――《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俊海. 企业的社会责任[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

[2]王俊.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J]. 黑河学刊,2006,(4):30.

[3]刘连煜. 企业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66-67.

[4]刘俊海. 企业的社会责任[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7.

[5]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96.

[6]国家环保总局.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zhb.省略/plan/zkgb, 2006-07-27.

[7]李碧珍.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根源、对策[J]. 企业经济,2006,(6):13.

[8]国家统计局. 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省略, 2007-5-18.

[9]刘瑛华. 从SA8000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的影响[J]. 管理世界,2006,(6):159.

[10]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