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3-5323-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发展迅速,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的标准之一,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教育部要求在中学阶段普及计算机教育,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开设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但在偏远地区的学生只会上网,甚至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其次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松散,很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导致知识点相对来说不容易记忆;最后由于一些高校重视专业课教学,而忽略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使得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期望值大不相同,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低下。

2006年周以真教授在论文《Computational Thinking》中指出,计算思维同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2010年9 所高校联盟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认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国内高校纷纷把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因此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以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成为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计算思维

周以真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包括约简、嵌入、转化、仿真、结构化程序设计、并行处理、分解、自动化等一系列方法。即计算思维就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上述的方法,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因此,计算思维具有如下特性:

计算思维不等同于计算机编程,因此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考,不单纯是为计算机编写代码,还要能在多个抽象的层次上思维。

计算思维是人的根本技能,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单纯的是固定的模式,简单的机的重复劳动。

虽然计算思维是人类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的途径,但并不是要求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因为人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把不同的问题归纳为统一的模式求解,或者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解答,但计算机本身是枯燥沉闷的,根据人类为计算机事先设定好的流程,一成不变的去解决问题。

计算机科学是同时建立在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基础上的,因此不能简单的只是进行数学性的思考,而需要同实际世界之间进行互动,从而能够让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更好地实现互补和融合。

计算思维不是人类所创造的,同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并真实存在软硬件不同,它是我们用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计算概念。

计算思维不单纯只应用于计算机专业,可以应用于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同时计算思维也不单纯是某个人独有的,而是能够融入整个人类生活的思维活动。

可以说计算思维是无处不在的,属于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应用在任何场合。同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应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必然且有效的。所以需要把如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

2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挑战。因此应该首先提高教师对计算思维的认识,从第一堂课程开始,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有关计算思维的概念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通关相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全面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

2.1 调整教学目的

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型/技能型教学,更多关注于知识点的传授以及软件的使用操作,如二进制、Word和Excel等。而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特别是文科学生未来需要应用计算机来进行各学科的专业研究和创新突破。但现在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和软件的操作技能,却不能很好的把计算手段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在设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保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同时,需要能够把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去,注重学生计算机课程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抽象和解决各种问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目的调整,有助于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采用计算机进行各学科的专业领域研究与创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对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例如讲解计算机网络时,可采用分解策略,即自顶向下的方法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协议,即从应用层协议开始其它层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只停留在上网的层面上;讲解Excel的合并计算时,可以采用并行处理的方法,即把大数据或大任务分解成小数据或小任务,然后将子结果合并成最后的结果;Excel的IF函数嵌套,则可以引入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分支结构,根据逻辑条件判断,选择适当的分支语句,执行相应的策略;Office中宏的概念,可以引入自动化的方法,能够使得软件或者机器设备在没有人直接的情况下,按照事先约定自动执行预定目标的过程;讲解冯诺依曼模型时,可以采用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方法,将模型同人脑进行对比进行讲解,从而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一个人们知道怎样解的问题等等。通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用相关的基本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采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知识点引出不同思考点,将理论内容同计算思维中具体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因此每次上课前,教师需要事先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知识点讲解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并且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可以每次课都有两到三个相关的知识点能够同计算思维相结合。但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马上涉及到计算思维的方方面面,应该能够根据各专业的需求,从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着重培养,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考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通过兴趣的培养以及同日常生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候,大多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讲解、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贴近生活,给学生留出创新突破的空间。

2.3 加强教学实践

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在把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的同时,需要兼顾知识点及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需要强调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堂上结合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着重讲解计算机技术的知识点,而软件的操作技能再放在上机教学环节,能够将课上所讲授的知识点及相关的计算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实验内容可以分为基础实验、进阶实验和小组作业三部分。其中基础实验为必做,是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点的基本保证;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其自身的情况,进阶实验则选择其中一部分来完成,用于巩固课堂上涉及到的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小组作业为必做,一个学期从开学初进行,到学期结束,利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及计算思维的方法,来完成和自身专业相关课题的解决方案,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相应的答辩,主要让学生能够通关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在各学科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2.4 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较短,对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要求较高。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过于陈旧,自身根本不具备计算思维能力,甚至不了解计算思维。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就不能有目的有意识的结合计算思维来讲解知识点,更不会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更谈不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的编写等等。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好的完成,需要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工作或学术交流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加强计算思维的研究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计算思维术语等,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教学模式全面过渡到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期间,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实践。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有限,知识点相对繁杂,因此需要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在兼顾知识点的讲解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其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3): 33-35 .

[2]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3] 王飞跃.从计算思维到计算文化[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78-82.

[4]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专业 基础知识 现状 相关对策

一、中技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现状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好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这已经成了国家教育部门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中技生也不例外。技工学校对培养中技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往往也比较重视,在开学之初,技工学校即将新生编成二三十人的小班,对其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实习培训,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分工负责,指导中技生熟悉键盘、训练指法、学习五笔输入法和二笔输入法等基本知识。随后在两至三年的学习中,技工学校还依据全省计算机统考考纲,结合社会上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安排300节以上的教学课时,对中技生进行WindensXP、Microsoft Office、Photoshop、Access、Flash、Premiere等软件的教学。中技生在学校的安排下,一般能够做到按要求上好理论课,至于实操课,则由于限于技工学校电脑设备老化和短缺的问题,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对于互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技工学校一般也会比较重视,通常安排专人在教学区域内组建校园网,然后再将校园网与外网进行互联,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聊天软件和浏览器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然而,对于计算机日常维护、计算机系统工作环境、打印机和图像扫描仪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特别是计算机组装方面的知识,没有对中技生做好引导和普及,使得中技生在往后的职业生涯当中,会由于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的缺乏而遭遇职业瓶颈。

二、中技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技工学校中技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从初期学习效果来看,总体上来说并不理想,引发这种局面的原因多样而复杂,笔者综合各种因素,认为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技工学校的生源在近年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相当一部分中技生来源于各初级中学的分流生、中考的落榜生、偏远山区的贫困生或社会青年中的打工人员,绝大部分中技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往往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时期,见都没有见过计算机,更不用说有什么计算机文化根底了,即使是来自城镇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初中时期贪玩,较少地接触计算机。所以总体上,技工学校中技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都是比较薄弱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中技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强。反观技工学校,往往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依照固有的教学进度,对全体中技生实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容易直接造成教学分离或教学互不相干的局面。

2.技工学校存在计算机教学设备老化、短缺的情况

技工学校由于教学专业众多,特别是预留给数控加工专业、模具与机加工专业等专业的设备购置款项偏多,往往造成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的情况。在有些民办技工学校当中有将近一半的教学电脑的cpu运行速度还是256型号的,有的电脑只能运行很简单的QQ软件。诸多技工学校也难以在计算机方面确保学生人手一台,而只能对计算机机房实行三班倒的值班、用机制度,甚至与校外网吧合作,定期定时租用网吧的计算机来进行日常教学。另外,有些公办学校更换计算机配置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教学用的计算机配置往往要落后于社会上实际发展水平三年以上。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用计算机配置方面的短板状况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了中技生的学习效果。

3.技工学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

笔者认为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对中技生进行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时,没有遵循先理论后实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并且,笔者注意到,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罔顾一个事实,那就是用作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电脑里面,均装有或多或少的计算机网络游戏。笔者认为,这些网络游戏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中技生来说,可谓贻害无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电脑游戏分散了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消耗了中技生群体的部分精力,进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中技生群体的学习效果。

三、技工学校中技生有效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相关对策

技工学校中技生要有效掌握好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需要从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中技生三方面同时入手,制定并落实好相关对策,才能有望彻底改变中技生目前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被动局面。兹将相关对策列举如下。

1.技工学校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

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完全可以参照针对数控专业、模具与机加工专业的做法,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下定决心,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上,制定好两年规划或三年规划,拨出专款,添置高清高配置电脑、质量完好的电脑桌椅、质量上乘的空调、装修到位和防盗系数高的电脑机房,配装好一流的监控设备,安排专人负责,搞好日常管理,搞好防火和防盗措施,努力做到对中技生的计算机学习的高度负责,为中技生搞好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强劲的物质保障。

2.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尊重教学规律

针对中技生的实际情况,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以客观的眼光和独到的心态,切实尊重好教学规律,按照先理论后实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赶进度的教学理念,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多与中技生进行交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中技生在计算机知识点方面的领悟能力,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构建良性发展的师生关系,为确保中技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中技生要把握好学习环节,自觉抵制电脑游戏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Abstract: Computer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lso brings a new challenge and requirement for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computer basis education of non-computer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And then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exploration methods.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Key words: computer;basic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82-02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整个世界正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2.1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1]学生的来源不同,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异性,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上述情况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很大的学生。

2.2 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均采用通用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内容、举例或实验都与专业知识相脱节,使学生感觉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更无法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更加重了这种偏移和脱节。[2]其实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知识和应用也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及以后在专业行业发展的好坏。

2.3 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2]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2.4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3加强与改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

3.1 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随着教改的深人发展,各专业基础课程也逐步强化了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这既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连续性,又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即强调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进行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而且也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教育。计算机知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视专业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1]这样不但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拓展专业认知度。

3.2 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教学软件的全局控制,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所见即所得。这样,可使学生很直观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构建配套教学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应该不能只有课堂教学,在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3]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计算机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建设好一支强有力师资队伍,我们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3.4.1 有组织、有计划的将青年教师送出去锻炼和培养这不仅能拓展教师的视野、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还能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体系、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改革打下坚实基础。[4]

3.4.2 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5]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的教学保证,只要明确目标,相信会拥有了一支素质高、结构相对合理、以老带新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宋瑶,赵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2).

[2]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丽春.浅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江苏高教,2006(2).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计算机 基础教学改革

根据现阶段国内众多高校中学生计算机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和操作实际情况,众多高校开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对传统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堂上学习、课后知识消化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基础课程不仅让高校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翻转课堂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一、国内各高校当前阶段计算机课程相关教学实际情况

首先,计算机相关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计算机相关方面的课程,从最基础的Word、Excel等简单操作到难度较大的C语言、C++语言编程等,学生学习时间绝大部分都分配给专业课程学习,自然计算机基础技能相对牢固。而其他专业学生只进行最为基础的计算机学习,内容较为浅薄,课时较少。并且学生大多把它当成必修课中的选修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相关专业与非专业学生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操作水平差距较大。其次,当前国内众多高校计算机课堂还采用以往守旧的教学形式,内容比较枯燥。最后,众多高校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比较单一,理论大于实践,实践考核形式太过固定,缺乏创新。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一)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知识、教师课上答疑解惑与消化知识、课下实践操作。课前通过大量微视频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堂上教师授课时重点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增加学生之间的内部讨论,对知识快速消化。课后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实践操作。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使学生知识和应用融会贯通。

(二)翻转课堂呈现出的多种特征

1.教学方面大量的微视频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依靠的是大量计算机相关微视频。微视频大部分时长都是几分钟,时间长的也就在十几分钟。通过众多微视频将知识点逐一分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各个知识点,而且不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疲劳。

2.分段式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将整个计算机相关方面的教学分成了几个阶段,又在各个阶段中将知识进行了分层。例如,教学整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上、课后。不同阶段教学主体、形式、内容不相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国内高校基础计算机课堂效率。

三、在计算机相关方面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引进

(一)翻转课堂对计算机相关方面教学的课堂准备阶段的要求

1.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清单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会下发明确学习任务,学生会根据老师所给的任务自主学习。这样学生都能有一个明确的自主学习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2.与计算机教学方面相关的微视频

根据教学纲要、教学任务和实践操作需要制作相关微视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微视频时长和内容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时长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状态。视频格式要兼容性强,这样方便学生下载观看。

3.增加许多计算机相关方面教学的实践课题

翻转课堂将理论和实践作为教学重点。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学生布置相关实践操作课题,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

(二)翻转课堂对计算机相关方面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主要解决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新梳理知识点。同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课后学生实践操作创造条件。

(三)翻转课堂对学生计算机相关方面学习的成绩考核标准应做出调整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教学 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 

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计算机等级考试目前有四个级别。一级定位为满足人们在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二级定位为计算机程序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三级定位为“开发工程师”,重点在设计、管理、测试和技术支持。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主要考核对应类别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技能。四级定位为“系统设计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考核内容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项目包括笔试和上级考试。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考查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更是学生通向理想的就业岗位的重要法码。近年,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学校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为模板来设计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合理的因素,切实提高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1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针对性差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主要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大学一年级的公共课程,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普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融入到他们的专业学习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他们的专业结合性较差。 

市场经济需要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但又是专才基础上的综合性人才。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即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也要结合学校特色和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2 学生起点高低不同 

造成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异的原因,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能力的主观因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发达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地区基础设施建没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这些地区的学生,从小就能频繁的接触到计算机,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已经具备了熟练使用计算机上网、处理文件资料等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能进行网页设计、制作音频、视频等。而对于偏远地区或者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甚至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零起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不够重视学生水平的差异,对他们进行统一模式的计算机教学,这样不能吸引起点高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照顾到起点低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3 教学中实践训练比重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当前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试教育普遍存在。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公共课程,学生数量多,课程教学时间少,教师数量有限,学校和教师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水平。学生为了学分、考证学习,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意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很多学校的机房数量不足,学生也确实上机操作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该校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计算机知识是应用性极强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2 计算机等级考试

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注重通过率 

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为了通过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来提高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任何考试都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衡量人们某方面的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人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和学位挂钩,这样,学生以通过率为向导,参加汁算机等级考试的功利性增强,而不注重对计算机知识的持续学习。 

 

2.2 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不断加快,而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的更新速度却是远远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例如,目前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很多人都需要通过网络来购物,关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必须了解的,但在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反映相当知识的内容很少。所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应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 

 

2.3 测试结构有待改进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结构有待改进。例如,对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考试中编程语言的内容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编程部分的比重。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强上机考试的比重,因为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3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关系 

 

3.1 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对象和目的都不相同。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注重培养人们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对高校大一新生,目的是通过标准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文化和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3.2 两者的联系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等级的大纲相适应。大一新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他们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开展又有利于激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动力。 

 

4 优化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我们探讨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目的在于优化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级考试结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使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优化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构,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其进行改革,一方面我们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更新考试内容,使考试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考试反映时展的要求,发挥其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上机考试的比重,重视考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自己将来的工作领域中能熟练利用汁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该以应用为向导,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对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以学生自学为主。学校根据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既能鼓励先进又能照顾多数,对于不同起点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目前,大学新生都是90后青年,他们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个性较强。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教学,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更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促使其自主学习。 

 

4.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衡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标准,只能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解放思想,改变应试教育思维,千方百计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以实践能力为向导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4.3 变革考试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模式来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试模式,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全程考试模式,即将考试成绩分为理论考试、上机考试和平时考核三个部分。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逐步提高上机考试和平时考核的比重,通过以上三种考核模式

的结合,达到正确评价学生计算机水平、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4.4 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 

一方面,学校要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硬件环境。学校应加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扩大机房规模,增加学生上机的课时,为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软环境。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学生的专业背景,能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开展教学,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鼓励基础好的学生不断学习,又要照顾基础较差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5) 

[2]孙春玲,潘晓鸥,高校非及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3]姜漓,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影响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9,(2) 

[4]刘中宇等,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