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罗森塔尔把教师期待的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人的期待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会发生很大作用。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时期尚未形成对自己稳定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父母和教师对自己评价而得来的。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成人对孩子寄予某种希望时,就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的一举一动,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也就产生了对成人的信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成人期待的目标发展。

如何认识和对待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临的教育的核心问题。现代的儿童观要求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卢梭认为,儿童首先是一个“人”,他们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受社会上功利思想和浮躁氛围的影响,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教育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许多家长缺乏爱的能力和艺术。赏识教育正是解决了当前家庭教育的诸多弊端,提倡科学认识儿童、正确对待儿童,提倡在对儿童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宽容的基础上开发儿童潜能,使儿童增强自信,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在家庭中实施儿童赏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儿童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越无法抗拒家庭教育给予的一切影响,因而儿童早期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中多种教育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渗透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就是要求家长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爱的情感支配下,通过表扬和激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儿童发挥潜能,为儿童的发展创设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父母对孩子的爱属于人之常情、天性使然,但是真正的理智的爱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儿童身上.不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有意无意地挫伤儿童的自尊心,有时当众羞辱甚至苛求孩子。儿童是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激励和信任,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理智的爱应该是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感体验。赏识教育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爱和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看到他们的努力,欣赏他们的成就,在尊重、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主动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赞许并适当放大,激励孩子发挥优点、克服缺点或弥补不足,让孩子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动力。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地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在孩子遇到了困难和失败时,对孩子要宽容,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要积极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尽快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家长只要把握好时机,赏识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公正敏感性

公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时刻都在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公正对待。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公正敏感性?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影响有多大?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公正敏感性状况,对今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有了公正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公正个性的未来接班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公正敏感性

Schmitt和Arbach(2010)对公正敏感性作出了如下描述:“不同个体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 Schmitt和Arbach(2010)把公正敏感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二是观察者敏感性:仅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的人的敏感性;三是犯过者敏感性:主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四是得意者敏感性:被动地从不公正事件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目前对于公正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Schmitt等人在2005年和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和公正敏感性有相关关系, 并且与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就业情况、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Gollwitzer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构念方式对公正敏感性有预测作用。本文就想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公正敏感性有何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所有形式的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Parental),以便测量父母使用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采用的变量――父母关爱与父母控制根据依恋理论得出。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而控制则指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本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PBI量表(蒋奖,2009),从修订后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来看,它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总共选取四川地区某高校大学生302名,男女各一半,所选对象确定没有参与过类似的研究经历。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和公正敏感性量表,其中PBI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采用4点计分方式,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

公正敏感性量表使用6点计分,有4个分量表,共40个题,每10个题为一个分量表,依次是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

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公正敏感性量表订在一起,答题纸另发。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有效数据有288组,14组无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最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1.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育方式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24.96±3.51,女=23.89±3.31,F=6.673**,P< 0.01),即母亲对男生温和、理解、支持明显高于女生;父亲的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也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12.57±3.74,女生=11.62±3.84,F=4.941*,P< 0.05 ),即父亲鼓励男生独立和自主明显高于女生;受害者敏感性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9.53±8.12,女生=31.78±6.89,F=6.190*,P< 0.05),即女生在面对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时比男生更加容易表现出公正性;观察者敏感性中也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8.40±9.39,女生=30.71±8.02,F=4.913*,P< 0.05),即女生在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时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公正敏感性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以及父亲鼓励上的得分更高。女生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上的得分更高。

2.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受害者

敏感性 观察者

敏感性 得意者

敏感性 犯过者

敏感性

母鼓励 -.112 -.192** -.068 -.012

母鼓励 .232** .088** .077 -.045

母鼓励 .096 .189** .020 -.045

母鼓励 -.107 -.132* .000 .07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大学生工作敏感性量表的很多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因子与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控制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母亲与父亲的鼓励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公正敏感性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控制与鼓励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受害者敏感性,解释其7%的变异,在有效预测观察者敏感性时能解释其6%的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亲对于男生的关爱、鼓励得分是显著高于女生的,而女生的公正敏感性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尤其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维度上。换言之,女生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无论此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更容易产生同情心,而产生不公正感。同时,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关系。

当父母实施控制教育,即严格要求孩子,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限制孩子自由,孩子能更容易产生公正思想。而当父母还给孩子自由和独立时,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公正思想。

以上结论的原因有:第一,为何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关系?因为关爱与公正是道德判断的两级维度,因此两者是没有关系的。第二,为何父母对男生的关爱高于女生?因为中国深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因此更容易对男生使用疼爱放松的教育。第三,为何女生具有更高的公正敏感性?因为从社会性别角色出发,女性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更容易引发同情心。第四,为何控制式的教育更能引发公正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棍棒出孝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所谓传统式的中国家庭,实质就是听父母话,做父母赞同的事,错了就罚。父母的严格教育、过分干涉实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是非观,从而形成公正思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影子教育;家庭教育;管理策略

课外补习,因其教育内容以及方法与学校教育相近似,主要模仿主流教育系统,并与主流系统联系紧密,仿佛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影子”,因而也被称为影子教育。今天,影子教育现象遍及全球发展迅速。然而,大量的额外教育费用,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这也使得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凸显。对于影子教育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一、影子教育发展及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有学者关注国外影子教育发展的状况。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问题集中在影子教育的规模、支出、需求和供给、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由于研究者背景不同、研究地区不同、切入角度不同,对影子教育基本现状的研究还存在争论,如影子教育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影子教育是否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影子教育是有利于还是损害了学校教育等等。另外,关于家庭教育资源对影子教育的影响状况也开始有人关注。总体来讲,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视角越来越趋于多元。从对影子教育管理策略研究结果上看,从政府对影子教育的政策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鼓励政策,例如新加坡政府就为应试教育提供鼓励性政策。其二、严格禁止政策,比如韩国,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严厉禁止任何形式的营利性补习活动。其三,混合型政策。例如我们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禁止学校教师课外有偿为学生提供服务。但对于课外营利性部级机构,没有明确的打压措施,对他们的教育质量也没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成绩与个性发展

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获取学校教育机会的影响作用,而对于学生个性,成长,及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美国的哈特和莱斯利的研究显示,在职业家庭中孩子们听到的平均字数是每小时2,150个在工人阶级家庭中是每小时1,250个,而在福利家庭中是620个。在职业家庭中,平均每小时儿童会受到32次表扬和5次批评,在工人阶级家庭中是12次表扬和7次批评。而在福利家庭中表扬次数为5次批评次数为11次[1]。从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来看,家庭内社会资本越高的学生获得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越好。从家庭文化资本来看,学生进入排名最好学校的比例随着父母学历上升而上升,父母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进入排名最好学校比例(52.0%)是父母最高学历为文盲、半文盲学生进入排名最好学校比例(14.1%)的3倍多[3]有研究表明:那些没吃早餐上学的孩子学到的东西比别人少,晚上父母在他们放学后不在家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孩子越有可能在成绩测验中排在后面。在家庭缺乏鼓舞的情况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可能成为智力障碍的原因。[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资源,对儿童的鼓励关怀行为在儿童个性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三、影子教育发展管理策略

首先,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流教育作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政府有必要支持公立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从而降低学生参与教育补习的数量。并且,尽量改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态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补差,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义务教育的功能,解决学生学业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改革学校评价体系,改进考试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找到自信得到发展。其次,支持家庭教育,提升家长教育水平,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学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家长也不能短时间改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家庭阶层。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家庭教育,相应的支持,比如,扩大家长学校的影响力,家庭教育出现难题时,给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定期对家长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同时,为弱势学生提供免费的,补偿性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最后,对于影子教育的发展给予指导和管控。一方面,要打击应试教育倾向。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没有明确的关于课外补习质量标准,对其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也没有明确的政策给予禁止或控制。因此解决影子教育盛行的状况,实现教育公平,有必要对,影子教育的发展,给予指导和管控。另一方面,发挥影子教育的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引导影子教育将补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天赋发展上,使其与主流教育相辅相成,也将大大提升影子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英]布莱恩•巴利,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7-70.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世界发展到今天,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任务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然而,要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环德育又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德育搞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与民族的振兴富强。因为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到了21世纪中叶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幼儿智力的启蒙与开发,更应该至力于幼儿良好品德和性格培养,并把是否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评估自己工作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呢?

1. 多启发诱导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的手娟丢了他真着急”,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找手娟;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医院游戏”,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2. 善用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巩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把“真能干”、“真勇敢”、“真有礼貌”、“真关心小朋友”等词句挂在嘴上,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但同时就注意表扬、鼓励的次数不能太频繁,否则将适得其反。因为每次幼儿出现良好行为都进行鼓励、表扬,孩子就会误以为鼓励、表扬是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于是,为得鼓励、表扬而出现的良好行为,一旦停止鼓励或表扬,良好的行为也就停止了,反而失去了鼓励的作用。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助学 资助体系

调查显示,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有13%的学生属特困生,扶贫助学工作异常艰巨。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领导为成员的助学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途径,以奖学金为鼓励措施,以助学金为社会支持,以减免学费为保障,以临时困难补助为辅助,以党支部扶持为特色的“贷、勤、助、奖、减、补、扶”贫困生资助体系和长效机制。

一、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助学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努力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目前我校已经建立起党支部扶持为特色的多元化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勇于面对困难、勤学上进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扶贫助学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同时学校努力将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轨道发展。

1.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生完成正常学业

2004年12月,我校与青岛市城阳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开通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截至目前,我校已成功办理了七批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共计4879人,审批金额达4771.9万元,已有3489人成功与经办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且已划款到位,银行累计审批贷款金额为3432.9万元,目前已收到贷款金额2437.6万元,贷款成功率为71.5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成为了现实。

2.以勤工助学为主要途径,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生自立自强意识

勤工助学现已成为我校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手段。地域上有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勤工助学之分,岗位上从原来的劳务性工作为主,逐步扩展为助研、助管、编辑助理、网络维护等智能性工作,学校目前共开辟了学生宿舍管理、教学楼、图书馆、绿化卫生及体育场地器材维护、水电巡查、文字编辑、助管、助教等近2000个校内固定岗位和300余个校外助学岗位,近三年共发放勤工助学报酬约763.4万元。

3.以奖学金为鼓励措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成才

《青岛农业大学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就是为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用学习上的成绩弥补经济上的不足;物质鼓励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宣传鼓舞工作,每年校园记者都会对本学年经济困难,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典型进行采访,并通过报刊、广播、网络、海报等媒介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坚定学生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4.以减免学费为保障,解除特困生后顾之忧

我校针对学生中的孤儿、烈士子女、残疾学生、低保家庭子女和来自老、少、边贫困地区品学兼优的特困生进行重点资助,实施学费部分减免或全部免收,近三年共计审批272人,金额高达84.8万余元。解决了部分特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对其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5.以临时困难补助为辅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基本生活问题

临时困难补助的发放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发放办法》执行,经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调查核实后,实行不定期发放,最高一次补给3000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保证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6.以党支部扶持为特色,加强教师与困难学生的交流联系

我校于1998年建立的党支部联系特困生制度,要求学校机关和教工党支部都要挂钩联系1-2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从经济、学习、思想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9年来,全校已有63个党支部、600余名党员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以每月上缴“特殊党费”的形式,为挂钩联系的贫困生捐助60万余元,至今共有600多名学生受到了党支部扶持。目前,受党支部扶持的特困生有94名,每年享受不低于500元的资助。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在工作和学习上给予特困生以指导和帮助,更注重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以学生为本,注重经济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我校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进行精神鼓励。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消费观,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培育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资助聋哑儿童春蕾行动”、“情系母校,爱心捐赠”活动、受助毕业生共植“饮水思源树”、“感恩林”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志愿者活动,建立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机制,增强他们回馈社会的意识,初步建构了贫困学生和学校、贫困学生和社会、学校和社会之间“双赢”“互动”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霞.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