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教育的发展

护理教育的发展

护理教育的发展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 发展概况 缺陷 选择策略

[作者简介]万晓燕(1968- ),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湖北 鄂州 4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29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32-02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专业和护理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门类并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院,在护理学史上第一次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20世纪中后期,在心理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环境和护理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护理被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为护理服务对象的人,其生理、心理、情感、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在护理中均受到重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了解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运用先进的器械有效地抢救病危患者,更要具备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变革的思想。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员,这一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护理教育的头上。

一、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和大学都开设了护理教育和医护人员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在数量上急剧增加,护理教育的层次也日臻完善。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数据,至2010年底,我国护理中、高职院校多达1100所,20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护理教育课程,30多所院校招收护理学研究生。与2001年相比,高等院校护理教育的招生总数增长了近780%。

早在21世纪初,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已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在国内首次设立护理学博士点,并于第二年招收护理学博士两名。此后,少数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护理博士教育,将护理教育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也与国外护理教育层次达到一致水平。2009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的出台和实施,2011年,教育部将护理学发展为一级学科。这些都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护理教育工作的促进下,我国的护理教育正积极稳健地前进和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也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二、当前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形势对于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尽管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外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1.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不平衡。我国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存在合理、不平衡的现象。从上文的统计数即可得知,开设护理教育的中、高职院校与大学高等院校的比例约为51,尽管中、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长没有本科院校的速度快,但在总体人数上仍占绝对优势。据分析数据统计,2012年年底,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中所占比例高达90%。本科护理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较快,但质量上不能同步提升。护理教育研究生的规模很小,培养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各层次的护理院校、人员、规模比例严重失衡,同一层次上的数量与质量也不能均衡发展,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

2.护理教育各结构层次的培养目标不确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各种先进设备和器械在医疗中的运用,现代护理越来越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护理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社区、家庭护理的发展,急需在心理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护理人员投入到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市场。而我国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较为单一,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对研究生的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未能与实践良好地结合,造成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又造成了学生对自己定位的不确定。我国的护理工作多由中专生及大专生承担,倘若本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势必不会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来达到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

3.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上更注重课程教育的理论学习,忽视临床实践。在课程安排上,通常前期为理论授课,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未能有效地交叉进行,容易出现理论学习时过于枯燥,后期实践时由于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而缺乏准确的理论指导。此外,传统课程安排较多,适应瞬息变化的护理市场的课程教育相对较少,尚未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新型课程体系。例如,对新出现的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老年人临终护理的专业性培训不多,对心理护理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这都直接影响到护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4.高等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护理质量标准的提升必然需要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保障。现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中,博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够,只有少数的院校才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些院校虽有教授和副教授,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仍然稀缺。从事护理教育的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且经验不够充足的青年教师偏多。此外,由医生担任高校护理教学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他们对护理基础的掌握不够扎实和深入,知识结构不完善,造成护理教育的专业化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不强。同时,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从21世纪才开始起步,还没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导师的指导同样不够充足。

5.缺乏科学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护理教育的评估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护理教育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虽然列出了护理教育评估的分类和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现行的护理教育的评价仍沿用医学教育的评价模式展开,并由卫生部统一负责,使护理教育的评价附属于医学,削弱了护理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完整评估体系的缺乏最终将阻碍护理教育的优化发展。

三、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以促进护理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优化护理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在护理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高等院校,国家教育部门应重视这一现象,对中职院校护理教育适当地剪裁和压缩,加大力度促进高等院校护理教育学科的开设、招生与教学,逐步缩小二者的规模差距,力求保持尽可能的平衡。此外,继续调整各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的结构,加强护理教育大学本科生的培养,尤其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最终达到我国护理事业规划纲要的要求,减少中专层次的护理人员,提高大专学历及以上层次的人员比例,至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的比重不得低于60%。

2.推进国际化进程。树立宏观的护理教育发展观,形成国际化观念,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进程国际化的机遇,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进程,积极吸取国际护理教育的优秀经验,吸取国外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教训。以当前护理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宽眼界,联系国内甚至国际护理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尖端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的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出国培养以及回国后的工作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对外开放我国的护理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加强护理教育市场化运作的研究,争取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为国际护理教育服务。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着眼全局,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护理教育协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3.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应制定明确的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专业素养、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当前护理市场的需要。培养在特定的领域中具有突出能力的专科护士,比如老年病护士、重病监控护士、心理咨询护士等,不仅在专业医护领域,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加强对人文性的重视,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意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格的护理人才。

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尖端护理人才的培养上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导师组,聘请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人才,从临床抽取业务较精、能力较高的护士作为兼职教师,共同促进高素质人员的培养。弥补师资的不足,关键要靠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高能力的教师,促进护理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转变、学历结构的优化。学校要积极扶持中青年教师的进步,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国内的学校和机构交流,举办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讲座和研讨会,与医院合作,定期派教师进入临床工作,以发现最前沿的临床问题,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避免长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此外,学校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临床实践经验和护理教育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带动本校教师护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5.建立科学、完整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和体系。护理研究者与临床实践者要在认真研究国际护理教育评价方法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护理实践发展、提升护理院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严密、具有专业特征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有序的评估程序、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评价标准,将护理从医学评价的领域里分离出来,避免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发生。并且,设置具有专业化水平护理教育评估组,尤其完善护理教育的内部监督机制。

综上,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医疗卫生体系结构的变动适时做出调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够、可供参考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亟待护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解决。要把握住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机遇,不断接受护理教育质量、社会需求的挑战,更好地实现护理教育质量、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文慧,李小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092-02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发展男护士,均衡男女比例

1.1男护士的优势

护理工作中,男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往往较女性有优势,如力气优势,搬运病人的时候,男护士往往能将病人轻易抱上平车;再如体力的持久性,一些手术持续时间很长,男护士能更长久地站立。还有精力足,可以经常上中班,面对血淋淋的场面也不会害怕,在骨科牵引、给病人打石膏、救治烧伤病人方面男护士的优势更明显。同时,男护有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例如:面对有关生殖的疾病,男性患者常常不愿对女护士讲,这时男护较女护更具有“魅力”。此外,现场抢救、重症护理也需要男护士,尤其是一些医疗仪器的维护和操作方面,男护士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1.2中国护理发展改革需要

一般而言,一个行业中适当的男女比例,既有利于工作协调,也有利于事业发展,护理也不例外。任何一个队伍如果是单一性别构成,由于思维方式、兴趣大同小异,不利于这个队伍的发展。男性加入护士“女儿国”有利于这个队伍的整体发展。因为生理原因,男同志“假期”要比女同志少,家庭方面的事要少一些,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当然,因为女性特有温柔、细心的优点,在护理领域还是会占主导地位。

2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2.1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面对新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对护理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带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和发展以来,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高等护理教育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2.2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

中国130多万的护理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的非常少,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护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而在美国,90%的护理人员具备专科、本科学位,所以发展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过程中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要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具有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终生学习者。

2.3适应当代临床护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加剧,需要护理教育者培养的不仅是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人才,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护理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咨询能力与康复训练能力,以适应当代临床护理需要。目前,各家医院纷纷引进新型进口设备,护士如果不懂英语,操作设备就会遇到困难。

3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提高专科护理质量[1]

3.1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

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护理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CNS在护理工作中行使多重职能,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护理专家、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2]。

3.2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从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范畴评判护理队伍现状,存在专科护士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正规的专科教育及培训,而且学历水平普遍偏低[3],所以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自己未来角色的作用,更未形成自己将要在专业领域中充当专家的意识。因此,专科护理不突出成为当前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3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拓展护理工作范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护理工作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护理领域。由于病人希望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增加并调整现有不适应医学发展和病人需要的护理服务项目成为必然。培育临床护理专家,专家工作在一线,承担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能直接参与并指导临床护理,并承担医院的护理会诊任务,保证护理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3.4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留住护理人才

近年来,高学历和已获得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毕业和晋职后改行脱离临床的人员增多,这对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很大。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认识模糊,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信心不足;还有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护理重视程度不够,在职称分配和外出进修上明显比医药类人员机会少。所以,培养培育临床护理专家,可以使各级主管部门对护理工作重新认识并引起高度重视,这样可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Wong FK. Senior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pilot position in Hong Kong[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2001,15(4):169-176.

[2]Morrison JD. Evolution of the perioperativ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J].AORN Journal,2000,72(6):227-232.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护理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给予式”教育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吸取式”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将翻转课堂引入护理专业教学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翻转课堂的发展的基础上,就其在护理教育用应用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翻转课堂的概述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翻转教学(Flippedteaching)或翻转学习(Flippedlearning),指教师在课前提供不同形式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面对面的答疑及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生们在课前利用各种资源去了解、认知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在上课前,对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节省了课堂上重复灌输知识的时间,老师在课堂则中扮演激励、解惑、澄明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也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2]。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2000年,MaureenLag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在论文中介绍了“翻转教学”的模式及取得的成绩,当时他们并没有正是提出“翻转课堂式”的名词[3]。同年,JWes-ley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将互联网作为翻转课堂的工具,进一步明确是翻转课堂的基本形式[4]。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中学老师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5]。2013年,来自乔治梅森大学NooraHamdan博士及来自皮尔森大学的?KariM.Arfstrom博士联合翻转教学网共同了《翻转课堂白皮书》,里面提出了翻转课堂的四大支柱:灵活的学习环境(FlexibleEnvironment)、学习文化氛围的转变(LearningCulture)、精心准备的学习内容(Intention-alContent)、专业的教育者(ProfessionalEducators)。他们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拘一格,但这四大因素是影响翻转课堂成败的关键[6]。就此,翻转课堂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翻转课堂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翻转课堂在理论教学中的的应用

张玉红等在《妇产科护理》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学习的主导者,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宗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7]。黄绍金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等优于传统教学模式[8]。李佳将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的部分章节,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缓解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9]。赵红等人将微课方式“三位一体”翻转教学法应用在《基础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效果[10]。杨慧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利用微信和微课建立该课程的交流学习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主观评价上都有积极肯定。但有部分学生表示有压力,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学习任务的加重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11]。

2.2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颖借助移动教学平台对《护理学基本技术》进行翻转教学,并通过考核、问卷调查护生理论、操作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态度,统计分析教学评价效果,得出此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态度,培养护生的各种执业能力方面有促进作用[12]。刘继红采用小组捆绑式对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考核,通过“团队协作、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和理论知识”7个方面进行评价,认为此法优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13]。庄淑梅对56名护理本科生采用微课进行护理实验教学,从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自主学习能力测评三个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得出目前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护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14]。杨志刚、刘佳等将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应用在外科学基础静脉切开术教学,并利用改良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评分表及调查问卷客观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初步结果显示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操作性强、关键细节的内容上较之传统教学方法有明显优势。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反映课堂讨论的部分内容与讲课视频内容有重复,有可能会影响预习的主动性[15]。

2.3翻转课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缩小护生理论与实践差距的重要过程,在繁忙的临床实习、工作中带教人员采取有效的带教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16-17]。胡莹莹将在急诊病区实习的63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施以传统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满意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18]。文芳等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实习护生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微视频及查阅文献,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通过汇报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及补充发言,使所学的知识点进一步强化,最后,教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不足及错误之处予以补充纠正,该研究认为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19]。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律性及临床老师的带教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3新形式下护理教育开展翻转课堂的机遇与挑战

3.1我国护理教育开展翻转课堂面临的机遇

当前,互联网在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焦点问题[20]。翻转课堂是以微视频为导入载体的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是基于多元化信息资源的教学中心转移[21]。因此,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2011年萨尔曼•可汗以数千个涵盖不同领域的教学视频为基础,成功创办了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可汗学院,使翻转课堂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关注[22]。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发展,翻转课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背景、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5]。斯坦福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等多家高校也逐渐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23]。普渡大学VickiSimpson等人将翻转课堂引入护理教学中,认为该教学模式在学生参与、学习的灵活性及和学习的自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24]慕课的发展也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在线资源教育平台如Udacity、Coursera、edx及我国的爱课程和网易云课堂联手推出“中国大学MOOC”、上海交通大学创立“好大学在线”等的发展也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在线视频资源[25-26]。

3.2我国护理教育开展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

3.2.1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传统教学模式的流程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课后复习,是一种“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则打破了这一流程,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以学定教”的模式[27]。首先,教师要具有熟练的视频制作技术或者充裕的资金支持与专业的制作公司合作共同完成课前视频制作这一过程,另外还需具备可供视频播放、便于学生检索的网络平台;其次,从传统课堂上单向“传授者”到翻转课堂上双向的“引导者”、“协助者”、“探索者”,要求教师除了对授课内容熟练掌握以外,还需把握课堂的氛围、与学生的互动、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等多方面的节奏,否则翻转课堂可能会流于形式。

3.2.2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

从翻转课堂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利用学生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反思,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独立思考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针对翻转课堂是否适应所有的学生这一问题,很多专家也有不同的意见。叶艳胜等人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个人反思的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成功体验[28]。尹华东在研究中得出翻转课堂能够增加学习兴趣,但对增强学习动机效果不佳[29],杨慧等也得出对于学习自主性欠缺的学生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尚待观察[11]。因此,适合不同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061•2017年04月牡丹江医学院学报Apr.2017第38卷第2期JournalofMuDanJiangMedicalUniversityVol.38No.22017

3.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评价是验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方法顺利实施和推广的必要依据[30]。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使用比较多的评价方式是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结合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的方式[14,18,31-32],也有部分研究者使用自制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或者采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9,21]。翻转课堂学习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因此,李成严等人认为评价体系也许包括前期评价、相互评价、主观评价和期末评价4个过程[30]。田国双等人也提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评价方法,此种方法将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分析结合起来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33]。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统一评价模式。

4小结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第4篇

1.1国家实力背景不同国家实力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领,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大密不可分。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的完成以及20世纪美国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强国[1]的过程,为高等护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标志都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有学者提出,综合国力由硬国力、黏性国力(制度因素)、软国力组成[2]。可以说,19世纪、20世纪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制度基础以及精神动力,如联邦政府和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资助、国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视、独特的教育机制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弱的一个基础原因。

1.2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向欧美各国学习,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约在1910年,美国成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3]。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巨型大学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大发展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也进行了改革[4]。这些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楷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现代美国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国的学院模式、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以及服务社会的美国观念[5],不仅为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跨学科人才。许多护理人员在其他学科接受了硕士或博士教育[6],如美国很多护理理论家都曾获得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拓宽了护理学科的视野,为护理学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为高等护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缓慢,教育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建国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建国后,以苏联为样板,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博采众长。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国家的经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迟滞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3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不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在研究基础上改革和实践。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发展。美国在借鉴了德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国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6]为标志,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科学。研究型大学的设立直接推动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带动了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护理新知识的拓展。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下生成、改革和实践的高等护理教育,最终取得了世界护理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不足30年的时间,虽然在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动性,但从国际护理发展形势来看,总体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一个被动发展的阶段。

1.4护理理念不同学科理念的更新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现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南丁格尔护理观念曾经占据着美国护理话语权,但在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护理中心的过程中,变革了的护理理念起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过程中,美国始终将创新理念贯穿其中,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为关键途径,培育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拓展了护理新知识,开创了护理新技术,展开了护理新实践。创新不仅存在于护理界每个人的意识中,而且渗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转化为创新活动。创新理念导致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产生,直接促进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一领,使护理学从一种长期的经验性技术逐渐转变为一种科学,均得益于其先进的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理念局限于奉献和服务。这种理念限制了学科的发展空间,遏制了学科的发展活力,也影响了非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等平行的一级学科,确立了护理学在医学大厦中的合法地位,我们需要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引领护理学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差异的应对建议

2.1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创新护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我国护理学从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转变的基础。首先,以社会需要为起点,大力支持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用20余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对护理学科的宏观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对护理科研的支持以及护理科学博士学位(DNS)[7]的创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护理中心。

2.2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背景。国际化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学习资源与渠道,成为我国护理学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础。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根本发展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当前,需要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以国际化为生成起点,以本土化为生成路径,以具有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高等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生成目标,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

护理教育的发展范文第5篇

1.1对象

60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3岁,最小19岁,平均(38.2±4.5)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5~30年,平均11.5年。学历:本科56名(9.3%),大专350名(58.3%),中专194名(32.4%)。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1.5%),主管护师380名(63.3%),护师及以下人员211名(35.2%)。600名护理人员所在的49个护理单元均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为住院病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②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主要目标、方法和内容以及现阶段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问卷的信度、效度均>0.80。由专人统一发放问卷,发放时充分讲解各项问题和填表注意事项,使护理人员完全理解后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重要;2.2%认为可做可不做,健康教育应主要由医生完成。

2.2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

600名护理人员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138名(23.0%),未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452名(77.0%);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靠自学,通过阅读相关的期刊、报纸和专著等途径获取。

2.3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2.3.1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600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1年54名(9.0%),~2年75名(12.5%),~3年185名(30.8%)、~5年166名(27.7%)、>5年120名(20.0%)。

2.3.2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2.3.3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认识。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社会需求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促进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当倡导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在调查的5所医院中,普遍开展了整体护理,促进了各医院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49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了健康教育。这说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医院以功能制护理的模式开展工作,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处于低潮。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随着医院整体护理的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逐步落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时间:5年以上120名(20.0%),~3、~5年居多,分别为185名(30.8%)和166名(27.7%)。说明医院的健康教育发展慢,目前仍处于初、中级阶段。

健康教育是护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常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劝服法、展览法、影视法等20余种。表1显示,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谈法、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其方法的单一必将影响教育的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需求,突出医院健康教育的特色十分必要。医院健康教育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教育必须符合病人的利益;病人的个别情况能受到关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程度后病人的预后亦相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调查中,89.3%护理人员认为让病人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是主要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赋予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新目标,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3]。本次结果显示,70.8%护理人员达到了该目标。

3.2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