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植业行业发展

种植业行业发展

种植业行业发展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摘 要:种植业产业化实施农业保险模式进行管理,提高了农业种植产业发展的经济保障,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专业化管理模式,优化农业种植管理的产业分配结构,本文从种植业专业化的实际情况着手,对农业保险模式进行探究,推进现代新农村农业种植与管理的科学性发展。

关键词: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2.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19

农业种植的经济收益是农村经济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化发展,实现新农村的种植产业专业化管理,包括技术管理专业化和种植理念专业化,启动农业保险模式,给予农业种植的保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

1 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实施现状

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管理的新途径,农业种植保险模式的实施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趋势呈现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状态,但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在局部实施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的管理者对国家实施农村保险制度的实施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保险模式的运行管理体制与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1]。一些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运行中,制度和运行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偏差,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在实际中运行的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实施。

2 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优化发展

2.1 保险模式的灵活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加速实现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灵活应用。相关人员对保险模式体制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提高社会资源应用与管理平台的综合性应用,使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在新农村整体农业种植可能存在的种植风险进行合理规避,例如:农村水稻种植,基于水稻种植的技术指导,并给予水稻种植农户一定的农业种植补偿,对促进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之中的农村农业发展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可靠地实施环境。

2.2 保险模式的基本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官管理模式,在我国农村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实施情况,社会中要加强对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实际政策扶植的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例如:对农村农业中,实施农业保险的种植面积与保险金额之间的比例实施层次化管理,加强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在实际实施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法律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农村实施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管理法律结构体系进一步细化。

2.3 保险模式社会整体发展的融合

实现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中的科学应用,促M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整体发展相融合。引导新农村保险模式的应用作为新农村农作物的销售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中,例如:政府为了发挥保险模式爱农村种植业中的的作用,采用某农村地区引进新收割技术,实现了该地区农村农作物收割与销售自动化管理,提高农村农作物引入到市场中的销售价值,进一步完善农村种植业管理专业化水平,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与完善。

2.4 保险模式运行模式不断完善

实施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优化发展,使保险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农村农业种植中的基本资源优势,结合我国政府给予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种植资源的综合应用。如:实现农村农业种植技术中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模式,充分应用农村广阔的土地资源,实行现代农村种植发展中合理应用政府给予的技术和经济支持,引导农民在农业种植中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性规划;充分应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开拓新农村种植业的销售市场,应用国家基于农村种植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推进农村农业发展商业化。例如:积极开展社会企业与农村农民签订商品供应合同,进一步拓展农村种植产品的后期销售模式专业化发展,为推进种植业产业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提供发展新空间。

3 结论

实施农业保险模式,是推进新农村农业种植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引导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县中药材种植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02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

、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

、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茯苓

、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

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为引进品种。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03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07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

为××县原生品种。*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为原引进品种,××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

、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08年××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

(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引言

我国是种植业大国,并且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际经验表明,开展种植业保险是应对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是稳定农民收入、提高产量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日本农种植业以分散的、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为基础,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种植业保险为稳定种植业经营、提高种植业生产能力、稳定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种植业生产情况与日本有非常强的相似性,种植文化也相近。研究日本种植业保险发展的成功之处,对我国发展种植业保险、有效开展种植业保险业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日本种植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经验

日本在18世纪的幕府时期就建立仓储后备,以进行农业灾害救助。随着农业的发展,日本不断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范围。1939年正式实施农业保险计划,在全国范围开办了水稻、小麦、大麦和桑树的保险,同时政府补贴保险费。1972年,政府开始实施果树保险。2003年,有关部门对种植业保险等制度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承保方式的选择范围。

日本对关系农民收入水平和种植规模、影响范围较大的主要农作物实行法定的种植业保险,对其他经济型作物实行自愿投保的方式。政府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不是直接经营种植业保险的经营机构,而是由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农业共济组合承担直接经营种植业保险业务。日本政府机构只承担对种植业保险进行监管和指导的任务,同时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和管理费补贴进行管理,并为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的业务。日本政府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种植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并且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热情,同时降低了农户的受灾损失为种植业保险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通过多年的发展,种植业保险已成为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合理分配农业资源、稳定农民收入等的有效手段之一,已被日本政府和农户们广泛认同和接受。

三、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21世纪初到现在,“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健全种植业保险制度是中央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步骤,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0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此举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种植业保险的发展,加快种植业保险发展的进度。保险金额由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

但是,我国种植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我国种植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民缺乏对种植业参保意识,收入偏低,经营规模小而分散;(2)种植业保险产品宣传力度、创新程度不高;(3)从事种植业保险的专业人才很缺乏;(41缺少政府对种植业保险相关法律、税收、财政的支持。

四、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

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日本在种植业保险方面积累了丰富而有意义的经验。日本种植业保险的经营和开展,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种植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分散了种植业风险,提高了种植业生产的有效性,保证区域种植业经济和农民的收入稳定性,同时减轻了政府救灾资金的负担。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四点:

(一)完备的种植业保险法律体系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建设和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在1929年,日本就开始构建其种植业保险防灾减灾的法律体系;1947年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等法律法规。农业保险立法对种植业保险的保险标的、保险范围、保障水平、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政府的作用、保险费率、农民参与方式和承担比例、资本金筹集途径、资金运用、管理费和保险费收取原则、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积累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规定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从而为日本种植业保险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法律保障。

(二)充足的财政补贴支持

财政补贴是种植业保险得以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实行强制的保险,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日本政府对农户提供保险费补助,并且国库补贴随保险费率的上涨而增加。政府还对开展种植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事务费补助(任意保险事业除外),并向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业务。这大大强化了种植业保险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三)再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应用

在自然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日本,农业再保险显得尤为重要。日本建立了两级农业再保险制度,各农业共济组合接受农户投保后都要向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进行分保,联合会再向政府的农业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进行分保。日本通过三重风险保障机制将种植业风险向全国种职业范围分散,保证农户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及时恢复生产,减小农户损失,稳定农户收入。目前,日本政府对农作物保险、果树保险、旱田作物及园艺设施保

转贴于

险实施了再保险。

(四)先进的种植业保险统计系统

目前日本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种植业保险统计系统。采用先进的保险统计方法,能够科学计量保额、补贴额、保险费率等重要数据。日本农牧渔部统计局每年要按照不同的府,对每一种可保农作物进行收获量的抽样调查,以每个区可保农作物平均收获量确定保额,然后根据过去20年损失资料计算出每个府的标准费率,府政府再把所辖全部耕地划分为若干同类风险区,每个风险区的标准费以府的标准费率制定。

五、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且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快种植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开展种植业保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种植业保险法律法规

从日本种植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种植业保险的规范运作离不开法律支持,制定种植业保险法可以明确各政府部门在种植业保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并且能够快速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通过立法,能快速有效的开展种植业保险工作。

(二)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

通过对日本种植业保险发展成功经验的分析,可以得出财政补贴是发展种植业保险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我国财力出发,财政补贴应坚持对农户基本保障的原则,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可适当加大保费补贴的力度。种植业保费补贴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种植业风险状况和种植业经济发展水平,按比例向投保农户进行保费补贴。对于生产力低下,保险费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的地区,可根据情况向投保农户增加其保费补贴。

(三)建立种植业再保险机制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分析;研究探讨;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于农业工作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这使得农村种植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到集约型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快速有效地推动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种植业良性、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分析研究农村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1 目前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1 农产品的供需存在着失衡的情况

伴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农村种植业在产品的消费结构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种植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副产品的种植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前农产品的类别和质量,农产品需求方对于高质量农副产品需求旺盛;受到传统关系的营销,大多数地区的农产品种植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的概念化阶段。由此可见,种植业产品的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农业结构科学调整的重要障碍。

1.2 农村种植业的科技含量比较低

受到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同时因为土地经营相对比较分散,种植户的规模往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种植业技术的创新。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进城务工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多,使得种植业的从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呈现出每况愈下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种植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和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种植业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在我国的种植业中缺少核心技术,科技含量比较低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1.3 种植业的安全系数和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药和生长激素的使用越来越严重,极大地降低了种植业产品的安全性。在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土地污染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残留药物会经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之内,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伴随着近年来民众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种植业应当加快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处理好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2 做好当前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调整好农村种植业的结构

发展种植业,需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为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先进的信息服务和先进的技术。要积极鼓励和引领农民参与到种植业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来,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产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以指令性的方式来强迫农民进行种植业的调整,所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会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引进更为优良的农产品,推广更加前沿的种植方式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进一步推行优质农业的策略。要不断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减少成本,提升单产,积极对优良的栽培技术进行宣传,不断培育优良的品种,进而使得种植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变革原有的种植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等特色农业,将粮食种植和水果种植、苗木花卉种植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产业化,使得农民能够在农产产业调整过程中实实在在地获得实惠。

2.3 积极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展经营

新时期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积极扶持种植业,使产品能够保值增值,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条。重点扶持农村的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使得农民能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增产增收。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产地到客户的直接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民增收。

3 小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扩大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能够从粗放型向着集约型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激活农业经济的活力,有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任务。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通过部门服务、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来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引领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能够得到快速的转变,使得农村种植业的结构调整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石.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水型农业;结构优化;研究;种植

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保护耕地的措施,但是依然存在侵占农业用地、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等现象。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不但要合理调配水资源,还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合理规划农业用地。

1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的重要性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是一种能够调节和优化资源的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目的就是科学高效地进行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要合理调配水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布局,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要考虑土地本身的肥力和作息,交叉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恢复土地营养。分析不同植物的覆盖和种植情况,规划种植面积,综合确定最终的农业种植结构。针对农业用水方面,要完善不同的用水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1]。

2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措施

2.1科学选择农业种植作物

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应该在合适的区域科学地挑选农业作物,使之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农作物都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此,自然环境的实际状况是挑选农业种植作物的决定性因素。在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域背景,考虑种植区域的地势环境、土壤种类、湿度和温度等,然后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划分土地种植结构,科学地种植农作物。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分配农业种植用水,掌握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季节差异,做好农业用水的规划和分析工作;选择最合适的灌溉方式,例如喷灌、滴灌等,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和损耗,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2.2规划农业用地区域

农业用地的划分也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发展节水型农业结构时,应该对当地的农业用地进行规划,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在农业种植区,如果有自然的湖泊河流,或者人工修建的水库,应该根据这些便捷的水利条件规划用地。在河流和湖泊附近种植需水量大的农作物,并且分析和培养周围的土地,掌握该区域的水利条件,完善农业用地灌溉方案。另外,还要从农作物需要的其他条件入手,例如光照等,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3]。

2.3分层次种植

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时,要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客观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次交叉种植的方法,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例如有些农作物怕太阳直晒,可以将这些植物种植在有树的区域,利用树木为其遮挡一部分阳光,树木本身也能涵养水源,落下的树叶还能为土地积聚养分。因此,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要综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让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4发展农业科技

要想让农业种植结构更加科学,就要不断改进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农业种植技术手段,科学研究农作物的品种,升级和优化农作物,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节水性,提高我国农作物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技术。目前,喷灌和滴灌技术及覆盖地膜的方式,都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在我国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功不可没,很多新型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成活率,并且其节水特性也在不断提高,病害率更低。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来看,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必然要运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

2.5发展农业设施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农作物都是由农民种植,但是很多农民的农业生产知识还存在不足,例如选什么样的农作物、选择怎样的方式等。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农业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农业灌溉设施,建立更多的供水站,优化农业供水体系;修建喷灌和滴灌等灌溉设施,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生产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向农民普及种植知识,让农民了解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让节水农业更好地发展。

3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意义

3.1综合不同方面的效益

发展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关系到不同方面的效益,节水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问题,更是所有社会生产都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能够兼顾多方面的效益,形成一个全面的结构体系。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节水型农业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协调生态水系统、生产生活水系统、农业水系统,还能保护环境。在经济效益方面,节水型农业通过优化土地和资源,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采用更加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经济效益[4]。

3.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无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还是其他新型的农业种植结构,都是时展的产物,目的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水资源问题和土地问题都非常严峻,而农业用水用地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寻找新的农业生产种植方式,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种植效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不仅能优化配置资源,还能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业种植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