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欣赏的方法

美术欣赏的方法

美术欣赏的方法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第1篇

在农村初中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仍没得到足够的认识,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仍大量存在。个别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很难实现。而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大阻碍了美术人才的培养。笔者拟从教师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论述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一 欣赏重点要突出

看某一作品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欣赏时在作品选材上也要有主次之分,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名作的印象。欣赏时还要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住线索,思维要强调逻辑性,最后要找到落脚点,要收得拢。

二 欣赏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

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空洞枯燥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可采用讲故事、提问、讨论、观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的作用,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想说,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三 欣赏的角度要独特,注重美术欣赏的趣味性

教师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正确把握其重点、难点、关键。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美术欣赏课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的分析应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的运用。

四 欣赏的内容不可太深奥

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感知作品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件美术作品所体现的特点,如作品的整体气势、节奏和美感,感知作品的形象、色调、肌理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并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其次,需要审定艺术形式,区别作品属于哪种美术类别,这是美术作品一般的形式、表现特点和欣赏方法,比如对于国画与西画、绘画与雕塑、美术与摄影等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方法。再次,体会作品的风格,即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感受美术家的气质、个性,以及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情绪,将作品的外在形式与艺术家的内在品格相联系,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

五 欣赏的情绪要充分调动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写好相关的教案,并将收集到的、要欣赏的作品选好分析的题材和内容。但由于课时等原因并不能将每个作品逐一地、详细地鉴赏,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或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哪些作品需要重点分析,哪些只需要作初步了解,哪些需要学生参照课本或是资料来对作品进行鉴赏。教师可将众多作品中最典型的作品作为要分析的类型,选择该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的设计。

二、充分发挥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在欣赏云冈石窟的时候,通过民族要素来分析其雕塑特点,是可以看出雕塑在民族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可分析如下:

1.我国大多数的佛像都是清秀的鸭蛋形的脸型,这是中国的传统喜好,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

2.飞天的姿态和飘带的形状与汉画中的舞伎的风格是相同的,其衣纹反映了中国北方的实际生活。

3.石窟中的菩萨都是庄严而又祥和的,而飞天则洋溢着悠然之趣,这是古人所信仰的神仙模样。

4.石窟里的浅浮雕比较圆滑,平面上多刻有阴线雕刻的,这些都体现着汉代石刻的演变痕迹。

云冈石窟是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继承发展的代表之一,由此可以看到雕塑艺术的发展渊源和成就。

三、要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在教学美术欣赏时一定要切记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例如在欣赏作品《最后的晚餐》时,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

师:这是达·芬奇的作品,谁知道他生活的时代?

生:文艺复兴时期。

师:不错,看来大家对达·芬奇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知道是谁出卖耶稣的吗?

生:(讨论)犹大。

师:(呈现作品)那我们来看看这幅画,这13个人中哪一个是犹大?

生:(激烈地讨论)

师:画面中光线最亮的位置是耶稣,犹大在人群中,背景是最暗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是不是要突出某一个人啊?

师:(引导学生)这幅画作者是用三角形来构图的,将门徒分成了四组,每一组都以三角形分在耶稣的左右,12个人的手呈现的不同姿势将各个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对称的统一体。作品抨击背叛,颂扬真善美。

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作者创作中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情节,必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欣赏能力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询问怎样欣赏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引导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欣赏作品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或情感,还为教学增添了魅力。在欣赏教学中,可用“空白”的艺术理论来达到不教之教的目的,所谓的“空白”原来是指作品中没有画出来却是要向欣赏者暗示的部分,在教学中则是指没有明确讲出来的部分。例如在国画的欣赏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部分:

师设疑:怎样去认识一个人?

生:内在的品质和外表?

师引导:观画如观人。

然后让学生在之前欣赏过的几幅作品中,总结国画的内在神韵、外在的笔墨的欣赏品评的标准,以教师引导为主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留出“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不教之教的目的。

再如,在现代艺术的欣赏课中,教师可将某些实物(如壁纸刀、垃圾桶)带到讲台上,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优秀设计,接着举出一些反例(如城市垃圾箱)并质疑:评价优秀的设计或拙劣的设计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来讨论现代艺术设计是怎样体现人文意识的。由于现代艺术设计与生活比较贴近,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就可让学生自己去欣赏。采用“空白”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领悟到此类欣赏方法的迁移。

参考文献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美术欣赏课;美术作品;审美能力

创设美育情境,实现审美教育

常规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对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的内容、色彩和构图方式进行分析。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学生还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对美术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更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教学弊端,教师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影像等这些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直观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双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甚至还可以利用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出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故事中。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美术带来的美感,也使美术欣赏课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象。

拉近学生与艺术教学的距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每个学生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与兴奋点,每个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也不一样。教师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的总调度员。所以,教师要充分备课,认真构思,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逐步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同时,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比如,在欣赏中国瓷器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让学生亲自体会陶瓷的肌理、质感。并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中国陶瓷的悠久历史和复杂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陶泥制作罐子,亲身体会制作的乐趣。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比较其与西方油画的不同,例如:绘画颜料、绘画用纸以及绘画形式等等,同时,层层的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开阔学生的思维,也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加强学生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力

职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自己的感知、分析、研究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见解。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形式美和技法处理方面的知识,更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鉴赏观。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麦田上的乌鸦》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梵高当时的生活背景和思想,然后通过分析作品的用色来分析作者当时创作该作品时的心理感受,使学生逐步融入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教育。

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课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没有严格的知识界限和过多的条条框框,主要以欣赏为主,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教师可以用幽默、轻松的语言,带动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情绪。平时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把枯燥的美术理论知识故事化、通俗化,这样更能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中国油画赏析时,重点介绍著名油画家靳尚谊的作品――肖像《青年女歌手》,还会把他拍卖的价格比较高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用PPT、投影仪、班班通、视频等多种手段来播放作品,使学生有更加直观和深刻地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雕塑,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美。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第4篇

美术欣赏课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这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现阶段农村美术欣赏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想出一个能解决美术欣赏难题的策略和方法尤为重要。因此,在美术中开展欣赏教学十分必要。

1.农村小学欣赏课的问题现状

由于工作需要,有幸到大竹的一所偏远农村小学任教,在美术教学中,深感到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由于家长认识程度不同,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学校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同,致使美术教学有着不一样的结果。

1.1 不受重视,被认为可有可无。学校、部分教师、家长的不重视:在学生们的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在我们学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还专门为其取名为"豆芽课"。 在他们看来这又不参加考试,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来得更加实际一点,这样更实惠些。

1.2 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在农村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条件多方面的限制、设施的不齐全和师资的缺乏,有些学校一个美术教师就承担了全校的美术课,这种跨班级、跨年级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心有余力而不足的教学状态。就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被充分的重视起来,从课程安排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目前小学美术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节,美术课还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等其他内容,可想而知,欣赏课所占的比例相当可怜。

1.3 从现实上几乎很难改变乡村学生对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不同,又特别是在农村偏远一点的学校。如何根据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改革农村小学目前的美术教学现状,这是一个难题,同样也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农村小学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及其尝试

2.1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小学生上美术课面对着一幅美术绘画作品时,该如何欣赏?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大胆的想象?这都是在教学中的重要的问题,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及专业美术教师的缺乏,农村小学的学生接触的美术知识面的渠道非常窄,造就了教师教授的时间很多,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有时候也可能是一整节课的时间讲授,学生学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这样一来不仅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接受起来也更累,更加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样上课也往往是事半功倍。

2.2 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上课时出示欣赏作品后,老师不立即进行讲解,可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导入方法新颖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媒体语言:我们通常会借助媒体语言,其中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宽"一点。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如: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 你真棒!""你的构图真准确!"、"这次大有进步了哦!"诸如此类,都可能使学生增加对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也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为后面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3 鼓励欣赏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我平时的课堂中欣赏大师作品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欣赏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后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我从来不要求美术欣赏课让学生依照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因地、因时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农村当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无拘无束地感受美、绘画美、塑造美。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3.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3.1 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身处农村的孩子来说,感受到美术课的生动有趣,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坚定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得出:必须要有"心":留"心"与细"心"。这样才能处处发现美术教学的资源美,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周边环境采取因地制宜,自制教具来上好美术课,作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我,在平时的课程中也会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还使农村儿童参与到美术实践中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3.2 留心生活,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有很多很多,比如:大山里的树木、地里的蔬菜瓜果、田里的庄稼和农作物、正在劳作的农民伯伯、还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塑料瓶和易拉罐)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

4.感知生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学生收集的素材、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了这些图画以后的心理感受,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乘机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人文历史与传统,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循序渐进能使一堂美术课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了他们的审美思路。

5.改变美术欣赏的授课方式

5.1 情境导入教学。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美术课中将其结合起来,能达到音图并茂,声色俱全的教学效果,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让学生观察画面,放上一曲蛙声和山泉流水混杂的声音,这时候学生就开始自觉的"设身处地"进入想象当中的场景,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观察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专项审美的态度,摆脱对外界的干扰。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去认识作品,把我作者的思想意图。

5.2 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课前制定预习任务,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与欣赏内容的内容差距,产生直接的兴趣。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感觉。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等方面观察。小组合作欣赏和评价作品。

5.3 采用比较欣赏法教学。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小学生由于受到知识面的影响,对于作品的欣赏习惯的只是问作品美不美,当问到虚与实、细腻和豪放…此时学生便不知道回答什么为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前准备几幅风格不异的作品让学生体味和感悟,理解什么是作品的美、丑、虚、实。

中国与西方作品的比较:中西方美术的比较在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特色,都带有浓厚的名族色彩,无论从哲学、美学、时代风貌、地理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制约。在课堂中进行有机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

鼓励学生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美术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将学生的创造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相信和肯定自己是可以的。在上课时候利用互评让学生之间互写评语和鼓励的话,其实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多了一此学习的机会,另外同学间看到勉励的话也增强了友情和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欣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可以制作造型奇特、多做夸张、形象鲜明的动画投影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小学生现有知识点出发。很多时候受学生表述能力发展的限制,小学生说出的观感并不能准确的代表所有主管感受,同样一幅作品两个学生评价说"很美",而实际上他们认为的美也许大相径庭,只是他们难以将这分别的洞天表述出来。

美术欣赏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审美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一门必修课,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体悟作品的美感特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它的特点是直观性和形象性,观赏与思考、欣赏与体悟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得欲,要使学生在非常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学到有用的知识,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很多高中美术老师认为高中的欣赏课很难上,很难达到以上的效果。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优化课堂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又在于备课。备课要打破常规,出乎意“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备足教学资源和教学技巧上的“料”

教学资源上的“料”主要就是指教材上要求讲到的知识点,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出发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还有作品的形式美。这些是必须准备的“料”,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其它方面的“料”。例如:作品现存何地、价值多少、在哪些地方展览过、引起过什么反响,甚至作者在创作时曾出现过什么小故事。这些料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很好的利用它,因为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料”的,这些“料”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二、如何做到出乎意“料”,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有一个出其不意的导课。例如,上“现代工业设计”这课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导课的,先在教室里转了两圈,什么话也没说,学生顿时觉得惊奇,引起了注意,然后有学生发问了,老师你在做什么,我说在数有多少同学穿了牛仔裤,这就激起了学生很高兴趣。这时学生有很多问题了:老师为什么要数牛仔裤?有多少人穿了?这与我们的课有关吗?这时笔者借机进入主题,这节课要讲的是与服装有关的“现人工业设计”——再写出课题。

再如,讲《蒙娜丽莎》时可以问学生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有学生马上会说神密的微笑。于是接着他们的话问:她的微笑真的神秘吗?为什么不神秘?为什么神秘?都说说理由。并让学生学学她的微笑,然后引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这样的导入要比复习导入讲授导入要好得多。

2.出乎意料的设问质疑。例如,《现代设计》中的钢管椅。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钢管椅与传统椅子有何不同?可这样没什么效果。不妨变一下,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喜欢这钢管椅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说说理由。学生会轻松的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找异同点。再如,《蒙娜丽莎》这课可以这样提问效果会更好:你们想买这副画吗?(有人说想买)要多少钱呢?买得起吗?(买不起,因为它是无价之宝)。好像现在的画家都能画得他那么好,甚至比他更好,为什么就不如他有地位呢?然后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样学生觉得学得更轻松更自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