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浅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浅析 计算机网络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概述 项目教学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借助Wireshark提高“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多元化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军队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中专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浅议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优化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探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浅析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Wireshark Network Analysis[EB/OL]. [2010-09-26]. .

[4] 耿祥义,张跃平. Java2实用教程[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振荣,杨林峰,杨锋.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32-34.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ZHANG Hui-xiong, BAI Q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改进

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及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等内容。它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学生学习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开发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学好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则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时必将事半功倍。

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如此重要,促使我们不断关注和研究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纵观当前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TCP/IP协议的地位问题现行的教材一谈到计算机网络,必由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开始说起;然后再说明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进而将两者作一番对照。这样处理的话,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没有显示出来。众所周知,TCP/IP协议是工业标准、是事实上的标准。现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是学习TCP/IP协议。因此,TCP/IP协议应该占据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有些学生学完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最后还不知道实用中的协议是OSI还是TCP/IP。这与教材的内容编排、导向不无关系。

重视分析轻视综合从逻辑上说,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使用的逻辑一般是分析,即把TCP/IP协议分层论述,把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分而述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分析完了之后没有举出实例,把TCP/IP协议几个层次的内容、把计算机通信的整个过程都展示出来。

理论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满堂灌”,按照书上的理论讲一通,没有结合实际来谈,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和接受。TCP/IP协议实用技术,讲课时应注意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分析。

课堂教学枯燥TCP/IP毕竟是一系列的协议,课堂教学难免有些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用图表来说明问题。同时,应该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制作教学动画。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1)把TCP/IP协议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使整个计算机网络课程紧紧围绕TCP/IP协议展开。(2)在逻辑上,要注意分析和综合两者逻辑的综合运用,最终把TCP/IP协议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3)理论知识要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TCP/IP协议、计算机通信是一个不可见的过程。只有借助嗅探器(Sinffer)、协议分析器等辅助工具,才能把通信过程展现出来。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尽早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进而学会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4)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把课程讲得生动活泼一些,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转贴于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时,可以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打开IE浏览器,输入某个网站的网址,直到打开这个网站的首页,这里面的通信过程是怎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把网络拓扑摆出来,如图2所示。问题就转变成计算机A是如何访问计算机B的Web服务的。为了把尽量多的知识串在一起来讲,可以把ARP、DNS等协议也一并分析,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这样理解:(1)由于DNS服务器、计算机B都不在计算机A的局域网内,计算机B的数据包要由网关进行转发,因此它首先要通过ARP查询过程来获得路由器R1的MAC地址。(2)计算机B通过DNS查询过程来获得计算机B的IP地址,而DNS报文是基于DUP协议的。(3)计算机A与计算机B建立TCP连接,即“三次握手”的过程。(4)计算机A与计算机B进行HTTP会话,计算机A访问计算机B的首页。(5)通信完毕,计算机A与计算机B释放TCP连接。(6)需要的话,还可以对中间的路由过程进行分析,把IP层的内容讲清楚。

上面的例子紧紧围绕TCP/IP协议而展开,综合运用了TCP/IP协议各个层次的内容,而且这样一个例子是实际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把这个例子做成一个教学动画呈现给学生,则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2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在基本素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1]。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全国各类学校都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城乡差别较大提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条件较好地区的中小学已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造成了学生间的计算机基础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课堂内容重复、枯燥无新意、进度慢、“吃不饱”,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又感觉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知识难以消化。

1.2教学形式多样,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

随着教师不断的探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利用该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表达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方法仍显呆板,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该模式下,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其次,有些多媒体教学成为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来[2]。

2.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学习内容,学生更多地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从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主大量知识[3]。

2.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最终要达到“两个注重、五个改变、五个利用”。

“两个注重”指: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五个改变”指:第一、改变教师的角色:既教师由“教”变为“导”;第二、改变学生的地位:既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第三、改变教学媒体的功能;第四、既媒体由教师的“教具”变为学生的“学具”;第五、改变教学进程:既教学进程由“描述”变为“流程”。

“五个利用”指:第一、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第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第三、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第四、利用超文本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使学习信息更符合人类的联想思维;第五、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2.2构建适合本学校的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

学校可以构建适合本学校教学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对每位注册的学生进行身份验证;(2)网络辅助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网络了解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及要求,提供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等;(3)学生既可同步与教师交流,也可以选择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交流,提高了资源利用率;(4)学生能够检索到自己喜爱的课件并能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能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将理论和实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3]。

2.3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2.3.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完成开放性网络教室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利用 “监视监听”、“个别指导”、“转播示范”等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更好地加强双边活动。另外由于计算机教室接入Internet,使教学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扩展。

2.3.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网络环境下,学生被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协作方式,主动去查询资料、解决疑难、探索知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相反,在这种高度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法和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由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传到教学资源服务器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课堂练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书中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其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这样即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将本专业的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2.3.3积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

1、进一步加强与改善网络和硬件环境,同时采取相应的软件技术措施,以满足音视频课件实时播放的需要。

2、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管理与监控,需形成有力的保障机制和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确保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有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乔桂芳,卢明波.计算机文化基础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大高校基础教育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未来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需要,网络化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网络化教学的现状和主要环节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和改进网络化教学系统的一些思路,让传统教学乘上“网络快车”。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普遍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网络,教师可利用远程资源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授课、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试等。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适应21世纪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和网络化教学的现状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把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拥有通过计算机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大致为: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应用软件,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手段的重大飞跃。但网络教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诸如: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等,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网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要在各大高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网络化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环节 

(一)网上授课 

授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普遍采用了网络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落后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信息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计算机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例如,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需要大量的图片与声音素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充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系统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二)网上辅导 

要使学生迅速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众多内容,答疑和批改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活动。传统的答疑方式是:由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或学习任务都较繁重,有时教师安排了答疑,很长时间却无人问津;网上答疑则可弥补以上的缺陷,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博客或e-mail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大量的作业,若要求学生上机完成并在网上提交给教师批改,极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的批改。教师还可将作业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的查询和改错,这将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网上自学 

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也很大,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知识是无法使计算机基础教育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所有必须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cai课件或电子讲稿、电子教材及参考书目、重要习题及参考答案等。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网上不但要公布课程中必学内容的资料,还应公布规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的资料,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 

(四)网上考试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手段是考试。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集中笔试为主,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无法充分反映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这一主要特点,检测方式过分单一,检测时间过于死板等。网上考试系统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操作完成,根据学生操作后的结果打分,通过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网上考试系统的试题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的,保证了人人异卷,提高了考试的保密性,减少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三、网络化教学的思考 

目前各大高校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工作,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不断努力。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 

(一)加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开展网络教学后,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前网上查寻资料、备课写教案上,在上课时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了“听电脑上课”的感觉,降低了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虽然网络教学大量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一些教学内容复杂、抽象的原理得以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有了多媒体课件,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一些教学上的示范动作省略了;有的把一堂简单的教学课复杂化了,把学生讲糊涂了,其效果适得其反。 

推行网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单纯为了形式新颖而盲目追求“荧屏谈兵”,这就与开展网络教学的本意背道而驰了。须知,“网络高手”不等于“教学能手”,电脑终究取代不了人脑,“键对键”也不可能代替“面对面”。因此,推行网络教学不能完全抛开传统教学,应借鉴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二)加强综合教学系统网站的建立 

为了使网络化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院校应加强对综合教学系统网站的建设。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但这些网站所具备的功能大多都不够完善。一个好的网络化教学系统首先必须具备易于操作的特点,操作太繁琐,容易让部分学生退缩;其次教学系统中的课程的题库都一定要包含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难度不同的题目,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要,但要注意不能超纲;另外,网上练习和网上考试的题目形式应多样化,当然这给检测答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开发所需的智能化习题库和智能化的考试系统,使练习和考试的准确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加之远程教学的普及将使教师逐渐从前台推向后台,这使得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同时也给高校计算机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高校教师能够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之余,除了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文献,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学习网络教学的相关知识,精通一些多媒体手段,掌握教学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教学中将占据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来逐步规范网络教学,但推行网络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着眼实际,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李晔,姚全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2000年学会论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现在,对于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而言,还主要采用基于PPT的课堂授课方式,尽管会辅助一些实验教学,但更多的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课程中的理论教学要明显多于实验教学。所以,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还依然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延续,仅仅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进而已。相对于基于网络化信息平台的现代教学模式而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1、由于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实际操作才行,所以,现有教学体制中的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难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受到不小的束缚。

2、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如果学生在课堂之外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者困惑,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与解释,而这些问题如果拖延时间太长,则学生就会放弃对问题的追究,造成学习的脱节,使得学习的效率受到影响。尽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会在授课结束后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突破教学时间和人力资源的诸多限制,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而对于教师而言,很多教师都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但是,有些教师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则缺少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交互性,仅仅是从教师讲解的角度来梳理教学内容,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整理课堂授课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够简单地要求学生对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进行浏览,对相关的资料和文章进行查阅,忽略了引导和培养学生批判、处理和应用各种网络信息的能力。

二、网络信息平台推动下的教学改革

(一)网络信息平台

对于现在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其使用者主要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即学生、教师和平台管理人员。于教师用户而言,主要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平台来实现课程讲授,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分为教室课堂与网络课堂等两种形式。而对于新教学方式中的课堂教学,则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不一样,因为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工程化的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将案例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而这主要是针对操作类型的课程教学比较适用。而对于网络教学,则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平成教学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电子书籍、授课视频以及各个阶段的试题库等相关资料都上传到该信息化平台,为学生下载提供便利,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上课时间不足所造成的缺陷。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师生提供多种交流方式,使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二)在教学中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络化信息平台在高校教学改革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增加教学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在交互过程中,不仅有人机交互、师生交互,还有生生交互等。其中,人机交互主要指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学习;师生交互则主要为通过学生和老师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交互;生生交互就是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等。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结成学习或者任务小组,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或者拓展。通常,根据项目开发中不同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构,以及在课程设计中的经验,学生的分组以5人为最合适,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并深入理解。比如,如果在高级编程语言教学上进行分组实验与教学,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法,还可以在对实例的操作和示范中实现对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对比,以及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可以发现采用新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要普遍高于传统教学方法。而对于大学中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可以直接与参加学习的学生以及任课教师进行交互,既可以作为一个以学校学生为主体的远程课外辅助学习系统来使用,也可作为供教师使用的课堂多媒体演示系统来使用。

(三)网络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

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对学校网络化信息平台的有效管理,实现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水平等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的相关主管部门首先应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平台发展方向和目标,还应该制定出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具体教学形式与目标。笔者所在的院校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学校的培养目标就制定为培养学生更多的社会技能,造就应用型人才。所以,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教学形式的改变和优化,达到对时代需求人才的培养的目的。相应的,学院的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则能够通过对网络教学的管理,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出对实验的重视。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监控目标,比如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所负责课程的教学目标、策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构建起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环境。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仅能促进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同时,还可以为学校所开设的其他课程起到促进和辅助作用。笔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在网上授课过程中,还采用了一些现在已经成熟运行的教学平台作为网络课程改革的载体。不仅如此,在院校的信息化平台构建中,还可以参考和引接其他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这样尽管不能包含所有的课程或者科目,却能够在建设成功后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便利的教学参考资源。不过,对于各门课程的网络资源的设计,任课教师还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上课过程中使用的课件上传,也可以准备比较详细的课堂教学视频、笔记、示范解说或者授课说明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因为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基础资源;其次,教师需要所授课程的讲授进度来布置一定量的网络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再次,设立一个大家都可以提问和回答的讨论区,使得教师和同学都可以通过该讨论区自由的发言和提问,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该区向学生提供各种问题的解释和答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固定时间登录平台,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回答,也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重点或者难点进行解释和说明;最后,在各章授课完毕后,则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来检验。在计算机基础授课中,就可以通过编程设计或者网页设计的具体项目实现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