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教师视角;分析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从2003年11月开始进行“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果于2006年6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几年过去了,为了反映本专业办学状态的新进展,教指委2009年在全国各类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再次进行了采样调查。通过对27个省的427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获取了第一手数据信息,本文分析总结了《规范》实行后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1问卷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影响高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从宏观上说,国家政策、科技发展、社会需求等,决定了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发展规模;从微观上说,教育资源、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质量及发展速度。以上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伴随着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规范》实行之后,教指委为了解现阶段计算机专业办学的状况,在全国各类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进行问卷调查,其调查对象为各类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问卷涉及到了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教师个人发展与提高、教学条件、学生状态、教学改革7个方面的问题,较全面地涵盖了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笔者认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微观上的教师因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并直接参与到各项教学政策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对专业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教师因素对专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本文在该问卷的基础上,从教师视角对教师的组成结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这3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该问卷所设计的题型以封闭式为主,有少量开放式题目。封闭式题目设计了两种形式,一是多项单选题,二是多项多选题。本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427份(涉及27个省),其中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达98.59%。笔者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这421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并给出了初步的分析结果。

2初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2.1教师的组成结构

高校教师队伍是一个集体,该集体的组成结构直

接影响到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规范》实行以后,各类高校都对教师队伍的结构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包括男女教师的比例、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的学历职称等。调查结果见表1。

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该专业过去以男性教师居多,现在伴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虽然男性教师仍占主流地位,但女性教师的人数呈现出增长趋势。从统计结果看,62.0%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女性教师的人数在30%~50%之间,17.3%的高校该专业女性教师的人数比例高于50%,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女性教师已经加入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男女教师的人数差距逐渐缩小,比例趋于平衡。

统计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中,中年教师的人数比重较大。年龄在30~40岁的教师人数比例达到33.5%,年龄在40~50岁的教师人数比例达到43.5%。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拥有10年、20年和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人数比例很大,也就是说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从事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但青年教师今后必将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

的增加也必然能够为计算机教师队伍增添活力。所以各高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舞台。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科的发展。统计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教师队伍中,教授和副教授的人数较多,其中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比例也很大。可见,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学科底蕴深厚并拥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这样的现象是值得肯定和骄傲的。

2.2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规范》执行以后,教师在自我能力提升上的状况如何,学校是否给予支持,教师是否有自我提高的意识等信息,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必然法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的发展,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严峻考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很快,此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于技术的更新要有灵敏的嗅觉,时刻保持所掌握技术的先进性。如果不能努力跟上发展的脚步,就很难快速高效地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能够体会到自我能力提升的急切需要。

统计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对自我改进机制有一定的规划,并且已经作出了各种努力。26.4%的教师(111名)认为自我改进机制较完善;66.5%的教师(280名)表示在自我改进中做了一些工作。除了教师自身努力之外,学校作为一个更大的能力提高平台,应该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并提供充分的

支持。如经常在教师中组织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积极为教师提供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3.0%的教师表示学校经常组织教学活动,72.9%的教师表示得到过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还有71.3%的教师表示所在院系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各种支持。学校的支持无疑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后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实践证明,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了解学生的需要,对各种教学计划、培养目标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规范》执行后,各高校更加重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参与度,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知道应该如何展开教学,并且使教学不会偏离专业发展的轨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知识的传递者,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都有着宏观上的把握,这些同时也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关键信息。因此,教师参与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统计结果显示,63.4%的教师(267名)直接参加了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29.2%的教师(123名)被征求过意见。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73.9%的教师(311名)很清楚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有47.7%的教师表示很清楚应该怎样实现培养目标,还有48.7%的教师表示为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了一定的努力。这些都表明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清楚地了解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为培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努力。

此外,教指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文件,旨在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发展作出指导。“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可以主动参考这些规划文件和指导意见。实际上已有许多高校在教指委规划文件的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适合本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促进了计算机专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表3的统计可以看出,只有9%的教师对教指委下发的规划文件很熟悉,41.8%和39.7%的教师表示比较熟悉或只是听说过,还有8.3%的教师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些文件。这说明目前教师对教指委规划文件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多数人没有系统完整地学习过该类文件;学校对于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精神的传达还很不到位,使得教师不能及时地、动态地了解国家对本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也就没有对教学活动展开适当的调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也阻碍了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情况,教指委将2010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解读专业规范、宣传专业建设与改革基本精神上。教指委将分期分批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联合举办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利用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实时培训和互动交流研讨。研修班从促进专业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发,以规格分类为基本指导思想,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及其规范。具体包括:计算机专业改革及发展战略;专业规范(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公共核心课与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办学试点工作;计算机专业培训问题及专业认证;能力导向的专业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办学的热点问题。

3专业发展的建议

在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着专业向前发展。教师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状况所做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规范》实行之后,许多高校都对该专业的

发展做出了适当调整,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由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对学科前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也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未来必将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 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并继续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专业发展的优劣程度。学校应继续鼓励教师在自身发展上作出更多努力,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支持。

3) 重视教育部和教指委各类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对专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学校对各类文件要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向上反映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向下传达各类文件的要求和精神,让教师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和教学要求,帮助教师做好本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5):7-10.

[2] 蒋宗礼,赵一夫. 试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发展[J]. 计算机教育,2008(5):23-26.

[3] 蔡润芹,寸仙娥. 新时期高校计算机教师素质浅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4):192.

[4] 李晓明. 关于进一步开展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一点宏观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7):3.

[5] 王欣.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的调研分析报告[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225-226.

[6] 牛影辉. 论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J]. 大众科技,2006(2):189-190.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of Computer Science

GUAN Hui-sheng, BI Zhong-yi

(School o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 教学 应用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要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这一教学目标和特点,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生动性,非常适合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本文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典型的计算机案例,通过文字、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1]。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知识通过案例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信息量增大,使学生通过计算机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计算机教学的难度降低。

1.2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计算机案例体现出来,在进行多媒体案例分析时,教师与学生能够互动交流起来,创造轻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进行高职计算机教学时,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将原有的教学转化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当中,学生对这一计算机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2]。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

1.4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案例具有知识可靠性与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将这一教学案例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例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认识,理解起来计算机知识就会容易很多。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时,将教学案例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概念,对教学案例从感性的认识也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前,需要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与制作。多媒体案例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效果。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关联的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制作,突出案例的典型性与启发性。教师不能在计算机课堂中仅仅充当一个多媒体的放映者,需要对所选择的教学案例进行二次开发与创造,对这些教学素材进行重组、调整和美化,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3]。比如,教师在教授《ASP. 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第八章内容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站时,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设置留言板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作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就需要将数据库的操作和页面设计,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选择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度性的案例。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对计算机程序的编译基础更差,因此,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简单实际且流行的一些网站代码和案例,并对这些案例需要进行相应的裁剪和补充。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经常所接触和浏览的一些网站,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重点将这些内容凸显出来,并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教学任务

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所选取的多媒体案例进行讲解时,根据教学的目标提出一些小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与讨论,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也要对这一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仔细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案例的知识点和应用进行了解。当学生将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4]。比如,教师在教授Word文档处理中的邮件合并时,所设置的教学案例――制作邀请函,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邮件合并和美化的基本操作。在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对邀请函中的邮件合并、表格插入、文本框的使用等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在讲解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邮件合并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哪些实例当中,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最终效果。

2.3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

高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往往同一教学案例,运用案例的时间先后不同,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案例的内容不同所导致的[5]。在进行计算机授课前,高职教师应选择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且当前计算机行业正在热议或广泛应用的一些案例等,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计算机学习与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极强感知性以及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当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进行理解;在计算机课程快结束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强代表性的计算机案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比如,高职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实时仿真监控系统作为计算机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内容。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用多线程方式来设计数据结构等,引发学生对这一多媒体教学案例的思考;接下来,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依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动态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讨论;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教师对这一案例中所体现的涉及惩处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

2.4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时,也要注意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进行阶梯式的深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在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不能忽略对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的方式来进行[6]。学生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整理,对有疑问的地方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以多媒体教学案例为主线,对计算机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论述,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并对学生的基本表现情况进行适当地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还需要将其他的先进教学方法融合进来,结合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研究与设计,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调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深入到教学当中,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02:96-98.

[4]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2015,(11):80.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深刻了解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中专所录取的学员,几乎全为无法进入高级中学的后进生或差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不强,自制能力较差,对于这样一群学生,在实施计算机教学之前,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好教学。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科学设置科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由于中专学生具有上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课时,尽量选取现实工作、生活中应用性强的课程(如:Office办公系统、计算机维护等),而少选或不选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如:Basic语言、Visual Basic等)。在具体到一个科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更要侧重那些操作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而把那些理论性的、抽象的内容放在次要位置。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滞后,正是没有很好地注意这一点。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巧妙安排教学过程,逐一消化吸收。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过程,可归纳为四个字:“讲、答、练、总”。“讲”,即教师的讲授,这包括教师的语言宣讲、实物展示、示范操作等。“答”,即教师的答疑。教师在讲授或示范之后,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环节,必须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练”,是指学生的练习。能否把理论转化为技能,还需要经过“练习”这一实践环节。 “总”,即教师的小结,教师在观看、指导了学生的练习之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已经心中有数,适时的总结,能起到点拨、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上四个环节,要按顺序逐步进行,“讲”,“练”过程可作为重点,在时间分配上可稍长;“答”“总”过程亦不可缺。重复以上过程,进行下一内容的教学,使该授课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计算机学科教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多样,科学有效。计算机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口头讲授、直观演示、示范操作、巡回指导等教学方法。有的内容是理论性的,教师就要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明白,切不可粗枝大叶,一笔带过;有的内容较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教师不妨做个教学课件,放映给大家看;有的内容较复杂,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做给学生看;另外,在让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适时改正,避免学生走弯路。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语言通俗,化难为易。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艰涩难懂,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形象的比喻等多种方法,使原本非常抽象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接受。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尖端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多举实例,如:机器人的海底光缆铺设,工厂生产线的无人化管理,人体DNA密码的破译,神舟七号的宇宙访问……这一切,离开了计算机的参与,都无法实现。学生听了这些实例后,一定对计算机的广阔用途感到惊讶,不免产生好奇感、求知欲、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的能力。例如,教材中有关文件复制和重命名的操作,发现它们有一个相同的操作步骤——打开该文件的快捷菜单,然后往下进行。那么文件的其他操作 ,诸如打开、打印、查毒、杀毒、压缩、移动、发送、创建快捷方式、删除、查看属性等,能否通过其快捷菜单来实现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上机调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对文件的诸多操作,都可以通过它的快捷菜单,一步一步,最终实现。进而,教师再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光文件是这样,文件夹、图片、图标、页面(如WPS2000)等也是这样,对它们的诸多操作,都包括在它的快捷菜单中,于是可以概括总结为:“要对谁操作,就在它上面单击鼠标右键”。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普遍性的特点或规律,并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探索运用,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触类旁通的能力。

计算机学科教学,课外辅导要耐心细致,抓住“重点”。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之后,要抽出时间来,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也对学生的作业起到了督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一定要注意那些“重点”,所谓“重点”,就是那些学得好、做得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让他们先学会,然后引导他们去帮助其他学生,以“点”带“面”,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体院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优化课程内容和设置、重视教材建设和网站建设、完善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供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实践参考。

关键词: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体育院校而言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这一获取和交流信息的现代化工具,同时应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今后的体育工作的需要有机结合。如何根据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值得体育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2体育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起点不一

为了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的开设与普及,改革开放后,国家从1984年起就先后多次修订并发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也要求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这样,有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就具备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而同时在一些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地区可能无法开展计算机教育或者开展的不够扎实,从而出现了部分计算机技术“零起点”的高校新生。根据我们的一份问卷调查,新生在上大学前已经学过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所占人数比例分别是:Windows操作系统47.48%;文字处理软件Word 26.1%;电子表格软件Excel 16.35%;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11.95%;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4.56%;学生计算机知识参差不起的给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影响计算机基础教育

目前,体育院校新生录取类别包括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和单招生,其中体育类、艺术类学生,根据我们对西安体育学院2006级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新生高考文化课入学成绩进行的统计分析,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都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文化课基础较为扎实;而体育类和艺术类学生由于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其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当前,我们国家高考4门,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满分150分,综合满分300分,总分满分为750分。

注: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收具备二级运动员或二级武士(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学生,文化课考试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命题,体育考试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定的《单独招生体育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无可比性,所以表中未列出。这两个专业均授予教育学学位。

由表1可见,体育类和艺术类新生的文化基础的确与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数学、英语、综合及总分,表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应特别注意。

(3) 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不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专业学生毕业授予学位及毕业后对计算机知识的基本需求也存在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表演专业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经济专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新闻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要求能进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等,而目前计算机课程设置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未能深入地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的实际需求。

3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索

3.1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采用1+X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际上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应当按照应用的需要和类别来设置层次和组织课程,而不是按照计算机科学的体系来设置课程。那么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面向学生需要,面向实际应用,体现专业特色。根据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对专家及部分教师的访谈,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体系,即1+X模式,见表2~5。其中1代表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必修课,学生可以在开课前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免修该课程。X代表的是各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的后续课程,当然在学生选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

X代表的是各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的后续课程,当然在学生选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如表6所示。

3.2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所谓“提纲挈领”,好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们要抓住这个“纲”,才可以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我们要树立纳新意识,不但吸收新的课程元素进入,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才会与时俱进。此外,各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相同,编写合适教材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体育院校的教学实际,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深入浅出,易学易懂,生动形象,通过具体问题讲解概念,通过实际范例引导学生操作,内容应尽量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包含适中的、新颖的理论与实验习题,供学生自学和上机时参考。在教材的编写上,建立校际间教材编写与改革委员会,编写出符合体育专业的“特色”教材,更好地配合与落实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调整。

3.3实验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在确定了课程体系后,其教与学的过程尤为重要。体育院校的学生较理工、文史或综合性高校的学生而言,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普遍在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不浓,所以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加大实验课的比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当然,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或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兴奋点入手,深入浅出,逐步开展教学。比如,在给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讲解Word中文字处理软件时,正逢我国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数天的太空旅行,其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我及时地从网上下载了他们的图片资料和文字信息,利用我院基于局域网的双向教学系统下发给学生,让他们在Word中自行设计,排版出图文并茂的文档。另外在比如给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讲解多媒体中视频文件处理时,从网上下载刘翔雅典奥运会上110米栏的视频文件,从抓图、视频段的截取进行演示,精彩的画面和激动人心的镜头和熟悉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也从视觉和听觉各方面得到了享受,从而对学习的内容得到了直观的认识。在为学生讲解数据库Visual FoxPro时,我搜集到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考试的四项体育成绩(100米,立定跳远,推铅球,800米),进行整理后,提取出若干个字段共300多条记录,教会学生运用命令、程序文件或菜单实现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排序、建立索引和统计运算,学生在练习这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例中,体会到Visual FoxPro的实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4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相互通信的网站势在必行。网络教学系统具有共享教学资源,不限时空,灵活方便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取资源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该网站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课程介绍:包括具体模块、进度、教学形式;

(2) 考试大纲:各单元重点、目标要求;

(3) 资料共享:这是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例操作素材、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视频等,也下载各种实用软件。

(4) 自我测试:包括章节理论和实践习题及总复习题。

(5)网上论坛:建立BBS,提供学学生与 老师之间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平台;

(6) 作业提交:学生随时随地提交教师布置的课内课外作业。

(7) 优秀作业展评:好的学生作品到网上,供学生交流。建立这样一个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升级,这就要求代课教师和实验辅导老师首先要随之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或者进修,提高教师的知识层次和学历水平,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与其他体育类的高校或体育院系计算机教师交流经验,彼此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促进。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科研活动和国内外科研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授课水平,建设稳定的、热爱基础教学、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3.6完善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传统的考试基本上都是笔试+上机的形式,笔试题型多为选择、判断和填空。笔试考试费时费力,既要统一印刷、组织监考,还要人工阅卷,往往事倍功半。建议参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的模式,取消笔试,改为只考机试,考试题型可以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操作题,采用计算机自动阅卷。这样考核方法就成为“上机考试(理论知识30%+操作能力50%)+平时考核(20%)”。当然,机试系统的选择尤为重要,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开发,也可以购买品牌专业软件,题库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生成的试卷题量适中。考核形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完善考核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体育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既有非计算专业的特点,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法这些思路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检验,逐步改进。但是,总体思路是明确的,那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调整教学方案。希望本文能促进体育院校计算机改革的进一步探讨和尝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文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7,(32).

[2] 孙奇燕,宁正元.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 计算机时代,2007,(8).

[3] 赵万龙,徐燕. 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A].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

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通过我们对金融市场进行抽样调研,对国内几家大的银行、证券公司进行走访得知目前网络安全、高级网络维护是金融市场特别注重的,这是因为近些年来网上的电子银行系统和证券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借助通讯卫星、微波电路、电缆光纤、DDN专线等公用通信线路进行组网,实现数据传输。从技术角度讲,网络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纤、微波和卫星等都有可能被窃听。而依靠盗取个人电子银行账号、密码以及境内外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缺陷,实施对金融计算机网络[2]的攻击:或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或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侵入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偷阅、调用或修改数据信息;或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卡、证犯罪等。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极具破坏性,可给金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的高级人才。所以我们将专业方向偏重与web网络方向结合,新增开设《网络信息安全》、《高级网络维护及程序设计》《UNIX/AIX操作系统》《INFOXMIX》等相关课程,删掉数据库课程《SQL数据库编程》,增加高级网络数据库课程《ORACLE数据库》,其适用Linux、Solaris、Windows、AIX和HP-UXItanium等操作系统;新增《Javaweb程序设计》、《J2EE架构与程序设计》目前最适合网络开发和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删掉除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以外所有与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并且适当开设结合计算机应用的金融,管理类相关课程。这样使得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方向性、目标性。

2、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改革

(1)加大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建立模拟银行证券公司的机房,实际操作模拟防范网络攻击:如防范盗取储户存款;防范虚设账户;防范转移资金;防范篡改银行计算机的原始账务记录,防范扩大资金余额,防范虚冲存款,防范盗取资金;防范窃取计算机密钥、口令等机密信息。

(2)与银行证劵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实习合同,走入企业深入了解银行证劵里面计算机专业方向相关都在做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实习期间实行顶岗实习,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更加密切,实现企业需求无需外录,毕业直接上岗。

3、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教材改革

大多数非重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基本沿用工科院校教材,独立编写教材的基本很少,这种情况取决于学校教师力量薄弱,老教师基本职称都已是教授,大多不在编写教材,年轻的新教师没有能力编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大,理解教材里的专业术语能力不一样,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证明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好,老师将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编写成教材比沿用他人教材效果更佳。老教师教授带领年轻教师把各个学校优秀教材汇总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把教学中总结的经验,重新编写适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教材是教材改革的根本之道。

4、教学理念与教学团队建设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向银行证券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深造专业知识并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强化校企合作意识;平时加强专业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同时也可以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老师和专家之间更紧密的进行技术之间的交流。

5、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设计,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涵盖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了一定体会;这个过程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他财经类院校优势专业如会计、金融、统计有了交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参加工作培养了必要的专业素质。

6、结束语

我们以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先导,将课程、教材、实习实践内容结合本校自由特点进行大胆深入的取舍,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合了计算机、财经管理等多学科实现了学科交叉应用,体现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