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地质学

煤炭地质学

煤炭地质学

煤炭地质学范文第1篇

工程地质学是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是以地学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学、力学的知识和工程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来解决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有关的地质问题[2]。由于工程地质学涉及内容多,概念广,实践性很强,且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机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既能牢固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又具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煤炭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少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近些年来,多数院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存在着向公共课倾斜的现象,这使得专业课学时被不断压缩。主要表现在课程学时少,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过去动辄几十学时乃至上百学时的课程,现在多为32~48学时。在多数煤炭院校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开设有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地学背景。即便如此,工程地质学课程仍涉及工程岩土学、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岩土工程勘察等方面的内容,这使得该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教师上课难度增大。在此情况下,如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相关内容的讲授;同时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也将停留在较浅的感性认知阶段,不能理解机理性的问题,更不能深刻地认识该课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势必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调

工程地质学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同时该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单一的多媒体或板书授课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个别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而个别教师授课又完全脱离指定教材,这些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此外,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教学内容,诸如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等比较抽象,单纯在PPT中以图片形式展示,不能很好地呈现,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环节薄弱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教学资源的投入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野外实践场地或基地功能缺失,满足不了野外实践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人数与设备台套数不成比例,同时也存在部分试验仪器无场地安放的尴尬局面,导致部分试验无法开出,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还存在实验教学方式和时间不灵活等问题。目前多数院校的室内实验都是教师准备好试验后,学生在制定的条件下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学生真正思考的较少,部分学生既不动脑也不动手,而是依靠同组其他同学来完成实验,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或丧失。

(四)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合理,多数院校该课程考核成绩都是由期末考试成绩(约占70%~80%)和平时成绩(占20%~30%)组成,而平时成绩又多以上课出勤率、课外作业以及实践环节表现等形式存在,其中上课出勤率占主导地位。这样难免会存在一些学生到课不听课,考前突击且考分很高的现象。此外,考核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最终导致校内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几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专业通识教学为行业特色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院校的特色优势。针对煤炭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具有地学背景这一特点,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可主要讲解三部分的内容,即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以及工程地质勘察等。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研究是该课程的基础,该部分主要讲授土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讲授学时应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该部分主要讲授活断层和地震、斜坡、岩溶、泥石流及地下硐室的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地质勘察部分主要讲授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以及长期观测等几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课程教学要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突出重点,同时也要注意前后所学课程内容上的衔接,避免重复。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单一的满堂灌为交互式教学

工程地质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工程地质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这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紧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较多地局限在抽象的经验上,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观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讲授滑坡、泥石流等内容时可采用flash动画或影像资料展示灾害的形成过程、危害以及其防治措施;在讲授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内容时可结合典型的地震(512汶川大地震),讲解地震发生的机理及预警预防措施;在讲解地下硐室位置的工程地质论证时,可借助物理模型来分析地形、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对硐室位置的影响等等。这些方法和手段的引入不仅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同时也可节省一定的时间,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课堂讲解和课外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就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设置课堂辩论。通过教师布置论题学生收集资料学生课堂辩论教师讲解剖析的教学过程,改过去教学单行道(教师到学生)为双行道(教师到学生,学生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针对近期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设置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人类活动or自然条件的论题,让学生通过查阅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与辩论,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知识的目的。此外,还可增加一些工程实例课,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最新发生的地震、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工程实例,探讨这些灾害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从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索

在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时,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进行实验之前,指导教师可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给出参考意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将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洞察力,培养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野外实践应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野外实践教学时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工程地质现象丰富的地方。对河南理工大学而言,可在市区北部的缝山针公园进行为期半天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园区内原有采石场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讲解边坡的应力分布状态及变化特征,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可结合该园区的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讲解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原则和措施。此外,可结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意愿和方向,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安排一些与工程地质有关的实践内容,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或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煤矸石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等。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方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考核内容与方式,改重视理论考核为突出实践性考核

改变考核成绩的比例组成,将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提高10%~20%,弱化到课率在平时成绩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同时加大课堂表现方面的考核力度,就重点内容的一些问题进行课堂提问,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者每次加2分,答对的再加3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在考核内容上要增加一些综合能力的考核,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设置一些案例分析题,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煤炭地质学范文第2篇

[关键字] 煤炭 地质勘探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45-1

未来的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能源消耗高峰时期。当前,我国煤田基础地质工作滞后,地质勘探程度不足,煤炭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安全供应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 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不足,地质勘探秩序混乱,资源管理不到位,已经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

1.1 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严重不足

煤炭行业多年不景气,使得煤炭生产企业举步维艰,安全生产投入尚且不足,地质勘探投入更无从谈起。多年来煤炭供过于求的假象,使得政府投入煤炭地质勘探显得多余。扭曲的煤炭价格,使得无利不起早的社会资金远离了煤炭地质勘探。在这种资金窘迫的情况下,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停顿,队伍涣散,煤炭储量精查工作进展缓慢,难以满足国家和企业大型煤炭项目建设需要。全国已探明的可采储量中,剩余可采储量仅占57.6%。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截止2012年底,全区煤炭保有储量2 233亿t,其中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460亿t,占20.6%。当前,为了加快发展煤炭工业,国家规划建设煤炭大基地。于是,精查储量不足的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据预测,2004-2012年期间,仅大基地建设缺少精查储量500多亿t。

1.2 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不够。

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采条件比较复杂,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目前,全国每年排放煤矸石1·5亿t,新增占地200hm2,现已累计堆放30多亿t,占地超过1万hm2。矿区地面塌陷、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和粉尘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煤矿开采每年排出约22亿m3水,重复利用率不足40%,大量水资源浪费,造成区域含水层水位下降,直接影响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这些环境问题,当地居民反应强烈,个别矿区甚至出现民众与企业对峙的情况。

1.3 煤炭地质勘探资金短缺

国家主要保证公共支出,对煤炭地质勘探的资金投入是引导性的,非常有限,国家财政每年安排用于煤炭资源勘探的资金仅6000万元。煤炭企业的效益普遍较差,无钱可投。社会风险投资,因退出机制没有建立,不愿投入。因此,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煤炭地质勘探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建立煤炭资源勘探协调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明确分工,加强协作,为企业进行资源勘探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无序竞争可能形成的不利局面。但这绝不是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是针对资源产业经济的特殊性,让"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双手并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煤炭资源勘探事业的发展。

2.2 加强煤炭资源勘探规划

对煤炭资源勘探,国家实施统一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煤炭勘探国家规划区。非国家规划区,一律不准进行无序勘探。在国家规划区,实行勘探准入制度。完善煤炭地质勘探资质认证制度,不具备资质和条件的企业,一律不准入区勘探。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由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经济回收率开采成本、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在资源方面,煤炭公司需要缴纳三种费用:一是土地使用费,即土地的出租费;二是权利金,即矿产资源费,按坑口价格的百分比计,露天矿交12.5%,井工矿交8%;三是红利,相对资源地租,资源条件好的多交一些,差的不交或少交。

2.3 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应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部门要对我国沙漠地区、黄土地地区等的勘查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其次,要积极探究我国东部地区的深部煤炭资源的勘察方式方法;第三,要加大对复杂地区的三围地震技术的研究,扩大三围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勘察中,电阻率法影像是电法的重点研究方向,电、核、声的成像是测井技术的难点。我国要在开展煤炭地质的智能化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多元地质信息的复合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的效率,而且能够整体提高地质勘查的研究程度。

2.4 组织开展科学的煤炭资源评价

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查相关部门要能够充分利用新的地质勘查理论,研究一套科学的煤炭资源评价体系,不仅要对煤炭资源的做基础性的评价,而且要能够重点突出对煤炭资源的用途和发展战略,将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透彻,明确煤炭资源勘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加强对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炭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的综合性评价,建立健全煤炭信息的综合系统,对煤炭资源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这样不仅能够给煤炭资源的勘察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给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煤炭地质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地质勘探;煤炭开发

1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现状分析

我国具有悠久的每单开采历史,新中国建立之后煤炭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煤炭开采量也随着工业和技术发展不断增加。现在很多矿山企业,在勘探和建设状态中是同步进行的,通常是单一的勘探一个矿井,这是由于煤炭矿山对矿山开采和勘探的全过程没有完整全面的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生产以及规划管理系统极不完善。紧随其后的建设一个对应的矿井,而在整个矿区层面和整个企业发展的层面没有进行全面的规划,最终导致对整个矿区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资源储量和分布缺乏科学的规划,陷入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盲目开发的恶性循环。在现代矿业开发理论的框架下,常规的勘探流程应该首先对整个煤矿的采区展开较为细致的地质调查。以整个矿山的开发规划为主体,通过对煤田区进行地质普查,从而扩大到对全体矿区根据井建施工进行的地质详查。但是当前的勘探工作开展大多是为了应对井建施工的地质勘查,以至于整个矿山的地质勘测混乱、程序缺失,进而导致矿山地质调查变成小区域的地质勘察;最终导致企业领导决策层不能够预先得到矿区地质普查的初步报告,无法对矿区开发进行提前规划。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煤矿行业迅速发展,而相关管理措施没有跟上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煤矿企业管理体制无法紧跟行业的发展,形成的必然结果。此外,我国煤炭地质勘探以及开采的关系一直处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煤企宏观调控力度较弱,建设矿井时扩大对应的勘探规模,井建完成后立即对勘探队伍进行压缩或解散,对煤企的勘探队伍建设和企业长期勘探规划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煤炭行业勘探与开发不均衡的局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勘探技术和理论的发展也使得煤矿企业危机来得更加迅速。同时还存在企业职工退休比例过高、现场工人缺乏、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临时工人比例过高、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加之企业进入设备更新阶段,部分企业不能及时更换新设备,无形的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难度。

2煤炭地质勘探和开发的依存关系分析

2.1煤炭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煤炭地质勘探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煤炭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切实解决无规划和盲目开采的状况,组建高素质的勘探队伍,并做到清楚矿区煤炭的每一个地质细节,保障正常的煤炭供应,就必须有系统的煤炭地质勘测流程。当下,我国绝大部分煤田的资源探查不足、探明度低,只有少量大型煤企能够对矿区储量有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对应的建设规划。因此,要保证煤炭开采的稳定进行,就一定要做到科学勘察、适当开发、综合利用。我国煤炭矿区的勘探程度普遍较低,煤炭资源量块的精差度同样较低,在还没有被开发的资源中,只有不到3000亿吨精差资源可以供给大中型矿山开采,只有少量详查或普查资源能用来进一步勘察。大部分都属于找煤资源,这类资源的勘察可靠性较差,勘察程度较低,不足以作为规划依据使用。要保障煤炭开采的持续性、提高资源保有量,就一定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探精度和强度。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地质勘探任务,首先,建立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勘探队伍,保证建立科学可持续的地质勘探保障机制,避免勘探工作和勘探队伍出现工作缺失;其次,要制定符合煤炭企业发展的专业化、流程化的勘探程序,做好区域地质勘探的前期调查分析工作,得出准确的前期勘测资料,方便对整个勘探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最终更加精确的探明资源储量。最后,可以利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尽量降低无畏的资源浪费,降低施工难度。

2.2煤炭资源开发是煤炭地质勘探的重要保障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地质勘探的成果,确保地质勘查手段和过程的合理性,加强煤炭开发目标对地质勘查的指导和规划,是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构建完善的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流程,解决当前勘探与开发不均衡的问题,遵循煤矿生产和矿产勘查规律,做好资源管理。

3煤炭地质勘探方法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深部开采也逐渐开始应用勘查技术;基于物理勘探方法辅以替他基础勘察手段的勘察方案,具有以计算机汇总和控制最终地质信息的特点。勘察方式分为三种,包括采区地质条件勘察、井田范围开采地质条件测评以及超前工作面探测地质条件。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包括:煤矿水文条件、井下地质条件及断层发育。想要清楚地了解煤层赋存情况,掌握煤层发展规律,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勘测技术。煤矿地质勘探可以分为地面地震勘探和微动测深勘察。在采区进行设计前,可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法,探明煤层和采区内的大致地质情况,发现断层发育规律和底板起伏趋势等,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为下一步的开采设计提供地质数据基础。基于我国煤矿行业发展方向预测,国内煤炭地质勘测会朝地球物理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地质勘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利用矿井物探、地面钻探、三维地震、井巷工程、瞬磁变等技术资料,对勘测区域的断层、矿体赋存、裂隙发育状况等进行调研;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集成信息系统,对上述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建立地理信息评价模型,实现地质条件可视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为地质勘察管理规划、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和矿区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保障。

4结语

煤炭地质勘探是煤炭工业的基础条件,它关系着煤炭开发的程度和质量,而煤炭开发又反作用于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利用新科技,建立新的勘探体系,采用新的综合手段,是煤矿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煤炭工业的基础就是煤炭地质勘察,煤炭地质勘察质量关系到煤炭开发的效果,而煤炭开发又会反作用于煤炭勘查,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所以,为了保证煤炭开发和煤炭勘查都能够可持续的顺利进行下去,必须利用新技术,建立新的勘查和开发体系,利用新的勘察手段,帮助煤矿企业最大程度的利用矿区资源,从而实现我国煤炭资源的深入发掘和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许文灿.煤矿矿区的综合地质勘探与煤炭资源的开发[J].科技与生活,2010,23(18):154~156.

煤炭地质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分析

中图分类号:TQ54 文献标识码:A

煤炭地下气化是未来世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之一,对煤层地质条件和煤质的适应性较强,有利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建井、采煤、运输的煤炭开采方式,将煤炭开采和气化结合,实现了煤炭开采和利用的一体化,省去了庞大的煤炭开采、运输、洗选工艺和设备,具有开采工艺简单、安全性能好、环境污染较少等优点。

在相关的技术和政策方面,我国也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制定了发展规划、大纲等。2010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部等6部委联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要求推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产业化,进而达到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和发展绿色经济。

本次通过对煤地质条件、资源量、煤地下气化的技术成熟度、地下气化的潜力研究来分析我市深部煤炭资源开展地下气化可行性。

1. 天津煤炭资源地质条件

1.1 埋藏深度

在天津11916km2国土上,石炭系、二叠系隐伏含煤地层为5500km2,主要分布在武清一静海,宁河~大港地区;其次,下仓~岳龙庄一带。以宝坻断裂为界,将煤系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埋藏深度100m~1000m,即使是开采条件最好的地区其主要可采煤层的埋深最浅为412.36m,最深达1143.33m。南部埋藏深度一般超过1000m,最深可达8000m,预测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达到839亿吨,见表1。

1.2 煤层构造

天津的煤炭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构造较复杂。如大杨各庄井田,由于岩浆岩侵入到煤层,将其切割、穿插、吞食,从而改变了煤层的原貌,使煤层结构复杂,稳定性降低。

而地下气化对煤层构造条件有较大适应性,地下气化炉型可以较小,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尺寸,建炉地点比较机动,从而可以避开结构复杂的段块或断层,以充分地利用煤炭资源。

1.3 煤层厚度

煤地下气化对煤层厚度的适应性较大。对厚煤层气化并无限制,对薄煤层不宜小于1m的厚度。薄煤层的煤消耗较快,气化扩展到顶、底板时,热量散失而影响煤气质量。但是,由于在薄煤层的析空区顶板塌落的碎岩块填充后,形成两个气流途径,使气化沿煤层横向扩展,则有效地气化了薄煤层。此外,也可以在薄煤层中采用相关的新技术,既可以保持煤气质量稳定,又可以加大气炉型,降低成本。

1.4 其他地质条件

煤层的围岩主要由顶板和底板组成,当顶板、底板的岩性不一时,其力学强度各异。分析研究大杨各庄的主要可采煤层,如12煤层和14煤层的顶、底板主要成分是粉砂岩或厚层泥岩,岩性较稳定,抗压强度大。9煤层顶板岩性和岩相变化较大,其直接顶板为火山碎屑,力学强度较低,伪顶是炭质泥岩。煤地下气化是一种热加工方式,由于受热和在地压的作用下,气化析空区的顶板可能会垮塌,碎岩块落到底部,使气流阻力加大,但不会完全堵塞气流通道,仍使气化继续进行。

煤的地下气化对煤种适应性较大,变质程度浅的煤,活性较大,易于气化,而变质程度深的煤虽然活性差也能够气化。天津市煤炭以中灰为主,一般含灰量不超过40%的煤均可地下气化,气化后的灰渣留在地下。

2. 地下气化的技术条件

2.1 煤炭地质勘查与资料

天津市已对本市的煤炭资源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勘查工作,包括资源潜力评价、普查、详查和勘探,取得较充实的资料。在寻找地热、天然气,石油资源时,曾进行很多的电法、重力、人工地震、航磁等物探工作及钻探工作,发现南部深埋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2.2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技术

近些年,煤炭地吸取气化技术在俄罗斯等过已经实现商业化,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尤其是欧洲地下气化公司在1991~1997年在西班牙开展了深度500m~700m煤地下煤气化试验并取得成果。我国先后在徐州、唐山、新汶、肥城、昔阳等矿井进行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工业性试验和产业化探索。1990年,煤炭地下气化半工业性试验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据统计,我国先后在徐州、唐山、新汶、费城、昔阳等矿井进行了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研究并建立商业性地下气化站。山东新汶矿至今已持续10年生产煤气,内蒙古乌兰察布无井式、甘肃华亭等煤炭地下气化项目目前也在生产煤气和发电。

3. 天津煤炭地下气化的潜力

3.1 可用于地下气化煤炭储量初步估算

如果用于地下气化的方法开发利用天津市丰富的煤炭资源,初步估计可用于地下气化的储量为86.68亿吨(表2)。若按每吨煤可产生热值为4.187兆焦/m3(1000大卡/m3)的煤气3000m3,则气化这些煤所产生的煤气总量可达260040亿m3。

3.2用地下气化煤发电

根据前苏联的经验数据,煤3m3热值为4.187兆焦/m3的煤气可发1度电,则上述煤气的总计发电量为86680亿度。

3.3生产高热值煤气

当以纯氧和水蒸汽作为气化剂生产的地下煤气在地上进一步甲烷化,可以生产热值为35.91兆焦/m3(8576大卡/m3)的高热值煤气,作为待用天然气可用于民用和工业。按照每吨煤产高热值煤气367m3计,总计可生产81812亿m3的代用天然气。

4. 结论与建议

(1)在天津市的能源矿产资源中,煤炭资源很丰富,但因存在诸多实际问题,至今尚未开发。用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开发利用埋藏深构造条件较复杂,难以用井工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并具有巨大潜力。

(2)开展煤炭地下气化的现场试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解决地下气化相应的技术问题。本着“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的原则,建议首选工作程度高的地区进行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继续进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

(3)埋藏深度在2000m以浅的地区,无论构造简单或复杂,含煤面积较大或小,赋存条件好或差,有必要选择典型地区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再进一步查明该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地下气化方法开发,以合理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马晓飞,王永兵.地下煤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化工装备,2013,15(2):27-30.

[2]何维智.关于宁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的思考[J].西北煤炭,2005,3(1):39-41.

[3]袁宏志.浅论辽宁盘锦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开发[J].中国矿业,2010,19(10):22-23.

[4]王信茂.积极推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J].中国能源,2011,33(2):12-16.

[5]朱铭,徐道一,孙文鹏,王作棠,等.国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5):4-9.

[6]刘宁宁,邱亮亮,敬毅,等.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J].煤炭技术,2009,28(6):5-7.

[7]辛林,王作棠,黄温钢,李兴泉,等.华亭煤炭地下气化产气与发电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5):28-34.

煤炭地质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强化 质量管理 影响因素 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20-01

煤炭质量对于煤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煤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是煤炭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对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就如何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各类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自身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尤其是煤炭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煤炭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要把作为基础的煤炭企业管理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坚固的支撑。煤炭质量作为煤炭企业的核心,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对于煤炭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

1.2 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极低,所以政府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理念,使得我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进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全球的温室效应及我国的空气污染愈演愈烈,这与煤炭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劣质煤炭的使用不仅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资源,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空气质量及人身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优质的煤炭是用户对煤炭企业的必然要求。

2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的管理技术不科学、企业的管理评价方法不全面等,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2.1 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加之我国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限,使得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较低。在煤炭质量管理中我们只重视煤炭的质量检查、检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煤炭质量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煤炭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它的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事前管理可以把煤炭质量问题扼杀在生产过程前,事中管理可以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只有事后管理的片面性。

2.2 管理技术不科学

现在煤炭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一般有检测和检验,对于目前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则很少采用,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致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数学统计及风险防范是目前企业管理中较为采用的方法,但煤炭质量管理没能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所在。煤炭质量管理极少采用风险防范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全面掌握其使用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风险防范分析。

2.3 管理评价不全面

煤炭质量管理评价中各个环节缺乏联系,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地质条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生产作业条件、机械化水平等都对煤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把其纳入管理评价的范围之内,使用科学的管理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煤炭质量管理的水平。

3 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做到管理到人,责任到人。由总经理或书记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组长,公司的副经理或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技术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调度室负责人、生产作业负责人及经理助理为小组成员。公司要建立明确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要随时到实际生产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开采顺序及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对高灰分与低灰分的开采作业要进行有效的搭配,以确保煤炭质量的可靠性。对于表现好的员工公司要及时的给予表彰奖励,进而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要根据科学的奖惩制度,及时的进行处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3.2 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技术对于煤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定期的邀请一些管理界的专家把最有效、且最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使用管理技术。现阶段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技术有统计分析法、风险防范法、信息技术反馈法及监测检验法,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有助于煤炭的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法要求企业有完整的统计信息及统计分析人员,根据公司的统计信息,分析煤炭质量的问题,为企业提供质量的解决措施。信息技术反馈法,需要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信息技术组加强与生产环节的联系,使得煤炭相关质量数据能有效的传输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煤炭的质量。监测检验法是确保煤炭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卡,监测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对煤炭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招聘检验人员时,要注意对其专业知识的考验。

3.3 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

煤炭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生产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其中的某一环节,要对多个生产环节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才能发现煤炭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解决。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主成分分析法、粗糙集模糊聚类分析法等,首先要确定各个环节能量化的评价指标,然后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对煤炭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煤炭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并对其进行改进,为煤炭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4 总结

本文对现阶段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详细分析了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如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技术不科学及管理评价不全面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等,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波.提升煤炭质量管理确保煤企健康发展[J].中国煤炭,2015,41(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