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价值链会计 理论框架 构建

一、价值链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希望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实现的要求,既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工作的主观要求,又依存于客观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导向和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决定了会计系统的运行方向。关于价值链会计的目标,目前会计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价值链会计的目的是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即利用会计的特有功能与方法为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服务(阎达五,2004)。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借以制定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綦好东、杨志强,2004)。笔者认为,会计目标具有层次性特征。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与企业管理的目标相一致。但不同的会计工作又具有自身的现实特异性,应具有自身特定的具体目标,仅从宏观或微观层面对价值链会计目标进行定位都不够准确和全面,对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应从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面进行明确。价值链管理本质上是对企业价值链不断优化和协调的动态过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增值的效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统计、会计、信息管理等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涉及到生产、营销、采购、计划等多项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而价值链会计实质上是会计运用其独特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核算体系来参与价值链管理的一种会计活动,既是企业价值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价值链管理当局对价值链进行有效管理的多种工具中的一种。从宏观层面来看,作为一种会计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应与整个价值链管理的目标相是一致,即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笔者认为,这个目标缺乏具体性和直接现实性,在实际中也不易把握,对价值链会计缺乏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该目标只能作为价值链会计最终的基本目标,作为价值链会计系统运行的根本归宿,而不宜作为整个价值链会计目标的全部。从微观层面来看,从价值链会计本身而言,价值链会计由于自身的会计特性,能够对价值链运行中的价值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报告,提供科学的会计价值信息。从价值链管理者而言,其使用价值链会计这种工具的目的是获取对优化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借以优化价值链业务流程,制定协调、优化价值链的决策,增加价值链管理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提供对企业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是价值链会计存在的根本,也是价值链会计具体的、直接的、具有现实导向性的目标。由此可以定义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可以明确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最终目标是实现核心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具体目标是为企业价值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

二、价值链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中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是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是决定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价值链会计的基本假设不仅是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实现价值链会计目标的条件。笔者认为,价值链会计假设应能够体现其自身的特点和本质。在原会计假设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价值链会计假设:(1)价值链联盟主体假设。该假设是对价值链会计运行空间范围的限定,认为价值链会计不是以实体企业为主体,而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价值链联盟为主体。所谓的价值链联盟是核心企业的价值链沿着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拓展和延伸而形成的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联盟体系。(2)持续运行假设。该假设是对价值链会计运行方式的限定。持续运行假设是假定企业价值链及其联盟的运行和存在是持续不断的。这样才能保证价值链会计决策、方法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会计分期弹性假设。该假设是对价值链会计核算时间的限定,认为价值链会计不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期间的限制,其分期具有较大弹性,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分期,其报告时间可以无限缩短,直至几乎与价值活动同步,并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信息处理与报告模式,实现价值信息的实时报告。(4)计量形式多样化假设。对于价值链会计来说,只要是对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无论是货币性信息还是非货币性信息,都要纳入其核算、分析和反映的范围,并向价值链管理者提供。反映价值链及其联盟运行状况的价值信息不仅包含财务信息,也包含非财务信息,如产品市场适应能力、价值链的整体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等,而一些非财务价值信息是很难用货币测度的:仅通过货币反映的会计信息远不能满足价值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价值信息的反映形态除了货币形态以外还有一些非货币形态,需要多种价值计量形式和手段来充分反映企业的价值信息。

三、价值链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客体,是会计反映的内容。价值链会计的对象是价值链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内容,是价值链会计所要控制和反映的客体。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活动,主要包括内部后勤系统、生产系统、外部后勤系统、市场和销售、产品和服务等,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图1)所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为获取更大的价值增值,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同时,逐步将企业的价值链沿着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拓展和延伸,形成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进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联盟(体系)。纵向主要指对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整合,尤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横向主要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水平整合,包括竞争和合作企业间的整合。无论价值链或价值链联盟的规模大小,其中都包含三种基本的运动,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如(图2)所示(以制造企业为例,其中信息流简要示意)。物流是指企业从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性物质的购进到生产出产品以至出售这一过程中,实体物质发生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物流是价值链及其体系中最基本的运动过程,是资金流和信息流运动的基础。资金流是伴随着物流所形成的资金流动。以制造企业为例,伴随着物流从原材料至产成品到商品销售的流动,资金相应也经历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应收账款再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这种运动形成资金流。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资金的存在形态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都表示价值链中价值的运动及在各环节间分配。在企业价值链或价值链体系中,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过程,也是价值的投入、价值的创造、价值的消费和分配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流量只是具体表明了价值的运动和转移过程。这样,价值链或价值链体系中的物流和资金流可以共同抽象为价值流,即价值链中的价值运动,集中反映了价值链背后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对价值流的管理,即如何使价值流在总量上达到最大,在流速上顺畅无阻,并在各环节间合理分配,这是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根本内容,为价值链管理者提供价值流的价值信息就成

价值链会计的主要任务。诚然,价值链或价值链体系中的价值流就成为价值链会计核算和反映的内容,即价值链会计的对象。而信息流是与物流和资金流相伴而生的各种信息的运动,如生产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消耗情况、技术图纸、质量管理计划、各种数据统计报表等。由此可见,信息流是企业价值链顺利运行的中枢神经,它使价值链各环节的业务活动得以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由于信息的自身特性,其本身并不是价值链会计核算的内容。

四、价值链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处理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笔者认为,价值链会计所坚持的原则与传统会计相比有所区别,其主要强调以下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是价值链会计要坚持的首要原则,意指价值链会计提供的价值信息必须是对企业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因为向价值链管理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价值信息是价值链会计的主要任务,失去了相关性就失去了价值链会计存在的根本。二是可靠性原则,即价值链会计向价值链管理者提供的价值信息虽不要求绝对精确,但必须尽可能达到公正、可靠的要求,否则,虚假甚至错误的信息会造成价值链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价值链会计存在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否则,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实现便无从谈起。三是重要性原则。价值链会计不应对所有的价值信息一视同仁,而是要重点分析和反映那些对价值链管理者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坚持重要性原则。四是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价值链会计在对价值信息进行分析和反映过程中,要将“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进行合理配比,要考虑投入能够带来的效益,坚持效益大于成本。五是实时性原则。实时性是价值链会计的最大特点,价值链会计必须实时提供价值信息,因为时间是价值链管理的关键要素,只有实时性才能保证价值链管理者迅速做出决策,才能保证信息的相关性。

五、价值链会计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客观上能起的作用,是会计本质的体现。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就是价值链会计在企业价值链管理中应具有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价值链会计职能决定于价值链会计的目标,价值链会计职能的定位必须以价值链会计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为实现价值链会计目标服务。众所周知,价值链会计本质上属于管理会计的学科范畴,其具有管理会计所普遍具有的功能,也是价值链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预测、规划、核算、控制和评价。但其内涵又与传统管理会计的职能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其职能对象是价值信息而非单纯的财务信息。预测和规划主要是通过分析价值链以前各期及同行业企业价值链中的价值信息,做出本企业价值链价值信息的预测,制定整个价值链的全面价值预算和各链条、各环节、各部门的局部价值预算,以此作为企业价值链管理活动的行动基标和指南。核算和控制则表现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对其中的价值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控制,通过实现价值信息管理的在线操作来监督价值链价值预算的执行情况。评价则是对价值链会计参与价值链管理的成效做出评判,其基本职能统一服务于价值链会计的总体目标,即核心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笔者认为,价值链会计作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一种管理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模式,又具有自身的核心职能和职能特点,该职能体现了价值链会计与其他会计的区别和价值链会计的本质。

现行会计系统已不能满足价值链管理的需要。现行会计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在这个信息系统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通过记账凭证进入会计系统,然后通过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把会计信息公布出去。由于会计信息流与价值链上的价值流相对隔绝又自成体系,同时由于凭证编制时间总是滞后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因此,许多决策需要的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决策者,不能做到即时反映与实时控制,这必将大为降低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链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引入一种新的会计模式――价值链会计。价值链管理之所以运用价值链会计这一管理工具,其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将会计的数据核算和分析优势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对价值链中的价值信息进行即时收集、分析、加工和处理,生成对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实时地反映给价值链管理决策者,以对价值链以其联盟进行有效管理。它不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期间的限制,而是要以近似同步的速度将企业价值链中价值的流入、创造和流出以及流量、流速、流向等价值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实时反映给价值链管理决策者。所以,要实现为企业价值链管理提供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这一具体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所提供的价值信息的及时性,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价值链管理者需要的价值信息提供给价值链管理者,将极大地降低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的有效性,也就失去了价值链会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信息的有效性与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决定了价值链会计的核心职能必须是即时分析和实时反映。笔者认为,价值链会计的职能应定位于两个层面:即基本职能(预测、核算、规划、评价和控制);核心职能(即时分析,实时反映)。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价值链;理论;改造;管理体系

本文在循环经济和企业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循环经济价值链,从内部和外部循环这两点进行简要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对建设新的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设想,虽然研究的并不深入,但是仍希望可以藉此抛砖引玉,使更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循环经济与企业价值链的理论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理论,一般认为价值链是由一个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这其中包括供应商、运输公司、制造厂、零售商等,即该价值链模型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买方价值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关于价值链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着。如今有一些学者对价值链模型的改变进行了探究,提出新的价值链已不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所组成的链条了,而是由企业所构成的虚拟网络,他们将之称为价值网。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低投入、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特征,以及它所遵循的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而循环经济价值链由于在企业层面上的研究仍是个新课题,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找到相关的概念。笔者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应该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特征为原则,对企业的整体价值活动增值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管理上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的改造与整合来取得价值链上的主导权,在借此对更多更好的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将整个价值链的能力提升上来,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改造

循环经济在价值链管理方面给了企业一种新的理论,即以降低价值链的成本作为提高价值增值能力的手段。基于循环经济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改造的原则有:“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差异化原则、权责统一原则、管理科学化原则和效益优先原则。基于循环经济对企业价值链的改造主要包括采购环节的改造、研发与生产过程的改造、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改造。在进行采购环节的改造时,除了要注意原材料对企业的适用性,同时还要注意该种资源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研发与生产过程的改造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成本这一因素,所谓的环境成本包括排放污染的控制成本、三废的处理成本、污染罚款、环境税以及副产品的相关处理费用等;营销与售后服务方面的改造需要注意的是回收处理成本的追加,这一部分包括对报废产品的填埋、再造、收集、运输和拆卸等费用的支出。这些都是在进行改造时所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内部管理体系

(一)辅助作业体系

关于辅助作业体系的的投资管理,这其中包括了清洁生产技术、工业生态技术、工业废弃物处置技术、工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技术、能源利用装置、信息技术装置、企业资金流等多方面的投资管理,除此之外还有如资金流与物流的集成管理等问题需要注意,而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有其具体要求,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便一一赘述。

(二)基本作业体系

在这一作业链管理环节主要包括的是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废弃物的排放和回收以及再循环过程的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价值链的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顾客为主、不断改进以及环保安全健康是它的核心理念。它的需求是将生产寿命长、污染低的产品当做循环经济的目标,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在全面的评估和调控中,杜绝企业因对清洁的追求而出现的质量功能降低的情况,最后一点是要以顾客的需求为主,落实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最后我们还要基于循环经济在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环境中适时地进行制度的改进与制造。适时制造制度及JTR原理,该原理的核心是将一切的无效劳动与浪费消灭,它的目标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无废品与零库存等方法来保证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而它消除浪费这一核心与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相同的,区别则是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而JTR原理是节约劳动,二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共同构建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附加作业体系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的是废弃资源回收、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副产品的处理这两方面。对于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附加作业体系,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对于废弃物的管理要规范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考德国对于利用型废物和清除型废物的处理办法,如下图:

其次,我们还要将废弃物的处理标准化,对于废弃物的利用要市场化,同时还要建立起体系化的配套技术管理。

四、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外部管理体系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外部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的相关支撑体系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不但包括了法律支持、政策支持,同时还包括了社会支撑和科技支撑。

法律支撑体系中除了要有基本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外,还要有相关的专门法和配套法,以确保经济循环体系能够得到完整而健全的法律保障;政策支撑体系首先是要在税费政策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扩大或是调整。其次就是要在财政政策上作出表态,如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和对循环经济体系运用好的企业进行补贴等;社会支撑体系上要注重循环管经济体系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要建立相关的循环经济交流平台,帮助一些中小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和政策上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最后就是要对循环经济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认识到循环经济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就是要不断提高循环经济相关技术水平,政府、企业和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共同投入到循环经济技术的改进与研发中,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总结:

循环经济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改造、以及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的内、外部管理体系的简要介绍,希望让读者能够对循环经济以及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战略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让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发展中来,共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01).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旅游企业;会计管理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的会计管理思路和方法在现代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逐渐降低,不足以帮助旅游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也难以使旅游企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利润,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积极借鉴新型经济理论来完善旅游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而价值链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科学、有效、系统性的价值管理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1价值链管理概述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对于价值链的内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上来讲,价值链泛指单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内部的价值链或被称为纵向价值链;从广义上来说,价值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或被称为横向价值链,二是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有限闭环价值链或被称为社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的内涵就是对价值链上的企业的作业方式、管理策略、组织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升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度和价值链运行的流畅性,最终实现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共同目标。

2价值链管理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价值链理论的出现,尤其是广义价值链相关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企业资源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整个企业集群,这样一来,行业中的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进而使每个企业都能得到效益上的增长和经营管理水平上的提升。这使得现代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再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运营和发展,而是将企业置身于整个价值链中去,在此基础上审视和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盈利能力。这使得旅游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不再将目光局限于价值的核算,而是对价值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全过程的关注,包括产生、采集、记录、核算、反映、控制和分析价值链上的所有财务信息,这对于促进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增加企业利润和促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

3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原理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

3.1基本假设

(1)会计核算主体假设。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核算主体;二是与外部价值链有联系的相关企业。而传统会计则是以具有经济独立性的单位为核算主体。在这一点上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是存在差异的。(2)会计计量单位假设。消费者满意度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在以货币量化形式为主体的传统会计中却难以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需要分类整理货币化信息与非货币化信息。(3)会计核算时期假设。为了减少成本浪费,传统会计一般会在每个月份、每个季度、每个年度结束时进行财务的核算。但是这种核算形式对于需要随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企业管理策略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滞后的,并不能帮助企业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必须能够随时报告价值链信息。

3.2核算对象

为了能够给企业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在核算对象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它需要及时反馈企业的货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有了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即时通讯等工具的支持,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也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旅游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精髓在于,看似价值链会计中的核算方面拓宽到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实归根到底,实物流和信息流最终还是会转变成资金流,他们只是资金流的另一种表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两方面最终转换成利润,所以说资金流的核算还是价值链会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

3.3核算原则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管理体系构建有两大基本原则:(1)价值增值管理中心原则。此原则的根本目的就是价值增值,结合到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就是企业所有的信息获取、运营决策都要以价值增值为中心展开。针对不同价值链信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价值增值方法策略。(2)实时控制原则。实时控制原则就是旅游企业自身经营交易信息以及其所处价值链的整体经营交易信息要在旅游企业和价值链中其他企业之间实现共享,这些信息所构成的价值链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地跟踪运营状态和控制决策方向。

3.4会计报告要素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可以反馈旅游企业自身及其价值链中其他所有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它是由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形成的,其中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企业未来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预期。换句话说要使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更加具体、全面地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企业现在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结合市场和运营状况所得出的企业未来资产、负债的预期都必须能够呈现在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4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方法

为了提升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价值,应采取以下会计核算方法:

4.1核算程序

价值链理念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程序:①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价值链节点上各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值活动,是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对象。在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之前,旅游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从整体上把握和准确掌控企业外部、内部价值链上的活动;②构造会计核算流程。在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流程构造。相对传统的会计目录来说,基于价值链理念的旅游企业会计是按照价值活动来进行核算的,那么在进行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时,很容易会将价值活动与相应的会计核算分类对应起来,以简化核算步骤;③实时控制与管理。价值链会计收集的企业和价值链整体的会计信息,是存于共享数据库所有节点的企业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可靠地反映企业实时价值状况,为企业识别风险、优化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2控制对策

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践受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应用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影响会计控制对象。在价值链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整体构成企业价值增值,因此,对上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综合信息的追踪和控制,是旅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控制对象。这改变了传统会计控制仅以企业内部流程为中心的局面;②影响会计控制理念。传统的企业会计控制是一种局部性的管理与控制活动,而价值链管理将旅游企业会计控制的范围从局部延伸到整体,进而使企业逐渐具备了实施防空的思想和整体控制的理念;③影响会计控制方法。价值链理念下的会计控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极高,只有确保及时获取可靠、充分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链会计核算和管理,这使得现代旅游企业对信息化控制方法的应用更加普遍。基于此,基于价值链的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控制对策:(1)完善会计中心体系。此前的企业会计管理责任目标是以产品为中心,将企业经营中的会计管理工作划分为成本控制、增加利润和投资分析三大部分,这种会计中心体系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管理,而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旅游企业应将价值链管理活动延伸到整合行业中,将与自身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纳入价值链管理范畴,对企业内、外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分析与反思,这样一来,传统的企业会计中心体系就不再适用,因而,有必要积极建立新的责任会计中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节点企业冲破组织障碍,自由进行会计管理,方便旅游企业进行资源规划和产品生产与销售,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2)编制作业基础责任预算体系。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体系是价值链理念下旅游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这要求旅游企业将责任中心体系进行分层和分解,并编制系统、全面的责任预算体系,为企业各项价值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参考与约束,进而促进企业整体增值目标的实现。基础责任预算体系编制完成后,企业需根据预算目标对企业价值链各个节点上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和分析,以便及时控制和灵活调整,据此,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无法具体确定时,旅游企业一般会采取弹性方法进行预算管理。采用弹性预算手段可以对后续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为企业的利润表和投资决策提供一套有弹性的参考指标。(3)会计信息共享。价值链理念指导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活动,除了要及时收集和整理企业价值增值活动中的各种会计信息外,还要将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效、业务指标、利润水平等相关信息分项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库中,使企业中各个价值链节点上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分析这些信息,对预期经营情况与实际经营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及时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最终实现既定的增值目标。

5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它的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也有着无形性,因此只有结合旅游企业会计管理特点,才能使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所以,旅游企业应积极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提升会计核算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价值之一,但除此之外,合理应用价值链理论,还可优化企业内部层级、科学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会计信息对称性等等,这对现代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均意义重大,因此今后要积极深入地探索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及其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作者:刘婷婷 刘超宇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一、价值链管理模式介绍

1.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含义。价值链:是指包含了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销售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活动的生产销售体系。

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是把价值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组合起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市场情况,完成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如下表所示,为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基本节后框图。价值链管理模式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注重价值链体系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其目的是使企业自身价值与外部资源更好结合,实现整条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通过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分析,帮助企业制定长期的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

2.价值链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但是网络信息的应用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由于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不够完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管理分散、监督管理困难、信息反馈滞后的现象,无法实现财务资源最优化。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则从宏观角度出发,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统一调配企业内的资源,集中统一的进行数据处理和财务管理。

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物质流是单向的流向财务流,有关资金流动的信息单向的从企业各个部门传递到财务部门,而缺少财务信息反馈到各个部门,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沟通,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注重各个环节的最大化,也注重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忽视同整个产业链大环境的联系,这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则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价值链位置关系来制度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二、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最优化、与外部资源结合最大化,其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把企业内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售后服务看做一个整体活动,各个环节互相关联,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又把包括企业在内的整个价值体系看做一个整体,各个企业之间有机结合,实现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

2.动态化原则。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事后财务清算,是静态的活动,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物质信息、价值信息、财务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改变,实现财务管理的实时性,信息的动态改变和交流避免了因延误导致的财务管理失败。

3.连续性原则。企业在价值链中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也是长期连续的。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原则一方面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历史数据,一方面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提供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发展展望,使企业在学习中长期持续发展。

三、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在企业内部构建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策。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在企业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流动,保证企业内部的物质信息、价值信息、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和统一性,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由单向改为双向反馈模式。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根据财务信息以及各部门的反馈信息综合判断企业收益,不仅能实时掌握企业各项业务的增值情况,同时将信息反馈到各部门,对无收益的业务进行调整,使企业动态发展;一方面,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要求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相连。

2.构建企业内部、外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重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更加注重企业通外部环境的联系。通过对价值链中上游、下游的信息分析,共同分享整个市场。首先,应该准确判断企业所在的整个价值链的结构组成,分析不同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为企业自身定位。然后,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所参与的环节,合理的分配企业资产。例如,企业在价值链的纵向过程中同时参与几项环节,则要做到各个环节的资金分配合理,保证企业获得做大收益,同时对于企业未参与的环节做资产预算。最后,根据企业内部产品成本计算和企业外部的产品成本判定,计算企业的收益以及有关资产的回报率。

3.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关键手段。在价值链中各个企业要实现交流沟通和信息共享就要依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例如:产品设计环节、销售环节和服务环节都要及时掌握用户的需求,用户信息的流通就需要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才能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价值链体系的发展动向,合理的安排企业的资产,并且信息技术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节约时间和成本。科学技术的运用更有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1985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概念。他认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杰夫里·雷波特(Jefferey F·Rayp·rt)和约翰·思维尔克莱特(J·hn J·Svi·kla)在1995年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具有两条价值链:由物质世界构成的实体价值链与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价值链。在虚拟价值链中,信息技术是价值的源泉,而不只是产生价值的辅助因素。虚拟价值链的任何阶段包含5项活动: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信息,通过这些活动收集的原始信息来增加价值。

    国外对价值链会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作业管理上。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消耗可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因此,管理者必须考虑如何降低各作业链的作业成本,形成“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或简称“作业管理”(Activity Management,AM)。通过对价值链上各节点作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整个链条上成本的最低,从而实现价值链链条上价值的最大。对作业基础成本法给予系统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学者罗宾·库珀(R·bin C·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bert Kaplan)。在1987~1989年间,库珀先后发表了四篇文章,并与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正确计算成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一文,详细阐述了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这些文章基本奠定了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此外,国外学者对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与应用为价值链会计的实务提供了启示。平衡计分卡是将传统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方面的经营评价结合起来,从与企业经营成功关键因素相关联的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一种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和方法。它可以平衡企业内部、外部、财务、非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一个企业。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外学者对价值链会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会计界先辈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概念,他在2003年《中国财经报》上发表文章《建立“价值链会计”的新思考》指出:所谓价值链会计就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之后,价值链会计进入了会计界的研究领域。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新领域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先后在海南大学和人民大学举办了“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研讨会,戴德明教授在第一次会上指出,价值链会计的研究起点是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工作是一种经营管理工作,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经营管理部门,主张使用“会计管理”概念,会计管理的内容被抽象为价值管理。正是因为会计具有管理功能,会计才能进入价值链管理体系,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价值链会计才成为可能。

    从2003年价值链会计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会计界很多学者在理论和实务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2004年阎达五发表的《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开创性的指出以强化价值管理为主线,分别沿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重构会计管理框架。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的以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的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在时间维度上,按照“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2004年綦好东、杨志强在《价值链会计的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中指出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借以制定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价值链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实时评价与反映;价值链会计的核心职能是多维立体控制。张瑞君、邹立《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中剖析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详细阐述其实现机理,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该文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T环境下的价值管理与价值链会计”(项目批准号为2037206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于富生、张敏在2005年《会计研究》上发表《论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分析了一个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会计管理框架,该框架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并结合了不同价值链的特点,具体包括事前的预测、决策和预算,事中的实时管理与控制,事后的分析与考评。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对该框架的分析深入到了具体的组成部分与运行机制。2005年张林、于富生在《关于价值链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中以价值链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建了由价值链会计目标、假设、概念、原则所组成的价值链会计理论结构基本框架。2006年10月28日在重庆举办“会计新领域和新问题”专题研讨会上,东北财经大学秦志敏、尹学亭主张围绕强化价值链管理这一主线,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提供以及利用价值信息,对公司的价值链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价。2005年周辉、杨小庆在《基于价值链整合的价值链会计探析》中认为价值链会计的管理活动主要从价值信息管理和增值活动管理等方面具体实施;价值链会计应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修正,反映企业的非货币及非财务信息,全面实施企业综合业绩报告体系。

    2006年羊艳发表的《价值链会计的计量及主要内容探析》,认为价值链会计的核心是增值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计量和主要内容。其中,计量主要包括四种方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记分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