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性投资;报酬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到的“风险”一词常常均“可能发生的危险”联系起来。但在财务管理学中,“风险”一词却有着不向的含义。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最初的定义是;“风险是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大。风险越大。它可以用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来描述。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坏结果出现的概率越大,就认为风险越大。人们在对风险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发现,风险不仅可以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于是,出现了一个更正式的定义:“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正面效府的不确定件。

二、风险的特征

1.风险是对未来学项而言的

在投资项目实施之前,决策者对投资收益的估计结果仅仅是一种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具合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实施的结果,有可能偏移这种预期收益,一日实际投资收益低干预期收益,便构成了风险损失。

2.风险可以计量

一般来说,未来事件的持续时间越长,涉及的未知因素越多,或人们对其把握越小,则风险程度就越大。

3.风险具有价值

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需要有相应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报酬作为补偿。风险越大,额外报酬也就越高。

4.风险的种类

(1)从个别理财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两类。市场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企业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战争、自然灾害、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这类风险涉及所有企业,不能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因此,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

公司持有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项造成的风险,如罢工、诉讼失败、失去销售市场、新产品开发失败等。这类事件是随机发生的,围而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即发生于一家公司的不利事件可以被其他公司的有利事件所抵消。这类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或非系统风险。

(2)从企业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经营风险是指因化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件。经营风险是任何商业活动都有的。也称为商业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①市场销售;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其他外部的环境变化,如天灾、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等。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一个没有负债,全部由自由资金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企业情人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

一般而言,投资者都讨厌风险,并力求回避风险。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进于风险性投资呢?在风险反感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诱使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是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即风险报酬。风险报酬是投资者因承担风险而要求得到的额外收益。风险报酬也有两种表承方法:风险报酬额和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就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即风险报酬额与原投资额的比率。在财务管理中,风险报酬通常用相对数――风险报酬率来加以计量,讲到风陆报酬,通常是指风险报酬率。

由于投资风险的存在,典使投资者愿意承掘一份风险,必须给予一定报酬作为补偿。风险越大,补偿越高,即风险和报酬问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在投资报酬率相同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风险小的投资,结果竞争使其风险增加,报酬率下降。风险和报酬的这种联系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所要求或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使是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

无风险报酬是指将投资投放在某一投资项目上能确定得到的报酬。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固定利息政府债券所提供的报酬作为无风险报酬。政府债券以政府作为债务主体,一般认为这种债券的信用极高,其到期还本付息不存在问题,因而投资的预期报酬几乎是确定的。无风险报酬有以下特征:①预期报酬的确定性,或者说无风险报酬是必要投资报酬中肯定和必然会得到的部分。无风险报酬是投资者所期望的必要投资报酬的基础,也是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的必要前提。②衡量报酬的时间性。无风险报酬也称资金时间价值,也就是说,无风险报酬只与投资的时间长短有关。另外,无风险报酬率可用加上通货膨胀溢价的时间价值来确定。在财务管理实务市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如短期国库券)的报酬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

通常情况下风险越高,相应所需获得的风险报酬率也就越高。风险报酬具有以下特征:①预期报酬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投资报酬的不确定性,故与风险相关的预期报酬也不确定。投资风险在整体上影响了一项投资的成败,从而导致整个投资报酬的不确定。②风险报酬是风险的函数。即风险报酬的多少只与风险程度的大小有关。风险越大,则要求的风险报酬率越高。

参考文献:

[1]胡志颖,周璐,刘亚莉.风险投资、联合差异和创业板IPO公司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12(07).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范文第2篇

企业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资金风险、经营风险和倒闭风险3种。

1、资金风险。假如企业的资金来源完全是国家基金,则经营的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有一部分资金是贷款筹措的,当利息支付很大,影响边际收益,或在未满生产能量前,任何增加产量的单位售价低于边际成本,则企业将受经济损失。这种由于举债经营而带来的风险,就是资金风险。农垦企业资金绝大多数来自贷款,故资金风险更应引起重视。借入资金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经营方面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情况,反映在财务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和正确处理资金运动过程的经济关系。企业的经营风险至少来自以下几方面: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不肯定状况使企业的供、产、销不能肯定,产生风险。如种植企业遇到怎样的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及程度如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试验成功到什么程度?需要开支多少费用等。在销售市场方面,将会遇到怎样的竞争?价格会有怎样的变动?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等。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是否能招聘到足够的合格职工?熟练工人会不会被别的企业挖走等。在供应市场方面,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情况是否稳定?运输线路是否畅通?供应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出现可替代的新材料和新能源?是否有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配备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信息系统是否完善?控制系统是否严密?筹集资金决策和股息政策的选择是否正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否能得到最佳利用等。

以上各种风险,都使企业的利润和利润率变成不肯定而产生财务风险。

3、倒闭风险。倒闭是指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宣告破产。盈利企业如果流动资金管理不善,特别是现金流转缺乏计划性,也可能导致倒闭。低利或亏损会增加倒闭的风险;举债过多,资金结构失当,也会增加倒闭的风险。

以上3种风险,实质上就是财务上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耗费上的风险,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二、风险的衡量

财务风险的衡量,就是指在有风险的状况下,投资报酬的计算。投资报酬是风险报酬与货币的时间价值之和,在实际计算中,往往把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做出预测判断。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是固定的;在风险状况下,投资报酬的衡量一般以概率来计算风险程度。期望报酬是按可能取得的报酬的概率分布计算的报酬平均值,期望报酬是风险状况下计算投资报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是:

期望报酬(均值)=∑(概率×报酬数)

可以计算企业在市场销售、物资供应、劳动力市场及货币市场等“商业”方面风险的衡量。如某企业出售一种产品,通过市场、生产和财务部门的配合,收集有关住处做出预测。假如预测市场反应有“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可能性,预测的主要数据及期望报酬的计算如下:

市场反应概率期望报酬期望报酬×概率平均报酬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0.4

0.35

0.2550000

20__0

-1000020__0

7000

-250024500

以上说明在3种可能情况下,企业风险投资所得的平均收益为24500元,最大的收益是50000元。实际上企业可赚多少是没有把握的,有时可能是50000元,有时可能要亏10000元。这是存在风险的后果。

三、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两种方法

1、评价投资效益的简单计算。这种计算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按现金流量计算投资回收期和年投资报酬率。

投资回收期法,又称偿还期法,是指各个投资备选方案的原投资额全部回收所需的时间,回收期越短,投资效益越好,投资的风险也较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回收期=投资净额/平均年现金流量

投资净额是指支出净额,包括总的资本需要量减去出卖现有资产得到残值,并按应纳税金规定要求,进行调整后的开支净额。经营中现金流量是指由投资造成的各期经济收益净额。

投资报酬率法,是指各个备选方案的年平均利润与原投资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报酬=年平均利润/投资净额

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这种方法可做几种备选方案的初步评价,供决策参考。

2、评价投资效益的现值计算。这是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现值计算投资的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

净现值法,是指投资项目有关的现金流入量按现值系数贴现成现值与原始投资额比较,求得净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值=ΣAx(1 i)-k-Ao

现值指数法,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总额除以原始投资额,以其指数的大小作为投资方案取舍依据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值指数=ΣAk(1 i)-k/Ao

试中:i为贴现率,Ao为原始投资额,AK为K期的现金流量。

内含报酬率法,是指投资项目的逐期现金净流入量换算为现值之总和等于原始投资额时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高于投资项目规定的报酬率则可取。

四、风险的控制

通过预测、定量分析,为企业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如采取措施得当,可使收益波动幅度减少,风险也就小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控制资金风险。正确地筹措资金,促进生产,是控制风险的一个方法。农垦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自有资金的利用程度,特别要注意自有流动资金状况,并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严禁乱批借支款,挂在帐上的应收款应立即组织催收。做好生产原材料的供应,把握市场趋势,搞活流通渠道。还要特别注意消除流动资金潜在污损的隐患,力争贷款少,风险小,但也要学会赚风险利润。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做到事先预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投资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一、企业风险投资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企业风险投资的概念。

企业的风险投资又被称作创业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促进行业高科技的产业化发展,以股权资本的形式将资金专门投向存在着较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并期待成功后能通过股权的转让来获得较高资本的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二)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1. 风险投资是一种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

风险投资主要支持的是高新科技、产品的创新,所以在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投资成功率平均只占到30%左右。但是,面对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很多企业仍乐此不疲地进行风险投资,其仍旧吸引着全球各企业的目光。

2. 风险投资是一种典型的组合型投资

很多成功的风险投资案例证明,如果采取组合投资,将是企业风险投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俗的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要求企业不要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放在一个项目、一个阶段、一个企业中,而是将投资均衡的投放在不同的企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项目中。这种分散式的组合投资将投资的风险成功的进行了分散,即使有一部分项目失败,也不会引起资金大规模的损失。反之,如果有一部分项目成功,则可以弥补其他项目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企业也可以只投入所需资本的一部分,不必承担全部投资,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孤注一掷。

3.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长期投资

一般的风险投资要经历3至7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在投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对那些有希望成功的项目或企业不断的进行增资投资,因此,风险投资不仅要有足够的资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仅要在投资之前进行评估,在后期的发展阶段也要做好跟踪。

4.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权益性投资

风险投资的本质并不是借贷资金,而是一种明显的权益资本投资。投资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上,而是在于对投资企业或项目的发展前景或资产的增值上。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对投资企业的上市或出售转让变现而取得高额的回报。

5. 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投资

企业的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的向投资企业的创业者提供资金,而是企业的投资者凭借自己积累的丰富学识、经营管理经验、广泛的社会关系等向投资企业提供这些资源。投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手段以及一定的财务知识,并积极参与企业的创业,与企业的创业者共同创办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的创业者取得经营的成功。

二、投资风险评估

(一)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率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即风险报酬与原投资额的比率。风险报酬率是投资项目报酬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投资报酬率就是时间价值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

(二)单项投资风险报酬率的评估。

单项投资风险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实施后,将会出现各种投资结果的概率。换句话说,某一项投资方案实施后,能否如期收回投资以及能否获得预期的收益,在事前是无法确定的,这就是单项投资的风险。除国库券投资外,其他所有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都可能不同于实际获得的报酬率。对于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来说,其实际报酬率可以用如下标准来进行衡量:

1.期望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Expected rate of return);是指各种可能的报酬率按概率加权计算的平均报酬率,又称为预期值或均值。它表示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期望得到的平均报酬率。

2.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

(1) 方差

按照概率论的定义,方差是各种可能的结果偏离期望值的综合差异,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种量度。

(2)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在实务中一般使用标准离差而不使用方差来反映风险的大小程度。一般来说,标准离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越小,风险也就越小;反之标准离差越大则风险越大。

(3)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是一个绝对指标,作为一个绝对指标,标准离差无法准确地反映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计算反映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即标准里差率。标准里差率是某随机变量标准离差相对该随机变量期望值的比率。

3. 风险价值系数和风险报酬率

标准离差率虽然能正确评价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但还无法将风险与报酬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个指标来将对风险的评价转化为报酬率指标,这便是风险报酬系数。

(三)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率的评估。

1. 投资组合的报酬率

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就是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是各种投资项目在整个投资组合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2. 投资组合的风险

在一个投资组合中,如果某一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呈上升的趋势,其他投资项目的报酬率有可能上升、下降或者不变。在统计学测算投资组合中,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是任意两个投资项目报酬率之间变动关系的指标,这也是投资组合风险分析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1)协方差

协方差是一个测量投资组合中一个投资项目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量。各投资组合相互变化的方式影响着投资组合的整体方差,从而影响着整体的风险。

(2)相关系数

为了使其概念能更易于接受,可以将协方差标准化,将协方差除以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报酬率的标准差之积,得出一个与协方差具有相同性质但却没有量化的数,我们将这个数称为这两个投资项目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三、企业风险投资的控制对策

投资风险的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对风险的分析评估后,针对企业所面临的不同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风险的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

(一)风险的避免。

在风险投资管理中,风险的避免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方法。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风险的避免也意味着可能损失这一部分风险所带来的收益。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对风险源的中断来彻底消除某一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在现实中,风险避免将受到大自然、国内外政策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在避免这一风险的同时,很有可能带来了其他风险的发生。

(二)风险损失的控制。

损失控制主要是指在发生风险之前对企业的投资过程中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或重组,以便降低企业投资损失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改变企业的投资风险因素、改变风险因素所处的环境、改变风险因素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措施来完成对风险损失的控制。

(三)风险转移控制。

风险转移是一种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企业将自己不愿意承担的分先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一种风险管理措施。它主要包括:风险的保险转移、风险的非保险转移。风险的保险转移主要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风险的非保险转移有控制型风险的转移和财务型风险的转移。企业实施风险的控制转移主要的方法为:出售买卖合同,将风险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在转移的过程中切忌那些无节制的、无限度的不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风险的转移。

(四)财务控制策略。

企业的风险投资控制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处理和控制。设计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投资前期进行财务评价,在投资跟进期间实行动态财务管理。加强管理手段,在具体实践中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四、结论

大量事实表明,做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规避风险;风险投资企业从事高风险项目可以带来高收益,关键在于对风险的管理。企业应加强风险投资财务管理,做好风险评估,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在跟进中降低风险,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在政府的直接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我国的投资事业已经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例如新浪这些优秀的企业的造就,使得风险投资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动力。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没有国外成熟,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正朝着蓬勃的势头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琳.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2]高囡囡,张晓梅,伍萌.关于风险投资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0,(26).

[3]何佳.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略[J].特区今天几点,2010,(02).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要研究财务管理的适当模式,必然首先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是以一定期间企业所取得的报酬,按与取得该报酬相适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表示的。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利润只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而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还包含了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如果用V表示企业价值;t表示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NCF表示第t年取得的企业报酬,i表示预计风险报酬率,则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nt=1NCFt1(1+i)t.若假定企业持续经营,即n∞,且每年的NCF相等,则V=NCF/i.由此可见,企业总价值V与NCF成正比,与i成反比。即企业价值与预期报酬成正比,与预期风险成反比。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呈比例变动的,所获得的报酬越大,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而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的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确定适合目前我国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应该明确,究竟哪些利益集团会对财务管理目标造成影响。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能否选择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在选择利益集团时候,我们基于这样的标准:哪些集团对企业有投入,即对企业有资金、劳动或服务方面的投入;哪些集团将要分享企业的收益,即从企业取得诸如工资、奖金、利息、股息和税收等各种报酬;哪些集团必须承担企业风险,即当企业失败时,会承担一定损失。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符合各方面利益集团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克服以往各个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二、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整个企业集团其起着战略决策作用。

1.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健全全新的企业制度,要求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并且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这就需要有水平的财务管理加以制约和规范。而在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也需要财务管理对之有效地规范。

2.维护企业资产的需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财务手段。因为资产管理孤立于财务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想。从资本金制度角度看,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逐步由资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实现资本的滚动增值必须要有高效的财务管理,否则,资本保全就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资本增值。

3.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欲在竞争中取胜,避免被淘汰的厄运,这种优胜劣汰机制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没有有效良好的财务管理,必然会导致企业降低收益,最后被市场淘汰。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更需要强化财务管理。

三、优秀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为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科学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已经由单一的国营企业向集团化和跨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转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极化,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随之分离。围绕企业投资主体,自主理财;优化资金管理,确保权益人资产受益、资本保全和增值;体现按资分利、按股分红原则,合理分配各方收益,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科学的管理,是使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保障的有效途径。为形成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关系的制衡和约束机制,企业财务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预测、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衡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一个理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是集权与分权适度,责权利均衡的管理体系。企业对各下属部门和子公司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分散经营自等方式,安排各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只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并且把权力与责任对等化,切实做到谁执行谁负责,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适当下放权力,使财务人员由决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决策的参与者,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克服企业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的弊端,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抓住那些突如其来的商机。

集权和分权适当的模式,使得企业上级部门作为财务管理决策机构,主要行使投资中心、利润中心职权,集中统一管理带有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如投资规划、资产组合、资本受益、产品系列开发等重大事项;而下属部门和子公司可依不同理财环境自主运作具体战术性问题、日常财务决策管理,企业上级部门仅给予宏观指导。此模式强调恰当的集权与分权,这样既能发挥集团上级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下级公司和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企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中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关于风险与报酬的教学思考

风险与报酬就好比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考察资本市场中的任何一种资产,都要从风险与报酬两个方面进行。而对资产价值的评估,正是财务学的要务,因此,风险与报酬在财务学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选取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充分厘清该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前后衔接、逻辑清晰的原则。《公司理财精要版》(原书第10版)第五部分风险与报酬的重点包括报酬及风险的度量、风险的类型、分散化投资原理、系统风险原则、系统风险的度量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难点在于如何解释有效资本市场。上述重点在知识体系上的逻辑联系是,度量报酬和风险是建立二者之间数量关系的必要前提,而区分风险的类型旨在提示并非承担风险就能获得回报,分散化投资可以分散个别风险,因此,只有承担系统风险才能获得回报,这即系统风险原则,在度量系统风险的基础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报酬与(系统)风险之间的数量关系。选取有效资本市场作为风险与报酬部分的难点,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有效资本市场假说(EMH)自提出以来,成为财务学界的关注热点,对其进行的实证研究也不计其数,同样,它也引起了一些误解,比如,在报刊的金融专页上随便投掷所产生的投资组合的预期业绩,和任何专业证券分析人员所管理的投资组合都没什么两样。(Burton G.Malkiel,2007)对于财务初学者来说,有效市场假说所依赖的假设,所蕴含的逻辑,所提出的结论,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范畴。

对重点及难点的讲解,体现出教师对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风险与报酬是财务学重要的知识点,采用讲授式教法,往往会导致教学分离,即,教师在陈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兴致盎然,而学生在寻找教科书中的只言片语,意兴阑珊,显然,这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入、悟,显然,启发式教学方法适用于风险与报酬部分的授课。

串联起风险与报酬部分的知识点,意义重大,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总结,自然,不是孤立的,而是内在联系的,学好风险与报酬部分的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指导学习者参与资本市场活动。讲授该部分知识点,不是罗列公式,而是将公式展示的逻辑联系及层次讲出来;不是陈述现象,而要揭示现象背后的机理。

二、风险与报酬的教学实践

风险与报酬的度量,虽然是本部分内容的基础,但是,学生有统计学知识,因此,讲清楚概念,再应用数字例子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即可。必须向学生强调的是,目前度量的风险是资产的整体风险,我们尚不能说,承担风险,就能获得回报。

区分风险的类型,是以区分期望报酬率和非期望报酬率为基础的,并且,实际报酬率=期望报酬率+非期望报酬率 (1)

期望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所拥有的关于该资产的信息,而非期望报酬率是资产的风险部分,来源于所披露的非预期信息。学生在这里可能会迷惑,观察报酬率的时刻是什么?对此的回答是,我们处于0时刻,观察截至到1时刻的股票的报酬率,因此,所观察的报酬率一定是一个随机变量,原因是,未来总有意外事项是我们预期不到的。意外事项在教材中被称之为消息。影响很多资产的意外事项,称之为系统风险,而仅仅影响单个或是一小部分的资产的意外事项,我们称之为非系统风险。再对非预期报酬率进行分解,我们有,

非预期报酬率=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 (2)

要学生理解不是承担任何风险,都能获得回报,可使用一个例子,该例子也揭示了分散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

假设资本市场上有两种资产,A和B,它们未来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如下,两种资产收益率相互独立。

请学生计算单独投资A或B的报酬和风险,以及投资一个A和B各占50%的投资组合的报酬和风险,并思考通过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应该首先运用统计学知识,确定所研究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

接着,学生运用度量报酬和风险的知识,计算出:

E(RA)=E(RB)=50%*50%+50%*(-50%)=0

σ2A=σ2B=50%*(50%-0)2+50%*(-50%-2)2=50%2

E(Rp)=50%*0%+50%*0%=0

σ2P=25%*(50%-0)2+50%*(0-0)2+25%*(-50%-0)2=50%*50%2

以上的分析,没有引入新知识,学生观察分析的结果,即可发现,投资组合的报酬和单个资产的报酬相同,但是风险却只有单个资产风险的一半,这揭示了分散投资分散风险,需要请学生注意的是,投资组合分散的风险,是单个资产的特有风险。

讲解系统风险原则,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思考为什么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仅取决于资产的系统风险。其实,这个问题是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既然,我们通过例子发现,投资组合能够分散特有风险,那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承担特有风险是不必要的,因此不能要求回报。讲解贝塔系数的含义时,需要强调两种资产:平均资产,我们可以认为平均资产的报酬率是资本市场上所有资产报酬率的加权平均,平均资产的贝塔系数反映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平均(系统)风险,所以它的贝塔系数为1;贝塔系数为0的资产是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的报酬率是确定的,因此无风险资产的整体风险为0,系统风险自然也为0,因此,它的贝塔系数为0。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揭示报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它的推导要把握三点:一是风险资产的期望报酬率是无风险收益率加上风险溢价;二是资本市场所有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率必定相等,三是风险溢价等于市场风险溢价乘以贝塔系数。其一无非是逻辑的同意重复――由于,承担(系统)风险,就要求获得回报,因此,相对于无风险资产来说,风险资产的期望报酬率就是无风险收益率加上对风险资产承担的(系统)风险的回报,也即风险溢价;理解其二,要求学生思考如果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率不相等,会出现什么情况?答案是套利,而套利的结果,使得市场回归均衡,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率相等;对于其三,可以用一个形象的类比引导学生思考:销售收入=单价*销售量,如果将风险溢价类比成销售收入,那么,什么可以类比成单价,什么可以类比成销售量?如果学生清晰地理解了以上三点,自然就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对于有效资本市场的讲解,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即使教师系统地理解EMH,并且具备强大的概括表述能力,但学生不能一接触一个抽象的理论,就能摸清其来龙去脉。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在课上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然后冷处理,即不讲解,不提问。在未来的授课中,每次课准备一个关于EMH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价格的频繁波动是不是正常的?该问题引导学生从信息的角度考虑资产价格,因为,有效资本市场中,价格充分反映了现有信息,那么,新信息出现,必然引起价格变动,而信息无时无刻不在“轰炸”资本市场参与者。第二个问题是,怎样理解在有效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净现值都为0?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引用已经讲授过的财务学知识,即股票定价,根据股利折现模型,可以认为,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作为整体,从长期看,某只股票的股东的净现值确实为0,他们获得了他们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第三个问题是,投资者之间怎样竞争,使得市场有效率?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考拉回到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任何试图通过分析信息而找到被错误定价资产的投资者,都会当资产被低估时买入,当资产被高估时卖出,买卖的力量,将价格推到公允价格,即资产被公允定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