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 问题 对策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新型教育类型,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各种问题,因此,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紧密相关的专业,机械制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下面,我就针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对策。

一、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存在的问题

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更新速度非常快,新技术的这种特点,导致机械制造专业教育对新产品信息的了解匮乏,教师不能及时给学生信息反馈,知识系统陈旧,并且滞留在原来的传统模式上,不能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这种落后的知识系统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导致教育与实践脱节,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这就需要开启订单式培养,对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另外,目前我国出现了高新技术人才的短缺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人力资源的流动更加市场化,更多企业以雄厚的实力和优越的待遇吸引大批机电人才,这就使得中职学校机电类教师数量紧缺。中职机械制造专业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知识水平落后,教学模式枯燥,教学方法单调,还在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及教学硬件设施的不足。受种种因素限制,中职机械制造专业面临各种问题,它的发展还存在很大阻碍。针对这种现象,需要不断加强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研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想出合理对策,以提高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水平,促进制造业发展。

二、完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对策

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追赶发达国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对中职机械教育进行完善。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中职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操作,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专业水平至关重要。机械制造专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要立足实际,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机械制造专业本身的专业方向就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对此,教师要在机械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机械课上得到锻炼,机械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对实践的要求很高,不进行实际操作,就很难进行灵活运用,它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实践,在操作过程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2.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可以在学校开展培训课,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更新陈旧的知识系统,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教师的机械技能进行强化。其次,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从企业中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工,激活教师队伍,传授给学生实践经验,实现一体化教学,逐步缩小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企业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为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3.机械制造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划分专业方向。机械制造专业覆盖了多个专业方向,包括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材料成型,模具制造与设计,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等等。它融合了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是一门先进的制造模式的学科。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机械制造人才,中职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课程,既不能负担过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又不能不具备任何挑战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在机械课堂上体验机械的先进性和技术性。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抽调部分骨干优秀教师对课程进行构建,并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加以完善,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4.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由于机械制造专业的自身特点,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提供硬件条件,加大对机械制造专业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效果。

5.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机械课堂增添魅力,敢于颠覆传统的机械教学模式。身处信息时代,教师也要跟上时代脚步,顺应时展潮流。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法,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机械科各种繁杂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难懂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这要比单纯的讲述有意思得多,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把抽象的内容、复杂的过程转化成具体的图片、动画、影像等,并且可以通过投影设备等,让学生反复观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三、结语

机械专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 存货监盘审计 问题 对策

与存货监盘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存在性、完整性与所有权。审计人员需要通过监盘等方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保证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存货是真实存在的,数量是准确的,确保企业没有虚增存货等舞弊行为,同时确认存货属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并具有合法性。由此可见,存货监盘是审计中的核心程序,需要加以重视。

一、存货的特点及其监盘审计的重要性

(一)存货的特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流动性比较强、周转速度相对较快。(2)种类复杂、项目繁多,经常以多种形态存在,存在的形式不固定,处于变化之中。(3)从原材料购入到领用,再到产成品销售,虽然存货在不停地流动,但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二)存货监盘审计的重要性

存货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存货也经常成为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对资产造假来增加收益。由于存货关系到四大循环,存货如果出现错报,不仅会导致较大的审计风险,同时将对企业的资产、成本及净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存货监盘是审计人员获得审计证据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前提下,确保存货的质量与数量是存货审计的重点。

二、存货监盘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收发存的控制力度不够

存货的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保证存货在取得、入库、领用与出库的严格控制。制造企业工艺流程复杂,存货品种繁多,同时大多数以在产品加工的状态存在,因此材料的领用比较频繁,不能保证及时的登入系统之中,有些领用未及时告知管理人员便领走材料。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中,仓库管理员手工单独记录材料的收况,之后再逐笔录入系统之中。虽然这项比较繁琐的手工登记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准确性,但存货的收发存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将导致无法确定存货盘点明细表中数据的时效性,在存货监盘审计中难以保证所盘点存货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在盘点原材料时,存在已领用未用完的原材料,仍被放回到未领用的原材料处,导致原材料数量混淆,o法准确区分在库与领用情况。

(二)存货的数量盘点不准确

在审计过程中,对存货数量准确性进行确认的基础方法是监盘。监盘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通过账簿上的存货信息清点实物,另一种是通过查看到的实物与账面核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时间过晚等原因,在审计过程中不得不用抽盘来代替监盘的审计程序,而在实际抽盘的过程中,有些金额占比较大的存货存在堆积不规则的情况,由于盘点困难而被忽视;有些审计工作只是走形式,只抽盘很小一部分份额的存货,替代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

在制造企业中,存货的种类可能包括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种类,处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完工程度不尽相同,同时存货的库存方式比较多样,包括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在途存货、委托加工以及代销的存货等。首先,存放于固定地点的存货易于监盘,而领用待加工的原材料,由于工艺的复杂,每次领用后剩余情况不完全相同,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存货均存在,导致监盘测量的难度增大。出于降低成本、节约审计时间等原因,这部分存货的审计工作常常被省略。其次,对于在途存货、委托加工存货、委托代销的存货以及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因为此类存货地点分散,审计人员如果逐个地点前往盘点,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加大了审计成本。再加上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故意隐瞒或虚报此类存货,导致存货数据的不准确。这些都对审计证据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制造企业中,性质复杂的存货监盘很难确定其数量。例如原材料中的一种――形材,包括圆管、H钢、角钢、矩形钢等多种材料,同一种形材又有多种不同的型号。企业一般是按重量领用,每一种形材的计算公式各有不同,涉及到密度、周长、半径等不同的变量。企业没有将公式录入计算机中进行简便计算,而是通过手工计算的方法,这无疑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计算监盘数量下形材的重量。同时,有些通过面积、体积进行计量的存货,对于数量的确认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相信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给出的数据资料,而没有亲自进行取证计算。

(三)存货的质量无法保证

存货的质量关系到资产是否被正确的反映。因过时、变质或自然消耗等原因产生的质量问题,往往通过肉眼无法明确地辨别出来,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企业在盘点过程中,仍将这些存货与其他正常存货一同盘点、计价,会导致资产存在被高估的现象。有些已领用的实验用品,因不符合实验要求等原因,不再使用,返回仓库堆积,如果这些影响存货质量的因素被忽略,将会直接影响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三、加强存货监盘审计的对策

(一)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监盘工作,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被审计单位进行存货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协助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并进一步完善。对于手工登记录入存在滞后性的情况,在实际监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存货收发截止问题,提供收发、领用的具体凭证,保证监盘的可靠性。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

审计人员在存货监盘审计过程中,应该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意识到存货审计监盘的重要性,保证审计工作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对于无法实施监盘或者监盘困难的情况,不应该敷衍或者置之不理,需要在确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情况下,认真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替代程序来保证审计证据获得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其次,审计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在审计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可以对审计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一个企业进行存货监盘审计时,首先应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主要产品进行详细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抽查凭证这种基础工作的层面。

(三)提高监盘存货数量的准确性

审计人员需要现场亲自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并进行抽查,而不是听信仓库管理人员的盘点数据。在抽查的过程中,金额相对较大的存货应该作为存货抽查的重点,金额较小的一般数量大、单价低,可以使用快速浏览的方法进行查看,必要时可以通过称重等方式进行盘点。

对于领用后剩余的原材料,也需要重视,毕竟积少成多。大数量的原材料需要用工具测量,零碎的剩余原材料可以大概估算。对于在途的存货、委托加工或者委托代销的存货,应该检查这些存货原始凭证的数量与金额是否正确,根据存货的数量与价值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对于数量金额比较大的存货,需要审计人员亲自到存货存放地点进行盘点;对于价值相对较小的存货,可以采取向委托单位或供应商发询证函的方式检查存货的存在性。而对于性质复杂、盘点相对困难的存货,不能放弃监盘,需要找到可行的办法保证监盘的顺利进行。例如针对制造企业中形材计算复杂、盘点困难的情况,企业或者审计人员可以将各种形材的计算公式录入系统之中,通过办公软件的应用将各项变量带入公式之中,从而快速计算出各种形材的重量,减少手工计算的繁琐。相信未来制造企业的车间也将引入智能化设备,及时反映存货的收发与领用,减少手工登记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及时性。

(四)进一步保证监盘存货的质量

首先,在进行监P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存货的外观,若发现因氧化而生锈或者堆积很厚尘土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审计人员需及时向企业询问购买时间及不再投入使用的原因,并取得购买时的发票等原始材料。其次,对于陈旧、过时的存货,审计人员需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注意企业是否单独存放并做好清晰标记;仓库人员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需要单位技术人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在抽盘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亲历亲为,对于集装箱等存货,要开箱检查,防止以次充好,影响监盘存货的质量,保证资产正确反映。

四、结论

在审计工作中,存货监盘审计耗费时间与人力,因此在监盘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监盘计划,避免做无用功,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审计人员要有耐心,保持职业怀疑的心态,仔细思考、认真负责。另外,审计人员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存在与完整性做出贡献。X

参考文献:

[1]马妍.存货监盘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5,(22):61-63.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72 -02

一、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成本控制体系认识错位

目前,很多企业对全面的成本控制观念认识尚未有效达成共识,认为企业成本控制仍应集中在企业的生产阶段。生产阶段虽然是企业产品成本费用发生的重要阶段,但是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应从源头入手,例如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完善的作业流程、消除非增值的作业活动(如产品设计阶段存在不合理的状况,产品存在质量隐患,导致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整个产品的成本就成为无效支出)。一般而言,在设计阶段,产品成本的60%~80%已经确定,而大部分企业都缺乏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意识,片面追求成本控制主要依靠在生产作业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成本的支出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果不能做好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就有可能导致成本控制的努力白搭。因此,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覆盖产品生产的设计、采购、生产、存储、销售等整个环节。

(二)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传统单一,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使成本支出合理化

当前,传统成本控制方法仍然占据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主导地位,即以成本确认和计量为重点,而对成本计划、预算和决算、分析和评价的关注较少,多数企业成本控制只采用简单的成本统计,例如分车间、分班组进行成本核算,控制材料利用和工时消耗,这些方法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有限。诸如通过价值链管理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最优批量模型来确定最佳采购次数和库存产品数量、通过零基预算与价值工程分析运用等比较先进的控制方法少之又少,这些都是制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提高的技术因素。在如今材料、人工成本迅速攀升,尤其员工自然流动率没有得到足够有效的重视,是缘由企业关注的往往只是离职成本,而忽略了重置成本、培训成本、递延成本,员工的流失会对企业技术和经验造成较大损失,会给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带来不少影响。成本控制涉及着企业方方面面和企业各层次人员,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反映指标。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片面认为成本控制只与企业高管、财务人员相关,与广大的一线生产者无关,因而,造成了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对成本控制漠不关心,以至于对于需要控制的成本、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少知晓。此外,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具,主要依赖手工运算,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限制了成本控制的水平。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后,自然导致了成本控制的一些措施也并未与个人绩效挂钩,导致成本控制的先进措施在企业不被重视,也不被执行。

二、针对当前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联动机制,提高成本管理认识

首先要提高企业主管领导的成本管理意识,让他们懂得真正科学管理的意义及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主管领导的重视下,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制造业企业要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完善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最终通过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使成本控制理念成为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此外,严格要求与考核相关财务部门与人员,让他们有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的紧迫感,让他们避免为了数据而收集数据,为了考核而进行简单的数据对比工作,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做好监督与评价,使成本工作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参谋。最后加强一线生产者成本控制意识,让他们知晓成本控制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让他们从心里关注降耗,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惩奖励的外在约束和激励机制,转为依靠员工的内在自我管理、约束。

(二)解决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

1.成本控制应从产品研发阶段入手

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搭配,来选择最优方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成本,如今企业产品研发支出在企业成本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这一状况更明显,并且,研发已成为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因此,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企业可以利用已有专利进行研发,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与企业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外部的研发力量,达到优势互补。

2.采购成本环节的控制

确定合理的最优采购批次和数量后,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预算对采购进行必要的调整,进而确定最优的材料存储量,这样既减少企业的存储成本,又“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

3.制造成本料工费项目的控制

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材料领用、使用、交回制度,在材料出入库环节做好记录,并指定专人稽核,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以防材料丢失、毁损,出现此类情况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材料使用过程要做到充分利用。对于边角料也要充分利用,正常加工工艺要尽量避免出现次品、废品;建立下一流程对上一流程进行审查,并将次品率、废品率与流程全体员工的绩效工资结合。未使用的材料要及时交回仓库并做好登记;提升车间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确保机器设备充分运营,在自己业务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承接来料加工或者将设备出租,从而合理分摊企业的车间制造费用;此外,生产工人的业务熟练水平、操作熟练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制造业属于人员流动性较高的行业,若一线工人流动性过大,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很大影响,企业必须从招聘时把好关,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成本控制走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将是必然趋势,员工入职后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并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员工素养。

4.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创新成本管理控制理念

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认识、一种文化,要树立向成本要效益的理念,成本控制不仅是节省多少钱,更是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成本控制的效益还包括创造了多少价值。同时,制造业企业应与同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国内外企业加强沟通,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降低整个行业价值链成本,节省研发费用,提高行业的产品成本整体竞争力, 因此,成本控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必须紧跟工作要求。现代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一个科学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除了可以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可规范企业的设计、生产、物流、资金流和人员管理的整个流程。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创新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是企业当务之需。

参考文献:

[1]邵改茹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经济论坛,2008,(07).

[2]车龙.试论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1,(16):79-80.

[3]王文芳.强化预算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J].财务与会计,2010,(10):30-31.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成本管理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客户的要求日益提高,制造业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其中成本管理对于降低企业产品成本、增加企业收益、扩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以为企业预算提供大量信息,通过预算和实际的比较,分析差异,使企业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其次,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向管理当局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最后,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寻求多方资源帮助,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制造业企业自主研发生产产品较少,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客户订单进行安排生产计划任务。在接单后安排生产模式下,企业养成了仅仅为了完成客户订单的习惯,根本不会重视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过程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多为生产一线员工内部晋升,管理素质相对较低,管理理念落后仅凭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没有成本管理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只注重生产产品,而忽视生产成本的情况。

2.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造业企业目前普遍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或是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在成本管理制度设计中,容易将设计部门、物流部门、生产部门、一线员工等排除在外,从而造成精通成本管理的人不懂产品,精通产品的人不懂成本管理。同时,在具体的管理制度中,对于成本管理已经习惯于事后核算分析,不注重过程控制管理。虽然事后核算分析能够为下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改进管理措施的依据,但是事后分析无法还原当时记录情况,无法挽回已造成的损失。更为麻烦的是,这样不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还会诱发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的情况,从而造成成本管理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局面。

3.成本核算方法不先进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目前基本上的是实际成本计算成本制度,即仅满足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简单地把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由于成本核算方法过于单一,难以与成本标准相比较,从而在分析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的差异以及进行成本分析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深度,无法在根本上推进成本管理的优化。

4.成本管理绩效监控机制不健全

制造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的废品损失只记录不分析不处罚,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有效改良没有奖励。很多制造业企业缺乏规范、明细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工作的优劣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制度,个人绩效好坏与个人收益多少缺乏直接联系,不仅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也导致一旦出现成本管理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的责任认定与处罚。

三、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政策建议

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制造业企业应加大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成本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深入人心。要让员工明白只有用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增值 、企业增效和个人增收的“三赢”局面。因此,需要企业上至领导人员,下至基层员工,都对成本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就企业领导而言,应当认识到成本管理是市场竞争之下的最佳竞争力。对基层员工以及生产人员,需要将成本管理概念渗透到生产环节的各个部分。例如,加强采购过程的成本管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产品设计的成本管理。只有企业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管理各个层面加强成本管理,才能树立基层人员降低成本、创收和增效意识。

2.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企业要把成本管理贯穿产品全过程。从产品设计阶段设计理念开始,就要考虑成本去创新开发新产品。要让研发设计人员既要注重产品性能设计又要考虑产品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要考虑企业现有库存材料的可替代性。在材料采购阶段,采购人员在采材既要考虑材料价格也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可靠性、送货及时性和物流成本等诸多因素,对采购材料全面成本进行估算,避免一些材料不能用,造成成本浪费。生产计划安排阶段,生产计划要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对生产数量、工时、机器等进行合理配置,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机器设备,确保机器设备充分运作。生产阶段要合理安排生产流程,裁减重复的操作岗位,节省人工工时的耗用,提高生产过程机器自动化管理。生产完工物流阶段合理安排运输,节约成本支出。每个阶段都要记录过程,各部门密切联系有问题及时反馈,为下一个管理流程提供改进措施和借鉴经验。

3.采用适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企业目标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为了成本管理需要,企业可以在账外设定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在充分考虑有效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直接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因素。制定成本标准需要设计、采购、生产、设备、财务等企业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反复磋商后制定的。采用标准成本法可以对比实际成本分析需要改进的生产技术。为了成本管理需要,有些产品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适用于某些新产品价格是由客户事先确定的,这就需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认可的价格、质量、功能需求等因素为出发点,在产品与工序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目标成本计算来致力于设计方案的改进,以降低产品未来的制造成本,达到企业合理收益。目标成本法既可提高生产效率,也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成本管理需要,有些产品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分摊费用占成本较大比率的产品,如果采用全部产品分配费用,有些产品会是接近盈亏边界,但是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结果就是盈利的,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使管理当局做出正确决策,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健全成本管理绩效监控制度

首先,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要从原因上进行分析,原材料质量造成的要追究原料供应商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操作人员的技术或责任心问题造成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与原因纠察力度。其次,采用成本递减制度,由专人负责整理分析。每年年初要求各部门提交当年每月预计成本减少目标,每月终了各部门人员汇报当月完成情况,专人汇总审核,年度终了分析,并查找原因。对于提交成本减少项目要具体分析,比如采购部门提交的采购成本下降,有时拼命压低供应商的报价,表面上看着成本降低,但是供应商也会为其成本考虑,有可能会有以次充好的原材料来供应给企业 ,进而降低企业的产品质量。再例如生产部门人工费用的降低,表面上看企业费用减少,但也可能会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产品产出,收支相抵,企业得不偿失。所以对于企业成本降低的项目中要控制好一个“度”的问题。最后,建立合理的绩效指标,一切的改进措施最终都要与员工个人利益相关,要体现在个人收入的增长与减少,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房家辉.国有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

[2]陈庆蕊.机械制造企业成本降低途径分析.科教导刊,2015(2).

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财务预算;存在问题;改进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等特征,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普遍都实施了财务预算制度,财务预算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对机械制造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财务预算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制造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型企业,具备了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经营特征即:是典型的离散型工业、采用设备设施复杂、涉及技术领域较多等特点,以上经营特点必然导致了其财务管理的复杂多变性,在机械制造企业内部实施财务预算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

财务预算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几乎涵盖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财务预算计划编制、实施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财务工作梳理的过程,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机械制造企业实施财务预算后,可以使企业的战略目标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身上,使企业中的每位员工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另外,财务预算实施的过程实际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有利于优化机械制造企业治理结构

目前,机械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董事会权利被削弱、股权集中过度干预等问题,机械制造企业想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财务预算,通过财务预算可以为企业制定出经营管理目标,可以有效地解决股权过于集中对企业治理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3.为机械制造企业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机械制造企业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而将绩效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此时企业的工作业绩是与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此时这个指标就变成了相对数的指标,显然相对数的指数与绝对数指数更能客观地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为制造企业进行绩效考核提供客观的依据。

4.机械制造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得到了量化

机制制造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可以量化各职能部门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他们可以根据预算安排各自的活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也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企业最高权力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预算管理正是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与进一步量化,从而更加具有可接受、可实现、可检验和挑战性的特性。

二、机械制造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认识不高,编制不完善

目前,一些机械制造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给企业带来的重要作用,进行财务预算只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同时也由于机械制造企业采用的设备设施较为复杂和涉及技术安全领域较多的经营特点,许多高层领导比较侧重的是对设备技术的提高以及安全性的提升,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另外,企业员工并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是自上而下分解,再自下而上的一个过程,不单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公司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得预算更贴切实际,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于考核落实到实处。

同时,在预算编制方法上,许多机械制造企业做的预算已经是“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只不过拍脑袋的情况多,考核落不到实处的多,这样就导致了机械制造企业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上的不完善,影响到了财务预算的效果。

2.财务预算缺乏考核监督,缺少奖罚措施

在机制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监督方面,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对预算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对资金收支情况缺乏中间环节的监督等。同时在对财务预算的结果考核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和奖励机制,一些机械制造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预算奖罚措施,但是并没有对考核的指标进行细化,这样奖罚的效果就不会很明显,起不到奖罚的作用,甚至有时候还会打消员工执行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3.财务预算比较侧重于短期利益

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其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机械制造企业较其他行业而言盈利能力较差,在进行财务预算时难免出现忽视长期利益,只注重短期利益的问题,在财务预算编制方面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了机械制造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机械制造企业完善财务预算的对策

1.树立财务预算战略目标,避免预算盲目性

机械制造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实行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企业战略目标是将企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有效的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由于涉及到机电品种繁多,生产的批量和档次也有区分,因此在机械制造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中要明确财务预算的主要项目,预算的主要内容有:专项预算(科目项目预算、购置固定资产预算、投资预算等)、生产经营预算(产品制造成本预算、生产经营预算、产品产量预算等)和其他预算(行政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方面预算,机械制造企业要对预算的主要项目有深刻的理解,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将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合理的进行财务预算,避免出现盲目预算的问题出现,并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采用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

2.改变预算编制方式方法

在财务预算的方法上机械制造企业应该严格采用“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将这种方法落实到实处,“增量预算”可以将企业历史成本充分的考虑进去,帮助企业细化成本,这样的预算方法有助于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全面预算的管理手段上,制造企业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构建一个预算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精度,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实现预算信息化管理。制造企业可以引进ERP管理系统,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管理系统相结合,使预算管理逐渐由人控制向机控制转变。

3.强化财务预算监督,健全预算奖罚制度

针对机械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缺乏监督和奖罚制度问题,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建立包括财务预算编制、分析、执行监测、反馈在内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执行情况调整或修正预算,通过对预算全过程动态的监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为了保证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完成,机械制造企业也要健全原有的预算奖罚制度,保证奖罚制度的公平合理性,使奖罚制度更加完善,另外也要把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责任人的绩效工资挂钩,调动员工财务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好的企业管理等于好的战略制定加好的战略执行.财务预算在机械制造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预算的编制、实施和修正,可以促使企业战略更好的“落地”,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机械制造行业,要认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财务预算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完善财务预算工作,充分发挥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机械制造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海芬.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