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范文精选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全面财务风险管理

工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支撑性作用,肩负着国家基础建设和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的重任。但是在中国新时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工业企业在发展中存在滞后现象,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都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影响了工业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效率,对企业自身稳定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工业方面建设的快速进步都有一定消极影响。工业企业想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还需要从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两方面入手,紧抓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御,才能适应工业市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的

在工业企业中,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对企业中各个关键经营环节进行充分的控制和监督,以保证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工作组织等各个方面能够更合理、高效的推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第一是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日常经营相契合;第二是为避免企业存在的潜在经营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把控和监督,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经营中发生风险的可能[1]。

(二)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工业企业在业务发展和日常生产中所涉及的资金收支量都比较大,在财务管理方面更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统筹和监管与处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涉及企业财务管理的全方位内容,包括对企业经营各个环节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应对、及时处理,并对企业日常项目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三)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联系

在工业企业经营发展中,内部控制与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首先,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方法是减少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方法,能够保证工业企业经营生产的合法、经营高效和财务管理信息真实性;其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性的建立,能借助流程的规范避免全面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最后,通过对全面财务管理指标和经营指标的控制和对比结合分析,能够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融合管理[2]。借助这种业财融合形式的内部控制与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融合,能够借助财务指标变化发现内部控制、业务管理中的问题,而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也对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促进工业企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内部控制与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是具有相辅相成作用的。

二、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虽然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业市场竞争环境下,工业企业对内部控制与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都有一定的思考和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但是由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在管理思路和方法方面仍然有传统国企滞后的弊端,在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中仍表现的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机制

很多工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但是在内部控制管理建设方面仍然理论多于实践,内部控制要求和管理方法都不落地,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机制,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上比较形式化,而不能真正让内部控制发挥作用。例如,一些汽车制造类企业,虽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以及内部控制对财管风险管理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内部控制过程中制定的控制管理制度一来不系统,只有理论概念要求,没有具体数据上的衡量把控,二来难以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现实管理环境结合,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规定都形式化严重,难以起到真正的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3]。

(二)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监管能力不足

监管能力不足和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是当前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内部控制想发挥作用,并且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协同起效,一定要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监管,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能够全面落实自身工作[4]。但当前很多工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管理中都缺少内部监督程序,有些及时有内部监督程序,却也难以对监督的公正性和效果实现保障,内部监督的独立性难以控制,进而导致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其本身最重要的作用,一些情况下由于内部人员出于人情关系的违规操作,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造成一定风险问题。

(三)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预警机制

工业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和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措施,也是当前工业企业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工业企业仅仅关注自身经营发展,而对整个工业市场和其他同行企业的关注不足,缺乏收集行业信息和进行自身风险评估管理的意识,这就导致在对工业市场发展和自身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缺乏前瞻性,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方案的制定,无论在经营中还是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风险问题都比较大。

(四)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程度较弱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实践投入和重视度不足,也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明显的问题。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新时展中企业经验管理的必由之路,很多工业企业也在积极学习和升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水平。但是一方面,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部门在信息化技术、平台的使用方面并不十分熟练,对复杂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方式和内部控制方式不能做到很好的应用;另外一方面,在企业信息化经验发展过程中,也没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之下的大数据、信息共享、信息化监管等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应用和财务风险信息化管理控制方面都比较不足[5]。

三、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对当前工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及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想实现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推动工业企业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更强的助力中国工业建设和市场经济进步,针对工业企业经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内部控制及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机制

工业企业想提升自身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力,避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问题,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机制,通过更全面和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实现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第一,应该建立权责分明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工作程序,让工业企业内部的每个人员都能在既定职责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权力范围内的决定执行,减少因为权责划分不明和内部控制标准与要求不清晰而产生的企业经营问题和风险情况。第二,要注意内部控制活动要与工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全面财务管理制度相契合,让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管理形成统一整体,明确财务风险责任落实制度,用内部控制制约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和问题溯源准确性。

(二)强化内部控制及财务监管能力

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中,想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并减少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严谨的内部控制及财务监管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工业企业运行中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考核、监督都是十分重要的。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管理风险性较高的原因多出在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内部工作效果控制不足等方面。工业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制定内部控制中各个部门和岗位完成工作质量、效果、绩效的考评和监督,尤其对全面财务管理工作要实行定期的监督审计,对于发现的潜在财务风险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和调整。并且在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督审计工作中,要注意保持监督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可由财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兼岗,避免碍于人情而导致的监督审计不严格。另外,监督审计部门除了对内部控制及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以外,还应该对企业全面财务管理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和效果进行定期生成监督审查报告,通过报告分析,逐步优化工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不足,肩负起监督审计和内部工作纠错改革的双重职责。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

工业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实现对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优化升级,推动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当前工业企业面对的新市场环境十分复杂,很多企业风险不但来自自身的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也受到外界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的影响。所以在工业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强化方面,应该建立内外兼顾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根据工业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目标,结合外部市场变化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估。在评估的全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式,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同时,针对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应该对企业的收益、财务风险、经营决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预警方案及应对措施的制定,以便在出现真实财务风险情况时能灵活解决,避免更多损失。同时,也建议工业企业可以成立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小组,由各部门领导层人员作为组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阶段性检察和把控,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并从领导层更广阔的视角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四)善用信息技术实现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

工业企业还可以引进在信息化平台操作和信息化技术管理方面有经验的人才,一方面对企业原有员工进行信息化内部控制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深入的挖掘如何更好的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中信息、财务管理数据等方面的共享。让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和定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发现全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且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更透明化、标准化的线上流程,规范内部控制全过程,实现企业统一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企业在市场环境复杂化的今天,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经营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降低,还是需要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及财务监管能力、制定更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措施等方面入手,更多工业企业管理优化策略,还需要我们在企业发展实践中总结探索。

参考文献

[1]由君.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9(23).

[2]方芳.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

[3]李忠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8).

[4]王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分析[J].财会学习,2019(12).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的预警防范,有效提高预防腐败工作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及《*市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范围是教育局各行政职权科室。

第三条廉政风险评估预警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依法依纪、客观及时的原则;坚持预警监督与鼓励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廉政风险评估预警,就是对科室、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预防对策,实施分类管理。目的是有效控制和化解廉政风险,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第二章重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

第五条本暂行办法所称重大决策,主要是指提交局党委关于教育发展和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措施、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大额财政资金使用等决策。重大决策在提交研究或制发之前,须进行廉政风险评估。

第六条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要求,重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实行“谁提交(谁承办)、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重大决策的提交(承办)科室是廉政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所提交(承办)重大决策的廉政风险评估工作。

第七条重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的重点范围和内容是:

(一)出台的重大决策是否与党纪政纪条规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相抵触,是否符合有关程序;

(二)是否会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廉洁从政行为和作风建设等产生不良影响及影响的程度;

(三)是否会损害广大教职工、学生的利益及可能造成损害的大小;

(四)是否会增加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等不廉洁问题发生的几率,有无有效的防范措施;

(五)其他影响反腐倡廉建设的因素。

第八条重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确定评估人员。提交(承办)重大决策的科室,成立廉政风险评估小组,成员由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人员、业务处室人员等构成,根据提交(承办)议题内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分工和责任。

(二)广泛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咨询考察等形式,对重大决策出台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及其对策进行广泛调研,形成全面、真实反映各方面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组织有关行业和领域的专家,法制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监察分局)有关人员和管理相对人等,采取论证会或书面咨询等形式进行风险评估论证。

(四)形成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重大决策的基本情况,调研论证情况(特别是各方面提出的不同意见及说明),可能产生廉政风险的环节,防范廉政风险对应措施,以及是否实施重大决策的建议等。廉政风险评估报告须经评估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九条重大决策的提交(承办)科室,在向局党委报送重大决策议题时,应同时报送廉政风险评估报告;不报送廉政风险评估报告的,应退回提交(承办)科室补正后,再安排上会研究。

第十条党委会、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重大决策时,应认真听取提交(承办)科室进行廉政风险评估的情况汇报,对部门和单位提出暂缓决策、不宜决策的建议,如认为有必要,可责成有关部门或单位进一步论证后再决策。

第三章科室和岗位廉政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科室和岗位廉政风险主要分为科室廉政风险及岗位廉政风险两个类别,每个类别的廉政风险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表示廉政风险较大,二级次之,三级较小。

第十二条科室和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的划分

(一)科室廉政风险。一级廉政风险科室,是指科室内部有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科室;二级廉政风险科室,是指有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科室;三级廉政风险科室,是指基本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项目审批权,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的科室。

(二)岗位廉政风险。一级廉政风险岗位,是指直接行使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岗位;二级廉政风险岗位,是指直接行使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审批及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岗位;三级廉政风险岗位,是指基本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项目审批权,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的岗位。

第十三条部门和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的评定

(一)科室廉政风险等级的评定。各科室根据职责权力自报,经纪检监察分局或局分管纪检监察工作领导审核,提出评定意见后,由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报同级纪委、监察局备案。

(三)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的评定。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岗位职责进行自报,召开科室会分析研究,报纪检监察分局或局分管纪检监察工作领导审核后,由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

评定出的廉政风险等级,应在不同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科室和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原则上三年一评定。对因工作职责发生变动或承担阶段性重要工作引起权力变化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评定风险等级,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核备案。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其掌握的有关信访举报、案件查处、民主评议、专项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情况,认为需要提高某些二、三级单位廉政风险等级的,应及时提出调整建议,有关科室按规定程序作出调整。

第十四条科室廉政风险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廉政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各科室和岗位人员,每年初根据职责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查找廉政风险活动,针对廉政风险因素,制定具体可行的预警方案。一级风险单位、科室和岗位每半年,二、三级风险单位、科室和岗位每一年,对预警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写出自查报告。一级风险单位自查报告报同级纪委、监察局备案。

(二)建立廉政风险定期检查和形势分析制度。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每半年对一级风险单位,每年对二、三级风险单位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与被检查科室主要领导进行专题谈话;在此基础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预防腐败工作协调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分析廉政风险形势。对问题多发、廉政风险增大的科室,下发廉政风险预警书,限期整改。

(三)建立一级风险单位信访举报初核制度。对群众反映一级廉政风险科室领导、一级廉政风险科室或岗位人员的信访举报,纪检监察机关都应进行初核。

(四)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监察部门每半年组织对一级廉政风险科室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每年对二、三级风险科室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对列各类评议结果后两位的单位,开展重点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

(五)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每年对一级廉政风险科室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三年内对二、三级廉政风险科室审计一遍,发现问题,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完善交流轮岗制度。一级廉政风险科室主要领导任职满五年和一级廉政风险岗位人员工作满五年的,一般要进行轮岗。二、三级廉政风险科室的主要领导也应定期进行交流。

(七)建立行政许可“会审会”制度。涉及重要事项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方面的权力行使,要统一在局党委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审会”集体研究决定。“会审会”研究确定的事项,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八)建立“局、科室务会议纪要”制度。具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职能的科室,研究重大事项要召开科室务会议,形成“科室务会议纪要”,报局党委和纪检监察分局。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不认真执行本暂行办法,不进行或不认真进行廉政风险评估、落实廉政风险分类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区分情况,追究科室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不按要求进行重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或虽评估但仍建议进行决策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由决策的提交(承办)科室负主要责任;评估后提出了暂缓决策或不宜决策建议,有关会议未予采纳而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由作出重大决策的组织负直接责任。后果严重、构成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组织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新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不仅加剧了同行业的竞争风险,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我国推出了会计新制度。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会计新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会计新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和实践方法。

一、会计新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

(一)强化了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会计新制度的落实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影响是强化了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预测以及控制。在传统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管理部门虽然具备着风险控制管理的职能,但是,由于内部工作机制等问题,无法充分地发挥出风险控制管理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财务管理部门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资产、财务票据往来等方面开展基础管理工作。若想充分地发挥出风险管理的功能,企业一般会选择第三方风险评估公司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并以此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上述做法有两点风险因素,第一,第三方风险控制公司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内外部所有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如此一来,可能会出现机密资料丢失的现象,导致企业受到损失。虽然在法律上能够获得一定的财产损失赔偿,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却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限制。第二,在选择第三方风险评估公司时,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来获得相应的服务,相比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落实会计新制度能够强化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在进行某种决策时能够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功能,既能够降低机密资料丢失的风险,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支出。对于企业而言,能在保证风险评估有效性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模式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会计新制度的落实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管理作用,此外,会计新制度的落实也直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而保证财务管理部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不满足企业发展进步的要求。这就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漏洞和失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直接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的经营管理水平。比如,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可能导致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将相关财务管理信息进行登记、录入、管理,所以这两者之间出现的漏洞就是阻碍企业进行发展的关键弊病。会计新制度的落实能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而促进企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最终实现企业良好经营管理效果的目标。

(三)优化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不出纰漏,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基础要求。这种财务管理目标本身的被动性较大,不能够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自主性。而在会计新制度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工作管理目标进行优化。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优化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这种财务管理目标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而言突出了主动性的特点,同时,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相切合。同时在会计新制度背景下,还能够帮助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针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这样能帮助企业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上下一心,从而实现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出现了细分化、个性化的发展特征。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出现,企业贯彻会计新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充分发挥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财务管理工作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新制度能够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价值,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以适应会计新制度的特点。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成熟的技术能够应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能充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给会计新制度的落实奠定了环境基础。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要建立标准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在信息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使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来辅助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标配。这就要求企业提供资金与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帮助财务管理部门构建良好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必须具备的基础功能主要包括:简单的财务计算、财务信息储存、财务工作审批以及财务信息查询和登记功能。财务计算功能是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简单的会计入账或者是发票报销等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即使不能将其作为工作的最终结果,但是能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工作质量进行简单的审核,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出现失误的概率。财务信息储存的功能主要是为财务信息查询功能提供数据库基础,这样能够充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或者是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审核作用的及时性,同时这两个功能的建立能够降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比如说,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综合审计的方式,降低传统财务信息管理中纸质核验方式的使用频率,增加或者完全采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无纸化的办公和核验,对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起到积极作用。财务工作审批功能也是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功能之一。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业务人员需要将财务票据送至财务管理部门才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收集报备和审批。但是现在使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业务人员直接将财务票据的电子版本上传至平台管理待审批功能区,在财务管理人员处显示待办提示,这样能充分优化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能够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中添加大数据分析功能,这样在面对业务人员出现虚假报销等现象时,平台能够直接驳回审批项目,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资金支出的成本,还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第二,应该单独建立一个财务管理部门拥有的财务审核系统,这个系统不会被用于财务管理部门以外的所有部门,而是直接对董事会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机构负责。企业管理相关负责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权限级别调取相关的信息,但是不能对已经记录的财务信息进行更改。这样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作用,提高企业管理部门或者是决策机构对企业的直接管理权力作用范围。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建立高强度的防火墙,这样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财务信息的泄露风险,提高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无论是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还是财务审核系统最好直接建立在公司的内网中,最大程度保证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不会受到外部入侵的危害。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也是全面落实会计新制度的基础。在会计新制度背景下,出现财务管理漏洞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财务管理人员无法适应会计新制度背景下的工作方式,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的专业水平较低,学习能力不足等。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此促进会计新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进一步落实。对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企业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内部交流学习或者开展职业培训的方式来帮助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快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比如,在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过程中,企业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平台功能培训,通过这种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对信息平台的适应速度和使用能力。再如,企业可以与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合作,企业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而财务管理专业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专题性的培训或者讲座教育。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在平时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更为直接地发现具有潜力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对于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可以采取内聘的方式将其收揽到企业当中。另一方面就是由高校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能有效提高现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能直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企业要调整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结构,以此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具备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素质。在我国旧有的会计制度背景下,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年龄或者其他原因已经不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已经对旧有的会计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所以,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能够适应新型会计制度,可以将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调整到其他业务岗位中,充分调整整个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结构,实现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在进行这一步工作的背景下,企业内部要能够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和考核机制,以此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主动地学习会计新制度的相关内容,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优化,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效益贡献最大力量。其次,提高整体财务管理部门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要求。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高质量的人才是值得企业去争抢的,企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是员工,是人才。提高整体财务管理部门的专业能力和要求必须要做的是在人才市场中发掘具备极强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人才。而上述人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另一种是具有丰富经验,在财务管理行业内持续深耕数年的专业人才。针对这两种人才特点的不同,企业进行招揽的方式应该也是不同的。首先,在对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招聘时,专业成绩是首要的考虑条件,其次再考虑学生在面试时的基础条件,如,商务礼仪或者是专业程度等。更重要的是,在招聘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的培训,以此保证其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针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以及社会经验的人才,主要考察的应该是历年工作的成果。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社会人才能够直接提高整体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质量与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带动财务管理部门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所以,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保质保量地开展,应该及时优化内部财务管理人才结构,通过引进高质量人才来促进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要求。

(三)建立直接对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的审计工作小组

在国外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其审计团队都是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但是在我国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良好的审计团队。所以,应该建立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的审计小组,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证企业内部的正常的财务资金与准确的风险评估,还能够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中饱私囊、以权谋私的现象,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正确决策。建立这个审计工作小组的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审计小组的工作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第二,审计小组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资金往来活动进行全面的监察,以保护企业资金财产安全。所以针对审计工作小组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应该建立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则和制度,来满足建立审计小组并且进行工作的要求。在传统企业审计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审计小组为了核查相关的财务往来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阻碍,严重的甚至要停滞企业的活动的现象。但是在现在信息时展的过程中,对财务信息的核查早就不需要使用传统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审计过程中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现象,一定要控制审计小组的工作方式,这样才能既发挥审计小组的作用,同时保证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制度上对审计工作小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围进行良好的控制。审计小组的工作职责保证其能够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管,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降低审计小组工作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应该构建良好的审计小组制度,要求审计小组将审计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个人,这样能降低审计小组工作中出现失误的现象。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工作小组发现所审计的财务往来及资产全部符合要求,那么审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对审计过程承担责任。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小组发现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往来以及资产有不符合要求之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除了给出合理的解释外,还要赔偿财务管理中的损失,同时还要承担因财务问题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审计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尽量要求审计工作小组的成员是在企业内部工作满一定年限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样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1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资源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2.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