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 财务管理 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方的问题日益突出,这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些财务问题,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必要的措施。如何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成本的降低,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准确、快速的服务,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些都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丞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不只是财务基础工作以及内部监控工作两个方面的加强,还需要对成本、资金以及风险等因素进行着重的控制和管理,这将是推动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特点有所了解。

1 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及特点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客观存在物质生产领域当中的货币关系体系。社会生产关系系统以及生产力系统共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了生产技术,而生产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经济,所以当经济的形态以商品货币的经济形式出现的时候,经济关系就会表现为大量的货币关系,同样,经济方面也就表现为财务。货币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财务的最内在的本质,这一货币体系我们可以概括地理解成以企业作为中心,企业与国家、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的一种货币的关系体系。以上这些就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将有别于其他的经济管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和涉及面广的特殊性。也正因如此,要加强企业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把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切人点,处理好各个方面的财务关系。

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以企业再生产过程当中的资金运动以及其运动的全过程为主体对象。它是对资金运动的最直接的管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情况的良性与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另一个方面还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整个企业经济效率的高低。

另外,财务管理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预算、对象决策、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控制等环节。这些环节当中的每一次财务活动不仅仅与企业的全面管理息息相关,而且也是整个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的中心和重心所在。

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的管理当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当前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存在哪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和不足之处?

2 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

当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虽然不能用漏洞百出来形容,但也不是尽善尽美、完美无暇的。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财务管理上的小弊端和普遍存在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往往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甚至造成企业最终的破产。以下主要探讨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2.1 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是建立健全和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最直接的责任人。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财务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不带头执行本企业的财务制度是造成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其公用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在理财方面的意识相对较薄弱,只是单纯地关心财政经费问题,而对于企业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监督、决算和支出等情况则是毫不在意;另外不可避免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专业只是水平上也比较薄弱,导致在处理企业账务的时候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甚至出现账目不相符的情况。

2.2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会计的控制系统,没有将财务预算、会计的核算以及成本资金的控制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无法实现对企业整体经济运行的计划和控制。

2.3 目标成本的管理不到位

目前,很多企业的目标成本根本没有真正地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可控费用的控制和分析力度明显不够。没有依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建立相应的中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之后不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去制定采取具体的补救措施。

2.4 缺乏内外监督制约

相对于外部的监督而言,一些企业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财务制度,但是在贯彻和执行的环节却并没有真正的做好,这使得内部的审计部门几乎是形同虚设;诸多的企业都缺乏对于财务内部的监管和内部审核问题的重视,内部的监管根本不完善,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财务内外牵制制度。

对于外部的监管而言,虽然我国早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财务外部监督机制,但是这也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监督力度不足,水平不高,监督的成本高且监督根本不到位,都直接导致监督机制的效果根本不尽人意。

2.5 缺乏相关奖惩制度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就不再多说,要切实现企业财务的管理,其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是否能够行之有效地去开展相应的奖罚制度、以及能否真正按照该奖罚制度来执行。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考评机制还并不完善,考评的机构也不健全,考评程序也不合理,严重缺乏有效的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奖罚的方式方法太多单一。

另外,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标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资信以及贷款的回收和管理相对薄弱;对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大宗原料的采购价格的监督力度不足;现有财务部门机制的设置以及财务人员的配备不够科学合理,这些也都是目前我国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说以上不管是哪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毒瘤”,不加以改进和完善,必定要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我们应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呢?以下做简要讨论。

3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本质上来讲,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即执行主体“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管理和其它部门的职权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3.1 执行主体观念素质的改变

这里所谓的执行主体包括的对象相对广泛,上到企业的直接负责人,向下则包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首先,要从观念上实现最本质的转变,树立财务管理即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的观念,使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切实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其次,就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

质。作为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会计审核,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巧妙有效地发挥其财务管理的职能。一般来讲,财务方面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对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一定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

3.2 认清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

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之下,根据产权明晰的根本原则以及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本质要求,财务部门必须要与会计部门分开。前者的职能是理财,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后者主要进行核算,侧重于对外提供企业的会计报表等。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地划分与企业的管理、生产、销售以及决策部门之间的职权,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明确分工,互相协调的企业管理的网络系统。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第一,企业的管理制度应以监理指标考核为中心。建立资本的保值、增值指标,防止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以保障出资人的权益;建立净利润指标,将税前利润、销售成本、销售收入以及短期费用进行相应分解;建立资金指标,其确定的原则是与净利润的完成率以及保值增值率直接挂钩的。

第二,生产管理应以预算为中心。企业必须建立包括财务、营业、专门决策三方面预算在内的完整预算制度,并保证全面预算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三,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要通过全面预算来对资金的流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充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严格按照“一支笔、两条线、三个会”的办公原则来管理企业的的资金。这其中,”一支笔”是指企业资金在通过的全面预算的前提之下,只能由一个人(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者是总会计师)来进行统筹安排;“两条线”则是指企业要严格地实行收支分成两条线,即资金有财务部门来集中调度使用,从而确保生产、投资、经营等在资金方面的需求;而“三个会”则是在“一支笔”和“两条线”的基础之上,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召开资金平衡会、资金分析会以及资金调度会。

第四,成本的管理要以环节控制为中心。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必须要依照预期设计的成本进行控制。对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进行分别控制,这才是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有效成本的管理,立足于控制论的角度,加强对于设计和采购成本的管理要比单纯地加强生产环节的控制更为重要和关键。

第五,非生产性开支要以期间费用的管理和技改投资的管理为中心。严格地制定并切实实行经营、管理以及财务费用的开支的范围以及标准,是通过管理实现效益的有效途径。另外,企业技改的投资管理,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但最关键的还是看如何进行引导、策划和组织。

第六,促销管理要以资金的回笼为中心。也就是说促销部门应该根据自身岗位的经济责任的要求,规定每一个销售人员对于每一项销售业务,必须从合同的签订到资金的回收这个全过程进行负责。销售部门以及销售人员必须对销售货款进行回笼,以减少三角债以及经营上的风险,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关系;管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中,国有企业将面临着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改变。针对于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改变,需要将财务关系进行相适应的协调,从而通过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一般是指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作用的总称。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是在财务管理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企业内部有关财务的活动以及管理都会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环境通常会分为一般财务管理环境和具体财务管理环境两种。

(一)一般财务管理环境

一般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金融环境等。

经济环境一般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的经济问题的总称。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经济变化的情况来制定企业发展的规模以及生产经营的调整等。

法律环境一般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或者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或是抑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譬如说,国有企业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则国有企业开始承受向国家缴纳税负的义务。

金融环境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为市场环境。一般是指企业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以及特定的场所实现融资的情况。所以说,金融环境下的政策对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都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有时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具有高风险性。

(二)具体财务管理环境

具体的财务管理环境主要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债权人、供应商与顾客、政府以及职工等。可以说,债权人对于企业的财务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它是资金的提供者,且拥有企业的决策权,它可以决定企业发展的走向,以及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施加干涉。供应商对于企业的财务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选择一个优质的供应商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支出或是保持企业产品的质量,从而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且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很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财务管理与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与财务管理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联系。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关系进行调节而实现的。

通常来看,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本身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国有企业的财务主体的运行机制要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中进行,而财务管理环境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另一种是社会属性,这些都对财务主体的管理效果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主体会随着国有企业的运行发生交互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作用,才推动了国有企业新的财务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优化重组。

国有企业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有企业由原有的单一的政府与企业关系向多元型财务关系方向转变,从而使多元的财务关系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国有企业的企业主体也由单一的国家或政府出资向以国家或政府为主,其他债权人为辅的主体形式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供应商以及顾客间与企业经济利益关系的转变,这些关系的转变也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这些财务关系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所以当一个财务关系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导致另一个财务关系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影响整个财务管理方向的改变。所以,在当某一个财务关系发生转变的时候,需要企业根据具体财务关系的转变来对财务管理进行调整。

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但对企业主体、财务关系类型方面产生了影响,也使国有企业的购销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取消了对于国有企业在购销上的优惠政策,这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财务关系。如果国有企业想要能够再次与供销商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则必须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财务关系,以保证企业自身有稳定的供应货源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来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购销体制,破坏了国有企业与供销商原有的财务关系,需要企业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重新构建财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仍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新的财务关系的构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重大变革,促使国有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关系上受到重大的影响。迫使国有企业在企业主体、购销体制以及财务关系类型方面发生的改变上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的调整,以适应性在财务管理的环境下建立起新的财务关系,并不断的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琦.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与财务关系[J].经济生活文摘,2012(12).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一、引言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愈来愈重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而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是企业管理中心的中心。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企业常把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混为一谈,在财务工作中片面强调会计工作,有的甚至把两者等同起来,认为财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片面扩大了会计的职能,从而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被动、单一,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筹资、投资等理财活动日益复杂化,由于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了种种矛盾。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两者的工作对象不同

资金运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涉及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盈利管理等几个方面,是一种实际活动,属于物质流,是对价值运作的直接管理,即是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财务管理属于业务管理,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直接的管理对象,是一种实体管理;而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属于信息流,主要是搜集和输入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几个方面,是对资金运动的间接管理。

2.2两者的工作性质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心,它是根据特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工具,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账、报账、算账,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反映。

2.3两者的工作任务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是根据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原则,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确保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任务侧重于事前预测、决策和计划及事中反映和监督;会计的任务是搜集和输入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做好帐务处理工作,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一般侧重于事中的核算和事后的反应和监督,严格遵守和维护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

2.4两者的工作目标不同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追求企业的高利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等方法为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

尽管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应分属不同学科,但两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两者工作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两者工作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都是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两者都是通过价值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力。会计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财务管理顺利实现其业务管理的职能;会计工作本身就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以资金运动为共同的工作对象,携手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转。

3.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

财务管理与会计两者相辅相成,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本身就是价值管理的一部分,其本质是反映价值运动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如果没有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作为依据,整个财务管理都是凭空设想,纸上谈兵;另一方面,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只有满足财务管理者和其他信息管理者的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否则,也即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3.3财务管理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财务管理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好多岗位可以重叠。有些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会计岗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会计控制有机结合,可更有利于对企业资本进行优先控制。

四、现代企业中财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为了正确处理好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的顺利运作,合理设置企业财会组织机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1理财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立势在必行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如“管理活动论”和 “大会计观”、“财会管理观”等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上一塌糊涂,在实践中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理财与会计部门仍合二为一,没有分立,这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完善,企业理财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外部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有所改善,而且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理财内部环境与过去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企业实行政企分开、职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理财主体更加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变的更为复杂,企业会计人员已经无暇顾及企业的财务管理了。另外,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提高其企业理财水平。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迫使企业理财和会计部门分立,有些发达城市已经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而且财会理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大力倡导企业理财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既做好理财工作,又做好会计工作,所以,我们我国企业理财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离已经迫在眉睫。

4.2合理设置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考虑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实际,我们有必要合理设置企业中的财会组织结构。我个人的想法如下:

在财务总经理的统一部署下,财务管理机构根据有关的财务管理法规和原则,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来对资金进行管理。具体做法如下:筹资管理部主要负责拓宽筹资渠道,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优化资本运行结构,维持最佳资本结构,并且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的关系,对筹资风险进行合理估量;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做好投资分析并提供投资决策,处理好摘要合理分配这几个部门的任务,使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应用全面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相互区别,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根据每个人的经历、修养与性格以及个人的工作兴趣,合理选用人才,尽人所长、尽人所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其次,按照财会管理的层次性规律,统筹合理安排工作,作为财会的领导者,应掌握好工作的侧重点,提纲挈领,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再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理论培训,熟悉财务管理与会计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做全面性、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硕士论文,企业财会治理机构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又是相互渗透的,我们应把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理查德.A.布雷利.公司财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建民.谈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

[3]吴留全.财务与会计之关系及财务的变革.沈阳大学学报,2003.

[4]余绪缨.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葛加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2003.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第4篇

一、企业财务目标

企业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其特定的理财环境下通过理财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不同的财务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的机制,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财务目标实现的程度是评价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科学地设定企业财务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对于企业财务目标,存在不同的观点,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等。利润最大化目标认为,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是代表了企业新增的财富,利润越多代表企业增加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实现利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物质基础的保障。该观点的缺陷在于:忽略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考虑效益与效率关系,没有考虑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关系。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导致企业只注重企业自身的利润而忽视宏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认为,与企业存在着利益关系的个体或群体的利益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是企业的财务目标,这种利益关系不但包括直接利益关系也包括间接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将企业的财务目标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企业的财务目标必须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综合性和兼容性,考虑了企业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过程中,应该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和消费者,并将社会责任也纳入考虑的范围。财务目标能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财务目标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体现企业对市场和竞争的适应,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在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增长需要的同时,兼顾环保和节能,在维持企业盈利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在考虑财务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作为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增加社会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应履行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包括生态环境、债权人、消费者、企业员工等等。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谢尔顿(OliverSheldon)提出,他指出企业经营应该与本产业内外涉及的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道德义务。社会责任的内涵也不断地在更新变化,目前较流行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代表了特定利益集团的意志,特定利益集团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员工、客户、政府和社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向企业提供不同的资源、承担不同的风险,从而具有不同的收益要求。

企业的社会责任通常由六个方面构成,包括环保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维权责任,社区责任以及慈善责任。环保责任要求企业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减少能源消耗,不违法排放污染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生产。经济责任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经济的发展。法律责任则指企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维权责任指企业要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履行劳动合同,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严格执行工资标准,妥善处理劳资关系。社区责任是指企业与所在的社区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企业应主动为社区的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增强企业与社区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推动社区的发展。慈善责任是指企业应支持慈善公益事业,通过扶贫济困可以为社会提供帮助,缓解矛盾,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

三、企业财务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表层现象看来或者从短期看,将使企业的利润和股东财富减少,仿佛与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相背离。短期看来,企业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状态,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实现外部经济则带来内部经济的无法实现。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增加经营成本,在定价时企业会考虑这些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或者由股东们承担较低的边际利润,最终可能会引起利润下降。以企业需承担的环保责任为例,企业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需要引进高额的环保和排污设备,在短期内企业成本显著增加。为节省成本,忽视环保责任、污染环境的企业不在少数,从短期来看,企业的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是相互矛盾的。实际上,从深层角度、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目标和社会责任是内在统一的。首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大多是法律所要求的,如消除环境污染、保护消费者权益等。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生产经营的各方面都依赖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的支持,失去社会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也就将无从谈起。其次,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多做贡献,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可以帮助企业在公众形成良好的形象,从而赢得消费者更多的信赖,带来更多的消费者的偏好与喜爱,更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TimKitchin在2003年提出:只有当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核心目标结合在一起,成功转化为内在的商业运作过程,企业社会责任才会得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不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均无可厚非,但追求财务目标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责任的约束,应符合社会及商业道德的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会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从中获益,形成企业与社会双赢的局面。

四、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要求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伦理观不可或缺,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环境保护法》、《生产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和相关的制度,但不够完善,仍然有企业钻空子。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增加新的法律或条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严格规定,真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加大对逃避社会责任履行行为的打击力度。其次,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监督。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媒体等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要在全社会形成道德舆论,对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差的企业提出严厉地谴责或批评,引导企业观念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转变。最后,应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化,制定出明确的社会责任标准及相应的评价体系。在以税收收入、GDP等可量化的经济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中,纳入环保效果等评价指标,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的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负债•收益•分配不同,战略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2.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二、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

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体现在:

(一)支持性。从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看,财务战略不仅表现为它从属于公司战略,更是公司战略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表现在它从财务角度以价值形态对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出财务目标,如:稳定增长的收入、较大的毛利率、强劲的信用等级、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在行业处于调整期的收益稳定程度等,以此来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互逆性。财务战略对公司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支持力度与作用方式。从战略角度看,公司所有者总是期望公司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营增长的收益提高,因此财务战略将随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

(三)动态性。财务战略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和外部环境紧密关联,即财务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当环境出现较小变动时,一切行动必须按战略行事,体现战略对行动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并影响全局时,经营战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而财务战略也随之调整。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筹资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间内所要完成的筹资总任务,是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涵盖了筹资数量的要求,更关注筹资质量,即既要筹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筹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不断增强筹资竞争力。筹资原则是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低成本原则、稳定性原则、可得性原则、提高竞争力原则等。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筹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筹资战略。

(二)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一是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投资原则,主要有: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在投资战略中还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作出恰当的安排。

(三)收益分配战略。

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

从战略角度考虑,股利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四、财务战略成功实施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从风险的观点看,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于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点、经营风险都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在初创阶段,企业经营领域的不确定性较强,大量的资金需求应尽量通过权益资金满足,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三)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如内部约束机制应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等。此外公司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四)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

五、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除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外,还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战略要求。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比如,定量控制标准辅以定性控制标准;长期控制标准辅以短期控制标准;专业性控制标准与群众控制标准相结合等等。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此外,财务战略实施完毕后,应对其实施进行评价,这是回头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的很好途径,同时也为以后发展积累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财务战略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它提高了企业财务能力,即提高了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财务战略注重系统性分析,这提高了企业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协同效应;财务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0,(9)

[2]卢斯•班德.公司财务战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