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实践教学

护理实践教学

护理实践教学

护理实践教学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教育日趋完善的今天,现代医学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的护理专业也越来越多,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也越来越专业化,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更为强大,需要不断的对其实践教育体系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改善,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我国护理科学的发展,如何缩短与国际护理教育间的差距,培养更为优秀的现代化专业护理人才是我国目前对于护理专业的教育所要认真对待的十分严肃的问题。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发挥现代教育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实践教育为基础,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对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为了保证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每个团队成员的发展,学校一定一要特别注重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和选定,因为这种骨干教师是整个团队的领导人物和精神核心力量,加强骨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骨干教师来讲,不仅仅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懂得因材施教,治学严谨,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团队协作带头的组织能力。他们不仅要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在教科研项目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应走在教师队伍的前列。笔者认为,为了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鼓励教师的进步,本着择优选拔、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制订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学校安排教师参加部级、省级专业培训,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到行业一线进修及国内外考察,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共同完成课题项目实施等。通过这些活动和选拔,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开拓视野,不断的提高团队教师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使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发展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青蓝工程”是每个团队经常采用的模式所谓青蓝工程就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带教每位新入职的教师,使新教师在有经验的老牌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使得教育能力和素养已经班级的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进。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教师规范、课堂教学内容等都是带教的内容。另外,新入职教师在学校教研督导室的组织下,安排有关教案设计、组织班会、论文写作等培训。并不断的根据每个人的个人情况,制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沿着目标进行奋斗,可以每年制定一些关于职称或者表彰等的评定,以此来刺激和激励教师,使每位教师的发展都有可针对、可操作的目标,并于第二年初总结上一年度的教育教学成果,分析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个人发展规划的实施,并通过分析目标完成情况,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有目的地进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资源共享,打造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随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利用现今科学手段每个团队之间都可以设计自己的网站,以此来加强各个团队成员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团成员可以登陆网站,使得各个地区院校之前的资源可以合理的相互学习和共享。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为服务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真正的做到院校合作,学校可与当地医院合作,引进医院先进护理模式与志工服务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适合现代护理模式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护理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护理实践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R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15-01

1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护理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其基础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求学生掌握高超的实践技能。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技能教育并没有特别注重实验教学,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单独系统的开设基础实验课,仅仅只是依附于理论教学进行实践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亟待提高。为此,我们必须要开设高质量的基础实验课程,切实提高护理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护理学基础课程需要创设一个护理的职业氛围,通过集中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熟悉护士角色,更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强烈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其次,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培养,学生在实验室更好的养成职业礼仪习惯与整体的服务意识,也通过高仿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忍耐力、耐挫力等,使得学生更快的养成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良好的意志,更快的适应职业角色,也缩短了将来初步临床护理工作的不适应期[1]。

2优化基础实验课课前设计

首先,要有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实验课的课前设计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到过程控制、后期评价以及科学合理性等情况下,制定一个难度适中,又切实可行的科学目标,让学生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更为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较低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太没有挑战性,对学生没有锻炼的意义,也就无法实现其应起的作用[2]。

其次,要精心设计课程教案。结构方面,教案的书写应该设计成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不同要素构成的新型的教案结构。内容方面,教师在实验课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现实情况出发,不断收集不同方面的材料对教案进行补充,在遵循了教材与教学基本内容的大前提下,根据实际的需要再做具体的局部调整。教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去挖掘不同材料中的主要知识点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偏颇,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最佳记忆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精心设计一些小插曲和切入点,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最后,学生要重点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对实验步骤与操作的关键环节有基本的了解,一些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个人推断的实验,一定要预先掌握实验要领,甚至还要写出预实验报告,扫除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点,积极进取,自主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思考问题,在思考中不断的对实验进行改进与修正。同时,也要抽取部分学生参加实验物品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准备过程,更好的将知识点糅合到实践操作能力中去。

3优化基础实验课的过程设计

其一,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要不断在实践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模式研究实验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掌握高效的思维方法,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护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设疑,释疑和灵活点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不断的启发,实现个性发展和批判创新[3]。

其二,要以学生为主导,优化实践教学的手段。在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验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很多常规的护理技术都对操作程序有统一的要求,极大的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基础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只摆出实验原则,而不限制具体的做法,鼓励学生以护理操作的规则为准则,以省时,省力,舒适度与安全性为原则去设计自己的操作程序,从多个角度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同时,也要引进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实验内容可以更为生动清晰的为学生展示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其三,要灵活的运用示教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离不开示教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学生的实践经验少,接触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们一定要在实验过程中灵活地把握好示教时机,总结学生们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让学生对实践的技能有直观的了解和基础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示教中进行初步的操作,掌握实验的要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看法,示教过程中及时结合学生问题进行讲解,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看法[4]。

其四,要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让一些实验课上普遍存在的验证性重复过多的问题得到强化。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后应该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性的实验,掌握好重点与难点。在综合课程教学之外,还要设置一些设计性的实验进行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综合的去分析各种知识与实验原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相比而言会比较高[5]。

4优化基础实验课课后评价体系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还要对实验课程的课后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实验课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具体实行方法等都有必要进行改进。

具体的,我们要将考试评价体系分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等几个部分,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①理论评价。实验课理论评价注重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客观的评价。②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举止,实验习惯以及技能等各项指标,注重实验操作程序与预期结果等的整体评价。③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考核学生的判断能力,实践应对能力以及病患关系维持等,以此来观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知识掌握程度[6]。④自我设计实验评价。属于一种较高的考核层次,考核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对某一个护理操作实验进行自我设计,制定各项具体要求,设计创新的内容,能构建内容丰富,兼具厚度宽度的实验,学生也就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知识,还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培岩.当前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8:45-166

[2]朱文元,赵伟蔡.新时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讨[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9:26-220

[3]李竹,刘静.《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改革与实践[N].北京:中国卫生经济报,2008,12(10): 44-54

[4]卢志强, 朱苏谨.情境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上的应用[J].中华护理实践,2008,12: 36-45

护理实践教学范文第3篇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5-01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界定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主要探讨实践教学在护理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1当前护理学教育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护理教育院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尽快解决边远山区的医疗短缺和医疗问题,护理院校以加快护理人员培训为出发点,紧跟教育形势,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模。但随着护理教育院校比例的提高,多年来低投入的重复建设和大规模扩招给当前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①受经济环境的刺激,民办医学院校的数量增加,办学速度快。普通高校扩招规模的扩大,使现有的实习基地负担过重,学生自主实习的机会急剧减少。因此,难以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护理培训模式。②学校学生规模的扩大,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但又受到教育设置和实验双重条件的制约。③随着学科的发展,护理学教育对学生医生理论掌握的要求与标准也在向更深更广范围发展。现有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已难以保证教学需要。在有限学时内,学生只能顺从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在挖掘自身潜能及师生互动上失去保障,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与制约。④基于现行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受专业及社会需求的影响,就业率逐年降低。

2以突出实践教学为特色护理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21创设模拟病区,加强临床技能实验室建设,开辟院内学生见习(实习)基地

211目的与意义模拟病房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同时使用一些常见的(实际的)费用来建立实验基地。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模拟病区最大限度地掌握非常规诊疗技术,易于迅速适应未来医院(实用)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缓解实习基地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12方法与措施在建立模拟病区时,首先要确保基础医疗设施和环境要注意收集各类专业的典型病案和非典型病案,整理和建立一定数量的信息库。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从记录护理记录、病房查房记录、护理技术、治疗效果比较等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师生比例,合理配置实验技术人员,确保合理分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变“示”教为“带”教,完善指导和考核机制。要实现自主培训与强化培训的有效结合,必须加大实验经费投入,注重长期规划,避免近利润的观念。

3改革现有护理学教育

“三阶梯”教育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改变被动教育,引导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护理教育院校普遍采用“基础理论、专业教学”三步递进教学的临床实践。“基础理论、专业讲授、临床实习”的三阶梯递进式教学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学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在教学中实施以下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31改革现有教学计划将现有学科教学时数以1/3模式(即1/3系统引导授课、1/3辅导结合重点讲解、1/3以学科前沿发展讲授)分段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实际上在前1/3集中面授之后,即?M入实验辅导,在实践基础上重点讲解,随即在现有教学时间安排上提前6个月~12个月进入生产实习,让学生带着掌握的技能以及疑问进入后1/3阶段的进一步理论升华学习阶段,也就是实施“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

32合理安排在系统引导讲授基础上,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和掌握的空间,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辅导。

3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教育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系统制作教学软件,结合兄弟院校教学课件合理安排讲授,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学分制考核。

34开放实验室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求得真知。

4注重人才特色培养

护理实践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实践教学 实验室 合作

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首要的,这也是国家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为达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笔者学院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提升护理职业技能无疑是一个重点,一直以来,学院也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多方位的技能强化。但随着近年来学生与教师的增加,护理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的合作显露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热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于护理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合作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一、实验室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是集中、高职为一体的职业类院校,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则以培养其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为目的。《基础护理学》这门课是针对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这门课包含了50多项常用的临床应用技能,对于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掌握这些技能是一个基础。为了更好地使各项技能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动脑动嘴走向动手,必须要进行实践训练,克服实践书本化、眼高手低的缺陷,因此实验室便成了重要辅助设施。

二、实验室教学资源

为完成《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任务,笔者学院现配有护理实验员2名,护理实训室14个(晨晚间护理实训室3个,可完成备用床、麻醉床、卧有病人床的更换等实训项目;排泄护理实训室1个,可完成男、女病人导尿和留置导尿、灌肠、肛管排气等实训项目;清洁护理实训室2个,可完成床上梳发、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实训项目;饮食护理实训室1个,可完成床上喂食、鼻饲等实训项目;无菌实训室2个,可完成无菌技术、戴脱无菌手套、隔离技术、洗手、戴脱口罩和帽子等实训项目;急救护理实训室3个,可完成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实训项目;护士站展示室1个;标准病房1个),教室5个(均配备讲台、多媒体、黑板、床单位、操作台、学生坐椅和桌子),实验用品仓库3个,实践教学准备室1个。

三、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基础护理学》开设的对象包括在读中职、三年高职第二学年和五年制高职第四学年的学生,每学期开设该课程的班级约为33个,约1500人。这门课由基础护理教研室12名专职教师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完成,学校采取的仍然是教师和实验员共同管理实践教学的模式,开始时人数少、教师少、班级少,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发挥了它的优势,但随着学生的增多、教师的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室拥挤、实训室拥挤、实验用品紧张、后期管理落后等不良现状开始出现,经过各位老师及实验员的协调,有所改善,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

教室的拥挤、实训室的拥挤有一部分是“假阳性”拥挤,所谓的“假阳性”,指的是实训室、教室并不是每次课都拥挤,而是使用过于集中。解决假阳性问题可以从课时安排着手,对本教研室教师的课进行合理安排,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具体办法如下:将各位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分配,比如把12位教师的教学进度分成4个,每3位教师一个进度,3位教学进度一致的教师再进行理论和实验的分配,以解决冲突,使每一次课使用教室的教师不超过5个,每次课使用同项目实训室的教师不超过实训室的个数。即把各位教师及课时进行分散编排,使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课都有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教学内容,以避免冲突。

2.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

(1)用物管理。面对实验用品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的现状,准备任务繁重,实验员必须对实验用品进行合理的放置,以便于取放和核查,具体建议如下:首先对实验用物仓库进行设计,可以仿照医院的药房进行设计,置载物架,以便及时找寻,节约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先将用物进行归类分区,比如可以按照消耗性物品、可重复利用的物品、各类仪器进行分类,消耗性物品可以再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可重复利用的物品可再分为需维护的物品与不需维护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再将每一项用物置于载物架的不同位置,进行标签明示以便查找,同时也利于检查用物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的物品,可以及时使用,避免浪费,对各类仪器也可以进行良好的维护。

(2)用物交接。将以前的教师与实验员交接改为班级负责人与实验员交接,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监督学生完成实验室的卫生整理工作。同时增进实验员与班级负责人的沟通和了解,进而更好地管理相关学生。另外,还可以增强班级负责人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加强其服务班级的意识,认识到他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良好的用物交接也是保护物品性能、衡量工作态度和作风的良好标尺,用物交接在准备室完成,由实验员负责准备,负责人负责拿取和归还,负责人只拿取当堂的用物,并在用完后及时归还,归还时由实验员和负责人进行核对无误后交于实验员管理。实训室整理完毕后由教师与实验员交接,并告知需补给的消耗性物品,由实验员进行补给。

(3)卫生及纪律管理。卫生由当堂的教师负责安排值日生进行打扫,并监督检查,从实验用品到整个实训室设施均应保持整洁、干净(包括地面、床单位、操作台、实验用品等),并签名以供监督检查。

五、效果预测

教学程序按以上方法进行,教师可以实现每堂课提前知道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用物已提前配备完毕,节约时间和精力,保证课时正常进行;解决了实训室、教室紧缺、冲突、临时调整课时等上课问题。另外,也可以充分调动班级负责人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实训室、教室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保持整洁、干净,并给授课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实验员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有更多精力去投入实验管理。

六、新设想顺利实施的保障

1.教师方面

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下课,按照实验要求使用器材,使用后进行整理,仪器要进行维护。做到严肃、认真、负责,为学生做好榜样,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条例,养成良好的使用实验室的习惯,态度端正,学习积极。

2.实验员方面

实验员要对各班级负责人进行管理,认真引导、培养班级负责人建立服务意识和时间观念,及时领取、归还用物,保证用物无损坏,如为意外损坏,要进行登记,由实验员及时进行报修或补给,非正常损坏均需赔偿。另外,调整实验员上班时间,由班级负责人领取归还实验用品,并对实验用品进行认真核查,做好后续的监督及责任追查。

3.过程监督

护理实践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专业,护理;教育,医学;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近年社会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需求推动了临床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是医学教育最重要的变革[1]。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强,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尤其强调对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强调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作者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交流、思考与总结,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新模式,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设定的培养目标。

1传统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分析与思考发现,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临床发展需要是传统护理院校内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传统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一直从属于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学校和教师在理念和实际教学中均有意或无意地固守实践教学是次要的、其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从属与补充的想法与做法。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社会与临床发展的需求,更不符合培养现代高素质、临床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1.2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陈旧

基于以上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实践中所实行的仍然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与“学”。培养动手能力强、临床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理念难以得到实践和体现。事实上我国妇产科护理的实训内容和操作方法多年来没有及时更新[3],临床护理技术和方法的实践教学与临床现状脱节严重。

1.3实践技能考评方法不尽完善

传统考评标准中操作步骤所占权重较高,而更能体现综合安排与人际交流能力的操作前评估和护患沟通所占权重过低;在利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能力考核方面一直缺乏有效手段[4]。

1.4实践教学条件受限

妇产科疾病涉及女性生殖系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害羞、焦虑等不配合甚至抗拒情绪,所以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相对难度更大。妇产科护理学实训室是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但目前所用的人体模型仿真程度不高且价格昂贵已难以符合实践教学的需要。

1.5临床见习与实习教学效果欠佳

临床见习与实习是护生成长为一名合格护士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对这一过程的重视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护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由于传统观念与国人总体素质的影响,我国还很少有患者愿意将自己的隐私部位作为临床教学内容来展示,同时妇产科护理的临床教学活动还直接涉及女性的婚恋、生育等诸多隐私问题,而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制教育的普及,患者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自己在接受医疗服务中所应享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等权利,我国的法律及相关的行政法规也做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改变,因此,与其他专业相比,妇产科护理学的见习与实习在客观上存在更多的困难和潜在的医患纠纷,这些均为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的正常进行增加了难度。此外,如果临床见习与实习管理不到位、学生实习的专注度不够等也会进一步影响实践性教学的实施与效果。此外,我国护理院校近年的招生数量显著增长,而国内适龄考生数量却在逐年下降,以及我国近年的医患关系持续紧张所导致的护理岗位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和职业荣誉感、护士的社会地位相对明显下降等使得优质生源减少且不愿意报考护校。以上这些综合因素使得目前国内各护理学校生源质量下滑和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2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与方法

2.1改进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

2.1.1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对卫生保健的投入也显著加大,这些都大大释放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与能力,群众对医护技术与服务水平的要求与期待也越来越高,这导致临床上近年要求护士在具有扎实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人际沟通与心理照护的综合能力。这种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护理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的自我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5]。因此,实施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理念是现代护理人才培养必然要求。

2.1.2统一实践技能考评方法,制订实用型实践性教学计划[6]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医院实际情况由任课教师与外聘专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课的比例、项目内容并完善考核标准与要求,为妇产科护理实践性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标准。

2.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技能训练及考核

2.2.1多种形式加强技能教学

2.2.1.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特点要求重视临床过程与操作技能。“接产步骤”是妇产科护理学中较难掌握的内容,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先播放正常分娩视频,然后在实训室进行演示,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进行会阴消毒、铺巾、保护会阴等接产要领,再让学生利用模拟人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再重复播放正常分娩视频以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之前的操作缺陷与错误之处。通过这一系列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2.2.1.2病案讨论法。病案讨论法形象、生动、具体,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注度,在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时,明确产后出血病因是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以下2个病例可以有效地解决好这一教学难题。(1)患者1,28岁,足月临产,因第二产程延长行胎吸助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胎儿娩出时伴阴道持续大量流血,呈鲜红色,有凝血块。(2)患者2,已婚,25岁,孕40周,双胎头先露,自然娩出,产程进展顺利。胎儿娩出后20min胎盘娩出,阴道阵阵出血,宫底平脐,子宫时软时硬。请学生分别给出以上患者的主要诊断。软产道损伤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特点通过以上2个具体病例得以形象展示,显然病案讨论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2.2.1.3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的角色扮演法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让学生充当演员或观众的角色,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在积极参与中的学习与体会。在“自然流产”一节的讲授时,由于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学生又很难掌握,在教师的主导下安排即兴表演,孕妇与护士的角色分别由教师和学生来扮演。教师在表演中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先兆流产患者的2个常见心理问题,即胎儿能否保住(本次妊娠能否继续),以及胎儿能否健康(若保胎成功,胎儿是否健康)。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进行心理护理。这一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改善了教学效果。

2.2.1.4在教学中引进课堂辩论[7]。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完成一半后,针对目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这一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设计并布置了“剖宫产对母婴影响”的辩论题,学生可自行选择参与“剖宫产对母婴有利”组和“剖宫产对母婴有害”组。在先前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查找文献资料积极充分地掌握了剖宫产对母婴的可能影响。在学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后两组之间进行初赛,选出两组优胜组进行最后的决赛。辩论赛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强化妇产科护理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

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相结合及时重复与强化课堂上讲解的各项操作技术,巩固记忆。比如在“会阴擦洗“操作课后,本教研室安排学生在自习课和晚自习时间按组进行相互的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轮流指导和解说。这一教学安排解决了实践课时有限、实践课中学生练习少的问题。一直以来,妇产科护理学考核大纲将妇产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成绩单列,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不仅可以检验妇产科护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8]。此外,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进行强化训练,在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2.3健全临床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2.3.1加强临床见习管理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结合理论课适当安排临床见习也是本教研室一直坚持的一个教学特色。除平时结合理论课适时安排相应的见习之外,在见习的形式与时间安排上本教研室还根据学生的想法与要求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比如近几年来本教研室在暑假安排学生到三甲医院进行至少2周的社会实践。见习过程能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真实环节,激发护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巩固和强化课堂理论知识、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2.3.2加强临床实习管理

临床实习内容和标准及阶段与出科考核的内容与要求的制订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更强调这一过程的可操作性与每个环节的落实到位,比如护生在病房实习中要掌握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产褥期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沐浴、妇科疾病患者护理计划的制订,填写各种表格及记录单。为达以上目标,具体要求是每位护生分管病床3~5张,每天查房时护生在床边汇报患者基本情况并实施护理体格检查,带教教师则要提问并讲解相关的医护知识并规范护生操作。详细的实习内容制订和严格的实习管理保证了护生在实习阶段临床应用能力的迅速提高,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整体护理的要求和方法[9]。此外,本教研室在人员和机制上持续加强对临床实习质量的评估。在班主任参与实习管理的同时,本教研室还设立1名专职实习带教教师,该教师全面负责管理所有实习医院的学生,规定其每天要巡视医院相关病区,及时同带教教师及学生交流沟通,动态了解学生的实习及教师的带教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实习期间写周记,带教教师每周审阅并进行评价。妇产科实习结束时,带教教师要对学生的专科理论、基本技能、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与评级。实习期间利用学生每月返校时间组织2次以上的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考试,考核重点是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在实习中后期学校再组织一次由系主任、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考查小组,对所有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以进一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3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10],迫切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妇产科教学中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促进现代护理教学的发展。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和教学实践所做出的以上探索、思考与总结逐渐建立的妇产科实践性教学新模式已达到了改进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教研室还将根据社会与临床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这一探索与研究。

作者:成敏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临床教研组

参考文献:

[1]曹允芳,刘峰,逯传风.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23.

[2]张秀英,欧阳云帆.高职《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9):213.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5-104.

[4]张瑜.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整体护理模式的操作与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7):42.

[5]戎艳鸣,钱星,屠庆,等.护理临床“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5,32(19):73-76.

[6]冯雅楠,张国琴,姬春.《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农垦医学,2015,37(3):212-213.

[7]潘宏,邓莉,梅志强.辩论教学在提高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65-1167.

[8]许昆静.《妇产科护理学》课间实习技能考核方法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