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工业的特点

汽车工业的特点

汽车工业的特点

汽车工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 国民经济 未来趋势

一、汽车及现代汽车制造技术

(一)汽车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汽车”出现在17世纪,由意大利人布兰卡发明了“反击涡轮式蒸汽轮机”,用以带动轮车。到了18世纪,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让汽车的产生成为可能,此后尼古拉·约瑟夫·居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由蒸汽机作为驱动的汽车,18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的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进入19世纪,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用蒸汽机作为驱动,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在这个世纪里,汽车的关键装置,诸如内燃机点火装置、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铅酸蓄电池、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二冲程内燃机以及四冲程发动机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出现,都为真正的现代汽车的诞生奠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这一辆装有内燃动力机的汽车被认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辆汽车,因为它是真正以汽油为动力源的第一辆汽车,而不是蒸汽机。次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携两辆汽车登陆上海,开中国汽车风气之先。随后,汽车工业在中国缓慢却不断地发展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就一直大力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中国目前并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但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受到世界瞩目。并且汽车制造的发展正处在上升阶段。40多年以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崛起,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它不仅和橡胶、石化、保险、电子以及玻璃等产业紧密相连,还关联到商业、保险业、运输业等行业。

(二)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

从19世纪末至今,汽车工艺的发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从欧洲国家“先声夺人”、到美国“称霸世界”、日本“后来居上”以及中国“悄悄崛起”,构成了一部汽车的发展史、竞争史。

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按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分为4个阶段:

1.刚性制造自动化。传统的制造方法特点是高生产率和刚性结构,这种方式很难产生新的技术和组合机床,本阶段将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流水装配线的出现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成熟。

2.柔性制造自动化。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第一台数字控制铣床为开端,拉开了柔性制造的序幕。它的主要特点是高质高效,适合中小批量的生产。

3.集成制造自动化。集成制造自动化是指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现代企业生存与竞争的问题,即产品上市快、质量好、成本低和服务好。

4.智能制造自动化。它包括制造网络化、全球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三)先进汽车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及灵活生产,提高对快速发展市场的适应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其主要特点有:

1.先进制造技术的实用性。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型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根据以往的发展过程来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需求导向性,例如汽车、电子产业。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是产生最好的实践效果,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2.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包括了对各种原材料的加工,更包括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产品的生产、销售甚至回收的整个过程。

3.先进制造技术的动态特征。由于先进制造技术本身是一项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和随着生产发展不断进步的一种技术,因而其作用和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先进制造技术有其不同的特点。

4.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性。与传统制造业的专业单一、独立相比,先进制造业有着不同专业、学科彼此相容、交叉的特点,各专业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技术更为系统,已经成为一个集管理、信息、材料为一体的复杂学科。

5.先进制造技术强调了生产的低耗、灵活、环保以及优质优量。新技术局部系统集成的实现意味着先进制造技术在追求生产高效的同时,要为了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处理好资源有限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6.先进制造技术最终的目标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对市场的灵敏度。为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先进制造技术会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得制造过程扁平化和合理化。在自由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下,制造业将逐渐变得国际化、全球化。

二、汽车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汽车产业的历史战略作用

20世纪50—60年代,欧洲经济缓慢恢复,而70—80年代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日本和韩国的经济的复苏。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产业的支柱,成为增加产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进入后工业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力量。

在工业化中期到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前,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战略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工业能够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整个制造业系统的生产效率。

(二)汽车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

当前经济形势表明,汽车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其次,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汽车制造业将发挥其战略作用,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产业。

根据经济发展史规律,汽车是一个国家由小康阶段向富裕阶段过渡期间的主导消费品。因此,根据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创新将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方法。也就是说,汽车的普及有它的必然性。

(三)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茨涅茨的相对国民收入理论,产业结构一般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并最终向技术或知识密集型。汽车是大批量生产并且价值较高的产品,因此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会在加速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也同时大幅提高资本的密集程度。

(四)提高国家整个制造业系统的生产效率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时期的新兴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五)对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

汽车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宗耐用品。汽车工业对投资量和经济规模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中间投入和价值量转移的比重也很大,也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汽车制造业不仅依赖于相关部门,也对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汽车产业的投资具有某种乘数效应。

(六)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集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综合型产业,他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和其他相关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为汽车制造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由于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工作需求和工作技能的差异,可以容纳不同阶层、不同专业的劳动者。而且,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汽车行业和相关行业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从2002年至今,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到现在的汽车市场平稳增长。这期间,中国汽车制造业已经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汽车制造业现在正在实现由弱到强的跨越。全球汽车业的进步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可以带动中国汽车制造业在竞争中加快发展的步伐。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人均GNP总量,其二是经济结构。综合这两个指标可以显示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还没有进入或已经完成工业化,但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过渡时期,而这一时期对实现工业化是相当重要的一段时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将会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二)未来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乘用车柴油机化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使用柴油有着更为经济、排放低的优点,因此,随着柴油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会逐步代替汽油。

2.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原有的汽车结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而科技的发展已经研制出了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和保护环境的需求,电动汽车将会替代普通汽车。

3.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安全起见,安全气囊、三点自动上肩式安全带EBS等安全装置会成为标准装备。

4.使用更多轻质材料以降低车辆自重。

5.各种智能装备将会越来越多地用在汽车上。如智能驾驶、电控可变技术等。

6.汽车排放控制标准更加严格。如美国2007年开始执行的EPA2007排放标准要求将EPA2004中规定的微粒物(PM)减少90%,氮氧化合物(NOx)减少95%。

7.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8.汽车市场中竞争会比现在更加激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原有的流水线生产,固定模型生产,到今天的以柔性技术为特点的生产线生产,以及新车型开发周期的缩短,体现了汽车制造业的大跨度发展。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自动化、精密、高质量的汽车制造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今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需要为了实现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逐步变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国际化。从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如何更好地利用优质资源、发展属于自己的品牌,如何提升自主开发能力,我们都必须对此提出相应的、适合当前发展的战略,以加快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国栋.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张京明,江浩斌,等.汽车工业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陈清泰,刘世锦,等.迎接中国汽车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汽车工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1.铝合金材料概述 

铝合金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合金,本身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并且密度低、强度高的特点,多方面的优点,使得其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合金材料。铝合金由于本身的物理特点,决定其拥有较强的塑性,具有方便加工的特点,可以制造成各种类型的板材。铝合金主要是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后,人们将纯铝通过热处理的技术手段加入了其它的合金元素,得出的铝合金的强度比纯铝要高,同时也保有了纯铝的轻质的特点,使得这样的合成为铝合金变成了一种较为理想型的工业材料。 

铝合金主要是作为一种复合型材料应用在各个工业领域,在各领域的工业生产中,铝合金超高的性价比,成为有色金属材料的首选,在工业生产中,铝合金用其本身的优点,代替了部分金属的缺点,综合之下,铝合金成为一种最合适宜的有色金属工业材料。 

2.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到来,汽车行业的节能降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汽车的节能降耗,就不得不考虑到汽车的自重以及油耗,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汽车的本身的自重问题所引发的能源的浪费,汽车重量的减轻,能够有效的提升每升燃油的行驶距离,因此汽车车身以及零部件的选择就显得重要起来,实践证明,铝合金论文是一种良好的汽车车身以及零部件选择材料。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密度小,质量轻,并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最重要的一点是性价比高,成本低,因而成为一种较为常规性的汽车制造的工业金属材料。有研究显示,采用铝合金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汽车的行驶效率,极大的降低汽车能耗,对节能环保有一定的功效。 

说到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就要从铝在汽车中的应用说起,资料显示,最早将铝材应用到汽车工业中的是印度,后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效仿。甚至曾在一些早期的豪华车上应用过。随着铝合金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自然开始变得细化了,应用在汽车工业中的铝合金,主要有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其中铸造铝合金的使用量是比较大的。其具备了铝合金本身该有的优点,能够根据具体的现实情况来对汽车零部件的形状、质量等进行塑形,将不同的零部件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例如铸造铝合金能够应用在离合器外壳、变速器、水泵等部件上。除此之外,现在汽车工业中也开始采用一些新型铝合金,诸如泡沫铝合金、快速凝固铝合金、铝基铝合金等。泡沫铝合金,作为一种气泡型铝合金材料,质量小是其最大的特点,除了质量小,其还具有较高的吸能特性,将其应用在车顶盖板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快速凝固铝合金,是一种利用铝合金固液态极限的一种铝合金,这样的铝合金代替了钢构结构,减轻了车身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音。而铝基铝合金,是一种复合型材料,这是一种增强型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耐磨等性能高,一般可以用在发动机上,发动机的零件就需要高强度的耐热、耐磨性能材料。 

3.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 

铝合金作为一种质量较强的有色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多个工业生产与制造领域。在汽车工业领域,铝合金也自然的发挥了其巨大的使用价值。一系列的实践证明,铝合金具有超高性价比,与此同时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在汽车工业的节能降耗上发挥不小的价值。铝合金与其他的合金相比较而言,在成本、技术、制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综合性能比较好的轻金属材料,在未来的汽车工业发展中,也必将是一种重要的制造材料。目前,我国的铝合金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没有一些发达国家先进,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未来的汽车工业发展中,铝合金必将成为首选的轻金属材料。这也是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 

铝合金多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未来我国也会在铝合金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发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4.结语 

铝合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工业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机械制造工业领域,汽车行业就是其中一个采用铝合金的行业,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有铸造铝合金以及变形铝合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型铝合金被应用在不同的汽车零部件上。我国对于铝合金在汽车工业发展中的研究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未来铝合金将会是汽车工业首选的材料。 

[参考文献] 

汽车工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139-03

1 引言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厂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从事现场工艺、加工、质量和现场装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从事汽车冲压、焊接、喷涂作业,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生产现场工艺维护、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实验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需要的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校内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内容高度融合。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需要 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当今更多的讲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各大中院校,本身对汽车制造过程不是很熟悉,即使到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门的培训,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不能完整地接触汽车制造整个流程。针对汽车制造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将是这部分教师快速熟悉汽车制造流程的一个渠道。

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的氛围 汽车制造厂一般来说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汽车企业特有的文化和氛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营造一个真实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企业管理方法和岗位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服务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升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行业内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围绕市场所需、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考虑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到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调研,同时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岗位设置的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包括汽车驾驶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装配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冲压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车身喷涂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生产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能力、汽车整车下线检测及调整能力。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8个学习领域,并将18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钳工实习;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高级模块包括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4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

通过对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量调研,同时根据上述课程教学特点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如表1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更多地是借助于实习单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主要校外实习项目如表2所示。

5 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实验实训项目的布置和讲授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汽车总装技术两门课比较难理解,因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只有在汽车制造厂才有。这两门课的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非常关键,因为它要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要讲授汽车零件的装配方法、简易工艺的编制和维护、生产中物流和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灌输等。这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在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完成

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基本操作训练间(包括螺纹连接训练、油管连接训练、线束连接训练和装配工具使用的训练)和一条车门及附件的拆装生产线,生产线具体布局如图1所示。

简易车门线采用悬链的形式来推动,每条线设置10个工位,其中拆卸四个工位,装配四个工位,两个过渡工位,安排完整的十个车门及附件。装配线周围布局和生产现场一致,有看板,有物流架、有生产管理规程等。

具体运作形式:①每个工位有完整的装配和拆卸工艺(指导教师先做);②以每个工位为一个小组,生产线流动;③每个工位的学生按照工艺进行拆装,同时将该工位的检验卡做出来;④继续本工位做2~3个车门的拆卸和装配操作,校核检验卡的准确性;⑤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流动到下一个工位,重复做③~④的工作;⑥八个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点评本组检验卡的正确性;⑦八个班组相互评判检验卡,对装拆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⑧指导教师总结。

汽车工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汽车电子;车辆工程;课程体系;专业定位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车辆工程的专业人才,汽车电子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急需专门的人才。近年来,全国已有几所高校开设了汽车电子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总体的目标是:希望培养既懂车辆专业知识又懂电子技术和相关控制理论的复合型人才,但每所高校的侧重点不同。南京林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招收汽车电子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经过论证和研讨,确立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本文就这个专业方向的开设必要性、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方向)的专业定位

1.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形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至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2011年的产销分别为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

虽然产销量保持了世界第一,但在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自主品牌竞争力很弱,轿车中只有很少的几款车是国内自主开发的自有品牌,即使是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轿车,其中不少的发动机还有外国品牌的血缘。可以说当今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跨国汽车巨头之间的竞争。中国汽车产业只是在具体的数字上保持世界汽车产销第一的外貌,是一个汽车的制造大国,是一个汽车的消费大国,不是一个汽车的民族品牌大国。并且,外资拿走巨额利润。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每生产一台合资品牌汽车都要向别人缴纳一笔技术转让费用,大量的利润流进了别人的腰包。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基本上都由外资控制,如高压共轨/汽油直喷、自动变速箱、电控悬架、ECU电脑等关键部件都需进口,70%的利润由外方拿走,而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零部件的关键是汽车电子技术。

另外,在汽车保有量方面。美国是世界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大约有2.46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高达820辆,汽车普及率为82%。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都在50%以上。全世界千人平均保有量为120辆,而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40辆,汽车普及率不到5%。如果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中国能在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上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那么,中国汽车的年产销量将超过5000万辆。可见,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处在上升期,是个朝阳产业。

2.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开始实施由劳动密集为主体特征的生产模式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转变,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表明,从2004年到2011年,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始终保持着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

从对人才的需求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有几个单一的品牌,主要为商用车,对汽车类人才需求少;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增加,各种品牌轿车大量涌现,特别是后期,对车辆工程的人才需求剧增,但大多从事简单的设计或外形模仿工作;第三阶段是近10年开始的,随着自主品牌的主机厂以及零部件企业的大量出现,企业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零部件日益重视,开始进行整车和零部件的设计和研发。全国设立车辆工程专业(或近似专业)的高校,1996年以前有30余所,1997年有80多所,目前已达160多所。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的概念是汽车设计,侧重零部件、整车机械和外形的设计、试验,而针对汽车电子设计的高校没有几家。

近些年,汽车电子相关的零部件企业和整机厂对电子类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特别是既懂电子技术又懂汽车的人才。例如,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下设汽车设计、发动机设计、汽车电子、汽车贸易等6个专业方向,汽车电子方向是招生和就业最好的,而且还供不应求。目前,国内汽车相关院校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都相继设立了汽车电子方向或车辆电子方向,如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没有单独设立汽车电子方向的高校也在车辆工程专业中加强了电子类课程,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可见汽车电子在车辆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汽车电子方向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3.汽车电子的内涵

随着汽车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在汽车上逐步应用,汽车电子的概念不断延伸到新的层面。现代汽车电子已经成为由基础技术层、电控系统层和人车环境交互层所组成;是面向汽车而集电控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汽车技术于一体的平台。

汽车电子具体包含以下方面:仪表通信,如电子油耗表、大型电子化薄式仪表盘、多路信息传输等;发动机及传动系,如电子点火、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等;安全方面,如电子防抱制动控制、电子主动悬架控制、故障预警提示系统等;舒适性方面,如空调自动控制、行驶路线最优化选择控制等。另外,汽车电子在智能交通和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汽车电子方向的专业定位

有数据显示,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约70%的技术创新来源于电子技术的应用,并由此孕育出一个新的工业领域:汽车电子。新的产业需要新的专业人才为其服务。目前,国内进行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的专业人才主要由汽车类专业(如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中的汽车方向)和电子类(或机电类)专业的人员组成。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往往电子技术知识较弱,难以进行汽车电子产品的独立设计开发,而电子类专业的人才对汽车并不了解,往往很难深刻理解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原理。通常,设计开发由汽车类专业的工程师提出构思和方案,而由电子类的工程师进行具体的设计,这种合作模式往往有其不足之处,电子专业的工程师缺乏主观能动性,而汽车专业的工程师有劲使不上。如果搞电子的工程师又懂汽车,则可根据需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设计和制造工作。正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受到机电行业的欢迎一样,汽车电子行业也需要既懂汽车又懂电子的专门人才。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类专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1960年开始招收“林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运用与修理”专业,1985年更名为“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全国首批),1998年调整为“交通运输”专业。1999年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下按“汽车设计”方向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将此专业方向调整为车辆工程专业。考虑到社会对汽车电子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多,2008年学校在老专业交通运输下增设了汽车电子及道路工程方向,2009年开始招生。为了理顺专业和学科的归属关系,有利于招生和就业,今年已申报将汽车电子及道路信息工程方向调整为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方向)。

国内高校多是在机械工程类大平台下进行汽车电子方向的培养,大学前2~3年和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一样,后1~2年增加了一些汽车电子电控方面的课程,电的基础主要为电工学,其培养的人才定位在汽车电子的系统工程师。

鉴于南京林业大学汽车类专业在招生、教学、科研、专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在汽车行业中的影响力等实际情况,其汽车电子专业方向定位在汽车电子电器系统的设计师。以机械工程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平台,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电子电路及微机设计能力又对汽车构造原理、电子电器及电控系统熟悉的专门人才,即培养既懂车辆专业知识又懂电子技术和相关控制理论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方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尽可能多地覆盖专业的知识体系。围绕汽车电子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领域和知识点,适当减少了车辆工程专业中机械类的课程而增加了电子类的课程。该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由四个方面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科、专业特色课、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绝大部分为必修课,少数为选修课。这些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汽车电子专业方向的科学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部分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以及进行就业的指导。课程涵盖自然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与文化、文学与艺术、英语与工具、计算机技术、体育与健康等。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物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ATLAB、计算机基础、C语言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及应用、VB程序设计以及体育、军事理论、就业指导、艺术类课程等。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主要有:汽车电子专业导论、工程图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选修课主要有: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电路及其CAD、信号与线性系统、液压与气压传动、虚拟仪器及LabVIEW、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电机与拖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3.专业特色课

专业特色课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主要有:汽车试验学、汽车电器设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A、交通电子应用技术、科研基本方法。选修课主要有:汽车电子专业英语、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B、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汽车CAD/CAE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自动变速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

4.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计划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既掌握汽车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打下扎实的电子技术的基本功底。通过48学时的电子电路实验和4周电子电路设计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内容,掌握常见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汽车模拟驾驶技术以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的实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基本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随后,安排了4周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训练的目标是设计并制作出完整的基于单片机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具体内容是:从电路CAD设计电路图开始到制作PCB板、设计单片机程序,最后进行信号采集和控制,进行一个完整的电控单元的设计制作。最后,安排16周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具体科研项目中,进行汽车电子的相关设计和研究训练。

汽车工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一个汽车维修行业发展下的新兴特色专业,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的建设就应该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新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体现特色化和实效化,能真正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一、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的特点

1.专业核心课程符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钣喷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汽车车身修复的需要,行业迫切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行业的需求催生了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其课程是行业专家和资深教师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的,与传统的课程不一样。

2.专业教学要配备大量的实训设备、工具和实训耗材投入大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专业面向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培养钣喷技术工人的,要求毕业生必需掌握汽车结构、车身结构、车身材料、车身焊接、车身测量、车身校正、喷涂工艺、汽车涂料等知识和技能。要掌握这么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因此专业教学要配备大量的实训设备、工具和大量实训耗材等投入,专业资金投入比较大。

3.对专业教师的技术要求高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专业课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用于“讲”,还要具备相当的动手操作能力,用于“做”。“讲”给学生听,“做”给学生看,还要会指导学生“练”。

二、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1、面向市场、依托行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能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事故车的车身钣金和喷涂工作,能担任好维修技师的助手工作,能够在工作一两年后独立解决中等乃至严重碰撞车辆的钣金和喷涂维修技能工作,可以根据维修手册等维修资料,迅速掌握新的维修工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导构建“做中教、做中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主要内容,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的根本转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3.强化校企合作,做好专业教学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企业早已看到汽车车身修复行业的广阔前景,人才需求旺盛,他们瞄准了职业院校,利用其在教育中的优势,积极想与职业院校合作。职业院校也应利用专业建设的机会与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做好车身修复专业的建设,以解决维修企业急需。校企合作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非常重要。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例如与奔腾集团,PPG公司签订实训室共建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企业根据生产流程,负责实训室的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培训等,学生可在准工业化模式下实训,为以后的直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高了实训的实效性。(2)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由合作企业负责培训汽车钣金工艺、汽车涂装两个工作方向至少二名核心教师,使他们能全面熟识各种设备的使用,能够独立圆满地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熟识各教学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同时聘请和引进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授课,改变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完善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3)由合作企业帮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开发车身复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车身修复专业的课程体系。企业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课程指导,并对部分课程亲自上示范课。

4.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标加强“生产性”实训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主要分汽车钣金和汽车涂装两个方向,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块主要有车身结构与材料、车身损坏分析与修复、车身部件拆装与更换、车身焊接、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原子灰打磨、调漆与涂装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技能教学,突出实训,理论知识则以够用为度。因此,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模块比较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校外实训教学易采用“生产性”实训教学,为以后学生就业打开直通车。

5.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方面教材虽然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一方面,与现场汽车车身修复的实际工艺流程不大相符,另一方面,一个工作流程可能涉及到2―3门专业教材,实训教学时如何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分配。因此,开发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汽车车身修复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根据教学需要,优化整合汽车钣金维修技术和汽车涂装技术。同时,根据“必需、够用”的特点,删去过时,多余的理论知识,增加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知识,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以突出教材的实效性、前瞻性。

(2)改进教材展示形式,将教材中复杂的各种设备的构造及操作技巧,用、直观的图片、动画加以演示,使学生贴近实际,更加容易了解和掌握有关汽车车身修复设备的使用、维护。

(3)根据实训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目前多数企业现行的汽车车身修复工序要求和操作规程,精心编制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制作仿真教学教学课件、软件等,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修复的工艺过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流程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生产高效化。

6.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促进“汽车职业人”的全面发展

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促进“汽车职业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建立一种全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要把专业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新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EB/OL]中国投资咨询网

[2]李贤林.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0

[3]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车身修复[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